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贴:京沪高速铁路三国争霸 磁浮被冷落新干线又反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5:30:16
上周一,一位自称是德国ICE铁路公司的人士拨响了记者的手机,询问秦沈铁路客运专线是否按原定的计划于7月1日开通运营。
  此前,许多媒体都报道了秦沈铁路客运专线7月1日开通运营的消息。显然,德国ICE铁   
路公司的人士注意到了这个信息,并且密切追踪和核实。这让记者感到,包括德国ICE铁路公司在内,向京沪高速铁路推荐轮轨技术的三国企业,显然在密切关注中国在高速铁路上的一举一动。
  这是因为秦沈铁路客运专线是目前中国速度最高的铁路。“中华之星”在这里创造了时速321公里的记录。它设计时速200公里,并预留了今后升级为时速250公里的条件。虽然目前还不是高速铁路,但是一旦中国铁路熟练地掌握了时速200公里的技术,势必将缩小今后引进的范围。作为高速铁路技术的拥有者,三家卖主自然十分关心。尤其是最近,随着中国政府对德国的磁悬浮技术热情降温,他们抓着机会立即反攻。
  3亿日元推动日中友好铁道事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酝酿修建京沪高速铁路,日、德、法三国闻讯后争先恐后找上门来,各施法力竭力推荐自己的技术。三国驻华大使馆,成了推销基地,每国使馆都有一位参赞专门负责。由于当时是由铁道部主持,三国推荐的自然都是轮轨技术,只是从1998年起,中国政府眼睛突然盯向德国磁悬浮技术,三个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变为暂时让位于两种技术的较量。磁悬浮横空出世,不仅扭转了德国轮轨高速铁路的颓势,而且差点儿顶翻了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
  不过,最近的局势暗潮涌动。尤其是日本和法国,前段时间因中国对德国磁悬浮着了迷,很是失望,推销劲头泄气。最近,突然嗅觉到中国政府对德国的磁悬浮技术热情降温,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有可能下台,立即又来了精神,发起最后的冲锋。在去年北京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博览会上,日本法国德国圈占了大型展位,采取开展了大规模的展示和宣传活动,而且是台前幕后相结合,多方位展开公关。
  其中日本最为卖力,由政府出面推销,将中日高速铁路建设方面的合作提到“日中友好的象征”的高度。从去年
  9月起,日本各界又掀起一波出口新干线的热情。因为他们是从宋健访问日本看到了事情的转机。作为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宋健访问日本期间,日本许多媒体纷纷报道说,“中国政府在京沪线1300公里的计划中对日本型新干线重新表示兴趣”。去年8月13日《每日新闻》报道,宋健表示与日方商讨有关新干线合资事宜,甚至说“我征得了朱总理的同意”。
  随宋健到日访问的,还有铁道部高速铁路办公室副主任华德洪。日本媒体报道说,华谈到京沪高速铁路,并说新干线是最好的模式。
  日本媒体还说,去年9月24日,李鹏委员长会见了访华的扇千景国土交通大臣,在谈到京沪高速铁路计划采用何种技术时,李鹏说,“是轮轨还是磁悬浮,我们正在研究其技术,存在各种观点,现在尚未有结论”。但是,李鹏说,“我个人认为轨道型好”。
  由于国内市场萧条,日本将中国的定单看成是振兴产业的一剂强心剂,产业界与政界紧密配合,不遗余力地推荐中国采用日本新干线技术。首先,由政府出面推销,将中日高速铁路建设方面的合作提到“日中友好的象征”的高度。中国领导人每次访日,双方必定谈到新干线,日方必定安排乘坐和参观新干线。1998年11月,日方安排访日的江泽民主席乘坐了东北新干线,小渊惠三首相对江泽民说,对中国的高速铁路项目,日本将官民并举,倾力协作。2000年4月,日本运输省官员曾表示,中国建设北京-上海高速铁路项目时,日本不仅可以向中国出口车辆,而且要向中国转移新干线系统的最新技术。
  其次,日本产业界方面,早在1997年就日本铁路公司、三菱电机等70余家公司便成立了日中铁道友好推进协议会,聘任前首相竹下登担任该会名誉会长,日本铁路界实力人物冈田宏出任副会长。该会虽然仅有5名职员,但每年预算竟达3亿日元,这在日本极为罕见。
  政府采购关键不在技术
  许多人都知道德国有磁悬浮,日本有新干线。两者虽然分别是不同的技术,但都很先进。殊不知,日本除了新干线,它还有磁悬浮技术,而且创下了550公里的最高时速,其水平并不比德国低多少。不过,日本认为自己的磁悬浮技术还不成熟,所以没有向中国推销。国内有人认为日本不肯卖最新技术,实属误解。至于新干线,他们认为是非常成熟的。尤其是日本国内高速路网已经大体建成,没有内需,迫切需要外销。
