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之民——浅谈以籍阿拉伯人的境遇及其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58:34
[ 江城孤舟 ]

如果说巴以冲突这一难题像一团纷繁复杂的线团的话,那么民族主义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长达50余年的流血斗争背后,是两个曾经缔造过伟大文明的古老民族所拥有的强烈民族感情。而且不幸的是,这种民族情感本身不但是排他的,而且许多时候从外人角度观察是非理性的,犹太复国主义极端派与YSL原教旨主义正是它的夸张表现。可依然存在着一群人,对自己的民族定位却相当模糊甚至矛盾,他们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一群。

自从1947年联合国决议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至今,阿拉伯各国与以色列已经奇异且不情愿地共存了62年,中间当然以冲突战争为主,但也还是避免不了往来与交流的。从1988年巴解组织删除了“消灭以色列”的教条后,以色列作为国家而存在实际上已为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承认,虽然只有埃及和约旦敢以书面表达出来。

但却还有一个隐含在迷雾中的问题,那就是:以色列真的是一个犹太人国家吗?

是的,至少现在如此。可历史再发展60年的话,这个问题终有一天会浮出水面。阿拉伯政治家们现在是与一个种族主义的“犹太国”打交道,但也许在未来,未来的一代会和双民族的以色列打交道,虽然这一天还很遥远。

近100年前,最初到巴勒斯坦定居的犹太居民只有约6.5万人,但事态的发展让所有人惊奇,这个在欧洲被驱逐、被屠杀的少数民族最后竟成了中东舞台的主角。现在在以色列生活的以籍阿拉伯人约有140万,谁能保证他们某一天不会成为地中海东岸的新焦点呢?

先确定一下“以籍阿拉伯人”的定义,我们所讨论的这一群体,是指在以色列领土上生活的,具有以色列国籍的,祖籍是阿拉伯国家(主要是1948年前的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广义上也包括一些阿拉伯旁支,如德鲁兹人与贝都因人。其宗教信仰为YSL教与基督教。而无以色列国籍的巴勒斯坦难民不包括在内,以色列的少数民族切尔克斯人也不算在内。

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常就谁是巴勒斯坦的原住民进行争辩,这是合乎情理但却并无意义的。我们所要关注的事实是:当1917年贝尔福宣言发表时,犹太人还占不到巴勒斯坦总人口的10%。一战结束后出现了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移民巴勒斯坦的浪潮,即令如此,1922年巴勒斯坦全境共有758182人,其中犹太人为83794人,仍占绝对少数。在二战爆发后,通过合法或非法的移民,至1946年,犹太人人口增长为608230人,只占巴勒斯坦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一。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中,“拟议的犹太国人口总数为一百万零八千八百人,其中五十万九千七百八十人为阿拉伯人,四十九万九千零二十人为犹太人”。即使在“犹太国”中,阿拉伯人也还占有多数地位。

犹太复国主义者自然不愿见到这种场面,他们通过恐怖主义行为,对无辜平民的残酷屠杀(以1948年4月9日代尔亚辛村惨案为最),以及中东战争,在1948年以色列成功地使得100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最后依然留在以色列占领区的阿拉伯人仅剩原有人口的10%。虽然以色列1952年颁布的《国籍法》对他们取得以色列国籍进行百般限制,但他们终究是今日以籍阿拉伯人的祖先。

必须注意的是,以籍阿拉伯人的来源其实不仅限于未沦为难民的原巴勒斯坦居民,还包括以色列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夺取并事实上成为以色列领土的阿拉伯居民。例如1967年以色列占领戈兰高地,部分生活在此的原叙利亚德鲁兹人被并入以色列。随着以色列1981年在戈兰高地推行以色列法律(实际上即吞并戈兰高地),这些人也拥有了以色列国籍。但目前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不属此列,因为现今以色列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有建国的权利。看来日后以籍阿拉伯人人口数量将主要依靠自然增长,因为以色列对周边邻国大规模开战并公然吞并所占领土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以色列建国后,长时期对其境内的阿拉伯人实行歧视政策,直至今日。这一方面是由于以色列与阿拉伯各国处于敌对状态,另一方面也是种族主义作祟所致。以籍阿拉伯人实质上被当成“二等公民”,甚至一度作为敌国人员而看待。

比如,根据1952年以色列“国籍法”,居住在以色列的非犹太人,只有他们能证明他们在这里居住,是因为自己原来就是巴勒斯坦公民或者已经入了巴勒斯坦籍,才能获得公民权。这实际上剥夺了许多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合法的权利,因为大部分阿拉伯居民根本没有身份证或是证件早已被以色列军队没收,由此又导致他们的动产与不动产同出逃的难民一样被没收。而那些逃离了家园但并未离开以色列领土的阿拉伯人被称为“在场的缺席者”(present absentees)。他们或原有的家园被没收充公,或被禁止回到原有居住地。以色列政府还颁布一系列法令,如1949年关于未耕种土地的法令,1950年的征用法,1953年的土地获取法,1958年的限制法等等,强制剥夺了以色列阿拉伯人土地的80%。到1967年,仅有5万英亩土地还在以色列阿拉伯人手中,即只有巴勒斯坦面积的不到1%。

