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花——南明政权六位皇帝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49:11
一、南明弘光帝-福王—朱由菘

    弘光帝朱由菘(公元?-1646年),明神宗朱翊钧孙。崇祯帝堂弟。崇祯帝在北京自殺后,他在南京被拥立为帝。在位2年,水战中被叛将缚送清军后被杀,葬处不明。

  朱由菘,福王朱常洵长子。公元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朱常洵时,他逃脱而流落江淮。公元1643年袭封福王。清兵入关后,逃至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县)。公元1644年5月,由凤阳总督马士英和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在南京拥立为监国,壬寅日称帝,改年号为弘光,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这就是以阉党马士英等掌实权的明王朝,年号弘光,史称南明。南明的控制区最大时包括黄河下游以南、今京广线黄河长江间段以东、武昌上游的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其人力物力资源那是当时中国境内四个政权(大清、南明、大顺、大西)中最丰富的。然而它的统治却是最腐朽的。

  朱由菘称帝后,与农民军为敌,幻想和清军议和。他大难当头却又昏庸腐朽,不理朝政,只顾沉湎酒色,强征民女入宫,将大权委于马士英、阮大铖等佞臣宦官,排斥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人。

  朱由菘为什么要排斥东林党人?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原来朱由菘的父亲,福王朱常洵是万历时期“国本之争”的失败者,当时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加上郑贵妃整天在万历皇帝枕边吹风,万历皇帝早就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万历皇帝先是封了郑氏为贵妃,而长子的母亲却还是妃子,这是不合古制的,其次是在朱常洛长大后迟迟不让他上学,然后又想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被大臣们(主要是东林党人)所阻而没有得逞。之后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双方争夺激烈,东林党人根据封建宗法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坚决反对立朱常洵为太子,拖延了10余年,至公元1600年长子朱常洛才被万历皇帝立为太子,而朱常洵最终被出封洛阳为福王,这个福王最后在洛阳被李自成所杀。所以作为福王朱常洵儿子的朱由菘,对东林党人从心理上就没有什么好感。自然而然地就偏向于东林党人的对头——阉党。

  由于弘光帝在其内部的党争中偏向马士英、阮大铖等佞臣宦官,对外又不作防御清军的准备,这直接导致了弘光帝的失败。

    以福王朱由崧为首的统治集团“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内”,醉生梦死于危急存亡之秋。当时的南京“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帐,十里珠帘。客既称醉,主曰未归,游揖往来,指曰:某姬在某河房,以得魁首者为胜。薄暮须臾,灯船毕集,火龙婉蜒,光耀天地。扬锤击鼓,蹋顿波心,……喧闹达旦。”福王本人在为世子时便以荒淫出名,此时在马士英等人的怂恿下更是忙于兴营造、选淑女、配春方,穷奢极欲,不问政事。执政的马士英集团则卖官留爵,贪污纳贿,横征暴敛。福王即位时,曾许诺豁免练饷,裁汰漕粮中各种加派,取消崇祯十四年后各项积欠钱粮等等,但实际上一项也未实行。不但三饷加派未减,而且继续加税,百计搜刮,民不聊生。

  公元1645年,风雨飘摇的弘光小朝廷内,又闹起了所谓的“三疑案”,即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首先是大悲案。大悲是个和尚,俗家姓朱,潞王信佛,曾和他认做本家。由于东林党人曾想立潞王为帝,所以弘光帝对潞王一直严加防范,生怕他夺了自己的帝位。此时大悲和尚来到南京,弘光帝怀疑他是来为潞王刺探情报,便将他下狱,定成死罪。其次是太子案,有一个自称是崇祯太子朱慈粮的年轻人,从北方来到南京,弘光帝又怕自己的宝座被他夺去,匆匆定他是假太子,投入狱中。最后是童妃案,当年李自成攻下洛阳时,时为福王世子的朱由菘扒城逃脱,在开封与周王府宫女童氏私定终身,而今童妃千里寻夫到南京,他却坚不承认,将他投入狱中折磨而死。

  这三案闹成满城风雨,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太子案,加速了弘光政权的灭亡。当时镇守南京上游的左良玉,早年是东林党人侯恂一手提拔起来的,跟东林党人关系很好,与马、阮等阉党和弘光帝相互猜疑,太子案为他提供了一个借口,于是他便以清君侧的名义浮江东下,与此同时,清朝豫亲王多铎率领的清军在进占西安,击败李自成农民军之后,正以狂风暴雨之势,横扫中原,直扑江北,进抵淮河一线。此时的弘光帝与马士英等人,却命令江北防线的明军回师攻打左良玉,以致江北防线大开,不战自乱。

