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二十年了,《夏令营中的较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58:38
夏令营中的较量

孙云晓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若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球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逢,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十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应改为日方队长----作者注)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孩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应改为日方队长----作者注)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狂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各界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三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渴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可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承办或让他们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1993年11期《读者》摘自同年7期《黄金时代》,该文被评选为《读者》创刊20年最有影响力的10篇文章之一)夏令营中的较量

孙云晓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若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球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逢,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十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应改为日方队长----作者注)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孩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应改为日方队长----作者注)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狂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各界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三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渴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可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承办或让他们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1993年11期《读者》摘自同年7期《黄金时代》,该文被评选为《读者》创刊20年最有影响力的10篇文章之一)
咆哮.jpg
我觉得教育子女。爱是最重要的。。
给他爱,让她感受到爱,他以后才会爱别人,她以后才会顾忌别人的感受。

宠,爱,惯不坏孩子。。。其实可以给他们身心最健康的成长。。。
美其名曰的,严厉,教育。这样的环境成长的孩子长大后。自私,薄情,冷漠。也许他知道责任,但他们没有爱。。。
所以 20年后。。。我们的80后小皇帝们 比任何一辈人都爱国。在房子,工作,婚姻的压力下,我们比任何一辈人知道忍耐,知道努力,知道对祖国满怀希望,我们不会有汉奸,我们不会有腐败,我们有的只是我们热爱的父母和祖国。。。

我们不势利,我们也不会脑残。。。
因为我们生长在父母的爱里。。。我们不像50,60,70年代孩子多,棍棒式的教育。我们也不没有90后,他们母亲忙着改革开放 留给他们的冷漠。。
已经避谣了,还在帖.
“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

这是神马生物?赶得上淮海当年的共军了,一日行200华里
http://kzjx.zsedu.net/news/2009/09/30/085543-6589-1.html
并非杜撰 也并非神话---《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证言
  
  我在博客上转贴了《“夏令营较量”失败14年后,情况为什么更糟?》一文,有人留言说:“ 14年前的文章作者作假已经被揭发,那是汉奸文学啊,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不知道该网友是不了解情况还是始终持此观念。其实,早在1994年,国家教育部(当时叫国家教委)已经对此做过专门调查,认为《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是真实的,讨论是必要的。这份调查报告正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主要领导,应当说做出了明确的结论。为了便于感兴趣的朋友了解内幕真实情况,我将在1994年3月16日《中国教育报》发表的反驳文章在此刊出。
  
