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上市演变成上庭 中国股在美国为何由热转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56:52
http://www.chinanews.com/stock/2011/01-11/2778767.shtml

赴美上市演变成上庭 中国股在美国为何由热转冷
2011年01月11日 09:5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自1992年首次登陆华尔街以来,中国企业“出海”上市浪潮不断。2010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当当网和优酷网在美受热捧,赴美上市潮再度涌动。2010年,共有34家中国公司在美挂牌,IPO数量超过2007年,创历史新高。然而,近期,美国证交会已对中国公司赴美上市中的反向收购行为进行整顿,并针对中国公司的诚信问题发起多宗诉讼,中国企业在美遭冷遇,赴美上市竟演变成赴美上庭……




  2010年中国企业在美上市喜忧参半。据最新统计,2010年共有41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主要证券市场成功上市,再加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势,中国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备受美国投资者的青睐。

  在当当、优酷等公司欢庆在美上市首日股价暴涨的同时,对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涉嫌审计不严等违规行为的负面报道以及中国股遭受冷遇、市值不断缩水给“中国热”泼了冷水,甚至有中国公司被美国证交会勒令退市。2010年8月,唐骏旗下上海联游网络公司借壳大华建设在纳斯达克上市。12月21日,大华建设为避免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退市进行了“4合1”合股。不过,证交会12月29日公告,由于大华建设股价回升至1美元后未能保持10个交易日,再次要求该公司退市。目前,大华建设已提交了上诉文件,并等待听证会程序完成。

  就在美国股市于2011年第一个交易日喜报开门红的时候,面对调查丑闻和市场冷遇,中国股将会在新的一年里面临怎样的跌宕起伏?中国企业应如何面对“中国概念股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引来中国企业和美国银行家们的关注。

  中国股叫好不叫座

  目前,虽然中国已经赶超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众多中国概念股当中,除了少数一些知名公司(如百度)成交活跃备受关注之外,大多数公司都处于“被冷落”境地。

  截止到2010年年底,通过借壳在美国上市的中小型中国企业有400家左右,但大约85%的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上市后成交冷淡,股价低迷。中国公司为在美国上市花去大量的成本雇佣律师、会计以及承销商,但回报率不如预期,并没有在美国获得很好的融资收益,出现了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据《巴伦周刊》发表于2010年9月的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在上市后股票大都表现惨淡。这类股票的总市值已从600亿美元缩水至200亿美元,与高点相比跌了有六成之多。大多数通过反向收购而上市的股票市值都在5亿美元以下,从农业和食品到工程与化工,覆盖各行各业。

  美国纽约UPH Holding,LLC基金管理合伙人虞平博士分析,中国中小型企业股在美受冷落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四类:

  第一,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目的不同,一些企业不以融资为主要目标。

  除了为谋求海外市场资金之外,还有一些企业赴美上市并不是以融资为主要目的,并不重视企业上市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单纯从投资收益来看,中国股市市盈率和价格都好过美国股市,但由于中国主板市场门槛较高且监管严格,而创业板的排期较长,很多中小型企业难以获得上市机会。而美国资本市场监管相对宽松,为这些企业上市创造了条件,使其具备了上市的资格。其中一些企业赴美上市的最大目的是通过挂牌美国股市,获得上市企业的特有条件、完善企业责任制、获得中国政府重视、享有国际企业声誉等,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的附属公司为了私有化也通过赴美借壳上市的方式转型。此类公司重点追求挂牌,而不会在意上市后的融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或者不够重视美国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后投资人会因企业经营没有起色或管理不够规范而弃股。

  第二, 借壳上市规模较小,易受美国资本市场做空势力的操控和打压。

  大多数通过反向收购而上市的股票市值都在5亿美元以下,规模较小,股价易被操控,成为华尔街做空势力的牺牲品。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引起美国产业和市场中部分势力的恐慌,从舆论上打压中国股,中小型企业股票首当其冲遭受冲击。诸多中小型中国企业成长性较好,发展空间也很大,但没有任何原因和征兆,股价表现低迷,远远不及分析人士的预期。
 第三, 中国企业缺乏上市后继续提高企业形象的战略计划。

  大多数中国企业高管不够重视上市后的后续工作,认为上市了就算大功告成,在增加股票销售、扩大企业影响力等方面没有后续力量。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愿意花大价钱赴美上市,却不愿花一分钱做好企业形象宣传。

