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贵族世家的百年沉浮:孔子世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1:07:45
  图说:圣人之家孔府的重光门,因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而得名。此门平时不开,只有在每逢孔府大典、皇帝驾到、宣读诏旨或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打开这道门。此门把前院与后院隔开,故又称塞门。门两边的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立的六厅。

  9月28日,台北孔庙、曲阜孔庙、衢州孔庙都将盛况空前,祭孔大典像一个盛大的节日将徐徐拉开帏幕。 司马迁作《史记》,将孔子列为世家(老子只被列入列传),显示出其超卓的历史眼光。世家只限世袭王侯,而那时的孔子虽被独尊,但还未封王。后来在孔子的泽被下,孔子的后人果真世袭公爵,历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最悠久的贵族世家。

  贵族政体在20世纪的中国解体,孔子的后人在这风云百年里沉浮离散,命运依然随国家权力及意识形态的兴替而流变。

  孔子的功罪与荣耀,今天依然背负于他在台北、曲阜、衢州三地的后人身上。

  孔子的身后存在

  
  图说:山东曲阜,寒冬黄昏中的孔子像剪影。今日的孔子决不是如落日余晖,而依然是如日中天的文化象征,且孔子的子孙亦世代繁衍不息。

  不得不从于丹开始说起。

  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成功,在全国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论语》热,据说,现在书店里卖的各类《论语》有六十多种版本,总印数超过1000万册。儒学热、孔子热由来已久,到今天才演化为庶民的狂欢。

  催化这种演化的当首推国家级媒体央视的介入,在播出于丹讲论语的前几天,央视首次现场直播了曲阜孔庙的2006祭孔大典,也就是说,这是央视纪念孔子的一整套策划。央视除了拥有最快的传播效率,还拥有最高的言论权威性-往往被庶民解读为隐含的官方意志。

  对于民间的于丹热,学界摆出了尽量宽容和轻视的态度,等到李零的《丧家狗》一出,学界也开锅了。李零的专家身份和言说方式,让许多学者感到忧虑。李零是古文献解读的一流专家,是掌握孔子时代的历史证据最便捷的人之一,在这个领域说话,他具备权威性。别人讲《论语》,讲的往往是大道理,难免像正确的空话(比如于丹)。李零只讲小道理,讲现代人可以感同身受的常识。所以,在许多人眼里,小道理才是大实话。

  李零想要还原一个历史的孔子、 击碎孔子神圣化和符号化的行为是有理有据的,所以能真正触动学界的神经。但还原出的孔子能算作真孔子吗?常识是神圣化的解毒剂,也往往是平庸化的催化剂。平庸化的孔子,由于亲切,或许只是当代人对真实的一种想象。李零的论敌陈明说:孔子是真实个体和文化符号的统一,真实个体是文化符号的基础,文化符号是真实个体在历史中价值的升华。但这个文化符号有的人把它神圣化,而有的人把它妖魔化-这同样是一种历史真实。孔子的一生,他的很多言论和思想,已经通过制度、习俗、语言符号,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成为汉语思想的重要源头。

  符号化·传播

  现在说起符号化就仿佛是异化,其实符号化只是人类便于记忆对事物的缩指和抽象。人们在记忆和传播中,常会将事物符号化,而符号化的事物更易于传播。比如文字。

  孔子的人与事、行为与思想,在两千余年里,广被天下,可能是中国最成功的传播案例。符号化转播是传播学和广告学里的一个术语,就是将繁复的信息利用策划将其进行压缩及提炼,最终归结成为一个人们脑海中对应的传播符号,这就是商标或品牌。 孔子身后历代对孔子的诠释,颇类似今天的传播(广告)者,通过艺术化手段将孔子这块品牌,根据市场进行转换、再生,升华成为创意性广告来传播,让老牌子更深入人心。

  牌子越老,背后承载的内涵愈发丰富和宏大。五四运动要砸烂孔家店,孔子是传统封建文化的符号,甚至是腐朽的旧语言(文言文)的符号。今天, 已经办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传播和教授的就是现代汉语,孔子已经升级为汉语文化的符号。