        并非杜撰  也并非神话
       ——《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证言
    孙云晓
    自1993年秋冬以来,《夏令营中的较量》(以下简称《较量》)一文被广泛转载介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一个被热烈讨论的公众话题,尤其是《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和《羊城晚报》的报道影响很大,对推动教育改革和优化孩子成长环境起了积极作用。
    然而,1994年3月5日《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以第一版整版篇幅刊登了该报记者的文章:《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以下简称《杜撰》)。该文称:“也许更能令人们震惊的是:孙云晓的这篇文章(指《较量》)是一篇严重失实的报道。”
    人们都明白“杜撰”一词的定义即“没有根据地编造”和“虚构”
    大家都很忙,谁也没兴趣打笔墨官司。可既然《杜撰》一文称《较量》为“杜撰”,让人们一时真假难辨,这就应当“有个说法”。况且,此事涉及新闻观、教育观乃至价值观等重大问题,为文者自应对读者负责、对社会甚至对历史负责。作为《较量》的作者,我愿在这里推心置腹地与大家推敲一下事实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较量》是“杜撰”出来的吗?
    1991年至1993年间,中日儿童探险夏令营连续在中国举办了3届。应当说3届夏令营是相当成功的。中方主办单位宋庆龄基金会为此付出了的努力,达到了友谊、交流和探索的目的。全国少工委协办1992年内蒙草原探险夏令营,与宋庆龄基金会精诚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富有远见卓识和勇气的实践,既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子,也为儿童教育探索出了新路。  
    作为专职研究少年并为孩子写作的人,我自1991年10月15日获悉有关信息至1992年底,陆续对前两届夏令营进行了跟踪采访。《杜撰》专设一标题: “为什么不让孙叔叔跟我们走”,这是我同样感到遗憾的事情:从未接到邀请。我是多么想去现场体验一下啊!不过,算起来,我采访了6位中方组织者、工作人员、家长和两所学校的小营员。1993年3月,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92中日儿童草原探险夏令营启示录》(以下简称《变革)。后应《黄金时代》杂志之约,将《变革》缩写成3000字在该刊7期号发表,而同年11期《读者》转载时,编者将题目改为《夏令营中的较量》。
    《杜撰》一文从第一句话就开始了“杜撰”:“最近一个时期,关于日本孩子打败了中国孩子的话题牵动着人心……”请问:在我的文章里,何处说过:“日本孩子打败了中国孩子?”
    这里,让我们澄清一下该文涉及的主要事实,读者自会明白《较量》是否“没有根据地编造”和“虚构”了。
    事实一:关于“席梦思”与“百感交集”从何而来。
    《较量》在说北京某女孩(为不给孩子再添麻烦,这里称其小A)生病被送回去休息时,曾写道:她“躺在席梦思床上……”《杜撰》一文质问:“大本营里最好的卧具就是行军床,不知孙云晓从何处为孩子调来了席梦思?而孩子‘回味着探险的苦涩,心中百感交集’,更不知未在现场的作者从何得知。”
    事实究竟如何呢?
    小A是诚实的。去年底,她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回答:“我病了,老师把我送到宾馆里。”(此节目即《学会生存》已在2月15日正式播出)一位最熟悉小A的中方领队,曾于1992年10月7日向我详细介绍夏令营的情况,谈及小A生病送回大本营时,提到了睡席梦思床等事。据核实,小A住的是内蒙察右中旗招待所,即当时的夏令营大本营或叫指挥部所在地。显然,《杜撰》的作者连这一简单事实也未弄清楚,徒有汹汹气势。
    让我们再来看小A 发表在1992年9月2日《中国少年报》上的文章:“离开了集体,躺在柔软的床上,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不是成了探险营里第一个掉队的人?不行,我不能当逃兵!第二天,病情稍好,我就返回了营地。可归队后,我听说日本小朋友黑木雄介也得了感冒,发高烧。当领队要送他回大本营时,他急了:‘我能挺得住,我不当逃兵!’就这样,他坚持走完全程,连背包也不让人背。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依据小A的自述,我写了一句她“回味着探险的苦涩,心中百感交集”,这就是《杜撰》一文所认为的“杜撰”吗?
    当然,小A有许多良好的表现,我在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笔下尖刻了一些。对此,我诚恳地向小A及其家长表示歉意。但是,这能说“席梦思”是我凭空“调来”的吗?能说“百感交集”是“虚构”的吗?
    事实二:关于扔掉背包的事《较量》写了有些中国孩子因背包带断了,将包扔进了马车里。《杜撰》一文写道;“然而事实是,接着中国老师只说了一句:‘这马车是拉公用东西的。’孩子们立即把书包重新拿起,有的扛,有的抱,有的用铁丝把带子勒上继续前进。”
    事实究竟如何呢?
    从早晨开始行军,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带陆续断了,便将背包扔进马车。据一位中方领队介绍,在行军一天(车拉包时间也相似)之后,当晚八、九点在宿营地,中方带队老师召开了中方小营员会议,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提醒他们别忘记自己“代表中国”。这时,中国孩子意识到错了,纷纷修理背包带子,决心与日本孩子比个高低。
    在1992年9月2日的《中国少年报》上,一位中方营员记叙了这件事,并写道:“第二天一早,我们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每个人都有了竞争意识,4名中国孩子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日本孩子也不示弱,紧紧跟上……我们挽回了第一天的影响,塑造了新的形象。”
