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雨打浮萍之国术大全》这书有写全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9:11:10


就找到一部分:

雨打浮萍之国术大全 (一) [精华] 银逸 于2004-08-06 15:44

--------------------------------------------------------------------------------

六二年北京的春天,我的印象很深刻的。

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听说饿死了很多人,但是我那时是没什么概念的。毕竟活在京城的孩子,还是更无忧无虑一些。前几年还不懂事,没觉得家里这粮食少了多少,到了六二年懂点了,倒也没觉得吃的有什么更丰富了。

我家那时在五四大街上住,就在北京美术馆的对面。听说刚解放的时候没有这什么五四大街,只有占了好大一片地的宗王府。无产阶级当家作主后,市委发现这隆福寺到景山一带都是旧势力代表的大臣住处,全是小胡同,为劳动人民带来很大不便,就把这王府给拆了,直接穿了条大马路。

我小时候经常想这宗王一家去干什么了。我妈妈不告诉我。后来从柳鑫炎那里知道宗王后裔支持国民党反动派,是被枪毙了,其他家里人不知道去哪里了,不过党肯定是给了他们应得的待遇。

这拆迁的工程也进行了一段时间,我似乎还有点印象小时候在王府后院里玩。那里面地方很大,有小池塘,很多柳树,似乎还有金鱼和叫得很好听的鸟。不过这些当然都是腐败的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毒药,所以后来那院子就逐渐变成了工地。先是池塘给填了,然后是柳树给连根拔起来。

金鱼和那些很好听的鸟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的,只剩下在屋檐上蹦腾的麻雀。不过就连这麻雀也没活得那么舒畅。五八年政府发动“除四害”,说麻雀吃粮食,也是一害,连我们这些小学生也一起参加过那场轰轰烈烈的与麻雀作战的人民战争。我印象中那年麻雀被消灭得一干二净。可是后来自然灾害来了,又说麻雀也是什么生态的一环,并不是什么大害虫,没有年年打。到六二年就又可以看到几只。

除了麻雀,整个宗王府还留下个街角的小公园,是原先侧花园改的。这是为了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了,也可以享受以前只有王公贵族才有的享乐。

那年学校运动会,我们五年级每个班上都派出一个参加一千五百米赛跑的。我们班本来是要高建民去的,可他玩单杠的时候把腿摔断了,就换我去。班主任鼓励我要为班上争光,就让我在运动会开始前的两个月好好练练。所以那个春天如果哪个街坊邻居早起就会看到我呼哧呼哧地绕着美术馆来回跑。

每次跑完了,不能一下停下来,我就慢跑到那小公园里去,所以才有这后面的故事。

第一天跑完步,我在公园里转小半个圈子,就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在角落里。只能看到个背影,因为他是面对着东南角,背冲着外面。那情景到多年后的今天我还记着。一个清瘦的老人,身子微坐在右腿上,左足前点,左手在腰边向下虚按,右手向外翻掌举过头顶。后来我知道了这是太极拳里的一式“白鹤晾翅”,不过那时候只是觉得那老人摆的架势格外好看,安详宁静,就象一入口的那棵老槐树一样,不知道在这公园里已经站了多久。

不知不觉中我的脚步就停了下来。却见他左脚缓缓前滑,双手收拢前推,这时终于看到了他的侧影,发现他应该是过六十岁了,脸上很清隽,皱纹都一条条刻着,不显拖拉。他看上去很专心的,两只眼认真看着掌尖,毫不斜视。他这一推如此的全神贯注,我心里不由起了如果在他面前有堵墙,也会被他推开的念头。

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傻乎乎的,虚岁已经十三岁了,还以为是看到了体操。老人这一式“搂膝拗步”中的虚灵顶劲,内外相合,没看出一点,只知道这一推的速度恰到好处,从容不迫。快一分太急,慢一分太拖,觉得一个人做“体操”还能做到这样美,实在很不可思议,所以站着看了会儿。后面老人怎么从“搂膝拗步”撤手虚圈到“手挥琵琶”,又怎么把七十二式一一练完,我就记不太清楚了。毕竟后来看他把这七十二式演示过无数遍,很多情景都重叠了。

