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活生生的事例,说说为什么知识改变不了命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39:20
记得去年上海海事大学出的女硕士生圆圆上吊事件吗?她的最后遗言就是“为什么知识改变不了我的命运?”南方周末整版评述。
无独有偶,今天新浪看到的文章,为什么会这样呢?
转载: 42岁农民工硕士面临就业难 称知识无法改变生活
42岁农民工硕士面临就业难 称知识无法改变生活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14:51  东北新闻网
  42岁的滕振国,曾以农民工的身份、以高中毕业的第一学历、以自学数载的坚忍、以38岁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荣光,轰动河南乃至全国。

  鲜为人知的是,硕士毕业之后,他的生活、工作又回到了原点。

  对于他来说,知识没有改变生活艰难的命运:重新回到了曾经打工的高校做起管理员;微薄的工资承受不起他大胆地买一件新衣服;在那里扫地数年的妻子依旧数落他的无用……

  这是经营人生的失败、学历的尴尬还是“35岁退休”的职场就业歧视?7月28日,记者采访了从江苏常州回到河南汝州老家的滕振国及家人。

  □今报记者 路治欧/文图

  青春岁月在与贫穷搏斗中一晃而过

  1968年出生的滕振国与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一样,是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的现实版。他们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他的母亲田俭仍然记得儿子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住着的12平方米小瓦房。那里只有一桌一凳一床一盏煤油灯,阴暗潮湿,还有高粱秆结成的顶棚。

  1988年到1990年间,滕振国曾3度参加高考,平时成绩优秀并被老师看好的他却接连失利。

  22岁的他,最终斩断了上大学的念想。

  之后几年,滕振国的主业是种地卖菜,兼干汝州火车站的临时工。其间,国内兴起自考热,他听取别人建议开始自考大专。

  1995年春节,27岁的他对学习改变前途已经没有多大希望,也希望卧床不起的父亲临终前能看到他成家。于是,他听取亲戚规劝,正月十六与亲戚介绍的一个女孩见面。一个月后两人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儿子。

  他揣着刚刚到手的大专毕业证在汝州市内找工作,没有结果。

  之后7年,他干过清洁工、搬运工、建筑工、保险推销员等,无一长久。“这样一晃就到了34岁。”滕振国说,“那些年我的想法就是卖菜、出去打零工赚钱。现在和以前的同学说起这些,我怨自己走了弯路,如果当时有人能指导一下,学一门技术比如厨师什么的,生活不至于如此难。”

  他生性老实腼腆、没有野心,改变命运的双手苍白无力,青春在为生存的奔波中一晃而过。

  学校打工决定用考研实现大学梦想

  2002年夏天,他的初中同学董遂强回乡探亲。困顿中的滕振国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请老同学帮自己找一份工作?

  3个月后,在老同学的帮助下,滕振国成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后勤服务公司的主教学楼管理员,每个月工资540元钱。

  滕振国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管主教学楼,管理多媒体设备,不负责打扫卫生。哪位老师需要用多媒体,他负责去开。

  连续3年,他都被评为学院后勤工作先进标兵。

  其间,他把妻子冯俊梅接到学校,公司安排她做清洁工,月工资500多元。

  滕振国很满意这样的工作,觉得“好像在梦里一样”。

  与他熟悉起来的艺术系老师吴锦川鼓励他趁着机会继续学习,正好迎合了滕振国压在心底的求学欲望。有一天,他告诉妻子:“我准备在这里把以前丢失的东西找回来。”

  滕振国很快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文秘自考本科。过了10门后,他得知专科学历就可以考研,便决定“用5年时间考上研究生”。

  2005年,他报考了海南大学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

  这一次,他英语考了56分,政治74分,均超过国家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只是专业课分数差一点,他未能如愿以偿。

  在朋友的建议下,他于第二年报考了重庆师范大学。

  “范进中举”他以为前途从此一片光明

  2006年6月,滕振国收到了重庆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公费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38岁的他从一个农民工摇身成为硕士研究生,消息一出,他很快成为“名人”。众星捧月之中,他觉得这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大转折,命运将从此改变。

  他说:“这是我好到顶点的一年。”

