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估的王朝 史学家对唐朝的真实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43:53
柳宗元《封建论》:“唐之藩镇,初非有取于封建之制。特自天宝之后,安史乱定,君臣幸安,瓜分河北地以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庭,其与“春秋”所谓诸侯强而王室弱之患等。……唐之不能悉置守宰,而使强藩悍将为中国扰也。”
   
    韩愈《原道》:今(中唐)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杜佑《通典》:“自天宝之始,边境多功,宠锡既崇,给用殊广,出纳之职,支计屡空。于是言利之臣继进,而道行矣。割剥为务,岐路多端。每岁所入,增数百万。既而陇右有青海之师,范阳有天门之役,朔方布思之背叛,剑南罗凤之凭陵,或全军不返,或连城而陷。先之以师旅,因之以荐饥,凶逆承隙构兵,两京无藩篱之固,盖是人事,岂唯天时。”
   
    刘昫《旧唐书》:“天宝末,奸臣弄权于内,逆臣跋扈于外,内外结衅而车驾遽迁,华夷生心而神器将坠。肃宗诱回纥以复京畿。代宗诱回纥以平河朔。戡难中兴之功,大即大矣!然生灵之膏血已干,不能供其求取;朝廷之法令并弛,无以抑其凭陵。忍耻和亲,姑息不暇。仆固怀恩为叛,尤甚阽危;郭子仪之能军,终免侵轶。比昔诸戎,于国之功最大,为民之害亦深。及势利日隆,盛衰时变,冰消瓦解,如存若亡,竟为手足之疥焉。僖、昭之世,黄、硃迭兴,竟为胸背之疽焉。手疥背疽,诚为确论。”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盟,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庭。效战国,肱脾相依,以土地传子孙,胁百姓,加锯其颈,利怵逆污,遂使其人自视犹羌狄然。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唐中衰,奸雄圜睨而奋,举魏、赵、燕之地,莽为盗区,挐叛百年,夷狄其人,而不能复。昏上庸佐,惟不知盗故也。引妖就暝,以夺厥明。唐承天命,遂臣万方。孰居近土,袭盗以狂?往在玄宗,崇极而圮。河北悍骄,河南附起。四圣不宥,屡兴师征。有不能克,益戍以兵。夫耕不食,妇织不裳。”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唐之治不能过两汉,而地广于三代,劳民费财,祸所繇生。懿宗任相不明,籓镇屡畔,南诏内侮,屯戍思乱,庞勋乘之,倡戈横行。虽凶渠歼夷,兵连不解,唐遂以亡。”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唐之治不能过两汉,而地广于三代(夏、商、周),劳民费财,祸所繇生。明皇一日杀三庶人,昏蔽甚矣。鸣呼!父子不相信,而远治阁罗凤之罪,士死十万,当时冤之。懿宗任相不明,籓镇屡畔,南诏内侮,屯戍思乱,庞勋乘之,倡戈横行。虽凶渠歼夷,兵连不解,唐遂以亡。《易》曰:“丧牛于易。”有国者知戒西北之虞,而不知患生于无备。汉亡于董卓,而兵兆于冀州;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易》之意深矣!”
   
    李攸《宋朝事实》:“自唐天宝后,历肃、代,藩镇不复制,以及五代之乱。”
   
    韩援《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十七》:“玄宗开元十五年后,深居高视,倦於临御,内宠嬪嬙,外事征伐,连起詔狱,无辜诛夷,遂至大盗猖狂,中原板荡。”
   
    欧阳修《丰乐亭记》:“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以胜数!”
   
    李攸《宋朝事实》:“唐之亡,强者分其地,为国以十数。”
   
    王应麟《困学纪闻》:“自唐肃宗之后,纪纲不立,叛兵逐帅,叛将胁君,习以为常,极于五季。君如逆旅,民坠涂炭。”
   
    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于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远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血纵横于原野,杼轴空竭于里闾,而僧孺谓之太平,不亦诬乎!”
司马光《读史方舆纪要》:“唐得天下,一百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于酒色,渔阳窃发,四海横流。肃、代以降,方镇跋扈,陵迟至于五代,朝成夕败,有如逆旅。”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唐之黄巢,横行天下,而所至将吏,无敢与之抗者。汉、唐之所以亡,祸自此始。唐既亡矣,陵夷以至五代,而武夫用事,贤者伏匿消沮而不见,在位无复有知君臣之义、上下之礼者也。”
   
    范仲淹《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唐)至开元末,听匪人之言,遂罢府兵。唐衰,兵伍皆市井之徒,无礼义之教,无忠信之心,骄蹇凶逆,至于丧亡。”
   
    曾巩《读五代史》:“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由来根本强,暴戾岂易攻。嗟哉梁周间,卒莫相始终。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
   
    苏辙《栾城应诏集》:“盖天宝之际,府兵四出,萃于范阳,而德宗之世,禁兵皆戍赵、魏,是以禄山、朱泚得至于京师,而莫之能禁,一乱涂地。终于昭宗,而天下卒无宁岁。”
   
    何去非《何博士备论》:“唐以权夺势倾而亡天下。然其亡不在乎僖、昭之世,而在乎天宝之载焉。”
   
