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步兵战术(5月9日21点更新配属与加强章节)请大家踊跃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14:41


1)步兵连进攻队形和布置
冲击队形在二战和二战以前主要是散兵线,二战和二战之后则是三五人为一组,小集群交替掩护
散兵线中人与人之间间隔是相当开的通常在冲锋接敌阶段人与人之间距离不得小于3~4m
这个距离,足以给步兵流出充分的射界

电影电视里面那种密集的冲击纯属为了视觉感官需要,看过教学录像的就知道一个步兵连冲击,200m正面是酒看不到几个人

步兵冲击前,首先要运动至出发阵地或者集结地域;
出发阵地位置很重要,要保证敌不易发现,发现也不易被敌步兵火力所压制、拦阻
徒步步兵冲击出发阵地考虑敌步兵火力、己方士兵体力、地形等因素要控制200~300m,最好不要超过400m

这个时候首先是配属给步兵连的重机枪、无后坐力炮首先要选择发射阵地;连长、排长要根据敌阵地布置和进攻路线给重机枪和无后坐力炮划定射界;机枪班班长掌握射界之后指挥机枪班构筑发射点、射击、装定超越射击标尺,射击的修正由弹着点观测员向班长反馈;每挺重机枪应构筑2~3个发射点

步兵连进攻,不是一线排开;全连冲击队形是个梯形,短底边向敌,重机枪和无后坐力炮要布置在长底边的两侧;重机枪射击不是直挺挺的扫过去的,而是以全连斜边为限制射界,以一定角度侧射;也就是说整个冲击过程中,理论上不会有重机枪发射的子弹从步兵连的冲击队形中穿过;如果发生射界被己方队形所阻,则采用采用超越射击法,保证重机枪子弹在越过己方步兵时弹道高在2.5m以上,要指出的是超越射击精度不佳压制尚可要精确射击就很麻烦了;
整个冲击过程中重在队形的保持,步兵连队形一乱很多办法就废了;

我军步兵连冲击时,连突破口一般在150~200m左右,最小100m,最大250~300m;在冲击队形的短底边长度是200m左右,这个距离展开4~5个步兵班,另4~5个步兵班在后;冲击过程中,要尽快通过开阔地和敌火制地带,所以这个时候步枪手开枪距离太大射击精度也得不到保证,通常步枪手冲击时开火应控制在150m以内,这也是我军跑步靶射击距离定在100m的原因;班内火箭筒和轻机枪在随队冲击时,遇敌火拦阻、骚扰时由班长下令占领发射点短促射击压制,简易掩体应以轻机枪压制为主,暗堡、地堡以火箭筒为主;
火箭筒由于有后喷焰,整个冲击过程中火箭筒射手副射手应该在整个步兵班稍靠后一点的位置;冲击中班内要有一两名步枪手携带枪榴弹,对于障碍物后的敌人使用枪榴弹杀伤;


刚刚更新8楼警戒阵地的部分内容。

请各位结合所提问题,先思考回答;而后我慢慢更新解答。


现在的状况,我很不满意。为何用绿色字体标出来要求各位思考的问题,各位都不积极参与思考呢?
再这样下去,我也没意思更新啊!


这几天忙,更新速度会放慢

1)步兵连进攻队形和布置
冲击队形在二战和二战以前主要是散兵线,二战和二战之后则是三五人为一组,小集群交替掩护
散兵线中人与人之间间隔是相当开的通常在冲锋接敌阶段人与人之间距离不得小于3~4m
这个距离,足以给步兵流出充分的射界

电影电视里面那种密集的冲击纯属为了视觉感官需要,看过教学录像的就知道一个步兵连冲击,200m正面是酒看不到几个人

步兵冲击前,首先要运动至出发阵地或者集结地域;
出发阵地位置很重要,要保证敌不易发现,发现也不易被敌步兵火力所压制、拦阻
徒步步兵冲击出发阵地考虑敌步兵火力、己方士兵体力、地形等因素要控制200~300m,最好不要超过400m

这个时候首先是配属给步兵连的重机枪、无后坐力炮首先要选择发射阵地;连长、排长要根据敌阵地布置和进攻路线给重机枪和无后坐力炮划定射界;机枪班班长掌握射界之后指挥机枪班构筑发射点、射击、装定超越射击标尺,射击的修正由弹着点观测员向班长反馈;每挺重机枪应构筑2~3个发射点

