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46:11
日本《呼声》5月号文章《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
作者: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

日货何以如此抢手
尽管“中国特需”在目前的日本产业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但是只要仔细分析中国
的实态,我还是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首先,只要美国切断中国的对美消费品出口渠道,那么中国就难以维持其经济增长。
占中国对美出口80%的商品,都是打入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制造的。也就是说,美国
企业是把中国作为“自己的工厂”来使用的。
不过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却与美国企业大相径庭。美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都是面
向本国的商品,而日本企业却在大规模地向中国提供对中国产业发展来说不可或缺的
东西。
比如建筑用机械,目前只有日本在向中国出口。美国虽然也有不少建筑机械厂家,但
却无法向中国出口其产品,因为美国造的建筑机械在耐久性方面无法适应中国的需
求。如今在中国这种空前的建筑热潮中,建筑工地是昼夜不停地两班倒运转,建筑机
械的年均使用时间高达3000小时。只有日本造的建筑机械才能经得起如此消耗。日本
的机床也颇受中国市场欢迎。中国需求量最大的是用于生产汽车部件的机床。这个市
场上的竞争之激烈并不亚于建筑市场。中国的汽车产量2003年高达430万辆,比前一年
整整增加了100万辆。因此,用于生产汽车部件的机床也是昼夜不停地运转,其年均工
作时间高达3500个小时以上。尽管如此,日本的机床却能保证连续5年性能不变。
中国造的同类机床,基本上,也是日本制品的仿制品。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
产业将寸步难行。
随着中国经济得发展,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不断增加。质量不高的商品难以满足这些
人的需求。因此,品性俱佳的日本商品越来越受欢迎。比如,近年来东陶公司的自动
冲便器就开始受中国市场欢迎。如今上海40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几乎每套居室都安装
了这种自动冲便器。据说它在上海的普及率已超过10%。
去年日本对华出口增长了34%,而中国的对日出口只增长20%。看来不久的将来,日
中贸易将呈现出日本出超的局面。

日本技术实力雄厚
本人一贯认为, 通货紧缩对日本不是坏事。在通货紧缩环境下实现了6.4%经济增长的
国家,不会出现不景气局面。
最主要的是,日本拥有可使通货紧缩变为可借之“东风”的两种资产。
第一就是日本优秀的技术实力。自1996年以来,日本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
的专利贸易,都呈出超状态。根据2001年的最新统计,日本每年的专利出口额高达1.1
万亿日元,而进口额只有4000亿日元,形成巨额盈余。
要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生存,日本企业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因为那些没有这种技术的
国家,不购买日本的技术就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技术水平越低的国家遭受通货紧缩的
打击越大。
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彩电。根据2002年的统计,中国的彩电产量高达7800
万台,占世界彩电总产量的75%,但都是显像管彩电,如今因供给过剩价格已降得很
低。
但是,等离子电视或液晶电视的价格却并未下降,仍然保持在1英寸1万日元的价位
上。也就是说,与显像管电视这类低级商品相比,高技术商品能够保持稳定的市场。
日本拥有的第二种资源是,为确保技术优势而对研究开发的巨额投资。日本的此项投
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3.1%;美国占2.7%;而中国只占不到1%。而且中国几乎
没有用于民生领域的研究开发投资,基本上处于依靠外资带来新技术的“依赖外资”状
态。
日本的钢铁业向来以节省能源而著称,钢铁企业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全部都用于发
电。因此,钢厂不仅不用买电,反而还向电厂卖电。
没有日本钢铁的支撑,中国的汽车厂家就没法生存。因为日本生产的汽车用钢板质量
世界第一,不用这种钢板的汽车就根本没有销路。

依赖越强受控越大
日本应该如何面对这一轮的“中国特需”?我的回答就是:跟着市场走。也就是说,不
要降低对华出口的技术和产品的价格,要保持技术差别。
在通货紧缩形式下,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差就是价格差。保持这种状态对日本非常有
利。以建筑用的重要钢材H型钢为例,目前的对华出口价已比日本国内价高出了
20%,但中方却不得不购买,因为没有这种钢,中国的建筑公司就无法保障高层建筑
骨架的安全。这就是通货紧缩条件下市场的最大特征:性能和质量决定价格。那些不
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人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被“中国特需”牵着鼻子走很危
险。这实际上是杞人忧天。
中国要谋求经济长期增长,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科研和开发。但是,目前的中国既没有
这个基础,也缺乏这方面的远见,于是只好购买日本的专利,引进日本的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加强而不会越来越削弱。这就意
味着日本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日本《呼声》5月号文章《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
作者: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

