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对成飞丝带鸭翼隐身能力的研究..................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45:26


隐形飞机主翼与配平翼(常规布局是尾翼,鸭式布局为鸭翼)须满足的 两大定律为:
    一、 隐身第一定律:主翼与配平翼共面,简称共面定律,这样可以把主翼和配平翼回波的主瓣都约束在一个平面中,F-22严格满足此原则,F-35基本满足,但不完全满足。
    二、 隐身第二定律:主翼与配平翼的前后缘平行,简称平行定律,这样可进一步将同一面的主翼与配平翼前后缘的回波主瓣约束在同一方向上,这是平行原则。平行定律又可分为第一平行定律(1)同侧平行和第二平行定律(2) 对侧平行,同侧平行即同侧主、配平翼前后缘严格平行,对侧平行即配平翼前缘或后缘与对侧主翼的前缘或后缘平行。
          F-22与F-35满足的是同侧平行定律,即主翼前缘与同侧配平翼前缘严格平行,主翼后缘与同侧配平翼后缘严格平行,这样可使正前方来波反射到两侧的两个方向上去,也可使后方的来波反射到两侧的两个方向上去。关于黑丝,单独分析...
        
       根据隐身第一、第二定律,对于F-22和F-35,我们初步得出结论即--F-22、F-35的主、配平翼设计产生了两个回波方向(对于正前方来波,对于空空作战来说这是机率最大的一个来波方向),即左右侧前两个。对于正后方来波,又产生了两个回波方向,即左右侧后方向两个,共计四个方向,我们可称之为主、配平翼的四波系设计。
   
        以下是对我们黑丝主、配平翼隐身特性的分析:
        当四代图片刚出来后,看到丝带的上反鸭翼设计,直观上立即就产生了对丝带隐身特性不太乐观的感觉,因为按直觉鸭翼上反就意味着与主翼不共面,不共面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因为它首先就违反了上述隐身第一定律,这就好像一只苹果违背牛顿定律往天上飞的后果一样严重。
        并且,根据后续出来的一系列图片看到,鸭翼的后缘有一个后掠角,而普遍的分析认为主翼后缘大约前掠10-20度,这就又不符合前后缘平行的隐身第二定律,颠扑不破的隐身两大定律都被打破了,我们的丝带还隐不隐了?或者说隐身性是不是很差?带着这样的感觉一直郁闷了几天,
        直到......................................................................................今天又仔细观察了一张俯视图,没想到鸭翼以另一种方式满足了隐身第一大定律和第二大定律,也即共面和平行原则。
         首先看丝带如何满足主、配平翼的共面原则,丝带的鸭翼平面上反,而对侧的主翼面下反,经仔细观察,这个上反的角度与下把的角度非常接近,所以鸭翼与对侧的主翼近似共面,这就满足了隐身第一定律,这样就把左右侧的主、配平翼的回波主瓣约束在两个平面内。F-22的也是两个平面,因为F-22的主翼也有下反角。
        接下来看丝带如何满足主、配平翼的平行原则,
      平行原则.jpg
         先看后缘的平行,在上面的这张俯视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鸭翼的后缘与对侧主翼的后缘是平行的,且两者位于一个平面上,所以这两个缘对后方的来波只产生一个回波方向,两侧的主、配平翼后缘就共产生两个回波方向。
         接着再看,主、配平翼的前缘设计,对于鸭翼的前缘来说,首先应该找与它共面的对侧主翼是否有平行缘,遗憾的是没有,并且它与同侧主翼又不共面,所以理论上讲,它产生了单独的一个反射方向。这样计入两侧主翼的两个前缘,主、配平翼的前缘对正前方雷达波共产生了
         四个反射方向,加上后缘的两个方向,共计六个方向。
         
