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东芝三星半导体之战(重登顶峰-技术人员20年的战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19:48


关于韩国台湾半导体发展,成功原因的文章和书籍应该有很多。我也没什么研究,胡乱说几句。我觉得成功原因有 一 80年代看准抓住了当时的新兴产业半导体的机会。 二zf作为重点产业扶持,官方和民间都大力投入。 三引进技术人才,消化吸收。
对80年代有说法,美国完成了基础研究,却被日本完成产业化拿去赚钱。但是在内存,液晶显示等领域,可以说还有后续就是,韩国引进技术然后降低成本靠低价竞争,最终后来居上。


我想对于正在转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中国,最重要的经验是抓住现在的新兴产业,大力投入研发,掌握核心技术。10年20年后,大量的产业核心技术和高端市场掌握在中国手里,那么中国也就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了。





关于韩国台湾半导体发展,成功原因的文章和书籍应该有很多。我也没什么研究,胡乱说几句。我觉得成功原因有 一 80年代看准抓住了当时的新兴产业半导体的机会。 二zf作为重点产业扶持,官方和民间都大力投入。 三引进技术人才,消化吸收。
对80年代有说法,美国完成了基础研究,却被日本完成产业化拿去赚钱。但是在内存,液晶显示等领域,可以说还有后续就是,韩国引进技术然后降低成本靠低价竞争,最终后来居上。


我想对于正在转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中国,最重要的经验是抓住现在的新兴产业,大力投入研发,掌握核心技术。10年20年后,大量的产业核心技术和高端市场掌握在中国手里,那么中国也就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了。



写的比较早,rrc去年被开了
NHK情报翻译本部作品-080912019
看这编号,好像是08年9月翻译的字幕。

这版主莫名其妙,原作者以及编号,名字都给出了。还给我乱扣分一通。

angadow:
补充一下执行的尺度:
1、网络上转载的新闻,一律需要提供链接
2、其他平面印刷媒体的,一律注明期号(如09年12月《兵器知识)


摘几段字幕,关于日本技术怎么转移到韩国

===
韩国  首尔。韩国和日本一样资源匮乏。他们举国致力于最先进技术的研发。在财阀公司的带领下。电器制造商相继参与DRAM的生产。仅仅数年后就开始进行半导体的生产。据说隐藏在这背后的是日本技术的流失。对此东芝采取紧急对策。铃木紘一是统管技术人员的总工程师  。他在经营主管的命令下。对技术人员的护照进行检查。总工程师(时任)  铃木紘一(65岁)。正如大家所说的。在日本企业技术人员出现了分歧。怀疑有搞设计的技术人员飞去首尔。造成了技术外泄。由于东芝的每位技术人员都有护照。出过国就肯定会在护照上留下证据。就对技术人员的护照进行了检查。

无奈之下作为回礼也让他们参观了。东芝  大分工厂。作为参观首尔在建工厂的回礼。东芝准许他们参观了大分工厂。当时拥有最先进技术的大分工厂。有许多关于设备配置等的商业机密。此后三星挖走了。管辖生产线的生产部长。建设了一个和大分工厂相同构造的工厂。对韩国制造商的赶超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90年代上半。日本遭遇泡沫经济瓦解。

90年代 三星趁日本泡沫经济瓦解。持续对半导体进行大规模投资。一方面运用最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一方面积极地“学习”日本技术。从日本挖来的技术人员超过了70人。这就是我提到过的当时记录外国技术人员。也就是作为顾问雇佣的人们的名单。大部分都是日本人。一共是77人 日本人有57人。被称作顾问的日本技术人员的名单。(他们)在家电 音响 半导体等各个部门。将日本企业积累的技术。传授给韩国技术人员。报酬是在日本拿到的3倍左右。有3倍那么多。嗯嗯。工资以外的福利也相当丰厚。这是相当于日本公寓的住宅。是一套四室一厅的公寓。还配备了秘书 高级轿车和司机。甚至还有人照料饮食。在此基础上 三星开始给每个顾问。分派有关转移技术的任务。其广泛程度涉及日本制造商的研发体制。所使用的制造设备。以人力资源情报为基础的。最新组织领导人等诸多方面。

摘几段字幕,关于日本技术怎么转移到韩国

===
韩国  首尔。韩国和日本一样资源匮乏。他们举国致力于最先进技术的研发。在财阀公司的带领下。电器制造商相继参与DRAM的生产。仅仅数年后就开始进行半导体的生产。据说隐藏在这背后的是日本技术的流失。对此东芝采取紧急对策。铃木紘一是统管技术人员的总工程师  。他在经营主管的命令下。对技术人员的护照进行检查。总工程师(时任)  铃木紘一(65岁)。正如大家所说的。在日本企业技术人员出现了分歧。怀疑有搞设计的技术人员飞去首尔。造成了技术外泄。由于东芝的每位技术人员都有护照。出过国就肯定会在护照上留下证据。就对技术人员的护照进行了检查。

无奈之下作为回礼也让他们参观了。东芝  大分工厂。作为参观首尔在建工厂的回礼。东芝准许他们参观了大分工厂。当时拥有最先进技术的大分工厂。有许多关于设备配置等的商业机密。此后三星挖走了。管辖生产线的生产部长。建设了一个和大分工厂相同构造的工厂。对韩国制造商的赶超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90年代上半。日本遭遇泡沫经济瓦解。