    叶适《兵总论》:“自唐至德以后,节度专地而抗上令,喜怒叛服,任於晷刻,而藩镇之祸,当时以为大讳矣。然国擅於将,犹可言也。未久,而将擅於兵,将之所为,惟兵之听,而遂以劫制朝廷。故国擅於将,人皆知之;将擅於兵,则不知也。大历、正元之间,节度使固已为士卒所立,唐末尤甚。而五代接於本朝之初,人主之兴废,皆群卒为之,推戴一出,天下俯首听命而不敢较。”
   
    脱脱《宋史》:“唐自安、史之乱,藩镇专制,百有余年,浸成割据。及巢贼蹂躏,郡邑丘墟。”
   
    方回《瀛奎律髓》:“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自肃宗以来,大盗内讧,夷蛮外扰,郊圻之间,衅孽屡作。”
   
    尹氏《读史方舆纪要》:“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唐之弱,以河北之强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唐自高宗以后,非弑械起于宫闱,则叛臣讧于肘腋,自开元二十余年粗安而外,皆乱日也。”
   
    王夫之《宋论》:“及于唐,突厥、奚、契丹相仍内扰。及安、史之乱,河北叛臣各据数州之土以抗天子。”
   
    赵翼《廿二史札记》:“秦汉六朝以来,有叛将无叛兵。至唐中叶以后,则方镇兵变比比而是。盖藩帅既不守臣节,毋怪乎其下从而效之,逐帅、杀帅视为常事。为之帅者,既虑其变而为肘腋之患,又欲结其心以为爪牙之助,遂不敢制以威令,而徒恃厚其恩施,此骄兵之所以益横也。”
   
   
    阿诺德·汤因比 《人类与大地母亲》:“唐朝政权从763年一直苟延残喘到874年。……唐政权对755-763年灾难反应的各种改革,却未能阻止其最终崩溃。唐王朝于909年灭亡;后来王朝,统一中国的下一个统治王朝,直到960年才建立。事实上,统一政权的空白期从874年一直延续到979年,而且,中华帝国并没有完整地重新统一,它在四面八方都丧失了边缘领土。”
   
    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帝国防卫日益依靠外国雇佣军和边境地区的“蛮族”部落;这些人远没有过去的自卫军可靠。所以,751年,中国军队在南部的云南和中亚的怛逻斯均遭失败。后一战役尤为重要,因为它使胜利者MSL阿拉伯人能够让曾是佛教的最早据点之一的广大地区,开始皈依YSL教。唐朝皇帝又设法继续维持了一个半世纪的统治,但这是一个形势不断恶化的时期。京城不适当的刺激性的奢侈生活,加之连续的干旱和普遍的饥荒,使许多省份发生叛乱。朝廷虽得到了地方军事首领和边境地区各“蛮族”部落的援助,但这些人很快就摆脱朝廷的控制,无视皇帝的命令,为争夺注定灭亡的朝廷的继承权,相互之间展开了斗争……”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7世纪末叶,唐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有所削弱。从高宗初年起,从塔里木盆地到高丽,横跨亚洲的唐军逐渐退却,采取守势。……在680年前后,突厥再度强大起来,并开始重构其草原霸主地位。唐试图征服高丽的行动以惨败告终,在东北东部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震(后改称渤海)。”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763年以后,唐完全处于守势,唐朝再也没有派出远征军企图征服任何一个邻国。甚至当9世纪50年代机会出现时,唐王室仍然谨慎小心地不打算收复丧失的西北各州。”
   
    陈寅恪《隋唐政治史述论稿》:“安史之霸业虽俱失败,而其部将所统之民众,依旧保持势力与中央政府相抗,以迄于唐室之灭亡。”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当日河北社会全是胡化,非复东汉、魏晋、北朝之旧。”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有些历史家认为唐代可以分作前后两段观察。看来公元755年安禄山的叛变,近于全朝代时间上的中点,可以视作由盛而衰的分水岭。这样一来,前面一段有了137年的伟大与繁荣,而接着则有151年的破坏和混乱。”   
   
    吕思勉《中国通史》:“自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直到公元907年朱全忠篡位为止,唐朝一共还有了152年的天下。在这一个时期中,表面上还维持着统一,对外的威风亦未至于全然失坠,然而自大体言之,则终于日入于衰乱而不能够复振了。”  
   
    白寿彝《中国通史》:“安史之乱前后经过八年(755—763)始告平息。经过长期战乱,中原地区满目疮痍,唐朝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元气大伤;尤为严重的,在平叛的过程中和平叛之后,由于唐朝统治者在政策上的错误,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割据势力,出现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此以后,兵连祸结,从唐中叶经过五代十国直到北宋初年将近二百年之久,才又恢复统一的局面,作为藩镇割据势力支柱的藩镇兵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施蛰存《唐诗百话》:“安禄山之乱,使唐玄宗李隆基的外强中乾的政权迅速崩溃,暴露出官吏的腐败,将士的懦怯,军队的无组织、无纪律、无斗志,社会秩序的紊乱,人民的贫困。”
   
    余冠英、王永照《唐诗选》:“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矛盾的爆发,也是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一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交织着已经激化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形成了唐代后期复杂、混乱、动荡的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
   
    林文和《文学鉴赏》:“唐玄宗之后,一代不如一代,中晚唐政局更为混乱。”
   
