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大家讨论一下47年华野的7月分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26:23
7月分兵应该是华野搞的规模很大的一次作战行动,但是国内的出版物却很少提起过,想必这期间是打了不少败仗的。
比如华野5月份就干掉了74师,但是华东战场仍然是被动的局面,国军继续搞他们的重点进攻。7月分兵以后,有两个纵队插到鲁南,这个在军事上是不是太冒险了?因为南面就是徐州,北面是国军搞重点进攻的几十个旅,后来这两个纵队还真被包围了,花了很大力气才跳出包围圈。
另外就是分兵以后,国军的主攻方向是山东的许世友兵团,结果国军占了很多解放军的根据地,比如烟台这个港口城市,这就等于切断了华野很重要的补给线。
7月分兵的一个当初的设想应该是分散刘邓中原野战军的压力,但是刘邓南下挺进大别山的时候,国民党仍然调动了重兵围堵,这说明7月分兵的作用是很有限的。7月分兵应该是华野搞的规模很大的一次作战行动,但是国内的出版物却很少提起过,想必这期间是打了不少败仗的。
比如华野5月份就干掉了74师,但是华东战场仍然是被动的局面,国军继续搞他们的重点进攻。7月分兵以后,有两个纵队插到鲁南,这个在军事上是不是太冒险了?因为南面就是徐州,北面是国军搞重点进攻的几十个旅,后来这两个纵队还真被包围了,花了很大力气才跳出包围圈。
另外就是分兵以后,国军的主攻方向是山东的许世友兵团,结果国军占了很多解放军的根据地,比如烟台这个港口城市,这就等于切断了华野很重要的补给线。
7月分兵的一个当初的设想应该是分散刘邓中原野战军的压力,但是刘邓南下挺进大别山的时候,国民党仍然调动了重兵围堵,这说明7月分兵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烟台港口对TG没有任何意义!第二“相对”二字!第三不在乎一城一地得失!
那时候华野的很多物资都是从大连的毛子那里弄来的,怎么说没有影响呢?很多东西解放区是解决不了的,比如西药,电池,大口径炮弹这些东西。
华野从毛子那搞东西?还真第一次听说,华东局倒是在大连设有厂,可以生产70mm炮弹,所以粟裕在淮海战役总结才会说感谢大连的炮弹。7月分兵怎么说都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从毛子那里搞东西是要花钱的,人家不是白给你的,要不就是拿东西换,总之应该算是正常的贸易!
worker2006 发表于 2009-9-15 16:32
我们用什么东西换的?
山东有的是土特产,换些东西回来并不难。总之老毛子精明得很,他们不会做亏本生意。

山东有的是土特产,换些东西回来并不难。总之老毛子精明得很,他们不会做亏本生意。
worker2006 发表于 2009-9-16 10:21

莫要信口开河,到底是什么?沂蒙山的大姑娘还是白洋淀的小媳妇?
七月分兵的目的是让敌人也分兵,但很显然七月分兵的规模并不足以让国民党部队也分散,后来刘邓大军的跃进大别山才实现这一目的,总的来说不是胜利,但失败也说不上——不成功的尝试吧。
山东有的是土特产,换些东西回来并不难。总之老毛子精明得很,他们不会做亏本生意。
worker2006 发表于 2009-9-16 10:21

莫要信口开河,到底是什么?沂蒙山的大姑娘还是白洋淀的小媳妇?
七月分兵的目的是让敌人也分兵,但很显然七月分兵的规模并不足以让国民党部队也分散,后来刘邓大军的跃进大别山才实现这一目的,总的来说不是胜利,但失败也说不上——不成功的尝试吧。
当时再抱成一团,目标太大,也符合GMD双方决战的想法,还是不能让GMD如愿的!


王外马甲的文章里讲得蛮清楚

马甲原本觉得“长山岛后来”的事情与伞兵没有多大关系,写在“蒲公英”里显得太拖沓,再加上事先也没有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过认真的考证,写起来颇没有把握,所以就准备偷工减料、跳过去算了。但现在既然有河友提醒,马甲我也只好赶紧写一个段子,对不对的不敢保证,权当做闲聊解闷就是了。

      

    1947年9月,第三快速纵队取消了“蛙跳”长山岛的作战计划,可国民党军队却并没有因此放弃夺取庙岛群岛的企图,他们转而把攻占长山岛的希望寄托到了陆军的身上。

    庙岛群岛是渤海湾的门户、拱卫平津的咽喉,无论是海军或者陆军都不会忽视它在战略上的重要性。

   