  和日本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相比,法国当然不会拱手相让,不过,刚刚在韩国汉城———釜山线上将日本拱开的法国TGV,似乎显得有点“酒香不怕巷子深”。法国没有日本那样着急,其底牌是技术胜出日本一筹:其高速列车实验速度已经于1995年突破了每小时515公里的速度,实际运营速度也超过了每小时360公里。而日本的新干线轮轨技术,实验速度只有每小时400多公里,实际运营速度也超过了每小时300公里。
  至于德国ICE铁路,在磁悬浮入席之前,曾经与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三国鼎立。但是,由于3年前还发生了脱轨事故,且速度水平本来就低于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于是竞争力锐挫。但它仍然在努力。
  不过,技术因素并不是最终惟一决定因素。刚刚从铁道部高速铁路办公室主任岗位卸任的沈之介指出,京沪高速铁路属于政府采购。最终购买谁的技术,除了技术因素、经济因素,还要考虑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配合政治的采购是常有的现象。
  谁能把住中国脉搏
  舆论认为,中国重新倾向轮轨方式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通过实验,发现磁悬浮造价比最初的预计还要高昂,原打算40-50亿元人民币,但最后已突破100亿元,每公里造价至少是轮轨技术的3倍;二是德国不愿意转移核心技术。而中方则希望以高价格换取技术使用权。最终中德两国都做了让步,德方提高了价格,但向中方提供了路轨技术,轨道梁由中方实际制造,车辆技术德方保留,由德国生产。在付款方式上德方较为积极,考虑到将来磁悬浮的前景,提供了部分分期付款措施。
  合同实现后,双方国内都有不满情绪,德方的不满是其为磁悬浮做了数十年研究,经历过很多失败,付出不小,所以不那么愿意技术一次出售。中方的不满,主要是谈判只取得了路轨技术,技术含量高的车辆及控制技术一点没让,花了大量外汇,没取得满意效果。尽管蒂森.克虏伯公司多次表示,如果能在中国获得后续项目,该公司愿与中方一道建立制造机车的合资公司。但“驱动技术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出卖。”
  鉴于中德合作的前车之鉴,日本最近在推销新干线上,采取了新的措施,表示要与中方共同筹资250亿美元,共同组建一家民营公司。日本已经向中方表达了可能参与投资的可能性,并且说明参股的比例可达50%以上,这就使京沪高速铁路采用新干线技术的可能性增加。上周一,一位自称是德国ICE铁路公司的人士拨响了记者的手机,询问秦沈铁路客运专线是否按原定的计划于7月1日开通运营。
  此前,许多媒体都报道了秦沈铁路客运专线7月1日开通运营的消息。显然,德国ICE铁   
路公司的人士注意到了这个信息,并且密切追踪和核实。这让记者感到,包括德国ICE铁路公司在内,向京沪高速铁路推荐轮轨技术的三国企业,显然在密切关注中国在高速铁路上的一举一动。
  这是因为秦沈铁路客运专线是目前中国速度最高的铁路。“中华之星”在这里创造了时速321公里的记录。它设计时速200公里,并预留了今后升级为时速250公里的条件。虽然目前还不是高速铁路,但是一旦中国铁路熟练地掌握了时速200公里的技术,势必将缩小今后引进的范围。作为高速铁路技术的拥有者,三家卖主自然十分关心。尤其是最近,随着中国政府对德国的磁悬浮技术热情降温,他们抓着机会立即反攻。
  3亿日元推动日中友好铁道事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酝酿修建京沪高速铁路,日、德、法三国闻讯后争先恐后找上门来,各施法力竭力推荐自己的技术。三国驻华大使馆,成了推销基地,每国使馆都有一位参赞专门负责。由于当时是由铁道部主持,三国推荐的自然都是轮轨技术,只是从1998年起,中国政府眼睛突然盯向德国磁悬浮技术,三个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变为暂时让位于两种技术的较量。磁悬浮横空出世,不仅扭转了德国轮轨高速铁路的颓势,而且差点儿顶翻了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
  不过,最近的局势暗潮涌动。尤其是日本和法国,前段时间因中国对德国磁悬浮着了迷,很是失望,推销劲头泄气。最近,突然嗅觉到中国政府对德国的磁悬浮技术热情降温,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有可能下台,立即又来了精神,发起最后的冲锋。在去年北京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博览会上,日本法国德国圈占了大型展位,采取开展了大规模的展示和宣传活动,而且是台前幕后相结合,多方位展开公关。
  其中日本最为卖力,由政府出面推销,将中日高速铁路建设方面的合作提到“日中友好的象征”的高度。从去年