  第四, 部分中小型企业常被金融咨询中介“忽悠”着赴美上市,对上市后应负的责任、所承担的后果没有准备。

  当前,承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业务的中介机构市场鱼目混杂,有些中介机构为从中获得巨额利润,煽动中小型企业赴美上市,而对其中的法律责任、真实的美国资本市场、上市后需要面对的问题,以及应对方式等都没有清晰明确的说明。这使得很多中国企业盲目乐观,上市后出现资本困境或法律纠纷,往往措手不及,毫无应对能力,企业不仅没能获得预期收益,更是遭受巨大损失,甚至面临被摘牌的危险。这些中介机构多为美国企业在中国操作,而中国市场目前尚未有监管机构对其进行严格的调查和管理。




  完善融资手段 规范金融操作

  分析人士认为,面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上述困境,中国金融管理机构是时候参与进来,通过完善融资手段、规范金融操作、优化企业运作等成熟方式,扶助中国企业,令其在美国资本市场能有更长足的发展。

  虞平指出,首先,没有注资的借壳上市并不能为企业获得融资,现在,反向收购加私募融资正在成为企业融资的流行方式,能为赴美上市企业获得一定的资金保证。

  其次,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可为赴美中国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和帮助。例如,中国相关部门可成立赴美上市咨询部门,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为寻求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评级、风险评估系统,并向中国企业介绍美国金融市场法律规范和资本操作风险等,为企业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改善企业国际化形象提供支持。

  再次,在做到了熟悉美国资本市场、规范自身运作以外,中国企业更要重视上市后的后续工作,加强募股、利用当地资源大力推介自己,提高知名度。

  “现在存在的问题只是暂时的”,虞平表示,“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和磨练,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未来,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会平稳发展。”
部分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遭遇诚信危机

  2010年年末,一股“寒风”吹向在美上市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涉嫌信息披露有误、审计不严、虚报收益等违规行为成为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加州一所协助中国企业借壳上市的会计事务所因对中国节能技术公司借壳上市的财务报表审计不严而遭起诉,纳斯达克两家中国企业同样因审计问题收到美国证交会的摘牌通知,一时间,美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质疑风高浪急。

  然而,有美国资本市场金融和法律专家指出,美国部分人士过分夸大了对中国企业的指责,除让美国投资者困惑以外,更让短线投机做空者从中渔利。

  中国企业遭调查




  据美国证交会公布的信息,证交会已于2006年对中国节能技术公司发起了调查,同年该公司被从纳斯达克摘牌。为其进行借壳上市审计的加州摩尔-斯蒂芬会计事务所也被调查。

  根据证交会的起诉书,摩尔-斯蒂芬会计事务所在2004年至2005年间,涉嫌对中国节能技术公司的年度季度财务报表的审查存在“不专业行为”。被告未能对中国节能夸大财年每股盈利、虚报收益和净收入的财务报表,进行符合规定的审核和评审,违反了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相关规定。虽然被告认定中国节能存在高风险,但没能“运用专业性的怀疑和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

  摩尔-斯蒂芬会计事务所于2010年12月20日与证交会达成和解,作为和解条件,事务所支付129500美元的赔款金,且暂时不能继续寻求中国企业的结算业务。

  同时,美股上市中国企业绿诺国际于2010年11月17日被勒令停止交易,现已从纳斯达克摘牌。另一家中国企业福麒国际也已收到从纳斯达克摘牌的通知,两企业均因涉嫌信息披露不实而接受调查。

  “无心之过”须防范

  不可否认,中国企业通过反向并购,借壳美国公司,进入美国资本市场,无需通过美国证交会的严格审查,因此存在信息披露不实等问题的可能性较大。但不能断定这些违规行为都是“恶意造假”。

  美国纽约UPH Holding,LLC基金管理合伙人虞平博士认为,美国部分人士夸大了对中国企业诚信的质疑。

  虞平指出,借壳上市是合法上市行为,多为中小型企业运用的融资上市手段,成长性好、企业市值稳定的企业,在借壳上市后,主要进入小型交易市场,如果发展稳定,会逐渐进入主要交易所。美国不少品牌股也是从借壳上市开始的。

  虞平称,目前,资本市场缺乏针对在美挂牌中国企业的评级系统,市场做空者的幕后操控,均影响了投资者对中国企业信任。

  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人彼得-赛瑞斯表示,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在美上市经验,他们会犯错,一些是无心之错,他们需要时间熟悉美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彼得-赛瑞斯所掌管的基金投资了150多家中国企业,其中很多是通过借壳融资上市的。
 纳斯达克上市标准

