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请一砖先生批评指正航母临时轻甲板的设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34:07
来超大时间不长,但从谈论马世强弹射的帖子里,知道当头一砖先生是行家,恳请批评和指正我的一个设想,是为保障我国首批舰载机飞行员着舰安全,而提出的航母临时轻甲板的设想。先谢谢了。
原贴《给我国航母斜角甲板的新建议》,2009.3.27发表在新浪的海军论坛里,地址:(http://bbs.news.sina.com.cn/thre ... y_138307_1331_34208
因原贴长而凌乱,下面是整理的:

设想是在航母斜角甲板的前端,延长搭建一段临时甲板,长度约等于原斜角甲板的四分之一,靠舰艏左舷新增的“外挑”的钢支架支撑。

临时甲板越轻,就越少影响航母的稳性,支撑钢支架所需的舰艏内部的结构加强也越少,因此设想没使用钢材,没采用昂贵的钛合金,而选用了铝合金。此外为减重,甲板的强度还不能承受舰载机降落时的冲击(也不允许直升机在此起降),但可以承受舰载机滑跑时以及单架滑停时的载荷。

需极力避免舰载机降落在临时甲板上,虽然可能性很小,万一在此落地的话,铝甲板因冲击力而变形,如飞行员反应及时,仍有逃逸复飞的可能。如下滑角、着速过大,铝甲板甚至会塌陷而导致事故,不过可能性极小。变形或塌陷的铝甲板需返港口维修。

该甲板不直接解决降落难的问题,舰载机仍按原有方式降落,仍在原斜角甲板长度内降落,它是供我国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在近海、低海况下降落训练的,是保障降落安全,加快降落训练进度的一项临时措施,注意:是临时的。

为避免飞行员可能产生误判,临时甲板用不同的涂色与原甲板区别,也不安装供夜间降落用的指示灯。如我国航母采用弹射起飞,斜角甲板上的弹射器和舰艏左舷的外飘小舷台,在临时甲板拆除前,暂停使用。

当首批飞行员掌握了降落基本技能,尤其是夜间降落基本技能后,临时甲板将分三次拆除。而后续批次的因有首批闯出的经验和教训,并以他们为教官,同时降落指挥官也取得了经验,就不需要临时甲板了,后续的航母也不再安装。虽然装、拆临时甲板耗费时间,但是值得的。

因临时甲板不能承受高海况下海浪的抨击,又想不出解决的方法,只能在近海、低海况下使用。当飞行员掌握基本的降落技能,临时甲板拆除后,才能进行高海况下(不超过六级)以及更高级的带战术背景的降落训练。

设想的理由:

一:首批舰载机飞行员早期降落的准确度不高(特别担心落点偏前),首批降落指挥官也无经验,当降落失败需要逃逸复飞时,他们的反应和处置能力预计要差些,临时甲板增加了可供滑跑的长度,有了容许反应和处置迟缓的时间,也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降落的安全,特别是在夜间降落时。

二:我国航母上的索的可靠性,以及拦阻阻尼与舰载机重量、着舰速度、甲板风的匹配,都是未知数。如阻拦索拉断,飞机不可能逃逸复飞,而会滑跑出斜角甲板,滑落海中。有了新增的临时甲板的长度,延长了从索断到滑落海中的时间,就增加弹射逃生的几率;当临时甲板拆除时,拦阻系统已有了实际使用的经验,也利于提高索的可靠性。

三:应急拦阻网,可靠性也是未知数。即使拦阻网性能有故障,新增的临时甲板长度,能让挂网的飞机在其上停下来。

四:临时甲板能起良好的心理作用,虽然飞行员在陆地的模拟降落场练过,也多次擦舰复飞,但航母实降风险很大,一出事故就会威胁生命,可预计首批飞行员在航母上降落时,无论技术和心理压力上都是道“坎”。而新增的甲板长度能增加安全感,尤其是夜间降落时,可减轻心理压力,也就能多探索、多尝试,从而加快训练的进度。当飞行员熟能生巧、艺高人胆大后,临时甲板将被拆除,考虑到可能对临时甲板产生心理依赖,使用约一年后,拆除分三次进行,以便他们做心理调整,此外,在技术也要调整,如着舰前从能目视临时甲板到不能目视。