以色列凭借种种手段掠夺走了阿拉伯人的财产,并将其转赠给犹太移民。而以色列阿拉伯人的生活却相对贫苦,丧失了生产与生活资料,且在人数上处劣势的他们遂湮没在以色列的束缚下,难有很大作为。经济上的无力与政治上被欺凌相辅相成,有阿拉伯学者指出,从1948年至今,在以色列所有的表威行游中被杀害的都是阿拉伯人。美国国务院的调查报告也指出,在以色列司法领域中,阿拉伯人比犹太人被判重刑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定罪。

但以色列毕竟还有其民主的一面,尤其如工党等左翼党派更看重民主制度,反感拉比们鼓吹的政教合一体制。既然如此,以色列阿拉伯人在加入以色列国籍的情况下,毕竟也享受到部分民主权利。他们可以选举,可以担任政府官员,还能参加议会,组建或加入各种党派与团体。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相对改善后,他们的境遇也相对缓和。1966年后,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至少在理论上获得了和犹太人同样的权利。比如在1967年“六日战争”后,以色列的阿拉伯人首次被获准与西岸以及加沙的同胞联系。在以色列经济发展时,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有提高。

至2001年底,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共有122..8万人(其中11万信奉基督教),如果算上10.6万德鲁兹人和7万贝督因人在内,就占以色列总人口的23.3%。而据2007年12月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以籍阿拉伯人人口已经达到144.9万。这和以色列建国初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增长,必然导致阿拉伯人希望具有一定政治实力,能够在以国内政坛发挥一定作用。而在以色列独特的选举制度以及左右两派纷争不断的情况下,有时阿拉伯人还能起相当的影响。比如说1999年,50多万阿拉伯合法选民中95%投了巴拉克的票,帮助他以优势获胜当选总理。而2001年,12名以籍阿拉伯人和1名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在表威活动中被以色列军警打死,又激起阿拉伯选民强烈民愤,导致巴拉克失去足够支持而下台。

现在阿拉伯人在以色列议会中有时能占有7至8席,部分议员还担任过以色列议会副发言人与内阁副部长。2007年初,拉勒贝·马贾德勒被任命为以色列历史上首位阿拉伯裔部长。

以上事例虽然可以看作是以籍阿拉伯人实力增强的表现,但这种进程中却隐藏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对他们自己,对以色列社会都造成动荡。因为以籍阿拉伯人的境遇,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自以色列建国之日起,以籍阿拉伯人就一直带有两重性,至今不变。他们被欺压,被歧视,现在虽然在法律名义上享有与犹太人平等的公民权,但实际社会地位仍然比犹太人低。目前他们主要工作在饮食、建筑、清洁等服务性行业,或是在村庄里从事农业,几乎和现代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无缘。根据以色列中央银行在2003年的统计,阿拉伯雇员的平均工资比犹太人要低29%。他们中收入较高者月收入不过一千美元,远低于以色列1690美元的月平均工资。在以色列40个失业率最高的城镇中,36个都是阿拉伯人聚居区。2004年的调查显示,以色列的一半阿拉伯家庭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贫穷,以及以色列政府的不作为导致他们教育的落后。阿拉伯教育委员会的调查显示,以色列政府每年花在每个阿拉伯学生身上的开销为192美元,用于每个犹太学生的则是1100美元。阿拉伯人的平均接受教育时间比犹太人短3年。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阿拉伯人经常很难找到和他们的学历水平相对应的工作。在以色列5000个大学教师中,只有70人是阿拉伯人。

经济上如此,精神上他们更陷入一种两难困惑中。在他们身上,国家意识和民族感情发生着最尖锐的冲突。作为有共同语言、文化、宗教和传统的阿拉伯人,他们很容易认同阿拉伯民族。作为巴勒斯坦人,他们难免关怀被占领土上的一切,更何况他们中大多数都和西岸与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沾亲带故。现实生活中他们遭受的歧视与苦难,也使他们对巴勒斯坦人心有戚戚。可作为以色列公民,他们在法律上有效忠以色列的义务,年轻一代也从小就接受以色列的教育,也会认为被占领土上的阿拉伯人与自己有所不同。正是这种心理困惑,他们发现自己实际上被边缘化了,加入不了任何一方。

由于他们是以色列公民,持以色列护照,所以他们不能到绝大多数YSL国家去,作为MSL,他们无法去麦加朝觐。而以色列国内右翼极端民族主义者又总将他们视为潜在威胁,由于以政府的戒备,从以色列建国起就不让他们服兵役。而且不信任感也在民间蔓延,2006年的全国范围民调显示,63%的犹太人认为阿拉伯人是安全威胁,68%的人拒绝和阿拉伯人住在同一栋建筑里。超过六成的人不愿意接受阿拉伯人到家里来访问。以色列民权协会在2007年12月发布的报告中称,由于持续的巴以冲突,针对阿拉伯公民的种族歧视有明显提升。他们发现自己是真正的“无根之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作为整体的凝聚力。

这一点在平日也许会被掩盖,不太明显,但一到非常时期,如发生战争、冲突时,就会立即显现出来。自2000年9月爆发,至今仍未停息的巴以流血冲突中,以籍阿拉伯人再度扮演了尴尬的角色。一方面他们上街表威行游,抗议以军残酷镇压巴勒斯坦人,主张巴勒斯坦应该建国,并为此而有多人被打死;另一方面,他们中又有80%的民众呼吁巴解组织立即停火。他们中有人充当人肉炸弹袭击犹太人,也有人帮助以军警捉拿巴勒斯坦“激进份子”。而200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战争中,以籍阿拉伯和犹太民众间的关系又进一步紧张化。前者不满阿拉伯人聚居区没有足够的防空场所和设施,此外自己成了一些政客和舆论的攻击对象;后者则认为阿拉伯人同情黎巴嫩,反对政府的政策。以籍阿拉伯人的分裂不团结性和双重性在这两场冲突中暴露无遗,而这对他们自己的利益并无好处。