    这时的南明还无所谓抗清派。弘光政权以“北连虏、西灭闯,则恢复之势成”为基本国策。为此史可法等曾一再致书清廷,要求“合师进讨,问罪秦中”,与清廷联合消灭农民军。当时弘光政权内部一致认为,为了“联虏剿冠”,必须割让统治权益,只是在价码上有争议:有人认为可“以两淮为界”,有人则主张“当界河间”;有人认为弘光应该当儿皇帝,尊清帝为父,有人则说:“彼主尚幼,与皇上为叔侄可也”。最后,弘光政权终于决定先试当侄儿,于是在七月下旬派左懋第、陈洪范、马绍愉为使臣,出使北京,要求与清帝结为“叔侄之君,两家一家,同心杀灭逆贼”。然而清廷却不认这个侄儿,把送来的礼物收下后,只丢下一句话:“无多言,我国不日发兵下江南”。使团在北京受尽屈辱,首席使臣左懋第和马绍愉等被扣押,只有陈洪范因降清愿为内应,才得放回。

  清廷之所以如此蛮横,完全是看透了弘光政权软弱无能。本来在入关初期,清朝对自己能否一举夺得全国的统治权没有把握,抱着“得寸则寸,得尺则尺”的心理,对南明的态度还是很有分寸的。但是,由于入关后进军十分顺利,使清廷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而弘光政权却败象百出,了无生气,于是清廷的态度很快強硬起来。而仕清的汉族官僚,除了几个人如凌駉等力劝清廷专心“剿贼”而对南方“勿兴大兵,勿劳大众”之外,绝大多数为了博得新主子的垂青,对平定江南显得比新主子还热心,极力出谋划策,鼓吹早“定东南之局”,进一步促使清廷决策拒和。于是七月间多尔衮便致书史可法,一改前日的审慎语气,骄横地命令南明“削号归藩”。南明弘光政权的“联虏剿寇”美梦迅速破灭,且离垮台为期不远了。

  公元1645年5月,清朝豫亲王多铎率清军血洗扬州后渡江直扑南京。警报传来,朱由菘还在饮酒作乐。他慌忙收拾行装,于10日深夜携带爱妃,暗暗从通济门出走,弃城逃至芜湖黄得功军中。第二天,清军追到,朱由菘与爱妃避入黄得功船中。两军展开了水战,黄得功被冷箭射死,部将田维乘机反叛,捆绑了朱由菘及其爱妃,送与清军邀功。5月25日被押回南京。9月,被押送到北京。第二年,被杀于北京宣武门外的柴市。
  
  朱由菘又史称弘光帝,也称福王。


二、南明永历帝—桂王—朱由榔

  永历帝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明神宗朱翊钧孙,桂王朱常瀛子,袭封桂王,崇祯年间受封永明王。清兵入关后,他流徙广西,居于梧州。公元 1646年1月,受丁楚魁、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为监国,接着称帝于广东肇庆,建年号为永历。在位15年,被清兵追逼而逃入缅甸,后为吴三桂索回绞杀于昆明,终年40岁。葬处不明。

  而此时唐王弟朱聿粵称帝于广州,建元绍武。永历政权和绍武政权在关键时刻却不能团结一致,为争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绍武政权仅存在40天就被清军消灭,朱由榔也在清军进逼下逃往广西,颠沛流离,处境极为险恶。

  此时永历政权开始与农民军协同抗清。朱由榔先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合作。自李自成死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将领金声桓和在广州的降清将领李成栋先后反正,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但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农民军将领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牺牲,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病亡,其子李来亨同其他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永历政权,独立抗清。

  1652年,走投无路的朱由榔接受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建议,在贵州安隆所投靠了农民军。这时,由孙可望、李定国已据有云南全境。这年,李定国发动反攻,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使驻守桂林的清定南王孔有德战败自殺;随后又在衡州杀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并接受了永历封号。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

  不幸的是,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妒忌李定国功高势大,阴谋杀李。李定国避往广东,希望与郑成功会师,收复广州,但战斗失利,实力大损。他撤到贵州,接走了被孙可望劫持的永历帝,1656年李定国拥桂王回师云南。次年孙可望率军征讨李定国,大西军内部同室操戈。孙可望兵力虽众,但骄横妒功, 军心不附,阵前倒戈,被李定国所败。公元1658年,孙可望部降清,贵州、广西均为清军进占,使朱由榔失尽了地盘。公元1659年,清兵三路追逼,朱由榔无奈,于12月逃入缅甸境内,被缅甸人解除武装后安置于草房之中,十分困辱。李定国曾连连交涉,欲迎他回云南,均为缅甸国王拒绝。

