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丝绸之路:阿萨姆地区的前世今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54:26
  从3000年前开始,西南丝绸之路沟通了印度与保山的联系,也沟通了中华与印度两大古文明古国的联系,有了这条道路,汉朝使臣张骞才在大夏(今阿富汉)看到了蜀布、筇竹仗,进而认识到四川经云南到缅印之间存在一条道路,让汉武帝下了“开通西南夷”的决心,就有了一条能让大队马帮通行的“五尺道”。于是,印缅的象牙、宝玉石、香料等奇异之物,中国的丝绸、纸张、铁器等源源不断地运进输出,互通有无。在保山对印交往史上,孟加拉、阿萨姆是两个重要的区域,因为虽然和保山相邻最近的是缅甸,但缅甸不是西南丝路大宗货物的输出目的地,这些货物输出的最终目的地是更为遥远的印度、西亚和欧洲。孟加拉和阿萨密成为了沟通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承担着“接力”式的运输。正是有了两地的商贸,早在唐朝(南诏)时代,保山境内就有了常住的印度侨民,唐人樊绰在其《华阳国志》中说“永昌郡……有闽濮、鸠獠、越、裸、身毒之民”,身毒就是当时中国人对印度的称谓。虽然穿越高山大川、烟瘴边荒,但3000多年间,这条道路一直顽强地生存下来。60多年前,为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在盟军支持下,中印公路修通,从而使中国和印度的联系更为方便。接着,沿着中印公路线路,中印输油管线接通,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美英援华抗战物资、阿萨姆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为中国最后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提到印度,许多人会想到印度的阿萨姆,想到阿萨姆的雷多。阿萨姆是印度的东部疆土,形状犹如一个倒三角形,镶嵌在不丹、孟加拉、缅甸与中国之间。现今阿萨姆与印度本土的联系仅止是在不丹与孟加拉两国之间一条宽80公里的走廊。阿萨姆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名气,和云南一样,阿萨姆同样是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是地球的生物基因库之一;阿萨姆又是世界最大的茶园,有着多达20000多个茶园,产茶量占到了全球的五分之一;亚洲第一口油井也在阿萨密。由于受潮湿的印度洋季风和喜马拉雅山山脉影响,阿萨姆是世界降雨量最多的地区,阿萨姆的乞拉朋齐称为世界雨都,年降雨量达114390毫米,最高雨期的1861年曾达到20447毫米,是世界降雨最多的记录。阿萨姆是世界茶树和水稻的原产地之一。从人类学讲,阿萨姆也是亚洲民族分布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阿萨姆是亚洲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最西分布区,也是亚洲印欧语系分布最东的地域。

  历史上的阿萨姆最古老的居民是与保山、德宏傣族同源的阿红人,历史上阿萨姆曾建立过阿红国,阿红人与保山历史上的傣族先民同根同源,是滇越人的后裔民族。古滇越人分布的中心在今保山、德宏与缅甸克钦邦之间,最西分布到了阿萨姆,因为滇西缅北有了古滇越人这一统一民族,就有了西南丝绸之路,历史上的保山与阿萨密也因西南丝绸之路有了更密切的联系。

  古百越人最西的分布区是阿萨姆,历史上从阿萨姆到缅甸、中国的云南、两广及泰国、老挝、越南的广大地区,都是属于百越语系民族的分布地域。古百越人中有一部分叫滇越,是今云南傣族、缅甸的掸族和阿红人的祖先,历史上的乘象国就是建立在缅甸东部和阿萨姆间的一个地方政权。汉武帝“开西南夷”前,由于保山至缅甸和阿萨姆间是统一的民族聚居区,其间的沟通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事了。所以说,正是有了傣、掸滇越人后裔民族的统一聚居区,才成就了西南丝绸之路。才有了张骞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了蜀布和筇竹仗的故事,也才有了汉武帝开通西南夷,打通中国与南来联系的决心。

  古往今来,云南、缅甸与阿萨姆这一广袤地域的民族迁移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顺江河迁移者,也有往日落方向迁移者,也有从北往南迁移者。阿萨姆的民族迁移也走过了这样的过程,到500年前,强大的印度帝国的孟加拉人、印度斯坦人不断迁入阿萨姆,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操汉藏语系的阿红人与操印欧语系的孟加拉人、印度斯坦人形成了当今的阿萨姆人,当今阿萨姆人说的是一种孟加拉语与掸语混合的方言。历史上,也有从保山(古永昌郡)迁移入印度的民族,如阿萨姆的佤人、克钦人都与保山历史上的濮人有关,近几十年来,从保山、怒江境内不断有傈僳族迁入印度的马施手打底,现今已有5000多人口。