    何博传《山坳上的中国》:“李林莆专权,杨国忠乱政,皇帝纵欲,大臣粉饰太平,中央力量散乱,藩镇势力鼎盛,致有安史之乱天下,使唐朝元气尽伤,大分裂竟达200余年。”  
   
    唐王朝几乎在骚乱中度过了整个王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王朝,安史之乱之前大抵是唐朝上层贵族内部的争斗撕杀对平民影响不大,安史之乱之后的战乱却严重影响到平民大众的生存。  
   
    唐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丑陋的百科全书,中国所有王朝后期的病状特点唐朝都具备。唐朝大部分时期一身骚,比中国哪个朝代后期都乱。第一是被异族凌辱欺负还卖国。唐政府屡次逃出国都,留下可怜的人民,唐政府还引外祸而平内乱,放任异族欺辱掠夺中国的老百姓,唐朝是第一个签定条约割地丧权辱国的朝代。第二是藩镇割据。唐朝长达一百多年都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台湾和大陆也就隔离不到百年,民心已经大不相同。大批的华北人民往当时的国外契丹跑,人民都叛逃国家了何谈爱国?这些人正是以后辽、金、蒙古对付中国的骨干力量,唐给中国造成的祸害难以估计。第三是横征暴敛人民苦不堪言。安史之乱以后唐政府将九百多万户的赋税负担,强加在一百多万户的身上,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为避税逃跑到深山,被吃或吃人现象家常便饭,看看历史、读读唐诗真是触目惊心。第四是宦官专权。比历史上哪个朝代都要严重,皇帝都是听太监的,唐朝大部分时期完全就是一个太监政权。第五是朋党之争。官员们分帮结派为利益胡乱的相互斗,这样的大臣能治理好国家?……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是对全体中国人的侮辱……   
   
    唐朝安史之乱之后虽然唐政府虽然还苟活,但实际上国家已经四分五裂,唐政府和春秋战国的周,三国时期的汉一样已经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权,名存实亡……唐是中衰不是老衰末衰,唐朝还没到一半就腐败不堪了。“盛唐气象”本是用来形容唐朝文学诗歌的,竟被美化吹嘘为形容唐朝社会。有人看历史竟把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妄图把唐朝分开来看。总说那都是安史之乱以后的事情了,仿佛安史之乱以后就不是唐朝了。安史之乱以后正是唐朝大部分的历史,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只有六个皇帝,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还有十四个皇帝。唐王朝(618——907)年,唐王朝长达289年。安史之乱爆发在唐朝中前期755年。就算安史之乱前都是富强的,也只有137年,衰败堕落有152年。更何况靠出卖隋朝利益对突厥称臣而篡位夺得江山李渊的统治时期屡次给突厥人朝贡,屡次被突厥人打击,差点迁都谈什么强盛?唐高宗时期公元670年(咸享元年)吐蕃发兵灭了唐朝的属国吐谷浑,唐朝西域四镇(鬼兹、于阗、焉耆、疏勒)被吐蕃夺去,唐朝派大将薛仁贵率10万大军进攻吐蕃,在青海湖以南大非川被吐蕃大军打得大败。公元678年(仪凤三年)唐中书令李敬玄率兵18万与吐蕃军又战于青海,唐军再次战败。这时候的唐朝谈什么强盛?武则天时期被契丹人打得大败,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登科元年),曹仁师等二十八将功契丹,全军覆灭,大将都成了俘虏。公元696—697年,契丹首领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推万荣为帅率部起兵,对河北发动大规模进攻,深入唐境,攻占了几座大城市,重创唐军。神功元年(697 年)三月,唐朝又遣夏官尚书王孝杰、羽林卫将军苏宏晖率兵17 万往讨,战于东硖石(今河北卢龙附近)。契丹将孝杰军引至悬崖,回兵猛攻,孝杰坠崖死,宏晖逃遁,将士死亡殆尽,万荣乘胜入幽州。“万荣进屠幽州。”唐朝又以河内郡王武懿宗为神兵道大总管,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娄师德为清边道大总管,右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率兵二十万击契丹。懿宗军至赵州(今河北赵州市),不敢进,退至相州(今河南安阳)。万荣领军鼓行而南,兵势甚锐。“万荣乘锐,鼓行而南,残瀛州属县。”契丹人都深入河北腹地了谈什么强盛?这样分法真是愚昧可笑。同理清朝是不是也该分为初清、盛清、中清、晚清呀。一说清朝我们就是谈到乾隆时的事情,乾隆以后的事情就一笔代过?那中国是怎么落后的?是和强大的盛清没关系,和北洋、国民都没关系,只是和现在的中共有关系?没有收回盛清的土地,你看看盛清的疆域,在看看现在,外蒙没了,新疆小了,江东64屯不敢要了,台湾也不能解放了,掉鱼岛也控制不了,能用那种眼光方法看清朝吗?能怪中国现在的政府吗?不能,为什么那样看唐朝,这对以后的王朝公平吗? 唐朝的罪过远比清朝严重,把唐朝这种还没到一半就腐败不堪柔弱不堪的朝代说成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强盛的朝代。真是天大的笑话!!!开什么国际玩笑?有人刻意掩盖唐朝一大半腐烂的历史,突出美化唐朝一小部分的光荣历史。这种可笑的教育只能欺骗误导小孩及大批中国历史文盲,而绝对欺骗误导不了真正的读历史有头脑的人。
   
