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解放战争中山西战场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3:00:10
前两天看CCTV的临汾旅命名之谜,忽然想问为什么临汾战役期间,阎锡山没有组织大规模增援,当时晋察冀部队在察南、应县作战,晋绥部队实力较弱,阎部应没有较大压力,进攻石家庄只用了一个师加一个总队,应该可以组织主力来援,一旦阎部组织起晋中战役规模的部队来援,徐向前将很被动,哪位知道当时阎部主力在干吗?为何不倾力来援?
晋中战役后,徐向前部若乘虚夺取太原,可能性有多大?以前看过郭宗汾的一篇文章,介绍了晋中战役后阎部情况,感觉当时阎部几乎没有几个建制完整的部队,呈现总崩溃的迹象,当时徐部消耗很大,但是否有继续作战的能力?当时其他部队如杨罗耿部有没有加入的可能?感觉当时的机会很好,等阎锡山稳定下来,攻取太原实在太艰难了。前两天看CCTV的临汾旅命名之谜,忽然想问为什么临汾战役期间,阎锡山没有组织大规模增援,当时晋察冀部队在察南、应县作战,晋绥部队实力较弱,阎部应没有较大压力,进攻石家庄只用了一个师加一个总队,应该可以组织主力来援,一旦阎部组织起晋中战役规模的部队来援,徐向前将很被动,哪位知道当时阎部主力在干吗?为何不倾力来援?
晋中战役后,徐向前部若乘虚夺取太原,可能性有多大?以前看过郭宗汾的一篇文章,介绍了晋中战役后阎部情况,感觉当时阎部几乎没有几个建制完整的部队,呈现总崩溃的迹象,当时徐部消耗很大,但是否有继续作战的能力?当时其他部队如杨罗耿部有没有加入的可能?感觉当时的机会很好,等阎锡山稳定下来,攻取太原实在太艰难了。
阎总兵力也只有十余万人,即使增援,还是要留下相当的部队守太原,路途太远,保障困难,易被共军打援,参见上党战役。阎被打援搞怕了。
梁培潢的回忆录里面说阎锡山调沈瑞,高倬之两个军至灵石,有增援企图,但听说解放军有可能打援,未出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三卷说临汾战役时,阎锡山忧心如焚,但无兵可派,可见临汾战役时阎未大举增援。临汾战役长达72天,阎锡山应该判断出解放军无兵力打援(只有可能阻援),对阎部主力的牵制只有晋绥部队,(晋中战役时有17个团,此时应没有这么多)。而阎部主力共5个军15个师(1个师在大同),应该能够组织起主力增援。临汾战役旷日持久,若阎部主力来援,解放军阻援兵力不足,又无强大预备队,临汾战役是不是有可能最后发展成东北夏季攻势四平攻坚战的结果?
打援?徐帅最不担心的就是野战了。。。晋绥军野战能力非常差,依托坚城和优势火力还多少可以和徐帅走上几个回合,要是脑子发昏了出来,晋中战役的亲训师和野战军就是下场。。。
4# 唯有天使生双翼
如果兵力不占绝对优势,可以同时组成攻城和打援部队的话(如济南战役那样),部队即要攻城又要,如何协调攻城和打援是很麻烦的事。不以主力攻城,敌援敌不会出动,等到主力投入攻城,敌才会出动,往往当敌接近时,主力已有相当消耗,无法完成打援,此时顿兵于坚城之下,十分危险,甚至攻城部队退出战斗都会遭守敌反击。要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完成攻城,集中力量打援。四平攻坚战就是由于四平迟迟无法攻下,不得已6纵参加攻城,2纵需要兼顾6纵阵地,造成打援部队阵地出现薄弱环节,无法阻住援敌,最后形成前有坚城,后有援兵的情况,不得已退出战斗。辽沈战役毛泽东要求林彪在一周内外攻下锦州,也是判断一旦东野主力投入攻城,无法转移兵力攻击廖耀湘,廖耀湘会进行实质性增援,而廖耀湘要接近锦州,需一周时间,所以需在敌接近前攻下锦州。临汾战役持续72天,时间过长,使援敌充分可以掌握出援时间,最后后徐部伤亡一万五千人,占参展兵力四分之一以上,伤亡比例相当大,这是若以部队打同样疲惫的守城部队尚可,若援敌主力此时逼近,以疲惫且伤亡较大的部队对敌之主力生力军,胜算难以预料,而且打援战场也未必有利,只怕难以出现晋中战役情况,反而出现有野战中出现有利于援敌的情况,甚至都不会出现大规模野战,攻城部队不得不退出战斗。
4# 唯有天使生双翼