那第一次好象都没有看完。看着看着,几只麻雀扑腾扑腾地从树梢上过去,我心里就想起来上学要迟到了,就跑掉了。不过那半招“搂膝拗步”终究是留在了脑海里,下午上政治课,老师形容以后共产主义社会苹果会象西瓜一样大,我却莫名其妙的想起了清晨在公园看到的那个满头白发的人,全神贯注地看着自己缓缓推出的双掌。

第二天我天还没亮就睁眼了,比往常又早了一个小时。我们一家四口都睡在间十二平方米的屋子里,我和妹妹上下铺,睡在个帘子外面,里面睡着爸妈。我蹑手蹑脚地爬起来,跳到地上,妹妹睡在下铺,呼吸的节拍都没变,偏偏我妈却知道我起来了。

她似乎永远知道我的所有动静,我什么时候装睡,什么时候晚上起来去院子里撒尿,她都知道,有的时候让我觉得她其实从来都不真睡着的。

她就问我:“明义,怎么起这么早?”我说:“老师说我体能太差,要多练。”

她嗯了一声,我倒没什么害怕,毕竟我也没要干坏事。半晌,她却叹了口气,说道:“你小心点,别一下跑太狠了,累了就回来。”我说了声是就跑出去。

跑出院门口的时候看见王阿姨穿着一件带着花的棉袄坐在一个石礅子上。她每天都这样子,一早上就坐到外面来,头发往后梳得整整齐齐,低着头,喃喃自语。

有的时候当周围动静很大时,比方说小孩子跑来跑去的时候,她也会抬起头来。她的脸很娟秀,是南方人的瓜子脸,嘴唇薄薄的,有的时候我觉得她是我见过的最有气质的女人。小时候她还到我们家里来坐过,她不象别的女人那样碎嘴,但是笑起来的时候整个身子都会抖起来,声音很清脆,让人觉得她是发自心底的高兴,所以我对她印象很好。

当然现在她已经不笑很久了。听说反右的时候她的丈夫自杀了,她的脑子就有些不清楚了。每天只是很早就出来坐在外面,一天到晚不知在想些什么。

那天我跑出来的时候她把头转过来,想来她不太适应这么早有人从院子里出来吧。她的眼睛在我身上一转,她看人的时候眼珠不动的,只是脖子僵硬地扭过来,让人很不舒服。我对她说:“王阿姨好。”她没有任何的回应,又低头下去了。

我也没有期待什么回答,我只是尽到应有的礼貌而已,但是那无神的一眼仍然看得我心里一阵不舒服。

北京的三月,寒冷而干燥。早上大街上没一个人,我每跑三步就看到自己嘴中喷出的白气,一个人听着自己的脚步声,啪蹋啪蹋。

跑着跑着就觉得这世界上的烦恼都不存在了,心里舒畅起来。每一个毛孔都被吹开了,把冷风一直吸进来,又在身体里逐渐加热,脑子里想着自己就是一台发电机,从心里一直红到脸上,觉得很愉快。

一直跑了十圈,比前一天还多了两圈,却反而没喘得难受,就放慢跑到小公园里面去。果然,那人已经又在那里了。

这个时候我其实已经想到了这是人家在练拳。毕竟这事情也不难想通,但是脑子中一直觉得练拳的都是要象体校里那些人一样,不停的踢腿,嘴里还要配合动作“嗨嗨”的大声叫,头一天就没太反应过来。

这一天看的比前一天长了不少时间,也没看出什么名堂来,只是觉得对方动作很舒服,明明手上似乎一点劲没使,却不显得轻飘飘的,有点重的感觉。站得久了,当然就会冷,看看左右没别人,就学着样也摆两个架势。那老人也就一条棉布裤子,一件灰毛背心,却不显冷,动作一点也不加快,我速度控制不住,经常要看着对方节拍然后才调过来,心里就有些钦佩了,但又没个话头,只好讪讪地又跑两圈,暖了身子再回来。