    明明让马车拉自己的背包几小时甚至一天,在《杜撰》一文里却写成了“立即”,这到底是谁“严重失实”?连孩子都承认的弱点,《杜撰》的作者依然为之护短,岂不是民族之大忌?
    事实三:关于日本人呼喊“天空蓝不蓝”之事。
    《杜撰》作者说:“日方联络员板本领喊了两句口号,一句是日中友好,一句是中日友好,而根本不是孙云晓杜撰的‘天空蓝不蓝’的狂吼。”
    事实究竟如何?
    在1992年草原探险夏令营闭营式上,日方队长总结时,大声与日本孩子问答“天空蓝不蓝”等活,是现场耳闻目睹者—一中方队长再三证明的事实。闭营式是个隆重场面,相信不止一人,会明白日本人喊了些什么,这与板本领呼口号是两码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随后发出的议论是感慨日本人心齐势壮,是我们缺乏的教育方式。然而,《杜撰》一文由此带出谈日本侵略中国的事情,用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或达到某种目的,这是每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所不屑做的。
    事实四:关于中国孩子是不是日本人对手那句话的出处。
    《杜撰》的作者写道:“对于这样一句至关重要、被广为引用、甚至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话,孙云晓总该对它的出处有个说法?”听其耸人听闻并带有恐吓口吻的质问,似乎我瞎编了此话却又躲躲闪闪避而不敢谈出处一样,此意谬矣。
    《杜撰》的作者是今年2月24日采访日本的河边新一先生的,听他“向天发誓”“没说过那样的话”。而在此前一个多月的1月18日,在《中国教育报》等单位举办的座谈会上,1992年的中方队长已经详细说明了此话的出处不是草原夏令营。他说:“从夏令营回来,我向有关同志作了汇报。他当时就说,少先队一定要关心国际少年儿童教育发展的方向。只有多比较和借鉴,才能培养出在未来社会中能站得住脚的竞争者。我听到一些刺激性的话。譬如,有些留学生讲,日本人公开说,如果你们不注意教育,你们的下一代将不是我们的对手。日本人这句话是句较长的完整的话,是出于对中国友好才说出来的,并非恶意……”
    夏令营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各界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约20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都清楚了此话的出处。
    “对手”一语正是1992年10月13日我采访夏令营中方队长时听到的。现在。由他在正式会议上作出详细解释,应当说来龙去脉相当明白。请看《较量》或《变革》乃至我所有文章,何曾写过此话是XX日本人在夏令营中说的?至于有些报刊转载时加了不适当的言论,从未征求过我的意见。就连《北京青年报· 青年周末》在头版以巨幅隆重推出的《杜撰》,事先也未向我告知半个字。我既无奈,又负何责?《杜撰》的作者却毫不犹豫地给我扣上一项“杜撰”的帽子!
    事实五:关于草原夏令营营员的负重与行进里程。
    我在《较量》中写的负重公斤与行进里程的数字,由于核实不细有些出入。今年1月18日经筹办夏令营的人士指出后,我已在2月四日《中国教育报》做了更正说明。我写道:“据有关人士考证,第二届夏令营时,每人负重不超过11千克并非我写的20千克;孩子分两队前进,一队走21千米,另一队走19千米,并非我写的50千米。在这里我感谢他们的指正,特此说明,以免误人子弟。”
    不知何故,就像变戏法一样,《杜撰》一文认为的事实是:“从大本营到目的地的路程由中日双方驾车测量而定,一条23千米,一条29千米。”我至今不知道,《杜撰》这一新发现出自何处?哪一个数字是准确的?不过,依据军事常识,在类似这种野外土路、山地、方位物不明显的地段行军,实际路程应比地图上测定路程多增加一些。据悉,草原上的地图还是人民公社时代测绘的,加上由于雨水毁路而临时改变路线绕行,行进里程难以精确量化。
    以上五个主要事实已经澄清,其结果证明了《较量》是有事实根据的还是“没有根据地编造”和“虚构”呢?请广大读者明察自断。
    二、我为何写《较量》?
    毫无疑问,我们应当正确估价孩子,既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也不能忽视他们缺点。
    十分明显,《杜撰》一文在竭力证明,中国孩子“不怕吃苦”、“很懂事,很争气”,甚至比日本孩子强。因此,该文作者列举中国孩子饿肚子也不去买东西吃的例子之后写道:“请问中国孩子生存能力是强还是弱?”这是个非常值得讨论清楚的问题。
    我并不否认,参加夏令营的中国孩子尽了极大的努力,迈出了自觉接受磨炼的第一步。在2月28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我写道:“这些孩子敢于走向茫茫草原探险,敢于和日本孩子近距离地竞争,表现出了相当可贵的勇气。试想,当时有多少城市孩子肯到草原上风餐露宿呢?我也向孩子们的家长表示敬意,因为支持孩子去吃苦去冒险,同样需要一番勇气的……”孩子们是可爱的。即使一度因病掉队的小A,在招待所里只不过躺了几个小时,就再也躺不住了,带病返回队伍,并决心走在日本孩子前面。当时,小A才上五年级,一个大都市里的独生女,有这样的一份自觉性是格外令人欣慰的。
    然而,赞美优点决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孩子们的弱点。 
    除了《较量》中写的那些事实之外,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重读一下《人民日报》1月28日发表的长篇通讯《黄金时代缺了什么》,那里介绍了中国孩子在 1993年夏令营里的表现。譬如其中写道:“开始孩子们劲头都挺大。不久,两国孩子的差异就显露出来。我们的孩子嘻嘻哈哈,走着走着会不顾队形凑成一堆,一会丢了这个,一会落了那个,总得让领队不停地招呼;日本孩子行进时紧随队伍,不说一句话,也绝不丢三落四。野外吃的是粗茶淡饭,日本孩子盛上饭菜先谦让,然后便吃得很香;而我们的孩子则等着领队给盛,吃得不对口胃就倒掉。夏令营限量供给食品,结果,我们的孩子一片喊饥叫饿声……”请注意,这届夏令营是在充分吸取1992年夏令营经验教训基础上举办的,为什么顽症难消,不令人深思吗?
