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一代战略轰炸机设计取向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46:32


50#有配图
最近几年,随着远程打击、隐形飞机、无人作战系统、网络中心战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有人断言战略轰炸机将在不久之后绝迹。不可否认,万事万物都有从生到死的过程,战略轰炸机终将不能逃脱灭绝的厄运。但现在讨论其生死为时尚早,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战略轰炸机依然是大国的重要标志。在美国着手研制下一代高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及其他高超音速作战飞机的同时,神秘没测的“曙光女神”高超音速战略侦察机业已炒的沸沸扬扬。最近,F-22隐形战斗机已经服役,F-35已经完成首飞…所有这些无不在压迫我们的神经:面对新世纪如火如荼的新军事变革,我们应当准备什么样的新型轰炸机?

对未来任何事项的预测都是困难的。对战略轰炸机的预估,每个人基于自身的认识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以美国为例,美国空军近年不断修正对下一代轰炸机的技术指标与时间表,并没有正式研制新型战略轰炸机,除现有的机型够用外,另一主要原因在于概念设计拿不准。我国在战略轰炸机的预测上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估计正确了,于国于民十分有利;估计错了,将有可能错失历史机遇。笔者认为,任何国家的武器装备都与该国的战略目标相一致。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的安全战略。这不仅是维持战略轰炸机的根本要求,也是研发新一代轰炸机的出发点。因此,研究下一代我国的战略轰炸机的设计取向,有必要从我国的安全形势及由此决定的我军的作战思想谈起。

一、我国急需新一代战略轰炸机
(一)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与我军的历史使命
1.我国当前正处于由传统的陆地强国向海洋大国转变的时期。
首先,面临着祖国尚未统一,军事实力无法突破太平洋第一岛链的窘境。统一台湾关乎我国能否实现由大陆强国向海洋大国的转变。当前的台海形势不容乐观,解放军在完成伟大历史使命的同时,还面临着美、日单独或共同干预的风险。面对瞬息万变的台海形势,我们一定要做最坏打算,并认真考虑如何应对美日干预。因此,作战区域不能局限于台湾岛与台湾海峡。即使没有美日干预,也要将台湾岛东部纳入作战区域。在面临台独分子不断挤压大陆战略空间的同时,中日东海之争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历史性课题。

其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凸显海洋的重要性。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某种程度讲是海洋的开放,即开放沿海城市吸引外商投资的同时,扩大经海路运输的国际贸易。由此使经济飞速发展,沿海地区对经济的贡献远远超过内地。与此相适应,海军在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作战实力大为增强。当前,我国正处于“由陆向海”的战略机遇期,安全形势的重心已从陆地转到海上,而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实施“由海向陆”的海军战略,两者或多或少发生着碰撞。美国为了推行“由海向陆”的海军战略,大力建造适合近海作战的舰只,如DDG1000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濒海战斗舰等,甚至“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亦可搭载并发射数十枚以上的陆攻巡航导弹。美军“由海向陆”战略的目标,就是将其主力摆在对手家门口,决不在公海上与其决战!

世界历史表明,海洋是霸权主义争夺的重点。我国战略重心的转变,极有可能与海上强权相冲突。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海洋的丢失,不啻于国土丧失,甚至更为严重。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为了防止敌人由海上的入侵,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攻防兼备的海上力量,这不仅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由现状所决定。欲制海必先制空!除了发展强大的舰队外,还要发展强大的空中优势,其攻防兼备的最佳平台除了航空母舰,就是战略轰炸机。

2.海上交通线缺乏必要的保护,“马六甲困局”亟待突破。在我国家崛起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高峰期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海上交通线与海外贸易,对我们越来越重要,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国家崛起。近年来,伴随石油与政治、军事的关系更加密切,石油争夺的政治性更为突出的同时,石油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国家安全问题。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成是开往中国的。马六甲海峡已经与中国经济安全息息相关。据相关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7013万吨,占国内需求量的1/3;2005年进口总量达到13617万吨,占国内需求总量的42.87%;预计到2015年,国内石油需求有一半需要从国外进口,到2020年将达到76.9%。目前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于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4/5需要经由马六甲海峡及相邻的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运输,而该运输线却掌握于他国手中。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对国际资源依赖与日俱增的时代,国际资源供应的安全就成了我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对中国而言,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石油生命线。可以说,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扼住了中国的资源通道。“马六甲困局”就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
因此,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国家海上利益的范围不断扩展,对海上安全的依赖也越大。未来我国经济安全的维系,将突出体现在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3.解放军的历史使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安全的概念也超越单一的、纯军事的内涵。综合安全观成为全球共识,不仅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与文化,还包含资源、环境、信息等领域。其中,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力量的基础,以军事、外交力量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力量仍然是国家安全的主体。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安全态势已不仅取决于上述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在各战略主体的博弈中自身的安全战略运筹。因此,发展必要的、强大的国防力量,无论从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还是保障国家战略的实施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防实力的现实已经出现了巨大反差。在当前及未来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解放军的发展战略必须与国家的安全形势相一致。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的与我国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化海军和空军航空兵,是中国崛起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由于维系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命脉不在陆地而在海洋,因而从现实需求看,应当积极强化海上力量。

原中央政治局常任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其《回忆录》中披露我国的海军战略是:包括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和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海域在内的近海防御;海军的作战区域,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主要将是第一岛链和沿该岛链的外沿海区,以及岛链以内的黄海、东海、南海海区;我国海军战略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及海洋权益,应付海上局部战争,遏止和防御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来自海上的侵略,维护亚太地区和平;海军在战争时期的任务是独立协同陆空军作战,保护海上交通线,参加战略核反击作战。

我军除了准备东南方向的军事斗争外,在印度洋方向,为了确保海上能源运输线,必须突破马六甲海峡,向西进入孟加拉湾、印度洋,并延伸至阿拉伯海,到达波斯湾产油区。这条海上生命线直接影响着我国计民生,是未来我国海上利益的关键争夺点。纵观插手马六甲海峡的世界与地区性大国,印度可能是我国目前最现实的战略竞争对手,日本是将来一定时期内必然出现的潜在战略对手,美国是中国最终将面对的最大战略对手。为此,我国应当积极构建由战略核潜艇、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打击能力,提高威慑水平,在未来的反击作战中撕毁NMD、TMD、“宙斯盾”的防御网。同时,积极发展常规远程打击与兵力投放能力,提高远洋作战能力,积极建设以轰炸机为主的战略空军在内的快速反应部队。藉此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战术飞机、弹道导弹无法取代战略轰炸机
1.战术飞机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包括战斗机、攻击机、战斗轰炸机在内的战术飞机都拥有完善的对地攻击能力。如我军大量使用的歼-7与强-5,因设备简陋,对地攻击基本依赖无控火箭弹和自由落体炸弹。当然,战术飞机可以通过设备的完善来提高其对地攻击力,但其固有的航程与载弹量的限制使其在远距离、大强度攻击方面,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战略轰炸机相比。在保证一定载弹量的情况下,欲延长作战半径,就需要组织空中加油。空中加油作业将增加任务的复杂性。例如美军在1986年空袭利比亚时,曾经调用28架加油机,为来往于英国的24架F-111进行了6次的空中加油。
从武器平台思想来看,轰炸机是比战斗机更大、更具改装潜力的对地攻击武器投放平台。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战术飞机无法替代战略轰炸机,除非出现新概念武器与新的作战样式。

2.弹道导弹的局限性。弹道导弹的缺点与优点一样明显。例如打击机动目标缺乏任务弹性;除机动发射的弹道导弹外,地下发射的弹道导弹机动能力不强,还需要建设发射井等基础实施;机动发射的弹道导弹,发射重量有一定限制,如公路机动的弹道导弹,当战斗全重过大时,发射车在行进过程中容易倾覆。中远程及洲际弹道导弹一般用于核大战,许多中、短程的弹道导弹也往往用于战术核袭击。基于上述考虑,执行常规作战任务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一旦发射,很容易让对方误以为是核武器,而遭致核报复。
执行常规作战任务的弹道导弹的缺点更加明显。除为避免对手误判在使用上受到极大限制外,多数战术弹道导弹不仅射程短,为了自身的安全,还要往战略纵深后靠,使原本就小的有效航程大为减少,增加了限制程度。例如我国在东南沿海部署的数种战术弹道导弹,为了保证发射部队的安全,发射阵地并未部署在最前沿。如果需要动用战术弹道导弹抗击航母战斗群,就不得不启用射程更远的东风21导弹。用弹道导弹抗击航母战斗群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将严重依赖网络中心战,一旦关键节点如侦察卫星被毁,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敌人的航母战斗群分布在西太平洋、印度洋等处,将因极有可能使用的中程弹道导弹难以机动而极大增加我军的攻击难度。相应地,侦察卫星、发射阵地等都要增加。同时,为了增加有效射程,发射阵地又不能距海岸线太远。这样又增加了被敌作战飞机和巡航导弹攻击的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短程弹道导弹,还有可能被与美国YAL-1A激光武器平台类似的武器系统击落的风险。可见,用陆基弹道导弹打击航母战斗群远不如用战略轰炸机。