那天回到家里,妈也没问怎么去了那么久。早上喝粥,里面多了个煮鸡蛋。 那时候鸡蛋要用票换,一般只有晚饭的时候才炒两个全家吃,所以记得很清楚。

就这样我每天早上跑步,跑完了就去公园里看拳。天天早上都有个鸡蛋吃。有一次妹妹说怎么哥哥有鸡蛋吃,她没有,我妈说哥哥要参加运动会,要补身体,妹妹就说她也要参加运动会。后来我就把蛋黄切一半给她,她特高兴,一直把那点蛋黄留到最后才吃。

爸爸象往常一样笑呵呵的,妈妈却有些沉默。 就这么又过去几周。我有一天跑步之前就到小公园去,发现老人还没来,跑完了再去他就在了。还有一天我跑得稍微快了一点,



就找到一部分:

雨打浮萍之国术大全 (一) [精华] 银逸 于2004-08-06 15:44

--------------------------------------------------------------------------------

六二年北京的春天,我的印象很深刻的。

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听说饿死了很多人,但是我那时是没什么概念的。毕竟活在京城的孩子,还是更无忧无虑一些。前几年还不懂事,没觉得家里这粮食少了多少,到了六二年懂点了,倒也没觉得吃的有什么更丰富了。

我家那时在五四大街上住,就在北京美术馆的对面。听说刚解放的时候没有这什么五四大街,只有占了好大一片地的宗王府。无产阶级当家作主后,市委发现这隆福寺到景山一带都是旧势力代表的大臣住处,全是小胡同,为劳动人民带来很大不便,就把这王府给拆了,直接穿了条大马路。

我小时候经常想这宗王一家去干什么了。我妈妈不告诉我。后来从柳鑫炎那里知道宗王后裔支持国民党反动派,是被枪毙了,其他家里人不知道去哪里了,不过党肯定是给了他们应得的待遇。

这拆迁的工程也进行了一段时间,我似乎还有点印象小时候在王府后院里玩。那里面地方很大,有小池塘,很多柳树,似乎还有金鱼和叫得很好听的鸟。不过这些当然都是腐败的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毒药,所以后来那院子就逐渐变成了工地。先是池塘给填了,然后是柳树给连根拔起来。

金鱼和那些很好听的鸟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的,只剩下在屋檐上蹦腾的麻雀。不过就连这麻雀也没活得那么舒畅。五八年政府发动“除四害”,说麻雀吃粮食,也是一害,连我们这些小学生也一起参加过那场轰轰烈烈的与麻雀作战的人民战争。我印象中那年麻雀被消灭得一干二净。可是后来自然灾害来了,又说麻雀也是什么生态的一环,并不是什么大害虫,没有年年打。到六二年就又可以看到几只。

除了麻雀,整个宗王府还留下个街角的小公园,是原先侧花园改的。这是为了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了,也可以享受以前只有王公贵族才有的享乐。

那年学校运动会,我们五年级每个班上都派出一个参加一千五百米赛跑的。我们班本来是要高建民去的,可他玩单杠的时候把腿摔断了,就换我去。班主任鼓励我要为班上争光,就让我在运动会开始前的两个月好好练练。所以那个春天如果哪个街坊邻居早起就会看到我呼哧呼哧地绕着美术馆来回跑。

每次跑完了,不能一下停下来,我就慢跑到那小公园里去,所以才有这后面的故事。

第一天跑完步,我在公园里转小半个圈子,就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在角落里。只能看到个背影,因为他是面对着东南角,背冲着外面。那情景到多年后的今天我还记着。一个清瘦的老人,身子微坐在右腿上,左足前点,左手在腰边向下虚按,右手向外翻掌举过头顶。后来我知道了这是太极拳里的一式“白鹤晾翅”,不过那时候只是觉得那老人摆的架势格外好看,安详宁静,就象一入口的那棵老槐树一样,不知道在这公园里已经站了多久。

不知不觉中我的脚步就停了下来。却见他左脚缓缓前滑,双手收拢前推,这时终于看到了他的侧影,发现他应该是过六十岁了,脸上很清隽,皱纹都一条条刻着,不显拖拉。他看上去很专心的,两只眼认真看着掌尖,毫不斜视。他这一推如此的全神贯注,我心里不由起了如果在他面前有堵墙,也会被他推开的念头。