步兵连进攻,不是一线排开;全连冲击队形是个梯形,短底边向敌,重机枪和无后坐力炮要布置在长底边的两侧;重机枪射击不是直挺挺的扫过去的,而是以全连斜边为限制射界,以一定角度侧射;也就是说整个冲击过程中,理论上不会有重机枪发射的子弹从步兵连的冲击队形中穿过;如果发生射界被己方队形所阻,则采用采用超越射击法,保证重机枪子弹在越过己方步兵时弹道高在2.5m以上,要指出的是超越射击精度不佳压制尚可要精确射击就很麻烦了;
整个冲击过程中重在队形的保持,步兵连队形一乱很多办法就废了;

我军步兵连冲击时,连突破口一般在150~200m左右,最小100m,最大250~300m;在冲击队形的短底边长度是200m左右,这个距离展开4~5个步兵班,另4~5个步兵班在后;冲击过程中,要尽快通过开阔地和敌火制地带,所以这个时候步枪手开枪距离太大射击精度也得不到保证,通常步枪手冲击时开火应控制在150m以内,这也是我军跑步靶射击距离定在100m的原因;班内火箭筒和轻机枪在随队冲击时,遇敌火拦阻、骚扰时由班长下令占领发射点短促射击压制,简易掩体应以轻机枪压制为主,暗堡、地堡以火箭筒为主;
火箭筒由于有后喷焰,整个冲击过程中火箭筒射手副射手应该在整个步兵班稍靠后一点的位置;冲击中班内要有一两名步枪手携带枪榴弹,对于障碍物后的敌人使用枪榴弹杀伤;


刚刚更新8楼警戒阵地的部分内容。

请各位结合所提问题,先思考回答;而后我慢慢更新解答。


现在的状况,我很不满意。为何用绿色字体标出来要求各位思考的问题,各位都不积极参与思考呢?
再这样下去,我也没意思更新啊!


这几天忙,更新速度会放慢
步兵分队作战千变万化,我讲的只是最基本的东西
冲击过程中有很多东西实际搞起来是很麻烦的,也有很多我没讲
比如冲锋时的步炮协同、步坦协同;营属82迫的作用;
重机枪防止过分前出以及防炮;60迫的运动和应用方式;等等等……
真要说起来一本书也说不完,讲不清楚;再加上战场实际情况、敌情、我情等等等等……简直是天书
步兵连的指挥员素质是没办法靠书本来提高的

斑竹加精华,我就继续闲扯下去
步兵分队作战千变万化,我讲的只是最基本的东西
冲击过程中有很多东西实际搞起来是很麻烦的,也有很多我没讲
比如冲锋时的步炮协同、步坦协同;营属82迫的作用;
重机枪防止过分前出以及防炮;60迫的运动和应用方式;等等等……
真要说起来一本书也说不完,讲不清楚;再加上战场实际情况、敌情、我情等等等等……简直是天书
步兵连的指挥员素质是没办法靠书本来提高的

斑竹加精华,我就继续闲扯下去
请问如果想系统学习这方面的,营级及以下的战术知识,应该用什么教材呢?
对于机枪支援的这一块,其实还有不少可以说的内容。
反对加精,这属于赤果果滴剽窃战术教材:D
好文,楼主请继续讲


2)警戒阵地的作用与防御阵地的布置

先提一个问题,从一楼的描述中可知步兵连在冲击中最大的两个命门是啥呢?
先占楼,等楼下有答题的再一一解释介绍

公布答案 1)步兵连进攻队形的保持和转换
         2)如何缩短冲击距离和提高冲击速度

有人问既然说警戒阵地,还扯到进攻队形干什么?
别急,慢慢来。
兵力、火力和机动是所用战术基础问题。前面说过步兵连冲击距离通常在200m到400m之间,这个距离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步兵使用的火器,步枪有效射程在400m以内,步兵班组组织集火射击也只能威胁到500~600m远的面目标。火箭筒、枪榴弹威力有限且射速慢;轻重机枪虽然能对800m左右目标形成压制,但是数量有限。