  江苏技术师院党委宣传部为他开了座谈会,听他谈过去、谈感受、谈理想。后勤公司领导专门开欢送会,还开车亲自送他到火车站。

  在故乡平顶山,他入选了当年的“感动鹰城(平顶山)十大新闻人物”和“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7年春节放假一回到家里,滕振国接连受邀给汝州市职业中专、一高、二高和技校的学生作了报告。

  滕振国当时觉得自己确实值得汝州人骄傲,“打工的出个研究生,是不简单,就是让人另眼相看”。

  春节去岳父母家拜年,岳母热情多了,还凑到他身边说:“评选杰出青年投票,我投了你,还向邻居和朋友拉票了。”

  数年没有联系的朋友现在都主动跟他联系起来,一些已经忘掉的同事也发来手机短信。“说起这些,感觉自己像范进中举了。”滕振国说。

  面对35岁门槛 41岁硕士一次次失望而归

  2009年春节前,距硕士研究生毕业还有半年,41岁的滕振国就开始忙着找工作了。他想回河南进一所高校教书或者考公务员,退一步,就是到中学教学也行。

  作为曾经的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滕振国厚着脸皮找到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李书记告诉他,现在汝州市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有招录计划,一招录就可以报。不过,后来,李书记又说,他的年龄偏大,如果到时候有招录计划,经领导班子研究不让报名,还是没有办法。

  这使滕振国意识到此路不通,便开始自行找单位。他说:“郑州、洛阳、平顶山,我给不少学校投过简历,对方都没有兴趣。”

  平顶山学院、许昌学院、郑州和洛阳的几所学校,回复基本上都一致:“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他曾实习半年的汝州市技工学校也不要人,这是他曾经带着一身荣耀给学生作过报告的学校。

  滕振国说:“我报考公务员,人家不让报名。我在网上查了各省公务员考试的参加条件,基本上都是35岁或者30岁以下。”

  他也曾经想去企业。他托关系找到位于汝州的天瑞集团,没去成。应聘神火集团,人家也嫌他年龄大……投出去的许多简历更是石沉大海。

  有人对2010年多数省直单位及省直垂直管理系统招考公务员计划进行统计后发现,几乎所有岗位均与35岁以上人员无缘。许多高校招聘辅导员等岗位,要求硕士28周岁以下,博士32周岁以下。

  当越来越多的大龄研究生被拒之门外时,职场就业歧视的“35岁现象”正在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有人开始呼吁立法反歧视。

  高龄硕士 就业艰难无奈再当管理员

  滕振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又跟原来打工的江苏技术师院进行了联系。

  学校后勤服务公司领导对他说:“你是研究生,至少应该找一个学校去教学,在我们公司岂不是学无所用,浪费人才吗?你也知道,我们公司的工作,一个高中生也能做得好的。”他无言以对。

  2009年8月,滕振国重新回到了后勤服务公司物业服务中心。他的劳动关系和原来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原来是教学楼管理员,现在是图书馆管理员。

  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不少人还是从事原来的工作。他们见到滕振国的时候都很惊讶:“你毕业回来了?”有的人说这句话是惊喜,有的人说这句话是瞧不起。“这与当年高考落榜后在农田干活的情景何其相似。”滕振国说,“我当初离开时曾说,会永远把常州做我的第二故乡,压根没想到会再回来。”

  这一年里,滕振国每天的工作就是管图书馆的中央空调、报告厅和监控室,保证这些地方正常运行。

  如今,滕振国每月的工资是1850元,他曾经做过的教学楼管理员工作已经涨到1400元。这样说来,他的工资比3年前多,是工资普遍上涨的结果。

  人生如戏 挣扎如厮却仍只为了生存

  从考研到研究生毕业,他在重庆上学,妻子在江苏技术师院当清洁工,80多岁的母亲看管孙子在老家上学,一家四口三地分居。

  滕振国心里最不舒服的是,15岁的儿子马上升初三,但是,在老家没有人管,迷上玩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出去打工的兴趣似乎比上学更大一些。

  记者采访他时,他刚从常州回到老家,就是想办法解决孩子的事。带他去常州,夫妻俩的压力便加大不少,更重要的是两地教材不一样,这让他头疼。他很想在老家找个工作。

  滕振国说:“我不后悔读研究生,这种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心里堵得慌的是,现在的工作和理想中差别太大,不能学有所用。”