上文已经阐述了在以籍阿拉伯人身上呈现出国民意识和民族情感的激烈冲突,事实上,我认为这也是由以色列自身性质决定的。

以色列建国是以犹太复国主义为号召旗帜的,但犹太复国主义要求建立纯粹的“犹太国”,这不仅与客观现实相悖,也违反了二战后基本的民主准则。拒绝给以籍阿拉伯人公民权将把以色列变成如同90年代前南非的种族主义国家,但反之又对以色列的犹太性提出了挑战。因此,以籍阿拉伯人今日面临的两难处境,实际就是几十年来以色列政府的两难选择的体现。

在以政府的政策摇摆不定时,以籍阿拉伯人不会毫无变化。因为他们的人口增长率比犹太人高出数倍,所以人口增长比较迅速。许多以色列人都担心,照此发展,50年后以境内犹太人能否占多数实在大有问题。到那时,以籍阿拉伯人利用手中的普选权作为武器,就能有效地对付犹太人。

可是我在此指出,更麻烦的是,由于以色列的歧视性政策,以籍阿拉伯人的人口增长目前就意味着相对贫困阶层的扩大。以色列经济受长期巴以冲突的影响,本来近些年就不甚景气,而去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给以色列造成的创伤尤重。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色列GDP下滑3.6%,出口下降了46%。以央行预测,今年以经济将下滑1.5%,为以建国61年来的最严重衰退。失业率也从去年的6.1%升至今年1季度的高达7.6%,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失业人口达22.8万人,较2008年底增加3.5万人。以色列政府预计,伴随金融危机对市场造成的影响持续加深,2010年以失业率有可能将上升至8.5%。这些对本来就是低收入的以籍阿拉伯人更是雪上加霜。倘若经济不景气持续较长时间,那么即使不考虑民族感情,单是贫富差距就会造成以内部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严重矛盾。

面对未来的以籍阿拉伯人人口增长问题,以色列唯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不惜代价维护以色列的犹太性,另一条则是接受现实,实施改革,建立两大民族平等共存的国度。

对犹太人而言,无论左右派,估计都不会愿意见到后者出现,但客观规律不容回避。以往以色列犹太人保持对阿拉伯人人口优势的主要手段是移民。40年代至90年代,共有4次大规模移民浪潮,为以色列增加了250余万人。90年代后前苏联犹太人又大批涌入。但如今移民浪潮已经平息,每年不过3000至6000人,指望以此抵消阿拉伯人人口增长优势已不可能。而且以色列国土狭小,资源有限,过量的犹太移民已经给以政府和社会造成了很大负担。更有甚者,许多犹太移民为了证明自己的犹太立场而主张对阿拉伯人实施强硬手段,严重激化社会矛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前苏东地区前来的犹太移民中还有信奉新纳粹者。如何安置这些移民,是否继续在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修筑定居点,更是个敏感问题。现在单纯移民已不能像以色列建国那样扩大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力量对比。

以色列如果敢下决心的话,可以与巴勒斯坦达成妥协,让巴勒斯坦建国,这样有可能使部分原巴勒斯坦居民改换国籍回到阿拉伯世界。巴解组织过去也的确曾呼吁过,请求世界各地的巴勒斯坦人回归巴勒斯坦。可是,这样做的不确定性太大。首先,以色列国内能否通过这计划就是问题。其次,关于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各方势力还在激烈冲突中,短期内没有希望。然后,现有的加沙地带与约旦河西岸土地贫瘠,缺乏资源,人民生活困苦,根本无力承担大规模人口迁入,何况巴方还必须靠虑500万巴勒斯坦难民后裔的回归问题。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会有多少以籍阿拉伯人愿意放弃自己的以色列国籍,前往这个新国家呢?

诚然有人是会这么做的,他们甚至拒绝称自己为“以色列籍阿拉伯人”,而以“1948年的巴勒斯坦人”代替。即使如此,以色列人50多年的同化工作也不能说毫无成效。以籍阿拉伯人的生活虽然相对贫困,却仍好于加沙和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他们中有许多人同犹太人杂居,有的还对与犹太人的合作感到满意。他们对巴勒斯坦建国的热情的确有,却未必像巴难民一样坚定。要他们放弃以色列的生活,进入更贫困的巴勒斯坦,大多数人不会答应。

如果以上途径都行不通,以色列是否在未来会蜕变为完全的种族主义国家呢?现在虽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这必然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冲突与暴动,也会引来全世界的谴责。在21世纪依然排斥阿拉伯人的公民权,就是动摇西方民主社会——西方鼓吹的所谓“普世价值”的理论基础。以色列虽然还没有宪法,但民主制度毕竟是它的国本。

既如此,犹太人需要接受现实。实际上,以色列内部早已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以色列一直不敢吞并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缘故。这两地目前总计有370万阿拉伯人,吞并他们只会使以色列双民族化进程大大加快。也许犹太人可以寄希望于以籍阿拉伯人自身力量的分裂,这有可能,但想让他们完全被犹太人同化,则是完全做不到的。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以籍阿拉伯人应该团结起来,争取成为能够变革社会的力量。而以色列唯一正当的做法只有给予以籍阿拉伯人更多的民主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生产条件,消除歧视,达到民族平等。当然,也该和周边阿拉伯各国发展友好关系,退出所占阿拉伯领土,让巴勒斯坦人建立独立的,有完全主权的国家。这是为了犹太和阿拉伯两个民族的利益,只有这样,才是双方共存共生之道。

