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倌关于台湾军事部署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58:14
猪倌关于台湾军事部署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1>全文如下!

--------------------------------------------------------------------------------

一 疏散转移易陷入被动
国军为了“避强、避众、避突、避敌先锐、保存战力”在共军先期火力打击时,疏散转移实为不得而为之。国军这一行动及有可能是进退两难。一是攻与防的矛盾。为了防止被摧毁,国军海空军大部分兵力在共军先期火力打击时,将脱离反登陆作战的主战场[台湾海峡和台岛东南部的西海岸]想东部基地、洞库和海域疏散转移。这就及有可能被堵在非主战场的洞里,封在主战场的外面,当共军登陆部队转载上船,开始航渡后,国军海空军主力将难以进入主战场,无法实施国军十分强调的海上拦截等主动攻势行动。二是疏散转移的时机。疏散转移行动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局部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争夺,削弱整个防御作战的能力;如果行动迟缓,将在共军首次突击中遭受严重损失。国军海军舰艇由西部港口向东部港口海域疏散,最快要6个小时;空军飞机从台中台南高雄等地转移到东部的洞库也需要1——2个小时。在海上、空中作战做远距离机动目标暴露,极易遭到摧毁!
二 反登陆阵地编成正面宽,纵深浅,弹性差
台岛可登陆地域多,特别是西海岸,基本上都可以实施登陆,而国军的数量有限,因而不的不在一些地方加大防御正面。有的师{联兵旅}陆战师正面达到80公里,一线营防御正面5——6公里,比一般防御大2-3倍。这样的海岸防御正面上的兵力兵器密度要差很多!
另一方面,台岛可利用的防御纵深浅,其反登陆作战主要依托的第一线整地纵深约在2——4公里,第二线阵地的距离海岸线一般在—-17公里,最大30公里,二线阵地后,国军部署薄弱,纵深工事仅占全岛18%,这种正面宽,纵深浅的阵地编成,防御弹性差。短浅的纵深,条带式的区域内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兵器和工事,极易遭到集中摧毁破坏;宽大的正面处处设防,大量的间隙,便于共军穿插分割,迅速突破其一线防御阵地,直抵二线防御阵地。再加上共军在其纵深的垂直空降,登陆部队前后策应,国军海岸防御阵地,根本无法做到其吹嘘的“固若金汤,万无一失”其结果很有可能是多处被突破。而一旦国军一二线防御阵地这层薄薄的外壳被打破,国军海岸防御条带式防御阵地,其呆板,应变能力弱,方向固定和前重后轻的弊病将暴露无疑,使共军前后夹击,分割包围,迅速巩固,扩大登陆场!

三 层层拦截无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集中兵力
国军反登陆作战重要的一条指导思想就是“层层拦阻,全程打击”,其基本战术的目的是“拒敌与彼岸,击敌与海上,制敌与水际,歼敌与阵内”。这就要求国军特别是海、空军在先制和反制作战空中拦截海上打击对地各个时节以有限数量的兵力兵器采取小兵力多批次出击避免过早的战法,逐步投入力量实施拦阻攻击如果国军果真如此施之共军正好可以利用通过引蛇出洞各个歼灭甚至是消耗战的战法逐步削弱国军还海空军力量。由于国军兵力兵器数量整体上,就处于劣势,随着战役进程的发展,其有限的海空军兵力逐步被消耗并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那么到了地面战斗或者决战的时刻国军实施反击国军吉利争取的举办制空权和制海权就有可能丧失殆尽。
国军地面防御部队也需要在各个防御方向上,逐级投入预备队事实连续的反冲击和反击。除了总反击外各级预备队需预留一定的兵力坚守纵深阵地,实际用与反冲击和冲击的兵力并不多,而且脱离阵地易遭各个歼灭!