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傻乎乎的,虚岁已经十三岁了,还以为是看到了体操。老人这一式“搂膝拗步”中的虚灵顶劲,内外相合,没看出一点,只知道这一推的速度恰到好处,从容不迫。快一分太急,慢一分太拖,觉得一个人做“体操”还能做到这样美,实在很不可思议,所以站着看了会儿。后面老人怎么从“搂膝拗步”撤手虚圈到“手挥琵琶”,又怎么把七十二式一一练完,我就记不太清楚了。毕竟后来看他把这七十二式演示过无数遍,很多情景都重叠了。

那第一次好象都没有看完。看着看着,几只麻雀扑腾扑腾地从树梢上过去,我心里就想起来上学要迟到了,就跑掉了。不过那半招“搂膝拗步”终究是留在了脑海里,下午上政治课,老师形容以后共产主义社会苹果会象西瓜一样大,我却莫名其妙的想起了清晨在公园看到的那个满头白发的人,全神贯注地看着自己缓缓推出的双掌。

第二天我天还没亮就睁眼了,比往常又早了一个小时。我们一家四口都睡在间十二平方米的屋子里,我和妹妹上下铺,睡在个帘子外面,里面睡着爸妈。我蹑手蹑脚地爬起来,跳到地上,妹妹睡在下铺,呼吸的节拍都没变,偏偏我妈却知道我起来了。

她似乎永远知道我的所有动静,我什么时候装睡,什么时候晚上起来去院子里撒尿,她都知道,有的时候让我觉得她其实从来都不真睡着的。

她就问我:“明义,怎么起这么早?”我说:“老师说我体能太差,要多练。”

她嗯了一声,我倒没什么害怕,毕竟我也没要干坏事。半晌,她却叹了口气,说道:“你小心点,别一下跑太狠了,累了就回来。”我说了声是就跑出去。

跑出院门口的时候看见王阿姨穿着一件带着花的棉袄坐在一个石礅子上。她每天都这样子,一早上就坐到外面来,头发往后梳得整整齐齐,低着头,喃喃自语。

有的时候当周围动静很大时,比方说小孩子跑来跑去的时候,她也会抬起头来。她的脸很娟秀,是南方人的瓜子脸,嘴唇薄薄的,有的时候我觉得她是我见过的最有气质的女人。小时候她还到我们家里来坐过,她不象别的女人那样碎嘴,但是笑起来的时候整个身子都会抖起来,声音很清脆,让人觉得她是发自心底的高兴,所以我对她印象很好。

当然现在她已经不笑很久了。听说反右的时候她的丈夫自杀了,她的脑子就有些不清楚了。每天只是很早就出来坐在外面,一天到晚不知在想些什么。

那天我跑出来的时候她把头转过来,想来她不太适应这么早有人从院子里出来吧。她的眼睛在我身上一转,她看人的时候眼珠不动的,只是脖子僵硬地扭过来,让人很不舒服。我对她说:“王阿姨好。”她没有任何的回应,又低头下去了。

我也没有期待什么回答,我只是尽到应有的礼貌而已,但是那无神的一眼仍然看得我心里一阵不舒服。

北京的三月,寒冷而干燥。早上大街上没一个人,我每跑三步就看到自己嘴中喷出的白气,一个人听着自己的脚步声,啪蹋啪蹋。

跑着跑着就觉得这世界上的烦恼都不存在了,心里舒畅起来。每一个毛孔都被吹开了,把冷风一直吸进来,又在身体里逐渐加热,脑子里想着自己就是一台发电机,从心里一直红到脸上,觉得很愉快。

一直跑了十圈,比前一天还多了两圈,却反而没喘得难受,就放慢跑到小公园里面去。果然,那人已经又在那里了。

这个时候我其实已经想到了这是人家在练拳。毕竟这事情也不难想通,但是脑子中一直觉得练拳的都是要象体校里那些人一样,不停的踢腿,嘴里还要配合动作“嗨嗨”的大声叫,头一天就没太反应过来。