由于使用上的限制因素较多,弹道导弹的发展速度远远慢于各类作战飞机机载设备升级和机载武器的发展速度。最近十来年,用于对地攻击的机载武器发生了巨大变化,命中精度与投放距离得到空前提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战飞机较之弹道导弹的优越性。因此,在发展弹道导弹的同时,必须寻求多种远程武器投送力量。主要依赖弹道导弹打击地面或海上目标的设想,是另一种“导弹万能论”。
3.战略轰炸机的独特优势。与战术飞机、弹道导弹相比,战略轰炸机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执行战略核潜艇、陆基弹道导弹所不能执行的任务。
(1)使用的灵活性。较之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能够多次使用的优点。战略轰炸机在执行轰炸任务的过程中,一旦计划改变,可以迅速改变航向与目标或终止任务中途召回。使用空射巡航导弹或精确制导炸弹,可以取得弹道导弹望尘莫及的命中精度。同样能够携带巡航导弹的舰艇,其机动能力无论如何均无法与轰炸机相比。在不考虑隐形的情况下,为了免遭攻击,战略轰炸机可以在二线机场起飞,实施迂回攻击,从而避开对方的防空火力。除执行最主要的战略与战术打击任务外,战略轰炸机还能够担负远距离的战备巡逻、侦查、监视等多种任务。
(2)作战效能大。战略轰炸机与其他战略武器相比,具有大面积、高强度、大纵深的攻击能力,以及更强的生存能力等独特优点。在信息时代初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战略轰炸机以其首当其冲、成为夺取战争主动权重要力量的表现,再次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以B-2轰炸机为例,由于具有在全天候昼夜情况下的精确制导武器投送能力,将空中作战的原则从“多机单目标”改变成为“单机多目标”。该机利用携带的16枚常规武器,在一次作战行动中可以摧毁16个目标,而完成同样的任务在以前需要几十架飞机投掷数百枚炸弹。如在科索沃战争中,B-2的出动架次不到飞机总架次的1%,却投下了占总量1/10的精确制导炸弹,所攻击的全是高价值目标。
(3)成本较低。单纯考虑经济因素,战略轰炸机与弹道导弹核潜艇、航母战斗群等作战平台相比,其造价与使用成本较低。以较新的“斯坦尼斯”号核动力航母为例,仅建造一项支出就花费了35亿美元,而其舰载机又要花费50亿美元。同时,前呼后拥的护航与保障舰艇开支大约为65亿美元。这样,一个“斯坦尼斯”号航母编队仅采购费用就高达150亿美元。这个编队服役后,还要支付大量的维持费。估算下来,一个“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在其30年的服役期内总的维持费用约为180亿美元。这样,对“斯坦尼斯”号而言,从开始建造到退役,共需花费约33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航母的现代化改装和报废等费用。而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造价已经接近40亿美元。再以美国的核潜艇为例,“海浪”级核潜艇造价26亿美元,在其基础上降低性能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单价也有16.5亿美元。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航空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成本最高而且要求最严格的B-2隐形轰炸机的单价只有10.2亿美元。

(三)现役轰炸机的不敷使用
当前,我军无论是战略轰炸能力,还是战术轰炸能力都亟待加强。
轰-6作为我军唯一的中程亚音速轰炸机,无法胜任现代战争的严酷要求。大部分轰-6依然使用自由落体的核炸弹或常规炸弹遂行作战任务;因机体限制,改装潜力终究有限,主要是载弹量不足,不能携带更多的空射巡航导弹。尽管可以更换并增加发动机以延长其航程与作战半径,但改进后的作战弹性依然较差,较之B-52、图-160等存在明显不足。例如,轰-6H可以携带2枚鹰击-63反舰导弹,但其射程只有200千米;最新研制的轰-6X,可以携带4枚鹰击-83变速反舰导弹,最大射程250千米。缺乏射程较远的反舰导弹,使轰-6在执行反舰攻击任务时,极有可能遭致敌舰载防空导弹或舰载飞机的拦截。
    由于轰-6的弹舱容积与长度较小,不足以容纳巡航导弹。 正在研制的轰-6K在翼下最多只能携带6枚空射巡航导弹。而俄罗斯的轰炸机仅仅在一个弹舱内的旋转发射架上就可以携带6枚,美国的可以携带8枚。轰-6的航程与飞机的载弹量和飞行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航程一般为5760~5955千米,如载弹3吨,最大重量起飞,最大航程可达6000千米,作战半径2960千米;如果外挂空对面导弹,飞机航程将大大缩短。在外挂2枚某型空面导弹的情况下,作战半径不超过1500千米。
除作为战略轰炸机使用的轰-6外,我军主要的空中突击力量还包括苏-30和“飞豹”战斗轰炸机。尽管两者在机载设备、载弹量等方面得到强化,终究难与大航程、大载弹量的战略轰炸机相比,只能实施战术攻击。在我军面临的较为紧迫的反航母战斗群的任务面前,因基本不能携带大型的反舰导弹,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例如“飞豹”常用的反舰导弹鹰击-81的射程为40千米,鹰击-83的射程为150千米。即便与H-6相比,“飞豹”携带的反舰导弹的射程与威力均不及前者。为了达到饱和攻击的目的,一次出动同型飞机的数量必然较多。有时为了适当延长作战半径,很可能还需要出动大量的空中加油机。以我军为数不多的加油机来说,“飞豹”的使用将会受到很大限制。
上述之不足,正是我国下一代战略轰炸机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如加大航程,增加载弹量,加快飞行速度,提高任务的多样性等。

(四)我国战略轰炸机应当具备的基本作战能力
我国有可能研制的新型战略轰炸机必须与国家最高利益与战略目标相一致,在继承以往轰炸机使用经验与作战目标的基础上,应当有所创新。
1.传统能力。新研制的战略轰炸机必须具备战略威慑与战术打击两种功能,成为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投放平台,在满油的情况下具备洲际飞行能力。为了有效保证轰炸机自身的安全,主要将其作为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并可超音速巡航。同时,为了保证轰炸机群的安全,该机还可以携带短程的对地攻击导弹实施火力压制。
2.优异的反舰攻击能力。当前,我军的反舰攻击能力依然薄弱,无法有效撕毁“宙斯盾”防空系统及舰载战斗机的火力网。在未来或许发生的海空大战中,沿海及部分内陆地区有可能遭到射程介于1300~2500千米陆攻巡航导弹的攻击,故应将敌舰队拦截在距我海岸线1300~2500千米之外。这已经基本脱离了我现役战斗机及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外,必须寻求有效的抗击敌航母战斗群的手段。
我国与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一样,有明显的将轰炸机作为反舰平台的倾向。前苏联与美国针锋相对,拥有同样的先发制人的大规模的摧毁敌人的战略目标,因而其战略轰炸机的研发与美国如出一辙。但是,因其缺乏航母战斗群,其战略轰炸机还有打击航母的重任。如图-16、图-22M等都可携带重型的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执行该任务。包括“奥斯卡级”核潜艇,“伏龙芝”级、“光荣”级巡洋舰等也担负有对付强大的攻防兼备的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重任。
对于正向海洋大国迈进的我国,航空母舰、战略轰炸机一个不能少!抗击航母战斗群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我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保护海上交通线更是长期的作战任务。装备航空母舰与战略轰炸机是我军抗击航母战斗群、保护海上生命线的重要手段。战略轰炸机可以部分消除我国航母战斗群没有或战斗力不足的问题。中国未来的战略轰炸机不单单是投放核武器或巡航导弹了事,更重要地是在广阔的太平洋、印度洋执行保护我海上生命线的重任。因而在战术目标上,图-22M轰炸机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即使如此,因其航程、作战弹性等不如相对落后的图-95,其重要性远不如后者。这是我们在研发新一代战略轰炸机时,必须考虑的事项。


待续

                                                    此文发表于2007年下半年《航空档案》

50#有配图
最近几年,随着远程打击、隐形飞机、无人作战系统、网络中心战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有人断言战略轰炸机将在不久之后绝迹。不可否认,万事万物都有从生到死的过程,战略轰炸机终将不能逃脱灭绝的厄运。但现在讨论其生死为时尚早,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战略轰炸机依然是大国的重要标志。在美国着手研制下一代高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及其他高超音速作战飞机的同时,神秘没测的“曙光女神”高超音速战略侦察机业已炒的沸沸扬扬。最近,F-22隐形战斗机已经服役,F-35已经完成首飞…所有这些无不在压迫我们的神经:面对新世纪如火如荼的新军事变革,我们应当准备什么样的新型轰炸机?