    甚至有人用“盛唐”来代替整个唐朝,一提到唐朝就是“盛唐”。我们是不是对一个屡次被男人蹂躏四十多岁被人弄死的的妓女说她十多岁的时候是纯洁的,她后来卖淫是二十多岁以后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用她十几岁时概括她的一生?唐朝这个在历代都评价不高的年代,近世被吹嘘得天花乱坠。至今仍然有大批愚昧的中国人,认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唐朝强的时候只能是太宗与高宗初期,那时候和盛和富裕华丽没什么关系。盛唐是玄宗的开元盛世,但那时的疆域已原远远小于唐朝强的时期。太宗时强而不盛,玄宗时盛而不强。唐朝真正的强盛从来没有在一起过。开元盛世只不过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用二十几年的时光能代替近三百年的时间吗?唐朝太监专政一百多年,用“太监唐”代替整个唐朝更用说服力。把唐朝概括为强盛真是可笑!请理智看待唐朝,看待它的全部而不是一小部分光辉的岁月。http://culture.china.com/zh_cn/h ... 71129/14511341.html柳宗元《封建论》:“唐之藩镇,初非有取于封建之制。特自天宝之后,安史乱定,君臣幸安,瓜分河北地以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庭,其与“春秋”所谓诸侯强而王室弱之患等。……唐之不能悉置守宰,而使强藩悍将为中国扰也。”
   
    韩愈《原道》:今(中唐)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杜佑《通典》:“自天宝之始,边境多功,宠锡既崇,给用殊广,出纳之职,支计屡空。于是言利之臣继进,而道行矣。割剥为务,岐路多端。每岁所入,增数百万。既而陇右有青海之师,范阳有天门之役,朔方布思之背叛,剑南罗凤之凭陵,或全军不返,或连城而陷。先之以师旅,因之以荐饥,凶逆承隙构兵,两京无藩篱之固,盖是人事,岂唯天时。”
   
    刘昫《旧唐书》:“天宝末,奸臣弄权于内,逆臣跋扈于外,内外结衅而车驾遽迁,华夷生心而神器将坠。肃宗诱回纥以复京畿。代宗诱回纥以平河朔。戡难中兴之功,大即大矣!然生灵之膏血已干,不能供其求取;朝廷之法令并弛,无以抑其凭陵。忍耻和亲,姑息不暇。仆固怀恩为叛,尤甚阽危;郭子仪之能军,终免侵轶。比昔诸戎,于国之功最大,为民之害亦深。及势利日隆,盛衰时变,冰消瓦解,如存若亡,竟为手足之疥焉。僖、昭之世,黄、硃迭兴,竟为胸背之疽焉。手疥背疽,诚为确论。”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盟,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庭。效战国,肱脾相依,以土地传子孙,胁百姓,加锯其颈,利怵逆污,遂使其人自视犹羌狄然。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唐中衰,奸雄圜睨而奋,举魏、赵、燕之地,莽为盗区,挐叛百年,夷狄其人,而不能复。昏上庸佐,惟不知盗故也。引妖就暝,以夺厥明。唐承天命,遂臣万方。孰居近土,袭盗以狂?往在玄宗,崇极而圮。河北悍骄,河南附起。四圣不宥,屡兴师征。有不能克,益戍以兵。夫耕不食,妇织不裳。”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唐之治不能过两汉,而地广于三代,劳民费财,祸所繇生。懿宗任相不明,籓镇屡畔,南诏内侮,屯戍思乱,庞勋乘之,倡戈横行。虽凶渠歼夷,兵连不解,唐遂以亡。”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唐之治不能过两汉,而地广于三代(夏、商、周),劳民费财,祸所繇生。明皇一日杀三庶人,昏蔽甚矣。鸣呼!父子不相信,而远治阁罗凤之罪,士死十万,当时冤之。懿宗任相不明,籓镇屡畔,南诏内侮,屯戍思乱,庞勋乘之,倡戈横行。虽凶渠歼夷,兵连不解,唐遂以亡。《易》曰:“丧牛于易。”有国者知戒西北之虞,而不知患生于无备。汉亡于董卓,而兵兆于冀州;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易》之意深矣!”
   
    李攸《宋朝事实》:“自唐天宝后,历肃、代,藩镇不复制,以及五代之乱。”
   
    韩援《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十七》:“玄宗开元十五年后,深居高视,倦於临御,内宠嬪嬙,外事征伐,连起詔狱,无辜诛夷,遂至大盗猖狂,中原板荡。”
   
    欧阳修《丰乐亭记》:“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以胜数!”
   
