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一句话招来半生\"汉奸\"骂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3:43:19
<p><font face="楷体_GB2312">几十年后的今天,恐怕不会有人再认为张自忠是汉奸了。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改掉了诛心的恶习。在我们的身边,因为观点不同便上纲上线的人比比皆是。张将军泉下有知,必当痛心疾首。难道我们还要让那些被误解的人用鲜血和生命去证明他们的清白么?</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font color="#000000">张自忠可以说是八年抗战里产生的第一个“汉奸”。“七七”</font><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font color="#000000">事变后不久,北平落入日军的掌握之中,他便在那时走马上任,当了第一任北平市长,兼冀察政务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和冀察绥靖公署主任。他所代理委员长的这个冀察政务委员会,本身即有相当的“汉奸”嫌疑。 </font><p> <font color="#000000"> 为了抗议它的成立,还在1935年12月9日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游行,就是号称与“五四”齐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这场运动的意义,或曰胜利成果,便是“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p>  学生们为什么要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呢?这是因为它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为了适应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而成立的半自治组织,是中国政府对日本让步妥协的结果。是年7月,日本通过“何梅协定”的签定,“攫取了中国河北、察哈尔两省和平津大部分主权”,国民政府已难以在华北立足。当时,华北最大的军事集团是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他们过去是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集团,和南京政府的蒋介石集团一向貌合神离,日本人觉得有<span class="articleLink"><font color="#000000">希望</font></span>把他们拉离中央政府,最终实现华北独立,成为第二个满洲国。于是在这种特殊的局势下,以二十九军的军事首脑为主体,成立了这个冀察政务委员会。冀察政务委员会虽然名义上还从属于南京政府,但它“变相自治”的性质,路人皆知。</p><p>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这个“汉奸”却仍然嫌它亲日的程度还不够。在代理了委员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改派张允荣、张壁、潘毓桂、江朝宗、冷家骥、陈中孚、杨兆庚等人为委员,并任命潘毓桂为北平市警察局长,指定陈觉生、潘毓桂等人负责对日交涉。”这些人,“大多是汉奸或亲日派”。</p><p>  由是,他的“汉奸”名声,乃成铁铸。其实,在此之前,人们就普遍认为,他“无疑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离汉奸只有一步之遥。”在<a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卢沟桥"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a>事变已经发生,日军向平津大举进攻、驻防的二十九军奋起反击的危急时刻,二十九军内部却出现了“三十七师打,三十八师看”的奇怪说法。而他,正是三十八师的师长。</p><p>甚至在7月9日,事变后的第三天,三十七师一部“准备会同其他部队向丰台日军发动突袭,歼灭该敌”,他竟说:“现在尚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你们要大打,是愚蠢的。”通过军部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使前线部队丧失了一次歼敌良机。</p><p>  在“七七事变”之前,他也一向是这种态度,即与日本“和为上”。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时,他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甫一上任,日本人就送来一份“礼物”:派伪蒙军武力攻占了察北六县。而他对此国土沦丧居然毫无作为,把这份“礼物”照单全收了。</p><p>到了1937年3月,日本人邀请宋哲元访问日本。宋哲元不愿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去,于是,他去了。这一次的访问据说是毫无结果,但当时很多人都怀疑,他和日本人签定了密约。而按日本人的说法,则是“代表团在日期间受到各方面热烈的招待,满载而归,每个人都满脸喜气,亲日气氛的造成已收到相当效果。”</p><p>  再往前呢,他的历史记录也相当不佳。他的军事生涯开始于北洋军阀系统的车震部。该部奉袁世凯之命入湘讨伐护国军,结果被护国军打得大败,全军覆没。他得到同乡的资助,才返回了家乡。</p><p>  然而他并没有死心,三个月后,他又投入了另一支军队。这次,他虽然依旧没有选择南方的革命军,又选择了北洋军,但他那个旅的旅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冯玉祥。在随后的十年几内,冯部逐渐由一个混成旅发展为三十万之众的西北军集团,他也由一个见习官升到了师长。在蒋冯阎桂中原大战里,他“勇猛果断,指挥若定,显示了大将之才”,连蒋介石也对他另眼相看,在张学良通电拥蒋、西北军败局已定后,给他空投了第二十三路军总指挥的委任状。当时,其他接到蒋介石委任状的西北军将领,如宋哲元、吉鸿昌、梁冠英等人,无不是方面大将,只有他,是个小小的师长,可见蒋方对他的看重。但是他没有接受。