  公元 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向缅甸国王索取朱由榔,缅甸国王哇达姆摩刚弑兄自立,内部不稳,无力与吴三桂对抗,只得答应吴三桂的请求,发兵3000,围住朱由榔的住所,假称要与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随从出屋饮咒水。他的随从次第而出,一个个被杀,共死42人。朱由榔自知难以脱身,哭着写信给吴三桂,斥责了吴三桂叛明助清,忘恩负义。最后他却又说,我如今兵衰力弱,命运悬在你的手中,倘若能留我一条活命,我什么东西都愿意给你。吴三桂不允,仍加紧向缅甸国王催索。缅甸国王派兵士把朱由榔连人带座地抬到吴三桂军营,眷属25人哭着相随。吴三桂将他押回云南,拘禁于昆明。吴三桂担心如将他押送北京,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夺的危险,经清廷批准,于4月14日,将朱由榔及其眷属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绞死,从此,篦子坡改名为迫死坡。

  朱由榔史称永历帝,又称为桂王。


三、南明绍武帝—朱聿擙

    朱聿擙(公元?-1647年),隆武帝朱聿键弟,隆武帝被俘,他被拥立为帝,在位40天,为清军俘虏后自缢而死,葬处不明。

  朱聿擙,其兄朱聿键于公元1646年8月被清军俘后,他便从福州逃奔广州。同年11月,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与顾元镜、林察等人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绍武。

  朱聿擙即位时,竟还大讲排场。为了准备宫殿、衣冠、卤簿而骚扰百姓,并下令家家都要张灯结彩,夜如白昼。在即位后的10天之内,他就任命了几千个官吏,要他们都穿着朝服进宫参见。官吏们没有朝服,只得借戏装代用,被时人传为笑话。

  朱聿擙一登上帝位,就和同月称帝于广东肇庆的桂王争夺正统地位而攻战不已。他又收编各路海盗,以图充实力。潮州有个无赖叫杨明亮的,到广州来吹嘘说,他在潮州、惠州一带有10万精兵,朱聿擙竟然封他为潮惠巡抚,将当地全部官吏的任免权都授予他,还发给官印。杨明亮回乡后,就一手收钱,一手交货,拍卖官职。

  同年12月,清将李成栋乘唐、桂两王自相残杀的机会,从福建攻入广东潮、惠地区,当地用钱买来职位的官吏都纷纷降清,李成栋就命令他们仍然按时向广州朱聿擙报告民情,使朱聿擙还不知潮、惠地区已经落入清军之手。接着,李成栋挥军进攻广州。12月25日,朱聿擙正准备由苏观生陪同去检查军队的训练情况时,突然接到报告说清军已经逼近城门口,苏观生还大骂报告的人胡说八道。清兵杀入城门,朱聿擙的主力部队因调去和桂王作战,无力抵抗,只得慌忙逃到大臣王应华宅弟躲避。事中梁烘为了降清而骗苏观生自缢后,又自告奋勇带领清兵闯入王应华宅弟,搜得朱聿擙,关押于东察院。清兵送来饭食,朱聿擙说如果我饮你们一滴水,怎么去见地下的祖先,坚决绝食,当天晚上,趁守兵不防备,他解下腰带自缢而死。他死后,在广州的明朝皇族24人,都被清兵捕杀。

  朱聿擙史称绍武帝。朱聿擙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在被俘后却表现出了一定的气节,也是值得称道的。


四、鲁王—朱以海

  鲁王朱以海(公元1618-1662年),鲁王朱檀九世孙,清兵入关,他被拥立为监国。监国九年,一说被郑成功沉杀于海中,一说病死。终年45岁。

  朱以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九世孙,于公元1644年袭封为鲁王。清兵入关后,他流徙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公元1645年5月,弘光帝被俘后,张国维、张煌言、钱肃乐等拥立他于绍兴“监国”。

  朱以海刚监国,就为所谓的正统地位与福建隆武帝朱聿键的政权相互倾轧,争斗不已。

  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九年(1652年),在清统一战争中,清军攻灭南明鲁王政权之作战。