攻城部队若兵力不占优势,在攻城和打援两个方向同时占绝对优势的话,敌军可以选择出援时间,而攻城部队退出攻城转入打援涉及很多问题,不是那末简单。一旦主力投入攻城,久攻不下,兵力有相当消耗,此时敌援军出动,阻援部队力量不足,敌军会很快逼近城市,这时顿兵于坚城之下,攻城部队退出战斗还会遭到守城部队反击,十分危险。四平攻坚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攻城久攻不下,不得不调6纵加入,阻援兵力不足,敌军逼近四平,不得不退出战斗,因部队攻城消耗太大,原定的打援也受挫。因此辽沈战役毛泽东要求林彪一周内外攻下锦州,就是判断东野主力攻击锦州后,无法及时转移兵力攻击廖耀湘,廖耀湘会实质性出援,而廖耀湘到达锦州估计需一周左右,因此需赶在敌到达锦州前攻下锦州。临汾战役长达72天,部队伤亡达一万五千,伤亡比例过高,若敌主力利用攻城胶着逼近,就会在临汾城下形成决战态势,一旦疲惫且伤亡较大的攻城主力与敌主力生力军决战,战场也不是预设战场,胜算只怕不大,只怕无法出现晋中战役的一边倒情况。反而将会出现前有坚城,后有援军的腹背受敌的情况,不容乐观。
4# 唯有天使生双翼


攻城部队若兵力不占优势,在攻城和打援两个方向同时占绝对优势的话,敌军可以选择出援时间,而攻城部队退出攻城转入打援涉及很多问题,不是那末简单。一旦主力投入攻城,久攻不下,兵力有相当消耗,此时敌援军出动,阻援部队力量不足,敌军会很快逼近城市,这时顿兵于坚城之下,攻城部队退出战斗还会遭到守城部队反击,十分危险。
4# 唯有天使生双翼

四平攻坚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攻城久攻不下,不得不调6纵加入,阻援兵力不足,敌军逼近四平,不得不退出战斗,因部队攻城消耗太大,原定的打援也受挫。因此辽沈战役毛泽东要求林彪一周内外攻下锦州,就是判断东野主力攻击锦州后,无法及时转移兵力攻击廖耀湘,廖耀湘会实质性出援,而廖耀湘到达锦州估计需一周左右,因此需赶在敌到达锦州前攻下锦州。临汾战役长达72天,部队伤亡达一万五千,伤亡比例过高,若敌主力利用攻城胶着逼近,就会在临汾城下形成决战态势,一旦疲惫且伤亡较大的攻城主力与敌主力生力军决战,战场也不是预设战场,胜算只怕不大,只怕无法出现晋中战役的一边倒情况。反而将会出现前有坚城,后有援军的腹背受敌的情况,不容乐观。
4# 唯有天使生双翼

四平攻坚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攻城久攻不下,不得不调6纵加入,阻援兵力不足,敌军逼近四平,不得不退出战斗,因部队攻城消耗太大,原定的打援也受挫。因此辽沈战役毛泽东要求林彪一周内外攻下锦州,就是判断东野主力攻击锦州后,无法及时转移兵力攻击廖耀湘,廖耀湘会实质性出援,而廖耀湘到达锦州估计需一周左右,因此需赶在敌到达锦州前攻下锦州。
临汾战役长达72天,部队伤亡达一万五千,伤亡比例过高,若敌主力利用攻城胶着逼近,就会在临汾城下形成决战态势,一旦疲惫且伤亡较大的攻城主力与敌主力生力军决战,战场也不是预设战场,胜算只怕不大,只怕无法出现晋中战役的一边倒情况。反而将会出现前有坚城,后有援军的腹背受敌的情况,不容乐观。
阎军的野战能力之弱,让人发指。

晋中战役之后,部队伤亡严重,徐向前本来又打算休整,补充俘虏兵后再攻太原的,结果阎锡山自己找上门来,派了几个师出来抢粮,被打得大败。于是徐向前顺势立即开始了攻打太原,但是在太原东山四大要塞碰到了硬钉子,花了一个多月才拔掉,伤亡很大。

阎军凭借工事死守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加上山西解放军的重火力严重缺乏,造成攻坚困难。临汾战役,解放军的伤亡大大高于守军,不过抓的俘虏填平差值还多出好多。
同样伤亡的情况下,部队丧失攻击能力比丧失防守能力要快得多。快速攻取太原,实在是没有可能性。
四平攻坚战就是因为四平久攻不下,不得已调6纵加入攻城,削弱了打援兵力,造成敌军逼近四平,不得已退出战斗,打援时由于主力在前期攻城中损耗较大,打援战果不理想。辽沈战役时廖耀湘就是东野主力不攻锦州,他不做实质性出援,一旦东野主力攻锦州并又损耗,他就动。毛泽东要求林彪在一周内外打下锦州,就是基于廖耀湘到达锦州需一周左右,要赶在其到达前攻下锦州。然后集中力量打援。
四平攻坚战就是因为四平久攻不下,不得已调6纵加入攻城,削弱了打援兵力,造成敌军逼近四平,不得已退出战斗,打援时由于主力在前期攻城中损耗较大,打援战果不理想。辽沈战役时廖耀湘就是东野主力不攻锦州,他不做实质性出援,一旦东野主力攻锦州并又损耗,他就动。毛泽东要求林彪在一周内外打下锦州,就是基于廖耀湘到达锦州需一周左右,要赶在其到达前攻下锦州。然后集中力量打援。
辽沈战役时廖耀湘就是东野主力不攻锦州,他不做实质性出援,一旦东野主力攻锦州并又损耗,他就动。毛泽东要求林彪在一周内外打下锦州,就是基于廖耀湘到达锦州需一周左右,要赶在其到达前攻下锦州。然后集中力量打援。
为什么一段话要分几段发?