对未来任何事项的预测都是困难的。对战略轰炸机的预估,每个人基于自身的认识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以美国为例,美国空军近年不断修正对下一代轰炸机的技术指标与时间表,并没有正式研制新型战略轰炸机,除现有的机型够用外,另一主要原因在于概念设计拿不准。我国在战略轰炸机的预测上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估计正确了,于国于民十分有利;估计错了,将有可能错失历史机遇。笔者认为,任何国家的武器装备都与该国的战略目标相一致。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的安全战略。这不仅是维持战略轰炸机的根本要求,也是研发新一代轰炸机的出发点。因此,研究下一代我国的战略轰炸机的设计取向,有必要从我国的安全形势及由此决定的我军的作战思想谈起。

一、我国急需新一代战略轰炸机
(一)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与我军的历史使命
1.我国当前正处于由传统的陆地强国向海洋大国转变的时期。
首先,面临着祖国尚未统一,军事实力无法突破太平洋第一岛链的窘境。统一台湾关乎我国能否实现由大陆强国向海洋大国的转变。当前的台海形势不容乐观,解放军在完成伟大历史使命的同时,还面临着美、日单独或共同干预的风险。面对瞬息万变的台海形势,我们一定要做最坏打算,并认真考虑如何应对美日干预。因此,作战区域不能局限于台湾岛与台湾海峡。即使没有美日干预,也要将台湾岛东部纳入作战区域。在面临台独分子不断挤压大陆战略空间的同时,中日东海之争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历史性课题。

其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凸显海洋的重要性。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某种程度讲是海洋的开放,即开放沿海城市吸引外商投资的同时,扩大经海路运输的国际贸易。由此使经济飞速发展,沿海地区对经济的贡献远远超过内地。与此相适应,海军在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作战实力大为增强。当前,我国正处于“由陆向海”的战略机遇期,安全形势的重心已从陆地转到海上,而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实施“由海向陆”的海军战略,两者或多或少发生着碰撞。美国为了推行“由海向陆”的海军战略,大力建造适合近海作战的舰只,如DDG1000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濒海战斗舰等,甚至“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亦可搭载并发射数十枚以上的陆攻巡航导弹。美军“由海向陆”战略的目标,就是将其主力摆在对手家门口,决不在公海上与其决战!

世界历史表明,海洋是霸权主义争夺的重点。我国战略重心的转变,极有可能与海上强权相冲突。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海洋的丢失,不啻于国土丧失,甚至更为严重。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为了防止敌人由海上的入侵,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攻防兼备的海上力量,这不仅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由现状所决定。欲制海必先制空!除了发展强大的舰队外,还要发展强大的空中优势,其攻防兼备的最佳平台除了航空母舰,就是战略轰炸机。

2.海上交通线缺乏必要的保护,“马六甲困局”亟待突破。在我国家崛起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高峰期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海上交通线与海外贸易,对我们越来越重要,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国家崛起。近年来,伴随石油与政治、军事的关系更加密切,石油争夺的政治性更为突出的同时,石油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国家安全问题。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成是开往中国的。马六甲海峡已经与中国经济安全息息相关。据相关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7013万吨,占国内需求量的1/3;2005年进口总量达到13617万吨,占国内需求总量的42.87%;预计到2015年,国内石油需求有一半需要从国外进口,到2020年将达到76.9%。目前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于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4/5需要经由马六甲海峡及相邻的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运输,而该运输线却掌握于他国手中。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对国际资源依赖与日俱增的时代,国际资源供应的安全就成了我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对中国而言,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石油生命线。可以说,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扼住了中国的资源通道。“马六甲困局”就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
因此,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国家海上利益的范围不断扩展,对海上安全的依赖也越大。未来我国经济安全的维系,将突出体现在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3.解放军的历史使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安全的概念也超越单一的、纯军事的内涵。综合安全观成为全球共识,不仅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与文化,还包含资源、环境、信息等领域。其中,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力量的基础,以军事、外交力量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力量仍然是国家安全的主体。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安全态势已不仅取决于上述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在各战略主体的博弈中自身的安全战略运筹。因此,发展必要的、强大的国防力量,无论从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还是保障国家战略的实施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防实力的现实已经出现了巨大反差。在当前及未来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解放军的发展战略必须与国家的安全形势相一致。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的与我国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化海军和空军航空兵,是中国崛起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由于维系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命脉不在陆地而在海洋,因而从现实需求看,应当积极强化海上力量。

原中央政治局常任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其《回忆录》中披露我国的海军战略是:包括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和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海域在内的近海防御;海军的作战区域,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主要将是第一岛链和沿该岛链的外沿海区,以及岛链以内的黄海、东海、南海海区;我国海军战略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及海洋权益,应付海上局部战争,遏止和防御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来自海上的侵略,维护亚太地区和平;海军在战争时期的任务是独立协同陆空军作战,保护海上交通线,参加战略核反击作战。

我军除了准备东南方向的军事斗争外,在印度洋方向,为了确保海上能源运输线,必须突破马六甲海峡,向西进入孟加拉湾、印度洋,并延伸至阿拉伯海,到达波斯湾产油区。这条海上生命线直接影响着我国计民生,是未来我国海上利益的关键争夺点。纵观插手马六甲海峡的世界与地区性大国,印度可能是我国目前最现实的战略竞争对手,日本是将来一定时期内必然出现的潜在战略对手,美国是中国最终将面对的最大战略对手。为此,我国应当积极构建由战略核潜艇、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打击能力,提高威慑水平,在未来的反击作战中撕毁NMD、TMD、“宙斯盾”的防御网。同时,积极发展常规远程打击与兵力投放能力,提高远洋作战能力,积极建设以轰炸机为主的战略空军在内的快速反应部队。藉此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战术飞机、弹道导弹无法取代战略轰炸机
1.战术飞机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包括战斗机、攻击机、战斗轰炸机在内的战术飞机都拥有完善的对地攻击能力。如我军大量使用的歼-7与强-5,因设备简陋,对地攻击基本依赖无控火箭弹和自由落体炸弹。当然,战术飞机可以通过设备的完善来提高其对地攻击力,但其固有的航程与载弹量的限制使其在远距离、大强度攻击方面,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战略轰炸机相比。在保证一定载弹量的情况下,欲延长作战半径,就需要组织空中加油。空中加油作业将增加任务的复杂性。例如美军在1986年空袭利比亚时,曾经调用28架加油机,为来往于英国的24架F-111进行了6次的空中加油。
从武器平台思想来看,轰炸机是比战斗机更大、更具改装潜力的对地攻击武器投放平台。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战术飞机无法替代战略轰炸机,除非出现新概念武器与新的作战样式。

2.弹道导弹的局限性。弹道导弹的缺点与优点一样明显。例如打击机动目标缺乏任务弹性;除机动发射的弹道导弹外,地下发射的弹道导弹机动能力不强,还需要建设发射井等基础实施;机动发射的弹道导弹,发射重量有一定限制,如公路机动的弹道导弹,当战斗全重过大时,发射车在行进过程中容易倾覆。中远程及洲际弹道导弹一般用于核大战,许多中、短程的弹道导弹也往往用于战术核袭击。基于上述考虑,执行常规作战任务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一旦发射,很容易让对方误以为是核武器,而遭致核报复。
执行常规作战任务的弹道导弹的缺点更加明显。除为避免对手误判在使用上受到极大限制外,多数战术弹道导弹不仅射程短,为了自身的安全,还要往战略纵深后靠,使原本就小的有效航程大为减少,增加了限制程度。例如我国在东南沿海部署的数种战术弹道导弹,为了保证发射部队的安全,发射阵地并未部署在最前沿。如果需要动用战术弹道导弹抗击航母战斗群,就不得不启用射程更远的东风21导弹。用弹道导弹抗击航母战斗群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将严重依赖网络中心战,一旦关键节点如侦察卫星被毁,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敌人的航母战斗群分布在西太平洋、印度洋等处,将因极有可能使用的中程弹道导弹难以机动而极大增加我军的攻击难度。相应地,侦察卫星、发射阵地等都要增加。同时,为了增加有效射程,发射阵地又不能距海岸线太远。这样又增加了被敌作战飞机和巡航导弹攻击的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短程弹道导弹,还有可能被与美国YAL-1A激光武器平台类似的武器系统击落的风险。可见,用陆基弹道导弹打击航母战斗群远不如用战略轰炸机。

