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火箭发射塔的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30:19
MD大力神5发射塔结构简洁,优美

TG长征发射塔庞大,复杂

技术优劣如何?哪位大大解惑MD大力神5发射塔结构简洁,优美

TG长征发射塔庞大,复杂

技术优劣如何?哪位大大解惑
这个帖子多少钱啊?LZ 我最近缺钱,你要是有门路介绍我发贴啊,肯定比您的有技术含量啊!这么脑残的都能给钱,那我要是发的话,还不得给奖金啊?
同问同问!
不好意思,咱也不缺这个钱

下次一定主题说清楚点,是在提问在
那个是宇宙神V,不是大力神V,大力神到IV就绝种了
XSLC发射中心

1.勤务塔
2.脐带塔
3.二号发射台  4.发射控制室(LCC)
5.瞄准间
6.跟踪测量站 7.低温推进剂加注系统
8.常温推进剂加注系统
9.一号发射台
[关闭窗口]


AtlasV的发射基地,该有的全有,LZ的图片里只有一个脐带塔+移动发射台,拍照位置是勤务塔,发射台刚刚离开勤务塔,运载组装好的火箭前往发射位置(照片中远处有避雷塔的位置)。而给出的西昌的图里是活动勤务塔+发射塔,说明不了整体问题。
当然老美的发射台比咱们要好,效率也要高,是二垂模式,发射台与脐带塔一体式,可以移动的,而西昌的是勤务塔是移动的。
未命名.JPG

AtlasV的发射基地,该有的全有,LZ的图片里只有一个脐带塔+移动发射台,拍照位置是勤务塔,发射台刚刚离开勤务塔,运载组装好的火箭前往发射位置(照片中远处有避雷塔的位置)。而给出的西昌的图里是活动勤务塔+发射塔,说明不了整体问题。
当然老美的发射台比咱们要好,效率也要高,是二垂模式,发射台与脐带塔一体式,可以移动的,而西昌的是勤务塔是移动的。
未命名.JPG
5毛?美分?还是暑假党


Falcon 9从组装到发射应该是最简洁的
[localimg=101,150]1[/localimg]

Falcon 9从组装到发射应该是最简洁的
[localimg=101,150]1[/localimg]
LZ是拿勤务塔和脐带塔比较了啊,6楼老大扫盲来了,顶一个。
但是从布局看,MD的发射中心都是在没有安全威胁的环境下设计的,西昌在丛山之间规划建立,难度差别巨大。
从弹体的运输上,我们就比人家难度大,估计西昌设计时安全是第一位的,效率次之。工业技术整体水平上的差距确实是存在的。酒泉比西昌太原的条件好,比较期待的是海南的新基地,应该是所有基地中最现代化的。
时装党!
而且是美式时装党!
而且是带有色眼镜的美式时装党!
而且是放暑假的带有色眼镜的美式时装党!

我认错:我又乱扣帽子了!
如果这么说毛子的水平比美国人还高
连架子基本都没有
GOOGLE一下就有答案了,两塔的功用差很多,根本不能比。。。
{:3_98:}
感谢大大解惑
唉。。。现在美分党和毛党中又混杂了暑假党。。。斗争形势复杂啊。。。我还是打酱油吧
cmj9808 发表于 2009-6-29 19:01
怎么还有个起竖的液压装置?
Falcon-9是地面水平组装,然后起竖的,跟普通的近程弹道导弹似的
Nighthawk 发表于 2009-6-30 14:18
向毛国靠拢了?加注也水平?怎么没看到燃料管?
6楼7楼好资料
纸飞机 发表于 2009-6-30 14:34
应该是水平组装赶紧后再加注,美系火箭都是这个套路。没有燃料管正常,发射台还没建好,各种设施都是“接近正常”的水平,顺利地话Falcon-9第四季度会首飞
各有各的系统和路线啊。
楼主都有优美来形容美国的发射塔了,好像我们就没啥要说的了
23# wr960204


美不美只是个人的认识问题,我是中国人就不能说外国东西漂亮了?
这不是美不美的问题,如果火箭在发射台上炸了,显然我们要花更多时间来重建发射塔。
希望海南能有所改进。
美国那个是在转运过程中,还没到发射阵地呢,这样比较是不对的。
应该拿德尔他-4来比较,宇宙神5用的是俄罗斯的发动机。
那还用说,别人家的最好
美帝的发射地风水真是好啊,咱们文昌建好以后估计跟这个差不多
设计的思路,技术水平都有不同,估计才造成了这个样子。
德尔他-4,美国最先进的火箭,还不是有庞大的勤务塔。
俄罗斯那个不错,很简洁;
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工程设计水平有差距很自然,的确要多看多学。

海南那个恐怕也不是以简洁为目标的,因为靠海潮湿,环控说不定还要加码(比西昌)。
联盟的很简洁,用了几十年了。
我眼睛没看花吧,四昌卫星发射中心??
quickbirdliu 发表于 2010-10-6 19:08


    的确也是旅游景点。
tu26160 发表于 2010-10-6 19:16


  每个国家火箭的始祖导弹都不一样。
俄罗斯的是SS-6
中国的是东四东五
美国的应该是红石吧
那时候由导弹决定了的东西,现在也都没啥变化。
老毛子发射塔简洁,没见第二家用过,你说能好到哪去?
中国发射架复杂,跟老美学的,你说怎么样?

俄罗斯那个不错,很简洁;
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工程设计水平有差距很自然,的确要多看多学。

海南那个恐怕 ...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10-6 20:02


根本没有这么比的,发射架职能有不同,适用就行,何来多看多学?