          总结------------------------------------------------------------------------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黑丝是六波系的主、鸭翼设计。显然比F-22的四波系设计差了不少,然而这仅仅是从理论上而说,实际上理论总是有近似的,我们可以上面那个俯视图上看到,鸭翼前缘与同侧主翼前缘实际上是近似平行的(在鸭翼与同侧主翼夹角不大的情况下)。
         所以,鸭翼前缘所产生的额外两个波系,实际上可近似归入主翼前缘所产生的两个回波波系中去,这样我们的黑丝实际上就是近似四波系的设计,只是比F-22略差,考虑到F-35尾翼与主翼不共面,实际上可能比F-35的隐身特性还略好,至于有人所主张的F-22主翼对
       平尾的遮蔽,可降低RCS实在是无稽之谈,因为反射波对共面的翼面的效果只取决于最厚的的那个面,不管尾翼在前还是在后,效果一样,如果尾翼在前,那就是鸭翼设计,所以从这方面考虑鸭翼并不必然导致隐身特性的降低,而我们黑丝鸭翼的隐身性只所以略逊于F-22
       主要是因为其上反的设计,导致其前缘多产生了两个与主翼波系夹角微小的反射方向。但这是设计的折衷,是隐身对气动力性能的略微妥协,这种设计代价是值得的,因为鸭翼在高于翼面的位置可产生更大的涡升力。另外,黑丝的进气道设计隐身特性要明显优于F-22的带附面层隔板的CARET进气道。附面层隔板的末端与机身的结合部,几乎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空腔反射效应从而导致正面RCS的增大,当然这也是F-22的隐身性能对气动特性的折衷,或者是无奈的妥协,因为F-22设计的年代DSI还不成熟。如果考虑到黑丝在进气道设计上的加分因素,黑丝的正面隐身能力与F-22的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小。但是和F-22相比,在后向隐身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当然黑丝出于对动力的无奈和立足于国土防空的战略,这样的设计也无可厚非,F-35的后向隐身特性也不是很好,所以如果立足于家门口或者门外不太远,有较好的体系支持,对抗F-22,压制F-35,隐身方面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综合分析隐身能力应该是-----略逊于F-22,稍强或等于F-35  优于T-50     (前向隐身)
        关于腹鳍待续--------
       因前一段较忙,没顾上写,现在续上--------------腹鳍的隐身分析
      
       实际上“腹鳍的设计也是符合隐身的平行原则的,我们可以在现有的黑丝正面图上看到,一侧腹鳍与对侧的垂尾位于一组平行面上,这虽然不是共一个平面,但是是在一族平面上,在侧向的雷达波射在机身上时,腹鳍与垂尾的反射波实际上还能满足在一个平面上的。并且我们还注意到腹鳍不光与垂尾平行,还与对侧的进气道外侧面平行,这就保证了在前方雷达波入射的情况下,使对侧进气道侧棱回波与腹鳍前缘的回波处于同一平面内。上面是面的平行原则,下面再看看腹鳍的边缘设计,我们看到在腹鳍的前后缘设计上,611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首先,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腹鳍与对侧的垂尾和进气道外侧面共面,但是我们根据现有的黑丝侧面图可看到,腹鳍的前缘与对侧垂尾前缘却并不平行,但是仔细分析下,我们发现腹鳍的前缘与对侧的进气道的前缘是平行的,并且腹鳍的后缘与对侧垂尾的后缘平行。这样对于腹鳍隐身的分析,我们分析了共面原则和缘的平行原则,发现腹鳍的设计实际上都完全忠实于这两大原则。也就是说加上腹鳍的设计相对于不加的设计,在前向来波、后向来波或侧向来波时,实际上腹鳍相对于没有腹鳍,并不增加任何新的反射波系,而顶多是在回波能量上略有增加,考虑到腹鳍的面积较小,实际上把它对隐身的影响已降低到最小的限度了。从这里我们看到,611所在细节上的把握程度。当然,考虑到腹鳍并非承力结构,不排除其采用全复合透波材料的可能,当然,应用的难度也不会太大,毕竟不是主结构部件,那么这时其对隐身的影响基本就可忽略不计了。但是,这时还要注意,腹鳍设计的主要用意是为了达到增稳的气动力作用,但它同时达到了对尾喷管遮蔽的重要作用。
       尾喷管作为重要的执辐射源,裸露的喷管在隐身设计中是非常忌讳的,而腹鳍将有效在侧、前方向对尾喷管构成遮蔽。另一方面,不光是红外遮挡,还有很重要的雷达遮挡,通常未经修形的圆柱形喷管对雷达的反射是比较强烈的,而腹鳍设计同样可以对尾喷管侧前方的入射波形成有效的屏蔽。所以,如果考虑到雷达隐形的话,这个腹鳍也不好换成透波材料。总之,系统集成设计就是在各种矛盾的参数中取得一个最优的平衡罢了。所以,腹鳍的设计就是在气动和隐身等诸多因素中巧妙周旋,并合理选择,获得了最大的收益。所以这个设计并非某些人眼里那么不堪、过时的东西,在我看来,它是个很巧妙的设计。个人分析,腹鳍就是在定型的飞机上也很可能保留,如果菊花不作大的修形的话.....