    二年闰六月十二日,故明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于宁波(今属浙江)起兵,与定海总兵王之仁缔盟抗清,并遣举人张煌言赴台州(今浙江临海),表迎鲁王朱以海监国。二十八日,朱以海称监国于绍兴(今属浙江),以抗清相号召。时南下清军已于六月占领杭州,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奉调回京,该部由勒克德浑统率。由于清廷强制剃发,浙东军民抗清日炽。鲁王政权主要拥有张国维、方國A、王之仁、钱肃乐等部武装,含大量水师,布置于钱塘江南岸。八月,鲁监国大学士张国维连克富阳 (今属浙江)、於潜(今浙江临安西紫溪东岸)。鲁王朱以海赐上方剑,令张国维总领诸军。九月初二日,镇东侯方國A、武宁侯王之仁率部从富阳进攻杭州,被清军击败。十月十四日,张国维出师钱塘,会同钱肃乐等部合攻杭州,于城郊连战10日,获小胜。清将勒克德浑急率兵援杭州,明军遂退。三年(1646年)三月,王之仁率舟师于钱塘飏帆,大败清军,乘胜进围杭州,不克,遂还。五月二十日,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率部抵抗州,陈兵钱塘江北岸。时鲁王诸军绵亘200 余里,舣舟江上以待。清军未具舟楫,不能渡。二十七日,清军攻富阳,北蜂山南明守将潘茂斌等败走,清军遂以数百骑尾后,策马渡江。夜,方國A拥兵10万,不战而退,拔营走绍兴,与马士英、阮大铖携朱以海南行。次日,江上南明诸师闻讯俱溃。兵部尚书黄宗羲等集兵3000,拟入太湖,行至乍浦(今属浙江),闻江上师溃,兵亦散去,黄率余众500人结寨于四明山,继续抗清。六月初一日,清军大部渡过钱塘江,初二日入绍兴。鲁王朱以海自台州出海,命张国维防遏四邑,以图后举。张还守东阳(今属浙江),知势不可支,遂赴水死。方國A、马士英、阮大铖等降清。七月,清军破义乌,取东阳,下金华,陷衢州、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迅速平定浙东。朱以海逃奔舟山,鲁王政权名存实亡。守御浙闽交界仙霞岭的南明将领郑芝龙,以备海寇为由,尽撤兵回安平镇(今福建晋江安海镇)。八月,清军克建宁(今福建建瓯市),遂进兵入闽。

    顺治四年(1647年)鲁王入闽,继续以抗清相号召。二月,鲁王部从先后攻克海澄(今福建龙海)、漳浦,未几复失。七月,鲁王亲征,到达长垣,会郑彩、周瑞、周崖芝、阮进诸师攻福州,败绩,遂合。八月,鲁王遣兵攻连江(今属福建)。五年(1648年)正月,鲁王舟次琅岐屿(今福建连江与长乐间海上),其部将杨耿攻占兴化(今福建莆田)。至三月,鲁王所部收复福建三府一州二十七县。清廷调两广、江、浙清军三路进讨。至七月,鲁王仅余宁德、福安二县。六年 (1649年)四月,清将陈泰底定全闽,郑彩率师他去,张名振、阮进护鲁王奔浙,抵南田(今浙江牛头山)。此后,鲁王即于浙江沿海飘泊。六月,张名振率军自南田收复健跳所(今属浙江临海)迎鲁王居之。九月,张名振等袭杀南明隆武政权将领黄斌卿,夺舟山,移鲁王往。七年(1650年)十月,清浙闽总督陈锦围剿四明山等山寨抗清武装,张煌言、王翊等败走舟山。八年(1651年)七月,清平南将军金砺、固山额真刘之源及陈锦、田雄等,分道攻舟山,鲁王以张煌言留守舟山,以阮进守横水洋,自己与张名振督舟师,出吴淞作牵制。八月十八日,阮进败死于横水洋。九月初二日,清军破舟山,张名振奉鲁王航于海上。后郑成功迎鲁王居金门。九年(1652年)正月,张名振、沈宸苍、张煌言奉鲁王抵厦门。十年(1653年)三月,鲁王自去监国号。

  公元1646年,清贝勒博洛乘朱以海主力与隆武帝作战的机会,渡过钱塘江,张国维兵败身亡。前来投靠朱以海的原弘光帝佞臣马士英、阮大铖,乘机唆使部将劫持朱以海降清。朱以海察觉后,慌忙单身一人逃到石浦,遇到了定西侯张名振。在张名振的护卫下,他登船入海,以南澳岛为根据地,公元1649年入据舟山,和张煌言谋划复明。公元1651年,舟山为清兵攻陷,朱以海又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取消监国名义,赴夏门依靠郑成功。郑成功原为隆武帝政权的坚决支持者,不满朱以海大敌当前还与隆武帝自相残杀,削弱了抗清的力量,但念朱以海是为明朝宗室,还是以礼相待,安排他居住于金门。公元1662年,朱以海要浮海重返南澳岛发展力量,引起郑成功的不满,郑成功就派人将他沉杀于海中,一说朱以海是病死。


五、南明定武帝—韩王—朱本铉

简介:

    定武帝朱本铉(公元?-1664年),明宗室,被李自成部将推立为帝,在位18年,1664年死,死因,葬处不明。

  朱本铉,袭封为韩王。公元1646年,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推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定武。

  朱本铉政权依靠农民军的支撑,先后活动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一带,与清兵相抗衡。公元1663年,农民军进攻四川巫山时被清军战败,郝永忠被俘杀。第二年,朱本铉死,死因不明。南明灭亡。