  纳斯达克(NASDAQ)股票市场始建于1971年,是全球首家电子化的股票市场,也是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不过,在纳斯达克市场,有许多上市公司因低于上市标准被迫摘牌。

  纳斯达克根据上市公司总市值、资产、股东数等因素决定企业维持上市的标准。具体而言,须满足两条规定,一是公司须有有形资产净值400万美元以上,750000股流通股,500万美元的流通股市值,400户股东和两个能下单的券商。二是如果达不到上述标准,则公司必须满足市值超过5000万美元,或总资产和收入分别达5000万美元,流通股超过110万,流通股市值超过1500万美元,股票报价为5美元,有400户股东和4个能下单的券商。1997年8月,纳斯达克市场增订了最低股价标准,这被认为是导致退市公司家数不断增加、从而上市公司总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根据新规定,倘若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必须在90个交易日内回升到1美元,并连续保持10天,否则将被摘牌。同时,上市公司如果有意进行并购或发行新股,也必须事先获得股东批准。

  据统计,在纳斯达克市场,约有50%的股票价格在上市一年后降到上市初期的股价,约70%的股票在上市后第二年跌破发行价,其中80%左右的股票在上市第三年因公司破产清盘而离场。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潮近日“遇冷”,一方面是部分企业寻求通过私募基金的支持将公司私有化,即事实上实施退市;另一方面,美国证交会(SEC)和负责上市审计监管的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决意对中国企业借壳上市利益链核心环节进行严格审查。

  对此,纳斯达克OMX集团负责新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高级副总裁鲍勃·麦柯奕(Bob McCooey)1月7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赴美上市企业目前遇到的状况与美国本土企业并无二致,投资者仍应对有价值的中国概念股抱有信心。

  此外,他还强调,作为海外上市平台的纳斯达克与中国大陆及香港交易所不存在竞争关系,“海外市场是中国本土资本市场的有益补充”。

  2010年表现最佳股来自中国

  在麦柯奕看来,上市企业退市是金融市场成熟、健康运营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美国上市企业中,这种情况其实十分常见,“并非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遭遇的特殊状况”。纳斯达克出具的数据显示,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共有99家美国本土上市企业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退市,而其所牵涉的金额规模巨大。

  麦柯奕指出,此前退市的美国企业中,有价值的那部分事实上会被私募基金等新的投资方看中并实施投资,进行两三年的培养和包装后,重新上市并获得市场更高认可度,并由此获得更高水平估值。他认为,同样的事情也可以发生在中国赴美上市企业身上。

  对于部分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面临的估值低于预期的情况,麦柯奕强调,从投资者角度考虑,估值是一个与时点联系紧密的问题,除非进行买卖,否则不存在绝对确定的数值。

  而从上市企业方面来看,任何市场上的任何一家上市企业都有可能出现首次公开募股(IPO)首日股价大涨,随后却并未受市场追捧的情况;但事实是,2010年全美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一家企业便是来自中国、IPO首日表现平平却在半年时间里股价涨约200%的海辉软件。因此,我们应该对美国市场上有价值的中国概念股有信心。

  海外市场是“有益补充”

  除估值较低外,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遭遇的“冷空气”还包括SEC的调查。对此,麦柯奕解释称,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之后,SEC的确加强了对上市企业的治理。不过,SEC更多的是通过制定规则和准则强化监管框架;而就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遭遇审查的情况来讲,审查对象并非单纯针对作为上市主体的中国企业,还包含审计行、律师行和财务顾问等上市流程所要涉及的各方面,“这会让上市主体更加清楚监管方的要求和期望”。

  麦柯奕透露,尽管上市企业遭遇审查与其选择的交易平台并没有太多联系,但纳斯达克与业务部门完全分离的法律监管团队,还是会一视同仁地配合SEC的强化监督要求;当然,“这对上市企业本身也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麦柯奕并不否认从美国市场退市的中国企业回流香港甚至中国大陆市场的可能性,“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不过他强调,企业在本地资本市场上市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因为本地上市对于企业来说有时候会更有意义”;但作为美国市场交易平台之一的纳斯达克也不会因此降低对中国市场及企业的重视程度。

  “像纳斯达克这样的交易所,不是要把中国企业抢到美国去上市,而是为中国的数百乃至上千个有海外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走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可能性,”麦柯奕强调。“对于中国国内资本市场来说,海外市场是一种很有必要存在的补充”。