  他的老婆埋怨他,不读研究生也不过如此,去读研究生白白耽误时间又少挣钱。面对老婆越来越多的埋怨,滕振国曾经说的“我只想读书,这是我对知识的信仰和崇敬”,已经被现实撞击得四分五裂。“考博已经没有现实意义,毕业之时年近半百,谁会要我”。

  一个人的时候,滕振国会静静地站在学校的小河边,远望河上的小桥。考上研的时候,这里挂着大红横幅“热烈祝贺滕振国考上公费研究生”。

  “如果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如果我去学一技之长……如果我大专学历拿到手就去沿海打工……如果……如果……”

  可惜,人生没有假设。

  【指天下】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改变不了收入

  □今报评论员 夏继锋

  42岁的硕士滕振国还干着农民工的活儿,他自己觉得这有点悲剧化,不是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吗”?

  对此,我的看法是,知识确实可以改变命运,但是,不能保证改变收入。

  这就要回到大学教育的性质问题了,普通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知识教育,也就是说,上大学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知识的传承,而不是学习谋生的技能,与此相对应,职业大学的目的恰恰是掌握谋生本领,而不是知识传承。

  在中国,这两种教育常常是混淆的,大学的错觉和大学生的错觉互为表里。“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已成共识,这其实才是造成滕振国现象的本质原因。在国外,历史专业的硕士生去当汽车维修工,是很平常的事。

  有的大学教授学富五车,但是没有于丹那样的“贩卖经典”的技术,自然无法发家致富。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为知识本质上是智慧的凝结,知识足够多的人,自然会对生活、对未来乃至对人生观都有自己的认识,这足以改变命运。

  一个中国的硕士,真正的悲剧可能是,他既无法学到真技术,也没学到真知识。

  来源:东方今报记得去年上海海事大学出的女硕士生圆圆上吊事件吗?她的最后遗言就是“为什么知识改变不了我的命运?”南方周末整版评述。
无独有偶,今天新浪看到的文章,为什么会这样呢?
转载: 42岁农民工硕士面临就业难 称知识无法改变生活
42岁农民工硕士面临就业难 称知识无法改变生活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14:51  东北新闻网
  42岁的滕振国,曾以农民工的身份、以高中毕业的第一学历、以自学数载的坚忍、以38岁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荣光,轰动河南乃至全国。

  鲜为人知的是,硕士毕业之后,他的生活、工作又回到了原点。

  对于他来说,知识没有改变生活艰难的命运:重新回到了曾经打工的高校做起管理员;微薄的工资承受不起他大胆地买一件新衣服;在那里扫地数年的妻子依旧数落他的无用……

  这是经营人生的失败、学历的尴尬还是“35岁退休”的职场就业歧视?7月28日,记者采访了从江苏常州回到河南汝州老家的滕振国及家人。

  □今报记者 路治欧/文图

  青春岁月在与贫穷搏斗中一晃而过

  1968年出生的滕振国与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一样,是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的现实版。他们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他的母亲田俭仍然记得儿子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住着的12平方米小瓦房。那里只有一桌一凳一床一盏煤油灯,阴暗潮湿,还有高粱秆结成的顶棚。

  1988年到1990年间,滕振国曾3度参加高考,平时成绩优秀并被老师看好的他却接连失利。

  22岁的他,最终斩断了上大学的念想。

  之后几年,滕振国的主业是种地卖菜,兼干汝州火车站的临时工。其间,国内兴起自考热,他听取别人建议开始自考大专。

  1995年春节,27岁的他对学习改变前途已经没有多大希望,也希望卧床不起的父亲临终前能看到他成家。于是,他听取亲戚规劝,正月十六与亲戚介绍的一个女孩见面。一个月后两人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儿子。

  他揣着刚刚到手的大专毕业证在汝州市内找工作,没有结果。

  之后7年,他干过清洁工、搬运工、建筑工、保险推销员等,无一长久。“这样一晃就到了34岁。”滕振国说,“那些年我的想法就是卖菜、出去打零工赚钱。现在和以前的同学说起这些,我怨自己走了弯路,如果当时有人能指导一下,学一门技术比如厨师什么的,生活不至于如此难。”

  他生性老实腼腆、没有野心,改变命运的双手苍白无力,青春在为生存的奔波中一晃而过。

  学校打工决定用考研实现大学梦想

  2002年夏天,他的初中同学董遂强回乡探亲。困顿中的滕振国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请老同学帮自己找一份工作?