四平攻坚战就是因为四平久攻不下,不得已调6纵加入攻城,削弱了打援兵力,造成敌军逼近四平,不得已退出战斗,打援时由于主力在前期攻城中损耗较大,打援战果不理想。辽沈战役时廖耀湘就是东野主力不攻锦州,他不做实质性出援,一旦东野主力攻锦州并又损耗,他就动。毛泽东要求林彪在一周内外打下锦州,就是基于廖耀湘到达锦州需一周左右,要赶在其到达前攻下锦州。然后集中力量打援。
四平攻坚战就是因为四平久攻不下,不得已调6纵加入攻城,削弱了打援兵力,造成敌军逼近四平,不得已退出战斗,打援时由于主力在前期攻城中损耗较大,打援战果不理想。辽沈战役时廖耀湘就是东野主力不攻锦州,他不做实质性出援,一旦东野主力攻锦州并又损耗,他就动。毛泽东要求林彪在一周内外打下锦州,就是基于廖耀湘到达锦州需一周左右,要赶在其到达前攻下锦州。然后集中力量打援。
辽沈战役时廖耀湘就是东野主力不攻锦州,他不做实质性出援,一旦东野主力攻锦州并又损耗,他就动。毛泽东要求林彪在一周内外打下锦州,就是基于廖耀湘到达锦州需一周左右,要赶在其到达前攻下锦州。然后集中力量打援。
那位朋友说的太夸张了。晋绥军的野战能力之差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以tg45年抗战刚结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就可以在3.1万的兵力上党地区歼灭晋绥军3.5万人,缴获的军火大约是刘邓在抗战期间缴获的总和。以阎锡山的最精锐的亲训师为例,全师7000人被8纵2个旅堵在汾河和铁路之间,几个小时就被tg砍瓜切菜般的全歼。就这种水平的野战能力,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解围的办法。。。大不了就是围点打援,暂时把临汾放在一边,集中主力围歼敢于出援的晋绥军,这种战术徐帅在四方面军玩的多了。。。
至于说东北的情况,各个战场的情况不一样,就不要随便套用别的战场的敌军和我军的态势。自从红军东征开始第一次打晋绥军发洋财后,个人觉得晋绥军在野战里就是tg的奶牛。。。下面的十二月事变,上党战役,汾孝战役,晋中战役。。。差不多都是以及其悲惨的结局收场的。。。
发重了,请版主删掉吧
梁培璜的66师和30旅以及那些垃圾保安团队依托坚固的临汾可以坚持72天,出城野战的话我估计未必能挺过72小时。。。赵承绶的3万野战军(包括日本人的10总队)出了太原,才多久就被吃掉了?那临汾的2.5万人难道比赵承绶的部队更强悍?
