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结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发展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1:44:05
东南地区:
距今一万一千年,在浙江浦江出现上山文化(最近刚命名的,以前叫上山遗址,具体年代还有争议,根据北京大学实验室对6个样品的碳十四年代测定数据,上山遗址年代在距今约11400-8600年间。)。

距今10000年至8000年,浙江嵊州出现小黄山文化。可能是由上山文化发展来的。

距今8000年至7000年,萧山出现跨湖桥文化,可能是由小黄山文化发展来的。已经很发达了。

距今7300年至5300年,出现了大家熟悉的河姆渡文化,有了非常高的文化程度了,统治区域南达温州,北到钱塘江,东到舟山群岛。可能是由小黄山文化发展来的,但是和跨湖桥文化没有传承关系。
河姆渡文化大量种植水稻,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稻壳,据发掘报告说总量达到150吨之多,大多是人工栽培的籼稻。
还大量使用骨耜(一般认为是耕种用具,但也有人认为是盖房子挖洞用的),住干栏式建筑,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房屋有着明显差别。
还发现了距今5600年前的水井。
早期陶器以夹炭黑陶为主,夹砂灰陶为主,晚期夹砂红陶占多数。
采集和渔猎也在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还发现6支木质船桨和1只陶舟,说明已经有了船只。
还发现了简单的刻画符号。我小时候在报纸上看到有人声称从刻画符号中解读出了一篇散文。
河姆渡文化分为四期,可能是人类来这里生活了四次,每次遇到洪水,然后又离开,然后再来。
距今5300年,河姆渡文化灭亡。该地区被良渚文化占据。



距今7000年左右,太湖流域出现了罗家角遗址,可惜被农民挖了。
距今6750年至5200年,太湖流域出现了马家浜文化。罗家角遗址现在一般认为是早期遗址。
马家浜文化发现了号称是最早的粳稻,也有籼稻。还发掘有大量的水稻田遗址,共计90块,及水田灌溉系统。
马家浜文化的早期,狩猎占重要地位,到晚期,可能是动物被打光了,种植水稻开始占重要地位。
还发现有炭化纺织品残片,说明纺织已经出现了。
还出土有大量玉器,还出土有骨哨。
还出土有榫卯木结构建筑部件。
在江阴出土有马家浜文化祁头山遗址,可能是马家浜文化早期一个单独的有自己特色的聚落中心。

距今5800年至4900年,太湖流域出现了崧泽文化,可能是由马家浜文化发展而来的。
崧泽文化时期,发现了小型的三角形石犁。说明农业进一步发展。
风俗也在发展,向礼制靠拢。

距今5250年至4150年,太湖流域出现了良渚文化,可能是由崧泽文化发展而来的。
这三个文化的生存范围,西到常州,南到钱塘江,东到上海,北到长江。良渚文化末期向北曾经远征到苏鲁交界的新沂,在当地打过仗,向西可能覆盖到了镇江。
良渚文化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文化程度了。
良渚文化发现较多的石制农具,当时已经以犁耕为主。
还出土了5000多年前的丝带、麻绳、麻布片,还有一块没有完全炭化的绢片,说明纺织已经很发达。
良渚文化大量用玉器,以玉器作为等级标志,玉器十分的精美。已经能够区分真玉和假玉,等级最高的墓葬全部是真玉,其他墓葬按等级的降低假玉大量增加。
当时礼制已经十分完备,等级森严,各聚落各有各自的等级。
良渚文化发现有许多刻画符号。有单字的,有几个字的,有四五个符号横成一直行的现象,最多的有8个和9个图案排在一起的,可能是文字的雏形。
距今4150年,良渚文化灭亡。