这里请诸位思考一个问题:解放战争和50年代我军强调“200m内硬功夫”,为什么是200m呢?请结合当时假想敌步兵火器装备情况来回答。

因此把冲击发起距离定在这样一个距离上,其实就是利用地形、己方压制火力等等因素是冲击得以在敌密集火力杀伤区边缘开始。在这个距离上,展开步兵连进攻队形,发起冲击。必须指出的是,这里存在第一个队形转换的过程,也就是把全连转入进攻队形。而这个进攻队形,很多人认为既然是冲击,那么速度肯定应该比平时快才对。错!由于队形转换和队形内调度,这个时候速度是远远不能和武装越野比的。
影响冲击发起距离的另一个因素是体力。十几二十几斤的装备背在身上,加上敌火力威胁,士兵的体力消耗是非常大的。《世界军事》杂志07年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在北理工组织军训中体能较好的大一新生在橡胶跑道上面全副武装,发起200m冲击。就这个距离,最短的人跑了59s,最长的跑了超过80s;200m下来跑倒下的都有。这还是学校操场跑道啊,您到崎岖的野地和敌火威胁下试试?所以冲击距离越长,所消耗的时间不是线性增加的,而是以近似几何级数的形式增长。冲击耗时越长暴露在敌火下时间也就越长,这个危害不用我多说吧。
下面帖子中有某个神棍呆鸟,认为冲击速度不重要。那么有请这位到敌火下去慢悠悠的跑路吧!

再说队形,前面说过了。步兵连进攻中战术基本就是靠队形来实现的,队形都维持不了,其他东西都是扯淡。而一旦步兵连进攻队形进至敌前沿50m时,新问题又来了。50m这个距离,意味着双方手榴弹都可以发挥作用了,攻方需要投掷爆炸物轰击敌工事,同时班内轻机枪手摇停下占领发射阵地短促射击。而且,依据我国122榴的危险限制距离(55m),在步兵突进至敌前沿60m左右处时12榴必须停止射击敌前沿,否则就可能伤及己方作战人员。这样随着大口径炮火的停止,守方就会反应过来。这是守方留在阵地上的观察哨就会招呼躲在工事里面的人员冲出工事,占领发射点。

现代作战,火力大大增强。80年代末期鳖军一个搭乘装甲输送车的装甲步兵连,防御正面800~1000m,纵深500~800m;一个步兵排防御正面350~500m,纵深300~400。要覆盖这样一个步兵连的阵地,122火,一个营要齐射一次才行,对敌野战工事毁伤概率也只有50~60%左右。如果是执行机动防御,装备步战车的装甲步兵连,这个概率还要打折扣。(请大家思考:冷战时期,苏军分队进攻中应对美军机械化步兵特遣队防御时采用了那些措施?A类师装备武装直升机的意义在哪里?)守方不是傻子,一般会给每件武器构筑多个发射点,那种指望一阵炮轰下去守方火力就立即销声匿迹或者大大削弱的想法是根本不可行。最后,步兵连突入地方阵地之后,大家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即使一个步兵排,其防御纵深对于步兵火器来说也是相当不小的,完全有能力组织对突入之敌侧射火力、倒打火力。这个时候进攻方各个班组不可能齐头并进,队形在突入敌阵地后必须转换。此时,有一点要注意,配属加强的82无、重机枪可还在后面200~300m呢,射击位置也不理想。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些配属、加强的火力此时应当如何支援己方进攻和完成兵器机动呢?

下面才是正文:守方为什么要设警戒阵地?目的是什么?又是如何干扰、挫败进攻方冲击的?
大家先踊跃竞答,我睡觉先!

更新一小段:
警戒阵地的大规模使用始于一战;目的是很明确,就是给警戒阵地一定的火力,迫使敌军提前展开战斗队形同时查明敌军企图给守方一定是时间组织兵力和兵器的运动。在敌火威胁下,如果不展开进攻队形,攻方必将承受相当的损失。同时由于前出的警戒阵地存在,攻方势必延长冲击距离,所以警戒阵地可谓一举两得。
要指出一点,警戒阵地布置方式不是一定的,警戒阵地上的人员、装备也不是可以随随便便牺牲的。警戒阵地不宜离主阵地太远,太远不利于主阵地支援其作战,也不宜太近,太近则效果不理想。以二战苏军为例子,步兵连警戒阵地通常为进驻一个班,加强轻机枪1~2挺,据主阵地150~200m;警戒阵地和主阵地之间要修筑低姿前进用交通壕,方便警戒阵地人员回撤。此外警戒阵地要注意隐蔽,警戒阵地的过早暴露也会导致其失效。以美军为例,60年代美军东欧对苏作战,推荐营警戒阵地推荐使用不连续双人掩体或3人掩体(需要覆土),这样隐蔽工作量比大段的战壕少且容易隐蔽,APC则在掩体后200~300码利用树丛构筑掩体以大口径机枪支援警戒阵地比随时撤出人员(当然这个危险性是相当大的,实际是人员先后撤一定距离防止敌下车步兵火箭筒杀伤APC,同时应施放烟幕弹掩护)。
上面所说美苏,皆是以平原地形为主,那么请大家思考山地作战,警戒阵地应当如何设置?正斜面和反斜面各有什么优缺点?抗美援朝和两山轮战期间为何双方都极其重视棱线和骑线点争夺?

