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繁衍到令人咤舌的大明晋王世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7:54:26
<P>[推荐]繁衍到令人咤舌的大明晋王世家


帖子来源:节选自《明皇族宗室的历史变迁》

   自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便大封同姓为王,并确立封建藩王的定制。从此,朱氏一跃而成为我中华帝国的“国姓”,而安徽凤阳朱氏则一跃而成为天下最尊显的贵族——宗室皇族。300年大明天下,明太祖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在最优越的条件下以几何级数不断繁衍,到明朝末年,已由一人之身发展为一个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庞大宗族,分布于全国各地。即使经过明清鼎革的灾难,凤阳朱氏仍有很大部分生存并繁衍下来,构成今日朱氏族姓中极重要的一支。

 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子孙,致使朱明王朝皇族宗室人口无比庞大。

   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谋士们认为,宋朝和元朝所以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强,皇帝得不到宗室藩屏。因此,他一统天下之后,便于明太祖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开始分封九个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整套严格的封藩制度这一制度,成为被明王朝历代帝王遵从不变的祖训。

   后来,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24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几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如“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在朱元璋为24房子孙所取派语中,长房东宫懿文太子朱标的后裔世系派字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第四房燕王府也即后来成为明朝帝系的朱棣后裔世系派字是:“高瞻祁见(礻+右),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如建文帝朱允(火+文),即是朱元璋长房“允”字辈,“火”行。又如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即第四房第十代,属“由”字辈,“木”行。

   明王朝设有宗人府,专门管理皇族本家宗室事宜。又有专门记载皇族宗室繁衍传递和生死娶葬的谱牒,叫做玉牒。玉牒每十年一修,由翰林院的官员专司其职,定期公布。

   由于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明朝的皇子王孙们,往往广娶妃嫔妻妾,因而又繁育出众多的龙子龙孙。整个明朝时期,皇族宗室人口的再生产,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如太祖朱元璋生育了26个儿子,其中24年儿子有后,明仁宗朱高炽生了10个儿子,英宗朱祁镇有9个儿子,宪宗朱见深有14个儿子,世宗、神宗也各有8个儿子。如此高的出生率,使得明朝宗室的人口成几何级数不断增加、膨胀。

   整个明王朝一代,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先后登基继位做皇帝的共有17人(不包括南明各帝),封为亲王的83人,封为人公主的80余人,封为郡王至奉国中尉的,则多得不可胜数。据史籍记载,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明宗室人口才58人。到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30年左右增加1倍,达到127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玉牒所载宗室人口达8203人,100年间增加6倍。至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又增加约1.5倍,达17661人。嘉靖期间,仅河南地区便有亲王5人,郡王80人,将军、中尉、郡主、县主、县君等共1890人,为天下之最。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宗室人口过18492人。再过26年,到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已达157000余人。估计到明朝末年,宗室人口至少已超过20万人,这大概是世界上繁衍发展最快的宗族,正如当时人王世贞所说,这也是“千古所未有也”。