四守一线阵地与留有强大预备队难以两全
一方面,台岛可利用的防御纵深很浅,客观条件决定了第一线阵地是他的生命线,“退此一步,别无死所”。因此必须组成坚固大外壳,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兵力数量和质量保证。而另一方面国军又认为,取得反登陆作战大最后胜利,还是要靠纵深内强大的预备队实施连续的反击、作战。纵深内的强大预备队是其反登陆作战的重心。战时将一半的兵力抽出来,留作预备队,而且都是实力较强的常备部队和装甲机械化部队,部署在浅近纵深。这些部队80%——90%的人员都是临时动员组成的。即使阵地上的工事再坚固,靠这样的部队又能守多久呢?国军的企图是:通过,先制,反制作战和海上打击消耗对方70%的兵力,突击上陆的只是共军30%残余部队,这样通过一线阵地的坚守进一步消耗共军登陆部队,在通过战区预备队和总预备队的反击,最终可取得反登陆作战的胜利。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国军这种设想,一厢情愿的成分太多。登陆一方有备而来,海上航渡必定有周密的海空保障,届时国军一线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五 反空降作战与反击作战的时机难以把握
在共军以空降兵配合登陆作战突击时,国军通常是在确保第一线阵地稳定的前提下,先反空降,要求全部兵力机动打击部队(预备队),甚至阵地防御部队迅速“围歼”空降之敌。全歼空降之敌后,通常利用一夜时间调整部署,于次日凌晨再进行反击作战,战时一旦在准备反空降其间或者稍后,国军一线阵地被突破。该如何收拾?这个时候国军的预备队,甚至部分阵地防御部队都可能已经被用于反空降了。那么是否意味着顾此失彼将是国军未来反登陆作战所无法避免的?
六 局部反击方向多,总反击激动距离远
由于台岛便于登陆的地段多,特别是在西海岸绵长的海岸线上,国军各个战区都面临登陆部队的突破,这样一来国军必须在多个方向上同时展开局部反击,以确保海岸一线阵地的稳定。因此国军的局部反击必将是分散兵力,多处实施。
国军的总反击作战要求使用全岛的机动打击力量,在一个方向上实施(通常是主要登陆方向)这样一些部队将首先实施跨战区远距离机动,或由中部战区向南北战区机动,机动距离均为100——150公里;由南部战区向北部战区或由北部向南部战区机动,机动距离为250——300公里。机动距离远,并且在西部沿海集结、机动暴露在共军对海空火力和导弹火力下,易遭受共军火力毁伤和遮断。国军反击部队多为装甲、机械化部队,其机动受道路又受到地形影响极易被破坏,另外,部分方向上的预备队一旦被抽调,即出现多个地区的后方空虚,防御能力严重削弱,这使登陆的共军更加便于调整部署,选择国军防御薄弱之处,投入后续梯队发展进攻。而国军很有可能将“拆东墙,补西墙”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猪倌关于国军防御态势的分析!(2)
从台湾本岛来看,国军在北中南三点一线防卫形成两个钳形快速反应的战力架构,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从部署上分析国军主要防御可能出现在台湾岛西部登陆和空降区域,但在防御上又体现出不平衡北南部较强,中东部较弱.北部战区的淡水河口两侧至新竹一带,设有要塞9处要点27处其防御正面仅占台岛全部的20%但工式数量却占全岛工事总数的60%.南部战区主要集中在安平港至材园一带,设有要塞14处,要点8处.中部战区除西螺溪以北地区以外(中港溪至大肚溪一带)工事较多,仅有要点1处;东部战区由于不便与大部队登陆作战,除花莲,台东地区工事较为密集以外,防御阵地薄弱! 国军在同一部队地段上,通常第一线二线阵地较强,纵深阵地较弱,后方阵地更弱.除了个别地段有要塞阵地外,其他地段均无要塞和要点,只是构筑了一些工事;有些地方甚至只有一些要隘筑有少量工事!