    《人民日报》记者在这篇通讯里还介绍,主办单位一位人士根据她在夏令营中对两国孩子的观察,认为两国孩子各有所长,但中国孩子的环境意识和情操修养明显缺乏。她对记者说,1993年的夏令营给每人都发了装废弃物的塑料袋,有意培养孩子的环境意识。闭营时,一个日本孩子来不及理掉垃圾,就提着上了车,一直带回呼和浩特。而我们的孩子有老师提醒时还可以,稍不留意就随手扔垃圾_他们的观念里,野外本来就是可以随便扔东西的地方,难道还要保护?
    还用继续—一列举下去吗?够了!也许有人说,这只是个别现象。那么,这些现象是孤立存在的吗?偶然性中是否包含某些必然性或倾向性呢?广大读者只要看看身边的孩子,便不难回答这个问题。”
    几乎与1992年、1993年两届中日儿童探险夏令营举办的时间同步,我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中国少年报社三家联合,进行了“大众传播媒介与城市儿童道德发展”的大规模科学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城市儿童少年的道德得分中,独立性得分最低,体育锻炼次之。城市儿童少年道德状况主流是健康的,却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等道德缺陷。
    1991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共同组织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发现,与日本同时期资料相比,我国 7—17岁男女学生平均身高分别与日本相差 2.54、1.53厘米;体重分别相差 5.66、4.66千克;而胸围则分别相差4.16、4.76厘米。同时还发现,中国孩子耐力明显下降。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较量吗?
    21世纪的滚滚风云已经近在眼前,各国的一代新人均在跃跃欲试,谁是竞技场上的胜利者呢?面对中国孩子这些弱点,每个稍有爱国心的人,岂能视而不见?又岂能粉饰不平?
    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一个著名论断:“少年强则国强”。如果少年弱,国岂能不弱?孩子的弱点,说到底是民族的弱点;孩子的隐患,自然也是民族未来的隐患。可以说,夏令营中的孩子的竞争或叫较量是表面的,而深层的则是两种教育思想、两种文化观念的较量。与其说暴露了中国孩子的弱点,不如说暴露了中国教育的弱点,这教育特指家庭、学校与社会对孩子影响的合力。
    基于上述考虑,我不准备写成夏令营的全面总结,也不想对中日孩子作全面比较,而是从一些发人深省的细节入手,即从新闻的真实性写出社会的真实性。因此,我将视点定位在揭示民族未来隐患上。《杜撰》一文讥讽这种分析是“错误地反思”,甚至称之为“政治放大镜”。莫非,只有天天唱赞歌,才是该文作者说的“心理健康”吗?
    事情发展到今天,我愈加认为,民族未来的隐患依然存在,而隐患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具有可怕的后果,却又不容易被察觉,或不容易为人所正视。
    三、关于友谊
    《杜撰》有一个命题:是友谊还是“较量”。依照该文作者的逻辑:中日只有友谊,没有较量;我既然写了《较量》,尤其是写了“对手”那句话,就可能给国际友谊带来了“严重后果”。实际上,夏令营既有友谊也有较量,这种较量指素质和教育思想的差异或竞争。譬如,日本人花钱给孩子买“罪”受,而中国人办夏令营出现贵族化倾向,这不就是一种较量吗?
    友谊不能代替较量,较量可以促进友谊的深化。与《杜撰》作者的推理相反,我写《变革》和《较量》的重要目的之一,恰恰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友谊的发展。
    我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担任副主编。当编辑部讨论介绍中日儿童探险夏令营时,我首先提议发表访问河边新一先生的文章,因为我对这位日中孩子冒险实行委员会会长深怀敬意,中日儿童探险夏令营便是他为主倡导的。我把河边先生视为中日友好的使者,又是一位富有现代意识的教育实践家,渴望将其介绍给中国教育界。于是,我们委托专人利用赴日之机采访了河边先生。访问记发表在1993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这篇文章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讲中日友好,一是讲儿童教育,两者水乳难分珠联璧合。
    据河边先生讲,仅福冈市懦弱儿童就占10%左右。正为了解决这一危机,他们连续组织日本孩子来中国吃苦和探险。也正是这一举措,切实促进了中日儿童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中国的懦弱儿童有多少,我无从推断,相信家长们和教师们比我清楚。我们多么需要学习日本人居安思危的精神,多么需要河边先生这样爱自己祖国的人。中日友好是两国人的幸福所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友谊的基础是平等与信任,友谊的动力是竞争与发展。假若,一个民族只迷醉于辉煌而不改变自身的弱点,也就逐步失去了生存和竞争的能力,获得友谊只是梦想。相反,敢于正视自身的弱点并不断向自己挑战,正显示了一个民族的自信与希望。
    说到底,我写《较量》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强悍起来,从而成为国际大家庭中一个受尊敬的议员。真正的友谊都是从尊敬开始的。
    四、关于这场争论
    自《较量》被广泛转载介绍以来,《中国教育报》、《羊城晚报》、《上海青年报》等多家媒体都组织了讨论。中央电视台、已经播出的4集专题片《学会生存》,实质也是一场讨论。由于《杜撰》的出现,又可能引发一场新的论争。这是一件好事。我感谢大家对祖国未来的热忱关心。
    关心这场论争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关心孩子关心民族未来的人。纵然是论争双方,如《杜撰》的作者以久违的手法十几次点我的名字,似乎连“同志”也称不上了,我仍认为彼此之间其实并无多少个人恩怨。那就让我们本着对孩子负责对民族负责的精神,贡献出自己的爱国心与智慧吧。因为这一论争涉及的内容重大而丰富!正如国家教委一位领导同志所说,这也许可以说是一次人们“精神上的草原探险”。
    我只希望,不要再给孩子们增添压力了,既然主要责任在成人,那就在成人世界寻找答案与对策吧。我们的讨论应当走出夏令营,走出草原,走向更广阔的远方。
  