</p><p>  可是,就是这位在内战里“勇猛果断”的“大将之才”,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却表现得那么软弱,一再声称“和平解决为上。“七七事变”后,我军战事不利,二十九军被迫撤退,军长宋哲元、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等人都走了,他却留了下来,在日军的刺刀下当上了北平市长,并且主要的“政绩”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大量招纳汉奸、亲日派。南京政府军政部派驻北平的简任参事在给南京的电报里也说:“日人提出此间要员更动,艳实现。 自忠、燮元、允荣、毓桂、张璧、仲孚、觉生将主要政,汉奸全获胜利。”除了他做了汉奸,还能怎么解释呢?</p><p>  爱国华侨陈嘉庚说:“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以前的我们不说了,<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战争已经正式打响,他身为守土有责的军人,却还在那里言和,难道不是八年抗战里的第一个大汉奸吗?</p></font></p><p>  学生们为什么要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呢?这是因为它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为了适应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而成立的半自治组织,是中国政府对日本让步妥协的结果。是年7月,日本通过“何梅协定”的签定,“攫取了中国河北、察哈尔两省和平津大部分主权”,国民政府已难以在华北立足。当时,华北最大的军事集团是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他们过去是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集团,和南京政府的蒋介石集团一向貌合神离,日本人觉得有<span class="articleLink"><font color="#000000">希望</font></span>把他们拉离中央政府,最终实现华北独立,成为第二个满洲国。于是在这种特殊的局势下,以二十九军的军事首脑为主体,成立了这个冀察政务委员会。冀察政务委员会虽然名义上还从属于南京政府,但它“变相自治”的性质,路人皆知。</p><p>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这个“汉奸”却仍然嫌它亲日的程度还不够。在代理了委员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改派张允荣、张壁、潘毓桂、江朝宗、冷家骥、陈中孚、杨兆庚等人为委员,并任命潘毓桂为北平市警察局长,指定陈觉生、潘毓桂等人负责对日交涉。”这些人,“大多是汉奸或亲日派”。</p><p>  由是,他的“汉奸”名声,乃成铁铸。其实,在此之前,人们就普遍认为,他“无疑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离汉奸只有一步之遥。”在<a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卢沟桥"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a>事变已经发生,日军向平津大举进攻、驻防的二十九军奋起反击的危急时刻,二十九军内部却出现了“三十七师打,三十八师看”的奇怪说法。而他,正是三十八师的师长。</p><p>甚至在7月9日,事变后的第三天,三十七师一部“准备会同其他部队向丰台日军发动突袭,歼灭该敌”,他竟说:“现在尚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你们要大打,是愚蠢的。”通过军部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使前线部队丧失了一次歼敌良机。</p><p>  在“七七事变”之前,他也一向是这种态度,即与日本“和为上”。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时,他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甫一上任,日本人就送来一份“礼物”:派伪蒙军武力攻占了察北六县。而他对此国土沦丧居然毫无作为,把这份“礼物”照单全收了。</p><p>到了1937年3月,日本人邀请宋哲元访问日本。宋哲元不愿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去,于是,他去了。这一次的访问据说是毫无结果,但当时很多人都怀疑,他和日本人签定了密约。而按日本人的说法,则是“代表团在日期间受到各方面热烈的招待,满载而归,每个人都满脸喜气,亲日气氛的造成已收到相当效果。”</p><p>  再往前呢,他的历史记录也相当不佳。他的军事生涯开始于北洋军阀系统的车震部。该部奉袁世凯之命入湘讨伐护国军,结果被护国军打得大败,全军覆没。他得到同乡的资助,才返回了家乡。</p><p>  然而他并没有死心,三个月后,他又投入了另一支军队。这次,他虽然依旧没有选择南方的革命军,又选择了北洋军,但他那个旅的旅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冯玉祥。在随后的十年几内,冯部逐渐由一个混成旅发展为三十万之众的西北军集团,他也由一个见习官升到了师长。在蒋冯阎桂中原大战里,他“勇猛果断,指挥若定,显示了大将之才”,连蒋介石也对他另眼相看,在张学良通电拥蒋、西北军败局已定后,给他空投了第二十三路军总指挥的委任状。当时,其他接到蒋介石委任状的西北军将领,如宋哲元、吉鸿昌、梁冠英等人,无不是方面大将,只有他,是个小小的师长,可见蒋方对他的看重。但是他没有接受。</p><p>  可是,就是这位在内战里“勇猛果断”的“大将之才”,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却表现得那么软弱,一再声称“和平解决为上。“七七事变”后,我军战事不利,二十九军被迫撤退,军长宋哲元、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等人都走了,他却留了下来,在日军的刺刀下当上了北平市长,并且主要的“政绩”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大量招纳汉奸、亲日派。南京政府军政部派驻北平的简任参事在给南京的电报里也说:“日人提出此间要员更动,艳实现。 