2)警戒阵地的作用与防御阵地的布置

先提一个问题,从一楼的描述中可知步兵连在冲击中最大的两个命门是啥呢?
先占楼,等楼下有答题的再一一解释介绍

公布答案 1)步兵连进攻队形的保持和转换
         2)如何缩短冲击距离和提高冲击速度

有人问既然说警戒阵地,还扯到进攻队形干什么?
别急,慢慢来。
兵力、火力和机动是所用战术基础问题。前面说过步兵连冲击距离通常在200m到400m之间,这个距离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步兵使用的火器,步枪有效射程在400m以内,步兵班组组织集火射击也只能威胁到500~600m远的面目标。火箭筒、枪榴弹威力有限且射速慢;轻重机枪虽然能对800m左右目标形成压制,但是数量有限。

这里请诸位思考一个问题:解放战争和50年代我军强调“200m内硬功夫”,为什么是200m呢?请结合当时假想敌步兵火器装备情况来回答。

因此把冲击发起距离定在这样一个距离上,其实就是利用地形、己方压制火力等等因素是冲击得以在敌密集火力杀伤区边缘开始。在这个距离上,展开步兵连进攻队形,发起冲击。必须指出的是,这里存在第一个队形转换的过程,也就是把全连转入进攻队形。而这个进攻队形,很多人认为既然是冲击,那么速度肯定应该比平时快才对。错!由于队形转换和队形内调度,这个时候速度是远远不能和武装越野比的。
影响冲击发起距离的另一个因素是体力。十几二十几斤的装备背在身上,加上敌火力威胁,士兵的体力消耗是非常大的。《世界军事》杂志07年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在北理工组织军训中体能较好的大一新生在橡胶跑道上面全副武装,发起200m冲击。就这个距离,最短的人跑了59s,最长的跑了超过80s;200m下来跑倒下的都有。这还是学校操场跑道啊,您到崎岖的野地和敌火威胁下试试?所以冲击距离越长,所消耗的时间不是线性增加的,而是以近似几何级数的形式增长。冲击耗时越长暴露在敌火下时间也就越长,这个危害不用我多说吧。
下面帖子中有某个神棍呆鸟,认为冲击速度不重要。那么有请这位到敌火下去慢悠悠的跑路吧!

再说队形,前面说过了。步兵连进攻中战术基本就是靠队形来实现的,队形都维持不了,其他东西都是扯淡。而一旦步兵连进攻队形进至敌前沿50m时,新问题又来了。50m这个距离,意味着双方手榴弹都可以发挥作用了,攻方需要投掷爆炸物轰击敌工事,同时班内轻机枪手摇停下占领发射阵地短促射击。而且,依据我国122榴的危险限制距离(55m),在步兵突进至敌前沿60m左右处时12榴必须停止射击敌前沿,否则就可能伤及己方作战人员。这样随着大口径炮火的停止,守方就会反应过来。这是守方留在阵地上的观察哨就会招呼躲在工事里面的人员冲出工事,占领发射点。

现代作战,火力大大增强。80年代末期鳖军一个搭乘装甲输送车的装甲步兵连,防御正面800~1000m,纵深500~800m;一个步兵排防御正面350~500m,纵深300~400。要覆盖这样一个步兵连的阵地,122火,一个营要齐射一次才行,对敌野战工事毁伤概率也只有50~60%左右。如果是执行机动防御,装备步战车的装甲步兵连,这个概率还要打折扣。(请大家思考:冷战时期,苏军分队进攻中应对美军机械化步兵特遣队防御时采用了那些措施?A类师装备武装直升机的意义在哪里?)守方不是傻子,一般会给每件武器构筑多个发射点,那种指望一阵炮轰下去守方火力就立即销声匿迹或者大大削弱的想法是根本不可行。最后,步兵连突入地方阵地之后,大家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即使一个步兵排,其防御纵深对于步兵火器来说也是相当不小的,完全有能力组织对突入之敌侧射火力、倒打火力。这个时候进攻方各个班组不可能齐头并进,队形在突入敌阵地后必须转换。此时,有一点要注意,配属加强的82无、重机枪可还在后面200~300m呢,射击位置也不理想。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些配属、加强的火力此时应当如何支援己方进攻和完成兵器机动呢?

下面才是正文:守方为什么要设警戒阵地?目的是什么?又是如何干扰、挫败进攻方冲击的?
大家先踊跃竞答,我睡觉先!