  朱本铉史称定武帝,又称为韩王。一、南明弘光帝-福王—朱由菘

    弘光帝朱由菘(公元?-1646年),明神宗朱翊钧孙。崇祯帝堂弟。崇祯帝在北京自殺后,他在南京被拥立为帝。在位2年,水战中被叛将缚送清军后被杀,葬处不明。

  朱由菘,福王朱常洵长子。公元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朱常洵时,他逃脱而流落江淮。公元1643年袭封福王。清兵入关后,逃至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县)。公元1644年5月,由凤阳总督马士英和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在南京拥立为监国,壬寅日称帝,改年号为弘光,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这就是以阉党马士英等掌实权的明王朝,年号弘光,史称南明。南明的控制区最大时包括黄河下游以南、今京广线黄河长江间段以东、武昌上游的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其人力物力资源那是当时中国境内四个政权(大清、南明、大顺、大西)中最丰富的。然而它的统治却是最腐朽的。

  朱由菘称帝后,与农民军为敌,幻想和清军议和。他大难当头却又昏庸腐朽,不理朝政,只顾沉湎酒色,强征民女入宫,将大权委于马士英、阮大铖等佞臣宦官,排斥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人。

  朱由菘为什么要排斥东林党人?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原来朱由菘的父亲,福王朱常洵是万历时期“国本之争”的失败者,当时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加上郑贵妃整天在万历皇帝枕边吹风,万历皇帝早就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万历皇帝先是封了郑氏为贵妃,而长子的母亲却还是妃子,这是不合古制的,其次是在朱常洛长大后迟迟不让他上学,然后又想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被大臣们(主要是东林党人)所阻而没有得逞。之后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双方争夺激烈,东林党人根据封建宗法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坚决反对立朱常洵为太子,拖延了10余年,至公元1600年长子朱常洛才被万历皇帝立为太子,而朱常洵最终被出封洛阳为福王,这个福王最后在洛阳被李自成所杀。所以作为福王朱常洵儿子的朱由菘,对东林党人从心理上就没有什么好感。自然而然地就偏向于东林党人的对头——阉党。

  由于弘光帝在其内部的党争中偏向马士英、阮大铖等佞臣宦官,对外又不作防御清军的准备,这直接导致了弘光帝的失败。

    以福王朱由崧为首的统治集团“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内”,醉生梦死于危急存亡之秋。当时的南京“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帐,十里珠帘。客既称醉,主曰未归,游揖往来,指曰:某姬在某河房,以得魁首者为胜。薄暮须臾,灯船毕集,火龙婉蜒,光耀天地。扬锤击鼓,蹋顿波心,……喧闹达旦。”福王本人在为世子时便以荒淫出名,此时在马士英等人的怂恿下更是忙于兴营造、选淑女、配春方,穷奢极欲,不问政事。执政的马士英集团则卖官留爵,贪污纳贿,横征暴敛。福王即位时,曾许诺豁免练饷,裁汰漕粮中各种加派,取消崇祯十四年后各项积欠钱粮等等,但实际上一项也未实行。不但三饷加派未减,而且继续加税,百计搜刮,民不聊生。

  公元1645年,风雨飘摇的弘光小朝廷内,又闹起了所谓的“三疑案”,即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首先是大悲案。大悲是个和尚,俗家姓朱,潞王信佛,曾和他认做本家。由于东林党人曾想立潞王为帝,所以弘光帝对潞王一直严加防范,生怕他夺了自己的帝位。此时大悲和尚来到南京,弘光帝怀疑他是来为潞王刺探情报,便将他下狱,定成死罪。其次是太子案,有一个自称是崇祯太子朱慈粮的年轻人,从北方来到南京,弘光帝又怕自己的宝座被他夺去,匆匆定他是假太子,投入狱中。最后是童妃案,当年李自成攻下洛阳时,时为福王世子的朱由菘扒城逃脱,在开封与周王府宫女童氏私定终身,而今童妃千里寻夫到南京,他却坚不承认,将他投入狱中折磨而死。

  这三案闹成满城风雨,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太子案,加速了弘光政权的灭亡。当时镇守南京上游的左良玉,早年是东林党人侯恂一手提拔起来的,跟东林党人关系很好,与马、阮等阉党和弘光帝相互猜疑,太子案为他提供了一个借口,于是他便以清君侧的名义浮江东下,与此同时,清朝豫亲王多铎率领的清军在进占西安,击败李自成农民军之后,正以狂风暴雨之势,横扫中原,直扑江北,进抵淮河一线。此时的弘光帝与马士英等人,却命令江北防线的明军回师攻打左良玉,以致江北防线大开,不战自乱。