河姆渡文化灭亡和良渚文化灭亡后,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距今3800年至3100年在当地出现了马桥文化,不过文化程度远远低于河姆渡文化灭亡和良渚文化。
马桥文化的陶器,比良渚文化的陶器粗糙的多。刻画符号也简单的多。
马桥文化受到了中原文化、福建肩头弄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可能是良渚文化灭亡后,从福建过来的越人建立的。
马桥文化已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青铜器明显受中原地区影响发展而来。
马桥文化是越文化的祖先。马桥人在那里一直住到了今天。今天上海市马桥镇人的DNA,和马桥人的DNA一致。

距今2000年前,当地出现了亭林文化,可能是由马桥文化发展出来的。东南地区:
距今一万一千年,在浙江浦江出现上山文化(最近刚命名的,以前叫上山遗址,具体年代还有争议,根据北京大学实验室对6个样品的碳十四年代测定数据,上山遗址年代在距今约11400-8600年间。)。

距今10000年至8000年,浙江嵊州出现小黄山文化。可能是由上山文化发展来的。

距今8000年至7000年,萧山出现跨湖桥文化,可能是由小黄山文化发展来的。已经很发达了。

距今7300年至5300年,出现了大家熟悉的河姆渡文化,有了非常高的文化程度了,统治区域南达温州,北到钱塘江,东到舟山群岛。可能是由小黄山文化发展来的,但是和跨湖桥文化没有传承关系。
河姆渡文化大量种植水稻,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稻壳,据发掘报告说总量达到150吨之多,大多是人工栽培的籼稻。
还大量使用骨耜(一般认为是耕种用具,但也有人认为是盖房子挖洞用的),住干栏式建筑,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房屋有着明显差别。
还发现了距今5600年前的水井。
早期陶器以夹炭黑陶为主,夹砂灰陶为主,晚期夹砂红陶占多数。
采集和渔猎也在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还发现6支木质船桨和1只陶舟,说明已经有了船只。
还发现了简单的刻画符号。我小时候在报纸上看到有人声称从刻画符号中解读出了一篇散文。
河姆渡文化分为四期,可能是人类来这里生活了四次,每次遇到洪水,然后又离开,然后再来。
距今5300年,河姆渡文化灭亡。该地区被良渚文化占据。



距今7000年左右,太湖流域出现了罗家角遗址,可惜被农民挖了。
距今6750年至5200年,太湖流域出现了马家浜文化。罗家角遗址现在一般认为是早期遗址。
马家浜文化发现了号称是最早的粳稻,也有籼稻。还发掘有大量的水稻田遗址,共计90块,及水田灌溉系统。
马家浜文化的早期,狩猎占重要地位,到晚期,可能是动物被打光了,种植水稻开始占重要地位。
还发现有炭化纺织品残片,说明纺织已经出现了。
还出土有大量玉器,还出土有骨哨。
还出土有榫卯木结构建筑部件。
在江阴出土有马家浜文化祁头山遗址,可能是马家浜文化早期一个单独的有自己特色的聚落中心。

距今5800年至4900年,太湖流域出现了崧泽文化,可能是由马家浜文化发展而来的。
崧泽文化时期,发现了小型的三角形石犁。说明农业进一步发展。
风俗也在发展,向礼制靠拢。

距今5250年至4150年,太湖流域出现了良渚文化,可能是由崧泽文化发展而来的。
这三个文化的生存范围,西到常州,南到钱塘江,东到上海,北到长江。良渚文化末期向北曾经远征到苏鲁交界的新沂,在当地打过仗,向西可能覆盖到了镇江。
良渚文化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文化程度了。
良渚文化发现较多的石制农具,当时已经以犁耕为主。
还出土了5000多年前的丝带、麻绳、麻布片,还有一块没有完全炭化的绢片,说明纺织已经很发达。
良渚文化大量用玉器,以玉器作为等级标志,玉器十分的精美。已经能够区分真玉和假玉,等级最高的墓葬全部是真玉,其他墓葬按等级的降低假玉大量增加。
当时礼制已经十分完备,等级森严,各聚落各有各自的等级。
良渚文化发现有许多刻画符号。有单字的,有几个字的,有四五个符号横成一直行的现象,最多的有8个和9个图案排在一起的,可能是文字的雏形。
距今4150年,良渚文化灭亡。