转自http://www.ccthere.com/user/江城孤舟[ 江城孤舟 ]

如果说巴以冲突这一难题像一团纷繁复杂的线团的话,那么民族主义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长达50余年的流血斗争背后,是两个曾经缔造过伟大文明的古老民族所拥有的强烈民族感情。而且不幸的是,这种民族情感本身不但是排他的,而且许多时候从外人角度观察是非理性的,犹太复国主义极端派与YSL原教旨主义正是它的夸张表现。可依然存在着一群人,对自己的民族定位却相当模糊甚至矛盾,他们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一群。

自从1947年联合国决议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至今,阿拉伯各国与以色列已经奇异且不情愿地共存了62年,中间当然以冲突战争为主,但也还是避免不了往来与交流的。从1988年巴解组织删除了“消灭以色列”的教条后,以色列作为国家而存在实际上已为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承认,虽然只有埃及和约旦敢以书面表达出来。

但却还有一个隐含在迷雾中的问题,那就是:以色列真的是一个犹太人国家吗?

是的,至少现在如此。可历史再发展60年的话,这个问题终有一天会浮出水面。阿拉伯政治家们现在是与一个种族主义的“犹太国”打交道,但也许在未来,未来的一代会和双民族的以色列打交道,虽然这一天还很遥远。

近100年前,最初到巴勒斯坦定居的犹太居民只有约6.5万人,但事态的发展让所有人惊奇,这个在欧洲被驱逐、被屠杀的少数民族最后竟成了中东舞台的主角。现在在以色列生活的以籍阿拉伯人约有140万,谁能保证他们某一天不会成为地中海东岸的新焦点呢?

先确定一下“以籍阿拉伯人”的定义,我们所讨论的这一群体,是指在以色列领土上生活的,具有以色列国籍的,祖籍是阿拉伯国家(主要是1948年前的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广义上也包括一些阿拉伯旁支,如德鲁兹人与贝都因人。其宗教信仰为YSL教与基督教。而无以色列国籍的巴勒斯坦难民不包括在内,以色列的少数民族切尔克斯人也不算在内。

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常就谁是巴勒斯坦的原住民进行争辩,这是合乎情理但却并无意义的。我们所要关注的事实是:当1917年贝尔福宣言发表时,犹太人还占不到巴勒斯坦总人口的10%。一战结束后出现了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移民巴勒斯坦的浪潮,即令如此,1922年巴勒斯坦全境共有758182人,其中犹太人为83794人,仍占绝对少数。在二战爆发后,通过合法或非法的移民,至1946年,犹太人人口增长为608230人,只占巴勒斯坦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一。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中,“拟议的犹太国人口总数为一百万零八千八百人,其中五十万九千七百八十人为阿拉伯人,四十九万九千零二十人为犹太人”。即使在“犹太国”中,阿拉伯人也还占有多数地位。

犹太复国主义者自然不愿见到这种场面,他们通过恐怖主义行为,对无辜平民的残酷屠杀(以1948年4月9日代尔亚辛村惨案为最),以及中东战争,在1948年以色列成功地使得100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最后依然留在以色列占领区的阿拉伯人仅剩原有人口的10%。虽然以色列1952年颁布的《国籍法》对他们取得以色列国籍进行百般限制,但他们终究是今日以籍阿拉伯人的祖先。

必须注意的是,以籍阿拉伯人的来源其实不仅限于未沦为难民的原巴勒斯坦居民,还包括以色列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夺取并事实上成为以色列领土的阿拉伯居民。例如1967年以色列占领戈兰高地,部分生活在此的原叙利亚德鲁兹人被并入以色列。随着以色列1981年在戈兰高地推行以色列法律(实际上即吞并戈兰高地),这些人也拥有了以色列国籍。但目前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不属此列,因为现今以色列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有建国的权利。看来日后以籍阿拉伯人人口数量将主要依靠自然增长,因为以色列对周边邻国大规模开战并公然吞并所占领土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以色列建国后,长时期对其境内的阿拉伯人实行歧视政策,直至今日。这一方面是由于以色列与阿拉伯各国处于敌对状态,另一方面也是种族主义作祟所致。以籍阿拉伯人实质上被当成“二等公民”,甚至一度作为敌国人员而看待。

比如,根据1952年以色列“国籍法”,居住在以色列的非犹太人,只有他们能证明他们在这里居住,是因为自己原来就是巴勒斯坦公民或者已经入了巴勒斯坦籍,才能获得公民权。这实际上剥夺了许多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合法的权利,因为大部分阿拉伯居民根本没有身份证或是证件早已被以色列军队没收,由此又导致他们的动产与不动产同出逃的难民一样被没收。而那些逃离了家园但并未离开以色列领土的阿拉伯人被称为“在场的缺席者”(present absentees)。他们或原有的家园被没收充公,或被禁止回到原有居住地。以色列政府还颁布一系列法令,如1949年关于未耕种土地的法令,1950年的征用法,1953年的土地获取法,1958年的限制法等等,强制剥夺了以色列阿拉伯人土地的80%。到1967年,仅有5万英亩土地还在以色列阿拉伯人手中,即只有巴勒斯坦面积的不到1%。