    这时的南明还无所谓抗清派。弘光政权以“北连虏、西灭闯,则恢复之势成”为基本国策。为此史可法等曾一再致书清廷,要求“合师进讨,问罪秦中”,与清廷联合消灭农民军。当时弘光政权内部一致认为,为了“联虏剿冠”,必须割让统治权益,只是在价码上有争议:有人认为可“以两淮为界”,有人则主张“当界河间”;有人认为弘光应该当儿皇帝,尊清帝为父,有人则说:“彼主尚幼,与皇上为叔侄可也”。最后,弘光政权终于决定先试当侄儿,于是在七月下旬派左懋第、陈洪范、马绍愉为使臣,出使北京,要求与清帝结为“叔侄之君,两家一家,同心杀灭逆贼”。然而清廷却不认这个侄儿,把送来的礼物收下后,只丢下一句话:“无多言,我国不日发兵下江南”。使团在北京受尽屈辱,首席使臣左懋第和马绍愉等被扣押,只有陈洪范因降清愿为内应,才得放回。

  清廷之所以如此蛮横,完全是看透了弘光政权软弱无能。本来在入关初期,清朝对自己能否一举夺得全国的统治权没有把握,抱着“得寸则寸,得尺则尺”的心理,对南明的态度还是很有分寸的。但是,由于入关后进军十分顺利,使清廷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而弘光政权却败象百出,了无生气,于是清廷的态度很快強硬起来。而仕清的汉族官僚,除了几个人如凌駉等力劝清廷专心“剿贼”而对南方“勿兴大兵,勿劳大众”之外,绝大多数为了博得新主子的垂青,对平定江南显得比新主子还热心,极力出谋划策,鼓吹早“定东南之局”,进一步促使清廷决策拒和。于是七月间多尔衮便致书史可法,一改前日的审慎语气,骄横地命令南明“削号归藩”。南明弘光政权的“联虏剿寇”美梦迅速破灭,且离垮台为期不远了。

  公元1645年5月,清朝豫亲王多铎率清军血洗扬州后渡江直扑南京。警报传来,朱由菘还在饮酒作乐。他慌忙收拾行装,于10日深夜携带爱妃,暗暗从通济门出走,弃城逃至芜湖黄得功军中。第二天,清军追到,朱由菘与爱妃避入黄得功船中。两军展开了水战,黄得功被冷箭射死,部将田维乘机反叛,捆绑了朱由菘及其爱妃,送与清军邀功。5月25日被押回南京。9月,被押送到北京。第二年,被杀于北京宣武门外的柴市。
  
  朱由菘又史称弘光帝,也称福王。


二、南明永历帝—桂王—朱由榔

  永历帝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明神宗朱翊钧孙,桂王朱常瀛子,袭封桂王,崇祯年间受封永明王。清兵入关后,他流徙广西,居于梧州。公元 1646年1月,受丁楚魁、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为监国,接着称帝于广东肇庆,建年号为永历。在位15年,被清兵追逼而逃入缅甸,后为吴三桂索回绞杀于昆明,终年40岁。葬处不明。

  而此时唐王弟朱聿粵称帝于广州,建元绍武。永历政权和绍武政权在关键时刻却不能团结一致,为争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绍武政权仅存在40天就被清军消灭,朱由榔也在清军进逼下逃往广西,颠沛流离,处境极为险恶。

  此时永历政权开始与农民军协同抗清。朱由榔先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合作。自李自成死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将领金声桓和在广州的降清将领李成栋先后反正,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但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农民军将领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牺牲,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病亡,其子李来亨同其他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永历政权,独立抗清。

  1652年,走投无路的朱由榔接受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建议,在贵州安隆所投靠了农民军。这时,由孙可望、李定国已据有云南全境。这年,李定国发动反攻,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使驻守桂林的清定南王孔有德战败自殺;随后又在衡州杀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并接受了永历封号。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

  不幸的是,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妒忌李定国功高势大,阴谋杀李。李定国避往广东,希望与郑成功会师,收复广州,但战斗失利,实力大损。他撤到贵州,接走了被孙可望劫持的永历帝,1656年李定国拥桂王回师云南。次年孙可望率军征讨李定国,大西军内部同室操戈。孙可望兵力虽众,但骄横妒功, 军心不附,阵前倒戈,被李定国所败。公元1658年,孙可望部降清,贵州、广西均为清军进占,使朱由榔失尽了地盘。公元1659年,清兵三路追逼,朱由榔无奈,于12月逃入缅甸境内,被缅甸人解除武装后安置于草房之中,十分困辱。李定国曾连连交涉,欲迎他回云南,均为缅甸国王拒绝。

  公元 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向缅甸国王索取朱由榔,缅甸国王哇达姆摩刚弑兄自立,内部不稳,无力与吴三桂对抗,只得答应吴三桂的请求,发兵3000,围住朱由榔的住所,假称要与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随从出屋饮咒水。他的随从次第而出,一个个被杀,共死42人。朱由榔自知难以脱身,哭着写信给吴三桂,斥责了吴三桂叛明助清,忘恩负义。最后他却又说,我如今兵衰力弱,命运悬在你的手中,倘若能留我一条活命,我什么东西都愿意给你。吴三桂不允,仍加紧向缅甸国王催索。缅甸国王派兵士把朱由榔连人带座地抬到吴三桂军营,眷属25人哭着相随。吴三桂将他押回云南,拘禁于昆明。吴三桂担心如将他押送北京,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夺的危险,经清廷批准,于4月14日,将朱由榔及其眷属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绞死,从此,篦子坡改名为迫死坡。

