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军的前世今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44:59
马占鳌(1830年—1886年),字魁峰,一字鼎臣,经名阿不都里·阿则孜,另名马全福,俗称“摸尼沟阿訇”。出生于道光十年五月十九日(公元1830年7月8日),今临夏县摸尼沟何家庄村人,后迁居大河家。原籍陕西大荔王阁村,清初其祖先马希超至河州经商,迁居摸尼沟何家庄村居住。马占鳌从小念经,“到了七岁,他的父亲命他入了小学。他善于接触良好的礼仪和受礼仪的人。他非常聪明,比所有在一起学习的孩子们都强。由于刻苦勤学,他排除了蒙蔽,求名了道理,成为一个文理密达的知识者,深刻奥妙的知识者。对所见所闻,都能记忆背诵,究其本末。因此,在同时的人中,以学问驰名。他的学问,也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青年时,他到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学习深造。
咸丰四年(1854年),在他二十四岁时,举行了穿衣(毕业)仪式,并聘请到家乡何家庄清真寺任教长,“掌教本坊”。后被聘请到大河家清真寺任开学阿訇,成为华寺门宦比较有名的阿訇。
作乱
同治元年,在西北回乱的洪流中,河州东乡的闵殿臣和马悟真(马尕大)打响了作乱的第一枪,打败了把持洮渡、掠夺回民百姓的狄道崔、甘等庄团练,“攻陷太子寺、狄道及渭源县之官堡。”随后,华寺门宦的马永瑞、马永琳等人在河州发动了起义。这时候的马占鳌,“他早晚祈祷安宁,拿出财帛,给予造反的兵马,使他们分散而去。他襄助了伊斯兰穆民把守了一些地方堡寨。”
同治二年八月(1863年9月),马永瑞、马永淋、马悟真等因围攻河州不下,请马占鳌出山,承担河州军首领。“马占鳌说:‘反清不是寻常的事情,要河州的各门宦都拿出力量,领导大众共同维护民族和宗教,才能济事。’于是东乡北庄门宦的马悟真、太子寺门宦的马万有、八坊华寺门宦的马永瑞纠合起来,共推马占鳌为帅。从此以后,摸尼沟阿訇马占鳌就自称都招讨,成为领导河州暴动的中心人物。” 同马占鳌一起参加起义的还有米阿訇、刘阿訇、尕乡约、临洮大师傅和撒拉刘阿訇等。
马占鳌出山后,首先制定了战略方针,他“召回族大小头目而告之曰:‘自吾军起事以来,宜与西宁马桂源联络,商定条件,由大通进兵出扁都口,取甘凉肃三处,作为根据地,则河西五郡在吾掌握,牧马黄城滩,占据金城关,然后东向以取秦州,登高一呼,应者四起矣。计不出此,徙皇皇焉。取狄道既得之而不能守,此吐蕃所以失败也。今与诸君约首,联络汉人,使渠照常耕种,汝等坐享其成果,何乐而不为耶?次宜打通河湟道路。”众头领都赞成他提出的战略意见。
同治二年八月二十七日(1863年10月9日),马占鳌指挥河州和狄道穆夫提军,将被围五个多月的狄道城攻破。临洮知州屠旭初自刎死,营都司陆升坐于火药箱之上自爆而死,学正王桂林自经于大成殿,团绅张葆龄被起义军杀死。
同治三年十月初三日,马占鳌指挥河州军,将围困了十个多月的河州城攻克。就在攻城前,马占鳌“考虑到城破后汉民会遭到残杀,就和部众立下禁约,入城后对俘虏和降人只要顺随回教,一律保护,不准乱杀。故当同治三年正月攻入河州城时,对城中居民伤害较少。后来马占鳌向左宗棠述说当日情形,左对此大为赞许。”所以,城开后城内汉民为保性命都随了回民,称为“随教”。
河州被攻克以后,马占鳌对城内官吏也没有杀害,而是派人护送他们平安出境。据《甘肃近代史》记载:河州被围十月有余,“最后,官军粮尽援绝,城内居民被搜刮无遗,终于不攻自破,11月30日,千总魏智勇、崔永禄等开城逃遁,文武官员出走无门,只得乞求回族士绅马占鳌等‘护送出城’逃命。”
河州克复后,因一些人不听政令,擅自杀害北塬汉民,为此他辞去大帅之职,返回大河家。据马培清说:“这时候,陕回大批西来,清政府张皇失措,甘肃各处回汉互相猜疑,到处燃起战火。追随马占鳌的人越来越多,成分也越复杂。很多人就凭人多势重,任意妄为,常常奸淫掳掠,残害无辜,尤其东乡的一部分人表现得特别恶劣。马占鳌对这种情况极为不安,曾经亲自到宁河城(今和政县城)召集大众讲话,大意说:大家开始起事时,赤脚上穿着麻鞋,拿的是五尺长的矛头,是从艰难困苦中来的。如今大家都抢富了,脚上穿的是羽绫靴,身上穿的是羽绫马褂,都惜钱爱命起来了,出去不好好打仗,只打算挖地窖,把矛头变成铲头了。东乡头目听了大为不满,认为马占鳌故意辱骂他们,鼓动群众把他包围了,扬言要杀他。幸有东乡三家沟的一部分势力挺身保护,并劝告大家说:‘现在要顾全大局,内部万不可闹意见,以免分散自己的力量。’这样苦苦相劝才解了围,把马占鳌保出宁河城。马占鳌临走时说:‘既然东乡对我有意见,以后我就守积石关,守循化,河州的事我再不管了,你们另推元帅吧!’此后他也离开河州城回到大河家去了。马占鳌回到大河家后,河州的事情由东乡和八方的头目处理。” 后经马永瑞出面说和,仍担任起义军大帅。



马占鳌(1830年—1886年),字魁峰,一字鼎臣,经名阿不都里·阿则孜,另名马全福,俗称“摸尼沟阿訇”。出生于道光十年五月十九日(公元1830年7月8日),今临夏县摸尼沟何家庄村人,后迁居大河家。原籍陕西大荔王阁村,清初其祖先马希超至河州经商,迁居摸尼沟何家庄村居住。马占鳌从小念经,“到了七岁,他的父亲命他入了小学。他善于接触良好的礼仪和受礼仪的人。他非常聪明,比所有在一起学习的孩子们都强。由于刻苦勤学,他排除了蒙蔽,求名了道理,成为一个文理密达的知识者,深刻奥妙的知识者。对所见所闻,都能记忆背诵,究其本末。因此,在同时的人中,以学问驰名。他的学问,也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青年时,他到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学习深造。
咸丰四年(1854年),在他二十四岁时,举行了穿衣(毕业)仪式,并聘请到家乡何家庄清真寺任教长,“掌教本坊”。后被聘请到大河家清真寺任开学阿訇,成为华寺门宦比较有名的阿訇。
作乱
同治元年,在西北回乱的洪流中,河州东乡的闵殿臣和马悟真(马尕大)打响了作乱的第一枪,打败了把持洮渡、掠夺回民百姓的狄道崔、甘等庄团练,“攻陷太子寺、狄道及渭源县之官堡。”随后,华寺门宦的马永瑞、马永琳等人在河州发动了起义。这时候的马占鳌,“他早晚祈祷安宁,拿出财帛,给予造反的兵马,使他们分散而去。他襄助了伊斯兰穆民把守了一些地方堡寨。”
同治二年八月(1863年9月),马永瑞、马永淋、马悟真等因围攻河州不下,请马占鳌出山,承担河州军首领。“马占鳌说:‘反清不是寻常的事情,要河州的各门宦都拿出力量,领导大众共同维护民族和宗教,才能济事。’于是东乡北庄门宦的马悟真、太子寺门宦的马万有、八坊华寺门宦的马永瑞纠合起来,共推马占鳌为帅。从此以后,摸尼沟阿訇马占鳌就自称都招讨,成为领导河州暴动的中心人物。” 同马占鳌一起参加起义的还有米阿訇、刘阿訇、尕乡约、临洮大师傅和撒拉刘阿訇等。
马占鳌出山后,首先制定了战略方针,他“召回族大小头目而告之曰:‘自吾军起事以来,宜与西宁马桂源联络,商定条件,由大通进兵出扁都口,取甘凉肃三处,作为根据地,则河西五郡在吾掌握,牧马黄城滩,占据金城关,然后东向以取秦州,登高一呼,应者四起矣。计不出此,徙皇皇焉。取狄道既得之而不能守,此吐蕃所以失败也。今与诸君约首,联络汉人,使渠照常耕种,汝等坐享其成果,何乐而不为耶?次宜打通河湟道路。”众头领都赞成他提出的战略意见。
同治二年八月二十七日(1863年10月9日),马占鳌指挥河州和狄道穆夫提军,将被围五个多月的狄道城攻破。临洮知州屠旭初自刎死,营都司陆升坐于火药箱之上自爆而死,学正王桂林自经于大成殿,团绅张葆龄被起义军杀死。
同治三年十月初三日,马占鳌指挥河州军,将围困了十个多月的河州城攻克。就在攻城前,马占鳌“考虑到城破后汉民会遭到残杀,就和部众立下禁约,入城后对俘虏和降人只要顺随回教,一律保护,不准乱杀。故当同治三年正月攻入河州城时,对城中居民伤害较少。后来马占鳌向左宗棠述说当日情形,左对此大为赞许。”所以,城开后城内汉民为保性命都随了回民,称为“随教”。
河州被攻克以后,马占鳌对城内官吏也没有杀害,而是派人护送他们平安出境。据《甘肃近代史》记载:河州被围十月有余,“最后,官军粮尽援绝,城内居民被搜刮无遗,终于不攻自破,11月30日,千总魏智勇、崔永禄等开城逃遁,文武官员出走无门,只得乞求回族士绅马占鳌等‘护送出城’逃命。”
河州克复后,因一些人不听政令,擅自杀害北塬汉民,为此他辞去大帅之职,返回大河家。据马培清说:“这时候,陕回大批西来,清政府张皇失措,甘肃各处回汉互相猜疑,到处燃起战火。追随马占鳌的人越来越多,成分也越复杂。很多人就凭人多势重,任意妄为,常常奸淫掳掠,残害无辜,尤其东乡的一部分人表现得特别恶劣。马占鳌对这种情况极为不安,曾经亲自到宁河城(今和政县城)召集大众讲话,大意说:大家开始起事时,赤脚上穿着麻鞋,拿的是五尺长的矛头,是从艰难困苦中来的。如今大家都抢富了,脚上穿的是羽绫靴,身上穿的是羽绫马褂,都惜钱爱命起来了,出去不好好打仗,只打算挖地窖,把矛头变成铲头了。东乡头目听了大为不满,认为马占鳌故意辱骂他们,鼓动群众把他包围了,扬言要杀他。幸有东乡三家沟的一部分势力挺身保护,并劝告大家说:‘现在要顾全大局,内部万不可闹意见,以免分散自己的力量。’这样苦苦相劝才解了围,把马占鳌保出宁河城。马占鳌临走时说:‘既然东乡对我有意见,以后我就守积石关,守循化,河州的事我再不管了,你们另推元帅吧!’此后他也离开河州城回到大河家去了。马占鳌回到大河家后,河州的事情由东乡和八方的头目处理。” 后经马永瑞出面说和,仍担任起义军大帅。



