万向ABS从实验走向产业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49:22


深耕细作十余年万向ABS从实验走向产业化系列报道之一 突围国际垄断 领先国内技术 推进行业成长

万向报  2011-5-6 13:50:21
【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此页】 【顶部】【关闭】





    ABS,即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它与传统的制动系统协同工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动辅助系统,主要作用是防止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停止滚动)。
    没有ABS的车辆,驾驶员可通过“点刹”制动踏板人为防止车轮抱死,但这对驾驶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没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很难做到。ABS则可根据车轮运动形成自动调节车轮的压力,驾驶员只要踩住制动踏板,它就会自动、快速地调节制动力,在获得最大制动效能的同时,防止车轮抱死,在制动时还能有效控制方向,避免侧滑、甩尾和冲到路外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在某些情况下,像湿滑路面上,ABS还能减小制动距离。
    ABS直接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也越来越引起汽车厂商的重视。我国市场上的大多数轿车上ABS都是必装或选装件,不过,业务人士都很清楚,这些ABS产品大部分都由外国企业生产。也就是说,我国ABS市场基本上是外资品牌的天下。
    国外,ABS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应用在汽车上,经过几十年的完善,到现在,这项技术已相当成熟。而中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一些机构及少数几个企业开始研究,而且也都是以研发为目的。真正让ABS开始产业化、从实验走向生产的,是一家生产性企业——万向精工。

攻克“两难”,实现产业化
    1999年,万向正式立项研制ABS;2000年,成立ABS项目攻关小组;2006年,万向精工开始ABS产品的产业化道路。从立项开始,经过十余年的研发探索,目前,万向ABS产品已达到了具有保障安全制动和全路面防滑控制以及自我诊断等能力的水平,积累并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获得了34项专利,4项著作权,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科学奖。
    万向精工ABS项目总工程师吴志强说:“这个项目有‘两难’,一是研究开发难,二是市场推广难。”国内没有现成的技术,国外企业对技术又高度垄断不愿合作,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开发,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尤其是软件,这是ABS的核心,每个车型都要匹配各自不同的软件,要经过反复、大量的试验。万向精工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一边开发产品,一边改进技术,一边完善标准,在实践中积累数据和经验。为了获得精确数值、改善制动性能,项目组成员每年要在极寒和极热季节去最冷和最热的黑龙江、海南等地进行实车道路试验,对不同车型进行参数匹配,找出车辆在不同制动初速、不同载荷、不同路面等状况下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通常,一个车型要经过两夏一冬至少1年半时间的匹配试验,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要求了,才有可能批量供货。
研究开发这个第一难再怎么难,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这第二难——市场推广难,因为决定权在客户手上,就更难上加难了。
    ABS不比别的产品,无论是汽车厂商还是消费者在这方面的选择都极为慎重。而当前,外资品牌仍处于绝对优势。客户不认可,你就没有机会把产品装到车上去,就没有机会拿到实际中去验证,就算产品再好,也无济于事。相比研发来说,这是更大的挑战。
    万向精工从小批量生产的车型着手,先在试验车上装,让主机厂感受万向产品的质量,得到认可之后,再批量装车;在此基础上,再一步步向其他更高层次的汽车厂发展。当然,这首先取决于自己的产品质量绝对过硬。真金才能经火炼。就这样,在5年间,万向精工ABS产品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现在已经为国内多家汽车主机厂批量供货,还与国际高端汽车厂签署了合作开发协议。目前, 这些合作开发的产品已经通过前期试验,获主机厂初步认可。同时,他们还通过国内主机厂的渠道正在为俄罗斯、越南等海外汽车生产线装车配套。

引领业内,加快国产化
    目前,万向ABS产品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发展,都已经走在国内前列。项目负责人潘劲很自信:“在国内,万向的性能是最好的。而且,我们是国内少数几个能够批量供货的企业。”
    与国内企业相比,万向ABS的优势在于技术、性能,还有市场推广;与国外产品相比,性能相差无几,但价格却低很多。在万向能够产业化之后,有一家海外生产商去B汽车公司问:“万向是多少钱?我们要比万向还便宜!”由此可以看出,他们认为万向影响了他们的定价权,这对他们是一种生存“威胁”,一定程度上他们把万向看成了强劲的竞争对手。吴志强说:这是我们搞ABS产品的根本目的,我们要掌握核心技术,让ABS更加普及,让更多的老百姓都用得起。
    不过,就产品本身而言,万向精工的技术人员坦承:离国际先进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外已开始实现ESP(电子稳定程序),即“ABS+ASR(防侧滑系统)”。对ESP,万向精工也早已在多年前就开始研发,现在基本掌握了核心技术,预计2014年可批量供货。
    其实,研制ABS还有第三个难题:研发投入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国内早期不少企业或实力不够,或信心不足,渐渐都揠旗息鼓了。
    现在,国内从事ABS研究的有30多家,形成规模的十余家,能够批量供货的更是屈指可数。万向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ABS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汽车本身来看,ABS是汽车电子智能控制产品的基础,它的出现和发展使其它汽车电子产品成为可能,未来还将带动汽车向更安全、更舒适、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毫无疑问,电子化、智能化已是趋势。
    其次,从国内来看,ABS及其它汽车电子系统产品是企业的软肋。为振兴民族工业,提升国家制造水平,任何一个有担当的企业都应该负起这个责任,填补这块空白。
    第三,从万向自身来讲,过去以生产传统机械产品为主,现在产业要升级,要走高精尖的发展之路,ABS是进入汽车电子领域的试金石,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今年,万向精工预计能生产35万套ABS产品,实现供货17万套,分别比去年增长133%和325%。计划2012年,形成50万套产能,2014年形成100万套产能。相信在未来几年,国内ABS市场将风起云涌,而万向先行一步将为这个产品加快国产化、创立民族品牌做更大的贡献。
-------------------------------------------------------------------------------------------------------------
又一个技术搞定鸟:victory:


深耕细作十余年万向ABS从实验走向产业化系列报道之一 突围国际垄断 领先国内技术 推进行业成长

万向报  2011-5-6 13:50:21
【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此页】 【顶部】【关闭】





    ABS,即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它与传统的制动系统协同工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动辅助系统,主要作用是防止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停止滚动)。
    没有ABS的车辆,驾驶员可通过“点刹”制动踏板人为防止车轮抱死,但这对驾驶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没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很难做到。ABS则可根据车轮运动形成自动调节车轮的压力,驾驶员只要踩住制动踏板,它就会自动、快速地调节制动力,在获得最大制动效能的同时,防止车轮抱死,在制动时还能有效控制方向,避免侧滑、甩尾和冲到路外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在某些情况下,像湿滑路面上,ABS还能减小制动距离。
    ABS直接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也越来越引起汽车厂商的重视。我国市场上的大多数轿车上ABS都是必装或选装件,不过,业务人士都很清楚,这些ABS产品大部分都由外国企业生产。也就是说,我国ABS市场基本上是外资品牌的天下。
    国外,ABS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应用在汽车上,经过几十年的完善,到现在,这项技术已相当成熟。而中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一些机构及少数几个企业开始研究,而且也都是以研发为目的。真正让ABS开始产业化、从实验走向生产的,是一家生产性企业——万向精工。

攻克“两难”,实现产业化
    1999年,万向正式立项研制ABS;2000年,成立ABS项目攻关小组;2006年,万向精工开始ABS产品的产业化道路。从立项开始,经过十余年的研发探索,目前,万向ABS产品已达到了具有保障安全制动和全路面防滑控制以及自我诊断等能力的水平,积累并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获得了34项专利,4项著作权,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科学奖。
    万向精工ABS项目总工程师吴志强说:“这个项目有‘两难’,一是研究开发难,二是市场推广难。”国内没有现成的技术,国外企业对技术又高度垄断不愿合作,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开发,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尤其是软件,这是ABS的核心,每个车型都要匹配各自不同的软件,要经过反复、大量的试验。万向精工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一边开发产品,一边改进技术,一边完善标准,在实践中积累数据和经验。为了获得精确数值、改善制动性能,项目组成员每年要在极寒和极热季节去最冷和最热的黑龙江、海南等地进行实车道路试验,对不同车型进行参数匹配,找出车辆在不同制动初速、不同载荷、不同路面等状况下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通常,一个车型要经过两夏一冬至少1年半时间的匹配试验,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要求了,才有可能批量供货。
研究开发这个第一难再怎么难,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这第二难——市场推广难,因为决定权在客户手上,就更难上加难了。
    ABS不比别的产品,无论是汽车厂商还是消费者在这方面的选择都极为慎重。而当前,外资品牌仍处于绝对优势。客户不认可,你就没有机会把产品装到车上去,就没有机会拿到实际中去验证,就算产品再好,也无济于事。相比研发来说,这是更大的挑战。
    万向精工从小批量生产的车型着手,先在试验车上装,让主机厂感受万向产品的质量,得到认可之后,再批量装车;在此基础上,再一步步向其他更高层次的汽车厂发展。当然,这首先取决于自己的产品质量绝对过硬。真金才能经火炼。就这样,在5年间,万向精工ABS产品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现在已经为国内多家汽车主机厂批量供货,还与国际高端汽车厂签署了合作开发协议。目前, 这些合作开发的产品已经通过前期试验,获主机厂初步认可。同时,他们还通过国内主机厂的渠道正在为俄罗斯、越南等海外汽车生产线装车配套。