    李攸《宋朝事实》:“唐之亡,强者分其地,为国以十数。”
   
    王应麟《困学纪闻》:“自唐肃宗之后,纪纲不立,叛兵逐帅,叛将胁君,习以为常,极于五季。君如逆旅,民坠涂炭。”
   
    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于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远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血纵横于原野,杼轴空竭于里闾,而僧孺谓之太平,不亦诬乎!”
司马光《读史方舆纪要》:“唐得天下,一百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于酒色,渔阳窃发,四海横流。肃、代以降,方镇跋扈,陵迟至于五代,朝成夕败,有如逆旅。”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唐之黄巢,横行天下,而所至将吏,无敢与之抗者。汉、唐之所以亡,祸自此始。唐既亡矣,陵夷以至五代,而武夫用事,贤者伏匿消沮而不见,在位无复有知君臣之义、上下之礼者也。”
   
    范仲淹《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唐)至开元末,听匪人之言,遂罢府兵。唐衰,兵伍皆市井之徒,无礼义之教,无忠信之心,骄蹇凶逆,至于丧亡。”
   
    曾巩《读五代史》:“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由来根本强,暴戾岂易攻。嗟哉梁周间,卒莫相始终。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
   
    苏辙《栾城应诏集》:“盖天宝之际,府兵四出,萃于范阳,而德宗之世,禁兵皆戍赵、魏,是以禄山、朱泚得至于京师,而莫之能禁,一乱涂地。终于昭宗,而天下卒无宁岁。”
   
    何去非《何博士备论》:“唐以权夺势倾而亡天下。然其亡不在乎僖、昭之世,而在乎天宝之载焉。”
   
    叶适《兵总论》:“自唐至德以后,节度专地而抗上令,喜怒叛服,任於晷刻,而藩镇之祸,当时以为大讳矣。然国擅於将,犹可言也。未久,而将擅於兵,将之所为,惟兵之听,而遂以劫制朝廷。故国擅於将,人皆知之;将擅於兵,则不知也。大历、正元之间,节度使固已为士卒所立,唐末尤甚。而五代接於本朝之初,人主之兴废,皆群卒为之,推戴一出,天下俯首听命而不敢较。”
   
    脱脱《宋史》:“唐自安、史之乱,藩镇专制,百有余年,浸成割据。及巢贼蹂躏,郡邑丘墟。”
   
    方回《瀛奎律髓》:“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自肃宗以来,大盗内讧,夷蛮外扰,郊圻之间,衅孽屡作。”
   
    尹氏《读史方舆纪要》:“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唐之弱,以河北之强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唐自高宗以后,非弑械起于宫闱,则叛臣讧于肘腋,自开元二十余年粗安而外,皆乱日也。”
   
    王夫之《宋论》:“及于唐,突厥、奚、契丹相仍内扰。及安、史之乱,河北叛臣各据数州之土以抗天子。”
   
    赵翼《廿二史札记》:“秦汉六朝以来,有叛将无叛兵。至唐中叶以后,则方镇兵变比比而是。盖藩帅既不守臣节,毋怪乎其下从而效之,逐帅、杀帅视为常事。为之帅者,既虑其变而为肘腋之患,又欲结其心以为爪牙之助,遂不敢制以威令,而徒恃厚其恩施,此骄兵之所以益横也。”
   
   
    阿诺德·汤因比 《人类与大地母亲》:“唐朝政权从763年一直苟延残喘到874年。……唐政权对755-763年灾难反应的各种改革,却未能阻止其最终崩溃。唐王朝于909年灭亡;后来王朝,统一中国的下一个统治王朝,直到960年才建立。事实上,统一政权的空白期从874年一直延续到979年,而且,中华帝国并没有完整地重新统一,它在四面八方都丧失了边缘领土。”
   
    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帝国防卫日益依靠外国雇佣军和边境地区的“蛮族”部落;这些人远没有过去的自卫军可靠。所以,751年,中国军队在南部的云南和中亚的怛逻斯均遭失败。后一战役尤为重要,因为它使胜利者MSL阿拉伯人能够让曾是佛教的最早据点之一的广大地区,开始皈依YSL教。唐朝皇帝又设法继续维持了一个半世纪的统治,但这是一个形势不断恶化的时期。京城不适当的刺激性的奢侈生活,加之连续的干旱和普遍的饥荒,使许多省份发生叛乱。朝廷虽得到了地方军事首领和边境地区各“蛮族”部落的援助,但这些人很快就摆脱朝廷的控制,无视皇帝的命令,为争夺注定灭亡的朝廷的继承权,相互之间展开了斗争……”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7世纪末叶,唐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有所削弱。从高宗初年起,从塔里木盆地到高丽,横跨亚洲的唐军逐渐退却,采取守势。……在680年前后,突厥再度强大起来,并开始重构其草原霸主地位。唐试图征服高丽的行动以惨败告终,在东北东部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震(后改称渤海)。”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763年以后,唐完全处于守势,唐朝再也没有派出远征军企图征服任何一个邻国。甚至当9世纪50年代机会出现时,唐王室仍然谨慎小心地不打算收复丧失的西北各州。”
   
    陈寅恪《隋唐政治史述论稿》:“安史之霸业虽俱失败,而其部将所统之民众,依旧保持势力与中央政府相抗,以迄于唐室之灭亡。”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当日河北社会全是胡化,非复东汉、魏晋、北朝之旧。”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有些历史家认为唐代可以分作前后两段观察。看来公元755年安禄山的叛变,近于全朝代时间上的中点,可以视作由盛而衰的分水岭。这样一来,前面一段有了137年的伟大与繁荣,而接着则有151年的破坏和混乱。”   
   
    吕思勉《中国通史》:“自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直到公元907年朱全忠篡位为止,唐朝一共还有了152年的天下。在这一个时期中,表面上还维持着统一,对外的威风亦未至于全然失坠,然而自大体言之,则终于日入于衰乱而不能够复振了。”  
   
