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与中国北斗竞争仍未停息 欧洲仍占多项优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42:45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0_12/28/3730285_0.shtml
2010年,欧洲的伽利略计划在压力下向前推进。伽利略初始运行能力(IOC)6个采购合同成功授出4个,多个伽利略系统的地面站和控制中心陆续竣工,被屡次推迟并一再追加投资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向2014年完成初步部署并具备初始运行能力迈出了重要一步。

伽利略计划在不断推进

2010年,经过多方协调,欧盟委员会最终授出6个伽利略初始运行能力(IOC)采购合同中的4份。这些合同的授出意味着伽利略计划全面启动了建造“伽利略”运行基础设施的工作。

伽利略计划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总耗资约34亿欧元,如何分配这个大“蛋糕”曾是欧盟的一个难题,各国也都为了本国的公司能够多分一杯羹而争吵不断。因此,欧盟委员会不得不将整个项目拆成小的分包合同,并且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合同分配方案,确保项目竞争过程中的公平性。即便如此,面对价值高达上亿欧元的合同,竞争依然十分激烈。

目前来看获益最大的仍是航天技术领先的德意法英等国。其中,意大利泰利斯阿莱尼亚太空公司获得了系统支持服务项目合同,价值8500万欧元;德国OHB公司领衔囊获卫星项目合同(建造前14颗卫星),合同总额5.66亿欧元;法国阿里安太空公司赢得了卫星发射服务项目合同,合同价值3.97亿欧元;运行阶段的空间和地面设施管理项目合同则授予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和意大利空间通信公司联合建立的Spaceopal公司,合同金额约1.94亿欧元。剩下的地面基础设施完成项目和地面控制中心完成项目两个合同预计将于2011年签署。   

另外,2010年,多个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面站和控制中心陆续建成。包括2010年10月6日建成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服务网络最远的站点之一,位于南太平洋中的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法国的海外领地)监测站;2010年12月13日正式落成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位于瑞典北部基律纳市的地面站;以及2010年12月20日投入使用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位于意大利富奇诺的控制中心等。   

加之此前已经建成的地面站点,如2009年11月19日落成的位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的库鲁地面站等,伽利略导航系统地面配套设施的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虽然原定2010年底发射的伽利略在轨验证(IOV)卫星因研发进程滞后而延期,但2011年完工并发射似乎没有太大问题。自2008年4月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正式启动以来,伽利略计划虽然不像想象中的顺利,但却一直在不断向前推进,2014年完成初步部署并具备初始运行能力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伽利略计划面临资金压力

2010年,推进中的伽利略计划暴露出了其面临的沉重资金压力。由于原计划2008年投入使用的伽利略系统延期至2018年,伽利略计划不仅投资预算在不断增加,其收益期望也日益减少,甚至可能将面临长期亏损的局面。对此,将承担其中约20%预算的德国已经明确表示了不满,要求欧盟削减伽利略系统的实施成本。   

2010年5月12日,德国联邦交通部国会秘书安德烈亚斯·朔伊尔博士在国内接受质询时表示,欧盟委员会对伽利略计划的投入做了重新估算,结论是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阶段费用将从原先的11亿欧元上升到18亿欧元,部署阶段(布满30颗星)也将从原先计划的15亿至18亿欧元上升至34亿欧元,这远远超出了计划。增加的费用主要来自火箭发射费、安全保险费的提高,以及延期的费用等。

不仅如此,伽利略计划先期的财务统计还显示,该工程长期以来入不敷出。伽利略计划可能面临长期亏损,在未来20年里需要的补贴可能高达150亿欧元。伽利略计划未来平均每年的费用将达到7.5亿欧元,而现在的预算是每年只投入2.5亿欧元。而究其原因,主要是系统的不断扩建,以及未来的商业收入可能会明显减少。目前来看,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商业用途可能不会像最初设想的那样大,它与最大客户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合作是免费的,并且还将面临来自俄罗斯的GLONASS竞争。   

因此,作为伽利略计划主要的出资者之一,德国政府于2010年10月24日明确要求欧盟委员会提出可行性方案,以削减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实施成本。德国政府希望欧盟能将伽利略计划的成本削减5亿到7亿欧元,并希望在发射伽利略导航卫星时,弃用欧洲阿丽亚娜-5型火箭,改用成本更低的俄罗斯“联盟”火箭。
伽利略计划的挑战和机遇