河州被克后,甘肃护督恩麟在不能“克复”河州的情况下,改变策略,采取所谓的“羁縻”政策,数次派人到河州同回民军议和。
河州自从被回军攻占后,一直到同治十一年正月(1972年2月)投降为止的八年多时间里,清政府未能给河州委派官员,全部由回军所控制。总的由马占鳌负责,并管辖大西乡,其次,河州城附近由马永瑞和马永琳管辖、东乡由马悟真(马尕大)管辖、太子寺由马万有(六阿訇)管辖、南乡由闵殿臣管辖、临洮、康乐一带由马云、马福堂管辖。
河州起义军攻占河州后,表面上接受清政府的“抚局”,而在实际行动上依然四面出击,一方面打击清军,一方面声援陇东穆生华、李得仓和金积堡马化龙。
同治五年四月十二日(1865年5月25日),为了配合马化龙防守金积堡和实现“打通河湟道路”的战略计划,支援西宁军,马占鳌在率领一万余人,攻打平番以西一百余里的牛站堡。这是因为,马占鳌估计去西宁经大小峡口,恐怕有兵防守,因此,经平番至连城,再经牛站堡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西宁,只要攻占了牛站堡,就打通了通往西宁的道路。但是,在攻打牛站堡时,马占鳌被守堡团练头目何得彪以石子击中左眼,眼珠从眼眶内迸出,从此马占鳌左眼失明。因马占鳌负伤,撤出了战斗。过了二十多天,马占鳌又率三万余人,再次攻打牛站堡。这次回军从堡东北半里许水沟偷挖地道,一直挖到堡城之下。六月十二日夜,马占鳌下令炸塌了堡城,将牛站堡攻克,何得彪逃出,仅以身免。后来投了董福祥,“积功补福建漳州镇总兵。”从此,河州军打通了与青海西宁联系的通道。
从同治六年十月至同治八年八月,在马占鳌指挥下,河州军连续打败了陕甘总督穆图善对河州的六次围剿。其中前三次,就在今临洮、中铺、康家崖等地就打败了清军。同治七年八月第四次围剿中,穆图善亲率清军,曾一度攻占了今康乐一带的录麻堡、景古、五虎、朱家山、草滩、庄头庙、马家集、胭脂三川、高家集、黑山及太子寺城、三甲集等地。但太子寺被攻占后,马占鳌想办法切断清军粮草供应之路,致使清军粮食供应不上,被迫退兵,河州仍然由起义军所控制。同治八年八月,穆图善第六次围剿河州,再次攻克太子寺城,但仍然是“粮尽引还。”河州仍然由马占鳌等起义军所控制。
但在期间,他也曾三次向穆图善表示投降,但因闵殿臣的反对和其他原因没有成功。
决战太子寺
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左宗棠在镇压宁夏金积堡的战役结束以后,进驻安定(定西),分兵三路开始镇压河州的军事行动。自同治十年八月至同治十一年正月,马占鳌指挥河州军在太子寺地区与清军展开决战。经过半年时间的艰苦奋战,最后马占鳌以“黑虎掏心”的战术,于同治十一年正月初四日(1872年2月12日)派马海晏率领三百奇兵,在新路坡地方截断了清军的粮道,打死了清军前线总指挥、记名提督、凉州镇总兵傅先宗,并于正月十一日(1872年2月19日)攻占了党川铺,一举打败了清军,迫使清军后退四十里,取得了太子寺战役的重大胜利。
马占鳌在同清军的作战中,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他指挥未经训练的农民军,用简陋的原始武器,曾打败了陕甘总督穆图善的六次“围剿”;太子寺战役中又打败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又有常年作战经验、军队数量占绝多优势的湘军。而且,左宗棠所率湘军在河州的失败,是他到西北以来唯一的一次失败,也是最惨的一次失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奇迹,也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胜后投降
马占鳌是在不得已情况下参加回乱的。所以,他从一开始就不想同朝廷作对,寻找机会投诚,但前几次投诚都没有成功。这是因为他是一位阿訇,他深知《古兰经》中安拉要求穆斯林“三顺”(顺主、顺圣、顺主事人)的职责和义务。在太子寺战役中,他虽然指挥起义军同清军作战,但内心一直在想投降。在同治十年十月,云南的普洱阿訇马寿清曾来信,劝他投降。两位阿訇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就在太子寺战役打得如火如荼的同治十年腊月,马占鳌曾求华寺门宦教主马桂源向左宗棠转交于腊月十六日写的“乞抚书”。马桂源便以西宁知府的身份到安定谒见左宗棠,转呈马占鳌和马永福等人的投降书,求左宗棠准降。但是,当马桂源到安定左宗棠大营时,太子寺战役已经结束。
太子寺战役获胜后,河州军首领齐聚太子寺胡门拱北开会,商议战后行动计划。会上马占鳌清醒的分析了当时西北乃至全国的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后,提出了胜后投降的意见。会上“马占鳌说:‘陕西的白彦虎失败了,宁夏的马化龙也失败了,陕西已告肃清,甘肃也大半平定,我们只剩下河州、西宁两个地方,还要同清朝作对是不行的。况且我们已闹了十年了,再不想结束办法,究竟闹到什么时候呢?我认为这时乘胜投降,过去的罪恶由我一人承当,清廷一定少办善后(即镇压一批起义的人),这对大家都有好处。如果等到失败了才投降,办善后一定很重,大家受累,恐怕死的人不少。’说到这里,多数人还不同意,还有人主张攻过洮河在看形势。马占鳌说:‘我们一直往下搞,有什么最后目的呢?如果说一直要战斗到成立国家的话,必须选出一个皇帝来,但做皇帝我可不行。大家如能选出令人心服的皇帝,我愿意扶持,我们就一块儿干到底。不然的话,我们还是早点投降的好。’说到这里,大家知道终究要走投降的道路。但仍有人主张把三甲集的湘军赶过洮河,叫他们知道我们这边的厉害,然后再投降。马占鳌说:‘够了!只有这一个胜仗,已经增长了大家的骄气,忘记了胜利中曾有不少人死亡,再来个胜利过洮河,那一定会死更多的人。如果大家只知道胜利不知道败,话就更难说了!’马占鳌就这样再三开导,终于决定了一个胜利投降的历史创作。” 马占鳌提出胜后投降的意见后,大多数人都认为马占鳌的意见有道理,如太子寺胡门门宦的马万有、河州华寺门宦的马永瑞、东乡北庄门宦的马悟真(马尕大)、新路坡战斗中的前线指挥马海晏等人都表示同意投降。如马海晏说:“我们造反了十年,这一顶反叛的帽子不好下来,如果乘这次胜利,向朝廷求抚获准,把这顶反叛的帽子脱下来,那是再好没有了,假使继续反抗下去,终久没有好结果的。”但是,他的意见遭到闵殿臣的坚决反对。马占鳌力排众议,说服了众头领,作出果断决定,对闵殿臣采取了强制措施。然后派头目马俊、马正元、马金福、马成龙、唐成贵等到三甲集行营总理营务处陈湜处求抚,先缴马匹军械,表示永无反复,乞求官军暂缓进剿。又派自己的儿子马七五和其他九个头目的儿子,称为“十大少爷”,去安定面见左宗棠,表示求抚诚意。
自从新路坡战斗之后,部分回人已经偷过洮河进行抢掠,河东各地人心惶惶,极为慌乱。驻在安定大营的左宗棠得到失败的消息,考虑如何向朝廷交代,十分焦急。突然接到投降禀贴,并有头目人的十个儿子来见,真是惊喜交加,召见了马占鳌之子马七五等“十大少爷”,接受了投降,还给马七五取名“安良”,字“翰如”。左对这十个少爷说:“你们的父亲能真诚悔罪,率众归顺,很好,很好。我一定接受你们的诚意,好好招呼。现在我就要进兰州。回去告诉你们的父亲,叫他们不要害怕,都来兰州见我,商量善后办法。” 但又加上了《抚后禁令》六条。左宗棠将以马安良为首的有四人作为人质留在了清军大营,其余人回太子寺报信。左宗棠还不放心,又派已投降的马寿清(云南普洱阿訇)去太子寺侦探。马寿清自太子寺侦探回来后报告:“河州各头目遵谕尽缴马匹枪炮刀矛,顶经(即《古兰经》)立誓,永无反覆。”这样,左宗棠又派道员冯邦秉和西宁知府马桂源去三甲集办理投诚和缴械事宜。
河州回军投降后,左宗棠在《准抚条规》、《抚后禁令》及《安插回民告示》等文中作出规定,将“从教各汉民悉数造册送出,由官点验,编立保甲,另行拨给地亩耕种。” 这样,在战乱中随为回民的汉民,又重新划出仍为汉民。但也有一些人仍留在回民之中。
同治十一年七月,左宗棠进驻兰州后,马占鳌又亲自带马悟真(马尕大)、马永瑞、马万有(六阿訇)、马海晏、马荣(马云)等十二人由河州赴兰州,晋见左宗棠,并与左宗棠长谈了大半夜,左赏给他六品军功顶戴。
马占鳌在兰州晋见左宗棠时,左宗棠问马占鳌:“为何强迫汉民顺教?”马占鳌回答说:“起事为的是自卫,要汉人顺教,是借此保护汉人。”左开始对强迫汉人随教一点很不高兴,听了马占鳌的解释后,觉得这个办法很有作用,便喜悦了,随即说:“你这个办法也对。你能明大义,又能率众投诚,这是很好的。不然的话,大军进时,要斩草除根呢!”。
左宗棠认为马占鳌“能明大义,才堪选用”,并私下对幕僚说:“马占鳌固回中之杰,其子亦非凡品,将来弹压河州,其在马氏父子乎。”
马占鳌投降后,“陈湜诇知,狗齿牙、马彦隆、马聋子等败后,窜匿河州境地,密谕马占鳌掩捕。马占鳌陆续将狗齿牙、马彦隆、马聋子获解。其希图立功自效之情,尚似可信。”
马占鳌等人投降后,左宗棠将投降的起义军改编为“镇南”马队三旗。同治十一年十二月,任命马占鳌为统领兼中旗管带,马悟真为左旗管带,马永瑞为右旗管带,马海晏为督标中营步队管带。每旗下设三哨,每哨约三十余人,共约三百多人马,拨河洲镇总兵沈玉遂节制。后来,马占鳌官至“诰授显武将军、花翎、补用总兵、督带镇南马步全军兼带中旗马队、勒尔津巴图鲁”。