    原载1994年3月16日《中国教育报》
===============
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
孙叫兽博客上有这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1664010005xt.html
===============
7楼那个越解释越黑,总之他写这个文章基本都是道听途说来的,这个要承认
80后其实并没埋怨他当时对中国小孩的贬损,主要是告诉他,当时那一代人在川震所变现出来的
精神力比日本这批人强的太多太多。
简单对比一下,日本80后那批精英让自己的父辈去受核污染,让自己的爷爷奶奶冻死在灾区,把救灾物资
放到半路而灾民每天只能吃半个香蕉果腹,面对灾难现场采访做鬼脸挖鼻孔......太多了,太可笑。
我忏悔,当年我信了那篇文章
狗日的
坑害的整整一代80后,班主任天天拿这篇文章来鄙视我们,操练我们

劳资的童年啊
我是70后,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教英语)用这篇文章损我们(我们反对他上课拖堂),结果语文老师在沉默了一个星期之后当着她的面把这篇狗屁不通的文章里的所有错误一一解读,气得妖婆挂冠而去,太解气了!
居然被骗了十几年,当初可是被老师拿来鄙视过
jy有时真可怕。相信80后。相信自己。
回复 2# cys218


    咆哮体大行其道啊
经济问题用精神力解释,还有人拿动漫毒害论说事,吐槽无力……

你会让你的独生子去填堆受核污染吗?

以日本的老龄少子化程度、受灾面积占国土比例、经济状况,这个结果无可避免
难道照顾好老人灾民,消耗掉用于重建发展的资源,整个国家经济彻底完蛋?