以色列凭借种种手段掠夺走了阿拉伯人的财产,并将其转赠给犹太移民。而以色列阿拉伯人的生活却相对贫苦,丧失了生产与生活资料,且在人数上处劣势的他们遂湮没在以色列的束缚下,难有很大作为。经济上的无力与政治上被欺凌相辅相成,有阿拉伯学者指出,从1948年至今,在以色列所有的表威行游中被杀害的都是阿拉伯人。美国国务院的调查报告也指出,在以色列司法领域中,阿拉伯人比犹太人被判重刑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定罪。

但以色列毕竟还有其民主的一面,尤其如工党等左翼党派更看重民主制度,反感拉比们鼓吹的政教合一体制。既然如此,以色列阿拉伯人在加入以色列国籍的情况下,毕竟也享受到部分民主权利。他们可以选举,可以担任政府官员,还能参加议会,组建或加入各种党派与团体。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相对改善后,他们的境遇也相对缓和。1966年后,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至少在理论上获得了和犹太人同样的权利。比如在1967年“六日战争”后,以色列的阿拉伯人首次被获准与西岸以及加沙的同胞联系。在以色列经济发展时,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有提高。

至2001年底,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共有122..8万人(其中11万信奉基督教),如果算上10.6万德鲁兹人和7万贝督因人在内,就占以色列总人口的23.3%。而据2007年12月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以籍阿拉伯人人口已经达到144.9万。这和以色列建国初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增长,必然导致阿拉伯人希望具有一定政治实力,能够在以国内政坛发挥一定作用。而在以色列独特的选举制度以及左右两派纷争不断的情况下,有时阿拉伯人还能起相当的影响。比如说1999年,50多万阿拉伯合法选民中95%投了巴拉克的票,帮助他以优势获胜当选总理。而2001年,12名以籍阿拉伯人和1名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在表威活动中被以色列军警打死,又激起阿拉伯选民强烈民愤,导致巴拉克失去足够支持而下台。

现在阿拉伯人在以色列议会中有时能占有7至8席,部分议员还担任过以色列议会副发言人与内阁副部长。2007年初,拉勒贝·马贾德勒被任命为以色列历史上首位阿拉伯裔部长。

以上事例虽然可以看作是以籍阿拉伯人实力增强的表现,但这种进程中却隐藏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对他们自己,对以色列社会都造成动荡。因为以籍阿拉伯人的境遇,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自以色列建国之日起,以籍阿拉伯人就一直带有两重性,至今不变。他们被欺压,被歧视,现在虽然在法律名义上享有与犹太人平等的公民权,但实际社会地位仍然比犹太人低。目前他们主要工作在饮食、建筑、清洁等服务性行业,或是在村庄里从事农业,几乎和现代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无缘。根据以色列中央银行在2003年的统计,阿拉伯雇员的平均工资比犹太人要低29%。他们中收入较高者月收入不过一千美元,远低于以色列1690美元的月平均工资。在以色列40个失业率最高的城镇中,36个都是阿拉伯人聚居区。2004年的调查显示,以色列的一半阿拉伯家庭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贫穷,以及以色列政府的不作为导致他们教育的落后。阿拉伯教育委员会的调查显示,以色列政府每年花在每个阿拉伯学生身上的开销为192美元,用于每个犹太学生的则是1100美元。阿拉伯人的平均接受教育时间比犹太人短3年。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阿拉伯人经常很难找到和他们的学历水平相对应的工作。在以色列5000个大学教师中,只有70人是阿拉伯人。

经济上如此,精神上他们更陷入一种两难困惑中。在他们身上,国家意识和民族感情发生着最尖锐的冲突。作为有共同语言、文化、宗教和传统的阿拉伯人,他们很容易认同阿拉伯民族。作为巴勒斯坦人,他们难免关怀被占领土上的一切,更何况他们中大多数都和西岸与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沾亲带故。现实生活中他们遭受的歧视与苦难,也使他们对巴勒斯坦人心有戚戚。可作为以色列公民,他们在法律上有效忠以色列的义务,年轻一代也从小就接受以色列的教育,也会认为被占领土上的阿拉伯人与自己有所不同。正是这种心理困惑,他们发现自己实际上被边缘化了,加入不了任何一方。

由于他们是以色列公民,持以色列护照,所以他们不能到绝大多数YSL国家去,作为MSL,他们无法去麦加朝觐。而以色列国内右翼极端民族主义者又总将他们视为潜在威胁,由于以政府的戒备,从以色列建国起就不让他们服兵役。而且不信任感也在民间蔓延,2006年的全国范围民调显示,63%的犹太人认为阿拉伯人是安全威胁,68%的人拒绝和阿拉伯人住在同一栋建筑里。超过六成的人不愿意接受阿拉伯人到家里来访问。以色列民权协会在2007年12月发布的报告中称,由于持续的巴以冲突,针对阿拉伯公民的种族歧视有明显提升。他们发现自己是真正的“无根之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作为整体的凝聚力。