隐形飞机主翼与配平翼(常规布局是尾翼,鸭式布局为鸭翼)须满足的 两大定律为:
    一、 隐身第一定律:主翼与配平翼共面,简称共面定律,这样可以把主翼和配平翼回波的主瓣都约束在一个平面中,F-22严格满足此原则,F-35基本满足,但不完全满足。
    二、 隐身第二定律:主翼与配平翼的前后缘平行,简称平行定律,这样可进一步将同一面的主翼与配平翼前后缘的回波主瓣约束在同一方向上,这是平行原则。平行定律又可分为第一平行定律(1)同侧平行和第二平行定律(2) 对侧平行,同侧平行即同侧主、配平翼前后缘严格平行,对侧平行即配平翼前缘或后缘与对侧主翼的前缘或后缘平行。
          F-22与F-35满足的是同侧平行定律,即主翼前缘与同侧配平翼前缘严格平行,主翼后缘与同侧配平翼后缘严格平行,这样可使正前方来波反射到两侧的两个方向上去,也可使后方的来波反射到两侧的两个方向上去。关于黑丝,单独分析...
        
       根据隐身第一、第二定律,对于F-22和F-35,我们初步得出结论即--F-22、F-35的主、配平翼设计产生了两个回波方向(对于正前方来波,对于空空作战来说这是机率最大的一个来波方向),即左右侧前两个。对于正后方来波,又产生了两个回波方向,即左右侧后方向两个,共计四个方向,我们可称之为主、配平翼的四波系设计。
   
        以下是对我们黑丝主、配平翼隐身特性的分析:
        当四代图片刚出来后,看到丝带的上反鸭翼设计,直观上立即就产生了对丝带隐身特性不太乐观的感觉,因为按直觉鸭翼上反就意味着与主翼不共面,不共面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因为它首先就违反了上述隐身第一定律,这就好像一只苹果违背牛顿定律往天上飞的后果一样严重。
        并且,根据后续出来的一系列图片看到,鸭翼的后缘有一个后掠角,而普遍的分析认为主翼后缘大约前掠10-20度,这就又不符合前后缘平行的隐身第二定律,颠扑不破的隐身两大定律都被打破了,我们的丝带还隐不隐了?或者说隐身性是不是很差?带着这样的感觉一直郁闷了几天,
        直到......................................................................................今天又仔细观察了一张俯视图,没想到鸭翼以另一种方式满足了隐身第一大定律和第二大定律,也即共面和平行原则。
         首先看丝带如何满足主、配平翼的共面原则,丝带的鸭翼平面上反,而对侧的主翼面下反,经仔细观察,这个上反的角度与下把的角度非常接近,所以鸭翼与对侧的主翼近似共面,这就满足了隐身第一定律,这样就把左右侧的主、配平翼的回波主瓣约束在两个平面内。F-22的也是两个平面,因为F-22的主翼也有下反角。
        接下来看丝带如何满足主、配平翼的平行原则,
      平行原则.jpg
         先看后缘的平行,在上面的这张俯视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鸭翼的后缘与对侧主翼的后缘是平行的,且两者位于一个平面上,所以这两个缘对后方的来波只产生一个回波方向,两侧的主、配平翼后缘就共产生两个回波方向。
         接着再看,主、配平翼的前缘设计,对于鸭翼的前缘来说,首先应该找与它共面的对侧主翼是否有平行缘,遗憾的是没有,并且它与同侧主翼又不共面,所以理论上讲,它产生了单独的一个反射方向。这样计入两侧主翼的两个前缘,主、配平翼的前缘对正前方雷达波共产生了
         四个反射方向,加上后缘的两个方向,共计六个方向。
         
