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华所有访谈中说歼十最多的一篇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41:33
摘自《世界军事》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没有英雄的历史无疑是苍白的,每一首能够流传至今的史诗,讲述的都是英雄的故事。透过一个英雄,你能看到一段成功和辉煌;透过一群英雄,你能看到一个民族的兴旺和一个国家的强盛。今天,当一名现实中的英雄——空军试飞员李中华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他究竟会给我们讲述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没有试飞员,中国的航空工业是无法发展的

夜幕笼罩着大地,寂静的暗夜中,一阵低沉的轰鸣由远及近。起初,只是一点光亮;很快,看到一簇向后喷吐的火焰;终于,在那束兰紫色的火焰的映照下,一架战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高昂的机头,矩形进气道,双三角主翼,鸭式布局……歼十,那是歼十!一个声音在我的心中呐喊。仅仅几秒钟的时间,这架神秘的战机经过了二三百米的滑行后,拔地而起,以大约六七十度的角度,冲进夜空。
这就是我走进位于陕西阎良的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开始对李中华采访时看到的第一个难忘的画面。接下来,大过载机动、小半径盘旋、空中加油、低空投放低阻炸弹、发射火箭、机载导弹命中海上目标……那是一段简短的电视片,除了强节奏的配乐,没有一个字的说明。但其中闪过的每一个镜头,都足以让人心旌摇动。
试飞机场,座车在停机坪上缓缓驶过,我的脸不由自主地贴在车窗上,随着眼前闪过的一架架飞机,心跳不停地加快——单座的、双座的歼十;漆成黄色正待试飞的改进型国产双发三代战机;等待交付的改进型歼轰七;身背“大蘑菇”“小蘑菇”和扛着“平衡木”的大中型运输机;不远处,一个庞然大物正在跑道上缓缓滑行,乍看上去十分眼熟,但细加分辨,却发现发动机和机翼挂架又有不同……长久以来,许多被认为是网络神话的东西,竟然全部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在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当我问起试飞员、问起李中华时,不止一个人向我复述了德国著名试飞员奥托•里林塔尔的一段名言:“设计一架飞机并不难,制造一架飞机也没什么了不起,只有飞行才意味着一切。”用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原副院长周自全的话说:“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需要飞行试验,飞行试验要靠试飞员。我们院这些年定型的X个机种,X种发动机,上千件机载设备,试飞员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试飞员,中国的航空工业是无法发展的,设计也是没有依据的,空军的武器装备发展是盲目的。”

描述一次次险情,李中华的表情始终平静

飞行被称为勇敢者的事业,试飞更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极限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李中华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每次试飞重大风险课目,他都会把飞行靴擦得锃亮,戴上国际试飞员徽章,从容登上战机。
2004年元旦前夕,我国自行研制的歼十战机进入定型前的极限数据试飞阶段。李中华先后飞出了该机的最大马赫数、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旋转角速度、最长续航时间以及最小滑跑距离、最小操纵速度等极限数据。最后,剩下了一个难啃的骨头——“低空大表速”。对于一架飞机来说,高空的大速度没什么稀奇的,低空就不一样了,高度越低,大气越稠密,速压也就越大。当低空速度达到1400公里/小时,对应的速压是9322公斤,飞机强度稍有不足就很容易解体,连跳伞的机会也没有。内地没有地方能够试飞这个课目,因为激波过大,能震碎地面房屋的玻璃,撕裂飞机的蒙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试飞一点点地增加速度。飞到1270公里/小时,前起落架护板变形;到1300公里/小时,机翼前沿的铆钉因为载荷太大被吸出;接近1400公里/小时,油箱开始往外渗油。李中华回忆说:每次驾机升空,地面工程技术人员就会默默地帮助整理飞行装具,满脸悲壮地目送我登上飞机。最后一次,我从1.2万米高空以全加力、超音速状态向下俯冲。当飞机达到一定的下降速率时,飞行速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噪音和视觉反差都会增加10个单位。空气与飞机高速摩擦产生的刺耳噪音,一下子盖过了发动机的轰鸣,飞机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使人高度紧张,让你感到毛骨悚然。在距离地面800米的高度上,噪音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我开始拉杆退出俯冲,这时,表速已经指向1453公里/小时,超过了飞机的设计值!下飞机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沙长安说:“你飞的时候,我紧张得全身汗毛都竖起来了。”国家一航集团产品部部长晏祥激动地拥抱着我说:“中华啊,你就是为飞低空大表速而生的呀!”
2005年5月20日,在试飞被誉为“空中实验室”的三轴变稳飞机时,出现失控和断电故障,飞机在500米高度上倒扣着急剧下降。李中华临危不乱,果断关闭了变稳、显控、计算机3个电门,在7秒钟内将倒扣的飞机改平,安全着陆,保住了这架“国宝”级的试验飞机。仅仅1小时后,李中华又从容登上飞机,进行另一个课目的试飞。
在为我描述这些情景时,李中华的表情始终是平静的。