这一天看的比前一天长了不少时间,也没看出什么名堂来,只是觉得对方动作很舒服,明明手上似乎一点劲没使,却不显得轻飘飘的,有点重的感觉。站得久了,当然就会冷,看看左右没别人,就学着样也摆两个架势。那老人也就一条棉布裤子,一件灰毛背心,却不显冷,动作一点也不加快,我速度控制不住,经常要看着对方节拍然后才调过来,心里就有些钦佩了,但又没个话头,只好讪讪地又跑两圈,暖了身子再回来。

那天回到家里,妈也没问怎么去了那么久。早上喝粥,里面多了个煮鸡蛋。 那时候鸡蛋要用票换,一般只有晚饭的时候才炒两个全家吃,所以记得很清楚。

就这样我每天早上跑步,跑完了就去公园里看拳。天天早上都有个鸡蛋吃。有一次妹妹说怎么哥哥有鸡蛋吃,她没有,我妈说哥哥要参加运动会,要补身体,妹妹就说她也要参加运动会。后来我就把蛋黄切一半给她,她特高兴,一直把那点蛋黄留到最后才吃。

爸爸象往常一样笑呵呵的,妈妈却有些沉默。 就这么又过去几周。我有一天跑步之前就到小公园去,发现老人还没来,跑完了再去他就在了。还有一天我跑得稍微快了一点,

进了公园的时候就看到他面对角落,双腿微曲,两掌掌心向下徐徐提起,一直至肩,然后又向身旁徐徐按下。这一式我看了些日子,已经明白了是这套拳法的起手式。自此以后,我的跑步速度也以那天为准,每次都将将赶上这个起手式,到该走的时候正好能够把整套拳路走上三遍。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一种莫名的默契,尽管我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 周末的时候一般也差不多,虽然不需要上学,但是我妈老跟我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我总觉得她对我到公园里来学拳不会太高兴,所以还是到点就回家,不敢多待。 我妈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她出身于镇江一家很大的世家中,我的外公早年作过几年县官,没有继续在官场上混就退下来了,应该算是个大地主吧。我妈有十五个兄弟姐妹,当然同父同母的只有三个,其他都是别的房里姨娘生的。她是三房里最小的,生出来不久我外婆就去世了。这外婆生前很得我外公的欢心,我妈又长得很漂亮,也就很受疼爱。从小跟着哥哥姐姐们上私塾,后来我几个舅舅都去俄国和法国留学,我妈也吵着要去,家里实在舍不得个女孩子跑那么远,就让她去了上海。 后来我爸跟我不无得意地说当时我外公是希望我妈在上海认识些名门子弟的,谁想到最后被他这个穷小子给拐跑了。 我妈和我爸的爱情故事是很传奇的。是那种戏剧里才有的富家女和穷小子的结合。据我爸爸说,当年他一心要上学,又交不起学费,就在中国银行里当了个小职员,那时候穷得只有一身西服和一双皮鞋。我打断他说爸,你现在连西服都没有啊。他说儿子你懂什么,解放了不时兴穿西服了,别瞎打断你老爸,听我跟你说当年怎么追到你妈的。我赶紧闭上嘴,他就又继续说道当年他穿着这唯一的西服和皮鞋跟他上司出席晚会,怎么在好几百人里一眼看到了我妈,然后怎么风度翩翩的在他上司丛俑下当众朗诵一首英文诗,惹得我妈在他一个人拿沙拉的时候追上来问他怎么发音这么标准,他就又怎么滔滔不绝的跟我妈聊了一个晚上文学,就把我妈的芳心赢了过来。 这故事我听了不止一次,后来还有妹妹一起。小女孩更是听得如痴如醉,也不知道她十岁不到能听懂多少,可她最爱缠着爸爸讲这些。有一次我妈在故事半截走过来,就笑着说尽跟孩子们瞎吹,你当时懂什么文学,跟我说了一晚上革命史。我爸笑着回答道你不就是喜欢我这个革命党。我妹插嘴说妈你也承认这都是真的了!