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漢族怎麽在明末消失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32:39
——遼東漢族怎麽在明末消失了?

遼東自古就是漢族文明的一部分,漢時遼東名人不少,但明末以後遼東漢族全部消失。

去過遼甯的人應該都了解,現在的東北人絕大多數是民國時候闖關東的河北,山東人的後代;而當地原住漢民的後代可說是鳳毛麟角。這不由讓人感到費解。

是因爲民國之前的曆史上遼甯沒有漢人嗎?顯然不是的。遼東在明代屬于遼東都司,于洪武八年并入明朝版圖,明朝在遼東都司共設25衛2州,其中25衛是漢族聚居區,2州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明朝和曆史上的其他漢族政權一樣在統計人口時往往隻統計漢族人口而不統計少數民族人口,因爲隻有漢族人才負擔賦稅。遼東自古以來就是漢族聚居區古代就是九州之一的幽州之地,居民以漢族爲主,而且人口不在少數,僅25衛中的金州衛一衛在明朝洪武年間就有人口45620人(《遼東志》第3卷),可以從中看到遼東25衛在明洪武年間就有漢族人口100多萬,這還不算駐屯的軍戶及其家屬。明朝洪武年間統計當時明朝統計的總人口隻有6000萬人,而現在中國的人口在13億以上,假如按照正常人口繁衍的比率來看,我們就照100萬人來算,他們的後代到現在應該已有了2000多萬,這将在現在遼甯4090萬總人口占到一半以上的比率,而絕非鳳毛麟角了。那導緻現在遼甯原住民後代絕迹的原因隻有一個,他們的祖先集體“失蹤”了。

那他們又是如何失蹤的呢?現在的曆史專家閉口不談。

我們隻好來看看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努爾哈赤極端反漢,也許從中我們能找到答案。

努爾哈赤自吹自擂“恩養尼堪(漢人,貶義)”卻大殺遼民。

明天啓三年, 1623)六月,聽說複州漢民人數增加,接受大明國“派來之奸細和劄付”,将要叛逃,努爾哈赤派遣大貝勒代善、齋桑古、阿濟格、杜度、碩讬等貝勒,率兵兩萬,前往鎮壓,将男人全部殺光,帶回大量子女、牲畜。

後金天命九年正月,努爾哈赤連下九次汗谕,遣派大批八旗官兵,在金國的大部分轄區,查量漢民糧谷,凡每人有谷不及五金鬥的,定爲“無谷之人”。努爾哈赤辱罵“無谷之人”是“不耕田、無谷、不定居于家,欲由此地逃往彼處(明國)之光棍”,谕令八旗官兵“應将無谷之人視爲仇敵”,發現其“閑行乞食”,立即“捕之送來”,并于正月二十七日“殺了從各處查出送來之無谷之尼堪”。

後金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爾哈赤下達長谕,指責漢民“窩藏奸細,接受劄付,叛逃不絕”,曆數鎮江、長山島、川城,耀州、彰義站、鞍山、海州、金州等地漢民武裝反抗事例,宣布要斬殺叛逃之人。他命令八旗貝勒和總兵官以下備禦以上官将,帶領士卒,各去自己轄屬的村莊,“區别”漢民,凡系抗金者,一律處死。各将遵令,“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馬斬殺”。

時有遼民幾盡殺光之說。

努爾哈赤還在十月初三的“汗谕”中,命将未殺的“築城納賦”之“小人”(即勞動者),全部編隸汗、貝勒的拖克索(莊),每莊十三丁、七牛,耕地百晌,八十晌莊丁“自身食用”,二十晌作“官賦”。編丁隸莊後,總兵官以下,備禦以上,“每備禦各賜一莊”③。這樣一來,原來“計丁受田”的漢民,失去了“民戶”的身份,淪落爲奴隸制農奴性質的“莊丁”,被迫繳納數倍于“計丁授田”之丁上交的丁賦,人身奴役加重,剝削更爲厲害。

遼東地區的大多數漢民(即除去原系阿哈的漢民以外),從“計丁授田”的後金國“民戶”,下降爲繳納高額地租、慘遭莊主壓迫的封建農奴,嚴重地加深了遼民的苦難,農奴制莊園惡性擴展,遍布後金轄區,這是很大的倒退。