          总结------------------------------------------------------------------------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黑丝是六波系的主、鸭翼设计。显然比F-22的四波系设计差了不少,然而这仅仅是从理论上而说,实际上理论总是有近似的,我们可以上面那个俯视图上看到,鸭翼前缘与同侧主翼前缘实际上是近似平行的(在鸭翼与同侧主翼夹角不大的情况下)。
         所以,鸭翼前缘所产生的额外两个波系,实际上可近似归入主翼前缘所产生的两个回波波系中去,这样我们的黑丝实际上就是近似四波系的设计,只是比F-22略差,考虑到F-35尾翼与主翼不共面,实际上可能比F-35的隐身特性还略好,至于有人所主张的F-22主翼对
       平尾的遮蔽,可降低RCS实在是无稽之谈,因为反射波对共面的翼面的效果只取决于最厚的的那个面,不管尾翼在前还是在后,效果一样,如果尾翼在前,那就是鸭翼设计,所以从这方面考虑鸭翼并不必然导致隐身特性的降低,而我们黑丝鸭翼的隐身性只所以略逊于F-22
       主要是因为其上反的设计,导致其前缘多产生了两个与主翼波系夹角微小的反射方向。但这是设计的折衷,是隐身对气动力性能的略微妥协,这种设计代价是值得的,因为鸭翼在高于翼面的位置可产生更大的涡升力。另外,黑丝的进气道设计隐身特性要明显优于F-22的带附面层隔板的CARET进气道。附面层隔板的末端与机身的结合部,几乎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空腔反射效应从而导致正面RCS的增大,当然这也是F-22的隐身性能对气动特性的折衷,或者是无奈的妥协,因为F-22设计的年代DSI还不成熟。如果考虑到黑丝在进气道设计上的加分因素,黑丝的正面隐身能力与F-22的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小。但是和F-22相比,在后向隐身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当然黑丝出于对动力的无奈和立足于国土防空的战略,这样的设计也无可厚非,F-35的后向隐身特性也不是很好,所以如果立足于家门口或者门外不太远,有较好的体系支持,对抗F-22,压制F-35,隐身方面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综合分析隐身能力应该是-----略逊于F-22,稍强或等于F-35  优于T-50     (前向隐身)
        关于腹鳍待续--------
       因前一段较忙,没顾上写,现在续上--------------腹鳍的隐身分析
      
       实际上“腹鳍的设计也是符合隐身的平行原则的,我们可以在现有的黑丝正面图上看到,一侧腹鳍与对侧的垂尾位于一组平行面上,这虽然不是共一个平面,但是是在一族平面上,在侧向的雷达波射在机身上时,腹鳍与垂尾的反射波实际上还能满足在一个平面上的。并且我们还注意到腹鳍不光与垂尾平行,还与对侧的进气道外侧面平行,这就保证了在前方雷达波入射的情况下,使对侧进气道侧棱回波与腹鳍前缘的回波处于同一平面内。上面是面的平行原则,下面再看看腹鳍的边缘设计,我们看到在腹鳍的前后缘设计上,611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首先,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腹鳍与对侧的垂尾和进气道外侧面共面,但是我们根据现有的黑丝侧面图可看到,腹鳍的前缘与对侧垂尾前缘却并不平行,但是仔细分析下,我们发现腹鳍的前缘与对侧的进气道的前缘是平行的,并且腹鳍的后缘与对侧垂尾的后缘平行。这样对于腹鳍隐身的分析,我们分析了共面原则和缘的平行原则,发现腹鳍的设计实际上都完全忠实于这两大原则。也就是说加上腹鳍的设计相对于不加的设计,在前向来波、后向来波或侧向来波时,实际上腹鳍相对于没有腹鳍,并不增加任何新的反射波系,而顶多是在回波能量上略有增加,考虑到腹鳍的面积较小,实际上把它对隐身的影响已降低到最小的限度了。从这里我们看到,611所在细节上的把握程度。当然,考虑到腹鳍并非承力结构,不排除其采用全复合透波材料的可能,当然,应用的难度也不会太大,毕竟不是主结构部件,那么这时其对隐身的影响基本就可忽略不计了。但是,这时还要注意,腹鳍设计的主要用意是为了达到增稳的气动力作用,但它同时达到了对尾喷管遮蔽的重要作用。
       尾喷管作为重要的执辐射源,裸露的喷管在隐身设计中是非常忌讳的,而腹鳍将有效在侧、前方向对尾喷管构成遮蔽。另一方面,不光是红外遮挡,还有很重要的雷达遮挡,通常未经修形的圆柱形喷管对雷达的反射是比较强烈的,而腹鳍设计同样可以对尾喷管侧前方的入射波形成有效的屏蔽。所以,如果考虑到雷达隐形的话,这个腹鳍也不好换成透波材料。总之,系统集成设计就是在各种矛盾的参数中取得一个最优的平衡罢了。所以,腹鳍的设计就是在气动和隐身等诸多因素中巧妙周旋,并合理选择,获得了最大的收益。所以这个设计并非某些人眼里那么不堪、过时的东西,在我看来,它是个很巧妙的设计。个人分析,腹鳍就是在定型的飞机上也很可能保留,如果菊花不作大的修形的话.....
J20 鸭翼与对侧主翼绝不共面,依照你的分析,只能是平行而已,因为它们的翼跟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
鸭翼前端或许和对侧主翼侧缘平行
楼主的分析好像很有道理啊,希望真的是这样