  □本报特约记者 席玟 纽约报道http://www.chinanews.com/stock/2011/01-11/2778767.shtml

赴美上市演变成上庭 中国股在美国为何由热转冷
2011年01月11日 09:5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自1992年首次登陆华尔街以来,中国企业“出海”上市浪潮不断。2010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当当网和优酷网在美受热捧,赴美上市潮再度涌动。2010年,共有34家中国公司在美挂牌,IPO数量超过2007年,创历史新高。然而,近期,美国证交会已对中国公司赴美上市中的反向收购行为进行整顿,并针对中国公司的诚信问题发起多宗诉讼,中国企业在美遭冷遇,赴美上市竟演变成赴美上庭……




  2010年中国企业在美上市喜忧参半。据最新统计,2010年共有41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主要证券市场成功上市,再加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势,中国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备受美国投资者的青睐。

  在当当、优酷等公司欢庆在美上市首日股价暴涨的同时,对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涉嫌审计不严等违规行为的负面报道以及中国股遭受冷遇、市值不断缩水给“中国热”泼了冷水,甚至有中国公司被美国证交会勒令退市。2010年8月,唐骏旗下上海联游网络公司借壳大华建设在纳斯达克上市。12月21日,大华建设为避免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退市进行了“4合1”合股。不过,证交会12月29日公告,由于大华建设股价回升至1美元后未能保持10个交易日,再次要求该公司退市。目前,大华建设已提交了上诉文件,并等待听证会程序完成。

  就在美国股市于2011年第一个交易日喜报开门红的时候,面对调查丑闻和市场冷遇,中国股将会在新的一年里面临怎样的跌宕起伏?中国企业应如何面对“中国概念股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引来中国企业和美国银行家们的关注。

  中国股叫好不叫座

  目前,虽然中国已经赶超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众多中国概念股当中,除了少数一些知名公司(如百度)成交活跃备受关注之外,大多数公司都处于“被冷落”境地。

  截止到2010年年底,通过借壳在美国上市的中小型中国企业有400家左右,但大约85%的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上市后成交冷淡,股价低迷。中国公司为在美国上市花去大量的成本雇佣律师、会计以及承销商,但回报率不如预期,并没有在美国获得很好的融资收益,出现了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据《巴伦周刊》发表于2010年9月的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在上市后股票大都表现惨淡。这类股票的总市值已从600亿美元缩水至200亿美元,与高点相比跌了有六成之多。大多数通过反向收购而上市的股票市值都在5亿美元以下,从农业和食品到工程与化工,覆盖各行各业。

  美国纽约UPH Holding,LLC基金管理合伙人虞平博士分析,中国中小型企业股在美受冷落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四类:

  第一,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目的不同,一些企业不以融资为主要目标。

  除了为谋求海外市场资金之外,还有一些企业赴美上市并不是以融资为主要目的,并不重视企业上市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单纯从投资收益来看,中国股市市盈率和价格都好过美国股市,但由于中国主板市场门槛较高且监管严格,而创业板的排期较长,很多中小型企业难以获得上市机会。而美国资本市场监管相对宽松,为这些企业上市创造了条件,使其具备了上市的资格。其中一些企业赴美上市的最大目的是通过挂牌美国股市,获得上市企业的特有条件、完善企业责任制、获得中国政府重视、享有国际企业声誉等,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的附属公司为了私有化也通过赴美借壳上市的方式转型。此类公司重点追求挂牌,而不会在意上市后的融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或者不够重视美国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后投资人会因企业经营没有起色或管理不够规范而弃股。

  第二, 借壳上市规模较小,易受美国资本市场做空势力的操控和打压。

  大多数通过反向收购而上市的股票市值都在5亿美元以下,规模较小,股价易被操控,成为华尔街做空势力的牺牲品。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引起美国产业和市场中部分势力的恐慌,从舆论上打压中国股,中小型企业股票首当其冲遭受冲击。诸多中小型中国企业成长性较好,发展空间也很大,但没有任何原因和征兆,股价表现低迷,远远不及分析人士的预期。
 第三, 中国企业缺乏上市后继续提高企业形象的战略计划。

  大多数中国企业高管不够重视上市后的后续工作,认为上市了就算大功告成,在增加股票销售、扩大企业影响力等方面没有后续力量。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愿意花大价钱赴美上市,却不愿花一分钱做好企业形象宣传。