由于使用上的限制因素较多,弹道导弹的发展速度远远慢于各类作战飞机机载设备升级和机载武器的发展速度。最近十来年,用于对地攻击的机载武器发生了巨大变化,命中精度与投放距离得到空前提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战飞机较之弹道导弹的优越性。因此,在发展弹道导弹的同时,必须寻求多种远程武器投送力量。主要依赖弹道导弹打击地面或海上目标的设想,是另一种“导弹万能论”。
3.战略轰炸机的独特优势。与战术飞机、弹道导弹相比,战略轰炸机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执行战略核潜艇、陆基弹道导弹所不能执行的任务。
(1)使用的灵活性。较之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能够多次使用的优点。战略轰炸机在执行轰炸任务的过程中,一旦计划改变,可以迅速改变航向与目标或终止任务中途召回。使用空射巡航导弹或精确制导炸弹,可以取得弹道导弹望尘莫及的命中精度。同样能够携带巡航导弹的舰艇,其机动能力无论如何均无法与轰炸机相比。在不考虑隐形的情况下,为了免遭攻击,战略轰炸机可以在二线机场起飞,实施迂回攻击,从而避开对方的防空火力。除执行最主要的战略与战术打击任务外,战略轰炸机还能够担负远距离的战备巡逻、侦查、监视等多种任务。
(2)作战效能大。战略轰炸机与其他战略武器相比,具有大面积、高强度、大纵深的攻击能力,以及更强的生存能力等独特优点。在信息时代初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战略轰炸机以其首当其冲、成为夺取战争主动权重要力量的表现,再次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以B-2轰炸机为例,由于具有在全天候昼夜情况下的精确制导武器投送能力,将空中作战的原则从“多机单目标”改变成为“单机多目标”。该机利用携带的16枚常规武器,在一次作战行动中可以摧毁16个目标,而完成同样的任务在以前需要几十架飞机投掷数百枚炸弹。如在科索沃战争中,B-2的出动架次不到飞机总架次的1%,却投下了占总量1/10的精确制导炸弹,所攻击的全是高价值目标。
(3)成本较低。单纯考虑经济因素,战略轰炸机与弹道导弹核潜艇、航母战斗群等作战平台相比,其造价与使用成本较低。以较新的“斯坦尼斯”号核动力航母为例,仅建造一项支出就花费了35亿美元,而其舰载机又要花费50亿美元。同时,前呼后拥的护航与保障舰艇开支大约为65亿美元。这样,一个“斯坦尼斯”号航母编队仅采购费用就高达150亿美元。这个编队服役后,还要支付大量的维持费。估算下来,一个“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在其30年的服役期内总的维持费用约为180亿美元。这样,对“斯坦尼斯”号而言,从开始建造到退役,共需花费约33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航母的现代化改装和报废等费用。而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造价已经接近40亿美元。再以美国的核潜艇为例,“海浪”级核潜艇造价26亿美元,在其基础上降低性能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单价也有16.5亿美元。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航空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成本最高而且要求最严格的B-2隐形轰炸机的单价只有10.2亿美元。

(三)现役轰炸机的不敷使用
当前,我军无论是战略轰炸能力,还是战术轰炸能力都亟待加强。
轰-6作为我军唯一的中程亚音速轰炸机,无法胜任现代战争的严酷要求。大部分轰-6依然使用自由落体的核炸弹或常规炸弹遂行作战任务;因机体限制,改装潜力终究有限,主要是载弹量不足,不能携带更多的空射巡航导弹。尽管可以更换并增加发动机以延长其航程与作战半径,但改进后的作战弹性依然较差,较之B-52、图-160等存在明显不足。例如,轰-6H可以携带2枚鹰击-63反舰导弹,但其射程只有200千米;最新研制的轰-6X,可以携带4枚鹰击-83变速反舰导弹,最大射程250千米。缺乏射程较远的反舰导弹,使轰-6在执行反舰攻击任务时,极有可能遭致敌舰载防空导弹或舰载飞机的拦截。
    由于轰-6的弹舱容积与长度较小,不足以容纳巡航导弹。 正在研制的轰-6K在翼下最多只能携带6枚空射巡航导弹。而俄罗斯的轰炸机仅仅在一个弹舱内的旋转发射架上就可以携带6枚,美国的可以携带8枚。轰-6的航程与飞机的载弹量和飞行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航程一般为5760~5955千米,如载弹3吨,最大重量起飞,最大航程可达6000千米,作战半径2960千米;如果外挂空对面导弹,飞机航程将大大缩短。在外挂2枚某型空面导弹的情况下,作战半径不超过1500千米。
除作为战略轰炸机使用的轰-6外,我军主要的空中突击力量还包括苏-30和“飞豹”战斗轰炸机。尽管两者在机载设备、载弹量等方面得到强化,终究难与大航程、大载弹量的战略轰炸机相比,只能实施战术攻击。在我军面临的较为紧迫的反航母战斗群的任务面前,因基本不能携带大型的反舰导弹,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例如“飞豹”常用的反舰导弹鹰击-81的射程为40千米,鹰击-83的射程为150千米。即便与H-6相比,“飞豹”携带的反舰导弹的射程与威力均不及前者。为了达到饱和攻击的目的,一次出动同型飞机的数量必然较多。有时为了适当延长作战半径,很可能还需要出动大量的空中加油机。以我军为数不多的加油机来说,“飞豹”的使用将会受到很大限制。
上述之不足,正是我国下一代战略轰炸机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如加大航程,增加载弹量,加快飞行速度,提高任务的多样性等。

(四)我国战略轰炸机应当具备的基本作战能力
我国有可能研制的新型战略轰炸机必须与国家最高利益与战略目标相一致,在继承以往轰炸机使用经验与作战目标的基础上,应当有所创新。
1.传统能力。新研制的战略轰炸机必须具备战略威慑与战术打击两种功能,成为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投放平台,在满油的情况下具备洲际飞行能力。为了有效保证轰炸机自身的安全,主要将其作为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并可超音速巡航。同时,为了保证轰炸机群的安全,该机还可以携带短程的对地攻击导弹实施火力压制。
2.优异的反舰攻击能力。当前,我军的反舰攻击能力依然薄弱,无法有效撕毁“宙斯盾”防空系统及舰载战斗机的火力网。在未来或许发生的海空大战中,沿海及部分内陆地区有可能遭到射程介于1300~2500千米陆攻巡航导弹的攻击,故应将敌舰队拦截在距我海岸线1300~2500千米之外。这已经基本脱离了我现役战斗机及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外,必须寻求有效的抗击敌航母战斗群的手段。
我国与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一样,有明显的将轰炸机作为反舰平台的倾向。前苏联与美国针锋相对,拥有同样的先发制人的大规模的摧毁敌人的战略目标,因而其战略轰炸机的研发与美国如出一辙。但是,因其缺乏航母战斗群,其战略轰炸机还有打击航母的重任。如图-16、图-22M等都可携带重型的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执行该任务。包括“奥斯卡级”核潜艇,“伏龙芝”级、“光荣”级巡洋舰等也担负有对付强大的攻防兼备的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重任。
对于正向海洋大国迈进的我国,航空母舰、战略轰炸机一个不能少!抗击航母战斗群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我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保护海上交通线更是长期的作战任务。装备航空母舰与战略轰炸机是我军抗击航母战斗群、保护海上生命线的重要手段。战略轰炸机可以部分消除我国航母战斗群没有或战斗力不足的问题。中国未来的战略轰炸机不单单是投放核武器或巡航导弹了事,更重要地是在广阔的太平洋、印度洋执行保护我海上生命线的重任。因而在战术目标上,图-22M轰炸机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即使如此,因其航程、作战弹性等不如相对落后的图-95,其重要性远不如后者。这是我们在研发新一代战略轰炸机时,必须考虑的事项。