李中华绝对的棒,跟他打过交道就知道什么叫英雄本色了

试飞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设计缺陷、挖掘飞机潜能的过程。敢飞、会飞,又能参加飞机的研制和设计,这是李中华的过人之处。某次新型飞机试飞,是国产飞机首次使用电传系统着陆,研制人员对成功充满了信心。然而,意外发生了。飞机在距地面只有1米高度时,在跑道上空颠簸起来,被迫复飞。李中华认为是飞机纵向控制系统增益过高,操纵过于敏感,建议增益至少减小三分之一。设计部门认为操纵灵活是新型战机的优点,不同意改变。李中华坚持己见,经过整整2天的讨论和模拟试验,设计部门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解决了问题。在新型战机试飞中,李中华提出类似的改进意见有十多项,均被采纳,受到工业部门的高度评价。
谈起李中华,战友们和试飞院的技术人员都有独特的评价。
李中华有时爱“犯点规”。比如飞重点型号飞机小表速,我们要求200公里/小时就够了,他却飞到了165公里/小时。飞仰角限制器,我们要求飞到26度,他却飞到28度。一个课目试飞,计划用33个架次,他只用17个架次就飞完了。——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原副院长周自全说。
我记得是2001年,李中华驾驶着重点型号飞机在机场上空进行仰角大坡度盘旋,高度非常低,迎角22度,半径也就不到500米,速度只有195公里/小时。从地面看上去,飞机显得特别大。我说这个事,就是要说明李中华对飞机性能掌握得很透,他很有把握。飞重点型号大过载,我飞到8.87个G,下来后我说我飞不了了。李中华说我就不信,结果一下子就飞到了9.08个G。——空军飞行试验训练基地副参谋长徐勇凌说。
过去在部队飞某型飞机,最小速度是400公里/小时,到了试飞团,经过李中华带飞,现在200公里/小时都是小意思。——试飞员包德军说。
李中华,所有的歼击机他都能飞,遇到特情都能处理。重点型号试飞过程中,平均每10分钟就会出现一个故障,最短的1分钟,上了飞机就出问题,李中华他们从没有退缩过。——试飞院科研管理部部长郭平凡说。
李中华绝对的棒,跟他打交道就知道什么叫英雄本色了!——试飞院局域网网友猩猩说。