  9月起,日本各界又掀起一波出口新干线的热情。因为他们是从宋健访问日本看到了事情的转机。作为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宋健访问日本期间,日本许多媒体纷纷报道说,“中国政府在京沪线1300公里的计划中对日本型新干线重新表示兴趣”。去年8月13日《每日新闻》报道,宋健表示与日方商讨有关新干线合资事宜,甚至说“我征得了朱总理的同意”。
  随宋健到日访问的,还有铁道部高速铁路办公室副主任华德洪。日本媒体报道说,华谈到京沪高速铁路,并说新干线是最好的模式。
  日本媒体还说,去年9月24日,李鹏委员长会见了访华的扇千景国土交通大臣,在谈到京沪高速铁路计划采用何种技术时,李鹏说,“是轮轨还是磁悬浮,我们正在研究其技术,存在各种观点,现在尚未有结论”。但是,李鹏说,“我个人认为轨道型好”。
  由于国内市场萧条,日本将中国的定单看成是振兴产业的一剂强心剂,产业界与政界紧密配合,不遗余力地推荐中国采用日本新干线技术。首先,由政府出面推销,将中日高速铁路建设方面的合作提到“日中友好的象征”的高度。中国领导人每次访日,双方必定谈到新干线,日方必定安排乘坐和参观新干线。1998年11月,日方安排访日的江泽民主席乘坐了东北新干线,小渊惠三首相对江泽民说,对中国的高速铁路项目,日本将官民并举,倾力协作。2000年4月,日本运输省官员曾表示,中国建设北京-上海高速铁路项目时,日本不仅可以向中国出口车辆,而且要向中国转移新干线系统的最新技术。
  其次,日本产业界方面,早在1997年就日本铁路公司、三菱电机等70余家公司便成立了日中铁道友好推进协议会,聘任前首相竹下登担任该会名誉会长,日本铁路界实力人物冈田宏出任副会长。该会虽然仅有5名职员,但每年预算竟达3亿日元,这在日本极为罕见。
  政府采购关键不在技术
  许多人都知道德国有磁悬浮,日本有新干线。两者虽然分别是不同的技术,但都很先进。殊不知,日本除了新干线,它还有磁悬浮技术,而且创下了550公里的最高时速,其水平并不比德国低多少。不过,日本认为自己的磁悬浮技术还不成熟,所以没有向中国推销。国内有人认为日本不肯卖最新技术,实属误解。至于新干线,他们认为是非常成熟的。尤其是日本国内高速路网已经大体建成,没有内需,迫切需要外销。
  和日本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相比,法国当然不会拱手相让,不过,刚刚在韩国汉城———釜山线上将日本拱开的法国TGV,似乎显得有点“酒香不怕巷子深”。法国没有日本那样着急,其底牌是技术胜出日本一筹:其高速列车实验速度已经于1995年突破了每小时515公里的速度,实际运营速度也超过了每小时360公里。而日本的新干线轮轨技术,实验速度只有每小时400多公里,实际运营速度也超过了每小时300公里。
  至于德国ICE铁路,在磁悬浮入席之前,曾经与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三国鼎立。但是,由于3年前还发生了脱轨事故,且速度水平本来就低于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于是竞争力锐挫。但它仍然在努力。
  不过,技术因素并不是最终惟一决定因素。刚刚从铁道部高速铁路办公室主任岗位卸任的沈之介指出,京沪高速铁路属于政府采购。最终购买谁的技术,除了技术因素、经济因素,还要考虑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配合政治的采购是常有的现象。
  谁能把住中国脉搏
  舆论认为,中国重新倾向轮轨方式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通过实验,发现磁悬浮造价比最初的预计还要高昂,原打算40-50亿元人民币,但最后已突破100亿元,每公里造价至少是轮轨技术的3倍;二是德国不愿意转移核心技术。而中方则希望以高价格换取技术使用权。最终中德两国都做了让步,德方提高了价格,但向中方提供了路轨技术,轨道梁由中方实际制造,车辆技术德方保留,由德国生产。在付款方式上德方较为积极,考虑到将来磁悬浮的前景,提供了部分分期付款措施。
  合同实现后,双方国内都有不满情绪,德方的不满是其为磁悬浮做了数十年研究,经历过很多失败,付出不小,所以不那么愿意技术一次出售。中方的不满,主要是谈判只取得了路轨技术,技术含量高的车辆及控制技术一点没让,花了大量外汇,没取得满意效果。尽管蒂森.克虏伯公司多次表示,如果能在中国获得后续项目,该公司愿与中方一道建立制造机车的合资公司。但“驱动技术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出卖。”
  鉴于中德合作的前车之鉴,日本最近在推销新干线上,采取了新的措施,表示要与中方共同筹资250亿美元,共同组建一家民营公司。日本已经向中方表达了可能参与投资的可能性,并且说明参股的比例可达50%以上,这就使京沪高速铁路采用新干线技术的可能性增加。
看现在日本人的一肚子怨气,实在很难想像,当年可是打破头都要把新干线推向中国的:“其中日本最为卖力,由政府出面推销,将中日高速铁路建设方面的合作提到“日中友好的象征”的高度。”
风飞扬1900 发表于 2011-3-2 20:41