待续

                                                    此文发表于2007年下半年《航空档案》
二、目标与能力有机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我军作战思想与美军的根本区别
我国最大的潜在对手就是美国,在被称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中美两国面临着发生地区冲突甚至核大战的风险。由于美国在现代战争的作战思想、战略战术及科学技术等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其武器装备发展之路非常值得借鉴。但是,中美两国的军事战略、作战目标等既相似又截然相反,因此,美国的武器发展之路不一定就适合我们。在积极贯彻攻势防御战略思想中,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战略轰炸机发展之路。
1.美军的战略是全球送达,全球作战;我军则是积极防御。美国军事战略发展演变的轨迹,沿续了一条从争取独立、巩固政权到扩张、争霸和称霸的过程,始终保持着进攻性战略。20世纪末,美国空军的“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全球力量”,以及海军的“前沿——由海向陆”便是这一作战思想的延续。去年初颁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再次强调美军应具备在全球行动的能力,而不仅限于特定的地区。美军认为,中国是“能在军事上同美国抗衡的最具潜力的国家”,因而该报告将亚太地区作为战略部署调整的重点。报告说美国必须在亚洲具有持久的远程军事投送能力、强大的核威慑力量以及禁区内的远程打击能力,以便必要时不仅可以发动攻击,而且可以在敌人腹地长期执行战斗任务。为此,报告要求在太平洋地区至少要部署6艘航母,维持美国海军60%的潜艇。
与此相反,《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一再体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表明我国始终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和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要求解放军立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主动预防、化解危机,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中国与美国的军事战略大不相同:美国是进攻战略,我国是防守战略。美国因其军事战略的进攻性一直遵循着“战略前沿随战略利益而动”的原则。美国的扩张史表明,它始终将战略前沿抵近别国疆界。美国的战略抵近政策事实上已经成为安全侵入。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防御性的,其战略前沿与自然边界重合。两国不同的军事战略及作战思想,并不是我国取消战略轰炸机部队作战序列的理由。相反,正是贯彻积极防御、将敌拒于国门之外的战略思想,才迫切要求我们针对美军的战略目标,相应发展远程、快速打击的空中力量,包括发展一种适合自己的战略轰炸机,使之成为我们必须拥有的杀手锏之一。
2.作战思想的不同要求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有别于美国的建军之路。有什么样的军事战略,就有什么样的建军之路。美国历来认为其“军事战略是建立在强大的联盟体系基础之上的”。美国为了实施其全球战略,大力推行军事同盟,以便在战时随时展开兵力,取得有利的军事态势。当今,美国海军、空军都有全球快速部署的能力。美国航母战斗群和战略轰炸机均有海外永久性基地。我军在走向“蓝水”的过程中,即使装备了航母,在舰只数量、吨位、作战区域上也会有较大限制。因此,应当有战略轰炸机与“蓝水海军”相呼应,部分取代航母战斗群的作用,或弥补航母战斗群的战力空隙。中国不结盟,很难取得海外基地,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驰往战区或事发区的机动能力有限。为弥补航母战斗群在展开部署时的不足,迅速向海外远距离展示兵力、形成威慑,也需要有战略轰炸机。
军事战略之不同导致战术上的不同,在战略轰炸机的技战术性能上也不会相同。以B-2隐形轰炸机为例,当初设计该机的目的是主动深入敌防卫严密的战略纵深,对敌战略目标及重点防空火力实施打击,因而需要加强隐身能力。我们与美军战略目标有着根本区别,相应地在战略轰炸机的性能要求上也不尽相同。美国研制、装备隐形战略轰炸机,以及正在着手研制高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要求,不一定适合我国。

(二)超音速、高超音速是未来轰炸机的发展方向
1.B-58及XB-70下马的原因。在进一步探讨我国下一代超音速轰炸机之前,不妨先看看这两种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超音速的战略轰炸机。
B-58是按照“单一武器对最高优先权目标进行一次性打击”的作战思想而设计的战略轰炸机。尽管该机出色的结构设计使其完全能够持续超音速飞行,但它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飞行器:拥有数量繁多的专用零件,要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来操作、维护,强调性能而忽视耐用性的发动机故障频频;操作复杂,使用成本高昂,飞行事故较多。较之已经成熟的B-52,B-58的缺点太多太多。基于当时的技术及发动机的推力,不仅机体明显偏小,还没有轰炸机常见的弹舱,全部武器和大部分燃料箱只能外挂。影响了出航时的飞行速度,航程也短。这是导致其提前退役的一个原因。
真正注定B-58命运的不是上述存在的问题,而是当时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认为超音速的战略轰炸机完全可以被洲际弹道导弹所取代。“盗贼”退役后的空缺由FB-111、“民兵”和“北极星”弹道导弹等所组成的战略打击力量来填补。B-58的命运也表明,小航程、小载弹量的轰炸机必将短命。
较之B-58而言,XB-70简直就是超级轰炸机。XB-70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最大平飞速度提到M3,并可以2倍音速巡航。这些指标对现役轰炸机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就是这个美国战略空军的尤物,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却不能精确投弹:以M3速度飞行在21021米时,投弹圆概率偏差达到了1500米。其精度大大低于当时已经服役的第二代弹道导弹,只能仰仗战略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效费比过低。最为不幸的是,在决定XB-70命运的关键时刻,却与伴飞的F-104相撞。为之付出的一切努力,随着一声巨响而化为乌有。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B-58,还是XB-70,决定其夭折或提前退役的原因,不在于高空超音速突防的理念本身。尽管B-58和XB-70均不是最好的武器投放平台,但决定其命运的还是要战略轰炸机还是要弹道导弹之争。两者皆成为“导弹万能论”的祭品。
2.高超音速轰炸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国家认为以M0.9~1.2的速度进行低空、超低空突防,成功的机会可能更大。由于后来的F-111和“狂风”战斗机的战损率高于预计,使得低空、高亚音速的作战思想受到了质疑。以能够超低空突防著称的B-1轰炸机,在实战中很少使用这种战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空高速突防仍是比较安全的选择。例如SR-71高空高速侦察机在1968~1990年间,600多次飞越苏联等国上空,遭遇过1400余枚防空导弹的攻击,但都未被击中。米格-25在执行高空高速任务时也证明不易被击落。在80年代初设计先进战术战斗机时,高空高速思想重新受到重视,F-22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正如前面提到的高空高速飞机存在一个实际问题是难于准确地投放武器,但合成孔径雷达、数据链路和全球定位系统制导武器的结合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美国空军在1996年公布的《新世纪展望》中提出:“能够继续存在的响应体系——即隐形、高速飞机和导弹是今后的基本需要”,认为高超音速技术和隐形技术一样,都是21世纪充满活力的技术。   1999年,兰德公司就2倍音速的超音速轰炸机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性能要求。认为该种轰炸机从美国或英国领土上的永久基地起飞后可以攻击世界上任何目标。对于这些轰炸机,一次总数约80架次到105架次的出动,就能够投放足够的精确制导武器实施军事打击,这种轰炸能力相当于美国空军“沙漠风暴”行动期间全部轰炸投弹量的总和。 2001年6月,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提出了研制“对实施快速全球打击有价值的次轨道太空飞行器”的要求。据说,高超音速轰炸机可以在半小时内攻击地球另一面的目标,1.5小时攻击全球任一目标并返回美国的基地。近些年,美国空军、NASA一直致力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制,如X-43A等。
可以看出,高空高速突防将成为今后最受重视的突防战术,超音速、高超音速轰炸机,尤其是后者将在21世纪的攻防对抗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新能力。将来的战略轰炸机极有可能再次将速度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突出超音速巡航能力。
3.我国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应突出超音速巡航能力。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的战略轰炸机不必追求过高的速度。但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可以将其最大平飞速度设计成3倍音速或略微大于该速度,将最大巡航速度定为2.2倍音速,最佳巡航速度定为2倍音速。
之所以在美国防部要求美军在2018年前大力发展远距离侦察和攻击系统,装备隐身远程侦察机、远程无人轰炸/攻击机的时候,我们还要发展M3级的超音速轰炸机的理由如下:
我们的技术储备不足,现在就研制高超音速轰炸机风险太大;美国也在做技术储备,细化概念设计,到正式研制时估计也在10~20年之后;我军急需装备新型的战略轰炸机,可以将其作为未来高超音速轰炸机的过渡。另外,在研制一种革命性的装备中,往往不能如人所愿。当年人们对第二代超音速客机估计得很乐观,认为在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即可服役,同时对空天飞机预估的也很乐观。事实上,它们仅仅在设计阶段就告中止。美国的高超音速轰炸机或空天轰炸机至少也要到2035~2045年间服役。即在B-52、B-1、B-2退役完毕后才会形成作战能力。美国在此期间估计会重蹈历史上采用FB-111作为超音速战略轰炸机过渡机型的覆辙,先让3倍音速以内的过渡型轰炸机服役,以弥补战斗力的空缺。
美国的过渡型轰炸机可能是FB-22。我国也有可能研制超音速的过渡型轰炸机。如在歼轰-7A基础上改进的增重型;或在歼-8F基础上,通过换装“昆仑”3型发动机,适当机长机身、加大机翼面积等,走出一条类似法国幻影-Ⅳ的发展之路。但这些都是战术突击平台,仅仅是权宜之计。美国之所以可能搞出一些过渡型的轰炸机也仅仅是作为战略轰炸机的有效补充,在地位上比不上战略轰炸机。况美国前沿基地众多,航程短的缺陷并不明显。而我国基本上只能从本土出发,对航程有一定严格要求。因此,无论是现役的战斗轰炸机,还是在其或其他战斗机基础上改进的过渡型轰炸机,都不能满足解放军的作战需要,顶多在将来与高超音速轰炸机搭配使用。