更新一小段:
警戒阵地的大规模使用始于一战;目的是很明确,就是给警戒阵地一定的火力,迫使敌军提前展开战斗队形同时查明敌军企图给守方一定是时间组织兵力和兵器的运动。在敌火威胁下,如果不展开进攻队形,攻方必将承受相当的损失。同时由于前出的警戒阵地存在,攻方势必延长冲击距离,所以警戒阵地可谓一举两得。
要指出一点,警戒阵地布置方式不是一定的,警戒阵地上的人员、装备也不是可以随随便便牺牲的。警戒阵地不宜离主阵地太远,太远不利于主阵地支援其作战,也不宜太近,太近则效果不理想。以二战苏军为例子,步兵连警戒阵地通常为进驻一个班,加强轻机枪1~2挺,据主阵地150~200m;警戒阵地和主阵地之间要修筑低姿前进用交通壕,方便警戒阵地人员回撤。此外警戒阵地要注意隐蔽,警戒阵地的过早暴露也会导致其失效。以美军为例,60年代美军东欧对苏作战,推荐营警戒阵地推荐使用不连续双人掩体或3人掩体(需要覆土),这样隐蔽工作量比大段的战壕少且容易隐蔽,APC则在掩体后200~300码利用树丛构筑掩体以大口径机枪支援警戒阵地比随时撤出人员(当然这个危险性是相当大的,实际是人员先后撤一定距离防止敌下车步兵火箭筒杀伤APC,同时应施放烟幕弹掩护)。
上面所说美苏,皆是以平原地形为主,那么请大家思考山地作战,警戒阵地应当如何设置?正斜面和反斜面各有什么优缺点?抗美援朝和两山轮战期间为何双方都极其重视棱线和骑线点争夺?
进来听课,lz接着讲!


3)步兵连及其配属/加强火力机动问题
先说一下土鳖八十年代中期,搭乘汽车的摩托化步兵营
3个步兵连编制略去
机枪连是90人,12.7高机6,7.62重机枪6(这个数据存疑,有说67-2机枪只有4挺的)。
    炮连180人,82无9,100迫6
    另步兵连3。
    一营合计694人,车辆39
现在土鳖也已经鸟枪换炮了,所以这个二十多年前的编制里面是看不到自动榴弹发射器、反坦克导弹分队、单兵防空导弹分队的。
大家可以算算这些营属火器,平摊到每个连有多少。必须指出的是我军对于营以下的武器要求必须能人力携带和移动(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而且步兵连所需的火力支援应首先考虑营建制内火器。
问题:1)以上各种火器各发挥什么作用?
      2)请结合前面谈到步兵连进攻队形的问题,思考这么少的武器对于下辖的3个步兵连遂行火力支援是否足够,应如何解决?


先公布下答案,高射机枪用于对600~1000m暴露敌人员实施杀伤、压制;重机枪同样,只是发扬火力的距离在400~600;82主要是直瞄射击敌火力点,并作为防敌反冲击、反装甲的支援火力。100迫击炮主要做压制射击用并在火力准备阶段参加火力准备,干扰敌发射点射击。

一个徒步步兵营进攻,会展开三个连同时冲击么?如果不是,营战斗队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3)步兵连及其配属/加强火力机动问题
先说一下土鳖八十年代中期,搭乘汽车的摩托化步兵营
3个步兵连编制略去
机枪连是90人,12.7高机6,7.62重机枪6(这个数据存疑,有说67-2机枪只有4挺的)。
    炮连180人,82无9,100迫6
    另步兵连3。
    一营合计694人,车辆39
现在土鳖也已经鸟枪换炮了,所以这个二十多年前的编制里面是看不到自动榴弹发射器、反坦克导弹分队、单兵防空导弹分队的。
大家可以算算这些营属火器,平摊到每个连有多少。必须指出的是我军对于营以下的武器要求必须能人力携带和移动(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而且步兵连所需的火力支援应首先考虑营建制内火器。
问题:1)以上各种火器各发挥什么作用?
      2)请结合前面谈到步兵连进攻队形的问题,思考这么少的武器对于下辖的3个步兵连遂行火力支援是否足够,应如何解决?