这一点在平日也许会被掩盖,不太明显,但一到非常时期,如发生战争、冲突时,就会立即显现出来。自2000年9月爆发,至今仍未停息的巴以流血冲突中,以籍阿拉伯人再度扮演了尴尬的角色。一方面他们上街表威行游,抗议以军残酷镇压巴勒斯坦人,主张巴勒斯坦应该建国,并为此而有多人被打死;另一方面,他们中又有80%的民众呼吁巴解组织立即停火。他们中有人充当人肉炸弹袭击犹太人,也有人帮助以军警捉拿巴勒斯坦“激进份子”。而200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战争中,以籍阿拉伯和犹太民众间的关系又进一步紧张化。前者不满阿拉伯人聚居区没有足够的防空场所和设施,此外自己成了一些政客和舆论的攻击对象;后者则认为阿拉伯人同情黎巴嫩,反对政府的政策。以籍阿拉伯人的分裂不团结性和双重性在这两场冲突中暴露无遗,而这对他们自己的利益并无好处。

上文已经阐述了在以籍阿拉伯人身上呈现出国民意识和民族情感的激烈冲突,事实上,我认为这也是由以色列自身性质决定的。

以色列建国是以犹太复国主义为号召旗帜的,但犹太复国主义要求建立纯粹的“犹太国”,这不仅与客观现实相悖,也违反了二战后基本的民主准则。拒绝给以籍阿拉伯人公民权将把以色列变成如同90年代前南非的种族主义国家,但反之又对以色列的犹太性提出了挑战。因此,以籍阿拉伯人今日面临的两难处境,实际就是几十年来以色列政府的两难选择的体现。

在以政府的政策摇摆不定时,以籍阿拉伯人不会毫无变化。因为他们的人口增长率比犹太人高出数倍,所以人口增长比较迅速。许多以色列人都担心,照此发展,50年后以境内犹太人能否占多数实在大有问题。到那时,以籍阿拉伯人利用手中的普选权作为武器,就能有效地对付犹太人。

可是我在此指出,更麻烦的是,由于以色列的歧视性政策,以籍阿拉伯人的人口增长目前就意味着相对贫困阶层的扩大。以色列经济受长期巴以冲突的影响,本来近些年就不甚景气,而去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给以色列造成的创伤尤重。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色列GDP下滑3.6%,出口下降了46%。以央行预测,今年以经济将下滑1.5%,为以建国61年来的最严重衰退。失业率也从去年的6.1%升至今年1季度的高达7.6%,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失业人口达22.8万人,较2008年底增加3.5万人。以色列政府预计,伴随金融危机对市场造成的影响持续加深,2010年以失业率有可能将上升至8.5%。这些对本来就是低收入的以籍阿拉伯人更是雪上加霜。倘若经济不景气持续较长时间,那么即使不考虑民族感情,单是贫富差距就会造成以内部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严重矛盾。

面对未来的以籍阿拉伯人人口增长问题,以色列唯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不惜代价维护以色列的犹太性,另一条则是接受现实,实施改革,建立两大民族平等共存的国度。

对犹太人而言,无论左右派,估计都不会愿意见到后者出现,但客观规律不容回避。以往以色列犹太人保持对阿拉伯人人口优势的主要手段是移民。40年代至90年代,共有4次大规模移民浪潮,为以色列增加了250余万人。90年代后前苏联犹太人又大批涌入。但如今移民浪潮已经平息,每年不过3000至6000人,指望以此抵消阿拉伯人人口增长优势已不可能。而且以色列国土狭小,资源有限,过量的犹太移民已经给以政府和社会造成了很大负担。更有甚者,许多犹太移民为了证明自己的犹太立场而主张对阿拉伯人实施强硬手段,严重激化社会矛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前苏东地区前来的犹太移民中还有信奉新纳粹者。如何安置这些移民,是否继续在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修筑定居点,更是个敏感问题。现在单纯移民已不能像以色列建国那样扩大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力量对比。

以色列如果敢下决心的话,可以与巴勒斯坦达成妥协,让巴勒斯坦建国,这样有可能使部分原巴勒斯坦居民改换国籍回到阿拉伯世界。巴解组织过去也的确曾呼吁过,请求世界各地的巴勒斯坦人回归巴勒斯坦。可是,这样做的不确定性太大。首先,以色列国内能否通过这计划就是问题。其次,关于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各方势力还在激烈冲突中,短期内没有希望。然后,现有的加沙地带与约旦河西岸土地贫瘠,缺乏资源,人民生活困苦,根本无力承担大规模人口迁入,何况巴方还必须靠虑500万巴勒斯坦难民后裔的回归问题。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会有多少以籍阿拉伯人愿意放弃自己的以色列国籍,前往这个新国家呢?

诚然有人是会这么做的,他们甚至拒绝称自己为“以色列籍阿拉伯人”,而以“1948年的巴勒斯坦人”代替。即使如此,以色列人50多年的同化工作也不能说毫无成效。以籍阿拉伯人的生活虽然相对贫困,却仍好于加沙和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他们中有许多人同犹太人杂居,有的还对与犹太人的合作感到满意。他们对巴勒斯坦建国的热情的确有,却未必像巴难民一样坚定。要他们放弃以色列的生活,进入更贫困的巴勒斯坦,大多数人不会答应。

如果以上途径都行不通,以色列是否在未来会蜕变为完全的种族主义国家呢?现在虽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这必然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冲突与暴动,也会引来全世界的谴责。在21世纪依然排斥阿拉伯人的公民权,就是动摇西方民主社会——西方鼓吹的所谓“普世价值”的理论基础。以色列虽然还没有宪法,但民主制度毕竟是它的国本。