    对陆军而言,长山岛及周边岛屿是渤海海峡上的跳板,如果不切断这条交通线,辽宁和山东之间不仅物资供应能够畅通无阻、兵员调配也可以往来自如——过去,这条海路曾经帮助山东八路军迅速到达东北,而今后,这条海路也可能使得东北解放军突然出现在山东——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对海军而言,庙岛群岛就象是横亘在渤海海峡上的锁链,锁链的一头是不能触犯的大连和旅顺、另一头则是华东解放军的根据地。如果不切断这条锁链,国民党海军就只能龟缩在美军保护下的青岛基地,前往渤海的时候必须绕道胶东半岛的最东端、还必须携带双程的燃料和给养,不仅航行时间长、还容易在中途受到攻击。如果共军再在长山岛上设置大口径炮台,那将立刻使得国军舰队无法进入渤海,等于是一举切断了秦皇岛、葫芦岛、营口和天津大沽港的海上通道——前景十分恐怖。

    陆海军都迫切需要夺取长山岛,可这时候,国民政府却难以预料苏联军队可能采取的干预行动将会达到什么“烈度”。海军不敢贸然派舰队进行试探,只好把出击庙岛群岛(当时叫“长山八岛”)的差事交给陆军——因为此时的陆军恰好具备了进攻长山岛的条件。



    47年9月,国民党军对胶东半岛发起了“九月攻势”。范汉杰指挥整8师(李弥)、整9师(王凌云)、整25师(黄百韬)、整45师(陈金诚)、整54师(阙汉骞)和整64师(黄国梁)部攻城掠地,压迫着华野“东兵团”连连后退。

    从常理上看,国民党“胶东兵团”下辖六个整编师二十个旅,人马二十万;而共产党的“东兵团”有四个纵队十四个师,兵力十五万,如果再加上民兵和地方部队,人数并不少,而且华野背靠着长期建设的老根据地,民众基础深厚、物资储备丰富,实施内线防御应该没有多大问题才是,可出人意料的是,一个月下来,日照、平度、掖城、龙口、莱阳、招远、诸城、蓬莱……全部失守,几乎日丢一城,最后连烟台和威海都丢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8月底9月初的时候,陈毅和粟裕带领华野总部、6纵和特纵去鲁西与“陈唐叶陶”部队组建“西兵团”,把 2纵(韦国清)、7纵(成钧)、9纵(许世友、聂凤智)和新组建的13纵(周志坚)留在根据地,合成了“东兵团”。陈粟临走时委派许世友和谭震林担任“东兵团”的负责人,但这项匆忙的人事安排中却存在着一个问题——许和谭当时并不在一起,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带领9纵和13纵在胶济铁路以北、华野副政委谭震林带着2纵和7纵在胶济铁路以南,而且两个人一位是八路军一位是新四军,共事的时间比较短,相互配合不够默契。

    俩人还没有见面,国军就发起了进攻。于是乎,谭政委在路南、许司令在路北,各自提出一套作战方案、都要求对方向自己靠拢,而这时,华野总部(陈毅、粟裕)支持许世友,华东局(饶漱石、黎玉)支持谭震林,四大机关电报来电报去的,最后闹到了陕北的中央军委。还没等大家把事情扯清楚,国民党军就已经切断了胶济线,把谭和许分隔开来了。

    这个局势实在不妙——本来,当初“七月分兵”的设想是外线分兵、内线集中,结果两个月打下来,该分兵的“陈唐叶陶”损失惨重、不得不在外线会师,而该集中的根据地内线却被敌人截断、陷入了分散抵抗的困难境地——结局和计划正好弄了个颠倒,让人措手不及。

    形势严峻,好在“东兵团”的各路将领都是打游击的高手,对付围剿颇有心得。各纵队在国军的追击下一边撤退一边反击,虽然丢掉了地盘、部队并没有被打散,但这样一来,却终于让国民党军打到了海边、有了进攻庙岛群岛的机会。



    47年9月23日,整8师166旅的498团攻占蓬莱县城,随即向庙岛群岛发动试探性进攻。

    整编第8师是抗战时期的何绍周第8军,此时下辖42旅、103旅、166旅和独立旅。这四个旅中,42旅(就是“荣一师”)和103旅(就是蔡智诚当过喷火兵的103师)属于远征军部队,美式装备、战斗力比较强,而“独立旅”是李弥到山东以后收编的伪军杂牌,国防部的名册上并没有他们的编号,属于整8师的 “私营武装”,力量很弱。

    166旅在整8师中排行老三,它原本为166师,底子是由河南民团改编而成的部队。这个师的前任师长名叫王之宇(河南人),是陈赓的黄埔同班同学,曾经是个共产党员、当过贺龙教导团(团长侯镜如)的营长、还参加过南昌起义,46年的时候不知道犯了什么事被蒋委员长通缉拿办、跑到苏州躲了起来,师长的位置就被黄淑(黄埔三期生,后任第九军军长,在淮海战役中被俘)接替了。