自忠、燮元、允荣、毓桂、张璧、仲孚、觉生将主要政,汉奸全获胜利。”除了他做了汉奸,还能怎么解释呢?</p><p>  爱国华侨陈嘉庚说:“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以前的我们不说了,<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战争已经正式打响,他身为守土有责的军人,却还在那里言和,难道不是八年抗战里的第一个大汉奸吗?</p><p></p><p>   <p></p> <font color="#000000">  </font></p></font></p><p> <font color="#000000"> 为了抗议它的成立,还在1935年12月9日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游行,就是号称与“五四”齐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这场运动的意义,或曰胜利成果,便是“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p>  学生们为什么要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呢?这是因为它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为了适应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而成立的半自治组织,是中国政府对日本让步妥协的结果。是年7月,日本通过“何梅协定”的签定,“攫取了中国河北、察哈尔两省和平津大部分主权”,国民政府已难以在华北立足。当时,华北最大的军事集团是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他们过去是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集团,和南京政府的蒋介石集团一向貌合神离,日本人觉得有<span class="articleLink"><font color="#000000">希望</font></span>把他们拉离中央政府,最终实现华北独立,成为第二个满洲国。于是在这种特殊的局势下,以二十九军的军事首脑为主体,成立了这个冀察政务委员会。冀察政务委员会虽然名义上还从属于南京政府,但它“变相自治”的性质,路人皆知。</p><p>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这个“汉奸”却仍然嫌它亲日的程度还不够。在代理了委员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改派张允荣、张壁、潘毓桂、江朝宗、冷家骥、陈中孚、杨兆庚等人为委员,并任命潘毓桂为北平市警察局长,指定陈觉生、潘毓桂等人负责对日交涉。”这些人,“大多是汉奸或亲日派”。</p><p>  由是,他的“汉奸”名声,乃成铁铸。其实,在此之前,人们就普遍认为,他“无疑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离汉奸只有一步之遥。”在<a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卢沟桥"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a>事变已经发生,日军向平津大举进攻、驻防的二十九军奋起反击的危急时刻,二十九军内部却出现了“三十七师打,三十八师看”的奇怪说法。而他,正是三十八师的师长。</p><p>甚至在7月9日,事变后的第三天,三十七师一部“准备会同其他部队向丰台日军发动突袭,歼灭该敌”,他竟说:“现在尚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你们要大打,是愚蠢的。”通过军部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使前线部队丧失了一次歼敌良机。</p><p>  在“七七事变”之前,他也一向是这种态度,即与日本“和为上”。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时,他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甫一上任,日本人就送来一份“礼物”:派伪蒙军武力攻占了察北六县。而他对此国土沦丧居然毫无作为,把这份“礼物”照单全收了。</p><p>到了1937年3月,日本人邀请宋哲元访问日本。宋哲元不愿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去,于是,他去了。这一次的访问据说是毫无结果,但当时很多人都怀疑,他和日本人签定了密约。而按日本人的说法,则是“代表团在日期间受到各方面热烈的招待,满载而归,每个人都满脸喜气,亲日气氛的造成已收到相当效果。”</p><p>  再往前呢,他的历史记录也相当不佳。他的军事生涯开始于北洋军阀系统的车震部。该部奉袁世凯之命入湘讨伐护国军,结果被护国军打得大败,全军覆没。他得到同乡的资助,才返回了家乡。</p><p>  然而他并没有死心,三个月后,他又投入了另一支军队。这次,他虽然依旧没有选择南方的革命军,又选择了北洋军,但他那个旅的旅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冯玉祥。在随后的十年几内,冯部逐渐由一个混成旅发展为三十万之众的西北军集团,他也由一个见习官升到了师长。在蒋冯阎桂中原大战里,他“勇猛果断,指挥若定,显示了大将之才”,连蒋介石也对他另眼相看,在张学良通电拥蒋、西北军败局已定后,给他空投了第二十三路军总指挥的委任状。当时,其他接到蒋介石委任状的西北军将领,如宋哲元、吉鸿昌、梁冠英等人,无不是方面大将,只有他,是个小小的师长,可见蒋方对他的看重。但是他没有接受。</p><p>  可是,就是这位在内战里“勇猛果断”的“大将之才”,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却表现得那么软弱,一再声称“和平解决为上。“七七事变”后,我军战事不利,二十九军被迫撤退,军长宋哲元、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等人都走了,他却留了下来,在日军的刺刀下当上了北平市长,并且主要的“政绩”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大量招纳汉奸、亲日派。南京政府军政部派驻北平的简任参事在给南京的电报里也说:“日人提出此间要员更动,艳实现。 