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毕业 从白纸走向卫生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24:25
http://www.chinanews.com.cn/life/2010/07-21/2414814.shtml

女大学生毕业 从白纸走向卫生纸?
2010年07月21日 08:51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导读:这些可能是生于80年代的最后一两届毕业生,遭遇了成长链中难堪的一环:失业、迷惘、愤怒、价值缺失。“长大成人”,这个在十多年前看似顺理成章的过程,却在他们很多人那里卡了壳。

  大四女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就业、婚恋,她们需要比男生承担更多的负担:就业时的性别歧视,就业与恋爱婚姻间难以平衡,社会对大学生陪侍小姐等现象的种种非议??

  又一群毕业生将怀揣着梦想和激情、烦恼和不安踏入社会,他们蓬勃朝气的面孔让我们想起多年前的自己。

  这些可能是生于80年代的最后一两届毕业生,在全球经济环境寒意不散的这个盛夏,遭遇了成长链中难堪的一环:失业、迷惘、愤怒、价值缺失。“长大成人”,这个在十多年前看似顺理成章的过程,却在他们很多人那里卡了壳。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指出,青年人能够成为一股推动国家发展的“可畏的”的力量,但前提是他们需要得到合适的条件和机会,得到社会的包容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这似乎仍是摆在每个国家面前的艰巨课题。

  大四女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就业、婚恋,她们往往需要比男生承担更多的负担:就业时的性别歧视,就业与恋爱婚姻间难以平衡,社会对大学生陪侍小姐等现象的种种非议??在各种影视热播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在工作与情感的双重压力下,走向“被包养”的道路,由一张纯洁的白纸变成了身不由己的“卫生纸”。

  针对目前公众关心的女大学生就业观、价值观问题,今年6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精确报道课题组通过分层抽样,以进入宿舍楼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复旦、同济、上海交大、上外、华东师大、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华东理工等17所上海高校900余名应届本科女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上海籍女生占 39.8%,其余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6月28日数据统计完毕,共回收有效问卷781份。

  调查发现,当前上海女大学生在性价值观、婚恋观和择业观等方面,表现出更为自由开放、追求独立,但仍不失传统的总体倾向。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问卷含多选项问题,故部分数据比例之和不等于100%。

  “很正常,自己也可能会走这条路”

  对于女大学生“被包养”现象,有20.6%表示“对这种行为强烈鄙视”;有20.8%表示“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有56.5%表示“可以理解这样的行为,但是自己绝不会这样”;还有2.1%认为女大学生“很正常,自己也可能会走这条路”。

  对“天上人间”之类娱乐场所出现女大学生陪侍的现象,有17.4%表示“对这种行为强烈鄙视”;有24.2%表示“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有 55.7%表示“可以理解这样的行为,但是自己绝不会这样”;还有2.7%认为“很正常,自己也可能会走这条路”。

  数据分析发现,就业状况与她们对待“被包养”的态度有联系。对于女大学生被“包养”,52.7%的已就业女生表示理解;而在未就业女生中则有 62.0%表示理解,比已就业女生高出近10%。

  除此之外,“同居”、“一夜情”、“婚前性行为”等曾经的敏感词,对于现在的女大学生来说都已不再是禁忌。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已不再是时代的主流,如今的女大学生普遍将性行为归于爱情之中。

  对如何看待在校大学生同居现象,有69.7%的女生表示“可以理解,但自己不会这样”;13.2%表示“如果恋人要求的话,自己也可以接受同居”;6.9%认为“同居很浪漫,是加深爱情的一种方式”;10.2%认为“这是不检点的行为”。

  超过5%的女生承认在大学时代曾与恋人同居。近50%的女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

  对“一夜情”现象,70%的女生表示“不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59.2%的女生表示“只要双方自愿”就可以。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精确报道课题组负责人廖圣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女大学生对于上述现象的宽容,更多意味的是现代人对于个人私密性的尊重。人们认可‘性’是个人的事情,尊重他人的价值选择。”
    与女大学生宽容的性价值观形成鲜明反差的是,74%的女生表示自己“从未有过性经验”,而反对“无爱也可以有性”的比例也高达82%。调查人员分析,女大学生对他人的性选择给予有节制的理解和宽容,但对自己的性选择则表现出相对传统的不放纵态度。