                     猪倌关于国军军事部署不成熟想法(3)
国军抗干扰能力较弱,首先,空骑旅在空中机动时,适应复杂气象条件的能力较弱。其通用运输直升机遭到10——15节以上的侧风,既不能进行正常的起降。当战区能见度低于150米时,通常就不能实施起降。其次,其指挥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弱,在纵深较大,距离较远的空中机动时,(相对国军而言)作为主要通讯手段的无线电指挥控制,易遭受共军的强电磁干扰,以至影响作战行动的协调性。 军联兵旅部队隐蔽性差,遭受对方综合火力打击。空骑旅编有各型直升机80多架,国军反登陆作战时强调“孤注一掷地集中发动带有战略决战性质的总反击”。因而部队机动时,目标明显,隐蔽性差。另外,国军在部队机动,遂执行任务时,通常要建立基本集结地域。前方集结地域、待机地域、作战阵位和设计阵位,即所谓航空兵“三域两位”的战术阵地。而为了缩短反映时间,以求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发起进攻,其集结地域和前方集结地域距战场前沿均在50——70公里之间,待机地域距前沿20-25公里,作战阵位和设计阵位距目标3——7公里。由于台岛地形南北狭长,东西最宽也不过144公里,所以国军反登陆作战时空骑旅可能不设置集结地域和前方集结地域,而直接由机场或隐蔽地点进入待机地域。其待机地域内有指挥所、着落场、补给站及个分队的停机坪,目标后怔明显,在台岛西部平原地带狭小的空间内,处于共军海空电全方位的严密监视之下,行动毫无隐蔽可言。同时在反登陆作战中,空骑旅的重要战术阵位皆在对方远程火力射程之内,一旦被发现,其重要战术阵位皆在对方中远程火力射程之内,其要害将遭到致命的打击。加之台岛地幅狭小,进入战斗选择攻击航线的余地很小。易于对方空中地面火力在其攻击航线上(如河流、高大建筑物之间)进行伏击。
三 制结构不合理战斗力水分较大
根据美军等先进国家的经验,直升机部队中武装直升机、侦察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的数量只有大体相当时,才能形成最佳战斗力。否则战斗力就会下降但从目前国军空骑旅的编制来看武装直升机、侦察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的比例约为1:2:5。就使的空骑旅在遂行机动作战任务时,难以得到有效的情报和火力支援。
四 国军机降作战行动的及时性不强,地面的机动能力不强。直升机遂行任务前,通常需要35——40分钟的时间为系统设置任务程序,输入导航、通讯、机载目标管理系统的数据等。连续出动时每一次出动的维修保养也很复杂,直接影响到出动率和作战行动的及时性。再加上国军装备的对外依赖性大,严重制约了国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使其很难做到每一次都能抓住战机,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出动。同时国军空骑旅由于缺乏地面车辆,使其直升机部队的地面机动能力及其有使其直升机部队的地面机动能力及其有限。

                                     台湾的气候
一般来说,台湾及台湾海峡全年可划分为三个较为明显的气候季节:一是每年10月至第二年3月的东北季风盛行季节;二4月至6月的阴雨季节;三是7月至9月的台风盛行季节。可以说台湾几乎天天处于季风的怀抱之中,一般台湾北部,南部和东部新港附近是三个沿岸大风区,每月6级风力以上的大风日每月在5天以上,台湾海峡6级以上的大风日每月10——15天左右,而澎湖地区级以上的大风日每月则达成20天左右 台湾地区暴雨出现机会之,强度之大,都居全国之首,年均达8——12天,而暴雨多发生在下午,2时至7时,下午4时为暴雨发生的高峰时间,每年4——6月是台湾海峡亦即台岛的雨季。到6月分台南季风吹起时,冷暖空气在该地区进退消涨,造成大范围阴雨天气,云层底厚,其间台湾晴朗的天气大多不到一天,云灵则长达20——26天,台南——恒春一带则15——20天。湾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雷暴春末至盛夏时期出现的比较频繁大以7、8月份雷暴为去年之冠台湾雷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台南部的嘉义至凭东一带雷暴特别多,全年可达30天以上,台北盆地全年也在20天以上,其他底平地带则在20多天。台湾岛屿山岳地带是我国著名的多雾区,尽管在东北季风盛行期不是雾日最多的时期,但一些地区雾日仍呈现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台湾每年以十月到第二年一月开始,进入多雾期。尤其以其西部和北部为甚,这段时期每个月都有5——15天能见度小于8公里的雾日,而台北岗山和嘉义一带则多达15——22天,平均为8——10天而;当进入2、3月的雾日高峰期后,西部和北部每月大约有15-20天,能见度低于8公里的雾日;台北可达19-23天。几乎“天无三日晴”猪倌关于台湾军事部署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1>全文如下!