自忠、燮元、允荣、毓桂、张璧、仲孚、觉生将主要政,汉奸全获胜利。”除了他做了汉奸,还能怎么解释呢?</p><p>  爱国华侨陈嘉庚说:“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以前的我们不说了,<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战争已经正式打响,他身为守土有责的军人,却还在那里言和,难道不是八年抗战里的第一个大汉奸吗?</p></font></p><p>  学生们为什么要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呢?这是因为它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为了适应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而成立的半自治组织,是中国政府对日本让步妥协的结果。是年7月,日本通过“何梅协定”的签定,“攫取了中国河北、察哈尔两省和平津大部分主权”,国民政府已难以在华北立足。当时,华北最大的军事集团是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他们过去是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集团,和南京政府的蒋介石集团一向貌合神离,日本人觉得有<span class="articleLink"><font color="#000000">希望</font></span>把他们拉离中央政府,最终实现华北独立,成为第二个满洲国。于是在这种特殊的局势下,以二十九军的军事首脑为主体,成立了这个冀察政务委员会。冀察政务委员会虽然名义上还从属于南京政府,但它“变相自治”的性质,路人皆知。</p><p>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这个“汉奸”却仍然嫌它亲日的程度还不够。在代理了委员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改派张允荣、张壁、潘毓桂、江朝宗、冷家骥、陈中孚、杨兆庚等人为委员,并任命潘毓桂为北平市警察局长,指定陈觉生、潘毓桂等人负责对日交涉。”这些人,“大多是汉奸或亲日派”。</p><p>  由是,他的“汉奸”名声,乃成铁铸。其实,在此之前,人们就普遍认为,他“无疑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离汉奸只有一步之遥。”在<a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卢沟桥"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a>事变已经发生,日军向平津大举进攻、驻防的二十九军奋起反击的危急时刻,二十九军内部却出现了“三十七师打,三十八师看”的奇怪说法。而他,正是三十八师的师长。</p><p>甚至在7月9日,事变后的第三天,三十七师一部“准备会同其他部队向丰台日军发动突袭,歼灭该敌”,他竟说:“现在尚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你们要大打,是愚蠢的。”通过军部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使前线部队丧失了一次歼敌良机。</p><p>  在“七七事变”之前,他也一向是这种态度,即与日本“和为上”。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时,他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甫一上任,日本人就送来一份“礼物”:派伪蒙军武力攻占了察北六县。而他对此国土沦丧居然毫无作为,把这份“礼物”照单全收了。</p><p>到了1937年3月,日本人邀请宋哲元访问日本。宋哲元不愿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去,于是,他去了。这一次的访问据说是毫无结果,但当时很多人都怀疑,他和日本人签定了密约。而按日本人的说法,则是“代表团在日期间受到各方面热烈的招待,满载而归,每个人都满脸喜气,亲日气氛的造成已收到相当效果。”</p><p>  再往前呢,他的历史记录也相当不佳。他的军事生涯开始于北洋军阀系统的车震部。该部奉袁世凯之命入湘讨伐护国军,结果被护国军打得大败,全军覆没。他得到同乡的资助,才返回了家乡。</p><p>  然而他并没有死心,三个月后,他又投入了另一支军队。这次,他虽然依旧没有选择南方的革命军,又选择了北洋军,但他那个旅的旅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冯玉祥。在随后的十年几内,冯部逐渐由一个混成旅发展为三十万之众的西北军集团,他也由一个见习官升到了师长。在蒋冯阎桂中原大战里,他“勇猛果断,指挥若定,显示了大将之才”,连蒋介石也对他另眼相看,在张学良通电拥蒋、西北军败局已定后,给他空投了第二十三路军总指挥的委任状。当时,其他接到蒋介石委任状的西北军将领,如宋哲元、吉鸿昌、梁冠英等人,无不是方面大将,只有他,是个小小的师长,可见蒋方对他的看重。但是他没有接受。</p><p>  可是,就是这位在内战里“勇猛果断”的“大将之才”,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却表现得那么软弱,一再声称“和平解决为上。“七七事变”后,我军战事不利,二十九军被迫撤退,军长宋哲元、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等人都走了,他却留了下来,在日军的刺刀下当上了北平市长,并且主要的“政绩”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大量招纳汉奸、亲日派。南京政府军政部派驻北平的简任参事在给南京的电报里也说:“日人提出此间要员更动,艳实现。 自忠、燮元、允荣、毓桂、张璧、仲孚、觉生将主要政,汉奸全获胜利。”除了他做了汉奸,还能怎么解释呢?</p><p>  爱国华侨陈嘉庚说:“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以前的我们不说了,<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战争已经正式打响,他身为守土有责的军人,却还在那里言和,难道不是八年抗战里的第一个大汉奸吗?</p><p></p><p>   <p></p> <font color="#000000">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5 18:35:39编辑过]