    166旅的实力一般,但498团的团长刘君立(在淮海战役中阵亡)却是个十分能打的角色——9月18日,498团在招远的道头镇钻进了许世友布下的“口袋”,激烈的巷战中,解放军都爬上了498团团部的房顶,刘君立却还在报话机里喊:“没问题,我可以坚持”。结果是打了两天,华野部队愣是没能吃掉这只 “煮熟的鸭子”。

    这场战斗,华野的参战部队是9纵和13纵,主攻道头镇的是9纵26师(张郅秀)的三个团、25师(聂凤智)的73团,以及13纵37师(高锐)的三个团,并且还使用了榴弹炮部队——也就是说,498团是在以一敌七的情况下守住了阵地,这刘君立还真不愧 “有朝气、有办法”(李弥的评价)。

    据华野27军军史记载,道头战斗“毙敌3000多”,可马甲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儿悬——166旅498团统共也不到三千人,就是全死光了也凑不足这个数。依马甲个人的猜测,498团是否受到了“重创”都难说,因为道头镇战斗之后,他们不仅仍然有能力单独攻占蓬莱县城,并且还可以分出兵力去进攻长山八岛。



    498团攻占庙岛群岛的行动出人预料地顺利。

    按理说,共产党对长山岛地区还是比较重视的,在抗战时期就建立了“长山岛特区工委”,抗战胜利后又增设了“长山人民武装指挥部”、“长山武装大队”,土改之后还组建了“子弟兵团”,岛上的武装力量超过两千、物资储备也很充分(仅麦子就有几十万公斤)——可是,47年10月2日,刘君立只派了一个营(不到 500人)在长山岛进行试探性登陆,“长山岛特区工委”闻讯立刻实施“战略转移”,工委机关的一千多干部全都跑到大连去了、21个党支部也撤了个精光,庙岛群岛顿时变得空空荡荡。

    498团在长山岛观察了几天,既没有遇到抵抗、也没发现苏联人有什么反应,胆子顿时壮了,刘君立带着五百人马连续出动,在一个星期之内就占领了整个庙岛群岛——平摊下来,每个岛上的驻军还不到一个排。

    一个月以后,国民党海军终于确定苏联人先前的狠话不过是虚张声势,于是就正式接管了庙岛群岛,并且在岛上设立了一个海军巡防处——这就是northerst兄所说的“长山岛后来还是被国军占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由来。



    很明显,华野胶东军区是主动放弃长山岛的,并且也确如northerst兄所言:共军方面在失去了长山岛这个重要“中转站”以及烟台这个重要港口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海上交通”的畅通。没了大港口、还有小港口……

    但是,海上交通没有中断并不能说明长山岛的的价值不高。事实上,长山八岛的丢失对海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庙岛列岛是辽南到山东的捷径,失去长山岛之后,海上运输就只能中转山东的荣城湾(龙须岛、俚岛、诸岛),这些港口的位置都在山东半岛的东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共产党的运输船队从大连出发之后必须先向东进入朝鲜海域,再回头转向山东,不仅路途远、时间长、风险大,而且还需要装扮成外国船只——虽然历经艰辛完成了任务,但比起先前的途径还是困难了许多,而且说出来也不大好听。

    换个角度想,如果长山岛依然控制在共产党的手里,不仅解放军的海运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国民党军在增援天津和东北的时候也将遇到极大的困难。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辽沈战役战役时长山八岛上有华野的炮台,那葫芦岛以北的“塔山阻击战”就不太可能发生、营口的国民党军也将无路可逃;如果平津战役时能封锁住这个平津地区的海上门户,大沽口就会变成一个“死港”,解放天津也会容易得多……当然,历史是不能够假设的。



    长山岛是在“九月攻势”时被国民党军夺占的,但这个“九月攻势”到底算是谁打赢了却有点儿不大好说。

    47年9、10月份的战场的态势大概是这样:在胶东,国民党二十个旅攻击华野“东兵团”,接连获胜;在大别山,国民党二十个旅追击刘邓大军,兵力明显不足;在豫皖苏,国军的八个旅对付陈毅粟裕的“西兵团”,实力最弱的整57师(段茂霖部)在沙土集战役中被歼灭、实力最强的整11师在土山集战役中击败了共军,双方打了个平手……而就在这时,共产党的陈赓兵团又从豫西一路杀将过来,“徐州陆总”实在找不到部队去堵这个缺口,只得从“胶东兵团”的头上抽兵。

    于是,从11月起,整25师(黄百韬)奉调返回徐州、整9师(王凌云)受命增援东北,国民党军只好在胶东战场上转入了防御,华野“东兵团”南北两路顺势会师、并随即展开反攻,胶东局势从此大为改观。至48年的4月,国民党“胶东兵团”陆续撤出山东,华东野战军就完全控制了局面。