对马占鳌的投降,史学界和社会上,有褒有贬,都有不同看法。《甘肃近现代史》中说:“有些起义军的领袖人物如马占鳌、马永瑞、马永福等,竟中途放弃斗争,投降清政府,充当其镇压起义群众的得力工具,更加加速了起义斗争的失败。”白寿彝说:“马占鳌以大胜而求抚,是在观察了西北乃至全国敌我力量对比之后采取的果断行为,此举使河州各族军民免遭一场浩劫。”《甘肃回族人物》中说:“马占鳌的反清自卫是正确的,到了后来他看到义军失败的趋势,遂以胜取降,这也是对的。但以投降效忠,弯弓反射,杀自己的同教同族,做清廷奴才,换得父死子继的富贵荣华。这是错误的。”《中国西北回民起义斗争史》中说:“马占鳌的胜后投降,主要是由于在当时整个敌我力量极端悬殊的客观形势下,对回民起义的斗争前途缺乏胜利信心,希图以‘打胜’作为求抚条件。自然也含有维护个人身家安危的因素。故当左宗棠准予投诚就抚后,他不仅彻底呈缴马械,而且接受清政府的赞赏和重用,将其所率部队按清军编制,改编为三旗,自任统领,并得都司官位,而成为以后清朝统治者镇压回民起义的工具。这是应该受到历史谴责的。他使河州人民十多年的反清斗争仍以缴械投降而告失败。”
实事求是的说,马占鳌胜后投降的决定,使河州地区各族人民免遭了一场军事浩劫,这是事实。这与宁夏马化龙、肃州马文禄失败后投降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墓志碑文中说:“他的两脚为着顺服的事儿,是那样的奔忙受苦。他召集了掌势的头人,他不怕官方的失信,也不怕欺骗,他说:‘顺服皇上而死,比当反叛而死强。’……他是为教门的一切而干功的人,不是为了中国的长官的面子而受欺哄的人。他不为着目前的禄位而留恋,他能把它抛弃在一边。这是因为遵守(圣谕)所说:‘东亚是一座桥,即如你要过它,也不要修它。’”
但由于他投降后为了向清政府表示诚意,捕杀了失败后藏匿河州的马彦龙、马聋子、狗齿牙(杨继芳)等人;参加了镇压西宁起义的行动,捕抓了马桂源等西宁起义首领,又参加了镇压闵殿臣二次举兵反清的行动,并亲自捕捉了闵殿臣,结束了河湟地区的战事,还杀害了敢于直言斥责他的克拉阿訇,因而受到民众的指责。但是,在《马占鳌墓志碑文》(阿文)中说:“归顺之后,大军官长向他要为首反叛之人,他跪在地上再三央求,未交一人,他舍了他的财帛,建修了一切坍塌之地。他把他的部下头人,安然遣回到家中。所有的人,从他的引进得到安宁,从他的引进受了恩典,各得其所。假如身上的毛能张口说话,也不能说出这种恩典,不能形容感激他的恩情,不能报答他行善的好意。并且,他的顺服是为了一切百姓。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聚财,面子和作官。”
太子寺战役后,在安置难民时,河州地方官提出:以洮河为界,洮河以西安置回民,洮河以东安置汉民的建议。这个建议遭到马占鳌极力反对。此事据《马占鳌墓志》记载:“维时官以汉回积怨,不便同居,拟洮河以东安汉,洮河以西安回。公执不可,曰:‘事今由官办,正可使怨仇永释,吴越同家。如此,则不惟不箧舆情,且启新抚之疑。’于是前议遂寝。”阿文墓碑中说:“长官们说:‘因为双方的军队矛盾严重,营盘扎的邻近,容易互相冲突,必须穆民住在河西,汉族住在河东,双方的矛盾才会转到没有。’但是,他不肯。他说:‘一切事权都在官长手里,不由百姓。只要经常住在一起,恼怒便可泯灭,喜悦便可招致。’” 最后左宗棠同意了马占鳌的意见,而否决了地方官的意见。
以后马占鳌因助清军镇压河湟起义有功,受花翎五品军功顶戴,并赏“勒尔津巴图鲁”名号,官至补用总兵,督带“镇南”马步全军,成为河州地区回族中的权贵。他逝世后,诰授“武显将军”。
他在投降后的任职期间,常被派遣到隆务、循化、拉卜楞、黑错、卡家等地平定和处理甘、青一带蒙、藏部落的起事和纠纷。阿文墓碑中说:“后来,瓜子沟的大耳朵和农村众多的兵马反了,头人们向着他们一边,他们胜了对方,伤了数不完、数不尽的人。他又和鞑子的农人相争,作了激烈的战斗。他(指马占鳌)作了调解,使其和睦,他给公正的评断了命价。他们(指瓜子沟)又和撒拉的一些农人屡次相争,他们扎起了营盘,截断了道路。他(指马占鳌)战胜了他们,他以划清地界了断此案,叫他们住在自己的地方,使他们归于安宁。”
由于他胜后投诚,归顺朝廷,保住了一方百姓的平安,同时他经常在家乡调节民事纠纷,化解矛盾,维护民族团结,慷慨解囊,帮助穷苦人民,得到乡民的赞誉。如战事平息后,一些战乱中逃亡在外的汉族回到家乡,同当地百姓发生房产、土地方面的矛盾。他以左宗棠“一劈两半”的精神处理,平息事态,得到好评。此事在《陕甘劫余录·马占鳌与河州之六》中说:“甘肃河州一带,一部分回民颇与左宫保有好感,至今每逢一事不决,尚说:‘左宫保的章程,一劈两半。’盖左在所谓平乱时,遇回汉之争,尚能折中办理也。”


归真
光绪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1886年3月26日),马占鳌病逝于大河家别墅,享年57岁。“人们把他埋在了大河家的小何家的南边。阿訇、官长、头人、百姓共有两三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大家忧愁、哭泣、怜惜。天为这一风涛变色,大地也因忧愁的服装而变白了。”
在他逝世后的第三年即光绪十四年,河南郑州一带发生特大水灾,淹没了许多民房,造成了许多人民因无家可归而成为流民。马安良遵照父亲的遗嘱,代父向河南郑州灾民捐赠了白银一千两。为此,清朝光绪皇帝给马占鳌赐了“乐善好施” 四个字的匾额,并在大河家马占鳌墓所修建了“乐善好施”牌坊一座。

    马家军是咸同回民起义河州马占鳌的部属的后人,马占鳌在战胜清军之后,亲自肉袒向左宗棠投降,取得了左宗棠的赏识,不但没杀他,还让他组织部队随军去攻打其他叛回,马占鳌投降后部队编入董福祥部,在攻打其他回军与进军新疆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董福祥部队也是起义军投降过来,所以他们对叛逆特别凶狠,曾宣称不要俘虏,只要首级。 董福祥后来平定新疆和陕甘河湟之乱后被调入北京,编成武卫后军(袁世凯为武卫右军),在八国联军之战,马鸿逵的伯父马福禄(马鸿宾的父亲,为马占鳌的谋士马千龄之子)及表兄马耀图和日本兵作战战死在正阳门外,马福禄死后他的部队交其弟马福祥统率(马鸿逵父亲),并保护慈禧太后逃到西安,马福祥长袖善舞,在西安与小德张、张勋等都结拜兄弟,官也提升为总兵,民国后,马福祥任宁夏镇守使,为了将自己哥哥的部队还给侄子,就让马鸿宾在部下当团长,把马鸿逵派到袁世凯处做侍从武官,这是宁马的形成。
    甘马的源头是马占鳌,马占鳌投降后,把自己的伙伴一个个抓获,送给清政府处死,后来其儿子马安良在河湟之变的时候也利用自己的教权,将起义的同族百姓杀死一大批,因此得到清朝的信任,并因为庚子年护驾有功被升为甘州提督,割据半个甘肃,辛亥**期间,马安良组织精锐西军,疯狂反扑西安,甚至清帝退位后还在进攻,最后在各方的规劝下才宣布“拥护共和”退兵而去。
    宁马的源头是马占鳌的表弟马海晏,其子马麒、马麟兄弟在马安良得势的时候很受重用,在1908年被任命为循化营参将,独领一支部队驻扎青海,逐渐形成独立的割据势力。后来在民国初,因为消灭叛军,宗社党人吕光部,而声威大震,其所属的宁海军正式割据青海。 这三马势力,当时是马安良力量最大,到冯玉祥入西北的时候,马福祥选择服从,自己让出绥远都统的职务和地盘,当了西北边防会办(督办是冯玉祥),成为冯玉祥名义的副手,而且将部队一分为二,马鸿逵带一部分随冯玉祥东征西讨,马鸿宾率大部分留守宁夏。所以部队保全,马安良的几个儿子(马安良已死)不甘臣服,与冯玉祥对抗,被完全消灭。马麒、马麟虽然不敢直接对抗,但煽动侄子马仲英叛乱,掀起大仇杀,后来在马鸿宾的调解下,西北军不再追究马氏兄弟的责任,马氏兄弟派马麒的两个儿子马步芳、马步青帮助西北军剿灭马仲英,把马仲英赶到新疆(同时马麒病死),以后马仲英在新疆几次争夺政权,最后在盛世才及苏联红军的打击下失败,出走苏联(后死于苏联)。而马麒马麟兄弟在孙连仲率军参与中原大战之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刚建立不久的青海省主席。
    在冯玉祥失败之前,马福祥及时转向,指使马鸿逵与韩复榘、石友三合伙反冯,加入蒋介石阵营,马福祥也借机与蒋介石结拜为兄弟,当了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这个马福祥善于交际,与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张作霖、张宗昌等等都曾结拜,可以说民国前期的重要军政人员大多都曾与其结拜,以至于很多人给马鸿逵打电报都称其为“世兄”,搞得马鸿逵很没面子。但是他的拉拢也是宁马能存在的很重要原因。但宁马的另外一支马鸿宾却一直忠于冯玉祥,直到冯玉祥下野才接受蒋介石的任命任甘肃省主席,但由于实力较小,而且为人忠厚老实,不久被冯玉祥残部雷中田扣留,几个月后脱险,官儿也没了,老窝宁夏又被蒋介石把马鸿逵派回去占了(这时宁夏也已经建立了行省),弄的部队没吃没喝,好在蒋介石当时为安排孙殿英的7万军队,把孙殿英调到青海,孙殿英想就势收拾宁夏青海和甘肃的马家军,成为西北王,在生死存亡关头,四马捐弃前嫌,共同和孙殿英搏斗,最后将孙殿英击溃,孙殿英部最后被阎锡山缴械,当时四马的部队后面是中央军,如果四马失败,中央军也会马上对他们缴械的(中央军是一边命令孙殿英去西北,一边命令四马阻击孙殿英,还派出部分部队在四马后面名义上帮助,实际上观战,阎锡山是一边提供一部分武器给孙殿英,一边布置部队准备在他失败后缴械)。
    打败孙殿英后,马鸿逵马鸿宾兄弟重归于好,马鸿宾长期寄食于宁夏(部分部队由甘肃协銄),马步青的部队长期驻扎甘肃甘州(由甘肃协銄),而马步芳在青海的力量逐步壮大,后来他赶走自己的叔叔马麟,自己当了青海省主席,中间他们与西路军作战,大家都清楚就不说了。 抗战期间,马家军没出动多少部队,就是马步芳出了一个骑兵师,马鸿宾在傅作义的指挥下参与了绥远的抗战,而马鸿逵的部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包围共匪,据说做的也不错,在抗战期间,为了稳定新疆,蒋介石还派马步芳的一部分部队进入了新疆。
    解放战争,马家军打得很厉害,但由于实力悬殊,最后终于失败,马鸿逵曾和共军和谈,据说共军要他交出军权,可以保留一段时间政权,他说没有军权政权也保不住,最后只能钱没了,命也保不住,因为马鸿逵与共军历史上仇恨不深,而且这人也见多识广,并秉承教训,不太把事情做绝了,认为当时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与共军决战徒劳无益,所以就抛弃其10万军队,逃离宁夏。其部队在与解放军接洽起义时,发生哗变,10万大军逃得精光(马鸿逵军队是一大暴政,当时整个宁夏只有90万人口,其部下就有正规军和保安团近10万人,加上马鸿宾1万多,有十多万人)。马鸿宾家里人口多,平时又顾忌名声,不愿意弄钱,无法逃走到外国当白华,就率部起义。部队改编为解放军独立第二军,后被改成屯垦部队,全体转业。马步芳由于历史上和共军血仇太大,只能拼死抵抗,最后失败逃到台湾,其在新疆的部队,最后被迫起义(高级将领马呈祥等抛弃部队,逃到台湾)。 至此,有着几十年历史的马家军全部覆灭。