--------------------------------------------------------------------------------

一 疏散转移易陷入被动
国军为了“避强、避众、避突、避敌先锐、保存战力”在共军先期火力打击时,疏散转移实为不得而为之。国军这一行动及有可能是进退两难。一是攻与防的矛盾。为了防止被摧毁,国军海空军大部分兵力在共军先期火力打击时,将脱离反登陆作战的主战场[台湾海峡和台岛东南部的西海岸]想东部基地、洞库和海域疏散转移。这就及有可能被堵在非主战场的洞里,封在主战场的外面,当共军登陆部队转载上船,开始航渡后,国军海空军主力将难以进入主战场,无法实施国军十分强调的海上拦截等主动攻势行动。二是疏散转移的时机。疏散转移行动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局部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争夺,削弱整个防御作战的能力;如果行动迟缓,将在共军首次突击中遭受严重损失。国军海军舰艇由西部港口向东部港口海域疏散,最快要6个小时;空军飞机从台中台南高雄等地转移到东部的洞库也需要1——2个小时。在海上、空中作战做远距离机动目标暴露,极易遭到摧毁!
二 反登陆阵地编成正面宽,纵深浅,弹性差
台岛可登陆地域多,特别是西海岸,基本上都可以实施登陆,而国军的数量有限,因而不的不在一些地方加大防御正面。有的师{联兵旅}陆战师正面达到80公里,一线营防御正面5——6公里,比一般防御大2-3倍。这样的海岸防御正面上的兵力兵器密度要差很多!
另一方面,台岛可利用的防御纵深浅,其反登陆作战主要依托的第一线整地纵深约在2——4公里,第二线阵地的距离海岸线一般在—-17公里,最大30公里,二线阵地后,国军部署薄弱,纵深工事仅占全岛18%,这种正面宽,纵深浅的阵地编成,防御弹性差。短浅的纵深,条带式的区域内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兵器和工事,极易遭到集中摧毁破坏;宽大的正面处处设防,大量的间隙,便于共军穿插分割,迅速突破其一线防御阵地,直抵二线防御阵地。再加上共军在其纵深的垂直空降,登陆部队前后策应,国军海岸防御阵地,根本无法做到其吹嘘的“固若金汤,万无一失”其结果很有可能是多处被突破。而一旦国军一二线防御阵地这层薄薄的外壳被打破,国军海岸防御条带式防御阵地,其呆板,应变能力弱,方向固定和前重后轻的弊病将暴露无疑,使共军前后夹击,分割包围,迅速巩固,扩大登陆场!

三 层层拦截无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集中兵力
国军反登陆作战重要的一条指导思想就是“层层拦阻,全程打击”,其基本战术的目的是“拒敌与彼岸,击敌与海上,制敌与水际,歼敌与阵内”。这就要求国军特别是海、空军在先制和反制作战空中拦截海上打击对地各个时节以有限数量的兵力兵器采取小兵力多批次出击避免过早的战法,逐步投入力量实施拦阻攻击如果国军果真如此施之共军正好可以利用通过引蛇出洞各个歼灭甚至是消耗战的战法逐步削弱国军还海空军力量。由于国军兵力兵器数量整体上,就处于劣势,随着战役进程的发展,其有限的海空军兵力逐步被消耗并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那么到了地面战斗或者决战的时刻国军实施反击国军吉利争取的举办制空权和制海权就有可能丧失殆尽。
国军地面防御部队也需要在各个防御方向上,逐级投入预备队事实连续的反冲击和反击。除了总反击外各级预备队需预留一定的兵力坚守纵深阵地,实际用与反冲击和冲击的兵力并不多,而且脱离阵地易遭各个歼灭!
