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的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38:33
? 党国英</P>
 </P>



</P>


<P> </P>
<P>    民主制度需要选举,但选举并非一定产生民主制度。选举活动常常被强势人物所操纵,只要一个国家存在穷人,存在被主流社会抛弃的边缘人群,民主政治就要打折扣,选举活动就会被操纵,这一点就连美国这样的国家也不例外。加尔布雷斯曾揭露美国新泽西州的强势人物操纵选举的情况:“一位得意忘形的高级政治助手事后夸耀自己如何用钱收买黑人教会的牧师,让他们不要鼓动教区内的贫穷教民去投票。他后来矢口否认这样干过,但当时他却以此为荣……”加尔布雷斯认为,现代政治取得了两极对立的最简化的形式:富人有钱有势,且参加投票;穷人在人数上占优势,但不幸的是,许多穷人不参加投票。虽然有民主,但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有钱人的民主。穷人在政治上不具有发言权,仅靠富人中的一些关心穷人疾苦的人替他们说话。加尔布雷斯几乎否定了在一个贫困的农业社会建成民主制度的可能性。他的理想是,所有人都摆脱贫困,都按自己的愿望参加投票,以此建成真正的民主制度。</P>
<P>  如果说加尔布雷斯有点“左”翼立场,也不能作出对问题的漂亮的学理性分析,因而使他的话不能令我们信服,那么我们或许会赞赏熊彼特的看法。熊彼特认为,选民通常是软弱无能的,易受强烈的情感冲动支配,不能理智地作出独立决定,易受外部势力左右。企图影响普通选民走向理性论证,只能更加煽起他们的感性。如果选举不能体现民众的理性,那么民主还有什么意义?熊彼特的回答是:民主并不是指,也不可能指按照“人民”和“统治”这两个词的明显的意义说的人民确实在那里统治。民主不过是指人民有机会接受或拒绝要来统治他们的人的意思……定义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成:民主就是政治家的统治。……要承认政治家具有特定的职业利益,承认政治作为一种职业,具有特定的集团利益。还应该把民主理解为一种政治方法,作为选民的人民运用这种方法在可能的领袖人物之间进行选择。因此,“竞争性精英主义”是最实用、最有效和最合适的民主模式。</P>
<P>  但是,迄今为止,民主制度仍然是人类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制度,而民主制度的存在必须依赖选举。选举导致竞争,而竞争本身就产生制约。这种好处常常被人们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去理解,去颂扬,其实,民主选举的更大意义在于其社会功利价值。</P>
<P>  第一,选举降低了社会协作成本。有一些经济学家批评选举制度,他们说它会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压服,即给少数人造成“外部成本”。这是事实,但不能否定选举所产生的降低社会合作成本的意义。在一个共同体中,如果一项决定由一个人说了算,那是专制,由此造成的“外部成本”太大;但如果一项决定经由共同体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才能作出,那又会造成巨大的合作成本,成本甚至大到合作不可能达成。从理论上说,我们总能找到两项成本之和最小的一种议事(选举)办法,从而实现一种社会节约。</P>
<P>  第二,选举传递了一种社会力量对比的信息,有利于社会稳定。这是学者们未给予注意的一点。社会要稳定,先要政府稳定,如果政府拥有的暴力潜力和多数人的同意结合到了一起,便可增强政府的合法性,使政府的暴力潜力更加稳固和强大,而形成这个格局必须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选举。通过选举或投票,向少数派传递了社会力量对比的信息,无疑有利于防范少数派的轻举妄动。通常,对民主选举持批评态度的人常常指责选举过程产生的巨大“浪费”,殊不知这种浪费是换取社会稳定的必不可少的代价。固然我们不能排除不经过选举产生的政治领导集团代表多数派的可能性,但有关这种代表性的信息是无法传递给少数派的,少数派的代表人物可以误认为自己代表着多数派,进而去寻找机会争夺政权,结果会酿成无休止的社会冲突和动乱。有了选举过程就不同了,普遍的、大规模的选举过程同时是信息整合、传递的过程,其结果既选出了一个多数派,又选出了一个少数派,少数派不得不与社会多数派进行合作。概言之,以多数原则为核心的宪法秩序有利于降低社会合作的交易成本,有利于社会稳定。    </P>? 党国英</P>
 </P>