30旅并不弱,30军在胡宗南部也算是比较有战斗力的,太原战役中阎锡山能坚持那么久和30军调来有一定关系。晋中战役并没有想象的那末轻松,战后"八纵六十五、六十六、六十八、七十、七十二等团战士只八百人左右,每团步枪兵只百余人;十五纵一二九团三个连,每连只六个步枪兵。全兵团一千人以上的团只有两个。干部伤亡甚大,八纵二十三旅六十七团,全团连级军政干部只剩三人,营级干部只剩一人;六十八团团干全部负伤;六十九团连干只剩四人;",可见战斗之残酷,阎部并没有想象的那末弱,太原战役中东山四大要塞争夺战中,阎军的反击就相当凶狠。晋中战役胜利主要靠战场宽广,有足够空间调动敌军,真正做到出其不意。若在临汾城下决战,则不具备这个战场条件。
晋中战役后,据郭宗汾会议,阎军退入太原的只有遭重创的4个师,加上原在太原的49师和8总队(刚在偷袭石家庄之战中被重创),其他部队都是零星跑回的。阎军之所以最后支持9个月之久,主要是30军来援和阎锡山大力整补。若在晋中战役后直取太原,阎军兵力不足以防守整个防线,很可能会集中兵力守城垣,象东山四大要塞等外围阵地,守军兵力会较弱,且无反击之预备队,可以一举夺取,而且可以迅速夺取城外之兵工厂,打掉阎部长期支撑之基础。攻城垣的话,虽有高大城墙可凭借,但阎军新败,士气不高,只要有一点出现问题,就会突破、破城。我觉得情况和四平战役有些相像,军史说东野在黑松林子战斗后直取四平,也就是不给敌军20天喘息时间,结果就会不一样。现在我不知道的就是晋中战役后华北1兵团伤亡太大,是否还具有一定的攻坚能力。
前面我说过了,依托坚城和优势火力与我军进行攻防战是晋绥军的强项,那些保安团队在坚固的工事后面会有不小勇气和tg对射,一旦脱离了工事,他们就完全是tg的盘中餐。。。至于胡班长的部队,在陕北还不是被更困难的彭德怀不断的胖揍?关键词:野战。。。
25# 唯有天使生双翼

请提供阎军野战能力弱的直接证据。解放战争中能证明阎军野战能力弱的好像只有晋中战役,前面我说过了晋中战役尤其特殊性,那就是战场环境对解放军极为有利。晋中盆地是一个狭长的谷地,南北较长,有足够的战场空间,东西的山地和南端出口是解放区,利于我军机动。我军可在根据地内机动,出了根据地就可居高临下攻击阎军。第一阶段消灭亲训师极具偶然性,本来欲打“闪击兵团”主力,因故未打上,在张兰镇遭遇亲训师,以设伏方式突袭,一举歼灭,其时亲训炮兵团连炮衣都未退,可见战术之突然性。二阶段阎军实际摆出决战态势,我军以太岳部队破袭太谷至榆次铁路,主力北上至预设战场设伏,阎军后路被切断,仓促北返,被包围。(阎军三面临敌,相当在一个口袋中,袋口被扎,自然荒乱,任何一只部队都会这样,关键是口袋两侧都是高大山地,且为我所控制,我军可利用山地机动,出山地就是口袋口,可见战场环境之特殊性,如果不是这样的战场环境,阎军后路不会被轻易切断)可见晋中战役胜利有两个因素,一是战场环境的特殊性,二是徐向前和赵承绶指挥能力不在一个档次上。无法反映阎军野战能力弱,东野消灭廖耀湘兵团只用几天时间,能说廖耀湘兵团野战能力弱吗,和战场环境有很大关系?相反徐部歼灭依托仓促构成的野战工事抵抗的被围阎军,伤亡相当大,这正说明阎军野战能力不弱。后来太原战役中东山四大要塞争夺战,双方数易其手,阎军表现出相当的攻击能力和攻击精神,要知道,阎军反攻四大要塞可是离开坚固工事,去攻击已被解放军夺取的坚固要塞的。我认为阎军一向以善守著称,但不能说其攻击力和野战力很弱。
如果您觉得阎军野战能力弱,请详细分析,特别是详细的战役过程,请不要因为阎军野战被歼灭的结果,就说其战斗力弱。
另外,阎军随以善守著称,但晋中战役后,阎军一片混乱,兵力不足,此时进攻太原,阎军很可能只能依托城墙抵抗,以临汾和后来的太原战役来看,对依托城墙防守的阎军,只要突破一点,阎军就会全线崩溃,无它,阎军过于迷信城墙,对城墙被突破后,很少组织强有力的预备队反击,封闭突破口。而阎军晋中新败,依城固守,士气低落,人心不稳,某一点出问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至少可以夺取东山要塞和兵工厂,尤其是失去兵工厂,阎军连整补的机会都没有。而压缩阎军防线至城垣,阎军无法构筑机场,没有外来援军,士气不振,很难长期坚持。至于保安团的问题,军史上和国军将领回忆对四平战役有过分析,保安团依托工事确实有战斗力,但所有资料又一致认为,71军新败后东野直取四平,可以一战而破。为什么,保安团没有组织起来,没有部署好,自然没有战斗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