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 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22:52:59
台湾《旺报》日前发表题为《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的文章,文章摘编如下:

  上周末伦敦金融城市长安司棣率领伦敦证券交易所主席在内的50多位英国商界领袖访问团到大陆参访10天,他多次指出,中国既然已经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就必定要在全球金融舞台扮演重要角色,并强调伦敦金融城的经验有助上海尽早实现此一目标,发展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话题再受热议。

  上海想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始于2005年上海市试点“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心”,去年4月大陆国务院再次确认上海将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也是北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所拟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重要性绝不下于十二五规画中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体上全球金融资产的名义价值是实体经济的16.4倍(以全球股票市值、债券余额,1000家大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及金融衍生品的名义价值四者合计),大陆既然已经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大陆的金融资产仍有极大的成长空间,也确实有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尤其,在过去的10年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资产的增长速度是先进国家的一倍以上,而新兴国家金融资产增长中,又有一半是来自中国大陆的贡献;估计中国大陆金融资产规模达8.1兆美元,约占全体新兴国家金融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由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资产高速增长带来的交易需求,所引发的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性布局重大调整,是有助上海朝向国际金融中心成长。

  为了实现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新华社所属中经社控股集团和道琼斯指数公司也在今年共同启动“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IFCD Index),其运用全新指标以科学评价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排行榜,IFCD Index在所选取的45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排在前10名城市依次为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新加坡、法兰克福、上海、华盛顿和悉尼。大致上这项评比算是客观,但上海以第8名进入前10名序列,让人有些突兀感。

  上海今年不断强调,去年上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2%,金融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持续扩大、功能不断增强;中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截至2009年底,在沪金融机构总数为986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402家,落户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已达20家,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资产占全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85%。这些数据固然突显了上海在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但并不能等同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达成。

  上海的企图心不容质疑,一年多来中央和上海的作为正为上海加速前进,不过国际金融中心从来都是市场化形成的机制,伦敦、纽约、新加坡甚至香港没有一个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试问如果香港在1949年就回归中国大陆,香港还会有今天的国际金融规模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上海要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最大的关键在于如何自然形成一个自由的金融市场机制,机制形成过程中,政策只能扮演环境促成的角色,而非人为干预。而且,在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国际金融业公平竞争,A、B股完成合并前,上海是无法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之所以老神在在,甚至多次表明支持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说白了,正是看穿了这一点。
(http://news.stnn.cc/ed_china/201009/t20100923_1421182.html)台湾《旺报》日前发表题为《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的文章,文章摘编如下:

  上周末伦敦金融城市长安司棣率领伦敦证券交易所主席在内的50多位英国商界领袖访问团到大陆参访10天,他多次指出,中国既然已经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就必定要在全球金融舞台扮演重要角色,并强调伦敦金融城的经验有助上海尽早实现此一目标,发展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话题再受热议。

  上海想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始于2005年上海市试点“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心”,去年4月大陆国务院再次确认上海将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也是北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所拟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重要性绝不下于十二五规画中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体上全球金融资产的名义价值是实体经济的16.4倍(以全球股票市值、债券余额,1000家大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及金融衍生品的名义价值四者合计),大陆既然已经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大陆的金融资产仍有极大的成长空间,也确实有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尤其,在过去的10年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资产的增长速度是先进国家的一倍以上,而新兴国家金融资产增长中,又有一半是来自中国大陆的贡献;估计中国大陆金融资产规模达8.1兆美元,约占全体新兴国家金融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由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资产高速增长带来的交易需求,所引发的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性布局重大调整,是有助上海朝向国际金融中心成长。

  为了实现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新华社所属中经社控股集团和道琼斯指数公司也在今年共同启动“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IFCD Index),其运用全新指标以科学评价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排行榜,IFCD Index在所选取的45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排在前10名城市依次为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新加坡、法兰克福、上海、华盛顿和悉尼。大致上这项评比算是客观,但上海以第8名进入前10名序列,让人有些突兀感。

  上海今年不断强调,去年上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2%,金融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持续扩大、功能不断增强;中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截至2009年底,在沪金融机构总数为986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402家,落户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已达20家,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资产占全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85%。这些数据固然突显了上海在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但并不能等同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达成。

  上海的企图心不容质疑,一年多来中央和上海的作为正为上海加速前进,不过国际金融中心从来都是市场化形成的机制,伦敦、纽约、新加坡甚至香港没有一个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试问如果香港在1949年就回归中国大陆,香港还会有今天的国际金融规模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上海要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最大的关键在于如何自然形成一个自由的金融市场机制,机制形成过程中,政策只能扮演环境促成的角色,而非人为干预。而且,在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国际金融业公平竞争,A、B股完成合并前,上海是无法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之所以老神在在,甚至多次表明支持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说白了,正是看穿了这一点。
(http://news.stnn.cc/ed_china/201009/t20100923_142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