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从日本学到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6:45:39
中国知识分子从日本学到了什么?(2010-05-20 19:32:11)转载标签:知识分子中国日本君子动口动手文化 分类:虎年新作

              

             中国知识分子从日本学到了什么?



       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师从日本”的鼎盛史。从戊戌变法效仿明治维新,到黄兴孙中山把革命大本营设在东京,晚清到民国初年的这段历史,无处不充斥着日本元素。



    晚清和民国究竟从日本学到了什么,是精华,还是糟粕,是精髓,还是皮毛?这是个庞大话题,区区一文实难尽述,但不妨由国家的精英——中国知识分子从日本知识分子那里学到什么来管窥,以期略见一斑。

   中日两国知识分子群,不乏东亚读书人共性,即大都具有国家忧患意识,多满腹经纶之士。

   后人通过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历程,看到了中日两国精英思想差距。其实这种差距到了戊戌变法“师从日本”时刻,已经不是质的差距了。也就是说,当晚清最后的精英走上变法之路时,他们和日本精英的政治思想差距已经不大,康有为梁启超与福泽渝吉一样——都认识到改变国家政体才是救国之本。

    然而,中国精英致力的变法,却没有像日本维新一样取得成功,其寿命竟远不如之前本国官僚搞的洋务运动。这是为什么?

   除了“后党”这个中国特殊国情所产生的强大保守势力阻挠外,这里,亦体现出了中国知识分子与日本知识分子的“才”距。说这种才华的差距,直接导致变法失败亦不为过。



  日本虽无“后党”,但当初幕府将军的势力一点也不比慈禧太后弱。为什么日本精英能拔掉幕府将军这个“权力钉子户”,而中国精英却对慈禧太后这个“上了锈”的“老钉子户”无能为力呢?

   中日精英,“才”之所差者,不在头,而在手。即,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能力比日本差多少,而是失败源于动手能力。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讲究“君子动口不动手”,以康梁为代表的戊戌变法知识分子群也大都是这样的“君子”,满腹经纶,口若悬河,但动手能力极差,乃至指望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官痞(袁世凯)去“勤王变法”,岂非缘木求鱼?

   而日本知识分子,深受“武士道”熏染,他们当中即便不是职业武士,也讲究“实言实行”,翻译成咱们的话,就是“君子动口亦动手”。


  尽管两国知识层对立宪维新形成共识,但在行动之法上,“康圣人”对弟子多传授为臣之道应该如何效忠听命圣上;而福泽渝吉则在传播思想的同时,还与学生共习尚武之道,他手下的弟子,个个都是思想与武士道兼备的有胆有识的勇士。福泽谕吉及其弟子,不是简单的听命于天皇,而是自成一统帮天皇自立,极力以行动推进局势、把革新思想变为实现。

   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知识阶层,他们既是一股思想前卫的独立势力,又是一支激进行动的力量。从刺杀到冲锋陷阵无所不能,他们既为思想斗士,又为尚武的武士领导人物,所以他们实言实行,甚至不惜以暗杀手段结果那些阻碍近代化的幕府将军性命。他们对明治天皇的态度,也是拥戴而不是依附,从现实作用上来说,明治天皇反倒依赖他们的力量与行动夺取政权,东山再起!

   
    相比日本知识分子,中国的康梁显然是“动口不动手”的谦谦君子。

    由于没有“动手能力”,在夺取政权上他们一筹莫展,一方面把希望寄托在军阀身上,另一方面,依靠无权皇帝。就是不从自己做个中流砥柱开始。

     如果把政治改革比喻成一场比赛,那么必然是两方赛手——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对决。获胜的标志当然是赢得赛点。那么赛点是什么?不是改革的辩论及其推行,而是政权的转手。即政权争夺战才是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
   
    明治维新日本精英首先解决的是政权转手问题,成功地把握并赢得赛点。然后再开始正式变法。中国的变法与此同理,如果变法想取得成功,必须先让光绪皇帝收回皇帝的实权,在这个无法做到的前提下,仓促变法,就等于没打下地基就盖大楼,或沙上建塔,必然是易碎品。
      
  明治维新的成功,及戊戌变法的失败,给了后来的中国精英以深刻启示,他们的主要精力与任务不只停留于宣传民主共和上,而是“君子动口亦动手”——发动起义,夺取政权上。



    正如当时身为革命党青年精英汪精卫所说——

    中国革命的时候,很多人用日本君主立宪成功的事例来反对革命。但日本明治维新,是西乡隆盛用武力从幕府手中夺来的政权,绝不是幕府微笑着把政权交出来的。



   这段感悟把建立民国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才”质上升了一个层次。他们是中国历代人才群中除去诸子百家时代最闪光的一批,他们不再“眼高手低”。横刀立马的将军同时也是能舞文弄墨的儒生,满腹经纶的才子同时也能为国家前途抛头颅洒热血。此时是中国历史鲜见的人才鼎沸期,许多在推动国家进步上“动口又动手”的人杰横空出世……
 
    晚清知识分子,是效仿日本而不及时代;而民国知识分子,是学习并超越日本时代。难怪以“日本是中国革命助产士”一言自豪的日本思想家北一辉,辛亥革命后也跑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知识分子从日本知识分子学来并提升的“动口亦动手”能力,在此历史阶段,可谓受用之致。中国知识分子从日本学到了什么?(2010-05-20 19:32:11)转载标签:知识分子中国日本君子动口动手文化 分类:虎年新作

              

             中国知识分子从日本学到了什么?