<p><font face="楷体_GB2312">几十年后的今天,恐怕不会有人再认为张自忠是汉奸了。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改掉了诛心的恶习。在我们的身边,因为观点不同便上纲上线的人比比皆是。张将军泉下有知,必当痛心疾首。难道我们还要让那些被误解的人用鲜血和生命去证明他们的清白么?</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font color="#000000">张自忠可以说是八年抗战里产生的第一个“汉奸”。“七七”</font><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font color="#000000">事变后不久,北平落入日军的掌握之中,他便在那时走马上任,当了第一任北平市长,兼冀察政务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和冀察绥靖公署主任。他所代理委员长的这个冀察政务委员会,本身即有相当的“汉奸”嫌疑。 </font><p> <font color="#000000"> 为了抗议它的成立,还在1935年12月9日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游行,就是号称与“五四”齐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这场运动的意义,或曰胜利成果,便是“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p>  学生们为什么要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呢?这是因为它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为了适应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而成立的半自治组织,是中国政府对日本让步妥协的结果。是年7月,日本通过“何梅协定”的签定,“攫取了中国河北、察哈尔两省和平津大部分主权”,国民政府已难以在华北立足。当时,华北最大的军事集团是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他们过去是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集团,和南京政府的蒋介石集团一向貌合神离,日本人觉得有<span class="articleLink"><font color="#000000">希望</font></span>把他们拉离中央政府,最终实现华北独立,成为第二个满洲国。于是在这种特殊的局势下,以二十九军的军事首脑为主体,成立了这个冀察政务委员会。冀察政务委员会虽然名义上还从属于南京政府,但它“变相自治”的性质,路人皆知。</p><p>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这个“汉奸”却仍然嫌它亲日的程度还不够。在代理了委员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改派张允荣、张壁、潘毓桂、江朝宗、冷家骥、陈中孚、杨兆庚等人为委员,并任命潘毓桂为北平市警察局长,指定陈觉生、潘毓桂等人负责对日交涉。”这些人,“大多是汉奸或亲日派”。</p><p>  由是,他的“汉奸”名声,乃成铁铸。其实,在此之前,人们就普遍认为,他“无疑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离汉奸只有一步之遥。”在<a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卢沟桥"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a>事变已经发生,日军向平津大举进攻、驻防的二十九军奋起反击的危急时刻,二十九军内部却出现了“三十七师打,三十八师看”的奇怪说法。而他,正是三十八师的师长。</p><p>甚至在7月9日,事变后的第三天,三十七师一部“准备会同其他部队向丰台日军发动突袭,歼灭该敌”,他竟说:“现在尚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你们要大打,是愚蠢的。”通过军部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使前线部队丧失了一次歼敌良机。</p><p>  在“七七事变”之前,他也一向是这种态度,即与日本“和为上”。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时,他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甫一上任,日本人就送来一份“礼物”:派伪蒙军武力攻占了察北六县。而他对此国土沦丧居然毫无作为,把这份“礼物”照单全收了。</p><p>到了1937年3月,日本人邀请宋哲元访问日本。宋哲元不愿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去,于是,他去了。这一次的访问据说是毫无结果,但当时很多人都怀疑,他和日本人签定了密约。而按日本人的说法,则是“代表团在日期间受到各方面热烈的招待,满载而归,每个人都满脸喜气,亲日气氛的造成已收到相当效果。”</p><p>  再往前呢,他的历史记录也相当不佳。他的军事生涯开始于北洋军阀系统的车震部。该部奉袁世凯之命入湘讨伐护国军,结果被护国军打得大败,全军覆没。他得到同乡的资助,才返回了家乡。</p><p>  然而他并没有死心,三个月后,他又投入了另一支军队。这次,他虽然依旧没有选择南方的革命军,又选择了北洋军,但他那个旅的旅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冯玉祥。在随后的十年几内,冯部逐渐由一个混成旅发展为三十万之众的西北军集团,他也由一个见习官升到了师长。在蒋冯阎桂中原大战里,他“勇猛果断,指挥若定,显示了大将之才”,连蒋介石也对他另眼相看,在张学良通电拥蒋、西北军败局已定后,给他空投了第二十三路军总指挥的委任状。当时,其他接到蒋介石委任状的西北军将领,如宋哲元、吉鸿昌、梁冠英等人,无不是方面大将,只有他,是个小小的师长,可见蒋方对他的看重。但是他没有接受。</p><p>  可是,就是这位在内战里“勇猛果断”的“大将之才”,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却表现得那么软弱,一再声称“和平解决为上。