  3个月后,在老同学的帮助下,滕振国成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后勤服务公司的主教学楼管理员,每个月工资540元钱。

  滕振国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管主教学楼,管理多媒体设备,不负责打扫卫生。哪位老师需要用多媒体,他负责去开。

  连续3年,他都被评为学院后勤工作先进标兵。

  其间,他把妻子冯俊梅接到学校,公司安排她做清洁工,月工资500多元。

  滕振国很满意这样的工作,觉得“好像在梦里一样”。

  与他熟悉起来的艺术系老师吴锦川鼓励他趁着机会继续学习,正好迎合了滕振国压在心底的求学欲望。有一天,他告诉妻子:“我准备在这里把以前丢失的东西找回来。”

  滕振国很快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文秘自考本科。过了10门后,他得知专科学历就可以考研,便决定“用5年时间考上研究生”。

  2005年,他报考了海南大学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

  这一次,他英语考了56分,政治74分,均超过国家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只是专业课分数差一点,他未能如愿以偿。

  在朋友的建议下,他于第二年报考了重庆师范大学。

  “范进中举”他以为前途从此一片光明

  2006年6月,滕振国收到了重庆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公费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38岁的他从一个农民工摇身成为硕士研究生,消息一出,他很快成为“名人”。众星捧月之中,他觉得这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大转折,命运将从此改变。

  他说:“这是我好到顶点的一年。”

  江苏技术师院党委宣传部为他开了座谈会,听他谈过去、谈感受、谈理想。后勤公司领导专门开欢送会,还开车亲自送他到火车站。

  在故乡平顶山,他入选了当年的“感动鹰城(平顶山)十大新闻人物”和“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7年春节放假一回到家里,滕振国接连受邀给汝州市职业中专、一高、二高和技校的学生作了报告。

  滕振国当时觉得自己确实值得汝州人骄傲,“打工的出个研究生,是不简单,就是让人另眼相看”。

  春节去岳父母家拜年,岳母热情多了,还凑到他身边说:“评选杰出青年投票,我投了你,还向邻居和朋友拉票了。”

  数年没有联系的朋友现在都主动跟他联系起来,一些已经忘掉的同事也发来手机短信。“说起这些,感觉自己像范进中举了。”滕振国说。

  面对35岁门槛 41岁硕士一次次失望而归

  2009年春节前,距硕士研究生毕业还有半年,41岁的滕振国就开始忙着找工作了。他想回河南进一所高校教书或者考公务员,退一步,就是到中学教学也行。

  作为曾经的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滕振国厚着脸皮找到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李书记告诉他,现在汝州市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有招录计划,一招录就可以报。不过,后来,李书记又说,他的年龄偏大,如果到时候有招录计划,经领导班子研究不让报名,还是没有办法。

  这使滕振国意识到此路不通,便开始自行找单位。他说:“郑州、洛阳、平顶山,我给不少学校投过简历,对方都没有兴趣。”

  平顶山学院、许昌学院、郑州和洛阳的几所学校,回复基本上都一致:“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他曾实习半年的汝州市技工学校也不要人,这是他曾经带着一身荣耀给学生作过报告的学校。

  滕振国说:“我报考公务员,人家不让报名。我在网上查了各省公务员考试的参加条件,基本上都是35岁或者30岁以下。”

  他也曾经想去企业。他托关系找到位于汝州的天瑞集团,没去成。应聘神火集团,人家也嫌他年龄大……投出去的许多简历更是石沉大海。

  有人对2010年多数省直单位及省直垂直管理系统招考公务员计划进行统计后发现,几乎所有岗位均与35岁以上人员无缘。许多高校招聘辅导员等岗位,要求硕士28周岁以下,博士32周岁以下。

  当越来越多的大龄研究生被拒之门外时,职场就业歧视的“35岁现象”正在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有人开始呼吁立法反歧视。

  高龄硕士 就业艰难无奈再当管理员

  滕振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又跟原来打工的江苏技术师院进行了联系。

  学校后勤服务公司领导对他说:“你是研究生,至少应该找一个学校去教学,在我们公司岂不是学无所用,浪费人才吗?你也知道,我们公司的工作,一个高中生也能做得好的。”他无言以对。