    所以,如果把“九月攻势”算到47年10月份截止,无疑是国民党赢了,因为当时的国民党军不仅攻占了胶东几乎全部重要城镇、掠夺了解放区储藏的大量军需物资,而且还利用战俘和壮丁扩充了部队(整8师就是在山东扩编为第13兵团的);而如果把这场战役算到11月结束,只好认为是国共双方打平,因为这时候的国军占据了山东半岛的主要港口,而解放军则切断了胶济铁路、夺回了莱阳城,两边各有得失;再如果一直算到48年4月,那就肯定是许世友将军大获全胜,因为此时的国民党只剩下一个103旅(已升格为39军)还困守着烟台,其他人马都被解放军赶跑了,胶东根据地已重新恢复了活力——因此,国民党方面愿意把这场战役的时间往短里算,共产党的军史则愿意往长里算,双方各有各的理由。



    长山岛是山东境内最后得到解放的地方。48年8月,解放军攻克济南,49年6月,收回了青岛,到49年的8月,连长江以南的南京和武汉都解放了,可山东的长山岛却依然控制在国民党军的手里。

    这时候,守岛的部队是海军陆战队2团的两个营。

    好象很少有资料谈到解放前的海军陆战队,但其实,中国出现这个兵种的历史蛮早的,早在宣统年间就有了。民国早期的海军陆战队分为“北洋系”和“南洋系”两大派,“北洋系”没有什么建树,抗战之前就散了伙,“南洋系”留存的时间相对长一些,鼎盛时期发展为两个旅,掌权的大多是马尾海军校毕业的福州人(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广东人叶剑英就当过海军陆战队的上校营长)。

    在马甲我的印象中,这“南洋系海军陆战队”干过好事也干过坏事。坏事是参加过“广州叛变”、帮着陈炯明攻打大总统府,害得宋庆龄女士流了产,实在有点儿缺德带冒烟;好事是参加了抗战,在闽江沿岸与日寇血战、还在长江上布设水雷,建立了不少功绩。

    “南洋系”与黄埔师生没有亲情,所以陈诚当上海军总司令以后就把陆战队的编制给撤消了。因此,蔡智诚他们在普陀岛表演抢滩登陆的时候并不是抢人家海军陆战队的饭碗,而是当时的中国军队里确实没有这个挺时髦的兵种——新的海军陆战队是在1947年9月16日(也就是“九月攻势”开始以后)在福州的马尾基地重建的,9月16日也就从此成为了国军的“海军陆战队日”,这意思大概是说,如今在凯撒格兰大道上阅兵的那帮水鬼与先前的“北洋系”和“南洋系”没有任何关系。

国军海军陆战队虽然是在福州马尾港重建的,但其实与“闽系”和“马尾系”无关。陆战队的司令杨厚彩(湖南人,黄埔六期)和副司令周雨寰(四川人,黄埔八期)都是桂永清的老部下,还和桂永清一起去德国军校留过学——这两个陆军军官能“担此重任”当然是因为了桂永清的关系,但自从他俩开了这个头,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的历届司令就都由陆军将领出任,搞得海军陆战队几乎变成了“陆军海战队”——直到1988年才终于有了一个海军出身的马履绥司令,总算与国际惯例接了轨。

    在49年8月,海军陆战队完全是桂永清的天下,负责守卫长山岛的陆战队第二团团长何相臣上校就是桂永清的小舅子。

    蔡智诚曾经见过何相臣,当时他还是海军司令部警卫营的少校营长。1947年在上海造船厂参观的时候,大家看见从军舰上拆下来一个铁家伙,都不知道是什么玩意,何相臣愣说那东西是“加速机”,其他人感到很怀疑,打听以后才晓得是鱼雷发射器——这事情让蔡智诚他们觉得挺好笑,空军伞兵不认识鱼雷管倒也罢了,没想到海军军官也是稀哩糊涂,从此对这个何相臣的印象很深刻。



    何相臣虽然糊涂却比较顽固,解放军给他做了不少思想政治工作,可这小子依然不肯投降,闹到最后只好开打(把24军从长江以南调回来打,的确是比较麻烦)。不过,长山岛战役的经过实在太过简单,马甲我就不准备一一细述了。

    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是许世友,主攻部队为解放军24军72师(军长王必成,师长康林)和山东军区警4旅、警5旅,外加24军军属炮兵团山炮营、华野特纵榴炮 13团以及地方武装力量,总兵力超过三万人;守岛之敌为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第2团的第1营(原海军警卫营)和第2营(由警察大队改编),加上长山岛的保安团,总共约一千五百人左右——以这样的力量对比打这样的仗,除了开缴获清单之外确实也没啥好说的。

    当然,还可以讲一点“花絮”:

    长山岛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次“海陆军联合作战”,海军方面派出了一艘“秋风号”炮舰。这“秋风舰”原本是国民党的“201号扫雷艇”,日本货,排水量215吨,安装有4门机关炮和两挺重机枪,49年2月在烟台起义,是人民海军的第二艘军舰(第一艘是蔡智诚曾经坐过的“黄安舰”),长山岛战役时,许世友特意把这艘“海军主力”调过来,希望他们消灭国民党的“美宏舰”(千吨级登陆舰)和“冀平舰”(天津港务局的破冰船上装了一门炮)。

    用扫雷艇打登陆舰和破冰船,估计实力不相上下——可问题是当初的“201号扫雷艇”是趁军官老爷们上岸的时候起义的,因此,军舰上的轮机兵和枪炮手多得是、惟独缺少指挥官,共产党虽然在“秋风舰”上安排了政委和指导员,政治方向没问题、可航海的时候还是没有掌舵的。长山岛战斗打响以后正巧遇到刮大风,海流很乱、能见度很低,“咱们共产党人死都不怕哪里会怕刮风下雨”,于是政委就命令勇敢冲锋,结果还没见到敌人、自己先在沙滩上搁了浅,许世友将军只好派一个营的步兵和好多条木头船去保护这艘宝贝战舰——万一它被国民党拖回去,那可就太划不来了。

    共军的“主力舰”变成了固定炮台,国民党的兵船就可以来去自如了。何相臣在撤走自己部队的同时,一不做二不休,把岛上的居民也带上了船——据说,这批老百姓到台湾以后定居在基隆郊区的“长山荣民村”,如今国军的水鬼部队里有不少骨干都是“长山岛荣民”的后代,作战勇敢、反攻大陆的意志十分坚决,名声挺大的。



    呵呵,不知哪位朋友有机会去这个荣民村探访一番?如果能收集些故事写几个段子,肯定特别有意思。

王外马甲的文章里讲得蛮清楚

马甲原本觉得“长山岛后来”的事情与伞兵没有多大关系,写在“蒲公英”里显得太拖沓,再加上事先也没有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过认真的考证,写起来颇没有把握,所以就准备偷工减料、跳过去算了。但现在既然有河友提醒,马甲我也只好赶紧写一个段子,对不对的不敢保证,权当做闲聊解闷就是了。

      

    1947年9月,第三快速纵队取消了“蛙跳”长山岛的作战计划,可国民党军队却并没有因此放弃夺取庙岛群岛的企图,他们转而把攻占长山岛的希望寄托到了陆军的身上。

    庙岛群岛是渤海湾的门户、拱卫平津的咽喉,无论是海军或者陆军都不会忽视它在战略上的重要性。

   

    对陆军而言,长山岛及周边岛屿是渤海海峡上的跳板,如果不切断这条交通线,辽宁和山东之间不仅物资供应能够畅通无阻、兵员调配也可以往来自如——过去,这条海路曾经帮助山东八路军迅速到达东北,而今后,这条海路也可能使得东北解放军突然出现在山东——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对海军而言,庙岛群岛就象是横亘在渤海海峡上的锁链,锁链的一头是不能触犯的大连和旅顺、另一头则是华东解放军的根据地。如果不切断这条锁链,国民党海军就只能龟缩在美军保护下的青岛基地,前往渤海的时候必须绕道胶东半岛的最东端、还必须携带双程的燃料和给养,不仅航行时间长、还容易在中途受到攻击。如果共军再在长山岛上设置大口径炮台,那将立刻使得国军舰队无法进入渤海,等于是一举切断了秦皇岛、葫芦岛、营口和天津大沽港的海上通道——前景十分恐怖。

    陆海军都迫切需要夺取长山岛,可这时候,国民政府却难以预料苏联军队可能采取的干预行动将会达到什么“烈度”。海军不敢贸然派舰队进行试探,只好把出击庙岛群岛(当时叫“长山八岛”)的差事交给陆军——因为此时的陆军恰好具备了进攻长山岛的条件。



    47年9月,国民党军对胶东半岛发起了“九月攻势”。范汉杰指挥整8师(李弥)、整9师(王凌云)、整25师(黄百韬)、整45师(陈金诚)、整54师(阙汉骞)和整64师(黄国梁)部攻城掠地,压迫着华野“东兵团”连连后退。