先公布下答案,高射机枪用于对600~1000m暴露敌人员实施杀伤、压制;重机枪同样,只是发扬火力的距离在400~600;82主要是直瞄射击敌火力点,并作为防敌反冲击、反装甲的支援火力。100迫击炮主要做压制射击用并在火力准备阶段参加火力准备,干扰敌发射点射击。

一个徒步步兵营进攻,会展开三个连同时冲击么?如果不是,营战斗队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3)闲扯工事
先占楼
为防止大家无聊没看头说过例子

日军进攻宜昌之后(对,就是伯玉在石牌作秀那次)退回出发地转入防御。日军一个工兵中队驱使、指挥2500名中国苦力,外加一个担任警戒、镇压劳工的步兵中队;修了三天工事。
这三千号人,辛辛苦苦干了3天,所修的阵地能容纳多少兵力进行防御战呢?

楼下竞猜,有答案出来我再闲扯;

3)闲扯工事
先占楼
为防止大家无聊没看头说过例子

日军进攻宜昌之后(对,就是伯玉在石牌作秀那次)退回出发地转入防御。日军一个工兵中队驱使、指挥2500名中国苦力,外加一个担任警戒、镇压劳工的步兵中队;修了三天工事。
这三千号人,辛辛苦苦干了3天,所修的阵地能容纳多少兵力进行防御战呢?

楼下竞猜,有答案出来我再闲扯;
kgb1059 发表于 2010-5-3 23:13
我不懂,猜一下:第一是要保证已方的机枪,迫击炮等支援火力存活,第二是要压制对方火力。{:chan:}错了不要拍,我是小白,等正确答案
回复 12# a100zyf

第一条擦边了
第二条就不是步兵连自己能搞定的,不算
严重支持~这是我最有兴趣的东东了。坐等LZ科普
sagaliang 发表于 2010-5-3 23:51
不答题竞猜,我一个人在这自说自话有意思么?
拖出去给我打!!!:@:@
kgb1059 发表于 2010-5-3 23:48
MS步兵连能搞定的事情不多吧,防空肯定是不行了,最少也要到营级,引导炮火攻击吧,但是也没有什么连属重炮啊,这个真猜不到,坐等高人出现{:lei:}
支持~
LZ,莫不是射界分划?怕打着自己人PG?
{:qiliang:}LZ偶错鸟……快出来讲解吧{:3_94:}
kgb1059 发表于 2010-5-3 23:13


    提两个意见,一个是叙述过于学院派了,比如,连突破口展开多少多少米啥的,不过是强调正规化,跟美俄一样搞出个什么条令,而按照我军的习惯,往往不是根据攻击正面的大小计算投入兵力,而是根据对方有多少兵力,来计算己方进攻的兵力,其中还要算上打穿插从侧后方向进攻的部队。。。另一个是反对卖关子,当然,这一点可以理解,毕竟是没人谈的话,会很难深入。。。

至于,步兵连冲击的两个命门,我不清楚你要引出什么话题。。。不过,在我看来,步兵连在进攻时有两个问题是比较关键的。。。

一个是步炮协同问题,步兵连与后方地炮编制不同,长期以来,被支援的步兵连与后方的地炮难于直接连通,所以步炮协同虽然是个老问题,但一直是个大问题。。。在以往都是通过计划确定空间与时间,进行协同,但是问题往往多多,最简单的问题就是,步兵出发阵地的选择,以及发起进攻的时间点的把握。步炮协同问题不但决定是否会误伤,而且几乎决定了攻击效果,如果步炮衔接得好,甚至可以不等敌人从工事里出来,就把敌人堵在防炮洞里。。。相比较而言,诸如重机枪等火力,虽然由于直射火力与冲击路线相冲突,不过由于是在建制内,指挥员比较熟悉,反倒好调配。。。

二是复活隐藏的火力点问题,由于与后方重火力难于直接连通,等火力准备后,或进入徐进弹幕射击,或转移射击目标,这时候,步兵缺乏引导火力的能力,这时候的复活,未摧毁,隐藏的火力点突然射击,不但可能造成大量伤亡,而且会阻碍进攻速度,只能依靠步兵连内的或者上级加强的火力摧毁,而这些能够拉到前线,加强到步兵连的火力往往非常单薄,只有诸如60迫、40火,82无,弄一门82迫就很奢华了,最好用的是85加,但是很少加强到连队,而是加强到主攻营方向。。。而往往的有些火力点,依靠炮火是难于摧毁的,只能靠人上去送炸药。。。要知道,按照严格的作战计划,步兵连拿下某一个目标都是有时间限制的,而这些计划外的火力点使进攻部队伤亡惨重,往往难于及时完成任务。。。
能不能做些简图,容易理解明白。
banbridge1525 发表于 2010-5-4 00:55