飞机和飞行就是他的生命

说起自己的经历,说起飞行中的险情,说起试飞中的辉煌,李中华的话语总是十分有限。但只要和他谈起飞机、谈起飞行,你就会看到,李中华的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语言也变得生动形象、滔滔不绝。
记者:您飞过这样多的飞机,怎样评价这些飞机?
李:作为一名试飞员,评价飞机的好坏主要从3个方面。一是飞机的性能;二是操纵品质,就是这个飞机好不好飞;三是人机界面,就是能不能让人与飞机融为一体,座舱里是不是舒服,用起来是不是方便,是不是安全,是不是人性化。
记者:您所飞过的机型,像米格-21、米格-23、米格-29、苏-27,像我们的歼八、“飞豹”、歼十,您如何评价?
李:米格-21、歼八按苏联标准应该划分为第2代,米格-23是第3代,像歼十、苏-27,要算第4代,按西方标准是第3代。米格-29、歼轰七比较模糊,比如米格-29,它是一种轻型战斗机,飞行性能很好,操纵感觉也很不错,但它不是电传操纵,直到后来的一些改进型才加装了电传。
米格-23这种飞机,设计上很复杂,但有些地方也很精巧。设计之初,发现它的机身空间太小,起落架收不回去。后来莫斯科的一个大学生想出了办法,在起落架回收的过程中,让机轮转一个角度,解决了这个问题,得了当年的列宁奖章。从飞行性能上看,米格-23是几种不同飞机构型的一个组合。起飞着陆过程中,机翼后掠16度,有着平直机翼的特点,操作性能良好,容易接受。到了高空的时候,机翼后掠72度,阻力较小,高空性能也不错。但在45度后掠角时,它就属于比较典型的后掠翼飞机,在这个构型下,出现了很多问题,容易出现失速尾旋,摔了很多飞机,所以除了特殊需要,不允许以这个构型飞行。从飞行特性看,这个飞机还是典型的传统操纵方式,小速度时飞行稳定性不好,大速度时操纵杆力又比较大,和电传操纵的飞机还是没法比。
真正说比较成功的是米格-29。即便是没有改装电传以前,它的操纵特性依然很好。甚至在中空中速时,你感觉不到这是一架没装电传的飞机。所以说这种飞机的设计很成功,这是米高扬公司很得意的一个机型。俄罗斯在飞机的气动设计上很下功夫,也很成功。
但国际标准的二代机和三代机还是没法比。比如说米格-29,它的操纵特性很好,但只能是在飞行包线的一部分内接近电传飞机;不像三代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的操纵品质都很优秀。像歼十,它是零杆力设计,飞行中即使你松开驾驶杆,飞机仍然会以原来的姿态飞行。这在二代机上是做不到的,即使是苏-27也做不到,因为它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设计,用的是模拟电传操纵。
记者:既然二代机和三代机没法比,那像歼轰七这样的飞机,继续改进、服役的意义在哪里?
李:歼轰七的飞行感觉和二代机相似,但它个大,载油载弹多,航程远,用于对地攻击还是有优势的。特别是改装了新的航电系统,配装新的武器,威力还是很大的。比如说,给它装上射程200公里的导弹,实现在对方防空火力圈外发射;导弹用上电视制导,在飞行末段把它看到的景象发回载机,让飞行员用人在回路的方式精确制导,这个意义就比较大。
记者:您在苏-27上飞过“眼镜蛇机动”,在国产机上飞过吗?像“钩子”“钟”“尾冲”这样的机动动作飞过吗?
李:国产机上没有飞过“眼镜蛇机动”。不是不能飞,没有让我飞,那就不能飞,试飞员也要讲飞行纪律。飞机的性能很好,飞得顺手,天气也不错,蓝天白云,这种时候,任何一个飞行员都会有一种飞行的冲动,但必须要遵守飞行纪律,这也是试飞员的一个基本素质。像“钩子”“钟”“尾冲”这样的机动动作,我们在国产机上都飞过,它们的战术意义可能比“眼镜蛇机动”要大得多。
……
无论在李中华的办公室,还是家中的书房,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飞机,各种各样的飞机模型、照片、图片。看得出来,飞机和飞行就是他的生命。

中国的飞行员全是他这个样子的话,世界上最好的飞行员就轮不到以色列啦

在试飞院局域网的论坛上,我们看到了上面这样的一条帖子。的确,以色列战斗机飞行员的口碑全球知名。但在中国空军,我们难道仅仅只有一个李中华吗?其实,就在李中华所在的试飞团,就曾出现过以王昂、滑俊、王冠扬、李少飞、张玉梅、黄炳新等试飞英雄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模人物。
用李中华的话说,同事们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比如李存宝,尽管学历不高,但试飞经验很丰富,分析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团长张景亭性格非常好,很稳重;邹建国遇到多次空中停车,都能成功处置。我非常佩服雷强,他非常敬业,重点型号首飞飞得相当成功,虽然现在他的名气很大,但仍然在飞风险课目。
试飞院原副院长周自全告诉我们说:试飞团我最欣赏3个人:李存宝、李中华和张景亭。李存宝只有初中文凭,却能把控制律了解得很透,这非常了不起。李中华在完善重点型号飞机的增益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张景亭很稳重,但不胆小。飞重点型号大侧风着陆,设计指标风速6米/秒,他第一次就飞了9米/秒的侧风。他发表的文章,为以后试飞员14米/秒的大侧风条件下安全着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阎良,我看到的决不仅仅是一个李中华。我看到的,是中国空军的试飞员,用它们的大智大勇,探索着未知而又充满着风险的空域;我感受到的,是无数的飞行员和飞机的设计者、制造者,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打造未来战争中的利器。摘自《世界军事》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没有英雄的历史无疑是苍白的,每一首能够流传至今的史诗,讲述的都是英雄的故事。透过一个英雄,你能看到一段成功和辉煌;透过一群英雄,你能看到一个民族的兴旺和一个国家的强盛。今天,当一名现实中的英雄——空军试飞员李中华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他究竟会给我们讲述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没有试飞员,中国的航空工业是无法发展的