  2009年8月,滕振国重新回到了后勤服务公司物业服务中心。他的劳动关系和原来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原来是教学楼管理员,现在是图书馆管理员。

  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不少人还是从事原来的工作。他们见到滕振国的时候都很惊讶:“你毕业回来了?”有的人说这句话是惊喜,有的人说这句话是瞧不起。“这与当年高考落榜后在农田干活的情景何其相似。”滕振国说,“我当初离开时曾说,会永远把常州做我的第二故乡,压根没想到会再回来。”

  这一年里,滕振国每天的工作就是管图书馆的中央空调、报告厅和监控室,保证这些地方正常运行。

  如今,滕振国每月的工资是1850元,他曾经做过的教学楼管理员工作已经涨到1400元。这样说来,他的工资比3年前多,是工资普遍上涨的结果。

  人生如戏 挣扎如厮却仍只为了生存

  从考研到研究生毕业,他在重庆上学,妻子在江苏技术师院当清洁工,80多岁的母亲看管孙子在老家上学,一家四口三地分居。

  滕振国心里最不舒服的是,15岁的儿子马上升初三,但是,在老家没有人管,迷上玩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出去打工的兴趣似乎比上学更大一些。

  记者采访他时,他刚从常州回到老家,就是想办法解决孩子的事。带他去常州,夫妻俩的压力便加大不少,更重要的是两地教材不一样,这让他头疼。他很想在老家找个工作。

  滕振国说:“我不后悔读研究生,这种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心里堵得慌的是,现在的工作和理想中差别太大,不能学有所用。”

  他的老婆埋怨他,不读研究生也不过如此,去读研究生白白耽误时间又少挣钱。面对老婆越来越多的埋怨,滕振国曾经说的“我只想读书,这是我对知识的信仰和崇敬”,已经被现实撞击得四分五裂。“考博已经没有现实意义,毕业之时年近半百,谁会要我”。

  一个人的时候,滕振国会静静地站在学校的小河边,远望河上的小桥。考上研的时候,这里挂着大红横幅“热烈祝贺滕振国考上公费研究生”。

  “如果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如果我去学一技之长……如果我大专学历拿到手就去沿海打工……如果……如果……”

  可惜,人生没有假设。

  【指天下】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改变不了收入

  □今报评论员 夏继锋

  42岁的硕士滕振国还干着农民工的活儿,他自己觉得这有点悲剧化,不是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吗”?

  对此,我的看法是,知识确实可以改变命运,但是,不能保证改变收入。

  这就要回到大学教育的性质问题了,普通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知识教育,也就是说,上大学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知识的传承,而不是学习谋生的技能,与此相对应,职业大学的目的恰恰是掌握谋生本领,而不是知识传承。

  在中国,这两种教育常常是混淆的,大学的错觉和大学生的错觉互为表里。“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已成共识,这其实才是造成滕振国现象的本质原因。在国外,历史专业的硕士生去当汽车维修工,是很平常的事。

  有的大学教授学富五车,但是没有于丹那样的“贩卖经典”的技术,自然无法发家致富。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为知识本质上是智慧的凝结,知识足够多的人,自然会对生活、对未来乃至对人生观都有自己的认识,这足以改变命运。

  一个中国的硕士,真正的悲剧可能是,他既无法学到真技术,也没学到真知识。

  来源:东方今报
说实话,学什么哲学伦理,能改变才是见鬼了
学哲学专业的研究生。。。。他现在的处境完全是自找的。。。。
哲学系伦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就俩字:活该!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读书改变命运是因为前几个是不那么好改变的,所以只能拿读书来说事。
f22 发表于 2010-8-2 09:49

    非也!
    主要是深得没够深入,没有深入学习和实践,如《厚黑学》!
被忽悠的以为有了知识
知识一定能改变命运?
那以后大家都读书了,都有知识了,那些保洁员、修理工就全都可以交给机器人了?
那也得看你所学的知识是不是社会所需要的!
看怎么定义改变命运了。
不读书到哪里去拿一个月1850元的坐在空调房间里面的轻松工作。而且除了每月的工资,还有学校里面乱七八糟的各类补贴、福利。
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只不过是会有更多的机会就是了。
哲学系伦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a8:]
  不要打击我呀,我正考虑考研究生,改变自己的人生。
不如去考个厨师~