归真
光绪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1886年3月26日),马占鳌病逝于大河家别墅,享年57岁。“人们把他埋在了大河家的小何家的南边。阿訇、官长、头人、百姓共有两三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大家忧愁、哭泣、怜惜。天为这一风涛变色,大地也因忧愁的服装而变白了。”
在他逝世后的第三年即光绪十四年,河南郑州一带发生特大水灾,淹没了许多民房,造成了许多人民因无家可归而成为流民。马安良遵照父亲的遗嘱,代父向河南郑州灾民捐赠了白银一千两。为此,清朝光绪皇帝给马占鳌赐了“乐善好施” 四个字的匾额,并在大河家马占鳌墓所修建了“乐善好施”牌坊一座。

    马家军是咸同回民起义河州马占鳌的部属的后人,马占鳌在战胜清军之后,亲自肉袒向左宗棠投降,取得了左宗棠的赏识,不但没杀他,还让他组织部队随军去攻打其他叛回,马占鳌投降后部队编入董福祥部,在攻打其他回军与进军新疆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董福祥部队也是起义军投降过来,所以他们对叛逆特别凶狠,曾宣称不要俘虏,只要首级。 董福祥后来平定新疆和陕甘河湟之乱后被调入北京,编成武卫后军(袁世凯为武卫右军),在八国联军之战,马鸿逵的伯父马福禄(马鸿宾的父亲,为马占鳌的谋士马千龄之子)及表兄马耀图和日本兵作战战死在正阳门外,马福禄死后他的部队交其弟马福祥统率(马鸿逵父亲),并保护慈禧太后逃到西安,马福祥长袖善舞,在西安与小德张、张勋等都结拜兄弟,官也提升为总兵,民国后,马福祥任宁夏镇守使,为了将自己哥哥的部队还给侄子,就让马鸿宾在部下当团长,把马鸿逵派到袁世凯处做侍从武官,这是宁马的形成。
    甘马的源头是马占鳌,马占鳌投降后,把自己的伙伴一个个抓获,送给清政府处死,后来其儿子马安良在河湟之变的时候也利用自己的教权,将起义的同族百姓杀死一大批,因此得到清朝的信任,并因为庚子年护驾有功被升为甘州提督,割据半个甘肃,辛亥**期间,马安良组织精锐西军,疯狂反扑西安,甚至清帝退位后还在进攻,最后在各方的规劝下才宣布“拥护共和”退兵而去。
    宁马的源头是马占鳌的表弟马海晏,其子马麒、马麟兄弟在马安良得势的时候很受重用,在1908年被任命为循化营参将,独领一支部队驻扎青海,逐渐形成独立的割据势力。后来在民国初,因为消灭叛军,宗社党人吕光部,而声威大震,其所属的宁海军正式割据青海。 这三马势力,当时是马安良力量最大,到冯玉祥入西北的时候,马福祥选择服从,自己让出绥远都统的职务和地盘,当了西北边防会办(督办是冯玉祥),成为冯玉祥名义的副手,而且将部队一分为二,马鸿逵带一部分随冯玉祥东征西讨,马鸿宾率大部分留守宁夏。所以部队保全,马安良的几个儿子(马安良已死)不甘臣服,与冯玉祥对抗,被完全消灭。马麒、马麟虽然不敢直接对抗,但煽动侄子马仲英叛乱,掀起大仇杀,后来在马鸿宾的调解下,西北军不再追究马氏兄弟的责任,马氏兄弟派马麒的两个儿子马步芳、马步青帮助西北军剿灭马仲英,把马仲英赶到新疆(同时马麒病死),以后马仲英在新疆几次争夺政权,最后在盛世才及苏联红军的打击下失败,出走苏联(后死于苏联)。而马麒马麟兄弟在孙连仲率军参与中原大战之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刚建立不久的青海省主席。
    在冯玉祥失败之前,马福祥及时转向,指使马鸿逵与韩复榘、石友三合伙反冯,加入蒋介石阵营,马福祥也借机与蒋介石结拜为兄弟,当了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这个马福祥善于交际,与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张作霖、张宗昌等等都曾结拜,可以说民国前期的重要军政人员大多都曾与其结拜,以至于很多人给马鸿逵打电报都称其为“世兄”,搞得马鸿逵很没面子。但是他的拉拢也是宁马能存在的很重要原因。但宁马的另外一支马鸿宾却一直忠于冯玉祥,直到冯玉祥下野才接受蒋介石的任命任甘肃省主席,但由于实力较小,而且为人忠厚老实,不久被冯玉祥残部雷中田扣留,几个月后脱险,官儿也没了,老窝宁夏又被蒋介石把马鸿逵派回去占了(这时宁夏也已经建立了行省),弄的部队没吃没喝,好在蒋介石当时为安排孙殿英的7万军队,把孙殿英调到青海,孙殿英想就势收拾宁夏青海和甘肃的马家军,成为西北王,在生死存亡关头,四马捐弃前嫌,共同和孙殿英搏斗,最后将孙殿英击溃,孙殿英部最后被阎锡山缴械,当时四马的部队后面是中央军,如果四马失败,中央军也会马上对他们缴械的(中央军是一边命令孙殿英去西北,一边命令四马阻击孙殿英,还派出部分部队在四马后面名义上帮助,实际上观战,阎锡山是一边提供一部分武器给孙殿英,一边布置部队准备在他失败后缴械)。
    打败孙殿英后,马鸿逵马鸿宾兄弟重归于好,马鸿宾长期寄食于宁夏(部分部队由甘肃协銄),马步青的部队长期驻扎甘肃甘州(由甘肃协銄),而马步芳在青海的力量逐步壮大,后来他赶走自己的叔叔马麟,自己当了青海省主席,中间他们与西路军作战,大家都清楚就不说了。 抗战期间,马家军没出动多少部队,就是马步芳出了一个骑兵师,马鸿宾在傅作义的指挥下参与了绥远的抗战,而马鸿逵的部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包围共匪,据说做的也不错,在抗战期间,为了稳定新疆,蒋介石还派马步芳的一部分部队进入了新疆。
    解放战争,马家军打得很厉害,但由于实力悬殊,最后终于失败,马鸿逵曾和共军和谈,据说共军要他交出军权,可以保留一段时间政权,他说没有军权政权也保不住,最后只能钱没了,命也保不住,因为马鸿逵与共军历史上仇恨不深,而且这人也见多识广,并秉承教训,不太把事情做绝了,认为当时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与共军决战徒劳无益,所以就抛弃其10万军队,逃离宁夏。其部队在与解放军接洽起义时,发生哗变,10万大军逃得精光(马鸿逵军队是一大暴政,当时整个宁夏只有90万人口,其部下就有正规军和保安团近10万人,加上马鸿宾1万多,有十多万人)。马鸿宾家里人口多,平时又顾忌名声,不愿意弄钱,无法逃走到外国当白华,就率部起义。部队改编为解放军独立第二军,后被改成屯垦部队,全体转业。马步芳由于历史上和共军血仇太大,只能拼死抵抗,最后失败逃到台湾,其在新疆的部队,最后被迫起义(高级将领马呈祥等抛弃部队,逃到台湾)。 至此,有着几十年历史的马家军全部覆灭。
跑到沙特搞自己侄女的是马步芳吧
xrx 发表于 2015-7-28 13:41
跑到沙特搞自己侄女的是马步芳吧
马步芳死在沙特,据说他玩女人无数,估计不少于72个。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马步芳与马鸿宾参与抗战的战果如何?
2049 发表于 2015-7-28 21:43
马步芳与马鸿宾参与抗战的战果如何?
没听说过马步芳有什么好事情。马鸿宾指挥骑兵部队冲击过鬼子坦克。
秋风红叶 发表于 2015-7-28 21:48
没听说过马步芳有什么好事情。马鸿宾指挥骑兵部队冲击过鬼子坦克。
那可以算上一功……
正因为马家的忠诚和实力,以至于辛亥革命时满清宗室一度打算迁都银川,准备与革命军对抗到底。
马步芳死在沙特,据说他玩女人无数,估计不少于72个。
除了它妈和它女儿其他的都干完了。超过5千个,中驴网上说的
马步芳的源头居然是马占鳌,投降左大帅的这斯
小白帽很得意是吧
马步芳与马鸿宾参与抗战的战果如何?
马步芳的部队在抗战中就是一害
没一个好东西
可惜徐向前元帅没有回去西北,不然西北回回可就惨了
上下五千光年 发表于 2015-7-28 23:00
马步芳的源头居然是马占鳌,投降左大帅的这斯
马占鳌-马安良
马占鳌的谋士马千龄-马福禄-马鸿宾、马鸿逵
马占鳌的表弟马海晏-马麒、马麟-马步芳、马步青
冼地文,欺负我没读书是吧!

jhboys 发表于 2015-7-29 07:46
冼地文,欺负我没读书是吧!


要学会看,文章虽然美化马占鳌,但字里行间还是透露了些真实。

就在攻城前,马占鳌“考虑到城破后汉民会遭到残杀,就和部众立下禁约,入城后对俘虏和降人只要顺随回教,一律保护,不准乱杀。故当同治三年正月攻入河州城时,对城中居民伤害较少。所以,城开后城内汉民为保性命都随了回民,称为“随教”。
--------------------
说明当时如果汉民不改信教,就会遭到屠杀。这还是给机会入教,之前连问都不问就杀了。

河州克复后,因一些人不听政令,擅自杀害北塬汉民,为此他辞去大帅之职,返回大河家。
追随马占鳌的人越来越多,成分也越复杂。很多人就凭人多势重,任意妄为,常常奸淫掳掠,残害无辜,尤其东乡的一部分人表现得特别恶劣。马占鳌对这种情况极为不安
-----------------
说明当时回人屠杀汉人上了瘾,连领导说话都不听。

河州回军投降后,左宗棠在《准抚条规》、《抚后禁令》及《安插回民告示》等文中作出规定,将“从教各汉民悉数造册送出,由官点验,编立保甲,另行拨给地亩耕种。” 这样,在战乱中随为回民的汉民,又重新划出仍为汉民。但也有一些人仍留在回民之中。
------------------
说明如今的回民里的确有许多原本是汉人。

马占鳌在兰州晋见左宗棠时,左宗棠问马占鳌:“为何强迫汉民顺教?”马占鳌回答说:“起事为的是自卫,要汉人顺教,是借此保护汉人。”



jhboys 发表于 2015-7-29 07:46
冼地文,欺负我没读书是吧!