(三)准隐形、非隐形战略轰炸机仍有存在的可能
有矛就有盾,今后肯定有有效发现隐形轰炸机的手段;隐形技术用于战术飞机可能有效,而用于大型飞机则可能失去意义。将来,战略轰炸机的飞行速度可能比隐形更重要。解放军的战略轰炸机主要用于保护海外利益、海上交通线,不是用于侵略,没有必要花费巨资研制隐形轰炸机。
1.隐形轰炸机的缺点。从隐身飞机机群来说,尽管整体打击能力很强,但仍存在一些弱点。最主要的是对信息的依赖性大。隐身飞机机群是通过信息系统将突击和保障飞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结合必须以有效的信息保障为前提。为使参战飞机能够协调一致地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作战威力,各飞行编队必须以原有计划为基础,在预警飞机的指挥控制下,实行动态的协同、配合行动。这种复杂的协同配合,必须依靠有效的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和反馈。
  对单个隐形轰炸机来说,世界上唯一的战略轰炸机B-2的可用性、维护性很差,必须有专门机库停放、保养,怕雨淋和潮湿。每次飞行任务结束后,为确保飞机的隐身性能不致下降,技术人员都要对飞机表面的隐身涂层材料进行整修,又费时又费力,平均每飞行1小时,就得花上132小时进行这种维护。B-2飞机的良好率也差,最严重的情况下,完成两次任务需间隔4天时间。
    不仅如此,为B-2的隐形技术所额外付出的天文数字般的巨额研制经费也是我们无法承受的。最为关键的是,隐形与高超音速是一对矛盾。正如某权威机构所言,“未来打击飞行器”在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速度与隐形是相对的,因为最快速的设计会牺牲隐形,最隐形的设计会是最缓慢的。因此,要提高飞行速度,就需牺牲隐身性能。
2.如果说隐形轰炸机是唯一选择的话,那么在B-2服役之际,正是B-52、B-1退役之时。事实上,无论是老旧的B-52,还是较新的B-1,并未因隐形技术而提前退出历史舞台,而俄罗斯依旧使用相对落后的图-95螺旋桨式轰炸机。非隐形的B-52、B-1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将是主力轰炸机;与此相似,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等大型作战舰只根本无法隐形,依然要发展。事实表明隐形技术不是武器装备的唯一选项,隐形轰炸机不是唯一选择。
3.在高科技尤其在航天技术条件下,不可能有真正能够隐形的作战飞机。战争爆发后,战术飞机的漏网造成的损失不大,一旦战略轰炸机进入发射阵位,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在有可能交战的大国之间,肯定紧密盯着对方的战略轰炸机。各种卫星,甚至地面间谍,均可以准确把握隐形飞机的驻地、数量等。隐形飞机在与加油机会合时,同样会暴露自身的位置。
4.我国可以研制一种准隐形的轰炸机。在低强度冲突中,或获取制空权后,B-2的作战效能与B-52相比无本质区别。隐形轰炸机只有在先发制人、深入敌战略纵深打击敌人目标时才有用。根据我国的作战思想与科技水平,可以发展一种准隐形的战略轰炸机。其隐形能力介于B-1B与F-35之间,适当放宽。重点在发动机进气口、尾喷口、舱门、机头、机翼等局部取得隐形效果,并降低红外信号特征。
5.通过其他措施可以提高非隐形飞机的生存力。隐形飞机属于被动的防御(以隐形为软对抗措施),非隐形飞机可以依仗机载武器将敌防空火力消灭,完成任务后,以2马赫或更高速度脱离,使亚音速或2马赫以下速度巡航的战斗机无法有效拦截。为了进一步提高突防能力,还可以提升机载武器的隐身能力和飞行速度,提高网络中心战的能力。例如美国在研的“快鹰”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巡航高度21.3千米,最大射程1260千米,速度可达M4~6;X-51空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最大飞行速度M5,射程约1000千米。未来的任何一种大中型轰炸机配备上述导弹或类似的导弹,皆可极大提高作战能力。
6.最为关键的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海空大战中,我们只需要突破第一岛链即可。由于日美安保条约的存在,对美国的作战行动无异于对日宣战。如果下一代战略轰炸机需要打击向我驶来的航母战斗群,就可先由轰炸机携带的对地攻击导弹在琉球群岛上打开若干缺口,其余飞机鱼贯通过。或先用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打开通道,战略轰炸机再由此越过第一岛链。比较而言,隐形轰炸机对于该进攻路线和战术目的,显得过于奢侈。
三、贯彻武器平台思想,优化概念设计
我国在规划发展任何一种主战装备,皆要认真汲取美国RAH-66直升机、“十字军”自行火炮等先进装备研制下马的教训,更重要的是认真总结B-52、F-4、U-2等飞机成功的经验。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成功研制出新一代作战平台。

(一)B-52、图-95的长寿秘诀
B-52、图-95历经50余年而长盛不衰,个中原因耐人寻味。从B-52的技术特点与使用来看,其长寿的秘诀包括:
1.B-52是个好的作战平台,是战略轰炸机。具体表现在:飞机大小适中,航程远,可空中加油;载弹量较大,机载武器的品种较多,有良好的任务弹性;气动布局合理,在当时属于先进;采用上单翼,机翼贯穿机身上部,不影响机身下部大型弹舱的设置,翼下空间大,有利于携带大型的空面导弹或其他飞行器。在大型飞机如波音747、C-5众多的情况下,唯有B-52被NASA选中作为其大型的空中试验平台,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2.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新技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B-52能够延续使用至今,很大程度上与其成为空射巡航导弹载机有很大关系。为了加强该机的攻击与防护水平,空军为其加装了光电装置,加强了电子对抗能力。近年还为其装备了其他火力圈外武器投放武器与相应吊舱。单单是“杰达姆”炸弹,就可由现在超过20公里的投掷距离,提高到超过100公里。经过不断改进的B-52,早已成为安全、高效的弹药投送平台,具有很高的效费比。
图-95的长寿秘诀大致与B-52相同。美俄两国战略轰炸机的装备状况表明,最先进的轰炸机,不一定是最好的武器投放平台。因此,我国下一代空中战略平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不要最先进,只要最合适;最重要的是大航程、大载弹量,良好的任务弹性,较大的改装潜力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将新一代轰炸机作为空射巡航导弹的投送平台。这不仅是由战略轰炸机应用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得出的结论,也是由作战体系得出的必然结果。