“七七事变”后,我军战事不利,二十九军被迫撤退,军长宋哲元、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等人都走了,他却留了下来,在日军的刺刀下当上了北平市长,并且主要的“政绩”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大量招纳汉奸、亲日派。南京政府军政部派驻北平的简任参事在给南京的电报里也说:“日人提出此间要员更动,艳实现。 自忠、燮元、允荣、毓桂、张璧、仲孚、觉生将主要政,汉奸全获胜利。”除了他做了汉奸,还能怎么解释呢?</p><p>  爱国华侨陈嘉庚说:“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以前的我们不说了,<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战争已经正式打响,他身为守土有责的军人,却还在那里言和,难道不是八年抗战里的第一个大汉奸吗?</p></font></p><p>  学生们为什么要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呢?这是因为它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为了适应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而成立的半自治组织,是中国政府对日本让步妥协的结果。是年7月,日本通过“何梅协定”的签定,“攫取了中国河北、察哈尔两省和平津大部分主权”,国民政府已难以在华北立足。当时,华北最大的军事集团是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他们过去是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集团,和南京政府的蒋介石集团一向貌合神离,日本人觉得有<span class="articleLink"><font color="#000000">希望</font></span>把他们拉离中央政府,最终实现华北独立,成为第二个满洲国。于是在这种特殊的局势下,以二十九军的军事首脑为主体,成立了这个冀察政务委员会。冀察政务委员会虽然名义上还从属于南京政府,但它“变相自治”的性质,路人皆知。</p><p>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这个“汉奸”却仍然嫌它亲日的程度还不够。在代理了委员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改派张允荣、张壁、潘毓桂、江朝宗、冷家骥、陈中孚、杨兆庚等人为委员,并任命潘毓桂为北平市警察局长,指定陈觉生、潘毓桂等人负责对日交涉。”这些人,“大多是汉奸或亲日派”。</p><p>  由是,他的“汉奸”名声,乃成铁铸。其实,在此之前,人们就普遍认为,他“无疑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离汉奸只有一步之遥。”在<a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卢沟桥"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a>事变已经发生,日军向平津大举进攻、驻防的二十九军奋起反击的危急时刻,二十九军内部却出现了“三十七师打,三十八师看”的奇怪说法。而他,正是三十八师的师长。</p><p>甚至在7月9日,事变后的第三天,三十七师一部“准备会同其他部队向丰台日军发动突袭,歼灭该敌”,他竟说:“现在尚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你们要大打,是愚蠢的。”通过军部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使前线部队丧失了一次歼敌良机。</p><p>  在“七七事变”之前,他也一向是这种态度,即与日本“和为上”。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时,他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甫一上任,日本人就送来一份“礼物”:派伪蒙军武力攻占了察北六县。而他对此国土沦丧居然毫无作为,把这份“礼物”照单全收了。</p><p>到了1937年3月,日本人邀请宋哲元访问日本。宋哲元不愿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去,于是,他去了。这一次的访问据说是毫无结果,但当时很多人都怀疑,他和日本人签定了密约。而按日本人的说法,则是“代表团在日期间受到各方面热烈的招待,满载而归,每个人都满脸喜气,亲日气氛的造成已收到相当效果。”</p><p>  再往前呢,他的历史记录也相当不佳。他的军事生涯开始于北洋军阀系统的车震部。该部奉袁世凯之命入湘讨伐护国军,结果被护国军打得大败,全军覆没。他得到同乡的资助,才返回了家乡。</p><p>  然而他并没有死心,三个月后,他又投入了另一支军队。这次,他虽然依旧没有选择南方的革命军,又选择了北洋军,但他那个旅的旅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冯玉祥。在随后的十年几内,冯部逐渐由一个混成旅发展为三十万之众的西北军集团,他也由一个见习官升到了师长。在蒋冯阎桂中原大战里,他“勇猛果断,指挥若定,显示了大将之才”,连蒋介石也对他另眼相看,在张学良通电拥蒋、西北军败局已定后,给他空投了第二十三路军总指挥的委任状。当时,其他接到蒋介石委任状的西北军将领,如宋哲元、吉鸿昌、梁冠英等人,无不是方面大将,只有他,是个小小的师长,可见蒋方对他的看重。但是他没有接受。</p><p>  可是,就是这位在内战里“勇猛果断”的“大将之才”,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却表现得那么软弱,一再声称“和平解决为上。“七七事变”后,我军战事不利,二十九军被迫撤退,军长宋哲元、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等人都走了,他却留了下来,在日军的刺刀下当上了北平市长,并且主要的“政绩”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大量招纳汉奸、亲日派。南京政府军政部派驻北平的简任参事在给南京的电报里也说:“日人提出此间要员更动,艳实现。 自忠、燮元、允荣、毓桂、张璧、仲孚、觉生将主要政,汉奸全获胜利。”除了他做了汉奸,还能怎么解释呢?