  与后来中印公路从密支那经野人山抵达阿萨姆不同,历史上保山与阿萨密的联系远比今人想象的要简单得多。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最西的一座高山,从保山出发,翻越海拔较低的高黎贡山南端余脉,就进入了滇越人分布区,这一区域有德宏、缅北和阿萨姆,从滇越人聚居区到阿萨姆有一条比穿越野人山到阿萨姆更便捷的通道,那就是从密支那帕兰一带进入孟加拉平原边沿地带,然后分路抵达阿萨姆的英帕尔或孟加拉,这条道路经过的地区远比经野人山到阿萨姆便捷,于是,从云南出发的马帮在保山、腾冲稍作停留和补给后,又源源不断地进入经缅甸进入阿萨姆和孟加拉。史料中少有马帮来往于保山到印度间的记载,但有许多中国商人来往于两地间的记述,西南丝路进入缅甸后,就是进入古乘象国区域,这一区域有着独特的运输方式,那就是利用大象为运输工具,大象运输从各方面来说都优于骡马运输,加上云贵高原的骡马根本不适应湿热的瘴疠气候,于是,在进入缅印交界一带,云南的马帮与缅印的象队完成交接,双方的货物换了一种运输方式继续在西南丝路上前进。正是有了这一条通道,才使西南丝绸之路长年的畅通无阻,也才成就了西南丝绸之路的辉煌。

  西南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商道,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千百年来一直沟通着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商贸文化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中印公路的开通使这种联系达到了高潮,中国的十万驻印大军从西往东进击,16万远征军从保山出发向西攻击,两军在芒友汇合,实现了将日本侵略军歼灭的目的。

  历史在沉寂半个多世纪后,特别是腾密公路的开通,从保山出发同天就可抵达密支那,然后由密支那到印度阿萨密雷多也是一天。总共只用两天时间,我们就可抵达阿萨姆,而从传统的云南与阿萨姆的联系,得从中国的东南沿海经马六甲海峡才能到达印度本土,从印度本土到达阿萨姆,几乎要穿越整个印度次大陆。

  接下来的时间,只要继续打通密支那到印度的公路,保山与印度、与阿萨姆的联系将又一次走近,也许,保山城又会重现“印度之民”的热闹。从3000年前开始,西南丝绸之路沟通了印度与保山的联系,也沟通了中华与印度两大古文明古国的联系,有了这条道路,汉朝使臣张骞才在大夏(今阿富汉)看到了蜀布、筇竹仗,进而认识到四川经云南到缅印之间存在一条道路,让汉武帝下了“开通西南夷”的决心,就有了一条能让大队马帮通行的“五尺道”。于是,印缅的象牙、宝玉石、香料等奇异之物,中国的丝绸、纸张、铁器等源源不断地运进输出,互通有无。在保山对印交往史上,孟加拉、阿萨姆是两个重要的区域,因为虽然和保山相邻最近的是缅甸,但缅甸不是西南丝路大宗货物的输出目的地,这些货物输出的最终目的地是更为遥远的印度、西亚和欧洲。孟加拉和阿萨密成为了沟通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承担着“接力”式的运输。正是有了两地的商贸,早在唐朝(南诏)时代,保山境内就有了常住的印度侨民,唐人樊绰在其《华阳国志》中说“永昌郡……有闽濮、鸠獠、越、裸、身毒之民”,身毒就是当时中国人对印度的称谓。虽然穿越高山大川、烟瘴边荒,但3000多年间,这条道路一直顽强地生存下来。60多年前,为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在盟军支持下,中印公路修通,从而使中国和印度的联系更为方便。接着,沿着中印公路线路,中印输油管线接通,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美英援华抗战物资、阿萨姆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为中国最后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提到印度,许多人会想到印度的阿萨姆,想到阿萨姆的雷多。阿萨姆是印度的东部疆土,形状犹如一个倒三角形,镶嵌在不丹、孟加拉、缅甸与中国之间。现今阿萨姆与印度本土的联系仅止是在不丹与孟加拉两国之间一条宽80公里的走廊。阿萨姆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名气,和云南一样,阿萨姆同样是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是地球的生物基因库之一;阿萨姆又是世界最大的茶园,有着多达20000多个茶园,产茶量占到了全球的五分之一;亚洲第一口油井也在阿萨密。由于受潮湿的印度洋季风和喜马拉雅山山脉影响,阿萨姆是世界降雨量最多的地区,阿萨姆的乞拉朋齐称为世界雨都,年降雨量达114390毫米,最高雨期的1861年曾达到20447毫米,是世界降雨最多的记录。阿萨姆是世界茶树和水稻的原产地之一。从人类学讲,阿萨姆也是亚洲民族分布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阿萨姆是亚洲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最西分布区,也是亚洲印欧语系分布最东的地域。