既如此,犹太人需要接受现实。实际上,以色列内部早已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以色列一直不敢吞并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缘故。这两地目前总计有370万阿拉伯人,吞并他们只会使以色列双民族化进程大大加快。也许犹太人可以寄希望于以籍阿拉伯人自身力量的分裂,这有可能,但想让他们完全被犹太人同化,则是完全做不到的。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以籍阿拉伯人应该团结起来,争取成为能够变革社会的力量。而以色列唯一正当的做法只有给予以籍阿拉伯人更多的民主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生产条件,消除歧视,达到民族平等。当然,也该和周边阿拉伯各国发展友好关系,退出所占阿拉伯领土,让巴勒斯坦人建立独立的,有完全主权的国家。这是为了犹太和阿拉伯两个民族的利益,只有这样,才是双方共存共生之道。

转自http://www.ccthere.com/user/江城孤舟
很少见到关于介绍以色列籍阿拉伯人的文章,因此转来。
kyoukini 发表于 2010-6-10 12:51



埃及:1945年11月2日全境发生反犹太骚乱,商店和犹太教堂遭捣毁;1948年逮捕2000多名犹太人并没收其财产,开罗等地犹太人社区遭到袭击;1956年驱逐数千名犹太人,他们离境时只许携带一个手提箱;1957年犹太人被剥夺公民权;1960年犹太社区会堂、学校、医院、敬老院、孤儿院被关闭,财产被没收;1967年所有担任公职的犹太人被全部解雇,500多名犹太人领袖遭到逮捕。
犹太人口:1948年7.5万,1975年350。

叙利亚:1945年砸毁犹太人教堂;1947、1948年爆发反犹太骚乱;1949年解散犹太人社区会议;1967年颁布各种反犹太法律:犹太人移民权被取消;犹太人活动范围不能超过居住地3公里;犹太人身份证上印有红色“犹太人”字样;犹太人在晚10点后禁止外出;犹太人只许接受6年的小学教育;犹太人房屋用红色刷上标记;禁止犹太人担任公职,包括研究机构和银行;政府工作人员和军事人员不得在犹太商店购物;外国人不得擅自访问犹太社区;禁止犹太人拥有收音机和电话;犹太人家中不得安装电话;去世犹太人的财产由政府没收,其继承人只有付款后才能接收,如继承人无力付款,则该财产交给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使用;只有大马士革的两所犹太人学校可以招收学生,校长和教师必须是MSL。
犹太人口:1948年3万,1975年4000。

伊拉克:1935年犹太人被政府部门剔除,犹太人旅行受到限制;1936年禁止犹太人学校教授希伯莱语;1937、1941、1946年爆发多次反犹太人暴乱;1947年政府所办的学校禁止犹太儿童入学;1948年犹太复国主义被宣布为犯罪,许多伊拉克犹太人领袖和富翁因此项罪名(大多是凭空捏造的)被绞死,财产被没收;1950年没收所有犹太人财产,并冻结其存款;1958年犹太人社区被取消,其所有财产、医院、学校被没收;1968年禁止犹太人每月获得超过100第纳尔的收入。此后以“间谍”罪名处决了国内剩余犹太人的1/4以上。
犹太人口:1948年13.5万人,1975年400人。

也门:1905年禁止犹太人房屋高于MSL;1920年后犹太人被撵出纺织和肥皂业;1922年规定所有犹太孤儿必须归依YSL教;1929年犹太人被禁止移居巴勒斯坦;1933年出现多起袭击犹太人的行动,许多犹太人被阿拉伯暴民用石头和刀打伤;1947年反犹太暴乱杀死82名犹太人,捣毁106家犹太人商店、220座犹太人住宅和4座犹太教堂;1948年谣传犹太人用MSL儿童作祭祀品,爆发反犹太骚乱。
犹太人口:1948年8000,1975年0。

摩洛哥:1875年,20多名犹太人在德卜杜被杀;1903、1907年的反犹太暴乱中,全国各地上百名犹太人被杀;1912年4月18日反对法国统治的暴动中,非斯的暴民杀死城中犹太人并抢劫他们的居住区;1952年剥夺犹太人财产;1958年在政府任职的犹太人被全部开除;1960年犹太人学校被关闭;1965年出版了20世纪初沙皇俄国暗探局捏造的《犹太人贤士议定书》。
犹太人口:1948年28.5万,1975年2万。

利比亚:1945年11月,在残酷的反犹骚乱中有100多名犹太人被杀;1951年切断利比亚犹太人与海外的所有联系;1963年犹太裔利比亚公民的选举权被剥夺;1970年卡扎菲宣布没收所有犹太人财产,不给予任何赔偿。
犹太人口:1948年38000人,1975年29人。

突尼斯:1917年8月突尼斯“起义”期间,比塞大、突尼斯城、苏萨、斯法克斯等地的犹太人居住区遭到“起义军队”洗劫;1957年废除犹太拉比法庭;1958年解散犹太人社团会议;1964年严格限制犹太人经济活动;1967年爆发反犹太骚乱。
犹太人口:1948年11万人,1975年2000人。