努爾哈赤令漢人與女真人合戶,實際上是将滿族旗人分置于漢人各戶之中,滿人奴役漢人,漢族男丁承擔了全部重體力勞動,漢族婦女則成了他們的奴婢。

如此的不平等,加上缺衣少食,就導緻了1623年滿、漢之間的一系列沖突。許多漢人故意在食物和飲水中TD,焚燒房舍,還殺死了一些後金的哨卒。

努爾哈赤對漢人抗暴作出的反應,是進一步種族歧視、種族清洗。他憤怒地責問八貝勒:“我等之兵去後,耀州之人即揚言殺我婦孺,其他各地之人亦毒殺我等之諸申,爾等知否?”

又斥責各旗大臣對漢人過分寬容:

漢官與我等之諸申,因何同等對待?若我等之諸申犯罪,則問其功勞,問其官位,稍有理由,即應赦之。若尼堪犯下死罪,又未盡心效力,複有偷竊之事,則應盡誅其子孫親族,爲何僅責打了事?

竊據沈陽後,滿漢人戶便被指定居住在按種族劃分的區域内。除此之外,努爾哈赤還規定漢人不得持兵器;而女真人則無論是不是八旗兵丁,都要随身攜帶兵器。

這種旨在阻止漢人反抗的歧視政策,可能正是1625年漢人叛亂的導火索。這年秋,許多滿族兵民被殺,據說還有漢人派人向附近的明軍求援,希望重返明朝。11月,努爾哈赤采取了嚴厲措施,遂令滿族官吏進行徹底調查,清洗各村帶頭鬧事的秀才:

并非我等嘉善拔擢之官員,乃是昔爲明國秀才、大臣而今無官者,聽信奸細之言,煽動當地村民。凡此等人,皆檢出誅之。

從後金天命八年六月僞金鎮壓複州兵民起,由于遼東軍民痛恨後金苛政,猛烈反抗,努爾哈赤不從改革弊政、減少殺戮、緩和矛盾以平息民怒穩定局勢這一根本上着手,卻改變策略,懷疑漢官,疏遠漢官。

當努爾哈赤決定派兵屠殺複州兵民時,“撫順額驸”李永芳谏阻說:“所謂複州之人叛者,非實也,恐系人之誣陷矣。”李之本意是應當慎重,核實情況後再發兵,這原是無可非議的。可是,努爾哈赤卻大發雷霆,厲聲指責李永芳等漢官“以明帝爲長久,以我爲短暫”,“心向明國”,蔑視金汗,竟革去他的總兵官職,捕其子來審訊,後雖複官,但也不似過去那樣信任和重用了。

努爾哈赤的罪惡,嚴重地破壞了遼東生産。這一曾經是“田人富谷,澤人富鮮,山人富材,海人富貨”,“家給人足,都鄙廪庾皆滿,貨賄羨斥”的富饒地區,竟弄得人丁銳減,田園荒蕪,廬舍殘破,百業凋敝,社會混亂,民不甯居,饑荒頻仍,物價飛漲,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悲慘局面(《滿文老檔·太宗·天聰》卷6。)——遼東漢族怎麽在明末消失了?