    从常理上看,国民党“胶东兵团”下辖六个整编师二十个旅,人马二十万;而共产党的“东兵团”有四个纵队十四个师,兵力十五万,如果再加上民兵和地方部队,人数并不少,而且华野背靠着长期建设的老根据地,民众基础深厚、物资储备丰富,实施内线防御应该没有多大问题才是,可出人意料的是,一个月下来,日照、平度、掖城、龙口、莱阳、招远、诸城、蓬莱……全部失守,几乎日丢一城,最后连烟台和威海都丢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8月底9月初的时候,陈毅和粟裕带领华野总部、6纵和特纵去鲁西与“陈唐叶陶”部队组建“西兵团”,把 2纵(韦国清)、7纵(成钧)、9纵(许世友、聂凤智)和新组建的13纵(周志坚)留在根据地,合成了“东兵团”。陈粟临走时委派许世友和谭震林担任“东兵团”的负责人,但这项匆忙的人事安排中却存在着一个问题——许和谭当时并不在一起,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带领9纵和13纵在胶济铁路以北、华野副政委谭震林带着2纵和7纵在胶济铁路以南,而且两个人一位是八路军一位是新四军,共事的时间比较短,相互配合不够默契。

    俩人还没有见面,国军就发起了进攻。于是乎,谭政委在路南、许司令在路北,各自提出一套作战方案、都要求对方向自己靠拢,而这时,华野总部(陈毅、粟裕)支持许世友,华东局(饶漱石、黎玉)支持谭震林,四大机关电报来电报去的,最后闹到了陕北的中央军委。还没等大家把事情扯清楚,国民党军就已经切断了胶济线,把谭和许分隔开来了。

    这个局势实在不妙——本来,当初“七月分兵”的设想是外线分兵、内线集中,结果两个月打下来,该分兵的“陈唐叶陶”损失惨重、不得不在外线会师,而该集中的根据地内线却被敌人截断、陷入了分散抵抗的困难境地——结局和计划正好弄了个颠倒,让人措手不及。

    形势严峻,好在“东兵团”的各路将领都是打游击的高手,对付围剿颇有心得。各纵队在国军的追击下一边撤退一边反击,虽然丢掉了地盘、部队并没有被打散,但这样一来,却终于让国民党军打到了海边、有了进攻庙岛群岛的机会。



    47年9月23日,整8师166旅的498团攻占蓬莱县城,随即向庙岛群岛发动试探性进攻。

    整编第8师是抗战时期的何绍周第8军,此时下辖42旅、103旅、166旅和独立旅。这四个旅中,42旅(就是“荣一师”)和103旅(就是蔡智诚当过喷火兵的103师)属于远征军部队,美式装备、战斗力比较强,而“独立旅”是李弥到山东以后收编的伪军杂牌,国防部的名册上并没有他们的编号,属于整8师的 “私营武装”,力量很弱。

    166旅在整8师中排行老三,它原本为166师,底子是由河南民团改编而成的部队。这个师的前任师长名叫王之宇(河南人),是陈赓的黄埔同班同学,曾经是个共产党员、当过贺龙教导团(团长侯镜如)的营长、还参加过南昌起义,46年的时候不知道犯了什么事被蒋委员长通缉拿办、跑到苏州躲了起来,师长的位置就被黄淑(黄埔三期生,后任第九军军长,在淮海战役中被俘)接替了。

    166旅的实力一般,但498团的团长刘君立(在淮海战役中阵亡)却是个十分能打的角色——9月18日,498团在招远的道头镇钻进了许世友布下的“口袋”,激烈的巷战中,解放军都爬上了498团团部的房顶,刘君立却还在报话机里喊:“没问题,我可以坚持”。结果是打了两天,华野部队愣是没能吃掉这只 “煮熟的鸭子”。

    这场战斗,华野的参战部队是9纵和13纵,主攻道头镇的是9纵26师(张郅秀)的三个团、25师(聂凤智)的73团,以及13纵37师(高锐)的三个团,并且还使用了榴弹炮部队——也就是说,498团是在以一敌七的情况下守住了阵地,这刘君立还真不愧 “有朝气、有办法”(李弥的评价)。

    据华野27军军史记载,道头战斗“毙敌3000多”,可马甲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儿悬——166旅498团统共也不到三千人,就是全死光了也凑不足这个数。依马甲个人的猜测,498团是否受到了“重创”都难说,因为道头镇战斗之后,他们不仅仍然有能力单独攻占蓬莱县城,并且还可以分出兵力去进攻长山八岛。



    498团攻占庙岛群岛的行动出人预料地顺利。

    按理说,共产党对长山岛地区还是比较重视的,在抗战时期就建立了“长山岛特区工委”,抗战胜利后又增设了“长山人民武装指挥部”、“长山武装大队”,土改之后还组建了“子弟兵团”,岛上的武装力量超过两千、物资储备也很充分(仅麦子就有几十万公斤)——可是,47年10月2日,刘君立只派了一个营(不到 500人)在长山岛进行试探性登陆,“长山岛特区工委”闻讯立刻实施“战略转移”,工委机关的一千多干部全都跑到大连去了、21个党支部也撤了个精光,庙岛群岛顿时变得空空荡荡。