   明制规定,宗室禄给标准,亲王禄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公主及驸马2000石,郡主以下逐级递减。这样,明王朝的皇族宗室成员,成为一种特权阶层和寄生阶层。这些龙子皇孙们,大都不劳而获,过着纵情声色犬马的生活。除个别优秀者对国家民族和世界文化的进步作出过特殊贡献外,大都是一些只吃喝玩乐和没有出息的人。而庞大的宗室,耗费了不知多少国家财富、民脂民膏,特别是明中后期,巨额的宗禄开支使人人的赋役负担日益繁重,也造成明王朝严重的财政危机。如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全国税粮总收入为2285万石,而各王府的岁禄开支就达853万石,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37%,成为国家经费中的最大开支。因此,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人口和负担,成为明朝中晚期最严重的问题,可惜,分封之制,是太祖所定的万世不易的祖训,明王朝始终没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说,与当初太祖屏藩愿望相反,宗室问题,正是导致明王朝朱氏天下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晋王家族:
皇族第3房是晋藩家族,大概是诸藩之中繁衍最盛的一支
</P>
<P>   明皇族第3房始祖朱(木+冈)(公元1358--1398年),是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3个儿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晋王,建藩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十一年(公元1378年)就藩。史书记载,这位第一任晋王,自小跟大学者宋濂学文,又从杜环学习书法,长得“修目美髯,顾盼有威”,而且智慧极高。封王之后,镇守北方重镇,与燕王朱棣一起成为明初最有势力的藩王,多次参预明初军国大事。如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受命与燕王朱棣一超率师远征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当时大将颍国公傅友德等都听他节制。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又受命同周王朱(木+肃)一同率河南、山西诸卫军出塞筑城屯田,以巩固边防。可见朱(木+冈)对明初的朱氏政权和国家民族,作出过较大贡献。但朱(木+冈)这个人的性格,颇有些骄纵,在晋王任上,也做过许多不法妄违的事,甚至一度阴谋造反,因被人告发不遂,从此受到朱元璋的责怪和疏远,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因忧怨而死,年仅41岁,在位28年,谥为恭,史称晋恭王。

   晋王朱(木+冈)后裔,以“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20字为派语。

   朱(木+冈)与王妃傅氏(颍国公傅友德女)等妃共生七子:嫡长子朱济(火+喜),嗣封为第二代晋王;二子朱济烨,永乐初封为高平王;庶三子朱济(火+黄)初封闻喜王,后改封平阳王,再改封为第三任晋王;四子朱济炫,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封为庆成王;五子朱济焕,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封为宁化王;六子朱济(火+良),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封为永和王;七子朱济(火+高),永乐初封为广昌王。

   晋定王朱济(火+喜)在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袭封为第二代晋王。靖难之役,朱济(火+喜)出兵勤王,支持建文帝,进攻燕王。成祖即位,当然对他很不高兴,曾杀晋王长史以示惩罚。庶三子平阳王朱济(火+黄),为人狠戾狡奸,这时便乘机陷害。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明成祖废除朱济(火+喜)王爵,连同晋王世子朱美圭一同废为庶人,而改立朱济(火+黄)为王。

   朱济(火+黄)篡位后,更加骄横暴虐,毒杀嫡母谢氏,逼奸父亲小妾吉祥,幽禁朱济(火+喜)父子。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济(火+黄)事发,受到皇帝的指责,并从此被疏远。朱济(火+喜)父子则被释放,明成祖还封世子朱美圭为平阳王,让他奉父别居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此后,朱济(火+黄)不思悔改,反变本加厉,连永乐皇帝和洪熙皇帝相继去世,他也不服丧,却暗中招一些妖道巫师,在王宫中诅咒新即位的宣德皇帝。当汉王朱高煦叛乱时,朱济(火+黄)又暗中与之相勾结,图谋不轨。为了响应朱高煦叛乱时,朱济(火+黄)还擅取屯粮十万余石。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朱济(火+黄)阴谋败露,被废为庶人,幽禁在祖籍凤阳。晋国一度绝封。

   公元1435年明英宗即位后,改封平阳王朱美圭为第四任晋王,这便是晋宪王。此后,晋王家族后裔绵绵,传到明末为第十代晋王朱求桂。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顺农民起义军攻陷山西,最后一代晋王朱求桂被俘,后被带至北京。清兵入关后,朱求桂下落不明,与明王朝相始终的晋藩王国至此灭亡。

   晋藩家族,除嫡长子世袭晋王外,各任晋王的兄弟们又分封为郡王,计有高平王、庆成王、宁化王、永和王、广昌王、平阳王(均为晋定王朱济(火+喜)的兄弟们的嫡裔)、交城王、阳曲王、西河王、方山王、临泉王、霍丘王、宁河王(以上均为晋宪王朱美圭的兄弟们的嫡裔)、徐沟王、河东王、太谷王(以上均为晋庄王朱钟铉的兄弟们的嫡裔)、义宁王、河中王、襄阳王(以上为晋世子朱奇源弟弟的嫡裔)、新化王、安溪王、靖安王、旌德王、荣泽王(以上均为晋世孙朱表荣诸弟的嫡裔)。

