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民族之“心”重生——访中航工业商发总经理王之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54:15
2009年7月,王之林完成了他生命中一次重要的转身:从中航工业东安总经理成为了中航工业商发分党组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从哈尔滨到上海,他从奋斗了19年的东安来到正待展开蓝图的商发。当42岁的王之林出现在上海,他身上的那种激情、喜欢挑战的精神再次绽放,在中航工业商发“打造三个全新”、“再造产业魂魄”的道路上奋力“发动”。2010年10月,王之林任商发分党组书记并兼任总经理。他说:“东安是我成长和成熟的地方,付出了艰辛,怀着很深的感情。而来到商发,这是我的一次重生,将是重新学习、重新成长的地方。”



    东安19年,那是最难割舍的经历

    王之林于199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中航工业东安工作,一干就是19年。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执着创新的精神,王之林从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从研究所所长到质量副总师,到副总经理,再到总经理,王之林成长为具有很强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意识的领头人。

    “我在东安工作的19年,也是东安快速发展的时期。在那里,我完成了个人成长和成熟的历程。”王之林这样评价他的工作经历:“那是最难割舍的一段经历,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无法忘记其中的酸甜苦辣。”

    “到现在,每当和别人介绍我以前在东安工作,心中仍然充满了自豪。”王之林说。

    转战上海,因着民族事业的召唤

    2007年2月,国务院通过大型客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大型客机整机和发动机项目,被正式确立为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商发作为项目主体和总承制单位,肩负着为国产大型客机装配“中国心”的光荣使命。

    2009年7月,王之林来到商发任职。对于这样的调动,他认为,这是国家战略发展和航空产业的召唤,是集团党组和商用发动机事业对我的期望。

    事实上,时年42岁的王之林具有开放性思维,熟悉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了解航空产业发展趋势,并具有企业管理丰富经验,这些特质使他成为商发这一全新事业领导班子的首要人选之一。

    然而商发独特的现状也曾经让这个打算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脑子一片空白”。“东安经过长期的发展,各项制度和体系建设都很完善。而对于商发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没有人、财、物,我们必须一步一步去趟、去闯。”他说。

    中航工业商发从诞生之初,就被注入了现代企业基因,确立了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要用全新的机制,开放的心态以及创新的手段开创我国商用发动机的全新未来。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模式,对于喜欢挑战的王之林来说,这再次激起了他的工作热情和激情。

    然而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王之林坦言,自己正在引领的这艘战船搭载的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新的发展模式也注定了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比如,新的体制机制要突破原有机制的束缚,如何协调好与中航工业系统内资源的统筹协调等工作。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挑战,那就是自己。

    商发在组建之初只有几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300多人的研发设计队伍。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每个人的文化背景都不一样,这是一个“少数改变多数”的问题。

    扑面而来的压力和挑战,促使他不断探索对自己重新定位和调整心态。“面对着全新的体制,我需要与一些旧的习惯一刀两断。以前在企业,接触的基本是中高层管理者,主要角色是指挥员和教练员,自有完善的流程体系来执行。而现在则常常要一竿子插到底——我们既要当好指挥员、教练员,也要当好运动员,和员工们一起向前奔。”

    22个月,撑起一艘“全新”的“大船”

    中航工业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对商发的发展提出了三个“全新”的要求:要站在国际舞台上,放飞思想、革旧鼎新,加快打造全新的体制机制、全新的商业模式、全新的管理流程;商发要具备站在全行业改革创新前沿的胆识与气度,与不利于发展的国企旧习“一刀两断”,以跻身全球的思维、问鼎世界的气魄,“提速发动”,再造产业魂魄。

    在22个月的发展进程中,商发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商发在融入上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稳步发展,2010年11月初,450亩研发基地正式破土打下了第一桩;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集聚了300多人的设计研发团队,涵盖了来自国内外航空领域成熟的技术人才及一流院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具有海外工作背景的有70多人,8名高层次海外人才中有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力争在3至5年内形成一支200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在项目运作上,按照边组建边开展工作的原则快速推进,到今年底,将基本完成第一轮初步总体方案定义工作。

    在国际合作方面,商发制定了“以我为主,合作共赢”的思路,商发将牢牢抓住自主创新为前提,谋求国际合作,提高研制起点,加快研制进程,提升产品竞争力。王之林介绍,商发也吸引了国外大型供应商和国内企业形成联合体加入我们的供应商队伍。商发将广泛利用全球资源,寻找包括单元体供应商、系统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等在内的优秀供应商体系参与到国产大飞机发动机项目,发展“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风险合作伙伴。

    从零开始,但要拿满分

    王之林说:“我们的事业从零开始,但必须拿到满分。”

    “中航工业正在经历脱胎换骨的改革,商发作为改革的开拓者和试金石,我们将大胆实践,敢为人先,接受市场的洗礼和考验,赢得市场成功,推动我国商用飞机发动机产业的快速发展。”王之林说道。大胆实践并不意味着不按原则和规律办事,而是对领导者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科学谋划与统筹规划能力的考验。王之林认为,在发展的过程中,商发的领导者要对商业模式、体制机制、管理流程有一个全新的规划,对先进企业和标杆企业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对现有的组织模式和运营模式有科学分析,对国际航空产业发展动向和未来有明确判断。