80后其实并没埋怨他当时对中国小孩的贬损,主要是告诉他,当时那一代人在川震所变现出来的精神力比日本这批人强的太多太多。
简单对比一下,日本80后那批精英让自己的父辈去受核污染,让自己的爷爷奶奶冻死在灾区,把救灾物资
放到半路而灾民每天只能吃半个香蕉果腹,面对灾难现场采访做鬼脸挖鼻孔......太多了,太可笑。
心智不健全的JY杜撰的脑残文,怎么还在贴啊
我是80后我爱国,我自豪
acoustics 发表于 2011-3-19 15:22

20~40岁的人应该是社会的脊梁,应该勇于承担责任。让一群老头冲在最面只能说明他们无能和冷酷!
另外,让灾民有个温饱会搞垮国民经济?
说实话,我当初在读者上看到这文时,我就有点恶心了.
做为81年,上小学的时候还悲剧的拿粮本,一个月21斤,肉蛋很少见,能长个毛的个子
挖坟扣几分?
日本孩子盛上饭菜先谦让=======================
这是典型的不懂装懂呀。
日本人拿起饭碗第一句说的是“我领受了”,一般都意译“我就吃了”······
反正20年之后发现日本越来越废材,当年那批小孩现在现在回头看看就会发现一个简单测试啥也说明不了。
高达和奥特曼呢
孙云晓才是奥特曼之父啊啊
acoustics 发表于 2011-3-19 15:22
经济问题用精神力解释,还有人拿动漫毒害论说事,吐槽无力……

你会让你的独生子去填堆受核污染吗?
  你有严重的反人类倾向啊~~
楼主转这个是什么意思,又想来蒙骗小朋友吗,给个链接打你屁股吧。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159/1202/677435.html
九、
        曾经有人说中国人一盘散沙,一旦出现大灾大难根本不可能团结,更不可能做到日本救灾的高度。
        然后发生了东海大地震。
        短短的一个月,日本的形象破灭了。
        救灾迟缓,缺乏志愿者,灾民长时间得不到救济,核事故一再扩大,自卫队一开始拒绝参与核事故救灾,年青人都不站出来志愿解决核灾难,还有迟钝地令人感到恐惧的官僚主义,以及为了经济利益不惜拿全民以及子孙后到健康冒险的财阀,这一切忽然让很多中国人觉得这个日本非常的陌生。
        这就是那个曾经被《夏令营里的较量》的作者大家褒奖的日本的下一代?这就是那个曾经能够让中国人从梦中惊醒的日本军队?这就是那个以责任和效率著称的日本工业体系?
        无数曾被《夏令营里的较量》搞得童年压抑的80后在作者孙云晓的博客中大肆讽刺。也许是突然发现那些被夸大了的坚韧的日本小学生竟然一个也没有长成具备责任心和献身精神的日本成年人。当中国的军人愿意在气流复杂的群山中空降,愿意驾驶直升飞机在湍流中救援的时候,日本的核事故居然必须靠五六十岁的老人家去解决。这不由让人感叹道,日本这尊神像的倒掉。
        可以说从此以后,日本也许在产业技术上还值得中国人认真考虑,但在整个国家的角度上说,他们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对手了。
        一个缺乏责任心的民族,一个充斥着官僚主义各扫门前雪的民族,在技术上和商业上的优势恐怕维持不了多久。
        曾经我们把“美日”并称为中国在经济、军事、政治上的全方位对手。现在这只剩下“美国”了。
        而美国也露出了疲态。当然只是暂时的,但着实让很多人明白它并非完美。
        一切,不过就是20多年而已。
关他量的是不是杜撰 实际现实是汶川抢险我们众志成城 。福岛救难,小脚盆丑态百出
这个不算啥吧.
不知哪看的,说是有个中日混血,鄙视中国,自己动刀,说要把身体里的中国血液全放光的.
这是不是更惊悚!

楼主你对这篇文章什么态度?80后对这东西可没什么好印象
所以 20年后。。。我们的80后小皇帝们 比任何一辈人都爱国。在房子,工作,婚姻的压力下,我们比任何一辈人 ...
写了这么多,兄弟你自己信吗?反正作为一个80后,您写得这些我都没感受到
一个老头子 发表于 2012-6-10 19:39
日本孩子盛上饭菜先谦让=======================
这是典型的不懂装懂呀。
日本人拿起饭碗第一句说的是“我 ...
俺是很反感日本人的“礼貌”的。