   晋王家旅,大概是诸藩中繁衍最盛的一支,特别是晋王朱(木冈)庶四子庆成王朱济炫一支,更为天下之最。朱济炫嫡孙第三代庆成王朱钟镒,妃妾24人,共生44个儿子,加上女儿多达100多人。朱钟镒的孙子多达163个,其中,仅长子也即第四代庆成王朱奇浈所生,便多达70个。朱钟镒的曾孙,更多达510个,这大概是古今中外繁衍最快的家族。据王世贞《皇明盛事》记载,还有一位庆成王,生的儿子更多达100人,除长子世袭封王外,其余99人都封镇国将军。每次家族聚会,同父兄弟之间竟不能尽识。

   这些皇子王孙,多是多,但大都只是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劳而获,既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为国家作出贡献,也无美德为后人称道。当李自成和满清冲入山西时,不是望风而逃,便是任人宰割。如李自成攻陷平阳时,仅西河王家族便被杀三百多人。
</P>
<P>   每当朝代鼎革时,新建的王朝总要铲除前朝皇族。所以清初对明皇族宗室实行血腥的屠杀政策。这给凤阳朱氏带来了比明末农民起义更残酷、更可怕的灾难。直到清康熙时期(公元1662--1722年),情况才稍有变化。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爱新觉罗·玄烨才下了这样一道圣旨:“诏故明宗室子孙众多,有窜伏山林者,令悉归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复旧。”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南巡时,又两次到南京拜祭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孝陵,并下令求访明朝宗室后裔,使奉守朱氏世祀。但因无法访察,没有结果。再到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世宗胤(礻+真)正式访查出明宗室后裔朱之琏,封为一等侯,入正白旗令世袭,以奉明孝陵的春秋祀事(这样,明皇族后裔又有一支加入满族)。至此,明宗室后裔才结束逃亡生活,恢复了普通平民的身份。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7 3:10:01编辑过]
<P>[推荐]繁衍到令人咤舌的大明晋王世家


帖子来源:节选自《明皇族宗室的历史变迁》

   自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便大封同姓为王,并确立封建藩王的定制。从此,朱氏一跃而成为我中华帝国的“国姓”,而安徽凤阳朱氏则一跃而成为天下最尊显的贵族——宗室皇族。300年大明天下,明太祖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在最优越的条件下以几何级数不断繁衍,到明朝末年,已由一人之身发展为一个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庞大宗族,分布于全国各地。即使经过明清鼎革的灾难,凤阳朱氏仍有很大部分生存并繁衍下来,构成今日朱氏族姓中极重要的一支。

 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子孙,致使朱明王朝皇族宗室人口无比庞大。

   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谋士们认为,宋朝和元朝所以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强,皇帝得不到宗室藩屏。因此,他一统天下之后,便于明太祖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开始分封九个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整套严格的封藩制度这一制度,成为被明王朝历代帝王遵从不变的祖训。

   后来,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24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几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如“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在朱元璋为24房子孙所取派语中,长房东宫懿文太子朱标的后裔世系派字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第四房燕王府也即后来成为明朝帝系的朱棣后裔世系派字是:“高瞻祁见(礻+右),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如建文帝朱允(火+文),即是朱元璋长房“允”字辈,“火”行。又如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即第四房第十代,属“由”字辈,“木”行。

   明王朝设有宗人府,专门管理皇族本家宗室事宜。又有专门记载皇族宗室繁衍传递和生死娶葬的谱牒,叫做玉牒。玉牒每十年一修,由翰林院的官员专司其职,定期公布。

   由于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明朝的皇子王孙们,往往广娶妃嫔妻妾,因而又繁育出众多的龙子龙孙。整个明朝时期,皇族宗室人口的再生产,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如太祖朱元璋生育了26个儿子,其中24年儿子有后,明仁宗朱高炽生了10个儿子,英宗朱祁镇有9个儿子,宪宗朱见深有14个儿子,世宗、神宗也各有8个儿子。如此高的出生率,使得明朝宗室的人口成几何级数不断增加、膨胀。