  而在孔子故里曲阜,各种商肆店铺的招牌,已达无孔不入的地步,类似孔府家酒这类的商品,不胜枚举,孔子已经成为了注册商标。

  所以说,传播愈成功,其符号化便愈深,现实规律使然。比如学界对《丧家狗》的争论,被上升为文化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争,这就是一种符号化。反符号化的李零最终在事件里也成为了一个符号。

  符号化是一种再命名,归根结底,是一种话语权力的嬗变。文化兴,孔子为道统符号;王权替,孔子为政统符号;经济潮,孔子为商业符号……

  仪式化·生活

  现代人离仪式越来越远,认为仪式更像一种表演。 仪式就是一种表演,通过表演将日常生活注入神圣情感。所谓神圣情感不外乎敬畏和感恩。礼仪的礼,就是从这种心情发展出来的,而后有了坛和庙。坛和庙是仪式空间,而在这样的空间里表达的内容,就是礼乐。没有这样的情感交流,孔子说的仁、礼、乐这些东西都无从谈起。孔子说仁者无忧,说来很简单,就是因为仁者有礼和乐,故无忧。在孔子那个时代,仁者的仁,不是闭关修炼出来的,而是在和大家伙儿一块儿参加礼乐活动,通过这种仪式化教养长期养成的。 司马迁的《刺客列传》里多是市井之徒,但他们的生存就是为了去完成某种节义和操守。他们去完成这种节义和操守的过程往往很戏剧化,就像是一场仪式表演。 儒本来是种职业, 就是各种仪式(婚丧最常见)的礼仪顾问,类似一个乐队的指挥。孙叔通曾指挥着刘邦的开国臣子们演礼,让粗人们体会到了敬畏,也让刘邦感受到了被尊敬的愉快。仪式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强调等级秩序,儒者通过对仪式完整性的守护,也守护着生活间日益淡化(那时就喊礼崩乐坏、人心不古了)的秩序和神圣情感。

  我们今天生活的基本逻辑,是19世纪中叶的欧洲建立起来的。那时的尼采发过这样的感慨--晨祷已经被晨报所取代。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晨祷是宗教生活,而晨报是世俗生活;晨祷的内容每天都是重复的,晨报的内容报每天都是新的。朴素的、每天都在重复的生活,已经被充满了新奇的日子取代。 尼采感叹的其实是仪式化生活的缺失,造成神圣情感的失落。

  今天的体育比赛前的升国旗仪式,从场上队员到全场球迷,面对自己国家的国旗,都虔诚肃穆,充满深情。这就是遗留的仪式化教养的风采。而央视介入的祭孔大典,起码告诉了国人和世界,我们对孔子这位文化巨人,表达了尊敬和感恩。

  贵族化·象征

  历代的权力阶层对孔子表达尊敬和感恩,最终会落实到孔子的后人身上。 他们是祭孔的仪式空间(孔子故里)的当然守护者,也是感谢的接受者的象征。

  统治者愿意让一个人的功绩和荣耀随着他的血统来延续,便形成了贵族。历代的统治者都承认和赞赏(不排除政治需要)孔子的功绩和荣耀,便形成了世界上最悠久的贵族-孔氏。

  虽然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有德者当权(尧舜时代),但他也承认周传统中以血统继承权力的合理性。他的政治思想的模型,跟血统宗族的联系密不可分。但是孔子对贵族的理解不止是有特权的人群,还有教养者的典范。这教养就是仪式化教养,要在审美教育中完成,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新贵面对物质的富足,易于走向堕落,如酒池肉林般的穷奢极欲。所以要用乐趣的培养、艺术化的生活来疏导。孔子虽然食不厌精,但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就是说陶醉在审美中,可以忘却物欲。孔子的伟大也在于此,他把贵族的政治特权悬置在一边,却把贵族的教养和文化在民间发扬广大。