90年代 三星趁日本泡沫经济瓦解。持续对半导体进行大规模投资。一方面运用最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一方面积极地“学习”日本技术。从日本挖来的技术人员超过了70人。这就是我提到过的当时记录外国技术人员。也就是作为顾问雇佣的人们的名单。大部分都是日本人。一共是77人 日本人有57人。被称作顾问的日本技术人员的名单。(他们)在家电 音响 半导体等各个部门。将日本企业积累的技术。传授给韩国技术人员。报酬是在日本拿到的3倍左右。有3倍那么多。嗯嗯。工资以外的福利也相当丰厚。这是相当于日本公寓的住宅。是一套四室一厅的公寓。还配备了秘书 高级轿车和司机。甚至还有人照料饮食。在此基础上 三星开始给每个顾问。分派有关转移技术的任务。其广泛程度涉及日本制造商的研发体制。所使用的制造设备。以人力资源情报为基础的。最新组织领导人等诸多方面。
以前贴过的三星对台湾厂商

http://tech.sina.com.cn/it/2009-12-25/12413711659.shtml
  难敌“养、套、杀”攻势

  又爱又恨的情结,让台商在谈三星时,不脱“养、套、杀”的故事情节。

  如,三星总是透过下单去学习。一位替三星代工的系统大厂董事长举例,有一次,他派工程师去韩国送交样品,结果对方说,不行,希望换第二种解决方案,“他们就叫我们的工程师示范给他们看,还找一、二十个工程师进来看,又录影。解决后OK了,第二天他们又说不行,又要工程师试新的,又录影。我就叫我们的工程师,赶快回来……。”

  如,三星在掌握台商关键技术后,会回头要求自己的零组件部门,也要有同样的竞争力。等到台商已经习惯倚赖三星订单时,三星自己已经靠集团资源,养出更具经济规模的事业部。最近的例子,就是LED产业。三星今年大下LED晶粒订单给台湾,但,同时也大量买下机器设备,最快在三年后,就可以与台湾大厂晶电的产能,平起平坐。

  如,三星在产能做大后,就会把台湾做为“调节”的代工厂,一方面藉此保持内部的危机意识,一方面随时掌握台商的情报资讯。

  “三星掌握情报,是世界一流的。”陈清文说。群创、奇美合并购案宣布同时,三星战略情报室已经发动所有人搜集资讯。“连交通工具是喷射机的李在鎔,也会花两小时来听我们简报台湾DRAM产业,你说这公司积不积极?”郭宝谦说。

  但其实,三星对待台湾,就像是过去三星从日本吸取面板生产经验般,它定下学习目标后,就尽其所能的模仿,然后超越。在消费性电子,他们学索尼;物流能力,他要学玫琳凯(MaryKay)化妆品;库存管理,则要有联邦快递(FedEx)的水准;新产品开发,三星则要有摩托罗拉与3M的水准。

  “不是第一,就退出。”李健熙说。

  “台湾只剩下三到五年的优势了。”工研院电光所所长詹益仁说,当台湾开始把未来的希望,放在LED与电动车电池产业时,三星早已开始布建LED生产实力,而明年,三星的电池产业也可望成为全球第一。

  詹益仁一直为这一幕震撼着,今年初,他去韩国三星参访,离首尔不远,一个人口近百万的水源市,从高处往下看,“一半以上都是三星的,整个城市就是三星的工厂。”整个城市,就像是三星的后勤部队,为三星准备进军全球的子弹。
以前的帖子,也是日本人的文章

日本应该向韩国学些什么?
http://lt.cjdby.net/thread-972085-1-1.html
今后10年,nand dram这块,
主要还是sangsumg vs toshiba

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韩国人的确很积极
对日本了解的越多就越觉得它是个2B国家
纪录片我完整的看完了,NHK的纪录片拍的真的很不错。
但是我个人有一种“东芝”、“日本企业”、“日本”已经是昨日黄花、即将谢幕的感觉。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科技战争中日本被韩国所超越,但最终,两个侏儒会被巨人中国打败。
没钱玩不了高科技。
日本比较悲观
看了以后颇感伤感。人类创造财富的努力,似乎总敌不过一部分人掠夺财富的贪欲。对照当下的中国,又比泡沫破裂的日本强到哪里去。无论泡沫破裂下日本的严重通缩,还是现时下恶意通胀的中国,都无法摆脱财富集聚兼并的本质。且不说中国还未出现达到闪存高度、屹立于世界之巅产品的东芝,即便出现了,面对天文数字般的房价,又有几个人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呢?倘若这时有外人也似三星般开出三套房子的待遇,我国的科技精英又能保住几个?中国出了个华为,只能说华为是幸运的,在房产泡沫来临前就完成了成长壮大的过程;日本出了个东芝,只能说东芝是不幸的,东芝人创造的财富永远也填不了一些日本房产商人贪婪的胃口,未长大便先夭折了。悲哀啊。
g_rabbit 发表于 2010-12-13 22:27

资本本来就是追求利润。没有资本的逐利也就没有进步的动力,都有两面性。美国这次不也次贷危机了。需要国家监管,既要竞争又不要失控。政策上不犯大错至少不会这么惨。
东芝抓住了半导体的机会。华为抓住了中国电信市场高速发展的机会。
现在中国要抓住七大新兴产业的机会,以后才可能出大量的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