支持,配合图例讲解比较好,毕竟我们都是外行,光看文字很难理解。
除了某些特殊用途部队 现在普通野战部队还有装备60迫的?
这个这个。。某版主吃果果的向某版主要精啊。。。
步兵连进攻的支援和掩护火力要考虑在营建制内得到保障,而且一个步兵营很少出现下属3个步兵连同时发起冲击的状况。所以扯什么一个步兵连弄个82迫就算奢侈的,完全是外行屁话!还在这扯60迫,乃不知道这破货70年代就不在步兵连的编制内了么?那是供选用的制式装备而已。还扯85加,乃推着放列全重1.5吨级的火炮去打直瞄射击吧!80年代鳖军步兵营就有9门82无了,战时下放到连,乃以为这些玩意是吃干饭的啊?
呵呵,内战再次爆发
kgb1059 发表于 2010-5-4 10:17


    呵呵,看来戳到你的痛处了吧。。。我这两个问题估计要比你所谓的还没有提出的问题要重要得多。。。这是作为一个连长最关心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完全可以决定进攻是否能够达到目的,实际上除了这两个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破障问题。。。相比之下,其它问题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这也是实际战争经验所换来的,至少对越反击战是如此。。。

至于扯武器啥的,更是扯淡,要知道,步兵连徒步进攻,现代战争除了某些山地作战还需要以外,应用之处甚多,所以说本身就是一种已经快要过时的战斗方式,所以我所说的都是以前的装备。。。而到了今天,别的不说,步兵连队,我军目前可以引导航空兵与炮兵,如果这样的话,你的许多战术想定必须推倒重来。。。

而至于进攻正面宽度,确实如此,除了在条令中有所规定以外,我军在实际应用中,却是以兵力、火力比对,来完成兵力投入的。。。这也是步兵穿插作战的基本依据之一,因为只有才可以扩大进攻正面,投入更多的兵力,所以我很婉转的说过于学院派了。。。如果,连这都不懂的话,教条的按照条令作战,是不行的。。。

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儿。。。
而战术想定过程中,到底投入多少兵力,是有一个战斗力比对的过程,通过初战确定,敌我双方的战斗力比对,确定多少兵力火力才可能比较有把握的消灭对手。。。

我在解放战争时期,对国民党军,三四倍兵力机即可,可是到了朝鲜战争,七八倍,甚至十多倍兵力都留不住对手。。。你倒是说说,如果教条的按照三比一的兵力投入(条令基本上就是这么算的,而美俄也是如此计算的),遇到强敌时或产生什么后果???所以经验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可能照抄过来的。。。

当然,单位面积内,容纳兵力是有限制的,一个正面到底容纳多少兵力,也是有依据的,如果一个正面不足以容纳足够多的兵力的话,那么开拓多个正面是必须的,这也是穿插战术的理论总结。。。

所以,条令这东西作为参考是可以的,但是要是真正有深入的了解的话,你会发现许多东西都是经不住推敲的。。。
扯不过去还瞎扯徒步冲击是过时方式
谁提出谁举证,你倒是说说,哪国军队将徒步冲击这一基本科目视作过时方式的?
JC-renfeng 发表于 2010-5-4 10:32
连穿插的作用都不知道
丢人不?
“所以,条令这东西作为参考是可以的,但是要是真正有深入的了解的话,你会发现许多东西都是经不住推敲的。。。”
立此存照!
看看这丢人现眼,不会走就想跑,幻想丢掉条令的烂人吧!
楼主我不懂战术,想问下若步兵出击阵地的距离因环境战场敌我态势所迫过远,比如超过600米以上,有几种解决办法?
本版正式宣布

在本帖中对练营建制内火器使用基本原则都不知道人疯发言全部无视;
各位也别理会这家伙的胡说八道!由他去吧
另外呢,关于步炮协同,估计你不知道美军与苏军炮兵编制是不同的。。。