  孔子并没有想象到自己的身后会带出一个世界第一贵族,这支贵族的常青, 取决于政治权力和符号化孔子的长期拥抱。而政权的波动交替,也使宗族裂为南北二宗,而北宗又分在台北、曲阜两地。有人担心,台北和曲阜会不会裂为新的南北二宗,虽然贵族政体早已不存,但他们的沉浮荣辱仍与权力(政治、话语、经济)裹挟在一起。

  毕竟,这支宗族在汉语文化辐射的世界里,象征的内容太过广阔了。  图说:圣人之家孔府的重光门,因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而得名。此门平时不开,只有在每逢孔府大典、皇帝驾到、宣读诏旨或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打开这道门。此门把前院与后院隔开,故又称塞门。门两边的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立的六厅。

  9月28日,台北孔庙、曲阜孔庙、衢州孔庙都将盛况空前,祭孔大典像一个盛大的节日将徐徐拉开帏幕。 司马迁作《史记》,将孔子列为世家(老子只被列入列传),显示出其超卓的历史眼光。世家只限世袭王侯,而那时的孔子虽被独尊,但还未封王。后来在孔子的泽被下,孔子的后人果真世袭公爵,历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最悠久的贵族世家。

  贵族政体在20世纪的中国解体,孔子的后人在这风云百年里沉浮离散,命运依然随国家权力及意识形态的兴替而流变。

  孔子的功罪与荣耀,今天依然背负于他在台北、曲阜、衢州三地的后人身上。

  孔子的身后存在

     图说:山东曲阜,寒冬黄昏中的孔子像剪影。今日的孔子决不是如落日余晖,而依然是如日中天的文化象征,且孔子的子孙亦世代繁衍不息。

  不得不从于丹开始说起。

  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成功,在全国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论语》热,据说,现在书店里卖的各类《论语》有六十多种版本,总印数超过1000万册。儒学热、孔子热由来已久,到今天才演化为庶民的狂欢。

  催化这种演化的当首推国家级媒体央视的介入,在播出于丹讲论语的前几天,央视首次现场直播了曲阜孔庙的2006祭孔大典,也就是说,这是央视纪念孔子的一整套策划。央视除了拥有最快的传播效率,还拥有最高的言论权威性-往往被庶民解读为隐含的官方意志。

  对于民间的于丹热,学界摆出了尽量宽容和轻视的态度,等到李零的《丧家狗》一出,学界也开锅了。李零的专家身份和言说方式,让许多学者感到忧虑。李零是古文献解读的一流专家,是掌握孔子时代的历史证据最便捷的人之一,在这个领域说话,他具备权威性。别人讲《论语》,讲的往往是大道理,难免像正确的空话(比如于丹)。李零只讲小道理,讲现代人可以感同身受的常识。所以,在许多人眼里,小道理才是大实话。

  李零想要还原一个历史的孔子、 击碎孔子神圣化和符号化的行为是有理有据的,所以能真正触动学界的神经。但还原出的孔子能算作真孔子吗?常识是神圣化的解毒剂,也往往是平庸化的催化剂。平庸化的孔子,由于亲切,或许只是当代人对真实的一种想象。李零的论敌陈明说:孔子是真实个体和文化符号的统一,真实个体是文化符号的基础,文化符号是真实个体在历史中价值的升华。但这个文化符号有的人把它神圣化,而有的人把它妖魔化-这同样是一种历史真实。孔子的一生,他的很多言论和思想,已经通过制度、习俗、语言符号,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成为汉语思想的重要源头。

  符号化·传播

  现在说起符号化就仿佛是异化,其实符号化只是人类便于记忆对事物的缩指和抽象。人们在记忆和传播中,常会将事物符号化,而符号化的事物更易于传播。比如文字。

  孔子的人与事、行为与思想,在两千余年里,广被天下,可能是中国最成功的传播案例。符号化转播是传播学和广告学里的一个术语,就是将繁复的信息利用策划将其进行压缩及提炼,最终归结成为一个人们脑海中对应的传播符号,这就是商标或品牌。 孔子身后历代对孔子的诠释,颇类似今天的传播(广告)者,通过艺术化手段将孔子这块品牌,根据市场进行转换、再生,升华成为创意性广告来传播,让老牌子更深入人心。