遼東自古就是漢族文明的一部分,漢時遼東名人不少,但明末以後遼東漢族全部消失。

去過遼甯的人應該都了解,現在的東北人絕大多數是民國時候闖關東的河北,山東人的後代;而當地原住漢民的後代可說是鳳毛麟角。這不由讓人感到費解。

是因爲民國之前的曆史上遼甯沒有漢人嗎?顯然不是的。遼東在明代屬于遼東都司,于洪武八年并入明朝版圖,明朝在遼東都司共設25衛2州,其中25衛是漢族聚居區,2州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明朝和曆史上的其他漢族政權一樣在統計人口時往往隻統計漢族人口而不統計少數民族人口,因爲隻有漢族人才負擔賦稅。遼東自古以來就是漢族聚居區古代就是九州之一的幽州之地,居民以漢族爲主,而且人口不在少數,僅25衛中的金州衛一衛在明朝洪武年間就有人口45620人(《遼東志》第3卷),可以從中看到遼東25衛在明洪武年間就有漢族人口100多萬,這還不算駐屯的軍戶及其家屬。明朝洪武年間統計當時明朝統計的總人口隻有6000萬人,而現在中國的人口在13億以上,假如按照正常人口繁衍的比率來看,我們就照100萬人來算,他們的後代到現在應該已有了2000多萬,這将在現在遼甯4090萬總人口占到一半以上的比率,而絕非鳳毛麟角了。那導緻現在遼甯原住民後代絕迹的原因隻有一個,他們的祖先集體“失蹤”了。

那他們又是如何失蹤的呢?現在的曆史專家閉口不談。

我們隻好來看看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努爾哈赤極端反漢,也許從中我們能找到答案。

努爾哈赤自吹自擂“恩養尼堪(漢人,貶義)”卻大殺遼民。

明天啓三年, 1623)六月,聽說複州漢民人數增加,接受大明國“派來之奸細和劄付”,将要叛逃,努爾哈赤派遣大貝勒代善、齋桑古、阿濟格、杜度、碩讬等貝勒,率兵兩萬,前往鎮壓,将男人全部殺光,帶回大量子女、牲畜。

後金天命九年正月,努爾哈赤連下九次汗谕,遣派大批八旗官兵,在金國的大部分轄區,查量漢民糧谷,凡每人有谷不及五金鬥的,定爲“無谷之人”。努爾哈赤辱罵“無谷之人”是“不耕田、無谷、不定居于家,欲由此地逃往彼處(明國)之光棍”,谕令八旗官兵“應将無谷之人視爲仇敵”,發現其“閑行乞食”,立即“捕之送來”,并于正月二十七日“殺了從各處查出送來之無谷之尼堪”。

後金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爾哈赤下達長谕,指責漢民“窩藏奸細,接受劄付,叛逃不絕”,曆數鎮江、長山島、川城,耀州、彰義站、鞍山、海州、金州等地漢民武裝反抗事例,宣布要斬殺叛逃之人。他命令八旗貝勒和總兵官以下備禦以上官将,帶領士卒,各去自己轄屬的村莊,“區别”漢民,凡系抗金者,一律處死。各将遵令,“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馬斬殺”。

時有遼民幾盡殺光之說。

努爾哈赤還在十月初三的“汗谕”中,命将未殺的“築城納賦”之“小人”(即勞動者),全部編隸汗、貝勒的拖克索(莊),每莊十三丁、七牛,耕地百晌,八十晌莊丁“自身食用”,二十晌作“官賦”。編丁隸莊後,總兵官以下,備禦以上,“每備禦各賜一莊”③。這樣一來,原來“計丁受田”的漢民,失去了“民戶”的身份,淪落爲奴隸制農奴性質的“莊丁”,被迫繳納數倍于“計丁授田”之丁上交的丁賦,人身奴役加重,剝削更爲厲害。

遼東地區的大多數漢民(即除去原系阿哈的漢民以外),從“計丁授田”的後金國“民戶”,下降爲繳納高額地租、慘遭莊主壓迫的封建農奴,嚴重地加深了遼民的苦難,農奴制莊園惡性擴展,遍布後金轄區,這是很大的倒退。

努爾哈赤令漢人與女真人合戶,實際上是将滿族旗人分置于漢人各戶之中,滿人奴役漢人,漢族男丁承擔了全部重體力勞動,漢族婦女則成了他們的奴婢。

如此的不平等,加上缺衣少食,就導緻了1623年滿、漢之間的一系列沖突。許多漢人故意在食物和飲水中TD,焚燒房舍,還殺死了一些後金的哨卒。

努爾哈赤對漢人抗暴作出的反應,是進一步種族歧視、種族清洗。他憤怒地責問八貝勒:“我等之兵去後,耀州之人即揚言殺我婦孺,其他各地之人亦毒殺我等之諸申,爾等知否?”