    “我们是站在国际舞台上的舞者,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他这样评价商发的现状。作为全新的企业,商发正以积极的姿态构建外部网络,更多地和外部沟通,其中包括:对于用户,即中国商飞,要听取整机制造对发动机的需求;对于最终用户,即各个航空公司,听取他们立足于市场对商发提出的各类需求;对于地方政府,要与其在产业政策、未来发展等方面保持沟通;对于中航工业各板块,要推动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按照市场机制,有效利用资源。2009年7月,王之林完成了他生命中一次重要的转身:从中航工业东安总经理成为了中航工业商发分党组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从哈尔滨到上海,他从奋斗了19年的东安来到正待展开蓝图的商发。当42岁的王之林出现在上海,他身上的那种激情、喜欢挑战的精神再次绽放,在中航工业商发“打造三个全新”、“再造产业魂魄”的道路上奋力“发动”。2010年10月,王之林任商发分党组书记并兼任总经理。他说:“东安是我成长和成熟的地方,付出了艰辛,怀着很深的感情。而来到商发,这是我的一次重生,将是重新学习、重新成长的地方。”



    东安19年,那是最难割舍的经历

    王之林于199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中航工业东安工作,一干就是19年。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执着创新的精神,王之林从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从研究所所长到质量副总师,到副总经理,再到总经理,王之林成长为具有很强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意识的领头人。

    “我在东安工作的19年,也是东安快速发展的时期。在那里,我完成了个人成长和成熟的历程。”王之林这样评价他的工作经历:“那是最难割舍的一段经历,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无法忘记其中的酸甜苦辣。”

    “到现在,每当和别人介绍我以前在东安工作,心中仍然充满了自豪。”王之林说。

    转战上海,因着民族事业的召唤

    2007年2月,国务院通过大型客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大型客机整机和发动机项目,被正式确立为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商发作为项目主体和总承制单位,肩负着为国产大型客机装配“中国心”的光荣使命。

    2009年7月,王之林来到商发任职。对于这样的调动,他认为,这是国家战略发展和航空产业的召唤,是集团党组和商用发动机事业对我的期望。

    事实上,时年42岁的王之林具有开放性思维,熟悉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了解航空产业发展趋势,并具有企业管理丰富经验,这些特质使他成为商发这一全新事业领导班子的首要人选之一。

    然而商发独特的现状也曾经让这个打算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脑子一片空白”。“东安经过长期的发展,各项制度和体系建设都很完善。而对于商发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没有人、财、物,我们必须一步一步去趟、去闯。”他说。

    中航工业商发从诞生之初,就被注入了现代企业基因,确立了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要用全新的机制,开放的心态以及创新的手段开创我国商用发动机的全新未来。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模式,对于喜欢挑战的王之林来说,这再次激起了他的工作热情和激情。

    然而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王之林坦言,自己正在引领的这艘战船搭载的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新的发展模式也注定了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比如,新的体制机制要突破原有机制的束缚,如何协调好与中航工业系统内资源的统筹协调等工作。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挑战,那就是自己。

    商发在组建之初只有几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300多人的研发设计队伍。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每个人的文化背景都不一样,这是一个“少数改变多数”的问题。

    扑面而来的压力和挑战,促使他不断探索对自己重新定位和调整心态。“面对着全新的体制,我需要与一些旧的习惯一刀两断。以前在企业,接触的基本是中高层管理者,主要角色是指挥员和教练员,自有完善的流程体系来执行。而现在则常常要一竿子插到底——我们既要当好指挥员、教练员,也要当好运动员,和员工们一起向前奔。”

    22个月,撑起一艘“全新”的“大船”

    中航工业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对商发的发展提出了三个“全新”的要求:要站在国际舞台上,放飞思想、革旧鼎新,加快打造全新的体制机制、全新的商业模式、全新的管理流程;商发要具备站在全行业改革创新前沿的胆识与气度,与不利于发展的国企旧习“一刀两断”,以跻身全球的思维、问鼎世界的气魄,“提速发动”,再造产业魂魄。

    在22个月的发展进程中,商发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商发在融入上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稳步发展,2010年11月初,450亩研发基地正式破土打下了第一桩;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集聚了300多人的设计研发团队,涵盖了来自国内外航空领域成熟的技术人才及一流院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具有海外工作背景的有70多人,8名高层次海外人才中有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力争在3至5年内形成一支200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在项目运作上,按照边组建边开展工作的原则快速推进,到今年底,将基本完成第一轮初步总体方案定义工作。

    在国际合作方面,商发制定了“以我为主,合作共赢”的思路,商发将牢牢抓住自主创新为前提,谋求国际合作,提高研制起点,加快研制进程,提升产品竞争力。王之林介绍,商发也吸引了国外大型供应商和国内企业形成联合体加入我们的供应商队伍。商发将广泛利用全球资源,寻找包括单元体供应商、系统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等在内的优秀供应商体系参与到国产大飞机发动机项目,发展“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风险合作伙伴。

    从零开始,但要拿满分

    王之林说:“我们的事业从零开始,但必须拿到满分。”

    “中航工业正在经历脱胎换骨的改革,商发作为改革的开拓者和试金石,我们将大胆实践,敢为人先,接受市场的洗礼和考验,赢得市场成功,推动我国商用飞机发动机产业的快速发展。”王之林说道。大胆实践并不意味着不按原则和规律办事,而是对领导者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科学谋划与统筹规划能力的考验。王之林认为,在发展的过程中,商发的领导者要对商业模式、体制机制、管理流程有一个全新的规划,对先进企业和标杆企业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对现有的组织模式和运营模式有科学分析,对国际航空产业发展动向和未来有明确判断。

    “我们是站在国际舞台上的舞者,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他这样评价商发的现状。作为全新的企业,商发正以积极的姿态构建外部网络,更多地和外部沟通,其中包括:对于用户,即中国商飞,要听取整机制造对发动机的需求;对于最终用户,即各个航空公司,听取他们立足于市场对商发提出的各类需求;对于地方政府,要与其在产业政策、未来发展等方面保持沟通;对于中航工业各板块,要推动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按照市场机制,有效利用资源。
8590616289223728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