J20 鸭翼与对侧主翼绝不共面,依照你的分析,只能是平行而已,因为它们的翼跟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
phenix516 发表于 2011-1-9 23:41

DELETE
J20 鸭翼与对侧主翼绝不共面,依照你的分析,只能是平行而已,因为它们的翼跟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
phenix516 发表于 2011-1-9 23:41

DELETE
phenix516 发表于 2011-1-9 23:41
  严格地说应是平行,但因为这两个平行面距离较小,所以实际上对结论的影响不大
wb686 发表于 2011-1-9 23:44
由于两者翼根处在同一平面 所以只要在翼根所处水平面的投影平行即可
观望中,不表态
关于鸭翼后缘部分则有另外的情况  LZ的分析说得相当清楚
LZ分析的不错,T50那个前向隐身就别提了,3.75代的东西。
9494  T-50那个茶几拿出来干吗  让毛粉自己在家边看边撸管好了
强过爱抚35?353的隐身能力是超过22的吧?前向的。
拜读了,谢谢
L55配DM53 发表于 2011-1-9 23:58


    您的观点是这段时间内的首见,估计MD都会惊讶的
henka123 发表于 2011-1-10 00:00
  实际上我忘了说一点,F-35的隐身涂层MD还会留一手的....
楼主用心了!
兰州,提醒一句,你的分析是以鸭翼为金属面为基础的,如果鸭翼是非金属材料做的呢?如复合材料,或者舱盖的材料
ytbona 发表于 2011-1-10 00:09
如果是以非金属材料做的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那样的话,我的这些分析就可以无视之了,只需要处理好转轴开口的电导率的连续性分布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转轴也是非金属的话,不过,这样似乎很难...
有一个问题,如果隐身就是这么简单的平行定律的话,那么F117那个复杂的设计,付出巨大代价是为了什么,当年就认识不到这个定律吗?
学习了!

有一个问题,如果隐身就是这么简单的平行定律的话,那么F117那个复杂的设计,付出巨大代价是为了什么,当年 ...
playerone 发表于 2011-1-10 00:15


我觉得F-117的设计对全向隐身的满足较好,F-22的平行波系原则只是体现了对某些特定方向的关注,F-22的机体对上方和下方的隐身相对比较杯具...
有一个问题,如果隐身就是这么简单的平行定律的话,那么F117那个复杂的设计,付出巨大代价是为了什么,当年 ...
playerone 发表于 2011-1-10 00:15


我觉得F-117的设计对全向隐身的满足较好,F-22的平行波系原则只是体现了对某些特定方向的关注,F-22的机体对上方和下方的隐身相对比较杯具...
{:jian:}貌似又出来一个砖家、叫兽啊!
楼主技术流的。
LZ分析的不错 同志,辛苦了!!!
分析不错,LZ对静不稳定机在飞行过程中鸭翼频繁变换角度对前向隐身的影响怎么看呢?
bluekiller 发表于 2011-1-10 00:40
我想,这个配平可由主翼后缘的襟副翼配合完成(在巡航过程中),这样就可以限制鸭翼的调整角,而襟副翼分担更多的调整量,对于常规的飞行来说,实际上鸭翼即便不动,襟副翼的配平能力也差不多足够了。你想想,当需要鸭翼需要急剧动作的时候,不是飞机出故障,就是进入了狗斗中吧,这时再考虑鸭翼多少偏转角,增加多少RCS恐怕已经没有意义了.....

如果是以非金属材料做的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那样的话,我的这些分析就可以无视之了,只需要处理好转轴开 ...
wb686 发表于 2011-1-10 00:13



鸭翼的转轴是钛合金材,这个无悬念,鸭翼机都是如此
另:无论鸭翼蒙皮为什么材料,因为其位置处于主翼之前,都必须做防雷电处理
具体为:蒙皮要喷涂0.1mm厚的铝粉层
如果是以非金属材料做的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那样的话,我的这些分析就可以无视之了,只需要处理好转轴开 ...
wb686 发表于 2011-1-10 00:13