引领业内,加快国产化
    目前,万向ABS产品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发展,都已经走在国内前列。项目负责人潘劲很自信:“在国内,万向的性能是最好的。而且,我们是国内少数几个能够批量供货的企业。”
    与国内企业相比,万向ABS的优势在于技术、性能,还有市场推广;与国外产品相比,性能相差无几,但价格却低很多。在万向能够产业化之后,有一家海外生产商去B汽车公司问:“万向是多少钱?我们要比万向还便宜!”由此可以看出,他们认为万向影响了他们的定价权,这对他们是一种生存“威胁”,一定程度上他们把万向看成了强劲的竞争对手。吴志强说:这是我们搞ABS产品的根本目的,我们要掌握核心技术,让ABS更加普及,让更多的老百姓都用得起。
    不过,就产品本身而言,万向精工的技术人员坦承:离国际先进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外已开始实现ESP(电子稳定程序),即“ABS+ASR(防侧滑系统)”。对ESP,万向精工也早已在多年前就开始研发,现在基本掌握了核心技术,预计2014年可批量供货。
    其实,研制ABS还有第三个难题:研发投入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国内早期不少企业或实力不够,或信心不足,渐渐都揠旗息鼓了。
    现在,国内从事ABS研究的有30多家,形成规模的十余家,能够批量供货的更是屈指可数。万向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ABS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汽车本身来看,ABS是汽车电子智能控制产品的基础,它的出现和发展使其它汽车电子产品成为可能,未来还将带动汽车向更安全、更舒适、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毫无疑问,电子化、智能化已是趋势。
    其次,从国内来看,ABS及其它汽车电子系统产品是企业的软肋。为振兴民族工业,提升国家制造水平,任何一个有担当的企业都应该负起这个责任,填补这块空白。
    第三,从万向自身来讲,过去以生产传统机械产品为主,现在产业要升级,要走高精尖的发展之路,ABS是进入汽车电子领域的试金石,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今年,万向精工预计能生产35万套ABS产品,实现供货17万套,分别比去年增长133%和325%。计划2012年,形成50万套产能,2014年形成100万套产能。相信在未来几年,国内ABS市场将风起云涌,而万向先行一步将为这个产品加快国产化、创立民族品牌做更大的贡献。
-------------------------------------------------------------------------------------------------------------
又一个技术搞定鸟:victory:
人家20年前的东西我们才搞出来。这个倒是没有想到。不知道气囊情况怎么样?
ESP何时搞出来?



现在批量装国内的ABS的也就奇瑞自己的ABS吧
卡车也可以上了

奇瑞ESP貌似已经完成冬季匹配

现在批量装国内的ABS的也就奇瑞自己的ABS吧
卡车也可以上了

奇瑞ESP貌似已经完成冬季匹配
超级霉菌 发表于 2011-7-17 01:42
人家20年前的东西我们才搞出来。这个倒是没有想到。不知道气囊情况怎么样?
这话说得可不对,这技术含量一点都不小
不知道中国的博世啥时候出来
ak777 发表于 2011-7-17 11:01
现在批量装国内的ABS的也就奇瑞自己的ABS吧
卡车也可以上了
当奇瑞的民间自发性宣传口号“奇瑞奇瑞,修车排队,一年残喘,两年报废”刚开始流传的时候,四川聚能的ABS早就遍地了
我的车有没有ABS 我都不太清楚
人家20年前的东西我们才搞出来。这个倒是没有想到。不知道气囊情况怎么样?
气囊看东方九乐和锦州一家。
现在批量装国内的ABS的也就奇瑞自己的ABS吧
卡车也可以上了


小车有亚太机电,卡车有重汽,都是十年前的事情。
jutzht 发表于 2011-7-18 12:44
气囊看东方九乐和锦州一家。
锦州的气囊。。。
给几个品牌配套都出过气囊灯常亮,螺旋弹簧锁弹片接触不良的批量故障吧?
这玩意还是买博世的好,国产的东西不放心,表拍我
BYD车上的ABS是哪出的?上面没看到标识
国内经济型的车好点的都会标博世8.X,当卖点宣传呢
ESP要是能搞出来,万向就牛了。
锦州的气囊。。。
给几个品牌配套都出过气囊灯常亮,螺旋弹簧锁弹片接触不良的批量故障吧?
有可能,点爆回路电阻控制很严。你说的是时钟弹簧哪端接触不好?
jutzht 发表于 2011-7-23 18:19
有可能,点爆回路电阻控制很严。你说的是时钟弹簧哪端接触不好?
弹簧与仪表线束接头处的弹片。
bobcats 发表于 2011-7-22 14:59
这玩意还是买博世的好,国产的东西不放心,表拍我
几次的批量故障,其实原因都挺幼稚,主要是为了省材料触片厚度不够及触片形状太简化导致时常接触不良。
几次的批量故障,其实原因都挺幼稚,主要是为了省材料触片厚度不够及触片形状太简化导致时常接触不良。
呵呵,小车的接插件可是一分钱一分货,估计是为了省钱用的自模件或者山寨件。点爆回路电阻应该是2欧正负1%,接触不好很容易报错。
jutzht 发表于 2011-7-25 19:54
呵呵,小车的接插件可是一分钱一分货,估计是为了省钱用的自模件或者山寨件。点爆回路电阻应该是2欧正负1 ...
我接触的车好像不是这个参数,具体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