阿尔及利亚:1897年5月18日,阿拉伯人洗劫并亵渎奥兰的犹太教堂;1934年8月5日,在MSL对犹太人的袭击中,君士坦丁城有250名犹太人被杀害;1936年,因撕下反犹招贴画,一名犹太儿童在阿尔及尔被杀害;1942年,当地居民配合德军洗劫犹太人居住区,杀死2000多名犹太人;1956年,阿拉伯暴民开始大规模焚烧犹太教堂和犹太人商店;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剥夺犹太人一切经济和政治权利;1965年,阿尔及利亚最高法院宣布犹太人不再受法律保护。
犹太人口:1948年14万,1974年500。
犹太人不值得同情
犹大人是个饱受苦难,无比坚强的民族!
以色列就是无源之水,早晚要完。
手里拿这个朴实价值,还要和阿拉伯作战,等于是作茧自缚。
说到底还是犹太复国主义和那个朴实价值站不到一条船上。
20%的人口,增长率是犹太人的三倍。看不出以色列有什么希望。
也可能几十年以后选个阿拉伯总统改个国名,实行朴实价值是最终的出路。
要是以色列对MSL妥协了,那就是真正的悲剧。
信奉MSL的终将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实施法案确保在我国的MSL也遵守同等法律,中国一定要确保汉族人口比例在90%以上才能保证国家稳定!
基本是个死结
以色列曼德拉什么时候出来。
最后一段是败笔,什么叫“而以色列唯一正当的做法只有给予以籍阿拉伯人更多的民主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生产条件,消除歧视,达到民族平等。”如果以色列实行天朝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呵呵崩溃得会更快些。
论打仗msl一无是处,但他们有一个最大的利器:生育率,如果按一个妻子算,这方面能比过msl的估计只有老毛时期的光荣妈妈了,欧洲各国的ysl化值得我们警惕,云南SD等地的禁酒禁肉事件已经开始露出征兆,希望政府不会像以前一样,露出苗头的时候不去重视,长成毒瘤了又没魄力解决
以色列当年也是头昏了,还不如选非洲建国,那样边上军事压力基本没有,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上。
阿拉伯人不是被以色列屠杀了吗?以色列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的阿拉伯人?

黄阿拉伯们速来洗地。
时隔一月终于被人关注鸟......
转贴本文仅为提供参考之用,不表示本人赞成作者观点(这样的话常常出现在早年三大知识的海外谈中国栏目上):D
在子宫武器+扑食价值的保护下以色列最终会改名为以色列斯坦{:3_83:}
阿拉伯人为何不去见真主呢? 赖在以色列干啥,做侵略者呀。
以色列这些MSL还可以当议员,当内阁副部长。请问叙利亚和伊朗可以合法信仰犹太教吗?
在 国内阿拉伯族被歧视?哪里被歧视了?给主体民族一些特殊优惠政策就成了歧视阿拉伯族?那么给军人一些优惠政策是不是代表歧视平民?给老幼病残一些优惠是不是等于歧视健康人?

     犹太民族历史上被阿拉伯族赶到偏远地区,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说你们阿拉伯的祖先们对此是有责任的,再加上阿拉伯宗教就是盗版的犹太教,如果不补点版税,是不是太自私了?

      至于“以色列屠杀压迫MSL”这种事,我可以告诉你,不存在。绝大多数巴勒斯坦人难道不是在活着的吗?每年去以色列打工的阿拉伯人接近10万,在阿联酋工作的巴勒斯坦人也有数万之众,他们中哪个被排挤屠杀了?特拉维夫大街上人们看到戴头巾的,会用阿拉伯语说“你小心”,阿拉伯人会用希伯莱语打招呼么?

      如果说语言上的排挤与歧视,呵呵,这里楼主的发言不就是么,何必远求?

      建立完全平等,互相融洽的民族关系,是个长远的目标,其中遇到一些别有用心分子的捣乱,也是在所难免。要打击这些破坏民族关系的敌人,然而这些捣乱分子绝不能代表整个民族,更不能扩展到地球上的几十亿人口。个体不能代表整体,犯罪分子的罪不能让民族承担,比如说前几个月阿拉伯连续发生汽车炸弹袭击清蒸寺事件,某些人是否能因此认定阿拉伯族是一个血腥屠戮伊死兰的民族?
这个作者,不是转载者,是一个伪装汉族的小白帽,目前还活跃于超大,对汉人的幼儿被暴徒袭击表示幸灾乐祸。
犹大人是个饱受苦难,无比坚强的民族!
----------------------------------------
我不希望看到MSL壮大 以色列必须保持稳定必定要战胜YSL,另外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应该抛弃YSL 这样才能更好融入以色列,无神论难道不行吗? 或者以色列完全错了 根本不应该选这个地方建国  要建就建纯粹的民族国家不要和阿拉伯人抢地盘
反正我是挺以色列的
江城孤舟 发表于 2010-8-23 09:27



楼上扯吧 那位MSL说的我都为他羞愧 他一心向着真主啊 哪里是H族,请别忘了自己祖先
  一些人笑着说对汉族的屠杀是民族融合,现在又反过来说汉族欺负了他祖先要赔罪 这是什么逻辑??!!
作为国家政策的优惠收益者你当然认同 但是别把不平等的歧视政策当成理所当然!!

楼上扯吧 那位MSL说的我都为他羞愧 他一心向着真主啊 哪里是H族,请别忘了自己祖先
  一些人笑着说对汉族的屠杀是民族融合,现在又反过来说汉族欺负了他祖先要赔罪 这是什么逻辑??!!
作为国家政策的优惠收益者你当然认同 但是别把不平等的歧视政策当成理所当然!!
挺以色列
靠,杀光拜猪教大家就清净了
lairuo 发表于 2010-8-23 16:35

他说自己是汉族、不是MSL,你就以为他是汉族、不是MSL?


我真是求求那些MSL不要用中文 真的  太可怕了
宇文泰 发表于 2010-7-11 15:10


    绿毛龟也不会得到同情,谁死tmd关我们什么事能拉到油就好。
去他妈的pussy价值
支持以色列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