鸭翼的转轴是钛合金材,这个无悬念,鸭翼机都是如此
另:无论鸭翼蒙皮为什么材料,因为其位置处于主翼之前,都必须做防雷电处理
具体为:蒙皮要喷涂0.1mm厚的铝粉层
revolutionzz 发表于 2011-1-10 00:55
很专业,不过如果有一天,转轴也能用一种超强的非金属材料,还有防雷的问题也解决的话,那将是革命性的。丝带鸭翼可能带来的隐身麻烦瞬间无视之...
强大的技术帖子~~拜读了~~~~~~
wb686 发表于 2011-1-10 00:58


    整架飞机都用非金属材料岂不更好;P


lz,有个问题请教,照你的说法那么f23就是两波瓣?
而且,貌似波系这个词是用在进气道上的吧?

lz,有个问题请教,照你的说法那么f23就是两波瓣?
而且,貌似波系这个词是用在进气道上的吧?
wb686 发表于 2011-1-10 00:58

军机鸭翼翼型都很薄,两风、10号和丝带都是这样
因为鸭翼和转轴之间一般采用胶接和抽钉混合连接的方式,所以钛合金几乎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还有,一般只是计算投影。
因为远距离的话,能被探测的反射方向都是接近水平面的,大角度反射到天上和地上的是不算的。

那么,你这个鸭翼的所谓六波系就十分让人费解,理解不能啊。
因为按照你这个计算方式,同样不共面的垂尾怎么不一起计算进去呢?
总之,各种理解不能。希望lz科普时能用更加合理的表述。

还有,一般只是计算投影。
因为远距离的话,能被探测的反射方向都是接近水平面的,大角度反射到天上和地上的是不算的。

那么,你这个鸭翼的所谓六波系就十分让人费解,理解不能啊。
因为按照你这个计算方式,同样不共面的垂尾怎么不一起计算进去呢?
总之,各种理解不能。希望lz科普时能用更加合理的表述。
楼主分析的貌似很有道理
想请教一下楼主关于全动垂尾的反射怎么避免?
比较一下中 美 俄 计量电磁学的发展和技术水平就知道了。 一般来说最服役的要落后于实验室的。 本菜以为从这个角度能更好的比较j20 f22 t50 隐身性能

想请教一下楼主关于全动垂尾的反射怎么避免?
meee 发表于 2011-1-10 02:07

全动垂尾两个前缘的反射不可避免,两个后缘也不可避免,这跟F-22是一样的,只不过黑丝的尾巴面积小些,外倾角更大,对侧向、前向以及后向的反射更不敏感些
想请教一下楼主关于全动垂尾的反射怎么避免?
meee 发表于 2011-1-10 02:07

全动垂尾两个前缘的反射不可避免,两个后缘也不可避免,这跟F-22是一样的,只不过黑丝的尾巴面积小些,外倾角更大,对侧向、前向以及后向的反射更不敏感些

还有,一般只是计算投影。
因为远距离的话,能被探测的反射方向都是接近水平面的,大角度反射到天上和地上
那么,你这个鸭翼的所谓六波系就十分让人费解,理解不能啊。
因为按照你这个计算方式,同样不共面的垂尾怎么不一起计算进去呢?...
time0 发表于 2011-1-10 01:18

我说的所谓六波系是针对主翼和配平翼的设计来说的,垂尾的情况没有包括在这六波系里面。这在上文中已有解释。由于垂尾与主翼不共面,所以垂尾又单独产生了两个前向反射波系和两个后向反射波系,但这与F-22、F-35垂尾设计是一样的。但是黑丝由于尾巴全动其面积较小,且外倾角度似乎更大,所以它的隐身性能更好,毕竟小的面反射的总的电磁能量要更小。
还有,一般只是计算投影。
因为远距离的话,能被探测的反射方向都是接近水平面的,大角度反射到天上和地上
那么,你这个鸭翼的所谓六波系就十分让人费解,理解不能啊。
因为按照你这个计算方式,同样不共面的垂尾怎么不一起计算进去呢?...
time0 发表于 2011-1-10 01:18

我说的所谓六波系是针对主翼和配平翼的设计来说的,垂尾的情况没有包括在这六波系里面。这在上文中已有解释。由于垂尾与主翼不共面,所以垂尾又单独产生了两个前向反射波系和两个后向反射波系,但这与F-22、F-35垂尾设计是一样的。但是黑丝由于尾巴全动其面积较小,且外倾角度似乎更大,所以它的隐身性能更好,毕竟小的面反射的总的电磁能量要更小。
呵呵,不想再多说了。
time0 发表于 2011-1-10 12:54


我觉得一夜之间多了许多高深的“隐身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