  朱由榔史称永历帝,又称为桂王。


三、南明绍武帝—朱聿擙

    朱聿擙(公元?-1647年),隆武帝朱聿键弟,隆武帝被俘,他被拥立为帝,在位40天,为清军俘虏后自缢而死,葬处不明。

  朱聿擙,其兄朱聿键于公元1646年8月被清军俘后,他便从福州逃奔广州。同年11月,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与顾元镜、林察等人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绍武。

  朱聿擙即位时,竟还大讲排场。为了准备宫殿、衣冠、卤簿而骚扰百姓,并下令家家都要张灯结彩,夜如白昼。在即位后的10天之内,他就任命了几千个官吏,要他们都穿着朝服进宫参见。官吏们没有朝服,只得借戏装代用,被时人传为笑话。

  朱聿擙一登上帝位,就和同月称帝于广东肇庆的桂王争夺正统地位而攻战不已。他又收编各路海盗,以图充实力。潮州有个无赖叫杨明亮的,到广州来吹嘘说,他在潮州、惠州一带有10万精兵,朱聿擙竟然封他为潮惠巡抚,将当地全部官吏的任免权都授予他,还发给官印。杨明亮回乡后,就一手收钱,一手交货,拍卖官职。

  同年12月,清将李成栋乘唐、桂两王自相残杀的机会,从福建攻入广东潮、惠地区,当地用钱买来职位的官吏都纷纷降清,李成栋就命令他们仍然按时向广州朱聿擙报告民情,使朱聿擙还不知潮、惠地区已经落入清军之手。接着,李成栋挥军进攻广州。12月25日,朱聿擙正准备由苏观生陪同去检查军队的训练情况时,突然接到报告说清军已经逼近城门口,苏观生还大骂报告的人胡说八道。清兵杀入城门,朱聿擙的主力部队因调去和桂王作战,无力抵抗,只得慌忙逃到大臣王应华宅弟躲避。事中梁烘为了降清而骗苏观生自缢后,又自告奋勇带领清兵闯入王应华宅弟,搜得朱聿擙,关押于东察院。清兵送来饭食,朱聿擙说如果我饮你们一滴水,怎么去见地下的祖先,坚决绝食,当天晚上,趁守兵不防备,他解下腰带自缢而死。他死后,在广州的明朝皇族24人,都被清兵捕杀。

  朱聿擙史称绍武帝。朱聿擙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在被俘后却表现出了一定的气节,也是值得称道的。


四、鲁王—朱以海

  鲁王朱以海(公元1618-1662年),鲁王朱檀九世孙,清兵入关,他被拥立为监国。监国九年,一说被郑成功沉杀于海中,一说病死。终年45岁。

  朱以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九世孙,于公元1644年袭封为鲁王。清兵入关后,他流徙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公元1645年5月,弘光帝被俘后,张国维、张煌言、钱肃乐等拥立他于绍兴“监国”。

  朱以海刚监国,就为所谓的正统地位与福建隆武帝朱聿键的政权相互倾轧,争斗不已。

  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九年(1652年),在清统一战争中,清军攻灭南明鲁王政权之作战。

    二年闰六月十二日,故明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于宁波(今属浙江)起兵,与定海总兵王之仁缔盟抗清,并遣举人张煌言赴台州(今浙江临海),表迎鲁王朱以海监国。二十八日,朱以海称监国于绍兴(今属浙江),以抗清相号召。时南下清军已于六月占领杭州,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奉调回京,该部由勒克德浑统率。由于清廷强制剃发,浙东军民抗清日炽。鲁王政权主要拥有张国维、方國A、王之仁、钱肃乐等部武装,含大量水师,布置于钱塘江南岸。八月,鲁监国大学士张国维连克富阳 (今属浙江)、於潜(今浙江临安西紫溪东岸)。鲁王朱以海赐上方剑,令张国维总领诸军。九月初二日,镇东侯方國A、武宁侯王之仁率部从富阳进攻杭州,被清军击败。十月十四日,张国维出师钱塘,会同钱肃乐等部合攻杭州,于城郊连战10日,获小胜。清将勒克德浑急率兵援杭州,明军遂退。三年(1646年)三月,王之仁率舟师于钱塘飏帆,大败清军,乘胜进围杭州,不克,遂还。五月二十日,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率部抵抗州,陈兵钱塘江北岸。时鲁王诸军绵亘200 余里,舣舟江上以待。清军未具舟楫,不能渡。二十七日,清军攻富阳,北蜂山南明守将潘茂斌等败走,清军遂以数百骑尾后,策马渡江。夜,方國A拥兵10万,不战而退,拔营走绍兴,与马士英、阮大铖携朱以海南行。次日,江上南明诸师闻讯俱溃。兵部尚书黄宗羲等集兵3000,拟入太湖,行至乍浦(今属浙江),闻江上师溃,兵亦散去,黄率余众500人结寨于四明山,继续抗清。六月初一日,清军大部渡过钱塘江,初二日入绍兴。鲁王朱以海自台州出海,命张国维防遏四邑,以图后举。张还守东阳(今属浙江),知势不可支,遂赴水死。方國A、马士英、阮大铖等降清。七月,清军破义乌,取东阳,下金华,陷衢州、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迅速平定浙东。朱以海逃奔舟山,鲁王政权名存实亡。守御浙闽交界仙霞岭的南明将领郑芝龙,以备海寇为由,尽撤兵回安平镇(今福建晋江安海镇)。八月,清军克建宁(今福建建瓯市),遂进兵入闽。