  调查结果中还有一个值得解读的矛盾现象,虽然过半女生对“被包养”表示理解,却有71.2%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婚外性行为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应禁止这种行为”。

  调查报告指出,即便在上海这样一个开放的大都市中,当今女大学生依然十分看重婚姻。在她们看来,一旦结婚,忠诚十分重要。对爱与性,女大学生们呈现出坦诚但不放纵的态度,表现出性观念的成熟。

  近七成女生对结婚表示顺其自然

  对结婚的态度,6.1%的女生选择“尽早结婚”;14.4%选择“到一定年龄必须结婚”;3.8%选择“家人催促时再考虑”;68.5%的女生认为“顺其自然,可早可晚”;1.3%表示“一辈子单身”;5.9%“没想过这个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06级中文系李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在我们现在的这个年龄,婚姻还不是一个必需品,身边的好朋友都觉得结婚要看缘分,宁缺毋滥。”

  高学历“剩女”已经成为当下一个流行词汇,41.7%的女生选择“30岁是划定剩女的年龄”;21.6%把年龄上限定为“35岁”。

  对是否担心自己成为剩女的问题,仅22.8%的女生表示“完全不担心”,其他被调查者按程度不同或多或少对此存在担忧,其中4%表示“非常担心”。

  表示“非常担心自己成为剩女”的受访者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上海师范大学;而同济大学女生对此的担心程度最低,这一现象可能与学校环境、男女比例等因素有关。

  当问及剩女产生的多种原因时,有65.6%的女生认为是“择偶标准过高”,52%认为是“交往圈子过小”,40.2%认为是“女性个性过于强势”,30.9%认为是“没时间谈恋爱”,29.5%认为是“女性个人条件过于优秀”。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大四女生黄敏说:“我觉得剩女产生的主要原因,归结起来就是遇到的看不上,能看上的还没遇到,遇到了没能被人家看上”。

  女生程影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我不喜欢这种称呼,每个女性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选择,凭什么说没有结婚的女性是被剩下的,难道我们生来就是要被别人选择才有价值吗?”

  最近传出广电总局要重拳整治《非诚勿扰》等婚恋节目低俗之风的消息。对“电视相亲节目是否解决婚姻问题的良好平台”,仅8.2%女生选择 “是”,91.8%选择“否”。但对“电视相亲节目是否完全是作秀”的问题,36.5%选择“是”,63.4%选择“否”。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差的时代。在以讹传讹道听途说中,面临毕业的女大学生,仿佛面临从白纸走向卫生纸的道路。而调查结果说明,她们其实坦诚但不放纵,请停止妖魔化女大学生吧。

     择偶:“绩优股”还是“潜力股”?

  与“婚姻并不是必需品”观点相映成趣的是,本次调查数据显示,65.7%的女生认为“爱情并不一定走向婚姻”。

  谈过恋爱的被调查者中,69.3%的人认为“谈恋爱是因为两人情投意合”。在列出的性格、爱好、才能、道德品质、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10项选择男友的标准中,“性格”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选择指标。将家庭背景或经济条件作为首要择偶标准的女生占10.4%,将其纳入择偶标准前三位的也只有近 20%。

  在本次调查中,虽然有超过70%的女生赞同“金钱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面对“你恋爱的动机是否为了获得经济帮助”的问题时,只有 2.4%的人给出了肯定答案。大多数被访者表示,不愿为了获得经济支持或其他方面的帮助而勉强自己改变择偶标准。

  “女大学生在经济和感情上都变得越来越独立。幸福的婚恋让她们向往,但绝不是她们获取依赖的契机。如果不能达到志趣上的契合和感情上的投合,物质支持并不会让她们委屈迁就。同样,她们也不会出于虚荣心理而勉强置身于一段并不愉快的恋爱关系中。”研究人员黄璐说。

  “相比绩优股,我更倾向于潜力股。”复旦大学的林怡婧在接受调查人员访问时说:“只要他有能力、坚韧、上进,我会更愿意与这样的‘他’相伴,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并肩奋斗。”

  廖圣清分析说,“女大学生们虽然认同金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但并非一味崇尚金钱。总体上看,女大学生选择男友和配偶的标准,仍然是性格、道德和才能这三者优先,经济和家庭条件的考虑都是排在四、五位的。”