三四星宾馆里的厨师工资很不是低啊
对了,这个标题很二,虽然知识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不代表知识一定能改变命运,知识不能改变某些人的命运不代表知识不能改变命运。
而且,这位“大叔”的命运还是得到了些许改变滴……
1. 有市场价值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 再者,EQ也非常重要.
3. 时也命也.
哲学系的学生  都没想通这个问题。。。这哲学怎么学的、、
能改变命运的是知识又不是文凭
这个例子最多说明学历改变不了命运.......
另外元元那事情和学历有毛关系。
如果仅靠知识就能改变命运,那剩下那么多人世间的事岂不毫无意义?
样本数太少,结论不好下
回复 10# 同情者

唯学历论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思想。
学习的确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绝对不是充分必要手段,甚至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没有读过书的有大批成功人士,读过书的也有大批失败人士,例子也举不胜举,也都是正常的情况。
更何况,现在大学扩招这么严重,大学生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吃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看你是不是名牌大学,是不是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是不是名牌专业的名牌学生。要问啥叫名牌大学,不要说211、985了,你得起码国内前十才拿得出手,什么事名牌专业,你也得是全国学科排名前十才行,什么是名牌学生,绩点、学生工作、商业比赛、科研项目、实习经历一个都不能少。
然后,现在国内的情况属于本科是金牌,硕士是银牌,而博士确实最差。比如一个清华的本科生要比你一个其他学校考去清华研究生要受欢迎,在同等情况下。


如此苛刻的条件下,你期望单纯有个所谓大学文凭(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就像能翻身,基本属于不了解情况地做梦。
书读歪了当然改变不了命运
  能提高点收入,比如像我目前月薪一千提高到两千甚至三千,还是可以的吧,概率比较大吧。
南极地熊 发表于 2010-8-2 12:07


    厨师赚的不少,不过很辛苦。。。。其实工地的民工,矿井的矿工也赚得不少,不过城市人没人肯去干罢了
学车刨铣钻钣金,技校的都随便找工作
这专业 不说了
读什麽书都可以改变命运, 读了书还不能改变的都是自己问题. 几个读哲学的同学後来都在大公司当上 CEO , 成为业界名人, 做的工作和读的没有半点关系. 有一个还离奇, 读完哲学本科拿了奖学金去外国读哲学硕士, 中途竟然被挖去学人工智能, 後来人工智能研究有成, 得到博士学位後学校请他留下做教授, 还是博士生导师. .;P
文凭改变不叻命运吧

无独有偶,二者都是文科,杯具

一个法学、一个哲学

杯具中的杯具{:ya:}
文凭改变不叻命运吧

无独有偶,二者都是文科,杯具

一个法学、一个哲学

杯具中的杯具{:ya:}
要是把被汽车压死的人都统计下下………………估计车子是不用开了。

干嘛不统计下下,读书改变命运的呢???是楼主贴的几倍????
来而往 发表于 2010-8-2 14:46

文科生最好考公务员
现在法学的考公务员很吃香,不行也可以做律师
我老婆就法学的,现在国税系统,年收入是我两倍

不是学科怎么样,而是你愿不愿意做事情
难道研究生毕业就一定要参加工作就十万年薪,出入小车再配送个韩剧式男友吗
gogolo750 发表于 2010-8-2 12:49

此话甚妙
让我想起了我同学的姐夫,文学评论硕士。最后到工会当干事。
知识当然能改变命运,但首先是要学会运用知识。好歹哲学硕士,有在社会上混过这么些年。但是与自身价值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一个很幼稚的阶段。也不知道是硕士教育的失败还是他自己做人的失败。
FFFEI 发表于 2010-8-2 13:44

工地上的力工,一天挣八十块钱差不多吧,一个月就2400元了,比很多血行工厂里的人挣钱多多了,只是一般人受不了。
我一个朋友是公务员,一个月也不过这么多钱。
80?????

我们这里对技术没有任何要求,对体力要求不大的小工一天70,而重体力的大工一天150。其他技术工种不会下200.
有钱有势是英雄,命若无时枉用功。昔日石崇因富死,铜山不助邓通穷。
知识不是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