因为他们的礼貌行为不是友好情绪的外化,而仅仅只是他们的一种习惯性动作,甚至是自我标榜文明的做作。别看他鞠躬鞠得很深,实际上此时他心里未必对你毕恭毕敬,很可能翻脸比翻书快。
这是90年代初期横空出世的一篇奇文啊!!!
这是20年来被《读者》和《知音》反复刊登的一篇神作啊!!!!
这篇“神作”大部分80后都应该知道并且被深深荼毒啊!!!
我们因为这篇倒霉文章被逼写过多少读后感啊!!!
被爹妈孜孜不倦的教育了多少年呐!!!
被老师在军训的时候要求我们也负重拉练多少次啊!!!
被媒体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被声讨了整整十年啊!!!!
被说了十年小皇帝小公主有木有啊!!!
春秋游都要背包步行有木有啊!!!
折腾不死你不算数的夏令营有木有啊!!!
当时各种羞愧啊有木有!!!!!
各种抬不起头啊有木有!!!!!
问题是如果属实也行啊!!!!
现在回头看看那就是扯淡加坑爹啊!!!!!
10来岁的小学生每天负重20公斤+徒步100公里啊!!!
孙老湿你看到的那些是不是披着人皮的野生奥特曼啊!!!!!
孙老湿你知不知道11—16岁的孩子的正常体重也就三五十公斤啊!!!!
孙老湿你知不知道北京到天津的距离也就120公里啊!!!!!
你这是让我们背着相当于自己体重一半的背包一天之内从北京跑到天津啊!!!!
跑不到就各种指责啊!!!
缺德啊!!!!!!
残忍啊!!!!!
纳粹也不带这么虐待儿童的啊!!!!!!
更重要的是现在是十八年过去了啊!!!!!
十八年啊!!!!!!
嗷嗷待哺的婴儿都长大成人啦啊!!!
打个八年抗战都结束了两次多了啊!!!
奥运会都开过去三届啦啊!!!
当年的80后现在都成了社会的顶梁柱了啊!!!
我们挣工作养老的生小的了呀!!!
子弟兵们都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了多少次了啊!!!
新贵企业家新锐作家都出来了多少啦啊!!!!
青年志愿者都组成了多少方阵了啊!!!!
奥运会,世博会哪里少了80后的身影了啊!!!!
连90后都能上阵了啊!!!!
与此同时您笔下的那些野生奥特曼少年上哪儿去了啊!!!!!
志愿者没看见啊!!!
抢险救灾没看见啊!!!!
自卫队以队员可能遭受辐射为理由拒绝执行首相的命令啊!!!
而当年苏联为拯救切尔诺贝利奉命前往对抗核辐射的的人,多数都还不到30岁啊 !!!
是不是同样的年龄!!!
还有人拿出采访日本青年的话来嘲笑牺牲嘲笑爱国主义,
“要人家为它而死的国家,就让它灭亡好了”
尼玛难道你们日本国不是由一个一个人组成的吗?!?!?!
难不成你们还要外国人为你们去死吗!!!
日本列岛还没有沉没啊!!!
大和魂是不是早跟着大和号一起沉了啊!!!
推封召集死士最年强的那个51岁啊!!!!!
苍天啊大地啊,那是一60后啊!!!
日本的80后都人间蒸发了啊!!!!
都回奥特曼的M78星云避难了还是在二次元空间快乐的生活着啊!!!!!
孙老湿您如今作何感想啊!!!
其实我真的不是想鞭尸啊!!!
也不是想咆哮啊!!!
但是一想起您胡诌八扯的一篇文章曾经给我们的青少年时期带来了多少阴影我就忍不住仰天长啸啊!!!!
您那么惨无人道的夸赞日本所为何来啊!!!
您和我们中国80后有什么深仇大恨啊!!!!
毁了我们的童年您能落着什么好儿啊!!!
难道有野生奥特曼保护组织给您发奖金啊!!!
最后仅以一首湿代表我此刻的心情啊!!!
指哪儿打哪儿发改委啊!!!
夸哪儿毁哪儿精英嘴啊!!!
忍辱负重十八载啊!!!
如今方才显神威啊!!!
犯我强汉者啊!!!
我就夸死你啊!!!
不信抬头看啊!!!
苍天饶过谁啊!!!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18610837&owner=263411276
快二十年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中国孩子在汶川地震救人捐款捐血做志愿者。
快二十年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日本孩子拒绝参加福岛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