  牌子越老,背后承载的内涵愈发丰富和宏大。五四运动要砸烂孔家店,孔子是传统封建文化的符号,甚至是腐朽的旧语言(文言文)的符号。今天, 已经办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传播和教授的就是现代汉语,孔子已经升级为汉语文化的符号。

  而在孔子故里曲阜,各种商肆店铺的招牌,已达无孔不入的地步,类似孔府家酒这类的商品,不胜枚举,孔子已经成为了注册商标。

  所以说,传播愈成功,其符号化便愈深,现实规律使然。比如学界对《丧家狗》的争论,被上升为文化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争,这就是一种符号化。反符号化的李零最终在事件里也成为了一个符号。

  符号化是一种再命名,归根结底,是一种话语权力的嬗变。文化兴,孔子为道统符号;王权替,孔子为政统符号;经济潮,孔子为商业符号……

  仪式化·生活

  现代人离仪式越来越远,认为仪式更像一种表演。 仪式就是一种表演,通过表演将日常生活注入神圣情感。所谓神圣情感不外乎敬畏和感恩。礼仪的礼,就是从这种心情发展出来的,而后有了坛和庙。坛和庙是仪式空间,而在这样的空间里表达的内容,就是礼乐。没有这样的情感交流,孔子说的仁、礼、乐这些东西都无从谈起。孔子说仁者无忧,说来很简单,就是因为仁者有礼和乐,故无忧。在孔子那个时代,仁者的仁,不是闭关修炼出来的,而是在和大家伙儿一块儿参加礼乐活动,通过这种仪式化教养长期养成的。 司马迁的《刺客列传》里多是市井之徒,但他们的生存就是为了去完成某种节义和操守。他们去完成这种节义和操守的过程往往很戏剧化,就像是一场仪式表演。 儒本来是种职业, 就是各种仪式(婚丧最常见)的礼仪顾问,类似一个乐队的指挥。孙叔通曾指挥着刘邦的开国臣子们演礼,让粗人们体会到了敬畏,也让刘邦感受到了被尊敬的愉快。仪式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强调等级秩序,儒者通过对仪式完整性的守护,也守护着生活间日益淡化(那时就喊礼崩乐坏、人心不古了)的秩序和神圣情感。

  我们今天生活的基本逻辑,是19世纪中叶的欧洲建立起来的。那时的尼采发过这样的感慨--晨祷已经被晨报所取代。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晨祷是宗教生活,而晨报是世俗生活;晨祷的内容每天都是重复的,晨报的内容报每天都是新的。朴素的、每天都在重复的生活,已经被充满了新奇的日子取代。 尼采感叹的其实是仪式化生活的缺失,造成神圣情感的失落。

  今天的体育比赛前的升国旗仪式,从场上队员到全场球迷,面对自己国家的国旗,都虔诚肃穆,充满深情。这就是遗留的仪式化教养的风采。而央视介入的祭孔大典,起码告诉了国人和世界,我们对孔子这位文化巨人,表达了尊敬和感恩。

  贵族化·象征

  历代的权力阶层对孔子表达尊敬和感恩,最终会落实到孔子的后人身上。 他们是祭孔的仪式空间(孔子故里)的当然守护者,也是感谢的接受者的象征。

  统治者愿意让一个人的功绩和荣耀随着他的血统来延续,便形成了贵族。历代的统治者都承认和赞赏(不排除政治需要)孔子的功绩和荣耀,便形成了世界上最悠久的贵族-孔氏。

  虽然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有德者当权(尧舜时代),但他也承认周传统中以血统继承权力的合理性。他的政治思想的模型,跟血统宗族的联系密不可分。但是孔子对贵族的理解不止是有特权的人群,还有教养者的典范。这教养就是仪式化教养,要在审美教育中完成,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新贵面对物质的富足,易于走向堕落,如酒池肉林般的穷奢极欲。所以要用乐趣的培养、艺术化的生活来疏导。孔子虽然食不厌精,但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就是说陶醉在审美中,可以忘却物欲。孔子的伟大也在于此,他把贵族的政治特权悬置在一边,却把贵族的教养和文化在民间发扬广大。

