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改变高压压气机进气导向器角度对发动机性能及安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4:47:50


其实我是上来求教的:D
某型涡扇发动机近年在外场多发转速低排温高故障,就是在发动机高压转速调至下限时排温仍高于上限,外场非常难处理,而我不巧就是吃这碗饭的。:(
在检查了外部因素均未发现异常的情况下,我们打起了可调进气导向器的主意。
该发动机在从慢车往大状态转换的过程中,进气导向器叶片会偏转一定角度,加大了高压压气机的进气角度,同时也使高压压气机流通面积增大。这个导向器叶片角度视发动机试车性能而定,有一定的调整范围。
我曾在一些转速低排温高的发动机上试验过:在大工作状态下,将进气导向器叶片往减少进气角度和关小流通面积的方向调整,目的是降低高压压气机流量。结果部分发动机在排温不上升不明显的情况下,高压转速有了明显提高。随后我再通过减少燃油流量把转速压回到下限,排温也就随之降低到允许范围内了。:D
虽然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从理论上我分析不明白,应为空气流量下降,在同等的燃油流量下转速升高是很好理解的,可是为什么排温上升却不明显呢?
可以这样理解,在降低空气流量(也就是压气机负荷)的情况下,转速和排温应该有各自的上升曲线,但是斜率不同,带来了这样的效果。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希望有高手为我解惑!:lol
安全性角度考虑:
1、对小转速下发动机工作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我只改变了大状态的导向器角度。
2、大状态下,不稳定边界往压气机共同工作线靠近了(受理论水平所限,这点分析希望各位帮我多多推敲),但是这类发动机我只会让它工作在转速下限,而且实际上该型发动机实际使用范围大大低于设计的飞行包线,所以也不用太担心。
通过减少流量来解决温度高的问题,实际上是个障眼法,发动机推力还是下降了(高压流量减少,风扇转速降低),只能骗骗那些不懂理论的外行用户。根本解决办法现在已经在生产中采用了,只是没办法落实到已经出厂的发动机上而已,所以大家拍砖的时候请温柔一点。:$
选论文题目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自己理论水平欠缺这一点,写到一半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了,无奈之下到这里求援。
顺便提一下发动机结构:3+2的低压转子,9+1的高压,压气机进气导向器可调,中间放气,涵道比2,不加力。明白的估计已经明白了,不明白的也别指望是什么猛料,放在国内,也是技术水平很一般的东西。
希望猜到的朋友不要提它的具体型号,行外的人怎么说都没事,行内的说了就是泄密,保密凶猛,没办法啊!!!!!!!:L


其实我是上来求教的:D
某型涡扇发动机近年在外场多发转速低排温高故障,就是在发动机高压转速调至下限时排温仍高于上限,外场非常难处理,而我不巧就是吃这碗饭的。:(
在检查了外部因素均未发现异常的情况下,我们打起了可调进气导向器的主意。
该发动机在从慢车往大状态转换的过程中,进气导向器叶片会偏转一定角度,加大了高压压气机的进气角度,同时也使高压压气机流通面积增大。这个导向器叶片角度视发动机试车性能而定,有一定的调整范围。
我曾在一些转速低排温高的发动机上试验过:在大工作状态下,将进气导向器叶片往减少进气角度和关小流通面积的方向调整,目的是降低高压压气机流量。结果部分发动机在排温不上升不明显的情况下,高压转速有了明显提高。随后我再通过减少燃油流量把转速压回到下限,排温也就随之降低到允许范围内了。:D
虽然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从理论上我分析不明白,应为空气流量下降,在同等的燃油流量下转速升高是很好理解的,可是为什么排温上升却不明显呢?
可以这样理解,在降低空气流量(也就是压气机负荷)的情况下,转速和排温应该有各自的上升曲线,但是斜率不同,带来了这样的效果。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希望有高手为我解惑!:lol
安全性角度考虑:
1、对小转速下发动机工作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我只改变了大状态的导向器角度。
2、大状态下,不稳定边界往压气机共同工作线靠近了(受理论水平所限,这点分析希望各位帮我多多推敲),但是这类发动机我只会让它工作在转速下限,而且实际上该型发动机实际使用范围大大低于设计的飞行包线,所以也不用太担心。
通过减少流量来解决温度高的问题,实际上是个障眼法,发动机推力还是下降了(高压流量减少,风扇转速降低),只能骗骗那些不懂理论的外行用户。根本解决办法现在已经在生产中采用了,只是没办法落实到已经出厂的发动机上而已,所以大家拍砖的时候请温柔一点。:$
选论文题目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自己理论水平欠缺这一点,写到一半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了,无奈之下到这里求援。
顺便提一下发动机结构:3+2的低压转子,9+1的高压,压气机进气导向器可调,中间放气,涵道比2,不加力。明白的估计已经明白了,不明白的也别指望是什么猛料,放在国内,也是技术水平很一般的东西。
希望猜到的朋友不要提它的具体型号,行外的人怎么说都没事,行内的说了就是泄密,保密凶猛,没办法啊!!!!!!!:L
空气流量下降,在同等的燃油流量下转速升高是很好理解的,可是为什么排温上升却不明显呢?
==========
会不会是因为此时高压级压比升高了,所以排温上升就不显著?