要学会看,文章虽然美化马占鳌,但字里行间还是透露了些真实。

就在攻城前,马占鳌“考虑到城破后汉民会遭到残杀,就和部众立下禁约,入城后对俘虏和降人只要顺随回教,一律保护,不准乱杀。故当同治三年正月攻入河州城时,对城中居民伤害较少。所以,城开后城内汉民为保性命都随了回民,称为“随教”。
--------------------
说明当时如果汉民不改信教,就会遭到屠杀。这还是给机会入教,之前连问都不问就杀了。

河州克复后,因一些人不听政令,擅自杀害北塬汉民,为此他辞去大帅之职,返回大河家。
追随马占鳌的人越来越多,成分也越复杂。很多人就凭人多势重,任意妄为,常常奸淫掳掠,残害无辜,尤其东乡的一部分人表现得特别恶劣。马占鳌对这种情况极为不安
-----------------
说明当时回人屠杀汉人上了瘾,连领导说话都不听。

河州回军投降后,左宗棠在《准抚条规》、《抚后禁令》及《安插回民告示》等文中作出规定,将“从教各汉民悉数造册送出,由官点验,编立保甲,另行拨给地亩耕种。” 这样,在战乱中随为回民的汉民,又重新划出仍为汉民。但也有一些人仍留在回民之中。
------------------
说明如今的回民里的确有许多原本是汉人。

马占鳌在兰州晋见左宗棠时,左宗棠问马占鳌:“为何强迫汉民顺教?”马占鳌回答说:“起事为的是自卫,要汉人顺教,是借此保护汉人。”


塔克西丝之翼 发表于 2015-7-28 23:13
马步芳的部队在抗战中就是一害
怎么个祸害法?说来听听
怎么个祸害法?说来听听
现在没时间,有时间就可以发下马步芳的回回兵怎么害的
塔克西丝之翼 发表于 2015-7-29 13:05
现在没时间,有时间就可以发下马步芳的回回兵怎么害的
无所谓,俺不急……
我想了解建国后的马匪作乱与被剿灭.
同治回乱的余孽
2049 发表于 2015-7-28 21:43
马步芳与马鸿宾参与抗战的战果如何?

回族民众成建制参与抗战是著名的“回民支队”~另外就是冯玉祥和傅作义手下的回军
    伊斯兰教自传入甘肃,到明末清初以前,既没有教派,也没有门宦。教徒以十几户,几十户或几百

户为单位,建立自己的巷道,村落,集镇等居住区。各自建立的清真寺,成为他们的宗教活动中心。这

些居住区,在唐宋时称为蕃坊,以后被命名为各不相属的教坊。在教坊内,教徒聘请掌教(又称主持或

伊玛目,后来称阿訇,讲解经文和主持宗教仪式),穆安金(又称赞礼,传呼礼拜),嘎锥(又称协教

或哈最,执掌教法),实行“三掌教制”,后来掌教和嘎锥由官府任命而变为世袭制。
    明末清初,随着甘肃回族聚居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回族内部矛盾的激化,甘肃伊斯兰教内部产生

了三大教派和四大著名门宦。
    三大教派是格底目,依黑瓦尼,西道堂。
    格底目(阿拉伯语译音,意为“遵古”)派,是唐天宝年间传入甘肃的。这一派尊崇正统,反对标

新立异,无教主制,教权不集中,阿訇和寺院管理人员民主推选,任期有限,教坊各自独立。在教义上

属于正统的逊尼(阿拉伯语译音,意为“圣道的遵守者”)派,至今被称为老教。
    依黑瓦尼(意为“兄弟”)派,是甘肃临夏东乡人马万福所创。马万福又名奴海,祖籍河州东乡果

园村,通称“果园哈知”。这派主张凭经立教,吃念单行,只念《古兰经》,要求男教徒不剃须,女教

徒戴盖头,反对教主世袭制重视“五功”。这一派在临夏地区又有苏派和白派之分。
    西道堂派,是甘肃临潭人马启西所创。这一派用伊斯兰教学者刘介廉的《天方至圣实录》等汉文经

书宣传伊斯兰教教义,又称为汉学派。它注重“五功”,重品德,讲信义,不收受“海节”(给阿訇,

教长送的钱),主张男女上学念书,营商农耕,教徒以道堂为家,实行教主终身制,但不世袭。
    中国伊斯兰教的门宦制度最先在甘肃的河州出现,而后向西北各地发展。因此,河州素有“小麦加

”之称。
    门宦来源于汉族的“宦门”“门阀”一词,是中国穆斯林的特有组织。它上有教主,道堂,下有清

真寺,形成一个严密的组织。教主一呼百应,教徒唯命是从。门宦之间,各自独立,相互排斥,矛盾和

冲突经常发生。
    甘肃的四大著名门宦是虎夫耶门宦,哲赫忍耶门宦,嘎的林耶门宦和库不忍耶门宦。
    虎夫耶(阿拉伯语译音,意为“隐藏”,“低念”)门派又称低念派,有二十一个支系,最有代表

性的是花寺门宦。花寺门宦是甘肃河州人马来迟所创,因为这个门宦清真寺及“拱北”(阿拉伯语译音

,意为“圆顶墓”)都雕饰花卉,五彩辉煌,因此叫花寺门宦。这个门宦主张“前开”(意为先开斋后

礼拜,与先礼拜后开的“后开”不同),低念(低声诵经),诵赞颂“真主”的“冥沙勒经”。
    哲赫忍耶(阿拉伯语译音,意为“高念”)门宦,又称高念派,是甘肃安定人马明心所创,主张高

念,诵赞颂穆罕默德的“卯路提经”,念经时上身左右摇摆,因此又叫摇头派。它教权集中,教主权大

,开始实行传贤制,从教主马达天起变为世袭制。
    嘎的林耶(阿拉伯语译音,意为“大能”)门宦,是甘肃临夏人祁静一所创。这个门宦主张静修参

悟,修身克己,注重养性。
    库不忍耶门宦,相传是由穆罕默德的后裔穆呼引的尼,在康熙,乾隆年间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苏非

(阿拉伯语译音,意为“羊毛”)派的一个支派。穆呼引的尼先后三次来到中国传教,并定居甘肃东乡

县大湾头,取名张玉皇。后来有“张门”之称。张门教权较松弛,封建特权不大。
    西宁地区的回民暴乱,其始是由教派斗争转化而成的。陕甘回民一般都是伊期兰教的信徒,信徒中

间又有旧教(黑山)、新教(白山)之分,甘肃西宁、河洲一带又有华寺、临洮两教之别。临洮教系狄

道传派,本属旧教;华寺教则系河州传派,谓之新教。两教派群众长期和睦共处,本无私葛。后因两教

上层信徒之间某些利益关系,逐渐引起两教派之间的教道之争,矛盾日益扩大。到咸丰初年,临洮人数

渐多,华寺头人因其所得布施较厚,心生觊觎,遂欲归并一教,兼收其利。临洮人众不服,致生辩论纷

争不断。再加宗教仪式上的某些差异,更导致了许多纠分,动辄聚众起事。如1860年(咸丰十年)元月

,巴燕戎格厅所属东山各庄撒拉族(也信仰伊斯兰教)的教民与丹噶尔厅的回民,因争礼拜寺起衅,突

聚两千余人,持械滋事。1861年,西宁地区又爆发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斗争。回民掌教马桂源(原籍河州

)等原系华寺教派,在当地回民中声势较大,也素为撒拉族人民信服。后来狄道回民冶承祖等也在西宁

城内“分寺诵经”礼拜,从者日益增多,遂被指为新教,欲与辩论。是年二月,巴燕戎格厅撒拉族人民

纷纷出动,聚众与西宁县所属村庄,与西宁府城回民辩论教道,致启争端。
    类似上述事件,不论规模多大,其性质都属民间争斗,并非反清暴乱。由于统治者往往出于种种政

治偏见,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弹压攻剿,甚而要“洗回灭回”,使教派之争逐渐发展成为反官抗军的武装

斗争。但统治者却把回民暴乱的原因,完全归咎于汉民。1861年初,撒拉族和回族人民的“教道”之争

在西宁府城逐渐激化后,陕甘总督乐斌以“不侯委员审断,辄纠众肆扰,实为不法”为由,当即调令甘

肃提督成瑞带领官兵分路弹压。于是教争群众闻风而起 ,在红土坡、青沙山等地屯聚力量,矛头直指官

府和清军。二月二十四日,与官军参将希郎阿所率兵丁对阵交锋,连续激战两日,结果官军惨败,成瑞

所统兵将千余名进驻青沙山一带未敢出动。到三月,西宁小南川“民团”乘机在丹洛麻等庄挟嫌袭杀回

民,已武装反抗的回教人民又前往南川,与地方团练武装交战。总督乐斌急忙命令凉州、肃州两镇抽调

官军两千名前赴湟源听候调遣,并调青海蒙古兵和“番兵”一千余名赴南川间道埋伏,命令游击方明通

等率军直往小南川“堵剿”。激起回教人民的愤怒,纷纷举义,并力围攻.愈聚愈多,给前来镇压的官军以

迎头痛击.不仅杀伤大批兵勇,而且阵斩守备、把总两人。统治者无力相敌,只得示意求和。先由提督成

瑞派员前往暴乱首领马尕三(马文义)处“说和”,但马尕三以巧词相应,仍继续为战。后由西宁办事

大臣多惠委派西宁知府和阶州直隶州知州朱百川等与马尕三“议抚”,这次马尕三不仅不应,反将来使

拘留,不令朱百川等回署。多惠一筹莫展,只得将所俘撒拉群众图四哇子等送交马尕三。马尕三才表示

罢兵“就抚”。但多惠、成瑞、乐斌等统治者,一面撤回官军、团练;另一面却大显淫威,严令当地回

教人民不得添建礼拜寺,亦不准分别新旧教,并责成各属回民总约随时稽查,尚有回民干犯禁令,严拿

从重治罪。正当乐斌等以叠次剿办“奏凯”等情具折请奖之际,西宁一带的回民又在马尕三主谋下,联

络循化厅属八工撤回三千余人,于四月初三日深夜偷渡黄河,由巴燕戎格厅一带直趋米拉沟等地,阵斩

官兵千总、把总等将领,其势更甚。九月至十月间,暴乱群众遍及西宁、碾伯两县。同治元年初,暴乱

军又逼近碾伯县城,往返于东大路、高庙堡一带。部分撒拉族暴乱群众还从循化下四工进入河州积石关

等地,到处与清朝地方统治势力形成对立局面。
    这总督乐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本是清之宗室,咸丰七年衔命西来,与国家有休戚与共之谊

。当是时,东南半壁未复,太平天国暴乱如火如荼;西北警报频闻,为大使者纵不能为地方计,独不为

个人身家计乎?但却肆意于欢娱,日以宴乐为事。对民事纠分不劝阻不调解,置理乱于不闻,矛盾尖锐

化时只知调兵剿压,幕僚张某曾任凉州知府,挟妓饮酒,日以团云队为伍。论者比喻张宪所倚为腹心者

,皆出于微蔑斗筲小人,俯眉承睫,佞进以居要职,难怪各地暴乱不断,甘事不可为,清室也难久矣!