虽然面临投资增加以及多次延期的压力,伽利略计划作为欧洲独立于美国的重要一步,仍然得到了欧洲各国的支持。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塔亚尼曾表示,无论从经济还是安全角度来说,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对欧洲十分重要,它将确保欧洲的“政治独立”。因此,虽然工程拖延和系统扩建导致建设费用增加,但对于欧盟深远的政治考虑而言,这点代价并不算高。   

为了降低风险并增加灵活性,欧盟委员会已经采取了双源策略,规定任何一家公司不能成为超过两类合同的主承包商,而每种产品都必须有两家不同的供应商等。例如OHB公司虽然是建造前14颗卫星的主承包商,但其还必须应对来自EADS公司的竞争,因为后续合同授予OHB公司还是EADS公司将取决于谁能提供最有利的报价。这些措施都将为控制伽利略计划的预算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扩大了高科技战略的辐射作用。

在技术方面,当2005年12月28日伽利略计划首颗实验卫星“GIOVE-A”被顺利送入太空轨道时,该系统在兼容性和精确度等设计方面都优于当时美国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只是其后伽利略计划被一再延期,原本领先的技术优势才被更新换代的GPS等超越。不过就总体的自主技术水平而言,在大规模微芯片制造、星载铷原子钟(RAFS)以及遍布全球的监测站等方面,伽利略系统与GLONASS和北斗系统相比仍有一定优势。

至于曾一度沸沸扬扬的伽利略和北斗的频率之争,本应随着北斗系统在2010年连发5颗卫星,在事实上首先使用该频率而暂时告一段落。不过记者在联邦经济技术部举行的“德国航天战略”相关研讨会上了解到,来自北斗系统的竞争仍多次被提及,显然二者的竞争并没有完全结束。与此相关,塔亚尼甚至在今年夏天表示,会从技术角度考虑将原定发射的30颗卫星减少为18颗的情况。

不过与北斗相比,伽利略系统在未来应用市场领域仍占据很大的优势。这一方面得益于伽利略系统从设计之初就定位于民用服务,一直以来大力推动伽利略系统的拓展服务研究与应用;另一方面也和参加伽利略计划的国家和地区众多有关。而换个角度看,或许作为两个第二梯队的“运动员”,伽利略和北斗真正的对手并不是彼此,而是早已成功运行多年的GPS和GLONASS,因此携手合作共同进步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驻德国记者 李山)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0_12/28/3730285_0.shtml
2010年,欧洲的伽利略计划在压力下向前推进。伽利略初始运行能力(IOC)6个采购合同成功授出4个,多个伽利略系统的地面站和控制中心陆续竣工,被屡次推迟并一再追加投资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向2014年完成初步部署并具备初始运行能力迈出了重要一步。

伽利略计划在不断推进

2010年,经过多方协调,欧盟委员会最终授出6个伽利略初始运行能力(IOC)采购合同中的4份。这些合同的授出意味着伽利略计划全面启动了建造“伽利略”运行基础设施的工作。

伽利略计划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总耗资约34亿欧元,如何分配这个大“蛋糕”曾是欧盟的一个难题,各国也都为了本国的公司能够多分一杯羹而争吵不断。因此,欧盟委员会不得不将整个项目拆成小的分包合同,并且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合同分配方案,确保项目竞争过程中的公平性。即便如此,面对价值高达上亿欧元的合同,竞争依然十分激烈。

目前来看获益最大的仍是航天技术领先的德意法英等国。其中,意大利泰利斯阿莱尼亚太空公司获得了系统支持服务项目合同,价值8500万欧元;德国OHB公司领衔囊获卫星项目合同(建造前14颗卫星),合同总额5.66亿欧元;法国阿里安太空公司赢得了卫星发射服务项目合同,合同价值3.97亿欧元;运行阶段的空间和地面设施管理项目合同则授予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和意大利空间通信公司联合建立的Spaceopal公司,合同金额约1.94亿欧元。剩下的地面基础设施完成项目和地面控制中心完成项目两个合同预计将于2011年签署。   