我妈笑着什么也不说,我跟妹妹就一起起哄,结果弄得妈脸都红了。 若说这故事有什么美中不足,就是我外公一点都不象戏里那样顽固保守,虽然一开始不是很热情,但也没有一心棒打鸳鸯。我爸爸家里虽然穷,却是读书人出身,我祖父是个秀才,是苏州人,很早就死了,我外公对我爸一个人很上进,是很敬重的。尤其后来解放了,知道我爸原来是党员,更是刮目相看。 我只去过镇江两回,还是我非常小的时候,妹妹还没出生。对那趟回老家记着的东西很少,只记的一个胖胖的外祖父抱着我左捏捏右捏捏,抱我坐他腿上的时候说过:“还是小囡囡有出息,上了大学,找了个地下党,还生了个大胖小子!”说得全堂上的人都笑出来。还有家里到处的人,头一天要向好多人磕头,但是后来就好了,随便乱跑,自己还什么都不用动手,总有个阿姨跟在身边。 我们回北京后没几年外公就去世了,第二次就是回去奔丧,爸爸因为公事没去。那时妹妹才三岁,我应该是八岁了,只记得好多好多的白绫缎,挂满了几进的院子。一群女人没日没夜的哭叫,晚上我抱着妹妹在屋子里,睡不着觉,幸好我妈看来也不喜欢那气氛,送了灵就带我们两个回了北京。临走的时候有个岁数挺大的女人来我们屋子,她跟我妈说了好多话,我也不大记得,好象是说田地和房子都上缴国家了,所以我妈分不到什么地了。我妈说她什么也不想要,那老女人突然就哭了,说绝对不是她要克扣我妈什么,真的是都上缴了,我妈也哭出来,说她明白,没有怀疑姨娘。那老女人还是留下了一小口箱子,描着金线的,说当年你办婚礼那么急,老爷一直为没给你像样的嫁妆耿耿于怀,这箱都是你房里留下的细软,老爷还专门挑了你小时侯最喜欢的几样,你带走吧。 她们当时哭了好久,还互相推了好几回,但是那老女人很坚定,我妈就把那箱子带了回北京,里面应该是些珠宝吧,可是我从来没见她打开过。 总之我并不是很怕我妈,但是她不高兴的时候会坐着一动也不动,不说话。那个时候大家都会很紧张。我爸爸有一回开玩笑说这是因为我妈是仙女下凡,我们让她生气就是罪过,那回好象她是为了一件什么事不高兴,听了我爸的话就笑出来了。她笑的时候牙齿都不露出来的,但是整个屋子都会一下明媚起来,很美。 我想我们其实都不是如何怕她生气的样子,而是更喜欢她笑的样子吧。 所以到后来我真想拜师的时候,也是先跟爸爸说的。 那天我照常早上跑完步去看拳,正在煞有介事的学样子,突然听见一辆自行车骑进来。我收了手,往公园口张望,很快就看见一个很壮的汉子骑着辆很破旧的车子,一直冲这边来了。那年头大家都有点面黄肌瘦的,这人却不一样,远远一看,就象头大狼一样压在车上,二八的车吱嘎吱嘎的,颇有点不负重荷的感觉。到近处了,这人一跳就跳到地上,把车一提靠在棵树上,原来那车连个支子都没了。 这汉子看上去三四十年纪,大冷天只穿了件短袖,居然还出了不少汗。他手腿很粗,都是一疙瘩一疙瘩的肌肉,涨得鼓鼓的。脸长长的,眼睛很彪悍,可是一身的风尘,再加上脸上没刮干净,显得颇有些落破。 我当时看到他挺紧张,他却是安安静静的看白发老人打拳。老人也不理他,眼睛只是看着自己掌尖,不紧不慢的仍把自己这套拳打完。那汉子一直耐心等着,等到老人双膝徐徐站直,双手按下,回到起手式了,还很认真的站着。我正在想这人原来也是来看拳的,就看见老人轻轻吐出口气,把架子收了,然后转过来说道:“来的是天津的王贤侄么?”那大汉就说:“不错,在下天津王再进,曾老先生已经收到我的信了?” 他说话果然有点天津话的音,但是他往那里一站铁塔似的,又沉着嗓子,天津话里那种调侃的味道就没有了。 我到那天才知道白发老人姓曾,又听曾老人说道:“信是收到了,但是我已经多年不与各地朋友来往了,每天练练这套路也就是活动这一把老骨头而已,这请教之话还是别再提起了。倒是你父亲,当年与我一见后十分投缘,他的大成拳深得‘拳无拳,意无意’的三昧,是我一生罕见的高手,后来战乱不止,我们得有三十多年没见过面了。