  通过访谈,调查人员任玉琛指出,临近毕业的女生的选择倾向未来也可能因为生活压力和父母对待择偶标准的潜移默化影响而改变。

  工作选人,守住收入底线

  在毕业以后的去向方面,56.8%女生选择“已经就业”(包括签约、继续读研、创业),43.2%选择“尚未就业”,可见今年女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在选择“已经就业”的女生中,52.8%“已经签约”,3.7%“准备或正在创业”,11.6%“出国读研”,29.2%“国内读研”,2.7%选择“其他”。

  在对就业的满意度方面,超过1/4(25.5%)的女生为自己的就业情况打了“刚及格或不及格”。

  在涉及就业困难的问题中,38.1%的女生认为“找工作很困难或比较困难”,46.4%认为“女性比男性更难找到好工作”,62%“就业不考虑个人兴趣爱好”。

  女生在求职方面考虑的因素表现出极大的集中性。最看重的是“薪酬福利待遇”,有74%的女生选择,排在第二位的是“行业发展前景”,有 56.3%选择。排名末三位的分别是“就业竞争程度”、“社会需求程度”和“工作强度”。这说明当代女性更关心工作能否体现自身价值而不是工作是否轻松。

   对于最希望就业的地区、最希望就业的单位和最希望就业的行业,排名第一的分别为内地一线城市 (64.6%)、外资企业或代表处(35.8%)和金融业(21.6%)。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数据不出意料。理想职业=一线城市+金融行业+外资企业,这是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等式。

  但外资单位、金融行业的高门槛让部分女生感到失望。由于高薪岗位的紧缺与求职者对薪金相对高的要求形成矛盾,越来越庞大的读研队伍,或是为解决这一矛盾自动生成的缓冲带。

  对于最看重薪酬福利待遇的原因,复旦大学06级国际金融系的余路解释说,大学学习的知识范围相对狭窄且比较脱离实际,何况每个专业的人数与对口岗位的需求无法对应,所以在择业时往往面临“工作选人”的现状,在海投简历、赶场面试后,大部分人对工作的要求已经到了“忘我”状态,收入是最后一条必须守住的底线。

  有13.5%的女生将“考证”作为成功求职就业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之一,其比例超过调查问卷提供的“GPA(绩点)”、“外貌气质”、“在校学生工作”等选项。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更多大学生加入考证大军。有33.7%的女生表示“考证”是“大学课余生活中的主要部分”,这个比例仅次于选择“上网”、 “娱乐”两个选项。

  另一个与就业状况有关联的要素是“政治面貌”。虽然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其政治面貌在求职就业时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大,但调查结果却显示党员就业率相对较高。被社会议论更多的专业、生源地等因素与就业率的关联程度却并不太高。

  14.9%的上海女生希望离开上海

  对“最希望就业的地区”问题,64.6%选择“国内一线城市”,12.9%选择“国外”,5.2%选择“港澳台”,14.9%选择“国内二三线城市”,2.4%选择“县城、乡镇、农村和其他”。上海籍女生中也有4.9%表示“愿意到内地城市就业”。

  在接受调查人员采访时,部分出生地在二三线城市的女生表示“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另一部分表示“选择就业地区时愿意随着公司的情况而灵活变通,没必要死守上海”;也有一部分对未来生活在上海的成本表示担忧。

  高房价让大四学生一毕业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本次调查中有15.2%表示“哪怕做房奴,也一定要买房”;58.6%表示“如果有经济能力一定要买房”;22.8%表示“买不买房不重要”;1.6%表示“坚决不买房”;1.8%态度不明。

  选择“哪怕做房奴,也一定要买房”的女生中,绝大部分(86.2%)也同时表示“最希望在国内一线城市就业”。而“最希望在国内二三线城市就业”的女生中,绝大部分(91%)表示不当房奴。

  房价对于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逃离北上广,或许更多时候只是一种无奈之举。http://www.chinanews.com.cn/life/2010/07-21/2414814.shtml

女大学生毕业 从白纸走向卫生纸?
2010年07月21日 08:51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导读:这些可能是生于80年代的最后一两届毕业生,遭遇了成长链中难堪的一环:失业、迷惘、愤怒、价值缺失。“长大成人”,这个在十多年前看似顺理成章的过程,却在他们很多人那里卡了壳。

  大四女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就业、婚恋,她们需要比男生承担更多的负担:就业时的性别歧视,就业与恋爱婚姻间难以平衡,社会对大学生陪侍小姐等现象的种种非议??