   整个明王朝一代,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先后登基继位做皇帝的共有17人(不包括南明各帝),封为亲王的83人,封为人公主的80余人,封为郡王至奉国中尉的,则多得不可胜数。据史籍记载,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明宗室人口才58人。到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30年左右增加1倍,达到127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玉牒所载宗室人口达8203人,100年间增加6倍。至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又增加约1.5倍,达17661人。嘉靖期间,仅河南地区便有亲王5人,郡王80人,将军、中尉、郡主、县主、县君等共1890人,为天下之最。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宗室人口过18492人。再过26年,到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已达157000余人。估计到明朝末年,宗室人口至少已超过20万人,这大概是世界上繁衍发展最快的宗族,正如当时人王世贞所说,这也是“千古所未有也”。

   明制规定,宗室禄给标准,亲王禄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公主及驸马2000石,郡主以下逐级递减。这样,明王朝的皇族宗室成员,成为一种特权阶层和寄生阶层。这些龙子皇孙们,大都不劳而获,过着纵情声色犬马的生活。除个别优秀者对国家民族和世界文化的进步作出过特殊贡献外,大都是一些只吃喝玩乐和没有出息的人。而庞大的宗室,耗费了不知多少国家财富、民脂民膏,特别是明中后期,巨额的宗禄开支使人人的赋役负担日益繁重,也造成明王朝严重的财政危机。如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全国税粮总收入为2285万石,而各王府的岁禄开支就达853万石,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37%,成为国家经费中的最大开支。因此,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人口和负担,成为明朝中晚期最严重的问题,可惜,分封之制,是太祖所定的万世不易的祖训,明王朝始终没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说,与当初太祖屏藩愿望相反,宗室问题,正是导致明王朝朱氏天下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晋王家族:
皇族第3房是晋藩家族,大概是诸藩之中繁衍最盛的一支
</P>
<P>   明皇族第3房始祖朱(木+冈)(公元1358--1398年),是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3个儿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晋王,建藩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十一年(公元1378年)就藩。史书记载,这位第一任晋王,自小跟大学者宋濂学文,又从杜环学习书法,长得“修目美髯,顾盼有威”,而且智慧极高。封王之后,镇守北方重镇,与燕王朱棣一起成为明初最有势力的藩王,多次参预明初军国大事。如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受命与燕王朱棣一超率师远征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当时大将颍国公傅友德等都听他节制。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又受命同周王朱(木+肃)一同率河南、山西诸卫军出塞筑城屯田,以巩固边防。可见朱(木+冈)对明初的朱氏政权和国家民族,作出过较大贡献。但朱(木+冈)这个人的性格,颇有些骄纵,在晋王任上,也做过许多不法妄违的事,甚至一度阴谋造反,因被人告发不遂,从此受到朱元璋的责怪和疏远,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因忧怨而死,年仅41岁,在位28年,谥为恭,史称晋恭王。

   晋王朱(木+冈)后裔,以“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20字为派语。

   朱(木+冈)与王妃傅氏(颍国公傅友德女)等妃共生七子:嫡长子朱济(火+喜),嗣封为第二代晋王;二子朱济烨,永乐初封为高平王;庶三子朱济(火+黄)初封闻喜王,后改封平阳王,再改封为第三任晋王;四子朱济炫,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封为庆成王;五子朱济焕,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封为宁化王;六子朱济(火+良),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封为永和王;七子朱济(火+高),永乐初封为广昌王。

   晋定王朱济(火+喜)在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袭封为第二代晋王。靖难之役,朱济(火+喜)出兵勤王,支持建文帝,进攻燕王。成祖即位,当然对他很不高兴,曾杀晋王长史以示惩罚。庶三子平阳王朱济(火+黄),为人狠戾狡奸,这时便乘机陷害。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明成祖废除朱济(火+喜)王爵,连同晋王世子朱美圭一同废为庶人,而改立朱济(火+黄)为王。