夜幕笼罩着大地,寂静的暗夜中,一阵低沉的轰鸣由远及近。起初,只是一点光亮;很快,看到一簇向后喷吐的火焰;终于,在那束兰紫色的火焰的映照下,一架战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高昂的机头,矩形进气道,双三角主翼,鸭式布局……歼十,那是歼十!一个声音在我的心中呐喊。仅仅几秒钟的时间,这架神秘的战机经过了二三百米的滑行后,拔地而起,以大约六七十度的角度,冲进夜空。
这就是我走进位于陕西阎良的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开始对李中华采访时看到的第一个难忘的画面。接下来,大过载机动、小半径盘旋、空中加油、低空投放低阻炸弹、发射火箭、机载导弹命中海上目标……那是一段简短的电视片,除了强节奏的配乐,没有一个字的说明。但其中闪过的每一个镜头,都足以让人心旌摇动。
试飞机场,座车在停机坪上缓缓驶过,我的脸不由自主地贴在车窗上,随着眼前闪过的一架架飞机,心跳不停地加快——单座的、双座的歼十;漆成黄色正待试飞的改进型国产双发三代战机;等待交付的改进型歼轰七;身背“大蘑菇”“小蘑菇”和扛着“平衡木”的大中型运输机;不远处,一个庞然大物正在跑道上缓缓滑行,乍看上去十分眼熟,但细加分辨,却发现发动机和机翼挂架又有不同……长久以来,许多被认为是网络神话的东西,竟然全部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在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当我问起试飞员、问起李中华时,不止一个人向我复述了德国著名试飞员奥托•里林塔尔的一段名言:“设计一架飞机并不难,制造一架飞机也没什么了不起,只有飞行才意味着一切。”用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原副院长周自全的话说:“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需要飞行试验,飞行试验要靠试飞员。我们院这些年定型的X个机种,X种发动机,上千件机载设备,试飞员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试飞员,中国的航空工业是无法发展的,设计也是没有依据的,空军的武器装备发展是盲目的。”

描述一次次险情,李中华的表情始终平静

飞行被称为勇敢者的事业,试飞更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极限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李中华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每次试飞重大风险课目,他都会把飞行靴擦得锃亮,戴上国际试飞员徽章,从容登上战机。
2004年元旦前夕,我国自行研制的歼十战机进入定型前的极限数据试飞阶段。李中华先后飞出了该机的最大马赫数、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旋转角速度、最长续航时间以及最小滑跑距离、最小操纵速度等极限数据。最后,剩下了一个难啃的骨头——“低空大表速”。对于一架飞机来说,高空的大速度没什么稀奇的,低空就不一样了,高度越低,大气越稠密,速压也就越大。当低空速度达到1400公里/小时,对应的速压是9322公斤,飞机强度稍有不足就很容易解体,连跳伞的机会也没有。内地没有地方能够试飞这个课目,因为激波过大,能震碎地面房屋的玻璃,撕裂飞机的蒙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试飞一点点地增加速度。飞到1270公里/小时,前起落架护板变形;到1300公里/小时,机翼前沿的铆钉因为载荷太大被吸出;接近1400公里/小时,油箱开始往外渗油。李中华回忆说:每次驾机升空,地面工程技术人员就会默默地帮助整理飞行装具,满脸悲壮地目送我登上飞机。最后一次,我从1.2万米高空以全加力、超音速状态向下俯冲。当飞机达到一定的下降速率时,飞行速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噪音和视觉反差都会增加10个单位。空气与飞机高速摩擦产生的刺耳噪音,一下子盖过了发动机的轰鸣,飞机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使人高度紧张,让你感到毛骨悚然。在距离地面800米的高度上,噪音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我开始拉杆退出俯冲,这时,表速已经指向1453公里/小时,超过了飞机的设计值!下飞机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沙长安说:“你飞的时候,我紧张得全身汗毛都竖起来了。”国家一航集团产品部部长晏祥激动地拥抱着我说:“中华啊,你就是为飞低空大表速而生的呀!”
2005年5月20日,在试飞被誉为“空中实验室”的三轴变稳飞机时,出现失控和断电故障,飞机在500米高度上倒扣着急剧下降。李中华临危不乱,果断关闭了变稳、显控、计算机3个电门,在7秒钟内将倒扣的飞机改平,安全着陆,保住了这架“国宝”级的试验飞机。仅仅1小时后,李中华又从容登上飞机,进行另一个课目的试飞。
在为我描述这些情景时,李中华的表情始终是平静的。