另外,2010年,多个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面站和控制中心陆续建成。包括2010年10月6日建成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服务网络最远的站点之一,位于南太平洋中的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法国的海外领地)监测站;2010年12月13日正式落成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位于瑞典北部基律纳市的地面站;以及2010年12月20日投入使用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位于意大利富奇诺的控制中心等。   

加之此前已经建成的地面站点,如2009年11月19日落成的位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的库鲁地面站等,伽利略导航系统地面配套设施的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虽然原定2010年底发射的伽利略在轨验证(IOV)卫星因研发进程滞后而延期,但2011年完工并发射似乎没有太大问题。自2008年4月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正式启动以来,伽利略计划虽然不像想象中的顺利,但却一直在不断向前推进,2014年完成初步部署并具备初始运行能力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伽利略计划面临资金压力

2010年,推进中的伽利略计划暴露出了其面临的沉重资金压力。由于原计划2008年投入使用的伽利略系统延期至2018年,伽利略计划不仅投资预算在不断增加,其收益期望也日益减少,甚至可能将面临长期亏损的局面。对此,将承担其中约20%预算的德国已经明确表示了不满,要求欧盟削减伽利略系统的实施成本。   

2010年5月12日,德国联邦交通部国会秘书安德烈亚斯·朔伊尔博士在国内接受质询时表示,欧盟委员会对伽利略计划的投入做了重新估算,结论是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阶段费用将从原先的11亿欧元上升到18亿欧元,部署阶段(布满30颗星)也将从原先计划的15亿至18亿欧元上升至34亿欧元,这远远超出了计划。增加的费用主要来自火箭发射费、安全保险费的提高,以及延期的费用等。

不仅如此,伽利略计划先期的财务统计还显示,该工程长期以来入不敷出。伽利略计划可能面临长期亏损,在未来20年里需要的补贴可能高达150亿欧元。伽利略计划未来平均每年的费用将达到7.5亿欧元,而现在的预算是每年只投入2.5亿欧元。而究其原因,主要是系统的不断扩建,以及未来的商业收入可能会明显减少。目前来看,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商业用途可能不会像最初设想的那样大,它与最大客户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合作是免费的,并且还将面临来自俄罗斯的GLONASS竞争。   

因此,作为伽利略计划主要的出资者之一,德国政府于2010年10月24日明确要求欧盟委员会提出可行性方案,以削减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实施成本。德国政府希望欧盟能将伽利略计划的成本削减5亿到7亿欧元,并希望在发射伽利略导航卫星时,弃用欧洲阿丽亚娜-5型火箭,改用成本更低的俄罗斯“联盟”火箭。
伽利略计划的挑战和机遇

虽然面临投资增加以及多次延期的压力,伽利略计划作为欧洲独立于美国的重要一步,仍然得到了欧洲各国的支持。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塔亚尼曾表示,无论从经济还是安全角度来说,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对欧洲十分重要,它将确保欧洲的“政治独立”。因此,虽然工程拖延和系统扩建导致建设费用增加,但对于欧盟深远的政治考虑而言,这点代价并不算高。   

为了降低风险并增加灵活性,欧盟委员会已经采取了双源策略,规定任何一家公司不能成为超过两类合同的主承包商,而每种产品都必须有两家不同的供应商等。例如OHB公司虽然是建造前14颗卫星的主承包商,但其还必须应对来自EADS公司的竞争,因为后续合同授予OHB公司还是EADS公司将取决于谁能提供最有利的报价。这些措施都将为控制伽利略计划的预算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扩大了高科技战略的辐射作用。

在技术方面,当2005年12月28日伽利略计划首颗实验卫星“GIOVE-A”被顺利送入太空轨道时,该系统在兼容性和精确度等设计方面都优于当时美国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只是其后伽利略计划被一再延期,原本领先的技术优势才被更新换代的GPS等超越。不过就总体的自主技术水平而言,在大规模微芯片制造、星载铷原子钟(RAFS)以及遍布全球的监测站等方面,伽利略系统与GLONASS和北斗系统相比仍有一定优势。

至于曾一度沸沸扬扬的伽利略和北斗的频率之争,本应随着北斗系统在2010年连发5颗卫星,在事实上首先使用该频率而暂时告一段落。不过记者在联邦经济技术部举行的“德国航天战略”相关研讨会上了解到,来自北斗系统的竞争仍多次被提及,显然二者的竞争并没有完全结束。与此相关,塔亚尼甚至在今年夏天表示,会从技术角度考虑将原定发射的30颗卫星减少为18颗的情况。