日货何以如此抢手
尽管“中国特需”在目前的日本产业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但是只要仔细分析中国
的实态,我还是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首先,只要美国切断中国的对美消费品出口渠道,那么中国就难以维持其经济增长。
占中国对美出口80%的商品,都是打入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制造的。也就是说,美国
企业是把中国作为“自己的工厂”来使用的。
不过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却与美国企业大相径庭。美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都是面
向本国的商品,而日本企业却在大规模地向中国提供对中国产业发展来说不可或缺的
东西。
比如建筑用机械,目前只有日本在向中国出口。美国虽然也有不少建筑机械厂家,但
却无法向中国出口其产品,因为美国造的建筑机械在耐久性方面无法适应中国的需
求。如今在中国这种空前的建筑热潮中,建筑工地是昼夜不停地两班倒运转,建筑机
械的年均使用时间高达3000小时。只有日本造的建筑机械才能经得起如此消耗。日本
的机床也颇受中国市场欢迎。中国需求量最大的是用于生产汽车部件的机床。这个市
场上的竞争之激烈并不亚于建筑市场。中国的汽车产量2003年高达430万辆,比前一年
整整增加了100万辆。因此,用于生产汽车部件的机床也是昼夜不停地运转,其年均工
作时间高达3500个小时以上。尽管如此,日本的机床却能保证连续5年性能不变。
中国造的同类机床,基本上,也是日本制品的仿制品。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
产业将寸步难行。
随着中国经济得发展,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不断增加。质量不高的商品难以满足这些
人的需求。因此,品性俱佳的日本商品越来越受欢迎。比如,近年来东陶公司的自动
冲便器就开始受中国市场欢迎。如今上海40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几乎每套居室都安装
了这种自动冲便器。据说它在上海的普及率已超过10%。
去年日本对华出口增长了34%,而中国的对日出口只增长20%。看来不久的将来,日
中贸易将呈现出日本出超的局面。

日本技术实力雄厚
本人一贯认为, 通货紧缩对日本不是坏事。在通货紧缩环境下实现了6.4%经济增长的
国家,不会出现不景气局面。
最主要的是,日本拥有可使通货紧缩变为可借之“东风”的两种资产。
第一就是日本优秀的技术实力。自1996年以来,日本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
的专利贸易,都呈出超状态。根据2001年的最新统计,日本每年的专利出口额高达1.1
万亿日元,而进口额只有4000亿日元,形成巨额盈余。
要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生存,日本企业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因为那些没有这种技术的
国家,不购买日本的技术就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技术水平越低的国家遭受通货紧缩的
打击越大。
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彩电。根据2002年的统计,中国的彩电产量高达7800
万台,占世界彩电总产量的75%,但都是显像管彩电,如今因供给过剩价格已降得很
低。
但是,等离子电视或液晶电视的价格却并未下降,仍然保持在1英寸1万日元的价位
上。也就是说,与显像管电视这类低级商品相比,高技术商品能够保持稳定的市场。
日本拥有的第二种资源是,为确保技术优势而对研究开发的巨额投资。日本的此项投
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3.1%;美国占2.7%;而中国只占不到1%。而且中国几乎
没有用于民生领域的研究开发投资,基本上处于依靠外资带来新技术的“依赖外资”状
态。
日本的钢铁业向来以节省能源而著称,钢铁企业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全部都用于发
电。因此,钢厂不仅不用买电,反而还向电厂卖电。
没有日本钢铁的支撑,中国的汽车厂家就没法生存。因为日本生产的汽车用钢板质量
世界第一,不用这种钢板的汽车就根本没有销路。

依赖越强受控越大
日本应该如何面对这一轮的“中国特需”?我的回答就是:跟着市场走。也就是说,不
要降低对华出口的技术和产品的价格,要保持技术差别。
在通货紧缩形式下,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差就是价格差。保持这种状态对日本非常有
利。以建筑用的重要钢材H型钢为例,目前的对华出口价已比日本国内价高出了
20%,但中方却不得不购买,因为没有这种钢,中国的建筑公司就无法保障高层建筑
骨架的安全。这就是通货紧缩条件下市场的最大特征:性能和质量决定价格。那些不
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人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被“中国特需”牵着鼻子走很危
险。这实际上是杞人忧天。
中国要谋求经济长期增长,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科研和开发。但是,目前的中国既没有
这个基础,也缺乏这方面的远见,于是只好购买日本的专利,引进日本的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加强而不会越来越削弱。这就意
味着日本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
根据啥分析出来的??????
"日本的钢铁业向来以节省能源而著称,钢铁企业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全部都用于发
电。因此,钢厂不仅不用买电,反而还向电厂卖电"

这是否事实? 如果是的话,值得国内的钢铁企业研究,学习!
<P>这可是个好文章,无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应该多看看。</P>
[em01]文章不错,就是理论差了点,只看到对日本有利的一面,没考虑这也可以改个名字“日本的未来取决于中国”,且不说日本读中国市场的依赖性有多高,单说日本的能源线处在中国实力的笼罩之下,就很能说明未来的中日关系了。小日本就是小日本,倭奴!!还能再翻了天不成?
<B>以下是引用<I>old-cat</I>在2004-6-1 3:24:00的发言:</B>
[em01]文章不错,就是理论差了点,只看到对日本有利的一面,没考虑这也可以改个名字“日本的未来取决于中国”,且不说日本读中国市场的依赖性有多高,单说日本的能源线处在中国实力的笼罩之下,就很能说明未来的中日关系了。小日本就是小日本,倭奴!!还能再翻了天不成?

<P>同意</P>
<P>作者的眼光太狭隘了。只看到了他在技术上的优势,但他忘了自己在市场、能源等诸多方面的战略性的短处。可以看出,这是一篇日本右翼分子写的妄自尊大的文章。</P>[em18][em18]
应该说:小日本的未来取决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