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沪宁城铁的开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29:27
以我的切身体会告诉大家:
    从2007年初至今,我每周往返于上海和江苏常州,一周两次(因为家住在常州,在上海工作)两个城市距离167公里(高速公路路牌标示)。
    2007年11月以前,沪宁线上开行3种车,T字头,K字头,和没字母的绿皮车。T字头最快是1小时30分,最慢的是1小时50分。K字头最快的是1小时47分(上海-延安的K560),最慢的也不超过2时10分钟。绿皮车的时间在2小时30分-3小时之间。T字头和K字头票价统一25元,绿皮车没坐过,估计会便宜点吧!
     2007年11月开通动车,第一次坐的时候很震撼,一小时零3分到上海。最快的一次57分钟。虽然票价贵了一倍(51元),但是速度快,车厢干净明亮,服务好,所以就一直坐动车了。不过,渐渐的,动车却慢了下来。从1小时到上海,到一小时10分,到1小时30分。。。至2010年止,上海和常州之间,每天有40多趟动车,我坐过最快的1小时17分,最慢的1小时37分。而且,好像是从08年开始,动车开始卖站票了,而且越卖越多。现在,每次周末,过道和车厢都站满人,和绿皮车没什么区别了。更郁闷的是,现在动车晚点简直是家常便饭了。有时候动车实在买不到票了,我也会买T字头的车子,但因为需要避让动车,基本都需要3个小时左右。最恐怖的一次,大概是09年吧,T775,从常州开到上海,4个小时。。。。真是令人伤感,这是当年的“特快”啊!还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事情:从今年开始,T字头的车和绿皮车不再卖上海-南京区间的车票,问售票窗口什么原因,回答是“不卖给你们,只卖给长途”。也就是说,如果我没买到动车,要么就是推迟回家,要么就只能坐大巴。而习惯把火车当公交的我,经常是晚上10点多还会往家赶,那时候哪里还有大巴?周末的动车又如此的紧张!现在给我的感觉是,在上海和常州之间,动车无论是在时效性和乘坐舒适性方面,均相当于以前的特快,唯一不同的是票价翻番。
     7月一日要开通城铁了。这个礼拜五下午要回家,准备去买火车票老婆打电话给我,让我早点去买,我问为什么,她说要开城铁了,动车车次减少一半(也就是从50对减到20对左右),周末票紧张,晚了买不到。城铁价格好像是86元,比动车高出35元,时间上,或许会在40-50分钟左右。说句实话,多花35元,快30分钟到家,我觉得并不值得。毕竟不是出差开会。但是铁路部门为了保证城铁的上座率,大幅减少动车数量(如同开动车之初大幅减少沪宁线城际特快数量一样),和干脆不再出售沪宁区间的一般车次车票,最终还是会让大部分乘客接受城铁(开始时无奈,最终是习惯)。更重要的一点,如果城铁在运行的过程中,还是走和动车组一样的老路,即:车子越来越慢,站票越来越多,环境和服务越来越差,票价却高出一截。有时候我会想起乘坐T字头的日子,再想想现在,和以后。如果说最终城铁也走到今天动车的地步,那对我,一个乘客,或者消费者来说,从特快,到动车,到城际高铁,我花了越来越多的钱,却只能得到差不多的产品或服务。
       这是我的4年来的切身体会,有感于城铁的即将开通,和刚看到的一个关于高铁的帖子。以我的切身体会告诉大家:
    从2007年初至今,我每周往返于上海和江苏常州,一周两次(因为家住在常州,在上海工作)两个城市距离167公里(高速公路路牌标示)。
    2007年11月以前,沪宁线上开行3种车,T字头,K字头,和没字母的绿皮车。T字头最快是1小时30分,最慢的是1小时50分。K字头最快的是1小时47分(上海-延安的K560),最慢的也不超过2时10分钟。绿皮车的时间在2小时30分-3小时之间。T字头和K字头票价统一25元,绿皮车没坐过,估计会便宜点吧!
     2007年11月开通动车,第一次坐的时候很震撼,一小时零3分到上海。最快的一次57分钟。虽然票价贵了一倍(51元),但是速度快,车厢干净明亮,服务好,所以就一直坐动车了。不过,渐渐的,动车却慢了下来。从1小时到上海,到一小时10分,到1小时30分。。。至2010年止,上海和常州之间,每天有40多趟动车,我坐过最快的1小时17分,最慢的1小时37分。而且,好像是从08年开始,动车开始卖站票了,而且越卖越多。现在,每次周末,过道和车厢都站满人,和绿皮车没什么区别了。更郁闷的是,现在动车晚点简直是家常便饭了。有时候动车实在买不到票了,我也会买T字头的车子,但因为需要避让动车,基本都需要3个小时左右。最恐怖的一次,大概是09年吧,T775,从常州开到上海,4个小时。。。。真是令人伤感,这是当年的“特快”啊!还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事情:从今年开始,T字头的车和绿皮车不再卖上海-南京区间的车票,问售票窗口什么原因,回答是“不卖给你们,只卖给长途”。也就是说,如果我没买到动车,要么就是推迟回家,要么就只能坐大巴。而习惯把火车当公交的我,经常是晚上10点多还会往家赶,那时候哪里还有大巴?周末的动车又如此的紧张!现在给我的感觉是,在上海和常州之间,动车无论是在时效性和乘坐舒适性方面,均相当于以前的特快,唯一不同的是票价翻番。
     7月一日要开通城铁了。这个礼拜五下午要回家,准备去买火车票老婆打电话给我,让我早点去买,我问为什么,她说要开城铁了,动车车次减少一半(也就是从50对减到20对左右),周末票紧张,晚了买不到。城铁价格好像是86元,比动车高出35元,时间上,或许会在40-50分钟左右。说句实话,多花35元,快30分钟到家,我觉得并不值得。毕竟不是出差开会。但是铁路部门为了保证城铁的上座率,大幅减少动车数量(如同开动车之初大幅减少沪宁线城际特快数量一样),和干脆不再出售沪宁区间的一般车次车票,最终还是会让大部分乘客接受城铁(开始时无奈,最终是习惯)。更重要的一点,如果城铁在运行的过程中,还是走和动车组一样的老路,即:车子越来越慢,站票越来越多,环境和服务越来越差,票价却高出一截。有时候我会想起乘坐T字头的日子,再想想现在,和以后。如果说最终城铁也走到今天动车的地步,那对我,一个乘客,或者消费者来说,从特快,到动车,到城际高铁,我花了越来越多的钱,却只能得到差不多的产品或服务。
       这是我的4年来的切身体会,有感于城铁的即将开通,和刚看到的一个关于高铁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