李中华绝对的棒,跟他打过交道就知道什么叫英雄本色了

试飞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设计缺陷、挖掘飞机潜能的过程。敢飞、会飞,又能参加飞机的研制和设计,这是李中华的过人之处。某次新型飞机试飞,是国产飞机首次使用电传系统着陆,研制人员对成功充满了信心。然而,意外发生了。飞机在距地面只有1米高度时,在跑道上空颠簸起来,被迫复飞。李中华认为是飞机纵向控制系统增益过高,操纵过于敏感,建议增益至少减小三分之一。设计部门认为操纵灵活是新型战机的优点,不同意改变。李中华坚持己见,经过整整2天的讨论和模拟试验,设计部门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解决了问题。在新型战机试飞中,李中华提出类似的改进意见有十多项,均被采纳,受到工业部门的高度评价。
谈起李中华,战友们和试飞院的技术人员都有独特的评价。
李中华有时爱“犯点规”。比如飞重点型号飞机小表速,我们要求200公里/小时就够了,他却飞到了165公里/小时。飞仰角限制器,我们要求飞到26度,他却飞到28度。一个课目试飞,计划用33个架次,他只用17个架次就飞完了。——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原副院长周自全说。
我记得是2001年,李中华驾驶着重点型号飞机在机场上空进行仰角大坡度盘旋,高度非常低,迎角22度,半径也就不到500米,速度只有195公里/小时。从地面看上去,飞机显得特别大。我说这个事,就是要说明李中华对飞机性能掌握得很透,他很有把握。飞重点型号大过载,我飞到8.87个G,下来后我说我飞不了了。李中华说我就不信,结果一下子就飞到了9.08个G。——空军飞行试验训练基地副参谋长徐勇凌说。
过去在部队飞某型飞机,最小速度是400公里/小时,到了试飞团,经过李中华带飞,现在200公里/小时都是小意思。——试飞员包德军说。
李中华,所有的歼击机他都能飞,遇到特情都能处理。重点型号试飞过程中,平均每10分钟就会出现一个故障,最短的1分钟,上了飞机就出问题,李中华他们从没有退缩过。——试飞院科研管理部部长郭平凡说。
李中华绝对的棒,跟他打交道就知道什么叫英雄本色了!——试飞院局域网网友猩猩说。

飞机和飞行就是他的生命

说起自己的经历,说起飞行中的险情,说起试飞中的辉煌,李中华的话语总是十分有限。但只要和他谈起飞机、谈起飞行,你就会看到,李中华的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语言也变得生动形象、滔滔不绝。
记者:您飞过这样多的飞机,怎样评价这些飞机?
李:作为一名试飞员,评价飞机的好坏主要从3个方面。一是飞机的性能;二是操纵品质,就是这个飞机好不好飞;三是人机界面,就是能不能让人与飞机融为一体,座舱里是不是舒服,用起来是不是方便,是不是安全,是不是人性化。
记者:您所飞过的机型,像米格-21、米格-23、米格-29、苏-27,像我们的歼八、“飞豹”、歼十,您如何评价?
李:米格-21、歼八按苏联标准应该划分为第2代,米格-23是第3代,像歼十、苏-27,要算第4代,按西方标准是第3代。米格-29、歼轰七比较模糊,比如米格-29,它是一种轻型战斗机,飞行性能很好,操纵感觉也很不错,但它不是电传操纵,直到后来的一些改进型才加装了电传。
米格-23这种飞机,设计上很复杂,但有些地方也很精巧。设计之初,发现它的机身空间太小,起落架收不回去。后来莫斯科的一个大学生想出了办法,在起落架回收的过程中,让机轮转一个角度,解决了这个问题,得了当年的列宁奖章。从飞行性能上看,米格-23是几种不同飞机构型的一个组合。起飞着陆过程中,机翼后掠16度,有着平直机翼的特点,操作性能良好,容易接受。到了高空的时候,机翼后掠72度,阻力较小,高空性能也不错。但在45度后掠角时,它就属于比较典型的后掠翼飞机,在这个构型下,出现了很多问题,容易出现失速尾旋,摔了很多飞机,所以除了特殊需要,不允许以这个构型飞行。从飞行特性看,这个飞机还是典型的传统操纵方式,小速度时飞行稳定性不好,大速度时操纵杆力又比较大,和电传操纵的飞机还是没法比。
真正说比较成功的是米格-29。即便是没有改装电传以前,它的操纵特性依然很好。甚至在中空中速时,你感觉不到这是一架没装电传的飞机。所以说这种飞机的设计很成功,这是米高扬公司很得意的一个机型。俄罗斯在飞机的气动设计上很下功夫,也很成功。
但国际标准的二代机和三代机还是没法比。比如说米格-29,它的操纵特性很好,但只能是在飞行包线的一部分内接近电传飞机;不像三代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的操纵品质都很优秀。像歼十,它是零杆力设计,飞行中即使你松开驾驶杆,飞机仍然会以原来的姿态飞行。这在二代机上是做不到的,即使是苏-27也做不到,因为它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设计,用的是模拟电传操纵。
记者:既然二代机和三代机没法比,那像歼轰七这样的飞机,继续改进、服役的意义在哪里?
李:歼轰七的飞行感觉和二代机相似,但它个大,载油载弹多,航程远,用于对地攻击还是有优势的。特别是改装了新的航电系统,配装新的武器,威力还是很大的。比如说,给它装上射程200公里的导弹,实现在对方防空火力圈外发射;导弹用上电视制导,在飞行末段把它看到的景象发回载机,让飞行员用人在回路的方式精确制导,这个意义就比较大。
记者:您在苏-27上飞过“眼镜蛇机动”,在国产机上飞过吗?像“钩子”“钟”“尾冲”这样的机动动作飞过吗?
李:国产机上没有飞过“眼镜蛇机动”。不是不能飞,没有让我飞,那就不能飞,试飞员也要讲飞行纪律。飞机的性能很好,飞得顺手,天气也不错,蓝天白云,这种时候,任何一个飞行员都会有一种飞行的冲动,但必须要遵守飞行纪律,这也是试飞员的一个基本素质。像“钩子”“钟”“尾冲”这样的机动动作,我们在国产机上都飞过,它们的战术意义可能比“眼镜蛇机动”要大得多。
……
无论在李中华的办公室,还是家中的书房,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飞机,各种各样的飞机模型、照片、图片。看得出来,飞机和飞行就是他的生命。