美军的压制性火炮都是集中在师一级,通过集中的炮兵指挥系统调动,步兵连通过呼叫火力,调动火炮进行随机射击在朝鲜战争时期,甚至二战都不鲜见。。。如果加强了空中控制引导小组的话,召唤空军火力也是正常的。。。而苏军和我军不同,苏军按照大纵深作战而设计的炮兵部队根据火力大小的不同,十分级别的,各个级别,诸如师旅团营连均掌握一定的支援型火力,但是到了作战时,师旅团等远程火炮部队却会编制成炮兵群,按照严格的战役计划执行任务,而团营连的支援型火器,却会被下放,加强到下一级,甚至更低级别执行随队的火力支援与压制。。。所以,这里你就应该明白了,为什么美国兵可以叫火力,而我军却很难。。。但是情况也有例外,比如十年两山轮战,在固定的阵地上,由炮兵军官士兵组成的观察小组与连队共同行动,或者步兵部队中通过培训,通过这种形式,是可以调动后方远程炮兵的。。。
JC-renfeng 发表于 2010-5-4 10:51
只能挑对的言论我有必要应对么?
连美军炮兵是如何使用的都不知道,你丢人不?
另外呢,进攻部队中,留有一定的预备队,是正常的,也许只有才是苏系按照计划指挥的的部队主官所能掌握的。。。但是一般不会超过1/3,但是在较低级别,连队包括营往往是全部投入战斗。。。因为他们很少有佯动与助攻,主攻之分。。。

而团营副职或教导员,政委等往往会加强一线主攻方向的指挥力量。。。而随着领导走的往往有较为强大的加强力量,包括兵力与火力。。。


lz继续啊,提问题的方式很好,多来几个让我们多思考一下{:cha:}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这么多人干3天,这工事怎么都得够一个鬼子大队1100人左右用的了···

小白哈,重在参与···{:yan:}

lz继续啊,提问题的方式很好,多来几个让我们多思考一下{:cha:}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这么多人干3天,这工事怎么都得够一个鬼子大队1100人左右用的了···

小白哈,重在参与···{:yan:}
kgb1059 发表于 2010-5-4 10:43


    抄书没有这么抄的,你理解了吗???而且,现在编书的人也是缺乏真正的实战经验。。。

作为一个连长来说,队形的变换与控制,在战时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一旦投入战场,连队不会集中起来给连长做指示训话的,往往是分散的隐蔽的。。。而进攻起来,队形的控制更是不可能了。。。那么队形的变换与控制如何实现???主要是依靠平时的训练,以及作为骨干力量的老兵。。。不过平时训练的再好,没经过战争洗礼的话,战时一样抓瞎,得经过数次战争进行淘汰。。。而如果有了一定数量的老兵,问题就好解决的多,因为一个老兵可以带三四个新兵,正好组成一个作战小组,这样通过老兵的带领,会自然形成有效地队形控制。。。

至于如何缩短冲击的距离与时间,更是编书的家伙,在办公室自己瞎想,你说缩短就缩短???别的不说,你如果火力准备的话,那么步兵至少就得在200米寻找出发阵地,要是不放心的话,这个距离还得再往后沿200米,400米的冲击距离,可以死好几个来回了。。。但是,如果步炮协同的好,或者炮兵运气好,正好把敌人的观察哨打掉了,你就可以迅速冲上去,把敌人堵在洞里,然后就是清剿打洞作业了。。。再比如不进行火力准备的话,不外乎是精锐部队夜间秘密潜伏之类,黎明突发冲击。。。而在进攻途中,一旦有未摧毁,未发现的火力点突然射击,不但会遭受伤亡,而且马上阻断了冲击,这时候,没人敢冲的,没人是机器人,不拿自己的命当命。。。只有想办法把火力点打掉,才可能继续冲击,而在这个时候,连长是最难的,既怕耽误进攻时间,完不成任务,又怕火力点造成伤亡,可是又不能向上级呼叫火力支援,因为有没有这个能力先不说,如果是常规炮弹的话,这个距离很容易误伤自己,而自己编制中加强的火力又不足够强大,最后说不得的办法,就得用工兵上去送炸药,这等于是人命换。。。总之,这是最难的。。。

所以说,这两个问题头一个问题不是问题,第二个问题,有两个难点。。。但是这两个问题太学院派了,几乎没实际操作什么事儿。。。
这也是按照我军的惯例,为什么往往把还剩下30%的部队拉下来整补的原因,因为经过迅速补充新兵,在骨干老兵的带领下,其战斗力不会下降很多,其作战能力保持在原有作战能力的70-80%左右。。。

要是再少的话,这个部队短时间内是难以恢复战斗力的,即使重新编制,也失去了原有部队的精神与风格了,和打乱了重编,没啥区别。。。
kgb1059 发表于 2010-5-4 10:47


    可怜的家伙,说不过就说不过吧。。。

如果,净抄书的话,干嘛不把书发出来与大家共享呢???

实际上,我一直认为,既然研究某东西,就要有自己的想法才好,之所以现在的教材这么教条,内容枯燥无味,乏善可陈,跟没有自己的想法,脱离实践,只会在办公室瞎抄有关。。。

所以教材我是懒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