</p><p>  爱国华侨陈嘉庚说:“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以前的我们不说了,<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战争已经正式打响,他身为守土有责的军人,却还在那里言和,难道不是八年抗战里的第一个大汉奸吗?</p><p></p><p>   <p></p> <font color="#000000">  </font></p></font></p><p> <font color="#000000"> 为了抗议它的成立,还在1935年12月9日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游行,就是号称与“五四”齐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这场运动的意义,或曰胜利成果,便是“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p>  学生们为什么要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呢?这是因为它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为了适应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而成立的半自治组织,是中国政府对日本让步妥协的结果。是年7月,日本通过“何梅协定”的签定,“攫取了中国河北、察哈尔两省和平津大部分主权”,国民政府已难以在华北立足。当时,华北最大的军事集团是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他们过去是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集团,和南京政府的蒋介石集团一向貌合神离,日本人觉得有<span class="articleLink"><font color="#000000">希望</font></span>把他们拉离中央政府,最终实现华北独立,成为第二个满洲国。于是在这种特殊的局势下,以二十九军的军事首脑为主体,成立了这个冀察政务委员会。冀察政务委员会虽然名义上还从属于南京政府,但它“变相自治”的性质,路人皆知。</p><p>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这个“汉奸”却仍然嫌它亲日的程度还不够。在代理了委员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改派张允荣、张壁、潘毓桂、江朝宗、冷家骥、陈中孚、杨兆庚等人为委员,并任命潘毓桂为北平市警察局长,指定陈觉生、潘毓桂等人负责对日交涉。”这些人,“大多是汉奸或亲日派”。</p><p>  由是,他的“汉奸”名声,乃成铁铸。其实,在此之前,人们就普遍认为,他“无疑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离汉奸只有一步之遥。”在<a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卢沟桥"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a>事变已经发生,日军向平津大举进攻、驻防的二十九军奋起反击的危急时刻,二十九军内部却出现了“三十七师打,三十八师看”的奇怪说法。而他,正是三十八师的师长。</p><p>甚至在7月9日,事变后的第三天,三十七师一部“准备会同其他部队向丰台日军发动突袭,歼灭该敌”,他竟说:“现在尚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你们要大打,是愚蠢的。”通过军部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使前线部队丧失了一次歼敌良机。</p><p>  在“七七事变”之前,他也一向是这种态度,即与日本“和为上”。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时,他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甫一上任,日本人就送来一份“礼物”:派伪蒙军武力攻占了察北六县。而他对此国土沦丧居然毫无作为,把这份“礼物”照单全收了。</p><p>到了1937年3月,日本人邀请宋哲元访问日本。宋哲元不愿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去,于是,他去了。这一次的访问据说是毫无结果,但当时很多人都怀疑,他和日本人签定了密约。而按日本人的说法,则是“代表团在日期间受到各方面热烈的招待,满载而归,每个人都满脸喜气,亲日气氛的造成已收到相当效果。”</p><p>  再往前呢,他的历史记录也相当不佳。他的军事生涯开始于北洋军阀系统的车震部。该部奉袁世凯之命入湘讨伐护国军,结果被护国军打得大败,全军覆没。他得到同乡的资助,才返回了家乡。</p><p>  然而他并没有死心,三个月后,他又投入了另一支军队。这次,他虽然依旧没有选择南方的革命军,又选择了北洋军,但他那个旅的旅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冯玉祥。在随后的十年几内,冯部逐渐由一个混成旅发展为三十万之众的西北军集团,他也由一个见习官升到了师长。在蒋冯阎桂中原大战里,他“勇猛果断,指挥若定,显示了大将之才”,连蒋介石也对他另眼相看,在张学良通电拥蒋、西北军败局已定后,给他空投了第二十三路军总指挥的委任状。当时,其他接到蒋介石委任状的西北军将领,如宋哲元、吉鸿昌、梁冠英等人,无不是方面大将,只有他,是个小小的师长,可见蒋方对他的看重。但是他没有接受。</p><p>  可是,就是这位在内战里“勇猛果断”的“大将之才”,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却表现得那么软弱,一再声称“和平解决为上。“七七事变”后,我军战事不利,二十九军被迫撤退,军长宋哲元、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等人都走了,他却留了下来,在日军的刺刀下当上了北平市长,并且主要的“政绩”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大量招纳汉奸、亲日派。南京政府军政部派驻北平的简任参事在给南京的电报里也说:“日人提出此间要员更动,艳实现。 自忠、燮元、允荣、毓桂、张璧、仲孚、觉生将主要政,汉奸全获胜利。”除了他做了汉奸,还能怎么解释呢?