酒泉有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射综合楼,又是组装楼又是测试楼,发射时把火箭平移出楼外就直接上了发射架。又节约又环保,为啥不让美俄跟咱学学?
俄罗斯那个不错,很简洁;
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工程设计水平有差距很自然,的确要多看多学。

海南那个恐怕 ...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10-6 20:02


根本没有这么比的,发射架职能有不同,适用就行,何来多看多学?

酒泉有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射综合楼,又是组装楼又是测试楼,发射时把火箭平移出楼外就直接上了发射架。又节约又环保,为啥不让美俄跟咱学学?

俄罗斯那个不错,很简洁;
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工程设计水平有差距很自然,的确要多看多学。

海南那个恐怕 ...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10-6 20:02

只一个火箭的牵制释放装置,都会影响发射架的设计构型。美俄的液氧煤油和液氢液氧发动机火箭需要这个,而我们现在的UDMH/N2O4火箭不需要,有无牵制释放装置影响到火箭的防风锁紧形式,防风锁紧又影响到发射塔架的承力结构……

还有燃料加注方式的问题,火箭自身强度的问题

现有长征系列的发射架结构,除2F外,都是分段运输,垂直组装测试,垂直发射。发射台负担较大(酒泉新综合工位除外)。
老毛子所有的液体火箭发射架,都是横向组装测试,垂直加注发射,立起来以后就只剩下加注和发射了,发射台上要做的事情自然少些(连巨无霸N1都是整个箭体硬抬起来的)。但缺点同样明显:箭体受力太大。
美国情况要复杂些,不同系列火箭发射架都不一样。但谁要说美国发射架都很简洁的,先去找张土星五号的照片来看看。
俄罗斯那个不错,很简洁;
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工程设计水平有差距很自然,的确要多看多学。

海南那个恐怕 ...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10-6 20:02

只一个火箭的牵制释放装置,都会影响发射架的设计构型。美俄的液氧煤油和液氢液氧发动机火箭需要这个,而我们现在的UDMH/N2O4火箭不需要,有无牵制释放装置影响到火箭的防风锁紧形式,防风锁紧又影响到发射塔架的承力结构……

还有燃料加注方式的问题,火箭自身强度的问题

现有长征系列的发射架结构,除2F外,都是分段运输,垂直组装测试,垂直发射。发射台负担较大(酒泉新综合工位除外)。
老毛子所有的液体火箭发射架,都是横向组装测试,垂直加注发射,立起来以后就只剩下加注和发射了,发射台上要做的事情自然少些(连巨无霸N1都是整个箭体硬抬起来的)。但缺点同样明显:箭体受力太大。
美国情况要复杂些,不同系列火箭发射架都不一样。但谁要说美国发射架都很简洁的,先去找张土星五号的照片来看看。
毛子所谓简洁,人家麻烦的地方都不是发射时能看到的,工业体系带来工业习惯,人家是水平运输,起竖发射,而且检测是在水平状态完成的,因为有多年经验能从火箭和检测手段双方面保证水平和起竖两个状态下带来的差别。这都是汗水乃至血买来的教训....
这种东西,没啥事还是不要大动筋骨的好
乃至N1,能源-暴风雪联合体这样的巨物都是水平铁路运输,起竖的时候也算一景了,可惜美景不再......




俄罗斯的水平整体运输模式(简称“三平模式)是不错的,个人认为值得我们学习。其实中国的航天人很想学人家那一套,但我们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不太容易改过来。这牵涉到火箭结构强度,仪器,零件等等一系列问题。

俄罗斯的水平整体运输模式(简称“三平模式)是不错的,个人认为值得我们学习。其实中国的航天人很想学人家那一套,但我们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不太容易改过来。这牵涉到火箭结构强度,仪器,零件等等一系列问题。
水平組裝、水平測試、水平整體運輸的發射方式(俄罗斯)

    運載火箭、航天器分級運送到航天發射場後,首先在技術區的廠房內,在水平狀態下將火箭各級對接成整體,然後將單元測試合格的儀器、部件安裝於火箭上。火箭、航天器測試合格後,在水平狀態下將火箭、航天器對接成一個整體,並進行綜合測試檢查。

    技術區測試合格後,將火箭、航天器以水平狀態整體運往發射區,然後整體起豎於發射臺上,使火箭、航天器由水平狀態轉為垂直狀態。

    採用這種模式時,要求火箭、航天器連接在一個整體以後,應有足夠的強度,其結構允許在水平狀態下進行整體運輸。前蘇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和聯盟號載人飛船就是利用這種模式進行準備。

    這種模式的優點有:適用於發射各類應用衛星的液體運載火箭,操作簡便,對發射設備的要求容易實現,技術區安全性好,發射區可近距離測試,火箭運輸條件低,運載火箭、航天器裝配成整體後,直到點火發射以前,其電氣、機械的連接狀態不變,這樣可以提高可靠性,也可以縮短在發射工位上的測試時間。例如“聯盟”號飛船在發射工位上的準備時間用14小時就可以了。這樣,發射場的使用週轉率就可大大提高。另外,這種模式下所需要的建造費用與“三垂”模式相比要低,並且沒有“三垂”模式的測試廠房那樣高大複雜,發射工位的設施也比“三固”模式要簡單得多。蘇聯(俄羅斯)用“聯盟”號火箭發射“聯盟”號飛船和其他載荷,至今已進行了一千多次發射,成功率達到99.8%,應該說得益於這種模式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