  第四, 部分中小型企业常被金融咨询中介“忽悠”着赴美上市,对上市后应负的责任、所承担的后果没有准备。

  当前,承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业务的中介机构市场鱼目混杂,有些中介机构为从中获得巨额利润,煽动中小型企业赴美上市,而对其中的法律责任、真实的美国资本市场、上市后需要面对的问题,以及应对方式等都没有清晰明确的说明。这使得很多中国企业盲目乐观,上市后出现资本困境或法律纠纷,往往措手不及,毫无应对能力,企业不仅没能获得预期收益,更是遭受巨大损失,甚至面临被摘牌的危险。这些中介机构多为美国企业在中国操作,而中国市场目前尚未有监管机构对其进行严格的调查和管理。




  完善融资手段 规范金融操作

  分析人士认为,面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上述困境,中国金融管理机构是时候参与进来,通过完善融资手段、规范金融操作、优化企业运作等成熟方式,扶助中国企业,令其在美国资本市场能有更长足的发展。

  虞平指出,首先,没有注资的借壳上市并不能为企业获得融资,现在,反向收购加私募融资正在成为企业融资的流行方式,能为赴美上市企业获得一定的资金保证。

  其次,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可为赴美中国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和帮助。例如,中国相关部门可成立赴美上市咨询部门,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为寻求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评级、风险评估系统,并向中国企业介绍美国金融市场法律规范和资本操作风险等,为企业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改善企业国际化形象提供支持。

  再次,在做到了熟悉美国资本市场、规范自身运作以外,中国企业更要重视上市后的后续工作,加强募股、利用当地资源大力推介自己,提高知名度。

  “现在存在的问题只是暂时的”,虞平表示,“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和磨练,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未来,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会平稳发展。”
部分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遭遇诚信危机

  2010年年末,一股“寒风”吹向在美上市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涉嫌信息披露有误、审计不严、虚报收益等违规行为成为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加州一所协助中国企业借壳上市的会计事务所因对中国节能技术公司借壳上市的财务报表审计不严而遭起诉,纳斯达克两家中国企业同样因审计问题收到美国证交会的摘牌通知,一时间,美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质疑风高浪急。

  然而,有美国资本市场金融和法律专家指出,美国部分人士过分夸大了对中国企业的指责,除让美国投资者困惑以外,更让短线投机做空者从中渔利。

  中国企业遭调查




  据美国证交会公布的信息,证交会已于2006年对中国节能技术公司发起了调查,同年该公司被从纳斯达克摘牌。为其进行借壳上市审计的加州摩尔-斯蒂芬会计事务所也被调查。

  根据证交会的起诉书,摩尔-斯蒂芬会计事务所在2004年至2005年间,涉嫌对中国节能技术公司的年度季度财务报表的审查存在“不专业行为”。被告未能对中国节能夸大财年每股盈利、虚报收益和净收入的财务报表,进行符合规定的审核和评审,违反了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相关规定。虽然被告认定中国节能存在高风险,但没能“运用专业性的怀疑和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

  摩尔-斯蒂芬会计事务所于2010年12月20日与证交会达成和解,作为和解条件,事务所支付129500美元的赔款金,且暂时不能继续寻求中国企业的结算业务。

  同时,美股上市中国企业绿诺国际于2010年11月17日被勒令停止交易,现已从纳斯达克摘牌。另一家中国企业福麒国际也已收到从纳斯达克摘牌的通知,两企业均因涉嫌信息披露不实而接受调查。

  “无心之过”须防范

  不可否认,中国企业通过反向并购,借壳美国公司,进入美国资本市场,无需通过美国证交会的严格审查,因此存在信息披露不实等问题的可能性较大。但不能断定这些违规行为都是“恶意造假”。

  美国纽约UPH Holding,LLC基金管理合伙人虞平博士认为,美国部分人士夸大了对中国企业诚信的质疑。

  虞平指出,借壳上市是合法上市行为,多为中小型企业运用的融资上市手段,成长性好、企业市值稳定的企业,在借壳上市后,主要进入小型交易市场,如果发展稳定,会逐渐进入主要交易所。美国不少品牌股也是从借壳上市开始的。

  虞平称,目前,资本市场缺乏针对在美挂牌中国企业的评级系统,市场做空者的幕后操控,均影响了投资者对中国企业信任。

  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人彼得-赛瑞斯表示,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在美上市经验,他们会犯错,一些是无心之错,他们需要时间熟悉美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彼得-赛瑞斯所掌管的基金投资了150多家中国企业,其中很多是通过借壳融资上市的。
 纳斯达克上市标准

  纳斯达克(NASDAQ)股票市场始建于1971年,是全球首家电子化的股票市场,也是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不过,在纳斯达克市场,有许多上市公司因低于上市标准被迫摘牌。