       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师从日本”的鼎盛史。从戊戌变法效仿明治维新,到黄兴孙中山把革命大本营设在东京,晚清到民国初年的这段历史,无处不充斥着日本元素。



    晚清和民国究竟从日本学到了什么,是精华,还是糟粕,是精髓,还是皮毛?这是个庞大话题,区区一文实难尽述,但不妨由国家的精英——中国知识分子从日本知识分子那里学到什么来管窥,以期略见一斑。

   中日两国知识分子群,不乏东亚读书人共性,即大都具有国家忧患意识,多满腹经纶之士。

   后人通过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历程,看到了中日两国精英思想差距。其实这种差距到了戊戌变法“师从日本”时刻,已经不是质的差距了。也就是说,当晚清最后的精英走上变法之路时,他们和日本精英的政治思想差距已经不大,康有为梁启超与福泽渝吉一样——都认识到改变国家政体才是救国之本。

    然而,中国精英致力的变法,却没有像日本维新一样取得成功,其寿命竟远不如之前本国官僚搞的洋务运动。这是为什么?

   除了“后党”这个中国特殊国情所产生的强大保守势力阻挠外,这里,亦体现出了中国知识分子与日本知识分子的“才”距。说这种才华的差距,直接导致变法失败亦不为过。



  日本虽无“后党”,但当初幕府将军的势力一点也不比慈禧太后弱。为什么日本精英能拔掉幕府将军这个“权力钉子户”,而中国精英却对慈禧太后这个“上了锈”的“老钉子户”无能为力呢?

   中日精英,“才”之所差者,不在头,而在手。即,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能力比日本差多少,而是失败源于动手能力。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讲究“君子动口不动手”,以康梁为代表的戊戌变法知识分子群也大都是这样的“君子”,满腹经纶,口若悬河,但动手能力极差,乃至指望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官痞(袁世凯)去“勤王变法”,岂非缘木求鱼?

   而日本知识分子,深受“武士道”熏染,他们当中即便不是职业武士,也讲究“实言实行”,翻译成咱们的话,就是“君子动口亦动手”。


  尽管两国知识层对立宪维新形成共识,但在行动之法上,“康圣人”对弟子多传授为臣之道应该如何效忠听命圣上;而福泽渝吉则在传播思想的同时,还与学生共习尚武之道,他手下的弟子,个个都是思想与武士道兼备的有胆有识的勇士。福泽谕吉及其弟子,不是简单的听命于天皇,而是自成一统帮天皇自立,极力以行动推进局势、把革新思想变为实现。

   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知识阶层,他们既是一股思想前卫的独立势力,又是一支激进行动的力量。从刺杀到冲锋陷阵无所不能,他们既为思想斗士,又为尚武的武士领导人物,所以他们实言实行,甚至不惜以暗杀手段结果那些阻碍近代化的幕府将军性命。他们对明治天皇的态度,也是拥戴而不是依附,从现实作用上来说,明治天皇反倒依赖他们的力量与行动夺取政权,东山再起!

   
    相比日本知识分子,中国的康梁显然是“动口不动手”的谦谦君子。

    由于没有“动手能力”,在夺取政权上他们一筹莫展,一方面把希望寄托在军阀身上,另一方面,依靠无权皇帝。就是不从自己做个中流砥柱开始。

     如果把政治改革比喻成一场比赛,那么必然是两方赛手——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对决。获胜的标志当然是赢得赛点。那么赛点是什么?不是改革的辩论及其推行,而是政权的转手。即政权争夺战才是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
   
    明治维新日本精英首先解决的是政权转手问题,成功地把握并赢得赛点。然后再开始正式变法。中国的变法与此同理,如果变法想取得成功,必须先让光绪皇帝收回皇帝的实权,在这个无法做到的前提下,仓促变法,就等于没打下地基就盖大楼,或沙上建塔,必然是易碎品。
      
  明治维新的成功,及戊戌变法的失败,给了后来的中国精英以深刻启示,他们的主要精力与任务不只停留于宣传民主共和上,而是“君子动口亦动手”——发动起义,夺取政权上。



    正如当时身为革命党青年精英汪精卫所说——

    中国革命的时候,很多人用日本君主立宪成功的事例来反对革命。但日本明治维新,是西乡隆盛用武力从幕府手中夺来的政权,绝不是幕府微笑着把政权交出来的。



   这段感悟把建立民国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才”质上升了一个层次。他们是中国历代人才群中除去诸子百家时代最闪光的一批,他们不再“眼高手低”。横刀立马的将军同时也是能舞文弄墨的儒生,满腹经纶的才子同时也能为国家前途抛头颅洒热血。此时是中国历史鲜见的人才鼎沸期,许多在推动国家进步上“动口又动手”的人杰横空出世……
 
    晚清知识分子,是效仿日本而不及时代;而民国知识分子,是学习并超越日本时代。难怪以“日本是中国革命助产士”一言自豪的日本思想家北一辉,辛亥革命后也跑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知识分子从日本知识分子学来并提升的“动口亦动手”能力,在此历史阶段,可谓受用之致。
知识分子?吃屎分子?
知识分子以不会做事而自豪。
孙他们从日本学到了造反理念{:yan:}留欧美学成回来的大多主张改良
眼高手低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