    白寿彝《中国通史》:“安史之乱前后经过八年(755—763)始告平息。经过长期战乱,中原地区满目疮痍,唐朝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元气大伤;尤为严重的,在平叛的过程中和平叛之后,由于唐朝统治者在政策上的错误,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割据势力,出现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此以后,兵连祸结,从唐中叶经过五代十国直到北宋初年将近二百年之久,才又恢复统一的局面,作为藩镇割据势力支柱的藩镇兵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施蛰存《唐诗百话》:“安禄山之乱,使唐玄宗李隆基的外强中乾的政权迅速崩溃,暴露出官吏的腐败,将士的懦怯,军队的无组织、无纪律、无斗志,社会秩序的紊乱,人民的贫困。”
   
    余冠英、王永照《唐诗选》:“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矛盾的爆发,也是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一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交织着已经激化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形成了唐代后期复杂、混乱、动荡的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
   
    林文和《文学鉴赏》:“唐玄宗之后,一代不如一代,中晚唐政局更为混乱。”
   
    何博传《山坳上的中国》:“李林莆专权,杨国忠乱政,皇帝纵欲,大臣粉饰太平,中央力量散乱,藩镇势力鼎盛,致有安史之乱天下,使唐朝元气尽伤,大分裂竟达200余年。”  
   
    唐王朝几乎在骚乱中度过了整个王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王朝,安史之乱之前大抵是唐朝上层贵族内部的争斗撕杀对平民影响不大,安史之乱之后的战乱却严重影响到平民大众的生存。  
   
    唐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丑陋的百科全书,中国所有王朝后期的病状特点唐朝都具备。唐朝大部分时期一身骚,比中国哪个朝代后期都乱。第一是被异族凌辱欺负还卖国。唐政府屡次逃出国都,留下可怜的人民,唐政府还引外祸而平内乱,放任异族欺辱掠夺中国的老百姓,唐朝是第一个签定条约割地丧权辱国的朝代。第二是藩镇割据。唐朝长达一百多年都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台湾和大陆也就隔离不到百年,民心已经大不相同。大批的华北人民往当时的国外契丹跑,人民都叛逃国家了何谈爱国?这些人正是以后辽、金、蒙古对付中国的骨干力量,唐给中国造成的祸害难以估计。第三是横征暴敛人民苦不堪言。安史之乱以后唐政府将九百多万户的赋税负担,强加在一百多万户的身上,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为避税逃跑到深山,被吃或吃人现象家常便饭,看看历史、读读唐诗真是触目惊心。第四是宦官专权。比历史上哪个朝代都要严重,皇帝都是听太监的,唐朝大部分时期完全就是一个太监政权。第五是朋党之争。官员们分帮结派为利益胡乱的相互斗,这样的大臣能治理好国家?……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是对全体中国人的侮辱……   
   
    唐朝安史之乱之后虽然唐政府虽然还苟活,但实际上国家已经四分五裂,唐政府和春秋战国的周,三国时期的汉一样已经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权,名存实亡……唐是中衰不是老衰末衰,唐朝还没到一半就腐败不堪了。“盛唐气象”本是用来形容唐朝文学诗歌的,竟被美化吹嘘为形容唐朝社会。有人看历史竟把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妄图把唐朝分开来看。总说那都是安史之乱以后的事情了,仿佛安史之乱以后就不是唐朝了。安史之乱以后正是唐朝大部分的历史,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只有六个皇帝,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还有十四个皇帝。唐王朝(618——907)年,唐王朝长达289年。安史之乱爆发在唐朝中前期755年。就算安史之乱前都是富强的,也只有137年,衰败堕落有152年。更何况靠出卖隋朝利益对突厥称臣而篡位夺得江山李渊的统治时期屡次给突厥人朝贡,屡次被突厥人打击,差点迁都谈什么强盛?唐高宗时期公元670年(咸享元年)吐蕃发兵灭了唐朝的属国吐谷浑,唐朝西域四镇(鬼兹、于阗、焉耆、疏勒)被吐蕃夺去,唐朝派大将薛仁贵率10万大军进攻吐蕃,在青海湖以南大非川被吐蕃大军打得大败。公元678年(仪凤三年)唐中书令李敬玄率兵18万与吐蕃军又战于青海,唐军再次战败。这时候的唐朝谈什么强盛?武则天时期被契丹人打得大败,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登科元年),曹仁师等二十八将功契丹,全军覆灭,大将都成了俘虏。公元696—697年,契丹首领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推万荣为帅率部起兵,对河北发动大规模进攻,深入唐境,攻占了几座大城市,重创唐军。神功元年(697 年)三月,唐朝又遣夏官尚书王孝杰、羽林卫将军苏宏晖率兵17 万往讨,战于东硖石(今河北卢龙附近)。契丹将孝杰军引至悬崖,回兵猛攻,孝杰坠崖死,宏晖逃遁,将士死亡殆尽,万荣乘胜入幽州。“万荣进屠幽州。”唐朝又以河内郡王武懿宗为神兵道大总管,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娄师德为清边道大总管,右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率兵二十万击契丹。懿宗军至赵州(今河北赵州市),不敢进,退至相州(今河南安阳)。万荣领军鼓行而南,兵势甚锐。“万荣乘锐,鼓行而南,残瀛州属县。”契丹人都深入河北腹地了谈什么强盛?这样分法真是愚昧可笑。同理清朝是不是也该分为初清、盛清、中清、晚清呀。一说清朝我们就是谈到乾隆时的事情,乾隆以后的事情就一笔代过?那中国是怎么落后的?是和强大的盛清没关系,和北洋、国民都没关系,只是和现在的中共有关系?没有收回盛清的土地,你看看盛清的疆域,在看看现在,外蒙没了,新疆小了,江东64屯不敢要了,台湾也不能解放了,掉鱼岛也控制不了,能用那种眼光方法看清朝吗?能怪中国现在的政府吗?不能,为什么那样看唐朝,这对以后的王朝公平吗? 唐朝的罪过远比清朝严重,把唐朝这种还没到一半就腐败不堪柔弱不堪的朝代说成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强盛的朝代。真是天大的笑话!!!开什么国际玩笑?有人刻意掩盖唐朝一大半腐烂的历史,突出美化唐朝一小部分的光荣历史。这种可笑的教育只能欺骗误导小孩及大批中国历史文盲,而绝对欺骗误导不了真正的读历史有头脑的人。
   