</p><p>  爱国华侨陈嘉庚说:“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以前的我们不说了,<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战争已经正式打响,他身为守土有责的军人,却还在那里言和,难道不是八年抗战里的第一个大汉奸吗?</p></font></p><p>  学生们为什么要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呢?这是因为它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为了适应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而成立的半自治组织,是中国政府对日本让步妥协的结果。是年7月,日本通过“何梅协定”的签定,“攫取了中国河北、察哈尔两省和平津大部分主权”,国民政府已难以在华北立足。当时,华北最大的军事集团是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他们过去是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集团,和南京政府的蒋介石集团一向貌合神离,日本人觉得有<span class="articleLink"><font color="#000000">希望</font></span>把他们拉离中央政府,最终实现华北独立,成为第二个满洲国。于是在这种特殊的局势下,以二十九军的军事首脑为主体,成立了这个冀察政务委员会。冀察政务委员会虽然名义上还从属于南京政府,但它“变相自治”的性质,路人皆知。</p><p>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这个“汉奸”却仍然嫌它亲日的程度还不够。在代理了委员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改派张允荣、张壁、潘毓桂、江朝宗、冷家骥、陈中孚、杨兆庚等人为委员,并任命潘毓桂为北平市警察局长,指定陈觉生、潘毓桂等人负责对日交涉。”这些人,“大多是汉奸或亲日派”。</p><p>  由是,他的“汉奸”名声,乃成铁铸。其实,在此之前,人们就普遍认为,他“无疑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离汉奸只有一步之遥。”在<a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卢沟桥"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a>事变已经发生,日军向平津大举进攻、驻防的二十九军奋起反击的危急时刻,二十九军内部却出现了“三十七师打,三十八师看”的奇怪说法。而他,正是三十八师的师长。</p><p>甚至在7月9日,事变后的第三天,三十七师一部“准备会同其他部队向丰台日军发动突袭,歼灭该敌”,他竟说:“现在尚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你们要大打,是愚蠢的。”通过军部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使前线部队丧失了一次歼敌良机。</p><p>  在“七七事变”之前,他也一向是这种态度,即与日本“和为上”。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时,他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甫一上任,日本人就送来一份“礼物”:派伪蒙军武力攻占了察北六县。而他对此国土沦丧居然毫无作为,把这份“礼物”照单全收了。</p><p>到了1937年3月,日本人邀请宋哲元访问日本。宋哲元不愿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去,于是,他去了。这一次的访问据说是毫无结果,但当时很多人都怀疑,他和日本人签定了密约。而按日本人的说法,则是“代表团在日期间受到各方面热烈的招待,满载而归,每个人都满脸喜气,亲日气氛的造成已收到相当效果。”</p><p>  再往前呢,他的历史记录也相当不佳。他的军事生涯开始于北洋军阀系统的车震部。该部奉袁世凯之命入湘讨伐护国军,结果被护国军打得大败,全军覆没。他得到同乡的资助,才返回了家乡。</p><p>  然而他并没有死心,三个月后,他又投入了另一支军队。这次,他虽然依旧没有选择南方的革命军,又选择了北洋军,但他那个旅的旅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冯玉祥。在随后的十年几内,冯部逐渐由一个混成旅发展为三十万之众的西北军集团,他也由一个见习官升到了师长。在蒋冯阎桂中原大战里,他“勇猛果断,指挥若定,显示了大将之才”,连蒋介石也对他另眼相看,在张学良通电拥蒋、西北军败局已定后,给他空投了第二十三路军总指挥的委任状。当时,其他接到蒋介石委任状的西北军将领,如宋哲元、吉鸿昌、梁冠英等人,无不是方面大将,只有他,是个小小的师长,可见蒋方对他的看重。但是他没有接受。</p><p>  可是,就是这位在内战里“勇猛果断”的“大将之才”,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却表现得那么软弱,一再声称“和平解决为上。“七七事变”后,我军战事不利,二十九军被迫撤退,军长宋哲元、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等人都走了,他却留了下来,在日军的刺刀下当上了北平市长,并且主要的“政绩”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大量招纳汉奸、亲日派。南京政府军政部派驻北平的简任参事在给南京的电报里也说:“日人提出此间要员更动,艳实现。 自忠、燮元、允荣、毓桂、张璧、仲孚、觉生将主要政,汉奸全获胜利。”除了他做了汉奸,还能怎么解释呢?</p><p>  爱国华侨陈嘉庚说:“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以前的我们不说了,<font color="#000000">卢沟桥</font>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战争已经正式打响,他身为守土有责的军人,却还在那里言和,难道不是八年抗战里的第一个大汉奸吗?</p><p></p><p>   <p></p> <font color="#000000">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5 18:35:3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