現在還是買日本的阿:


   
一型就是買自川崎重工,他本來賣E2-1000給中國變CRH-2,川崎重工又自己拿E-2 1000改良開發一個專門外銷
的efSET2009年開發完成


===============================
新一代高鐵350km/h起跳,川崎重工efSET開發計畫啟動
AUTONET記者:蔡致堅

2004年起用的台灣高鐵,所使用的列車基本上就是日本新幹線700T,而原創則是川崎重工,如今川崎重工為了符合世界需求,將設計初最新一代高速鐵路efSET,並預計在2009年底開發完成。
=============================

到了2009年中國向日本購買,就是所謂的CRH2-350

----------------------------------------------------------------------------------
日本媒体称中国将购140列时速350公里列车 2009年10月27日16:29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7日讯(王东) 日本共同社今天报道说中国铁道部已经决定购买由日本川崎重工(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Ltd.)提供技术支持的140辆高速机车,这些高速机车运行时速高达350公里,将被用于京沪高铁和北京到广州的高速铁路线上。

  共同社的报道中说,中国铁道部已经与中国南车四方机车公司(Nanche Sifang Locomotive)敲定了这笔合同,总金额高达450亿元人民币(合6040亿日元)。南车四方机车公司是日本川崎重工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川崎重工授权生产KHI高速机车的公司。

  共同社报道说,中国铁道部采购的这部分高铁机车组将采用川崎重工在 Hayate高速机车上所采用的技术,这种机车目前运行在新宿至清森(Tohoku-Shinkansen)的东北新干线上。这部分高速机车的部分零部件如发动机、刹车装置等将从日本进口,因此日本一些公司也将因这笔合同受益
--------------------------------------------------------------------------------


u=953353346,227085686&fm=0&gp=0.jpg

切实利益受到冲击 日本高铁为中国生“醋意”

近日有媒体报道,日本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董事长葛西敬之日前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日本不会向中国出口磁悬浮高铁,至少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计划。葛西敬之解释说,日本之所以这样考虑主要是担心会再次遭遇在轮轨高铁项目合作中的尴尬。他表示,日本公司当初同意为中国建造高速列车时想到的是自己即将进入中国蓬勃发展的新市场、拿下数十亿美元的合同,但没想到仅仅几年之后中国就成为日本的强劲对手。

  担心高铁被中国超越

  目前,包括中国南车集团、日本川崎重工、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公司都是全球高铁项目的竞争者。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既快速又节能环保的高铁项目。这也就使得高铁项目在当今世界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早在几年前,日本在高铁出口项目上的对手主要是同样拥有着成熟技术的法国。相比之下,日本高铁的优势在于其“新干线”系统通过在其国内的长期发展,从建设到运营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日本在地形及自然条件等方面对高铁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这也就使得日本高铁在建造成本上不具备价格优势。