    甚至有人用“盛唐”来代替整个唐朝,一提到唐朝就是“盛唐”。我们是不是对一个屡次被男人蹂躏四十多岁被人弄死的的妓女说她十多岁的时候是纯洁的,她后来卖淫是二十多岁以后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用她十几岁时概括她的一生?唐朝这个在历代都评价不高的年代,近世被吹嘘得天花乱坠。至今仍然有大批愚昧的中国人,认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唐朝强的时候只能是太宗与高宗初期,那时候和盛和富裕华丽没什么关系。盛唐是玄宗的开元盛世,但那时的疆域已原远远小于唐朝强的时期。太宗时强而不盛,玄宗时盛而不强。唐朝真正的强盛从来没有在一起过。开元盛世只不过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用二十几年的时光能代替近三百年的时间吗?唐朝太监专政一百多年,用“太监唐”代替整个唐朝更用说服力。把唐朝概括为强盛真是可笑!请理智看待唐朝,看待它的全部而不是一小部分光辉的岁月。http://culture.china.com/zh_cn/h ... 71129/14511341.html


不要搞出一幅好像你读过以上这些书的样子,
不要断章取义一叶障目靠点网文截选度日。
这是打了肾上腺素的表现。YY无罪,蛋疼有理。

不要搞出一幅好像你读过以上这些书的样子,
不要断章取义一叶障目靠点网文截选度日。
这是打了肾上腺素的表现。YY无罪,蛋疼有理。
人就是江湖 发表于 2010-1-26 19:35
那就麻烦小白拿出过硬的史料来驳斥好了。
削竹枪的纸老虎 发表于 2010-1-26 19:56
真的打了肾上腺素了?立意不纯,何来辩论。我很健康。
满遗小丑


2.jpg
3.jpg

2.jpg
3.jpg
人就是江湖 发表于 2010-1-26 20:13

先说唐朝的开阔疆域,不谈安史之乱以后的事情,麻烦小白解释一下武MM时代幽州怎么成了前线?唐朝疆域比汉朝大维持了多少年?
再说文化,河北蛮夷化怎么解释?终唐几百年时间在学术上没取得什么像样的成就又当何讲?
断章取义尔

为了结论而拼凑言语
削竹枪的纸老虎 发表于 2010-1-26 21:55

你只用走马观花的看看东晋十六国的历史,就可以啦。就刚才那本书,把清朝部分贴出来,不截选哦。
算了,你估计会哭起来。
zhepro 发表于 2010-1-26 22:00

这是断章取义吗?恰恰相反,唐朝龌龊的历史才是主流。
人就是江湖 发表于 2010-1-26 22:00
偶又不是请粉,皇汉要粉也应该粉汉,宋这样伟大朝代,粉唐朝,明朝这两个垃圾王朝做什么?清朝被西方虐那叫屈辱的话,唐朝被不入流的南蛮欺负的找不着北难道就光荣了?
楼主玩无间也不能这样玩啊。你是满遗大家都看出来了,何必再装呢?无间很辛苦的。
削竹枪的纸老虎 发表于 2010-1-26 22:19


主流
偶看了中外许多通史,包括一些教科书~~大多是扬唐贬清的

你说的历史主流是在地球吗?
唐朝被不入流的南蛮欺负的找不着北
——————————————————————
宋朝泪流满面
削竹枪的纸老虎 发表于 2010-1-26 21:55

终唐几百年时间在学术上没取得什么像样的成就又当何讲?