所比张宪又何人呢?姑臧后记云:太守张宪使娼妓蜜粉淡妆,使侍阁下。奏书者号传芳妓,酌酒者号龙

津女,传食者号仙盘使,代书札者号墨娥,按香者号麝姬,掌诗藁者号双清子,诸娼曰凤巢群女。
    但地方统治者恩麟等沿袭清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叱责回族绅民“因争渡微嫌,胆敢借口报复,肆

意枪杀,拒敌官兵,实属罪大恶极”,立即商调陕西提督经文岱,派兵分路前往弹压剿捕。
王胡子 发表于 2015-7-29 07:26
马占鳌-马安良
马占鳌的谋士马千龄-马福禄-马鸿宾、马鸿逵
马占鳌的表弟马海晏-马麒、马麟-马步芳、马 ...
那说起来还是左宗棠当初没有下决心彻底永绝后患,可能当时新疆的局势造成的,不知道临夏的回民如今怎样
deargod 发表于 2015-7-29 20:53
我想了解建国后的马匪作乱与被剿灭.
看过一篇文章,建国后马家军的头头们基本在三反五反中被肃清了,自作孽
   上述西宁回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是清同治年间甘肃回民暴乱的前奏;真正点燃清同治年间甘肃回民

暴乱燎原之火的,是马兆元和穆生华,而陕西的回民斗争以及南方太平天国和捻军残部人马进入陕甘,

又给西北回民暴乱带来一个绝好机会。
    在陕西临潼县,回汉素不相能。回庄报赛演戏,汉民往看。及汉庄演剧,预贴告条,不准回民往看

,回民也不往看。有稚回担负果实赴戏场售卖,为汉民撵殴,受伤甚重。回民不服,赴县申诉。县令倪

印垣不管。控至第三次,反加扑责。回民被责不甘,聚众数千人赴汉村私斗,互相杀伤。当地官吏却诬

称回民不尊约束,即派兵剿洗。省府闻讯后,也派回将兵弁三百余人进行弹压。同治元年五月下旬,陕

西孝义镇回民暴乱,杀戮了不少汉民。地方官没有认真办理,只以回汉不睦,互相械斗,禀请息和。未

几,临潼、渭南回民又起,统治者命京堂张芾查办。旋而泾阳回民将团首广林杀死,杀官劫库;大荔同

州回民又暴乱。张芾随带汉回各绅前往弹压,行到临潼,被回军杀死。在华州地区,因砍竹子造成回汉

械斗事件,被统治者又蛮横镇压。于是激起陕境回民暴乱,其势若燎原烈火、浩浩荡荡,全陕为之震动

。并引起甘肃陇东地区的回民暴乱,又推动了甘肃西部地区的回民暴动。
    在陕西回民暴乱的影响下,同治元年秋八月,甘肃陇东固原预望城回族头目把总马兆元首倡暴乱。

预望城在固原县北二百二十里,后改预旺县,属宁夏省,宋时与西夏分界。明弘治十七年三边总督秦绂

曾言,固原迤北地名预望城骒子川狮子川石峡口及宁夏之韦州延袤千里,可垦田土无虑十万顷,请筑屯

堡议耕种。兆元乘甘肃兵备空虚,清军被调南方镇压太平军,又凭借预旺堡城距盐茶(海原)固(固原

)遥远,遂宣传教众,首倡暴乱。固原阿訇纳三、清水回民李得仓、盐茶回民田成吉、平凉回绅穆生华

等众羹沸而起。河州东乡回民也潜往相助。此时部分陕西渭南回民到平远厅结伙抢夺,伤害事主,该厅

亲往查拿。马兆元遂散布传帖,声称官兵定欲洗尽回教,以致各庄回民纷纷惊惧,投往附合。马兆元当

即率众分四路出,逼胁盐茶厅回民领袖王大桂附和。
   灵州和平罗的回民暴乱军在同治元年十一月(1862年12月)进抵石嘴山时,“该处回民带领汉民迎

入该教礼拜寺,暴乱军中的阿訇喝称见汉不留,回众始行恣杀”。使许多汉民遭受杀害。自此平罗全境

、黄河东西百十余堡皆成暴乱者的活动阵地。不久,宁夏、宁朔两县回民亦皆响应,到年底12月间,马

化龙正式占领金积,成为宁、灵地区乃至西北地区回民暴乱的首领。
    固原州石家沟口回民杨达娃子等闻陕西回民暴乱,起而响应后,四处焚杀。清军提督金文带被免职

回省。州城只剩万金镛居守,固原回民趁机起。州民到金镛处告变者一天有上万人,金镛均斥之。州民

又请求把团防交给他们,由他们组织防守,金镛不答应。金镛传集汉回年长者入皇庙,怀里抱着经书发

誓“回汉两不相害”。到同治元年十二月下旬,回民杀掠四起,扬言北破七营镇,南破瓦亭,然后杀往

固原。一时人心慌乱,急请金镛选丁授械,加强城防。金镛仍持前面所发誓言,不要州民违背誓言,且

认为自己平素厚待回民,回民必不背叛他。学正岳镇东上书,请乘回民初变,急请兵剿之,不可养痈成

患。金镛意在主抚,没有采纳。回民每天以金玉送金镛,所以金镛也偏袒回民。时西宁兵三百奉檄来防

,途经七营等镇,适逢回民军正攻镇,队官张岳部下皆精兵,即振旅迎之,回民军遂被击散。各镇群众

犒劳军队,要求留下,哭声震野,张岳回答要去州城,无奈百姓携眷跟随。军至固原州城,金镛以粮饷

紧绌,辞去不要。一些有钱的富家大户主动捐银巨万,捐粮数百斛,要求留下。金镛迫于众议,才答应

将张岳所带清兵留下。直到下马关预望城相继被回民军攻陷,势已岌岌,而城中百姓以张岳军在,风鹤

不警。于是回民军假作平凉调援书送进城里,金镛便向那些有身份的老人说,张岳应该服从调动,赴援

平凉,不宜久留,州城有回绅阿訇足够保卫。绅耆皆大哭,恳求留下。金镛坚决不答应。知州贾元涛请

急速办团防,又请留张岳军,金镛避而不见,贾元涛遂离去。金镛委马维岳知州事,倚之如左右手。维

岳系陕西回民马百龄族侄,既任事,回民气焰愈张。于是,金镛催促张岳率兵起行。要求兵士手里不要

拿军械,以免沿途回民警疑。张岳走后,商民附逃者数万。张岳率兵行至白土口堡,一些瘦老回民军头

目路边相迎,规规距距地像送别老人一样,张岳还没来得及答应,而强壮回民军从后突出,杀张岳于马

下,所埋伏回民军全部冲出,而清兵军械捆载在后车,茫无措手,兵民尽为回民军杀死。金镛闻乱,仍

持两可,守备尚虚。不久闻瓦亭陷,绅耆力挟金镛筹防御,选壮丁五六万人更代守城。金镛忽令守者休

息一二日,年节后再办,不遂者以激变论。城守遂驰备。夜半,回民军调集莲花城回军千余,匿城外二

里雷坛庙。当时掌管南门城守经制妥贵亦为回民头目,开门迎回民军进城,右营把总仇占林已投回军,

回军自南城杀入,烧鼓楼。二年元旦,金镛率所属人员至万寿宫朝贺,见火起,即归署,见回军蜂拥而

入,便用白布缠头,说需要饷则署内黄白物万斤,需粮则仓储万石。而回民军入署抢掠,金镛气愤说:

前若听绅耆话,你们绝不会这么快就来到这里。回民军持枪包围,金镛且斗且乞怜,回军舍之,遂并其

全眷属掳去杀之。知州马维岳亦叛。学正岳镇东全家死,千总张凌汉率所部巷战死,贡生张凤岁焚其全

家于家祠,持械迎战死。有回民马义春不愿从回军,亦被杀,其妻王氏持厨刀,儿子生彪、侄生英各持

枪杀回军数人,力竭而死。时客土各回军不过数千,清兵千总朱殿勋闻难赴中营参将景文所问方略,及

至则景文已白布缠头投回民军矣。殿勋即举军旗,于城内小教场聚众得千人,率往营库发给军械,遂乱

次而进,争先奋击。回民军稍退,殿勋益加鼓励,回民军警而溃。众忽奔回顾眷口,殿勋呼之说:今日

之事,胜则全城可保,败则靡有孓遗,宜急努力逐敌。却无人应,殿勋大声呵止,直至声嘶失音,不能

制止,团众愈来愈少,而回民军愈集愈多。无奈,殿勋让团众逃之,独廷戈与回民军战,手杀数人,力

屈被擒肢解死。城内官民男妇共死者二十余万人。
    固原即古时萧关,为西北重镇,明代于此设三边总制。金镛分巡平庆泾固,保障陇东。回民军起,

必先夺固原,固原失则平凉不能守,隆德静宁狄道河州等处亦危。继之甘肃全境糜烂,汉族死亡几尽。
    却说凉州镇总兵万年新驻防盐茶,闻固原陷遂前往剿灭。至李旺堡,回民军头目穆三遣人投诚,万

年新知其诈降,令盐茶回民王大桂前去劝说。王大桂先为马兆元强逼而反,后又悔之,投入清军。这次

去当说客,回民军不从。不久,万年新被回民军攻杀,王大桂集众拒守,回民军至盐茶,擒王大桂,逼

其加入回民军,王大桂不屈,被杀死。
    固原萧河堡回民军攻静宁州城,在城周附近焚杀,且索要站院北街回民。守城团勇逾城而出,斩首

拔旗,回军乘黑夜退去。时城内回民马士魁未从回军而去,官方把不从回军之回民称“义回”。前张满

喇据盐官镇反,回族武生毛大魁不从被杀。凤翔回民头目铁正国至清水张家川鼓动回民造反,回民一时

俱起,有马献瑞马集祥马正西马长泰李文达苏芳等回民不从,皆被杀。
   自平凉被围后,教谕王汝揆督率绅士日夜守城环视,发现西北二面围军松懈可击,商同流寓总吕元

,面禀平凉府田增寿,请率勇突出击之,田增寿不许,又请拆城外民房,使回民军无所藏身挖地道,为

领团绅士所阻而止。至是被围六个月,粮尽援绝,王汝揆犹洒血用书,与其同年友隆德知县李超群请求

传檄四邻,各以兵来,而城内兵出应之,也没有消息,围城回民军日益加多。同治二年五月十二日,清

廷谕命多隆阿派劲旅数千赴甘应援,但多隆阿所部实难抽调,雷正官商令渭南团总冯元佐带勇三千赴甘

肃助剿。到六月初二日,清廷又谕多隆阿遣提督马德昭提偏师速援平凉,因汉北事急,中途返回。至同

治二年八月十五日卯时,回民军果伏民房掘地道发地雷,陷西南城,冒烟突入,城遂陷。知府田增寿、

经制祥麟、知县张仁源与典史焦国照俱全家殉死。教谕王汝揆、训导孙廷筠以身死。流寓总兵吕元血战

城缺处,被回军拥出劝降,吕元怒击回军首目那三等,遂被杀。千总徐魁、把总朱顺、外委朱英等率兵

力战阵亡。官员死节者百余,市民死者十余万,数万户居民仅存一百四十七户,遂使数百里烟火寂然,

白骨黄茅弥望。固原失,平凉复不能保,清军东路咽喉遂为之梗。
    回民军围攻平凉期间,盐茶、固原、瓦亭、莲花城各地互相应援,联成一片,声威大震。平凉攻占

后,平、固地区的回民军以穆三等为首领,重新修城固垒,严加防守,力图据为根本。他们以瓦亭为咽

喉,经萧河堡、张义堡为西路据点,并在泾河两崖层层设卡,在四十里铺一带集结兵力,准备直取泾州

,控制陕甘两省通道,以平固宁灵为回民军活动的基地。是时平凉汉民闻风丧胆,见回民军魂飞魄散,

东川段沟村半山有一老奶奶,坐在门前,见一小娃娃肩扛长矛从沟里进来,即被惊吓失魂,坠落沟底丧

命。汉人五六个人行走,见一回民骑兵,即失魂瘫坐地上,乞求饶命。富家大户乡村团练,组织群众斩

山修堡,挖掘地窨、胡同,土堡多数修在村庄上下突出之山头,三面临沟,一面连接山原,作为出路,

又挖壕断路,上立吊桥,回民军来攻,则凭堡据险防守,陇东遂有十山九破头之说。庆阳县城南有一突

出山峰,旧称文笔峰,峰上有东岳庙、古塔等建筑,松柏葱郁,楼暗台高,古塔耸峙,与南城门楼遥遥

相对,是人们游玩观赏景色的好地方,也属庆阳八景之一。时笔峰被斩削为堡,庙宇亦毁于战火。由村

庄内挖地道通往深山大沟,名为地窨,回民军来攻或下乡“打粮”,村民从地窨中便可逃入深山。也有

在山后或沟内挖掘深壕胡同者,回民军来,一些富家大户便将牲畜牛羊赶进胡同隐藏。但多数村堡被回

民军攻破,大多数人携家带口外逃,而一些富户贪恋一灯,不能远走高飞,其被祸最为惨。
   陕西自地方官张芾被杀后,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泾阳三原渭南蒲城等处回民俱反。秦陇毗连,互相串