又斥責各旗大臣對漢人過分寬容:

漢官與我等之諸申,因何同等對待?若我等之諸申犯罪,則問其功勞,問其官位,稍有理由,即應赦之。若尼堪犯下死罪,又未盡心效力,複有偷竊之事,則應盡誅其子孫親族,爲何僅責打了事?

竊據沈陽後,滿漢人戶便被指定居住在按種族劃分的區域内。除此之外,努爾哈赤還規定漢人不得持兵器;而女真人則無論是不是八旗兵丁,都要随身攜帶兵器。

這種旨在阻止漢人反抗的歧視政策,可能正是1625年漢人叛亂的導火索。這年秋,許多滿族兵民被殺,據說還有漢人派人向附近的明軍求援,希望重返明朝。11月,努爾哈赤采取了嚴厲措施,遂令滿族官吏進行徹底調查,清洗各村帶頭鬧事的秀才:

并非我等嘉善拔擢之官員,乃是昔爲明國秀才、大臣而今無官者,聽信奸細之言,煽動當地村民。凡此等人,皆檢出誅之。

從後金天命八年六月僞金鎮壓複州兵民起,由于遼東軍民痛恨後金苛政,猛烈反抗,努爾哈赤不從改革弊政、減少殺戮、緩和矛盾以平息民怒穩定局勢這一根本上着手,卻改變策略,懷疑漢官,疏遠漢官。

當努爾哈赤決定派兵屠殺複州兵民時,“撫順額驸”李永芳谏阻說:“所謂複州之人叛者,非實也,恐系人之誣陷矣。”李之本意是應當慎重,核實情況後再發兵,這原是無可非議的。可是,努爾哈赤卻大發雷霆,厲聲指責李永芳等漢官“以明帝爲長久,以我爲短暫”,“心向明國”,蔑視金汗,竟革去他的總兵官職,捕其子來審訊,後雖複官,但也不似過去那樣信任和重用了。

努爾哈赤的罪惡,嚴重地破壞了遼東生産。這一曾經是“田人富谷,澤人富鮮,山人富材,海人富貨”,“家給人足,都鄙廪庾皆滿,貨賄羨斥”的富饒地區,竟弄得人丁銳減,田園荒蕪,廬舍殘破,百業凋敝,社會混亂,民不甯居,饑荒頻仍,物價飛漲,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悲慘局面(《滿文老檔·太宗·天聰》卷6。)
引用
这是由论坛系统自动发送的通知短消息。

以下您所发表的主题被 观弈书童 执行 移动 操作。

主题: 清末的伊斯蘭教聖戰--同治回亂解
发表时间: 2009-8-14 04:32
原论坛: 中外历史(转载讨论区)
目标论坛: 版主贵宾交流区

操作理由: 本帖涉及敏感事件,且有口水化倾向

如果您对本管理操作有异议,请与我取得联系。




這就是超大,有容乃大?
有些东西现在有忌讳不研究,迟早会翻出来的,想永远湮灭不太可能。
马来西亚皇民难道一点书都不看么?辽东汉人在明末消失的原因早在中国人口史这样的基础研究著作中就谈过了,马来西亚人难道都只看网文学习历史?
零式重殲 发表于 2009-8-19 23:15

乱转网文不处理你就不错了
这种文章一看就知道是伪作
皇汉
华夏明珠 发表于 2009-8-20 15:27

这个就搞不懂了,皇汉居然取了个日本飞机的名字。据说东南亚有很多人很感谢日本把他们从西方人手里解放了出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D
被杀了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是被编入八旗了
秦帝国 发表于 2009-8-20 15:42
人家马来西亚皇汉是指皇军统治下的极汉:D
发良民证吧
清军入关后,八旗兵20万,绿营兵60万
标题耸人听闻,辽东汉人哪里消失了?我们家就世代居于辽宁,绝非关内移民。
我是汉人,我要穿汉服,我要写繁体字,我要杀光my,我要光复大明朝,我要....我tm的是蝗汉...马乐隔壁!做汉人真jb难。
东北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是外来的,这是事实。我就是东北人,我家是清朝末年从河北迁移到关外的。
3d小菜鸟 发表于 2009-8-22 12:56
我们家是清末作为驻军从辽宁移到黑龙江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