  近年来,中国高铁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全世界竞争激烈的高铁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可以说,目前中国的高铁项目不但在成本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在综合能力上也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的水平。但与此同时,中国高铁也被日本同行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着。有舆论把葛西敬之的一番话解读为,日本企业担心在磁悬浮高铁项目上被中国赶超。但葛西在今年以来的发言中却是屡屡指责中国高铁“剽窃外国技术”以及“存在安全问题”。因此,与其说日本是担心高铁发展被中国超越,不如说我们从葛西的话中闻到的是浓浓的“醋意”。由于切实利益受到了冲击,日本业界并不承认,或说是不想承认中国高铁的发展。

  日本早在10年前就开始盘算起高铁项目出口事宜。正如葛西敬之所说,“由于日本国内的新干线建设余地已经很狭窄,因此需要在海外寻找需求”。日本高铁最早迈向海外的成功例子,就是向中国台湾出口新干线。受1998年德国列车出轨事件和1999年台湾南投地区发生地震的影响,台湾最终于1999年年底选择采用有抗震经验的日本新干线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条新干线的最终运营却是在2007年。

  “剽窃”二字打引号

  2004年,中国在经过长期论证之后,决定从国外引进高铁技术,发展本国的高铁项目。当时,有来自日本、德国、法国的多家公司参与竞标,但在技术转让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

  中国铁道部坚持实现技术转让,以使中国企业掌握高铁核心技术,最终实现国产化。日本川崎重工当时的销售业绩并未达到预期,于是决定出售3组新干线E2系车辆并转让技术给中国。此后,中国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合作也得以实现。在对国外高铁技术进行了引用、消化、吸收以及再创新之后,中国在数年之内便开辟了一条高铁国产化道路。

  然而,中国高铁项目的发展却被日本同行以异样的眼光注视着。近年来,日本也在不断向海外推销新干线。今年6月,越南国民大会否决了日本提出的计划:利用新干线技术,修建一条从河内到胡志明市、长约1600公里的高铁线路。理由是这条线路造价达560亿美元,太过昂贵。而如果采用中国技术,造价几乎是新干线的一半。

  也许正是由于这次碰壁,日本业界和媒体舆论便开始越发地指责中国高铁“剽窃”外国技术。对于这种说法,中国铁道部已有过回应,中国现今高铁技术是通过自主的发展路径而获得的,在适应地形等线下技术方面也是自主创造的。而日本媒体每每对中国高铁技术说三道四时,都在剽窃二字上打上了引号,一方面有免责之意,一方面是想更加引人注目。

  同时,日本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董事长葛西敬之也对中国高铁的安全性充满了“担心”。他曾指责中国高铁由于追求高速度而忽视了安全性,这种说法显然是毫无根据的。2008年,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该铁路系统解决了制约速度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最高运营时速提高至350公里。标志着中国掌握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从此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实践证明,中国高铁从未出现过运营事故。

  相关链接:

  理性面对无端指责

  俗话说“不遭人妒是庸才”,外界出现对中国高铁发展的异样声音也是正常的。我们在面对这种声音的时候,既没有必要感到气愤,更没有必要因此而沾沾自喜,应该以一种开放和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对于无端指责,事实自然是对其最好的回应。而对于外界的一些“担心”,我们同样可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高铁发展上,中国走的是自主发展的道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必定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u=953353346,227085686&fm=0&gp=0.jpg

切实利益受到冲击 日本高铁为中国生“醋意”

近日有媒体报道,日本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董事长葛西敬之日前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日本不会向中国出口磁悬浮高铁,至少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计划。葛西敬之解释说,日本之所以这样考虑主要是担心会再次遭遇在轮轨高铁项目合作中的尴尬。他表示,日本公司当初同意为中国建造高速列车时想到的是自己即将进入中国蓬勃发展的新市场、拿下数十亿美元的合同,但没想到仅仅几年之后中国就成为日本的强劲对手。

  担心高铁被中国超越

  目前,包括中国南车集团、日本川崎重工、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公司都是全球高铁项目的竞争者。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既快速又节能环保的高铁项目。这也就使得高铁项目在当今世界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早在几年前,日本在高铁出口项目上的对手主要是同样拥有着成熟技术的法国。相比之下,日本高铁的优势在于其“新干线”系统通过在其国内的长期发展,从建设到运营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日本在地形及自然条件等方面对高铁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这也就使得日本高铁在建造成本上不具备价格优势。