(二)优化概念设计
1.新旧技术结合,实现能力与目标的最佳组合。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技战术性能必须服从、服务于我国及我军的战略目标,没有必要过分追求高性能。否则,再优秀的性能也是浪费。当前,我国的航空工业与科技水平依然落后,突破热障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材料、燃料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为了降低研制与装备风险,可以根据对未来50年作战环境的预估,适当降低某些技术指标。在设计时,在气动布局、几何尺寸等方面可以充分借鉴既有机型,如“协和”、图-144、B-1、图-160等。
2.合理的技战术指标。我国新一代的轰炸机应当实现战略目标与战术目标的有机结合,经过多次空中加油,可以两次横跨太平洋。
其遂行战略任务的能力应当接近B-2、B-1、B-52、图-160、图-95 等现役轰炸机;在反舰攻击方面的战术能力尽量接近或者超过图-22M;载弹量接近B-1、B-52;水平飞行性能接近“协和”与XB-70。从现役战略轰炸机的角度看,B-1B、图-160更加接近于我国对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要求。
3.更要强调航程而非速度。依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准来看,研制高超音速飞机风险极大;从我国对战略轰炸机的基本需求来看,没有必要现在就研制高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基于我国安全形势“东急西重”的现状和面对广阔海域的形势,应当尽量提高飞机的航程与作战半径。使新一代的战略轰炸机在保持基本载弹量(例如15吨)的情况下,不经空中加油的航程能够达到10000千米。为了提高飞机的航程,就必须适当增加载油量,严格限制飞机结构重量。
4.遂行其他作战任务。为了提高我军快速反应和执行网络中心战的能力,新一代轰炸机可以走一机多型的发展道路。除了最基本的遂行轰炸任务的型号外,有必要将其改装成专职的侦察机、电子干扰机,甚至反卫星导弹的发射平台。其中无人驾驶的侦察机作为我军远程侦察系统的重要组成,遂行电子、光学等战略侦查任务;电子干扰机可以接替现役的轰-6电子干扰飞机,进行防空火力压制、干扰;反卫星飞机一次可以携带4枚甚至更多的反卫星导弹遂行作战任务。如有必要,还可以将新型的轰炸机改为反机载激光武器平台与预警机的平台,所载空空导弹的射程必须大于450千米。
5.有人驾驶。美国基于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作战意图,有意将下一代的轰炸机设计成无人驾驶的作战系统。尽管无人驾驶有许多优点,是发展方向,但这将增加侦查、信息传递、规划、临战决策等作战管理的复杂性。为回避上述不足,我国的战略轰炸机还应当是有人驾驶的空中平台。采用双人驾驶体制,再加两名电子战军官。由于飞机大部分时间在2倍音速情况下巡航,在设计时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救生系统。当然,新一代的战略轰炸机还应当使用电传操纵技术,并成为“多电”飞机,以供电子设备所需。
6.弹舱设计。轰-6因其原始设计造成弹舱过小的教训是深刻的,B-52的自行车式起落架不利于设置更大、更多的弹舱也是设计人员不得不在其翼下挂载更多的空射巡航导弹的原因。由于我国新一代的战略轰炸机立足于超音速巡航,为了减少飞行阻力,就必须将全部武器装载在弹舱内。从长远发展和一机多型的概念来看,必须为其设计较大、较多的、模块化设计的弹舱。可以像B-1B那样,设计成3个弹舱。考虑美国B-1B弹舱长度存在的问题,可以适当加长、加宽机身下的3个弹舱。如将最大的弹舱长度定为10.5米,最小的弹舱定为6米,宽度均为2米。海军型轰炸机采用2个串列弹舱,前弹舱长度可以定为12米,后弹舱长度定为9米,以容纳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弹舱内的旋转发射架一次可带8枚空射巡航导弹,或4~9枚其他导弹。为了进一步增加飞机的航程,可以在弹舱内挂大型副油箱,或通过可前后移动的活动隔板,在挂载各类导弹的同时,携带副油箱。该活动隔板也可以根据导弹的大小,前后适当移动。
7.强化电子战能力。下一代的战略轰炸机应当利用速度与强大的电子战能力进行自卫。在电子战方面,要充分借鉴F-35的综合电子作战系统,形成强大的空中干扰平台。设计人员在设计F-35时,将其电子战系统和飞机的各个任务系统高度集成,综合了有源相控阵雷达,通信、导航、识别系统与共用式光电分布孔径系统,实现了电子侦查、防御和攻击。F-35的电子战系统充分利用一系列的专用天线,能够对地面和空中雷达辐射源实施精确定位。同时与APG-81雷达共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在射频范围内和相应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带宽内支持快速、远距搜索。依据电子战设备的控制,APG-81相控阵雷达可以对敌方的雷达实施干扰。
8.强调发动机两两并列在一起,就像“协和”、B-1、图-160那样。将来的大型高超音速飞机一般在翼下安置4台发动机,为了在翼下腾出一定空间,利于以后在翼下携带导弹或其他无人驾驶飞行器的可能,下一代轰炸机应当将发动机两两并列在一起。
9.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高。强调可维护性是为了杜绝B-2的尴尬情况在我们这里发生,为此应当借鉴F-22在可维护方面的成功经验。美国空军在F-22的概念设计阶段,就对飞机和整个作战系统的可靠性及维护性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F-22在发动机、航空电子系统、机体结构等设计中,大量应用了模块化设计,机上的主要系统都具有备份和自检能力。维修人员可以迅速地抽出非功能性模块,并更换替代件。F-22平均维修间隔时间可达3小时,约为F-15的2~2.4倍;平均每架飞机所需的维修人员为8.5人,只有F-15的一半。执行空中优势任务的F-22,战时再次升空的准备时间只有15分钟。高维护性与高可靠性大幅度减小了后勤压力,极大提高了飞机的出勤率。
10.可以携带、控制无人攻击机。为适应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并提高轰炸机的突防能力,可以让轰炸机群携带、控制无人驾驶的隐形攻击机。在突破敌防空火力圈以前,将无人攻击机从弹舱里释放出来,由其做急先锋,打开通道,为后续轰炸机开路;或者有人驾驶的轰炸机仅仅在战区附近遥控指挥。一架轰炸机一次可以携带2架无人驾驶的隐形攻击机。当然,这些无人攻击机一定是为战略轰炸机特制的低成本飞行器,完成使命后即可成为自杀飞机。
    综上所述,下一代战略轰炸机有可能是一种较大的、具有远程飞行能力的武器平台。为适应网络中心战的要求,新一代的轰炸机在具备基本平台特性的前提下,必须能够快速修改构型,以适应网络中心战的要求。

四、总体布局与技术性能
(一)箭形翼、翼吊四台发动机常规布局
从前文的分析看,我国新型战略轰炸机不仅在飞行速度、航程、载弹量等方面较之轰-6要有空前提高,而且应当全部或部分超越俄美两国现役的战略轰炸机。因此,在总体布局上应当在轰-6、B-1等轰炸机基础上有较大改观,其气动布局应当兼顾超音速巡航与航程的要求。首先具有XB-70三倍音速的最大飞行能力,其次具备“协和”飞机两倍音速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在兼顾航程与速度方面,B-1与图-160都采用了变后掠翼技术。但因该技术结构重量太大,已经过时,在借鉴时应当放弃变后掠翼布局。机翼的形状可以借鉴“协和”及图-144的设计。因“协和”与图-144的翼展过小,不利于进一步提高飞行距离,为了延长新一代轰炸机的飞行距离,还应适当加大飞机翼展,主要是延长外翼段。
从气动布局看,新一代轰炸机的气动布局可以按照“XB-70+B-1(或者图-160)+第二代超音速客机方案=中国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公式予以概括。其中飞机的机身设计可参考XB-70、图-160与“协和”的,尽量拥有一定的长细比;机翼可借鉴“协和”与图-144的,采用变弯度翼型;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可借鉴图-160与B-1的,保证航向的稳定性;发动机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可参考B-1、图-160和“协和”的设计。
“协和”式超音速客机的成功鼓舞人心,使人们看到了大型超音速飞机的新希望。于是许多国家开始了第二代超音速客机的预研和设计。20世纪80年代曾经有人估计第二代超音速客机可能采用的技术如下:变弯度机翼,涡襟翼,超音速层流技术,翼身融合技术;推进技术方面有变循环发动机;工艺和结构方面有超塑成形/扩散胶接,金属复合材料,纤维强化金属材料;消音技术方面有同环喷管,先进消音器,热声屏蔽等。上述大多技术都可以用在我国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上。在已经获知的第二代超音速客机的设计方案中,大多采用复合三角翼或箭形翼。基于延长翼展的需要,我们最好采用箭形翼。翼下安装4台220~240千牛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或涡喷发动机。将来还可以更换成以涡轮为基础的吸气式组合循环发动机。