河姆渡文化灭亡和良渚文化灭亡后,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距今3800年至3100年在当地出现了马桥文化,不过文化程度远远低于河姆渡文化灭亡和良渚文化。
马桥文化的陶器,比良渚文化的陶器粗糙的多。刻画符号也简单的多。
马桥文化受到了中原文化、福建肩头弄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可能是良渚文化灭亡后,从福建过来的越人建立的。
马桥文化已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青铜器明显受中原地区影响发展而来。
马桥文化是越文化的祖先。马桥人在那里一直住到了今天。今天上海市马桥镇人的DNA,和马桥人的DNA一致。

距今2000年前,当地出现了亭林文化,可能是由马桥文化发展出来的。
东南稍微往西一点的南京地区:

距今6000年到5000年前,在南京地区出现了北阴阳营文化。北阴阳营文化可能受到马家滨文化和青莲岗文化的很大影响。和马家滨文化一样,也大量使用玉。
主要分布在南京周边地区以及相邻的安徽境内的长江南北地区。东到宁镇山脉,西到巢湖流域。
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被良渚文化灭掉的。

距今4600年到4000年前,在江北兴化高邮等地出现南荡文化。南荡文化由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发展而来。

距今4100年到3700年前,在宁镇地区出现点将台文化,差不多相当于夏朝时期了。可能起源于南荡文化。

之后在宁镇地区是湖熟文化,可能由点将台文化发展而来。大约相当于商朝一直到周朝的吴国时期。
去年在南京建设江宁大学城的时候差一点挖掉一个重要的遗址,打了个大洞但被制止。
今年听说在建设宁杭二期高速公路的时候,挖掉了一个江宁的湖熟文化遗址,碎陶片挖的到处都是。



再往西:
距今五六千年的时候,在安徽西部江淮地区出现薛家岗文化。
薛家岗文化由黄鳝嘴文化发展而来,后者的具体情况没有查到。
薛家岗文化的中心地区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覆盖范围一直到了湖北境内。
薛家岗三期文化是5200年至5000年,其他几期没有查到时间。
薛家岗文化很有特点,历史学家认为它可能是以工商业为主的部落联盟。
薛家岗文化出土了大量极其精美的工艺品(实际上良渚的玉琮最早就出现在薛家岗),而且很明显他们自己用不上,而他们的农业非常的不发达,或者说不重视。
历史学家认为他们可能是一个以工商业为主的文化,依靠制作工艺品向其他部落经商。
可能是因为过分重视工商业,战斗力不强,最后被南下的龙山文化所灭。

在巢湖含山县,出土了凌家滩遗址,属于薛家岗文化的一个遗址。
但是在凌家滩遗址出土了大批极为精美的玉器,聚落规模也显得是一个中心聚落,也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因此有人认为凌家滩遗址可以单独列出来做一个凌家滩文化。
凌家滩遗址的年代是距今5500年至5300年前年,出土有龙型玉器(也有人认为是虎不是龙),说明受到了东北的红山文化的影响。出土了和北阴阳营文化相同的结盟用半截璜形玉器,说明凌家滩早期聚落和北阴阳营人有结盟关系。
还出土有玉龟,说明受到裴李岗文化的影响。玉龟和玉片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用具。
凌家滩遗址已经发现了大型宫殿、神庙等标志性建筑以及布局整齐的房屋、墓地、护城壕沟、手工作坊、集市和大批礼器,还有使用红陶块砌成的水井。
还发掘出了长90米、宽30米、堆积厚度1.6米,面积2800平方米,平均厚度1.6米的红陶块遗迹,可能是大型建筑遗址。还发现有大型红陶块广场遗址。
??发了1552贴子的人,为啥被咔嚓了?
点了进来,,,啥也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