  近年来,中国高铁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全世界竞争激烈的高铁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可以说,目前中国的高铁项目不但在成本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在综合能力上也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的水平。但与此同时,中国高铁也被日本同行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着。有舆论把葛西敬之的一番话解读为,日本企业担心在磁悬浮高铁项目上被中国赶超。但葛西在今年以来的发言中却是屡屡指责中国高铁“剽窃外国技术”以及“存在安全问题”。因此,与其说日本是担心高铁发展被中国超越,不如说我们从葛西的话中闻到的是浓浓的“醋意”。由于切实利益受到了冲击,日本业界并不承认,或说是不想承认中国高铁的发展。

  日本早在10年前就开始盘算起高铁项目出口事宜。正如葛西敬之所说,“由于日本国内的新干线建设余地已经很狭窄,因此需要在海外寻找需求”。日本高铁最早迈向海外的成功例子,就是向中国台湾出口新干线。受1998年德国列车出轨事件和1999年台湾南投地区发生地震的影响,台湾最终于1999年年底选择采用有抗震经验的日本新干线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条新干线的最终运营却是在2007年。

  “剽窃”二字打引号

  2004年,中国在经过长期论证之后,决定从国外引进高铁技术,发展本国的高铁项目。当时,有来自日本、德国、法国的多家公司参与竞标,但在技术转让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

  中国铁道部坚持实现技术转让,以使中国企业掌握高铁核心技术,最终实现国产化。日本川崎重工当时的销售业绩并未达到预期,于是决定出售3组新干线E2系车辆并转让技术给中国。此后,中国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合作也得以实现。在对国外高铁技术进行了引用、消化、吸收以及再创新之后,中国在数年之内便开辟了一条高铁国产化道路。

  然而,中国高铁项目的发展却被日本同行以异样的眼光注视着。近年来,日本也在不断向海外推销新干线。今年6月,越南国民大会否决了日本提出的计划:利用新干线技术,修建一条从河内到胡志明市、长约1600公里的高铁线路。理由是这条线路造价达560亿美元,太过昂贵。而如果采用中国技术,造价几乎是新干线的一半。

  也许正是由于这次碰壁,日本业界和媒体舆论便开始越发地指责中国高铁“剽窃”外国技术。对于这种说法,中国铁道部已有过回应,中国现今高铁技术是通过自主的发展路径而获得的,在适应地形等线下技术方面也是自主创造的。而日本媒体每每对中国高铁技术说三道四时,都在剽窃二字上打上了引号,一方面有免责之意,一方面是想更加引人注目。

  同时,日本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董事长葛西敬之也对中国高铁的安全性充满了“担心”。他曾指责中国高铁由于追求高速度而忽视了安全性,这种说法显然是毫无根据的。2008年,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该铁路系统解决了制约速度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最高运营时速提高至350公里。标志着中国掌握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从此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实践证明,中国高铁从未出现过运营事故。

  相关链接:

  理性面对无端指责

  俗话说“不遭人妒是庸才”,外界出现对中国高铁发展的异样声音也是正常的。我们在面对这种声音的时候,既没有必要感到气愤,更没有必要因此而沾沾自喜,应该以一种开放和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对于无端指责,事实自然是对其最好的回应。而对于外界的一些“担心”,我们同样可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高铁发展上,中国走的是自主发展的道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必定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由于切实利益受到了冲击,他们对中国高铁的安全性充满“担忧”

  本报驻日本记者/王洋

  近日有媒体报道,日本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董事长葛西敬之日前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日本不会向中国出口磁悬浮高铁,至少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计划。葛西敬之解释说,日本之所以这样考虑主要是担心会再次遭遇在轮轨高铁项目合作中的尴尬。他表示,日本公司当初同意为中国建造高速列车时想到的是自己即将进入中国蓬勃发展的新市场、拿下数十亿美元的合同,但没想到仅仅几年之后中国就成为日本的强劲对手。

  担心高铁被中国超越

  目前,包括中国南车集团、日本川崎重工、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公司都是全球高铁项目的竞争者。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既快速又节能环保的高铁项目。这也就使得高铁项目在当今世界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早在几年前,日本在高铁出口项目上的对手主要是同样拥有着成熟技术的法国。相比之下,日本高铁的优势在于其“新干线”系统通过在其国内的长期发展,从建设到运营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日本在地形及自然条件等方面对高铁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这也就使得日本高铁在建造成本上不具备价格优势。