(二)技战术性能
在安排飞机的技战术性能时,要重点考虑对海作战。为了使敌航母战斗群无法靠近我专属经济区以外的临近地区,最好将其推离我海岸线2000千米之外。这样,敌人舰队配属的巡航导弹就无法攻击我沿海地区。同时,为了粉碎敌人的作战意图,还必须配合攻击型核潜艇打掉其前沿基地与前进基地。在反航母作战时,应当在舰载战斗机,如F/A-18E的作战半径,再加上AIM-120空空导弹的最大射程之外发射反舰导弹。如此考虑,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及为其搭配的空面导弹的基本技战术性能应当是:
以不空中加油、携带15吨弹药飞抵太平洋第二岛链为目标,即超音速巡航条件下作战半径不小于3000千米。或者在经过一次空中加油或跨音速条件下,可以飞抵与中途岛、阿留申群岛同等距离的敌人海空军基地。
为了安全,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在对海作战时,可以在内陆地区和有战斗机保护的领海上空机动作战,在我领空就可在卫星的制导下,发射远程反舰导弹或可攻击移动目标的巡航导弹,分别打击临近的敌舰队和第一岛链的海空军基地。为此,常规空射巡航导弹射程不小于2000千米,装有核战斗部的空射巡航导弹射程不小于3000千米,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不低于500千米。

(三)技术数据
    在规划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技术规格时,可以参考的机型及其技术数据如下表:
性能   机型
数据        B-1B        XB-70        图-22M3        图-160        “协和”        图-144
翼展(米)        41.67/23.84        32.03        34.28/23.3        55.7/35.6        25.56        28.80
机长(米)        43.68        57        42.26        54.1        62.10        65.70
空重(吨)        87.09                        117        78.7        85
最大起飞重量(吨)        216.37        270        124        275        185.1        180
最大载弹量/商载(吨)        34.0(机内)
26.8(外挂)                24        40        12.7       
最大
马赫数        1.25                1.88        2.05               
巡航速度
(马赫数)        0.7        3                0.9        2.04(最大)        2.35(最大)
2.2(正常)
最大航程
(千米)        12000        12230                12300(带6枚Kh-55)        6580(最大燃油),5110(最大载重)        6500(载客140人)
作战半径
(千米)                        2410(部分时间超音速)        2000(M1.5)               
发动机数量及推力(千牛)        4×136.92        6×136.8        2×245.18        4×245.18        4×169.32        4×171.6
此外,还可以参考第二代超音速客机的设计。例如有一种方案是:载客量为250~300人,折合重量为25~30吨,巡航速度M2~M2.5,航程为9200~12000千米。另一种方案是:翼展42米,机长89米,机高约14米,最大起飞重量320吨。
在几何尺寸等技术数据上,应当重点参考图-160、XB-70与“协和”。
综合分析,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技术数据为:翼展36米,机长60米,机高14米;最大起飞重量280吨,机内最大载弹量40吨。
为了实现高空高速的目标,最大升限可以达到35000米,实用升限28000米。
太长 没看明白
中国的远轰立项了?
纸上谈兵,TG造的出来么?
太长了无图无真相
楼主原创?转贴?
总之这家伙blarblar半天,意思就是我国需要投巨资研究一架非隐形的超音速高空远程大载荷轰炸机?
我不是小白啊 发表于 2010-8-30 11:12


   这个不会有了吧。
LZ动动手指就规划出了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海洋监视卫星......
还说要搞超音速客机......
其实只要有LZ说的那种神奇的卫星系统,咱们就犯不上玩轰炸机了,让二炮的人用DF-21打个高超音速飞行器去撞都能废掉航母的战斗力......
可是被LZ一笔带过的这种神奇的卫星系统搞起来的耗费一点也不比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少。
所以最需要的是制信息权,而不是轰炸机,现有的武器投放平台完全是够用了,只不过巡航导弹要搞隐身化的,弹道导弹的弹头换成高超音速飞行器。
空谈,废话连篇

给你个H-6X就不错了
太长  楼主原创?
{:qiliang:}很悲情的弱弱的说下,TG现在连造战略轰炸机的化冻鸡都搞不定啊!
太长了

还是更需要大运吧
这文章长啊~
空军没有那个本事还要揽这个活儿,弄个战略轰炸机去炸谁啊?!炸日本?越南?印度?还是美国?

笑死人了:D
TB从来就没有过战略轰炸机,何来新一代?就冲这标题种花网味道很浓啊
从不看文字帖   累
穿过灵魂的细沙 发表于 2010-8-30 13:07

井底之X!!!
两倍音速的高空轰炸机有?用
文中说SR71路过苏联无数次 那他敢不敢路过S300驻防的地域?
且不说80年代的S300打这种无机动能力的双三飞机都是比较轻松
连tg都想用红旗4虐他一把
现在的大型防空导弹基本都能反导 没有几百公里的射程射高起码也有几十公里的射程射高
如果想给在远方的敌人一点压力,远轰非常重要,毕竟弹道导弹这玩意,现在不稀奇了,再说了,我们空军最缺的就是远程平台
好文章
支持一下。
回复 19# 红色巨灵神


    啧啧
  海盗旗啊~
回复 11# 不玩CS的T


    有个P平台
   你告诉哪家飞机能不加油能飞到马六甲?
  马六甲一旦大战,你用二炮和核潜艇去打么?
回复 24# 飘扬de海盗旗
飞机打不下马六甲的,要控制生命线海军才是正道。

顺带我觉得就算是H-6这种货带上什么中国版的X51以七八马赫的速度打他个几千公里的也够了。所以说平台是够得就是武器不给力。
要洲际导弹不要远程轰炸机。现阶段让TG开发制造出战略远程轰炸机无异于是管尼姑要孩子,办不到。等过两年直接上次轨机。{:3_97:}
不玩CS的T 发表于 2010-8-30 12:03

信息化和机械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先进的武器平台,C4RSI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当然,仅有先进的武器平台而没有必要的信息指挥系统做支持,也是不行的。文章对于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的优劣讲的比较清楚。弹道导弹一旦发射就无法掌控,但战略轰炸机可以在进入攻击航线之前将其召回。如果弹道导弹能够包治百病,美军还要战略轰炸机与航空母舰做甚
飘扬de海盗旗 发表于 2010-8-30 16:08

潜艇的作用是被美军夸大的。试想潜艇可以对付航空母舰,那么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作为作何解释。假如我军需要对抗航母战斗群,这些潜艇能够逼近航母发射鱼雷吗。二战期间,德国的狼群还是对付民用船队,而不是用于对付主力舰
哎,很多内容发不上来呀!
77_66_3b217f465c617e6.jpg
战轰必须有!谁反对谁立场反动


3倍音速的要求技术上太困难而且意义不显著。超音速本身就与航程是个矛盾,也与多用途是个矛盾。试想一个3倍音速的东西去执行啥电子干扰或者反潜巡逻任务,明显不大可能。速度要求的话高亚音速或者顶多能够1.x超巡即可,没必要3倍音速。具备1.x超巡足以在战术组织上轻松攻破对方空中防线。
同意大航程大载弹量的设计思路。目标要明确,就是巡航导弹载机,执行制空于地的思想。这一思路要求对对方机场进行饱和打击,而对方机场一般为防空重点,因此需要不怕损失的打击兵器为主,也就是应以远程巡航导弹为主。使用巡航导弹发动饱和打击,就需要一种可以携带大量巡航导弹的运载工具,而轰炸机是最适合的。

3倍音速的要求技术上太困难而且意义不显著。超音速本身就与航程是个矛盾,也与多用途是个矛盾。试想一个3倍音速的东西去执行啥电子干扰或者反潜巡逻任务,明显不大可能。速度要求的话高亚音速或者顶多能够1.x超巡即可,没必要3倍音速。具备1.x超巡足以在战术组织上轻松攻破对方空中防线。
同意大航程大载弹量的设计思路。目标要明确,就是巡航导弹载机,执行制空于地的思想。这一思路要求对对方机场进行饱和打击,而对方机场一般为防空重点,因此需要不怕损失的打击兵器为主,也就是应以远程巡航导弹为主。使用巡航导弹发动饱和打击,就需要一种可以携带大量巡航导弹的运载工具,而轰炸机是最适合的。
红色巨灵神 发表于 2010-8-30 15:36

没事种花网待着呗:D
skychina 发表于 2010-8-30 12:53
莽撞者 发表于 2010-8-30 19:02


    没知识、会扣帽子,可惜,你晚出生40年呀:D 俺只听说SU30MKK这类的叫战轰:o
上次轨机!!!上次轨机!!!!航母上有人+无人战斗群,
要战略轰炸机对付谁,对付MD,有B2也是死[:a12:]
对付毛子,人扔来一对核弹[:a12:]
现在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D
发展类似B1这一级的战略轰炸机,就可以满足近中期(2035-2045)内,TG对于远程战略突击力量的需求
cobra21th 发表于 2010-8-30 19:42
其他无过多要求,能造出B1B就行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