老兄是专业人士,提的问题太专业了,怕只能等MAYA或DA来答了。
我是来帮顶和捞分的。
航空航天港和国防科技论坛里的业内人士应该更多点罢!
weijian2003 发表于 2009-11-17 20:41
航空航天港也是MAYA老大经常科普的啊,去那里还不如在这里:)。
国防科技论坛的航空版木去过,航海版倒是偶尔去看看。那里发资料赚币的多,解答别人问题的少。
还有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是,由于发动机自身控制系统的作用,在高压级关小导叶、流量降低的情况下,由于要保持T3不超标,所以实际上燃油供应量已经下降了,此时T3进保持在上限,所以排温上升不明显。
实际上考虑到此时高压级压比升高,排温恐怕还要降低吧?


3+9+1+2,不就是太行,有啥秘密~

3+9+1+2,不就是太行,有啥秘密~


不是3+9+1+2,而是(3+2)+(9+1)+X+X。
其实仅从涵道比2,不加力,就不是太行。
也许是从太行发展来的客机或运输机的发动机。
楼主已经发话了,内行是不会说的了,我等外行也不猜了。

不是3+9+1+2,而是(3+2)+(9+1)+X+X。
其实仅从涵道比2,不加力,就不是太行。
也许是从太行发展来的客机或运输机的发动机。
楼主已经发话了,内行是不会说的了,我等外行也不猜了。
请教下楼主以及MAYA老大,低压3+2是不是2级风扇+3级低压压气机?
高压的9+1又是什么?
低压转子:3级风扇+2级涡轮,高压转子:9级压气机+1级涡轮
刚才想到了原因
实在是自己笨:同等的燃油参与燃烧,涡轮提供给压气机的功率可视为不变;流通面积减少时,压气机消耗同等的功率对应的转速上升,空气流量可近似的认为不变。至于排温,在燃油流量和空气流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当然也就不会变化了。


回复 7# 克虏伯火炮


涵道比2,和F101比风扇少一级,少一个加力燃烧室,难道楼主说的发动机是F101山寨无加力版?给H-6用的~

回复 7# 克虏伯火炮


涵道比2,和F101比风扇少一级,少一个加力燃烧室,难道楼主说的发动机是F101山寨无加力版?给H-6用的~
阿岱 发表于 2009-11-18 23:38
原来如此,我的基础概念亟待提高。
网虫一个 发表于 2009-11-19 10:20
不知道:(
网虫一个 发表于 2009-11-18 20:36


    涵道比2,不加力,
仔细看,不许说,这个东西可是关键......
楼下的童子知道的也不要说
该机可是用空气涡轮起动的?


转速低排温高故障————第一赶脚ms旧机子的性能衰退:D,效率下降、EGT偏高?转、静子的间隙如何?
使用环境怎样?

转速低排温高故障————第一赶脚ms旧机子的性能衰退:D,效率下降、EGT偏高?转、静子的间隙如何?
使用环境怎样?
阿岱 发表于 2009-11-17 01:17


2、大状态下,不稳定边界往压气机共同工作线靠近了(受理论水平所限,这点分析希望各位帮我多多推敲)
————大状态或设计转速情况下关小导叶,进气绝对速度的轴向分速变小了,且减幅逐级扩大,工作点向不稳定边界移动,严重时将导致后几级的叶背气流分离,压气机失速...

2、大状态下,不稳定边界往压气机共同工作线靠近了(受理论水平所限,这点分析希望各位帮我多多推敲)
————大状态或设计转速情况下关小导叶,进气绝对速度的轴向分速变小了,且减幅逐级扩大,工作点向不稳定边界移动,严重时将导致后几级的叶背气流分离,压气机失速...
回复 1# 阿岱


    装神弄鬼贴,保密的东西在这发帖求教,也太把自己当大拿了吧。有问题不会问你们单位的
老家伙,跑到这个地方来求教?
青之六 发表于 2009-11-19 12:57


呵呵,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