</P>


<P> </P>
<P>    民主制度需要选举,但选举并非一定产生民主制度。选举活动常常被强势人物所操纵,只要一个国家存在穷人,存在被主流社会抛弃的边缘人群,民主政治就要打折扣,选举活动就会被操纵,这一点就连美国这样的国家也不例外。加尔布雷斯曾揭露美国新泽西州的强势人物操纵选举的情况:“一位得意忘形的高级政治助手事后夸耀自己如何用钱收买黑人教会的牧师,让他们不要鼓动教区内的贫穷教民去投票。他后来矢口否认这样干过,但当时他却以此为荣……”加尔布雷斯认为,现代政治取得了两极对立的最简化的形式:富人有钱有势,且参加投票;穷人在人数上占优势,但不幸的是,许多穷人不参加投票。虽然有民主,但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有钱人的民主。穷人在政治上不具有发言权,仅靠富人中的一些关心穷人疾苦的人替他们说话。加尔布雷斯几乎否定了在一个贫困的农业社会建成民主制度的可能性。他的理想是,所有人都摆脱贫困,都按自己的愿望参加投票,以此建成真正的民主制度。</P>
<P>  如果说加尔布雷斯有点“左”翼立场,也不能作出对问题的漂亮的学理性分析,因而使他的话不能令我们信服,那么我们或许会赞赏熊彼特的看法。熊彼特认为,选民通常是软弱无能的,易受强烈的情感冲动支配,不能理智地作出独立决定,易受外部势力左右。企图影响普通选民走向理性论证,只能更加煽起他们的感性。如果选举不能体现民众的理性,那么民主还有什么意义?熊彼特的回答是:民主并不是指,也不可能指按照“人民”和“统治”这两个词的明显的意义说的人民确实在那里统治。民主不过是指人民有机会接受或拒绝要来统治他们的人的意思……定义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成:民主就是政治家的统治。……要承认政治家具有特定的职业利益,承认政治作为一种职业,具有特定的集团利益。还应该把民主理解为一种政治方法,作为选民的人民运用这种方法在可能的领袖人物之间进行选择。因此,“竞争性精英主义”是最实用、最有效和最合适的民主模式。</P>
<P>  但是,迄今为止,民主制度仍然是人类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制度,而民主制度的存在必须依赖选举。选举导致竞争,而竞争本身就产生制约。这种好处常常被人们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去理解,去颂扬,其实,民主选举的更大意义在于其社会功利价值。</P>
<P>  第一,选举降低了社会协作成本。有一些经济学家批评选举制度,他们说它会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压服,即给少数人造成“外部成本”。这是事实,但不能否定选举所产生的降低社会合作成本的意义。在一个共同体中,如果一项决定由一个人说了算,那是专制,由此造成的“外部成本”太大;但如果一项决定经由共同体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才能作出,那又会造成巨大的合作成本,成本甚至大到合作不可能达成。从理论上说,我们总能找到两项成本之和最小的一种议事(选举)办法,从而实现一种社会节约。</P>
<P>  第二,选举传递了一种社会力量对比的信息,有利于社会稳定。这是学者们未给予注意的一点。社会要稳定,先要政府稳定,如果政府拥有的暴力潜力和多数人的同意结合到了一起,便可增强政府的合法性,使政府的暴力潜力更加稳固和强大,而形成这个格局必须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选举。通过选举或投票,向少数派传递了社会力量对比的信息,无疑有利于防范少数派的轻举妄动。通常,对民主选举持批评态度的人常常指责选举过程产生的巨大“浪费”,殊不知这种浪费是换取社会稳定的必不可少的代价。固然我们不能排除不经过选举产生的政治领导集团代表多数派的可能性,但有关这种代表性的信息是无法传递给少数派的,少数派的代表人物可以误认为自己代表着多数派,进而去寻找机会争夺政权,结果会酿成无休止的社会冲突和动乱。有了选举过程就不同了,普遍的、大规模的选举过程同时是信息整合、传递的过程,其结果既选出了一个多数派,又选出了一个少数派,少数派不得不与社会多数派进行合作。概言之,以多数原则为核心的宪法秩序有利于降低社会合作的交易成本,有利于社会稳定。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