  历史上的阿萨姆最古老的居民是与保山、德宏傣族同源的阿红人,历史上阿萨姆曾建立过阿红国,阿红人与保山历史上的傣族先民同根同源,是滇越人的后裔民族。古滇越人分布的中心在今保山、德宏与缅甸克钦邦之间,最西分布到了阿萨姆,因为滇西缅北有了古滇越人这一统一民族,就有了西南丝绸之路,历史上的保山与阿萨密也因西南丝绸之路有了更密切的联系。

  古百越人最西的分布区是阿萨姆,历史上从阿萨姆到缅甸、中国的云南、两广及泰国、老挝、越南的广大地区,都是属于百越语系民族的分布地域。古百越人中有一部分叫滇越,是今云南傣族、缅甸的掸族和阿红人的祖先,历史上的乘象国就是建立在缅甸东部和阿萨姆间的一个地方政权。汉武帝“开西南夷”前,由于保山至缅甸和阿萨姆间是统一的民族聚居区,其间的沟通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事了。所以说,正是有了傣、掸滇越人后裔民族的统一聚居区,才成就了西南丝绸之路。才有了张骞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了蜀布和筇竹仗的故事,也才有了汉武帝开通西南夷,打通中国与南来联系的决心。

  古往今来,云南、缅甸与阿萨姆这一广袤地域的民族迁移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顺江河迁移者,也有往日落方向迁移者,也有从北往南迁移者。阿萨姆的民族迁移也走过了这样的过程,到500年前,强大的印度帝国的孟加拉人、印度斯坦人不断迁入阿萨姆,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操汉藏语系的阿红人与操印欧语系的孟加拉人、印度斯坦人形成了当今的阿萨姆人,当今阿萨姆人说的是一种孟加拉语与掸语混合的方言。历史上,也有从保山(古永昌郡)迁移入印度的民族,如阿萨姆的佤人、克钦人都与保山历史上的濮人有关,近几十年来,从保山、怒江境内不断有傈僳族迁入印度的马施手打底,现今已有5000多人口。

  与后来中印公路从密支那经野人山抵达阿萨姆不同,历史上保山与阿萨密的联系远比今人想象的要简单得多。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最西的一座高山,从保山出发,翻越海拔较低的高黎贡山南端余脉,就进入了滇越人分布区,这一区域有德宏、缅北和阿萨姆,从滇越人聚居区到阿萨姆有一条比穿越野人山到阿萨姆更便捷的通道,那就是从密支那帕兰一带进入孟加拉平原边沿地带,然后分路抵达阿萨姆的英帕尔或孟加拉,这条道路经过的地区远比经野人山到阿萨姆便捷,于是,从云南出发的马帮在保山、腾冲稍作停留和补给后,又源源不断地进入经缅甸进入阿萨姆和孟加拉。史料中少有马帮来往于保山到印度间的记载,但有许多中国商人来往于两地间的记述,西南丝路进入缅甸后,就是进入古乘象国区域,这一区域有着独特的运输方式,那就是利用大象为运输工具,大象运输从各方面来说都优于骡马运输,加上云贵高原的骡马根本不适应湿热的瘴疠气候,于是,在进入缅印交界一带,云南的马帮与缅印的象队完成交接,双方的货物换了一种运输方式继续在西南丝路上前进。正是有了这一条通道,才使西南丝绸之路长年的畅通无阻,也才成就了西南丝绸之路的辉煌。

  西南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商道,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千百年来一直沟通着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商贸文化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中印公路的开通使这种联系达到了高潮,中国的十万驻印大军从西往东进击,16万远征军从保山出发向西攻击,两军在芒友汇合,实现了将日本侵略军歼灭的目的。

  历史在沉寂半个多世纪后,特别是腾密公路的开通,从保山出发同天就可抵达密支那,然后由密支那到印度阿萨密雷多也是一天。总共只用两天时间,我们就可抵达阿萨姆,而从传统的云南与阿萨姆的联系,得从中国的东南沿海经马六甲海峡才能到达印度本土,从印度本土到达阿萨姆,几乎要穿越整个印度次大陆。

  接下来的时间,只要继续打通密支那到印度的公路,保山与印度、与阿萨姆的联系将又一次走近,也许,保山城又会重现“印度之民”的热闹。
真对不住楼主,我把标题看成"阿萨姆奶茶的前世今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