中国的飞行员全是他这个样子的话,世界上最好的飞行员就轮不到以色列啦

在试飞院局域网的论坛上,我们看到了上面这样的一条帖子。的确,以色列战斗机飞行员的口碑全球知名。但在中国空军,我们难道仅仅只有一个李中华吗?其实,就在李中华所在的试飞团,就曾出现过以王昂、滑俊、王冠扬、李少飞、张玉梅、黄炳新等试飞英雄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模人物。
用李中华的话说,同事们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比如李存宝,尽管学历不高,但试飞经验很丰富,分析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团长张景亭性格非常好,很稳重;邹建国遇到多次空中停车,都能成功处置。我非常佩服雷强,他非常敬业,重点型号首飞飞得相当成功,虽然现在他的名气很大,但仍然在飞风险课目。
试飞院原副院长周自全告诉我们说:试飞团我最欣赏3个人:李存宝、李中华和张景亭。李存宝只有初中文凭,却能把控制律了解得很透,这非常了不起。李中华在完善重点型号飞机的增益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张景亭很稳重,但不胆小。飞重点型号大侧风着陆,设计指标风速6米/秒,他第一次就飞了9米/秒的侧风。他发表的文章,为以后试飞员14米/秒的大侧风条件下安全着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阎良,我看到的决不仅仅是一个李中华。我看到的,是中国空军的试飞员,用它们的大智大勇,探索着未知而又充满着风险的空域;我感受到的,是无数的飞行员和飞机的设计者、制造者,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打造未来战争中的利器。
可以飞到165公里/小时?!J-10的低空特性不错。

李中华有时爱“犯点规”。比如飞重点型号飞机小表速,我们要求200公里/小时就够了,他却飞到了165公里/小时。飞仰角限制器,我们要求飞到26度,他却飞到28度。一个课目试飞,计划用33个架次,他只用17个架次就飞完了。——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原副院长周自全说。
把j8分到一代机去了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没有英雄的历史无疑是苍白的
“像“钩子”“钟”“尾冲”这样的机动动作,我们在国产机上都飞过,它们的战术意义可能比“眼镜蛇机动”要大得多。 ”
说得很对。
记者:您在苏-27上飞过“眼镜蛇机动”,在国产机上飞过吗?像“钩子”“钟”“尾冲”这样的机动动作飞过吗?
李:国产机上没有飞过“眼镜蛇机动”。不是不能飞,没有让我飞,那就不能飞,试飞员也要讲飞行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