  又一群毕业生将怀揣着梦想和激情、烦恼和不安踏入社会,他们蓬勃朝气的面孔让我们想起多年前的自己。

  这些可能是生于80年代的最后一两届毕业生,在全球经济环境寒意不散的这个盛夏,遭遇了成长链中难堪的一环:失业、迷惘、愤怒、价值缺失。“长大成人”,这个在十多年前看似顺理成章的过程,却在他们很多人那里卡了壳。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指出,青年人能够成为一股推动国家发展的“可畏的”的力量,但前提是他们需要得到合适的条件和机会,得到社会的包容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这似乎仍是摆在每个国家面前的艰巨课题。

  大四女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就业、婚恋,她们往往需要比男生承担更多的负担:就业时的性别歧视,就业与恋爱婚姻间难以平衡,社会对大学生陪侍小姐等现象的种种非议??在各种影视热播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在工作与情感的双重压力下,走向“被包养”的道路,由一张纯洁的白纸变成了身不由己的“卫生纸”。

  针对目前公众关心的女大学生就业观、价值观问题,今年6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精确报道课题组通过分层抽样,以进入宿舍楼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复旦、同济、上海交大、上外、华东师大、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华东理工等17所上海高校900余名应届本科女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上海籍女生占 39.8%,其余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6月28日数据统计完毕,共回收有效问卷781份。

  调查发现,当前上海女大学生在性价值观、婚恋观和择业观等方面,表现出更为自由开放、追求独立,但仍不失传统的总体倾向。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问卷含多选项问题,故部分数据比例之和不等于100%。

  “很正常,自己也可能会走这条路”

  对于女大学生“被包养”现象,有20.6%表示“对这种行为强烈鄙视”;有20.8%表示“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有56.5%表示“可以理解这样的行为,但是自己绝不会这样”;还有2.1%认为女大学生“很正常,自己也可能会走这条路”。

  对“天上人间”之类娱乐场所出现女大学生陪侍的现象,有17.4%表示“对这种行为强烈鄙视”;有24.2%表示“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有 55.7%表示“可以理解这样的行为,但是自己绝不会这样”;还有2.7%认为“很正常,自己也可能会走这条路”。

  数据分析发现,就业状况与她们对待“被包养”的态度有联系。对于女大学生被“包养”,52.7%的已就业女生表示理解;而在未就业女生中则有 62.0%表示理解,比已就业女生高出近10%。

  除此之外,“同居”、“一夜情”、“婚前性行为”等曾经的敏感词,对于现在的女大学生来说都已不再是禁忌。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已不再是时代的主流,如今的女大学生普遍将性行为归于爱情之中。

  对如何看待在校大学生同居现象,有69.7%的女生表示“可以理解,但自己不会这样”;13.2%表示“如果恋人要求的话,自己也可以接受同居”;6.9%认为“同居很浪漫,是加深爱情的一种方式”;10.2%认为“这是不检点的行为”。

  超过5%的女生承认在大学时代曾与恋人同居。近50%的女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

  对“一夜情”现象,70%的女生表示“不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59.2%的女生表示“只要双方自愿”就可以。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精确报道课题组负责人廖圣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女大学生对于上述现象的宽容,更多意味的是现代人对于个人私密性的尊重。人们认可‘性’是个人的事情,尊重他人的价值选择。”
    与女大学生宽容的性价值观形成鲜明反差的是,74%的女生表示自己“从未有过性经验”,而反对“无爱也可以有性”的比例也高达82%。调查人员分析,女大学生对他人的性选择给予有节制的理解和宽容,但对自己的性选择则表现出相对传统的不放纵态度。

  调查结果中还有一个值得解读的矛盾现象,虽然过半女生对“被包养”表示理解,却有71.2%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婚外性行为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应禁止这种行为”。

  调查报告指出,即便在上海这样一个开放的大都市中,当今女大学生依然十分看重婚姻。在她们看来,一旦结婚,忠诚十分重要。对爱与性,女大学生们呈现出坦诚但不放纵的态度,表现出性观念的成熟。

  近七成女生对结婚表示顺其自然

  对结婚的态度,6.1%的女生选择“尽早结婚”;14.4%选择“到一定年龄必须结婚”;3.8%选择“家人催促时再考虑”;68.5%的女生认为“顺其自然,可早可晚”;1.3%表示“一辈子单身”;5.9%“没想过这个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06级中文系李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在我们现在的这个年龄,婚姻还不是一个必需品,身边的好朋友都觉得结婚要看缘分,宁缺毋滥。”