全唐诗的文学功绩,不幸被这寥寥数语一笔抹杀了
削竹枪的纸老虎 发表于 2010-1-26 21:55


我觉得纸老虎的口气还是客气点吧,张口闭口就叫人小白,这貌似不是讨论之道,小心被版主手抖
每个朝代开国,和末期,不像一个国度啊。
削竹枪的纸老虎 发表于 2010-1-26 22:21


    粉宋 ????
全面打击颠覆能引起中华儿女民族自豪感的一切史实就是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为了拿奖金成天琢磨的事业啊
华夏明珠 发表于 2010-1-29 12:27


可能是
名为粉宋为,呵呵实以宋为绿叶衬托~~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7世纪末叶,唐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有所削弱。从高宗初年起,从塔里木盆地到高丽,横跨亚洲的唐军逐渐退却,采取守势。……在680年前后,突厥再度强大起来,并开始重构其草原霸主地位。唐试图征服高丽的行动以惨败告终,在东北东部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震(后改称渤海)。”

唐试图征服高丽的行动以惨败告终?什么时候的事?
粉宋?那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外交最窝囊的朝代,粉她的目的,是否是用来当满清的“绿叶”
楼主只看到了唐太宗和武MM对外战争失败的一面,但是没有看到其强大的一面,唐时大将苏定方曾经在高丽地区痛击棒子和倭寇,这才有了后来倭人长时间的遣唐使现象;
唐初灭掉了突厥大部,迫使其一部西迁,成为了后来的土耳其,一部归降,最后完全消亡,天可汗的名号不是白来的;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生了病,就说他体弱,就算是再强壮的人也会生病,一个朝代都有其可取之处,那就是其最辉煌的全盛时期,也有其可鉴之处就是其灭亡之时,历史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让后人防微杜渐;
而我们一直叫唐朝为盛唐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只有这个朝代真正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现象,让后人无比向往和回味;
最后要指出的是,楼主一开口就是小白小白,正所谓“论政不诛心”,在提出自己论点的时候,也要听取别人的论点,这样才能提高,一个好的素养往往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
作为一个晋粉,
我对咱汉族政权,曾经出现过的公务员和国家领导人带头公开财产.
皇族人员主动共产共妻.
开国领袖带头实践"只要有好的制度,猪也能领导国家"这一真理.

的西晋无限的怀念.

太康盛世,空前绝后.
这是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
华夏明珠 发表于 2010-1-29 12:27

LZ是清粉。还是铁杆的
还是比很多朝代强!
不太发言的潜水艇也被这个帖子震起来了,如果一个人做了900件好事,100件坏事的话,那么是不是这个人就是坏人呢。

看看唐朝的地图吧。
唐太宗被周围少数民族尊称为是“天可汗”,唐天宝年间的人均占有粮食直到1982年才被超过
一个文化水平在全国水平线上一点的国人,应该知道点国家的历史,知道点历史,应该怀有一点对历史的敬畏,怀有一点敬畏,就应该不能那么嚣张
古中国最亏元气的是董卓乱汉,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
董卓乱汉造成汉帝国灭亡(火烧洛阳),一直到蒙元才彻底大一统。
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使的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宋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失去了大一统的时机。
隋唐作为中间力量,中华文明很大程度上恢复了由于南北朝混战造成失血
今天的台湾也是如此重要。
拜读虎贝勒的大作。
找相机的熊 发表于 2010-1-30 20:14


    乃这话相当的额度……
龙之舞 发表于 2010-2-4 13:08


    人家未必自认是中国人哦{:jian:}
举个例子,刘翔每次110M跨栏成绩都不尽相同有高有低吧?那要评价他成绩的话主要是看他刷新世界纪录的12秒88呢还是要把他的历次成绩来算出个平均值还是干脆就取个他的最差值?
有137年兴盛的历史就足以在历史上骄傲一下了,德意志,美利坚才多少年牛逼历史?盛极必衰是历史的必然,哪个朝代都没法避免,总有这种那种问题。安史之乱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看过几本破书就来选择性失明,把唐打败的战争都单列出来看,还宋是伟大的朝代。伟大的宋2个皇帝被人捉走的光辉伟业就不说了,宋败过多少次,对西夏,对辽,对金。。。。。。?不管怎么说,唐的极盛疆域北到蒙古,安东都护府管辖朝鲜,安南都护府管道越南,安西都护府管到中亚。 不是唐大爷能打,难道是唐爷有王霸之气,众小弟纳头便败?

历史上对宋朝评价是过低了点,客观地说还是有不少别人没有的困难。原来说宋不及格是判错了,细看一下宋有70分,也不至于就反了唐这样90分的高材生。 宋的问题是军事上进展过于缓慢,长期高居不下的军事支出拖累了国家。
汉唐宋明清都有其强盛的一面,也有其没落的一面。

楼主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对待历史,且一定要把想表述的论点精准化。
bluefleet 发表于 2010-2-8 07:28


   

呵呵,说唐就说唐,不必牵扯宋。

伟大一词有多种含义,唐和宋的成就不可一概而论,当区别对待之。
ysych2229 发表于 2010-2-4 22:11


   
董卓未必乱汉,更不是汉朝灭亡的原因。

很多时候,历史是后人书写的,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甚至是篡改。


比如唐初的玄武门之变之后,太子和齐王在历史上就被写成了反面角色,太宗似乎是迫不得已的自卫才下此手。而实际情况如何呢?太子和齐王的满门抄斩就说明了一切。
顺便说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也是在唐初诞生的。

禅让者未必心甘情愿。
布衣鲜卑 发表于 2010-2-9 11:57
主要原因在于,刘家作为这个天下共主的局面这是得到当时汉朝内部各方势力集团以及走边藩国承认的,在董卓手里毁掉后,像汉朝那样具有权威的中央集权帝制,要到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 总章元年668平定高勾丽)时代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