四守一线阵地与留有强大预备队难以两全
一方面,台岛可利用的防御纵深很浅,客观条件决定了第一线阵地是他的生命线,“退此一步,别无死所”。因此必须组成坚固大外壳,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兵力数量和质量保证。而另一方面国军又认为,取得反登陆作战大最后胜利,还是要靠纵深内强大的预备队实施连续的反击、作战。纵深内的强大预备队是其反登陆作战的重心。战时将一半的兵力抽出来,留作预备队,而且都是实力较强的常备部队和装甲机械化部队,部署在浅近纵深。这些部队80%——90%的人员都是临时动员组成的。即使阵地上的工事再坚固,靠这样的部队又能守多久呢?国军的企图是:通过,先制,反制作战和海上打击消耗对方70%的兵力,突击上陆的只是共军30%残余部队,这样通过一线阵地的坚守进一步消耗共军登陆部队,在通过战区预备队和总预备队的反击,最终可取得反登陆作战的胜利。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国军这种设想,一厢情愿的成分太多。登陆一方有备而来,海上航渡必定有周密的海空保障,届时国军一线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五 反空降作战与反击作战的时机难以把握
在共军以空降兵配合登陆作战突击时,国军通常是在确保第一线阵地稳定的前提下,先反空降,要求全部兵力机动打击部队(预备队),甚至阵地防御部队迅速“围歼”空降之敌。全歼空降之敌后,通常利用一夜时间调整部署,于次日凌晨再进行反击作战,战时一旦在准备反空降其间或者稍后,国军一线阵地被突破。该如何收拾?这个时候国军的预备队,甚至部分阵地防御部队都可能已经被用于反空降了。那么是否意味着顾此失彼将是国军未来反登陆作战所无法避免的?
六 局部反击方向多,总反击激动距离远
由于台岛便于登陆的地段多,特别是在西海岸绵长的海岸线上,国军各个战区都面临登陆部队的突破,这样一来国军必须在多个方向上同时展开局部反击,以确保海岸一线阵地的稳定。因此国军的局部反击必将是分散兵力,多处实施。
国军的总反击作战要求使用全岛的机动打击力量,在一个方向上实施(通常是主要登陆方向)这样一些部队将首先实施跨战区远距离机动,或由中部战区向南北战区机动,机动距离均为100——150公里;由南部战区向北部战区或由北部向南部战区机动,机动距离为250——300公里。机动距离远,并且在西部沿海集结、机动暴露在共军对海空火力和导弹火力下,易遭受共军火力毁伤和遮断。国军反击部队多为装甲、机械化部队,其机动受道路又受到地形影响极易被破坏,另外,部分方向上的预备队一旦被抽调,即出现多个地区的后方空虚,防御能力严重削弱,这使登陆的共军更加便于调整部署,选择国军防御薄弱之处,投入后续梯队发展进攻。而国军很有可能将“拆东墙,补西墙”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猪倌关于国军防御态势的分析!(2)
从台湾本岛来看,国军在北中南三点一线防卫形成两个钳形快速反应的战力架构,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从部署上分析国军主要防御可能出现在台湾岛西部登陆和空降区域,但在防御上又体现出不平衡北南部较强,中东部较弱.北部战区的淡水河口两侧至新竹一带,设有要塞9处要点27处其防御正面仅占台岛全部的20%但工式数量却占全岛工事总数的60%.南部战区主要集中在安平港至材园一带,设有要塞14处,要点8处.中部战区除西螺溪以北地区以外(中港溪至大肚溪一带)工事较多,仅有要点1处;东部战区由于不便与大部队登陆作战,除花莲,台东地区工事较为密集以外,防御阵地薄弱! 国军在同一部队地段上,通常第一线二线阵地较强,纵深阵地较弱,后方阵地更弱.除了个别地段有要塞阵地外,其他地段均无要塞和要点,只是构筑了一些工事;有些地方甚至只有一些要隘筑有少量工事!