联连结,官军不能很快平定。清廷乃诏黑龙江旗人、荆州将军多隆阿率师入陕,俟陕境廓清,即行西讨

。    此时固原尚未恢复,平凉复被包围,谕令多隆阿派劲旅数千就近援甘,并着四川总督骆秉章派川

勇由白马关赴甘助剿。后多隆阿赴陕督办陕西军务,连战皆捷,回军闻讯即逃。时洪军首领兰大顺与兰

朝元朝鲁朝洪、兰二顺三顺五顺七顺八顺九顺十三顺十四顺、先锋颜忠贵郭贵生及小头目先胜等百余人

,皆石达开余部,由四川转战陕西,于同治二年十月初七日辰时占领周至县。二年十二月多隆阿全军至

周至,奏明将西安将军关防交德兴阿署理,并声明分军剿之,商洛东南兼用团众,而周至则自任之。不

久攻开壅城,兰大顺复筑内卡,防守更严。多隆阿急欲成功,在望楼击鼓进兵,头部受枪子伤,部将穆

图善代行职务,仍令昼夜攻城。兰大顺换了服装悄悄逃走,周至被攻克,多隆阿早伤未痊,于三年四月

十五日未刻卒于周至大营。
    同治二年春正月,河州回民又起。先是护总督恩麟委派马世勋署河州中营游击,同时想办法招抚。

至正月初,城周及四乡回民皆反。回民头目马永麟率暴乱军攻城,南关有商民二百余家,入城未及者全

被杀。守城清军与回民军战于北塬,清兵阵亡百余人。马世勋与城守营马应宗也是回民,乃议和,后罢

兵。
    河州回民军攻狄道,恐四乡团勇援救州城,分股截击于路,尽破四乡团勇,围逼州城。城内回民偷

偷放进回民军三十余人为内应,临洮都司陆江乘其未发尽歼之。前回民变时,陆江与前知州方廷华联合

上书总督请兵没有结果,至是廷华已去任,外围益急,陆江及署知州屠旭初剌血书乞援达十二次,上护

总督恩麟始令知府豫师率黔勇千人赴援,以廷华为向导,至新营,被阻。城被围一百五十余日,食尽援

绝。八月二十七日五鼓,回民军由南门登城,陆江方守西门,急率兵往御,回民军冲进来,陆江右臂受

伤,不能应战,守兵遂溃。陆江乃归署,指火药笼说,是物不可让敌用,坐其上,命传号点火起焰,肢

体被冲上空际,随烟而灭。屠旭初自杀而死,学正王桂林自尽于大成殿,吏目英裕手刃一回兵,被杀死

,团绅张葆龄血战死,居民十余万尽被杀。
    且说马化龙等自九月围攻灵州,知州钟兰与前知州纳穆栋额尹泗等固守,化龙不能攻下。复掘地道

以火药轰之,钟兰率兵民于阙口且战且筑,回民军不能进。至此,化龙率回民攻陷,钟兰与守备叶生莲

均战死,吏目张维清与其母王氏亦死,城中民人死者二万余。时有灵州监生孙翰垣之女,幼聪颖,嗜吟

咏,城陷后父死,母徐氏与其叔母俱服药死,女亦饮毒,裂巾题七绝二章,其一云:死别生离哭断肠,

惨遭锋镝倍情伤。满庭白骨谁收拾,夜夜孤魂泣未央。
    金积堡为灵州所属,灵州在历史上素占重要之位置,其东南有花马池,又为灵州门户,官军由陕进

攻,非由花马池经过不可。马化龙欲定灵州,以保障金积堡,并从政治上考虑,以马占魁声望素服汉回

信仰,乃令其执灵州事。临行,授以六字诀,第一句是”少杀人”。带兵者,能以不杀为心,非惟地方

所利,在已又蒙其福。第二句是”重农事”。时灵州新陷,道路梗塞,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亟宜招集

,令就农桑。金积堡距灵州六十余里,朝发夕至。占魁视事后,恢复秩序,禁止烧杀,久之汉人稍稍归

矣。第二年春正月,州署拟派员分赴各堡督催种田,所派各员名称未定,几经讨论,殊不称心。有一老

秀才进言说:元朝设有劝农使,可仿照办理,总以不扰民为本。占魁依其言以行之,并画耕织图于州署

之照墙。难怪同治八年官军刘松山与董福祥由花马池直至灵州城下,不见一匪,不闻一枪,此独百姓安

居乐业享受太平之地。假如其它地方均能象灵州一样,有化龙这样的头领,有占魁这样的父母官,回汉

不仇杀,地方不糜烂,民族团结,共御官军,何愁大局不定!
    自清廷命多隆阿将军率兵入陕,大军围剿,陕西回民军势力渐不支,乃由三原转入甘肃境内,据庆

阳董志原,号十八大营。其头领最著名者白彦虎,其次马正和、崔伟(崔三)、禹得彦、余彦禄、杨文

治、胡麻子(虎元帅)、陈林等。
    董志原为三州县膏腴之区,村堡稠密,水土沃饶,又复四通八达,陕西回民军雄据董志原,星罗棋

布,北至安化县(庆阳县)之驿马关,南至宁州之邱家寨(和盛),西至镇原县之肖金镇(今属庆阳市

西峰区),东至合水县之西华池,延袤三四百里。又北通金积堡,遥相呼应,以为声援。回民军由是远

侵进攻,东掠陕疆,不惟宣延绥榆,即秦川腹地亦不时冲逼,致官军疲于奔命,无可雕剿。时占据倏忽

,猝不及逃,大原堡寨,层叠围绕,无路可出。回军遂设计诱降,从者令开堡门,入点丁口,尽物而取

,逼使服役。守者每日攻打,以必克为止。南佐堡被攻破,有举人孝廉李华国者,回民军重其名,劝之

投降,不从,亦不饮食,独居堡楼,数日而卒。慕寿祺在《甘宁青史略》中说:时陇东有好迷信者,认

为此为天意,以袁天罡、李淳风撰《推背图》来解释。《推背图》凡六十象,以卦分系,之三十四象为

丁酉,其卦巽上巽下,谶曰: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又有黄蘖禅师论咸丰朝诗云:亥逐无

讹二卦开,三三两两总堪哀。东南万里红巾扰,西北千里白帽来。
    同治三年,陕西提督雷正绾西征,檄范铭率兵由泾州前进,以炮队为前驱,连克王村、花家庄、白

水镇、嵋岘镇。先在二年夏,庆阳府知府和英率延绥兵援平凉,范铭以泾州兵继进,至四十铺和英败死

。是时陕西提督雷正绾西征,范铭力战有功,开复原官。这时陕境稍靖,诏促雷正绾会同甘肃提督陶茂

林陕西河州镇总兵曹克忠率所部援甘,陶茂林肃清陇州神峪河回民军,亦率所部由华亭与雷军会筹攻平

凉府城。总督熙麟亦委宁夏道三寿由庆阳出发。平凉回民军联络固原回民军马步骑万余迎战,雷正绾令

马步各营分左右接战,自率魏天应胡大贵邓全忠陈义等四军迎击。陶茂林侦得米家川内有回民军埋伏,

即令张在德率五营绕其前,而自督亲兵及陶兆雄所部由米家沟前进。回民军旌旗林立,沟川皆满,陶军

奋勇向前,施连环枪毙回军千余。回军溃败上原,张在德伏兵齐起,四面堵杀,回民军又折向大河沟,

陶茂林督兵由左堵击,张在德兵追其后,雷正绾军拒川口,又令雷恒刘效忠马队张在山余万明步队左右

围击,回民军大败,尸横山川,骨填沟壑。清军追至纸坊川,擒杀一百三十四名。清军死三十名。自是

平凉城外援绝,清军直抵城下,东南北三面合围。时曹克忠军攻长武宁州驿马鹿镇回民军据点,斩杀回

民军三百余。
   肃州回族皆住东关,安居乐业,并无叛心,后闻大靖堡屠杀回民,甘州驱逐回族,才有戒心。至此

南山猎回先反,肃州回民知公家之不容已,始谋叛。有知其事者告安肃道恒龄,龄与总兵陈某密谋,召

四乡团勇屠杀回民,时间已定,知者陈墉素与东关回绅往来,谓肃回善良,遐迩皆知,若象猪羊一样屠

杀,恐干天地之和,不如前往窥察,果露痕迹,则继之以兵。恒龄允之。陈墉借他事出城观之,回众早

有所闻,焚香扫榻置酒,拥留在馆,其随从于别院安排吃喝,方吃得酣畅痛快时,回绅鞠躬而言说:“

闻镇道将屠我,步大靖堡后尘,果有之乎?”墉忸怩而对说:“我固知君等叛无实据也。”回民头领即

布置一切,盖至是而反心决。夜二鼓,墉酩酊大醉,玉山倒矣。回众各携利器,打着陈墉的车轿旗灯,

呵殿而行,至城门喊道:“此州大老爷,从东关赴宴而归。”守城兵把城门打开,钥匙还未拔出,回民

头领从轿中下令说:“杀杀!”斯时承平日久,一夫夜呼,闻者警心,况暴乱回民鱼贯而入耶!镇标兵

及城内回民皆从之。乡团见城中火起,各鸟兽散。总兵陈某逾城走,恒龄与前任总兵德禄、游击尤光祖

英兰巴克兴布、守备夏承恩、都司姜梦兰乌为珍王子庄、州同严逢祢,皆战死。前安西直隶州李灏、学

正邢绍祖、前任玉门县于铨俱殉难。于铨妻刘氏倾其所有募勇为夫复仇,请于铨故友李毓华千总张大伦

率兵四百与回民军战,均中炮阵亡。士民被杀者万余人。暴乱回民招嘉峪关猎回马文禄等与之合据州城

。恒龄系满州镶红旗人,肃州南山回反,攻克嘉峪关,恒龄闻警,会镇兵往剿,将出发时,城内回民暴

乱,恒龄正吃饭,放下筷子,率兵驰击,首冲敌队杀数十人,刀折,夺矛又刺,又杀十余人;回军稍退

,而镇兵忽奔溃,回民军遂环绕恒龄刺其背,穿胸死,其左右亦战殁。当恒龄出战时,其母李氏在署,

有走告子弹完者,李说,不要瞒我,我儿岂偷生者哉!呼恒龄妻妾坐一室,命举火皆自焚死。
    自固原州城被回民军孙义保复取据占后,雷正绾为进兵固原,先廓清后路,于正月二十二、二十三