  孔子并没有想象到自己的身后会带出一个世界第一贵族,这支贵族的常青, 取决于政治权力和符号化孔子的长期拥抱。而政权的波动交替,也使宗族裂为南北二宗,而北宗又分在台北、曲阜两地。有人担心,台北和曲阜会不会裂为新的南北二宗,虽然贵族政体早已不存,但他们的沉浮荣辱仍与权力(政治、话语、经济)裹挟在一起。

  毕竟,这支宗族在汉语文化辐射的世界里,象征的内容太过广阔了。
http://golf.news.hexun.com/2484425.shtml
贵族是个令人反感的词汇,典型的封建用语,如果你承认“人生而平等”,那么“贵”便不可能形成“族”,也就无所谓贵不贵族。
孔子学说毒害中国人两千多年了,现在就是它消失的时候了:handshake
]]
孔子不是贵族,贵族有自己的封地,有军队。中国从汉以后就没有贵族了。

只有世家。
拜托,先搞清楚哪些是孔子的学说,再来批判吧。:o
半部论语治天下,未免托大,
有些还是有用处的
原帖由 朱宇 于 2007-9-6 10:11 发表

拜托,先搞清楚哪些是孔子的学说,再来批判吧。:o

我看搞不清的是你,你爱怎想就怎想吧
]]
]]
原帖由 缥缈神龙 于 2007-9-6 10:40 发表


迂腐在哪里??具体说说。别空对空的说。

你搞的清楚孔子的儒和后来宋明理学家腐儒的儒的区别吗??

春秋战国时没人理会的学说多了??墨家有人理吗??阴阳家有人理吗???你这个理由很荒谬。

那请你也说说哪里不迂腐?我有说过墨家,阴阳家是主流么?
]]
原帖由 缥缈神龙 于 2007-9-6 10:40 发表


迂腐在哪里??具体说说。别空对空的说。

你搞的清楚孔子的儒和后来宋明理学家腐儒的儒的区别吗??

春秋战国时没人理会的学说多了??墨家有人理吗??阴阳家有人理吗???你这个理由很荒谬。

                  ------难得支持一把神龙.造成中国衰弱的原因之一确实是宋明理学家腐儒阉割了儒家学说后搞的程朱理学,不要随便把屎盆子扣到孔子头上.
原帖由 八宝山老妖 于 2007-9-6 17:31 发表

                  ------难得支持一把神龙.造成中国衰弱的原因之一确实是宋明理学家腐儒阉割了儒家学说后搞的程朱理学,不要随便把屎盆子扣到孔子头上.



个人认为朱元璋的责任是蛮大的,后来的满清责任更大。

儒家学说的很多观念,非常适合农耕社会。非常有利于维护农耕社会的稳定。所以才会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认同。

唐宋的统治者,比较开明和进取。所以儒家学说还有活力。落到朱元璋手里就僵化多了,可也还有发展的机会。

最TMD的扯蛋的是满清。

所以要追究中国文化的没落,板子应该打在满清头上,没满清这种落后狭隘的民族搞文字狱,阉割儒家。儒家怎么会骂名那么多?

所以我们现在要抛弃后面这些不称职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私利。强加到儒家头上的东西。要追寻先秦儒家的。
他们家现在有将近二十万的后裔
原帖由 fayewonghz 于 2007-9-6 10:07 发表
孔子学说毒害中国人两千多年了,现在就是它消失的时候了:handshake

中国人生命力还真挺顽强的,让孔子学说毒害两千多年还愣是没亡国灭种,据说还一不小心闹出个雄汉盛唐来,现在貌似还是世界第一大民族,想必周边的民族也挺仁慈的,什么匈奴、突厥守着一个富庶的中国流口水宁可不远万里跑到欧亚边缘去闹腾也不吃窝边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