    498团在长山岛观察了几天,既没有遇到抵抗、也没发现苏联人有什么反应,胆子顿时壮了,刘君立带着五百人马连续出动,在一个星期之内就占领了整个庙岛群岛——平摊下来,每个岛上的驻军还不到一个排。

    一个月以后,国民党海军终于确定苏联人先前的狠话不过是虚张声势,于是就正式接管了庙岛群岛,并且在岛上设立了一个海军巡防处——这就是northerst兄所说的“长山岛后来还是被国军占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由来。



    很明显,华野胶东军区是主动放弃长山岛的,并且也确如northerst兄所言:共军方面在失去了长山岛这个重要“中转站”以及烟台这个重要港口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海上交通”的畅通。没了大港口、还有小港口……

    但是,海上交通没有中断并不能说明长山岛的的价值不高。事实上,长山八岛的丢失对海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庙岛列岛是辽南到山东的捷径,失去长山岛之后,海上运输就只能中转山东的荣城湾(龙须岛、俚岛、诸岛),这些港口的位置都在山东半岛的东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共产党的运输船队从大连出发之后必须先向东进入朝鲜海域,再回头转向山东,不仅路途远、时间长、风险大,而且还需要装扮成外国船只——虽然历经艰辛完成了任务,但比起先前的途径还是困难了许多,而且说出来也不大好听。

    换个角度想,如果长山岛依然控制在共产党的手里,不仅解放军的海运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国民党军在增援天津和东北的时候也将遇到极大的困难。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辽沈战役战役时长山八岛上有华野的炮台,那葫芦岛以北的“塔山阻击战”就不太可能发生、营口的国民党军也将无路可逃;如果平津战役时能封锁住这个平津地区的海上门户,大沽口就会变成一个“死港”,解放天津也会容易得多……当然,历史是不能够假设的。



    长山岛是在“九月攻势”时被国民党军夺占的,但这个“九月攻势”到底算是谁打赢了却有点儿不大好说。

    47年9、10月份的战场的态势大概是这样:在胶东,国民党二十个旅攻击华野“东兵团”,接连获胜;在大别山,国民党二十个旅追击刘邓大军,兵力明显不足;在豫皖苏,国军的八个旅对付陈毅粟裕的“西兵团”,实力最弱的整57师(段茂霖部)在沙土集战役中被歼灭、实力最强的整11师在土山集战役中击败了共军,双方打了个平手……而就在这时,共产党的陈赓兵团又从豫西一路杀将过来,“徐州陆总”实在找不到部队去堵这个缺口,只得从“胶东兵团”的头上抽兵。

    于是,从11月起,整25师(黄百韬)奉调返回徐州、整9师(王凌云)受命增援东北,国民党军只好在胶东战场上转入了防御,华野“东兵团”南北两路顺势会师、并随即展开反攻,胶东局势从此大为改观。至48年的4月,国民党“胶东兵团”陆续撤出山东,华东野战军就完全控制了局面。

    所以,如果把“九月攻势”算到47年10月份截止,无疑是国民党赢了,因为当时的国民党军不仅攻占了胶东几乎全部重要城镇、掠夺了解放区储藏的大量军需物资,而且还利用战俘和壮丁扩充了部队(整8师就是在山东扩编为第13兵团的);而如果把这场战役算到11月结束,只好认为是国共双方打平,因为这时候的国军占据了山东半岛的主要港口,而解放军则切断了胶济铁路、夺回了莱阳城,两边各有得失;再如果一直算到48年4月,那就肯定是许世友将军大获全胜,因为此时的国民党只剩下一个103旅(已升格为39军)还困守着烟台,其他人马都被解放军赶跑了,胶东根据地已重新恢复了活力——因此,国民党方面愿意把这场战役的时间往短里算,共产党的军史则愿意往长里算,双方各有各的理由。



    长山岛是山东境内最后得到解放的地方。48年8月,解放军攻克济南,49年6月,收回了青岛,到49年的8月,连长江以南的南京和武汉都解放了,可山东的长山岛却依然控制在国民党军的手里。

    这时候,守岛的部队是海军陆战队2团的两个营。

    好象很少有资料谈到解放前的海军陆战队,但其实,中国出现这个兵种的历史蛮早的,早在宣统年间就有了。民国早期的海军陆战队分为“北洋系”和“南洋系”两大派,“北洋系”没有什么建树,抗战之前就散了伙,“南洋系”留存的时间相对长一些,鼎盛时期发展为两个旅,掌权的大多是马尾海军校毕业的福州人(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广东人叶剑英就当过海军陆战队的上校营长)。

    在马甲我的印象中,这“南洋系海军陆战队”干过好事也干过坏事。坏事是参加过“广州叛变”、帮着陈炯明攻打大总统府,害得宋庆龄女士流了产,实在有点儿缺德带冒烟;好事是参加了抗战,在闽江沿岸与日寇血战、还在长江上布设水雷,建立了不少功绩。