   朱济(火+黄)篡位后,更加骄横暴虐,毒杀嫡母谢氏,逼奸父亲小妾吉祥,幽禁朱济(火+喜)父子。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济(火+黄)事发,受到皇帝的指责,并从此被疏远。朱济(火+喜)父子则被释放,明成祖还封世子朱美圭为平阳王,让他奉父别居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此后,朱济(火+黄)不思悔改,反变本加厉,连永乐皇帝和洪熙皇帝相继去世,他也不服丧,却暗中招一些妖道巫师,在王宫中诅咒新即位的宣德皇帝。当汉王朱高煦叛乱时,朱济(火+黄)又暗中与之相勾结,图谋不轨。为了响应朱高煦叛乱时,朱济(火+黄)还擅取屯粮十万余石。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朱济(火+黄)阴谋败露,被废为庶人,幽禁在祖籍凤阳。晋国一度绝封。

   公元1435年明英宗即位后,改封平阳王朱美圭为第四任晋王,这便是晋宪王。此后,晋王家族后裔绵绵,传到明末为第十代晋王朱求桂。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顺农民起义军攻陷山西,最后一代晋王朱求桂被俘,后被带至北京。清兵入关后,朱求桂下落不明,与明王朝相始终的晋藩王国至此灭亡。

   晋藩家族,除嫡长子世袭晋王外,各任晋王的兄弟们又分封为郡王,计有高平王、庆成王、宁化王、永和王、广昌王、平阳王(均为晋定王朱济(火+喜)的兄弟们的嫡裔)、交城王、阳曲王、西河王、方山王、临泉王、霍丘王、宁河王(以上均为晋宪王朱美圭的兄弟们的嫡裔)、徐沟王、河东王、太谷王(以上均为晋庄王朱钟铉的兄弟们的嫡裔)、义宁王、河中王、襄阳王(以上为晋世子朱奇源弟弟的嫡裔)、新化王、安溪王、靖安王、旌德王、荣泽王(以上均为晋世孙朱表荣诸弟的嫡裔)。

   晋王家旅,大概是诸藩中繁衍最盛的一支,特别是晋王朱(木冈)庶四子庆成王朱济炫一支,更为天下之最。朱济炫嫡孙第三代庆成王朱钟镒,妃妾24人,共生44个儿子,加上女儿多达100多人。朱钟镒的孙子多达163个,其中,仅长子也即第四代庆成王朱奇浈所生,便多达70个。朱钟镒的曾孙,更多达510个,这大概是古今中外繁衍最快的家族。据王世贞《皇明盛事》记载,还有一位庆成王,生的儿子更多达100人,除长子世袭封王外,其余99人都封镇国将军。每次家族聚会,同父兄弟之间竟不能尽识。

   这些皇子王孙,多是多,但大都只是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劳而获,既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为国家作出贡献,也无美德为后人称道。当李自成和满清冲入山西时,不是望风而逃,便是任人宰割。如李自成攻陷平阳时,仅西河王家族便被杀三百多人。
</P>
<P>   每当朝代鼎革时,新建的王朝总要铲除前朝皇族。所以清初对明皇族宗室实行血腥的屠杀政策。这给凤阳朱氏带来了比明末农民起义更残酷、更可怕的灾难。直到清康熙时期(公元1662--1722年),情况才稍有变化。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爱新觉罗·玄烨才下了这样一道圣旨:“诏故明宗室子孙众多,有窜伏山林者,令悉归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复旧。”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南巡时,又两次到南京拜祭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孝陵,并下令求访明朝宗室后裔,使奉守朱氏世祀。但因无法访察,没有结果。再到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世宗胤(礻+真)正式访查出明宗室后裔朱之琏,封为一等侯,入正白旗令世袭,以奉明孝陵的春秋祀事(这样,明皇族后裔又有一支加入满族)。至此,明宗室后裔才结束逃亡生活,恢复了普通平民的身份。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7 3:10:01编辑过]
相当有趣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