  纳斯达克根据上市公司总市值、资产、股东数等因素决定企业维持上市的标准。具体而言,须满足两条规定,一是公司须有有形资产净值400万美元以上,750000股流通股,500万美元的流通股市值,400户股东和两个能下单的券商。二是如果达不到上述标准,则公司必须满足市值超过5000万美元,或总资产和收入分别达5000万美元,流通股超过110万,流通股市值超过1500万美元,股票报价为5美元,有400户股东和4个能下单的券商。1997年8月,纳斯达克市场增订了最低股价标准,这被认为是导致退市公司家数不断增加、从而上市公司总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根据新规定,倘若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必须在90个交易日内回升到1美元,并连续保持10天,否则将被摘牌。同时,上市公司如果有意进行并购或发行新股,也必须事先获得股东批准。

  据统计,在纳斯达克市场,约有50%的股票价格在上市一年后降到上市初期的股价,约70%的股票在上市后第二年跌破发行价,其中80%左右的股票在上市第三年因公司破产清盘而离场。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潮近日“遇冷”,一方面是部分企业寻求通过私募基金的支持将公司私有化,即事实上实施退市;另一方面,美国证交会(SEC)和负责上市审计监管的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决意对中国企业借壳上市利益链核心环节进行严格审查。

  对此,纳斯达克OMX集团负责新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高级副总裁鲍勃·麦柯奕(Bob McCooey)1月7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赴美上市企业目前遇到的状况与美国本土企业并无二致,投资者仍应对有价值的中国概念股抱有信心。

  此外,他还强调,作为海外上市平台的纳斯达克与中国大陆及香港交易所不存在竞争关系,“海外市场是中国本土资本市场的有益补充”。

  2010年表现最佳股来自中国

  在麦柯奕看来,上市企业退市是金融市场成熟、健康运营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美国上市企业中,这种情况其实十分常见,“并非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遭遇的特殊状况”。纳斯达克出具的数据显示,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共有99家美国本土上市企业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退市,而其所牵涉的金额规模巨大。

  麦柯奕指出,此前退市的美国企业中,有价值的那部分事实上会被私募基金等新的投资方看中并实施投资,进行两三年的培养和包装后,重新上市并获得市场更高认可度,并由此获得更高水平估值。他认为,同样的事情也可以发生在中国赴美上市企业身上。

  对于部分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面临的估值低于预期的情况,麦柯奕强调,从投资者角度考虑,估值是一个与时点联系紧密的问题,除非进行买卖,否则不存在绝对确定的数值。

  而从上市企业方面来看,任何市场上的任何一家上市企业都有可能出现首次公开募股(IPO)首日股价大涨,随后却并未受市场追捧的情况;但事实是,2010年全美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一家企业便是来自中国、IPO首日表现平平却在半年时间里股价涨约200%的海辉软件。因此,我们应该对美国市场上有价值的中国概念股有信心。

  海外市场是“有益补充”

  除估值较低外,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遭遇的“冷空气”还包括SEC的调查。对此,麦柯奕解释称,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之后,SEC的确加强了对上市企业的治理。不过,SEC更多的是通过制定规则和准则强化监管框架;而就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遭遇审查的情况来讲,审查对象并非单纯针对作为上市主体的中国企业,还包含审计行、律师行和财务顾问等上市流程所要涉及的各方面,“这会让上市主体更加清楚监管方的要求和期望”。

  麦柯奕透露,尽管上市企业遭遇审查与其选择的交易平台并没有太多联系,但纳斯达克与业务部门完全分离的法律监管团队,还是会一视同仁地配合SEC的强化监督要求;当然,“这对上市企业本身也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麦柯奕并不否认从美国市场退市的中国企业回流香港甚至中国大陆市场的可能性,“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不过他强调,企业在本地资本市场上市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因为本地上市对于企业来说有时候会更有意义”;但作为美国市场交易平台之一的纳斯达克也不会因此降低对中国市场及企业的重视程度。

  “像纳斯达克这样的交易所,不是要把中国企业抢到美国去上市,而是为中国的数百乃至上千个有海外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走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可能性,”麦柯奕强调。“对于中国国内资本市场来说,海外市场是一种很有必要存在的补充”。

  □本报特约记者 席玟 纽约报道
内功不练好。走出就是挨宰的料。


红头资本的法律意见书由原来的“合法,无风险”
变成现在的“不排除风险”

红头资本的法律意见书由原来的“合法,无风险”
变成现在的“不排除风险”
在北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大多数都是挺垃圾的企业,毕竟门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