    “南洋系”与黄埔师生没有亲情,所以陈诚当上海军总司令以后就把陆战队的编制给撤消了。因此,蔡智诚他们在普陀岛表演抢滩登陆的时候并不是抢人家海军陆战队的饭碗,而是当时的中国军队里确实没有这个挺时髦的兵种——新的海军陆战队是在1947年9月16日(也就是“九月攻势”开始以后)在福州的马尾基地重建的,9月16日也就从此成为了国军的“海军陆战队日”,这意思大概是说,如今在凯撒格兰大道上阅兵的那帮水鬼与先前的“北洋系”和“南洋系”没有任何关系。

国军海军陆战队虽然是在福州马尾港重建的,但其实与“闽系”和“马尾系”无关。陆战队的司令杨厚彩(湖南人,黄埔六期)和副司令周雨寰(四川人,黄埔八期)都是桂永清的老部下,还和桂永清一起去德国军校留过学——这两个陆军军官能“担此重任”当然是因为了桂永清的关系,但自从他俩开了这个头,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的历届司令就都由陆军将领出任,搞得海军陆战队几乎变成了“陆军海战队”——直到1988年才终于有了一个海军出身的马履绥司令,总算与国际惯例接了轨。

    在49年8月,海军陆战队完全是桂永清的天下,负责守卫长山岛的陆战队第二团团长何相臣上校就是桂永清的小舅子。

    蔡智诚曾经见过何相臣,当时他还是海军司令部警卫营的少校营长。1947年在上海造船厂参观的时候,大家看见从军舰上拆下来一个铁家伙,都不知道是什么玩意,何相臣愣说那东西是“加速机”,其他人感到很怀疑,打听以后才晓得是鱼雷发射器——这事情让蔡智诚他们觉得挺好笑,空军伞兵不认识鱼雷管倒也罢了,没想到海军军官也是稀哩糊涂,从此对这个何相臣的印象很深刻。



    何相臣虽然糊涂却比较顽固,解放军给他做了不少思想政治工作,可这小子依然不肯投降,闹到最后只好开打(把24军从长江以南调回来打,的确是比较麻烦)。不过,长山岛战役的经过实在太过简单,马甲我就不准备一一细述了。

    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是许世友,主攻部队为解放军24军72师(军长王必成,师长康林)和山东军区警4旅、警5旅,外加24军军属炮兵团山炮营、华野特纵榴炮 13团以及地方武装力量,总兵力超过三万人;守岛之敌为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第2团的第1营(原海军警卫营)和第2营(由警察大队改编),加上长山岛的保安团,总共约一千五百人左右——以这样的力量对比打这样的仗,除了开缴获清单之外确实也没啥好说的。

    当然,还可以讲一点“花絮”:

    长山岛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次“海陆军联合作战”,海军方面派出了一艘“秋风号”炮舰。这“秋风舰”原本是国民党的“201号扫雷艇”,日本货,排水量215吨,安装有4门机关炮和两挺重机枪,49年2月在烟台起义,是人民海军的第二艘军舰(第一艘是蔡智诚曾经坐过的“黄安舰”),长山岛战役时,许世友特意把这艘“海军主力”调过来,希望他们消灭国民党的“美宏舰”(千吨级登陆舰)和“冀平舰”(天津港务局的破冰船上装了一门炮)。

    用扫雷艇打登陆舰和破冰船,估计实力不相上下——可问题是当初的“201号扫雷艇”是趁军官老爷们上岸的时候起义的,因此,军舰上的轮机兵和枪炮手多得是、惟独缺少指挥官,共产党虽然在“秋风舰”上安排了政委和指导员,政治方向没问题、可航海的时候还是没有掌舵的。长山岛战斗打响以后正巧遇到刮大风,海流很乱、能见度很低,“咱们共产党人死都不怕哪里会怕刮风下雨”,于是政委就命令勇敢冲锋,结果还没见到敌人、自己先在沙滩上搁了浅,许世友将军只好派一个营的步兵和好多条木头船去保护这艘宝贝战舰——万一它被国民党拖回去,那可就太划不来了。

    共军的“主力舰”变成了固定炮台,国民党的兵船就可以来去自如了。何相臣在撤走自己部队的同时,一不做二不休,把岛上的居民也带上了船——据说,这批老百姓到台湾以后定居在基隆郊区的“长山荣民村”,如今国军的水鬼部队里有不少骨干都是“长山岛荣民”的后代,作战勇敢、反攻大陆的意志十分坚决,名声挺大的。



    呵呵,不知哪位朋友有机会去这个荣民村探访一番?如果能收集些故事写几个段子,肯定特别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