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我第一次听他说话,却觉得很熟悉,细想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似乎也是南方人,所以每个字吐得很温和,舌头也不象老北京那样转好多弯,跟我父母说话有点象。 那王再进看着很粗鲁的样子,说起话来却跟曾老人一样文质彬彬的,道:“先父已于四年前过世了。” 曾老人啊了一声道:“王世兄身体健壮,比我还小着几岁,怎么会这么早过世?” 进道:“反右的时候我父亲被打成右派,他是个直脾气的人,不服气,往上告,结果被大庭广众下狠狠斗了几回,受了点伤。后来我母亲病了,医院里说是右派家属,不给好好治,冬天没过去,父亲伤心过度,第二年秋天就故去了。”他好大的一条汉子,说到这里的时候却声音哽咽起来,让人听着说不出来的堵得慌。 曾老人哦了一声,张了张嘴,却半晌没出声。还是王再进自己先回过劲来,想来是要转个话题,就指着我问道:“这个小兄弟是您老的弟子么?” 曾老人眼睛往我身上望望,我的心一下提起来,我当时连弟子这词代表什么还不清楚,心里却患得患失起来,很在意这答案。 老人有点狡谲的笑笑,说道:“他的父亲还没正式领他来拜师,所以缺个仪式。” 我听了不由笑出来,王再进却没听出这其中的玄妙来,只是哦了一声带过去,然后又说道:“曾老先生,我父亲生前经常跟我说要是有机会,一定要让您指点指点。我这回蹬了好几个小时的车过来,请您体谅一下我这份诚心吧!” 曾老人叹了口气道:“不是我不体谅贤侄的诚心,不过的确是我已经退隐多年。先不说这身手远不及少年时候,动不了拳脚,另外这规矩不能这么轻易废了,不然传出去,我这老头子可经不起别人天天来拜访。” 后面王再进就说曾老人太谦虚了,老人说规矩不能废,然后王再进说这年头老一辈退得退,死得死,年轻一辈没什么真练的,根本不会有什么人来打扰,老人仍不松口,总之两人来回夹缠不清,我也听不大懂,只好傻傻地站在旁边。 说着说着这王再进的声音就扬起来,脸上越涨越红,象柿子在炉子旁边似的,虽然话里对曾老人还很尊敬,但语气就逐渐冲了起来。尤其当老人提到他可以找体委帮他完善拳法的时候,他一下子就叫出来:“体委,体委!我父亲就是给这帮人给气死的!您是知道我父亲那个人的,他一生的梦想就是要让国术发扬光大,从少年的时候就走南闯北拜访各处名家,编他那本‘近代国术大全’。他吃了多少苦才收集了三十七个门派的拳谱,那边上一招一式的注解哪个不是他亲手去考证,亲手写上去的?为了印证东北刚击一门跟跆拳道的关系,他亲自跑到长白山那边去,我妈生我的时候他都不在身边,回来的时候左腿也瘸了,可他就是着了迷似的,我妈怎么说他他也不听。他满脑子想的就是咱们中国人可以靠国术强身,让那些洋人瞧得起咱们,让咱们自己瞧得起自己!可那群体委的人啥事不懂,我爸当年想把这书献给国家当体校的教科书,有个什么姓林的就说现在党领导国家了,国术只是让老百姓观赏娱乐的项目,这种阶级斗争的产物已经没有了用途,连看也不看就把我爸轰了出来。” 曾老人听了叹口气道:“王世兄一向刚正不阿,是个火爆热血的性子,恐怕为这事气得不轻吧?” 王再进道:“可不是么!我爸回来就想把那书烧了,可是四十多年的心血啊!他一生的梦想就都在那里面了,最终还是留下了。可谁想到这一留就又是个祸根。反右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这书也成了条罪名,他单位说他是封建思想严重,对旧社会糟柏恋恋不舍,成天钻研打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