不过与北斗相比,伽利略系统在未来应用市场领域仍占据很大的优势。这一方面得益于伽利略系统从设计之初就定位于民用服务,一直以来大力推动伽利略系统的拓展服务研究与应用;另一方面也和参加伽利略计划的国家和地区众多有关。而换个角度看,或许作为两个第二梯队的“运动员”,伽利略和北斗真正的对手并不是彼此,而是早已成功运行多年的GPS和GLONASS,因此携手合作共同进步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驻德国记者 李山)
tg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让欧洲那些小国继续扯皮吧。
伽利略没有先占用频率,以为别的频率可以如北斗的频率一样好吗?

会从技术角度考虑将原定发射的30颗卫星减少为18颗的情况,这样一来伽利略的信号就会更差了!

在大规模微芯片制造、星载铷原子钟(RAFS)以及遍布全球的监测站等方面,这和用户的需求有什么联系啊?

不过记者在联邦经济技术部举行的“德国航天战略”相关研讨会上了解到,来自北斗系统的竞争仍多次被提及?要是惹急了TG,TG撤出参加伽利略的资金,这缺口德国来添?

现在的伽利略连前途是怎么样的,那年能完成都看不到,这种前途不明的东西能和抢得先机,有资金,有技术,完成时间明确的北斗总体上竞争?

要是你是客户,你是选择前途未卜的东西来为你服务,还是选择看得见前途,有具体的时间安排,有现实行动实实在在在进行的的东西来为你服务?只有BC才会选择前途未卜的伽利略
先把坑占着再说
不管优势、劣势,反正这种东西,自己的合适。
欧洲有,就可能更独立于美国,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
当然,如果性能、应用不如我们,或是直接用我们的就更好了
搞成白菜价就行了.


最大的优势是时间优势!这个无疑是TB占着的。

最大的优势是时间优势!这个无疑是TB占着的。
中国貌似有7个北斗2上天了吧
只要是自己的,哪怕性能差点也是自己的,总比关键时刻被人卡脖子好
再说了,北斗2和伽利略到底哪个好就不清楚了,毕竟都没用过
伽利略明年好像要打4颗卫星
俺已经送上去 7 颗了,你们怎么办,请随意!
tg就占坑吧
北斗已经开始部分区域应用了,伽利略还在家里玩躲猫猫呢。
市场。。。不是国家多就行的吧。。。
欧洲能有多少市场??
我看欧洲就别搞“伽利略”了,直接买“北斗”吧,名字不习惯,卖到欧洲改个名叫“伽利略”不就成了
市场,TG的单一市场前景不必欧盟差
砰砰! 发表于 2010-12-28 21:24

td-cdma前景如何?
costrave 发表于 2010-12-29 06:05

不好意思,TD-SCDMA和TD-CDMA的关系就如同松花江和松花蛋的关系一样。
我们北斗明年继续高密度发射,让伽利略慢慢签合同吧
伽利略的优势在地面上。。。
到底伽利略PK北斗是不是伪命题?
欧洲的伽利略想从美帝嘴里抢食有这么容易么?
我们的北斗军民两用,自己的市场就能养活它的。伽利略能行么?
还优势,优个毛呀!到时候美帝一掐脖子,前面的投资都要打水漂。
miliamlau 发表于 2010-12-29 14:14


    ;P
鹅毛的那个就别提了,除了独联体,印度以外应用面很窄;

GPS2基本占领了全球市场,在欧洲市场上,伽利略也很难打开局面,凭什么打开?先进一点的技术还是比美国佬更NB的市场运作?商业化可不管你技术好赖,更别提打入美国市场;

伽利略未来的高成本问题,直接带来的就是客户的高负担,不具备经济可靠性,便宜的话,这么多股东怎么分钱?

北斗基本没打算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爱用用不爱用拉倒,能满足TG自己的需求,就是1/4的市场份额,而且性价比高,只要开源,广走量也能逼死竞争对手。
在救助生命系统中还是北斗更有优势吧?应为北斗可以双向短报文通信,所以不管什么那个导航也没有北斗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