                     猪倌关于国军军事部署不成熟想法(3)
国军抗干扰能力较弱,首先,空骑旅在空中机动时,适应复杂气象条件的能力较弱。其通用运输直升机遭到10——15节以上的侧风,既不能进行正常的起降。当战区能见度低于150米时,通常就不能实施起降。其次,其指挥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弱,在纵深较大,距离较远的空中机动时,(相对国军而言)作为主要通讯手段的无线电指挥控制,易遭受共军的强电磁干扰,以至影响作战行动的协调性。 军联兵旅部队隐蔽性差,遭受对方综合火力打击。空骑旅编有各型直升机80多架,国军反登陆作战时强调“孤注一掷地集中发动带有战略决战性质的总反击”。因而部队机动时,目标明显,隐蔽性差。另外,国军在部队机动,遂执行任务时,通常要建立基本集结地域。前方集结地域、待机地域、作战阵位和设计阵位,即所谓航空兵“三域两位”的战术阵地。而为了缩短反映时间,以求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发起进攻,其集结地域和前方集结地域距战场前沿均在50——70公里之间,待机地域距前沿20-25公里,作战阵位和设计阵位距目标3——7公里。由于台岛地形南北狭长,东西最宽也不过144公里,所以国军反登陆作战时空骑旅可能不设置集结地域和前方集结地域,而直接由机场或隐蔽地点进入待机地域。其待机地域内有指挥所、着落场、补给站及个分队的停机坪,目标后怔明显,在台岛西部平原地带狭小的空间内,处于共军海空电全方位的严密监视之下,行动毫无隐蔽可言。同时在反登陆作战中,空骑旅的重要战术阵位皆在对方远程火力射程之内,一旦被发现,其重要战术阵位皆在对方中远程火力射程之内,其要害将遭到致命的打击。加之台岛地幅狭小,进入战斗选择攻击航线的余地很小。易于对方空中地面火力在其攻击航线上(如河流、高大建筑物之间)进行伏击。
三 制结构不合理战斗力水分较大
根据美军等先进国家的经验,直升机部队中武装直升机、侦察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的数量只有大体相当时,才能形成最佳战斗力。否则战斗力就会下降但从目前国军空骑旅的编制来看武装直升机、侦察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的比例约为1:2:5。就使的空骑旅在遂行机动作战任务时,难以得到有效的情报和火力支援。
四 国军机降作战行动的及时性不强,地面的机动能力不强。直升机遂行任务前,通常需要35——40分钟的时间为系统设置任务程序,输入导航、通讯、机载目标管理系统的数据等。连续出动时每一次出动的维修保养也很复杂,直接影响到出动率和作战行动的及时性。再加上国军装备的对外依赖性大,严重制约了国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使其很难做到每一次都能抓住战机,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出动。同时国军空骑旅由于缺乏地面车辆,使其直升机部队的地面机动能力及其有使其直升机部队的地面机动能力及其有限。

                                     台湾的气候
一般来说,台湾及台湾海峡全年可划分为三个较为明显的气候季节:一是每年10月至第二年3月的东北季风盛行季节;二4月至6月的阴雨季节;三是7月至9月的台风盛行季节。可以说台湾几乎天天处于季风的怀抱之中,一般台湾北部,南部和东部新港附近是三个沿岸大风区,每月6级风力以上的大风日每月在5天以上,台湾海峡6级以上的大风日每月10——15天左右,而澎湖地区级以上的大风日每月则达成20天左右 台湾地区暴雨出现机会之,强度之大,都居全国之首,年均达8——12天,而暴雨多发生在下午,2时至7时,下午4时为暴雨发生的高峰时间,每年4——6月是台湾海峡亦即台岛的雨季。到6月分台南季风吹起时,冷暖空气在该地区进退消涨,造成大范围阴雨天气,云层底厚,其间台湾晴朗的天气大多不到一天,云灵则长达20——26天,台南——恒春一带则15——20天。湾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雷暴春末至盛夏时期出现的比较频繁大以7、8月份雷暴为去年之冠台湾雷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台南部的嘉义至凭东一带雷暴特别多,全年可达30天以上,台北盆地全年也在20天以上,其他底平地带则在20多天。台湾岛屿山岳地带是我国著名的多雾区,尽管在东北季风盛行期不是雾日最多的时期,但一些地区雾日仍呈现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台湾每年以十月到第二年一月开始,进入多雾期。尤其以其西部和北部为甚,这段时期每个月都有5——15天能见度小于8公里的雾日,而台北岗山和嘉义一带则多达15——22天,平均为8——10天而;当进入2、3月的雾日高峰期后,西部和北部每月大约有15-20天,能见度低于8公里的雾日;台北可达19-23天。几乎“天无三日晴”
顶一下!
好文章。
好象分析得挺有理的,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