    顺治四年(1647年)鲁王入闽,继续以抗清相号召。二月,鲁王部从先后攻克海澄(今福建龙海)、漳浦,未几复失。七月,鲁王亲征,到达长垣,会郑彩、周瑞、周崖芝、阮进诸师攻福州,败绩,遂合。八月,鲁王遣兵攻连江(今属福建)。五年(1648年)正月,鲁王舟次琅岐屿(今福建连江与长乐间海上),其部将杨耿攻占兴化(今福建莆田)。至三月,鲁王所部收复福建三府一州二十七县。清廷调两广、江、浙清军三路进讨。至七月,鲁王仅余宁德、福安二县。六年 (1649年)四月,清将陈泰底定全闽,郑彩率师他去,张名振、阮进护鲁王奔浙,抵南田(今浙江牛头山)。此后,鲁王即于浙江沿海飘泊。六月,张名振率军自南田收复健跳所(今属浙江临海)迎鲁王居之。九月,张名振等袭杀南明隆武政权将领黄斌卿,夺舟山,移鲁王往。七年(1650年)十月,清浙闽总督陈锦围剿四明山等山寨抗清武装,张煌言、王翊等败走舟山。八年(1651年)七月,清平南将军金砺、固山额真刘之源及陈锦、田雄等,分道攻舟山,鲁王以张煌言留守舟山,以阮进守横水洋,自己与张名振督舟师,出吴淞作牵制。八月十八日,阮进败死于横水洋。九月初二日,清军破舟山,张名振奉鲁王航于海上。后郑成功迎鲁王居金门。九年(1652年)正月,张名振、沈宸苍、张煌言奉鲁王抵厦门。十年(1653年)三月,鲁王自去监国号。

  公元1646年,清贝勒博洛乘朱以海主力与隆武帝作战的机会,渡过钱塘江,张国维兵败身亡。前来投靠朱以海的原弘光帝佞臣马士英、阮大铖,乘机唆使部将劫持朱以海降清。朱以海察觉后,慌忙单身一人逃到石浦,遇到了定西侯张名振。在张名振的护卫下,他登船入海,以南澳岛为根据地,公元1649年入据舟山,和张煌言谋划复明。公元1651年,舟山为清兵攻陷,朱以海又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取消监国名义,赴夏门依靠郑成功。郑成功原为隆武帝政权的坚决支持者,不满朱以海大敌当前还与隆武帝自相残杀,削弱了抗清的力量,但念朱以海是为明朝宗室,还是以礼相待,安排他居住于金门。公元1662年,朱以海要浮海重返南澳岛发展力量,引起郑成功的不满,郑成功就派人将他沉杀于海中,一说朱以海是病死。


五、南明定武帝—韩王—朱本铉

简介:

    定武帝朱本铉(公元?-1664年),明宗室,被李自成部将推立为帝,在位18年,1664年死,死因,葬处不明。

  朱本铉,袭封为韩王。公元1646年,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推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定武。

  朱本铉政权依靠农民军的支撑,先后活动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一带,与清兵相抗衡。公元1663年,农民军进攻四川巫山时被清军战败,郝永忠被俘杀。第二年,朱本铉死,死因不明。南明灭亡。

  朱本铉史称定武帝,又称为韩王。
朱88要是地下有知,估计得气得够呛
南明一团浆糊史,
满清鞑子能入主中原,有七分是踩足了狗屎,只可惜我泱泱中华国运尽毁,400年后还再走复兴之路。
在次顶...大家上啊。
南明那时确实是没得救了。
少了那位被郑氏政权拥立的隆武帝的资料啊~~
南明史是一部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