等日,率各路军直抵固原城西南。回民头目张保龙亦率领投降回军助战,连破城外堡垒十五座,斩首千

余,四面之围遂合。
    孙义保坚守城中,无奈粮食渐尽,清军又昼夜环攻。二十六日,孙义保率马步军五六千出城列队,

与清军决战,被清军纵横荡抉,回军元帅马得力渐不支,被官军掩杀至城下,杀死约计千余,夺战马六

十四匹。守城回民军锐气顿挫,一些以前曾随张保龙投降的回兵,此时陆续缒城来归,备说陕西回军一

筹莫展,甘肃回民军各思自全,愿为内应,约日举事。遂饬张保龙密约城内六坊阿訇伺机开城,擒搏孙

义保,一方面开挖地道,多造云梯。二月初一日,雷正绾亲督各军于西南隅竖梯登城,严令胡大贵饶得

胜沈大兴郑天顺等攻扑东门,沈懋贵徐尚高潭玉龙余炳忠等攻西门。城上木石如雨,潭刘高督率各军冒

矢石,鼓声雷动。内应之回军果然趁机内变,倒戈巷战,守城回军被清军尽杀,孙义保自刎,眷属杂入

稠众中逃逸。陕西回民军皆自相残杀,仅剩骑兵二三千人,夺北门而逃,清军紧蹑追击,张保龙亦率众

层层截杀,击毙五六百名。
    固原本系重镇,为清军进兵宁灵和回民军固守之咽喉要隘,城高而坚。三年五月降回张保龙设法克

复,未几又被回民军头领孙义保攻占,四年二月初又为清军所克。计此次攻坚战,回民军战死四千有余

,回军头领杨长龄花禄马得胜花二李向春王有贵海潮苏得名等二百四十三名被掳,清军亦有副将熊观国

游击陈廷高等二百余人战死。于是雷正绾遂约曹克忠至固原拟进兵宁灵,而回民军乘曹克忠离去又困渭

原取巩昌矣!
    提督曹克忠将喻正祥一营拨守巩昌,其余营勇悉拨赴马营监,东规张家川,西规金积堡。
    雷正绾督诸军扫荡黑城子附近及大北山厂一带回军据点十余处。战败回军退入黑城子盐茶老据点,

众逾两万。时张集謦亦率军自会宁至,遂进围黑城子。回民军出城迎拒,清军及降回张保龙等马队奋击

,回民军渐退,清军趁机掩杀回骑三百余,追至城下,回民军未来及进城,向北逃去,清军追杀二十余

里而返。城中回民军要求就抚,清军四面环攻,束草填壕而进,张集謦所部掷火弹焚西门守卡,登梯蚁

附而上。周显承等由东门入,刘正高等自南门入,杀回民军八百余,回民军出北门退同心城等处,清军

又追杀千余,擒回民军头目百余,牲畜器械无数。
   却说雷正绾与曹克忠由强家沙窝会剿,连获大捷,杀回民军二千余,其地距金积堡仅十五里。 回民

军城堡林立,防守甚严。黄渠水卤咸苦,饥饿的清军饮之立泄,死者沿途不少。清军开始还有青草可吃

,继则连草根都吃尽了。回民军知道清军缺粮,率二三万人连日扑营,又用万余人截清军粮道。曹克忠

激励将士相持半月,惟一希望攻破回军城堡才能获得粮食,解决饥饿。这时魏添应所部四营由东路至,

连破回军据点,斩杀千余人,但伤亡却和回民军相等,也没获得多少粮食,士气愈不足。初七日天未亮

,曹克忠、雷正绾和总兵刘玉昌等攻破回民军堡卡五道,直扑金积堡。回民军预先埋伏马队二万,从后

十里外抄袭,金积堡内马队全出,清军腹背受敌,鏖战三时大败,阵亡兵士三四千人,失军火器械无算

。是日,克忠攻克强家沙窝回民军据点及高章三堡,杀回民军七百名,正进攻间,忽尘埃蔽天,雷军败

兵来奔,乃急收军,回民军趁机杀清军数百。营官易宝发、周有贵、秦久胜、朱有文、董逢春、保朋等

均战死。
    当地系水草河套地区,无后路可退,清军粮道全为回民军所截,军营附近沟渠又被掘毁,水道断绝

,数十里内所有井泉水窖皆被填塞,使清军饥渴交乘,无力荷戈上阵。雷正绾只得收拾残兵败将,狼狈

溃逃,由惠安堡直奔韦州一带。回民军跟踪追击,雷军丁勇又在败退途中溃散十余营。曹克忠连夜逃往

白马寺,次日又退至四百户,沿途逃散数营,仅剩二、三百人。雷正绾本来还想招集溃散,重整旗鼓,

待机再进。但旧时兵丁本来就是为吃粮而当兵卖命的,其所部兵备长期忍饥挨饿,早已灰心丧气,不仅

无意从命,反于同治四年九月,由三岔河一带擅自退回固原,纷纷索求积欠粮饷。由记名提督胡大贵、

副将雷恒、李高启等共同发动兵变,先由李高启冒制大白旗两面,上书”粮尽饷绝,官逼兵变”字样,

率队击杀阻挠兵变的游击金占元,公开集众叛变。继由雷恒召前曾归顺官军的回民暴乱头目赫明堂等,

联为一气,东走泾州。行至平凉,入城劫仓,抢获饷银二万多两,火药四五马车。周显丞偕潭玉龙督粮

泾州,虑各将不轨,严为守御。雷恒等至城下,知不可犯,遂扰窜泾州、镇原、宁、庆、合各地。雷正

绾退至固原、平凉,随之亦到泾州,百计弹压,呼应不灵,屡思自尽。到泾州令开城门,周坚拒不纳。

正绾怒其相负,大加呵责。周以大义抑之语塞,亦即驻扎城外。新任总督杨岳斌虽疾呼截制,但相距千

里,鞭长莫及。庆阳府城仅有官兵数营,不敷防堵。整个统治者陷于一片混乱之中。金积堡反击战的胜

利震动全省,各地回民军攻堡掠寨如火如荼,从前清军克复的各城堡,仍让回民军夺取。雷正绾、曹克

忠前功尽弃,自兰州至西安千里烽火相望。
   《甘宁青史》作者慕寿祺认为,雷正绾攻金积之所以败,是因为没有乘胜一鼓作气。于是叹日:”待

机如山,赴机如潮,决机如刀,镜机如烛。机乎机乎,胜败之局键,存亡之枢要,而帅兵者所兢乎。天

下事成于慎而败于忽。孔子日:必也,临事而慎。”其实,饷粮不济,以当时金积堡之形势,仅凭雷正

绾而想破之,不可能也,或许攻之愈快则溃之愈速矣!金积堡回民首领马化龙,素以保卫家乡,抵制官

府暴力侵犯为重,长期团聚本族群众,交结各地头人首领、陕西来往”客回”附居金积堡左右,友军人

数众多,并以原回族官弁王锡爵为腹心,参谋运筹,周围七十余卡,堡寨林立,自卫防御力量比较坚实


   此时陕回乘清军之败,由金积堡率众出,转战中卫,攻胜金关。守备鲁刚泰奋身血战,因众寡不敌,

战死于阵。时曹克忠收败兵先驻盐茶厅移驻靖远县。清廷诏克忠整拼数营扼扎胜金关,堵回军回扰之路

。并诏责雷正绾立功赎罪。清廷诏令库克吉泰将军都兴阿由京赴陕西定边接纳钦所部各军进规宁夏灵武

,闻雷曹进兵金积堡,即由花马池进剿,战不利,部将张鹏飞中矛死,李新明、戴德胜、张连升等阵亡

,于是都兴阿退屯花马池。
某人看篮球赛,见那么多人为1个篮球抢来抢去,于是大呼:这么多人就为抢一个球?一人发一个球再玩。
    1862年至1872年(清同治元年至十一年)的甘肃回变,宁(宁夏),灵(灵武)以马化龙为首领;

平(平凉),固(固原),秦(秦安),伏羌(甘谷)以穆生华为首领;西宁,循化以马文义,马桂元

为首领;狄(临洮),河(临夏)以马占鳌,马永瑞为首领;肃州(酒泉)以马文禄为首领。他们的教

派新老不同,始终以马化龙为中心,结连陕西回民军,时而西进,时而东出,时而反抗,时而求降,甘

肃全省(清代包括青海,宁夏)几无不被战火延烧,不少地区弄得破瓦颓垣,汉回同尽。推原祸始,当

然要归咎于清廷反动的民族政策;但马化龙等上层领导不力,操纵其中,关系也非常重大。
    马化龙一名马朝清,世居甘肃灵州的金积堡(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此地背倚黄河,面临吴

忠,灵武;秦渠,汉渠环其东;青铜峡扼其南;西南以中卫,中宁为后卫;东,北以横城,阳和两堡为

屏障;有回民堡寨百数十处,错落鳞次,环堡而居,形势雄伟,宁夏各城堡罕有出其上者。马化龙的祖

父马达三,是甘肃伊斯兰教教祖马明心的高足弟子,传教于宁夏,陇东各地,很得当地回民的信仰。乾

隆四十六年苏四十三之变,以师徒累及马明心,被清官吏无辜冤杀。四十九年田五之变,倡首的仍是马

明心的门徒。事平以后,清廷对马明心派的新教阿訇非常痛恨,马明心的后裔,已被发遣到云南。马达

三也就因为受了马明心的教,被发遣往黑龙江;由于途中遭受折磨,才走到吉林就因病身死。马达三死

后,教下群众怜悯他无辜遭殃,对他的子孙都另眼看待。平凉的穆大阿訇是马达三的同学,因为身弱多

病,不问外事,清官吏对他不甚注意,得免追究。马达三既死,穆大阿訇把所学的经典尽量传给马化龙

,临死还赠给他传教衣帽。
    马化龙擅长口辯,多机巧,常以智术笼络教徒,每故造奇迹,使群众惊服.给徒众所传口唤(教中指示前

途的预言),又往往有验,因此远近教徒皆信奉如神明,被推为总大阿訇。他幼时因家遭不幸,过着贫苦生

活。及至穿衣传教,由肃州,预望以达于环县,庆阳,平凉,固原;由盐池,定边以达于冨县,延安,

绥德;由平罗,惠农以达于临陕,归绥;由同心,李俊以达于隆德,庄浪,静宁,会宁。流行之广,突

破前人。远近的束修赠送,络绎不绝,逐渐由积累达到丰裕。儿子马耀邦等善于经商,逐步发展,从东

北,西南以至东南各大都市,几无不有他们的踪迹。因而中年以后,马化龙就成为拥有巨万家资的富翁


    清咸道间,甘肃多事,又常遭严重灾荒,。马化龙既已富有,遇穷乏疾苦的人们,常能不分汉回,

给予周济。因此他在当时又有善人的称号。
    曾有这样的记载:
    金积县南三十里有牛首山,绵亘数十里,至滚泉中产野菜,其细如发,色黑而缕长,故名曰发菜,

浸以滚水拌以姜醋,其可口倍于藕丝鹿角。采者以铁爪抓之,故名抓发。平时须曙色蒙胧时俯而觅之,

日出则隐。是年产生最旺,好象天老为了救饥民似的。时金积城中食料缺乏,汉人入山抓发归家后,洗

净少调面粉便可充饥。穷民纷纷出城,有人恐其逃,请禁之。马化龙说:”民自求食,何禁为?悉听其

便。”
    无怪乎宁灵一带民众呼马化龙为大善人,由听汉民入山抓发到开秦渠以利百姓灌溉,其善可知矣!
    正因为如此,马化龙始终处于瞻前顾后的矛盾之中。他毕竟不是职业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