  近年来,中国高铁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全世界竞争激烈的高铁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可以说,目前中国的高铁项目不但在成本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在综合能力上也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的水平。但与此同时,中国高铁也被日本同行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着。有舆论把葛西敬之的一番话解读为,日本企业担心在磁悬浮高铁项目上被中国赶超。但葛西在今年以来的发言中却是屡屡指责中国高铁“剽窃外国技术”以及“存在安全问题”。因此,与其说日本是担心高铁发展被中国超越,不如说我们从葛西的话中闻到的是浓浓的“醋意”。由于切实利益受到了冲击,日本业界并不承认,或说是不想承认中国高铁的发展。

  日本早在10年前就开始盘算起高铁项目出口事宜。正如葛西敬之所说,“由于日本国内的新干线建设余地已经很狭窄,因此需要在海外寻找需求”。日本高铁最早迈向海外的成功例子,就是向中国台湾出口新干线。受1998年德国列车出轨事件和1999年台湾南投地区发生地震的影响,台湾最终于1999年年底选择采用有抗震经验的日本新干线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条新干线的最终运营却是在2007年。

  “剽窃”二字打引号

  2004年,中国在经过长期论证之后,决定从国外引进高铁技术,发展本国的高铁项目。当时,有来自日本、德国、法国的多家公司参与竞标,但在技术转让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

  中国铁道部坚持实现技术转让,以使中国企业掌握高铁核心技术,最终实现国产化。日本川崎重工当时的销售业绩并未达到预期,于是决定出售3组新干线E2系车辆并转让技术给中国。此后,中国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合作也得以实现。在对国外高铁技术进行了引用、消化、吸收以及再创新之后,中国在数年之内便开辟了一条高铁国产化道路。

  然而,中国高铁项目的发展却被日本同行以异样的眼光注视着。近年来,日本也在不断向海外推销新干线。今年6月,越南国民大会否决了日本提出的计划:利用新干线技术,修建一条从河内到胡志明市、长约1600公里的高铁线路。理由是这条线路造价达560亿美元,太过昂贵。而如果采用中国技术,造价几乎是新干线的一半。

  也许正是由于这次碰壁,日本业界和媒体舆论便开始越发地指责中国高铁“剽窃”外国技术。对于这种说法,中国铁道部已有过回应,中国现今高铁技术是通过自主的发展路径而获得的,在适应地形等线下技术方面也是自主创造的。而日本媒体每每对中国高铁技术说三道四时,都在剽窃二字上打上了引号,一方面有免责之意,一方面是想更加引人注目。

  同时,日本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董事长葛西敬之也对中国高铁的安全性充满了“担心”。他曾指责中国高铁由于追求高速度而忽视了安全性,这种说法显然是毫无根据的。2008年,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该铁路系统解决了制约速度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最高运营时速提高至350公里。标志着中国掌握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从此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实践证明,中国高铁从未出现过运营事故。

  相关链接:

  理性面对无端指责

  俗话说“不遭人妒是庸才”,外界出现对中国高铁发展的异样声音也是正常的。我们在面对这种声音的时候,既没有必要感到气愤,更没有必要因此而沾沾自喜,应该以一种开放和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对于无端指责,事实自然是对其最好的回应。而对于外界的一些“担心”,我们同样可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高铁发展上,中国走的是自主发展的道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必定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王洋)
呵呵,其他的不知道,反正武广的运行时速平均在320公里以上,看来铁道部还是不错的,能在几年前就向日本人买到日本人今年才实用化的技术。

不过无论怎么说,就算买,也是日本人的技术咯,一个台巴子上串下跳算怎么回事——虽然我早就知道台巴子和倭人穿一条裤子,只是我没想到这条裤子还是一条内裤啊。
建立合资公司的企图完全落空。土共买了技术,自己干了,最快速度推出新车型,跟泥轰撇清关系。
京津城际不是350,只能说早期开通的时候最大在350,后来就不知道怎么降到330了。
我在沪宁线上高铁看到速度最高是327
文章的时间要标注
京津城际跑不到350 因为它在“裸奔”!
如果说德国佬的核心驱动技术不卖的话,那咱们航妈的电磁弹射应该暂时也只是个梦吧
什么叫ICE铁路公司?
coldtide 发表于 2011-3-23 23:13


完全是两码事。汉斯的技术搞电弹不够级别。我们肯定自己搞电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