  高学历“剩女”已经成为当下一个流行词汇,41.7%的女生选择“30岁是划定剩女的年龄”;21.6%把年龄上限定为“35岁”。

  对是否担心自己成为剩女的问题,仅22.8%的女生表示“完全不担心”,其他被调查者按程度不同或多或少对此存在担忧,其中4%表示“非常担心”。

  表示“非常担心自己成为剩女”的受访者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上海师范大学;而同济大学女生对此的担心程度最低,这一现象可能与学校环境、男女比例等因素有关。

  当问及剩女产生的多种原因时,有65.6%的女生认为是“择偶标准过高”,52%认为是“交往圈子过小”,40.2%认为是“女性个性过于强势”,30.9%认为是“没时间谈恋爱”,29.5%认为是“女性个人条件过于优秀”。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大四女生黄敏说:“我觉得剩女产生的主要原因,归结起来就是遇到的看不上,能看上的还没遇到,遇到了没能被人家看上”。

  女生程影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我不喜欢这种称呼,每个女性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选择,凭什么说没有结婚的女性是被剩下的,难道我们生来就是要被别人选择才有价值吗?”

  最近传出广电总局要重拳整治《非诚勿扰》等婚恋节目低俗之风的消息。对“电视相亲节目是否解决婚姻问题的良好平台”,仅8.2%女生选择 “是”,91.8%选择“否”。但对“电视相亲节目是否完全是作秀”的问题,36.5%选择“是”,63.4%选择“否”。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差的时代。在以讹传讹道听途说中,面临毕业的女大学生,仿佛面临从白纸走向卫生纸的道路。而调查结果说明,她们其实坦诚但不放纵,请停止妖魔化女大学生吧。

     择偶:“绩优股”还是“潜力股”?

  与“婚姻并不是必需品”观点相映成趣的是,本次调查数据显示,65.7%的女生认为“爱情并不一定走向婚姻”。

  谈过恋爱的被调查者中,69.3%的人认为“谈恋爱是因为两人情投意合”。在列出的性格、爱好、才能、道德品质、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10项选择男友的标准中,“性格”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选择指标。将家庭背景或经济条件作为首要择偶标准的女生占10.4%,将其纳入择偶标准前三位的也只有近 20%。

  在本次调查中,虽然有超过70%的女生赞同“金钱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面对“你恋爱的动机是否为了获得经济帮助”的问题时,只有 2.4%的人给出了肯定答案。大多数被访者表示,不愿为了获得经济支持或其他方面的帮助而勉强自己改变择偶标准。

  “女大学生在经济和感情上都变得越来越独立。幸福的婚恋让她们向往,但绝不是她们获取依赖的契机。如果不能达到志趣上的契合和感情上的投合,物质支持并不会让她们委屈迁就。同样,她们也不会出于虚荣心理而勉强置身于一段并不愉快的恋爱关系中。”研究人员黄璐说。

  “相比绩优股,我更倾向于潜力股。”复旦大学的林怡婧在接受调查人员访问时说:“只要他有能力、坚韧、上进,我会更愿意与这样的‘他’相伴,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并肩奋斗。”

  廖圣清分析说,“女大学生们虽然认同金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但并非一味崇尚金钱。总体上看,女大学生选择男友和配偶的标准,仍然是性格、道德和才能这三者优先,经济和家庭条件的考虑都是排在四、五位的。”

  通过访谈,调查人员任玉琛指出,临近毕业的女生的选择倾向未来也可能因为生活压力和父母对待择偶标准的潜移默化影响而改变。

  工作选人,守住收入底线

  在毕业以后的去向方面,56.8%女生选择“已经就业”(包括签约、继续读研、创业),43.2%选择“尚未就业”,可见今年女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在选择“已经就业”的女生中,52.8%“已经签约”,3.7%“准备或正在创业”,11.6%“出国读研”,29.2%“国内读研”,2.7%选择“其他”。

  在对就业的满意度方面,超过1/4(25.5%)的女生为自己的就业情况打了“刚及格或不及格”。

  在涉及就业困难的问题中,38.1%的女生认为“找工作很困难或比较困难”,46.4%认为“女性比男性更难找到好工作”,62%“就业不考虑个人兴趣爱好”。

  女生在求职方面考虑的因素表现出极大的集中性。最看重的是“薪酬福利待遇”,有74%的女生选择,排在第二位的是“行业发展前景”,有 56.3%选择。排名末三位的分别是“就业竞争程度”、“社会需求程度”和“工作强度”。这说明当代女性更关心工作能否体现自身价值而不是工作是否轻松。

   对于最希望就业的地区、最希望就业的单位和最希望就业的行业,排名第一的分别为内地一线城市 (64.6%)、外资企业或代表处(35.8%)和金融业(21.6%)。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数据不出意料。理想职业=一线城市+金融行业+外资企业,这是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等式。

  但外资单位、金融行业的高门槛让部分女生感到失望。由于高薪岗位的紧缺与求职者对薪金相对高的要求形成矛盾,越来越庞大的读研队伍,或是为解决这一矛盾自动生成的缓冲带。

  对于最看重薪酬福利待遇的原因,复旦大学06级国际金融系的余路解释说,大学学习的知识范围相对狭窄且比较脱离实际,何况每个专业的人数与对口岗位的需求无法对应,所以在择业时往往面临“工作选人”的现状,在海投简历、赶场面试后,大部分人对工作的要求已经到了“忘我”状态,收入是最后一条必须守住的底线。

  有13.5%的女生将“考证”作为成功求职就业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之一,其比例超过调查问卷提供的“GPA(绩点)”、“外貌气质”、“在校学生工作”等选项。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更多大学生加入考证大军。有33.7%的女生表示“考证”是“大学课余生活中的主要部分”,这个比例仅次于选择“上网”、 “娱乐”两个选项。

  另一个与就业状况有关联的要素是“政治面貌”。虽然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其政治面貌在求职就业时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大,但调查结果却显示党员就业率相对较高。被社会议论更多的专业、生源地等因素与就业率的关联程度却并不太高。

  14.9%的上海女生希望离开上海

  对“最希望就业的地区”问题,64.6%选择“国内一线城市”,12.9%选择“国外”,5.2%选择“港澳台”,14.9%选择“国内二三线城市”,2.4%选择“县城、乡镇、农村和其他”。上海籍女生中也有4.9%表示“愿意到内地城市就业”。

  在接受调查人员采访时,部分出生地在二三线城市的女生表示“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另一部分表示“选择就业地区时愿意随着公司的情况而灵活变通,没必要死守上海”;也有一部分对未来生活在上海的成本表示担忧。

  高房价让大四学生一毕业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本次调查中有15.2%表示“哪怕做房奴,也一定要买房”;58.6%表示“如果有经济能力一定要买房”;22.8%表示“买不买房不重要”;1.6%表示“坚决不买房”;1.8%态度不明。

  选择“哪怕做房奴,也一定要买房”的女生中,绝大部分(86.2%)也同时表示“最希望在国内一线城市就业”。而“最希望在国内二三线城市就业”的女生中,绝大部分(91%)表示不当房奴。

  房价对于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逃离北上广,或许更多时候只是一种无奈之举。
这种调查是典型吃饱了没事干。女生面临一大堆困惑和压力,难道男生就没有了?
女的只要长得还可以,就算能力再差,也会有很多男的追求,其中不乏条件好的,不行就直接嫁个条件好的男人就搞定了。但一个男人就要完全靠自己了,赚钱啊找伴侣啊结婚啊养家啊哪样都困难重重,所以我觉得男的压力比女的大
74%的女生表示自己“从未有过性经验”
============================
{:jian:}
不过男性有时间优势
从前的女大学生大都是白纸,现在的女大学生大都是卫生纸,而且是用过的卫生纸。我是指某方面。
zmz1023 发表于 2010-7-21 12:34


    从公平角度说,现在的男大学生大多也是卫生纸,而且是用的卫生纸。剩下的就是想被用但是卖相还不够好的。
现在上大学基本没有门槛了
标题做得很好,我看成卫生巾了
标题把女大学生改为女高中生比较合适
男人还要给女人买房呢
当年,乃的第一次素在20块的小旅馆就被XX了,为什么到偶这,就必须有200W的房子才能XX...{:jian:}
konming 发表于 2010-7-21 12:27


我碰到的都是那26%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