五:如引进苏33失败,必须自研舰载机,可靠性较低的新机在航母实降时,新增的甲板长度能为试飞员多提供一层安全保障,有利于新机研制。同理,示意图.gif对研制舰载预警机、反潜机、无人机也是有好处的。

临时甲板的安装与拆除:

由于是临时的,打算用一年左右就逐步拆除,就没必要按造船的规范来安装。建造航母时,除了舰艏内部的结构要加强外,在舰艏左舷留出若干突出于舷外的“钢檐”,做为铝甲板支架的支撑点。带着“钢檐”进行海试后的航母,再加装临时甲板。因临时甲板的使用条件是近海、低海况,无须第二次海试。
前两次拆除可在码头上进行,仍保留相应的“钢檐”,第三次在船台拆除时才一并拆掉,只须处理一次航母舰艏左外舷壳体,对应舰艏内部的结构加强也一并拆除。

设想面临的问题:

一:由于选用了高温性能很差的铝合金,就要考虑舰载机高温燃气的影响。好在逃逸复飞时,飞机是快速滑跑或飞过临时甲板,加上甲板涂料本身就耐热,燃气对铝合金影响不大。而索断的话,飞机慢速滑过临时甲板,高温燃气影响就较大,不过断索是重大事故,训练暂停,航母回港查找原因,顺带维护受影响的铝甲板。

二:铝与钢连接的问题。采用铝-钢复合接头焊接成本太高,而且连接部分强度可能不够;螺栓连接在载荷作用下有松脱的可能,铆接可能保险点,但现船厂很少使用铆钉了。
铝与钢的连接处,因飞溅的海水导致电化学腐蚀。好在使用时间不长,通过上漆和返港用淡水冲洗,应该不担心。

三:铝与钢的不同热膨胀系数,可能导致两个甲板拼接处,因温度的变化产生高度差。只需两甲板接缝处的上沿做成圆弧状,塞缝的剖面呈喇叭状。这样带高差的两甲板就不呈阶梯过渡了,且高差和缝宽远小于前起落架机轮的半径,应不影响滑跑。

四:临时甲板重量不轻,外飘幅度又很大,对航母稳性有影响。通过调压载,并在近海、低海况下使用,问题不大。因临时甲板增加了风阻,这就要重新考虑航母的锚泊、系泊问题。

五:舰艏左舷的“钢檐”如何与其内部承力结构连接的问题,“钢檐”如何密闭地“穿出”壳体问题,完全拆除后如何处理左舷的表面的问题。由于舰艏内部需做结构加强,航母设计时就需考虑了,否则设想就运用不了。

六:最后一个问题。一般训练流程,先进行昼间高海况下降落训练,再夜间低海况,最后夜间高海况。而设想相反,先进行夜间低海况下降落训练,拆除临时甲板后,再昼间高海况,最后夜间高海况。如果训练步骤不允许更改,而我国前后两艘航母的下水间隔又较长,设想就没太大意义了,费那么大的劲,安了又拆,风险很大、逃逸复飞概率大的夜间降落用不上,却只能为昼间低海况下的降落训练提供一些安全保障,这很不合算。

(感谢“龙de船人”论坛里网友们提供专业性的指点)

逃逸原.gif
逃逸新.gif
断原.gif
断新.gif
取消.gif来超大时间不长,但从谈论马世强弹射的帖子里,知道当头一砖先生是行家,恳请批评和指正我的一个设想,是为保障我国首批舰载机飞行员着舰安全,而提出的航母临时轻甲板的设想。先谢谢了。
原贴《给我国航母斜角甲板的新建议》,2009.3.27发表在新浪的海军论坛里,地址:(http://bbs.news.sina.com.cn/thre ... y_138307_1331_34208
因原贴长而凌乱,下面是整理的:

设想是在航母斜角甲板的前端,延长搭建一段临时甲板,长度约等于原斜角甲板的四分之一,靠舰艏左舷新增的“外挑”的钢支架支撑。

临时甲板越轻,就越少影响航母的稳性,支撑钢支架所需的舰艏内部的结构加强也越少,因此设想没使用钢材,没采用昂贵的钛合金,而选用了铝合金。此外为减重,甲板的强度还不能承受舰载机降落时的冲击(也不允许直升机在此起降),但可以承受舰载机滑跑时以及单架滑停时的载荷。

需极力避免舰载机降落在临时甲板上,虽然可能性很小,万一在此落地的话,铝甲板因冲击力而变形,如飞行员反应及时,仍有逃逸复飞的可能。如下滑角、着速过大,铝甲板甚至会塌陷而导致事故,不过可能性极小。变形或塌陷的铝甲板需返港口维修。

该甲板不直接解决降落难的问题,舰载机仍按原有方式降落,仍在原斜角甲板长度内降落,它是供我国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在近海、低海况下降落训练的,是保障降落安全,加快降落训练进度的一项临时措施,注意:是临时的。

为避免飞行员可能产生误判,临时甲板用不同的涂色与原甲板区别,也不安装供夜间降落用的指示灯。如我国航母采用弹射起飞,斜角甲板上的弹射器和舰艏左舷的外飘小舷台,在临时甲板拆除前,暂停使用。

当首批飞行员掌握了降落基本技能,尤其是夜间降落基本技能后,临时甲板将分三次拆除。而后续批次的因有首批闯出的经验和教训,并以他们为教官,同时降落指挥官也取得了经验,就不需要临时甲板了,后续的航母也不再安装。虽然装、拆临时甲板耗费时间,但是值得的。

因临时甲板不能承受高海况下海浪的抨击,又想不出解决的方法,只能在近海、低海况下使用。当飞行员掌握基本的降落技能,临时甲板拆除后,才能进行高海况下(不超过六级)以及更高级的带战术背景的降落训练。

设想的理由:

一:首批舰载机飞行员早期降落的准确度不高(特别担心落点偏前),首批降落指挥官也无经验,当降落失败需要逃逸复飞时,他们的反应和处置能力预计要差些,临时甲板增加了可供滑跑的长度,有了容许反应和处置迟缓的时间,也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降落的安全,特别是在夜间降落时。

二:我国航母上的索的可靠性,以及拦阻阻尼与舰载机重量、着舰速度、甲板风的匹配,都是未知数。如阻拦索拉断,飞机不可能逃逸复飞,而会滑跑出斜角甲板,滑落海中。有了新增的临时甲板的长度,延长了从索断到滑落海中的时间,就增加弹射逃生的几率;当临时甲板拆除时,拦阻系统已有了实际使用的经验,也利于提高索的可靠性。

三:应急拦阻网,可靠性也是未知数。即使拦阻网性能有故障,新增的临时甲板长度,能让挂网的飞机在其上停下来。

四:临时甲板能起良好的心理作用,虽然飞行员在陆地的模拟降落场练过,也多次擦舰复飞,但航母实降风险很大,一出事故就会威胁生命,可预计首批飞行员在航母上降落时,无论技术和心理压力上都是道“坎”。而新增的甲板长度能增加安全感,尤其是夜间降落时,可减轻心理压力,也就能多探索、多尝试,从而加快训练的进度。当飞行员熟能生巧、艺高人胆大后,临时甲板将被拆除,考虑到可能对临时甲板产生心理依赖,使用约一年后,拆除分三次进行,以便他们做心理调整,此外,在技术也要调整,如着舰前从能目视临时甲板到不能目视。

五:如引进苏33失败,必须自研舰载机,可靠性较低的新机在航母实降时,新增的甲板长度能为试飞员多提供一层安全保障,有利于新机研制。同理,示意图.gif对研制舰载预警机、反潜机、无人机也是有好处的。

临时甲板的安装与拆除:

由于是临时的,打算用一年左右就逐步拆除,就没必要按造船的规范来安装。建造航母时,除了舰艏内部的结构要加强外,在舰艏左舷留出若干突出于舷外的“钢檐”,做为铝甲板支架的支撑点。带着“钢檐”进行海试后的航母,再加装临时甲板。因临时甲板的使用条件是近海、低海况,无须第二次海试。
前两次拆除可在码头上进行,仍保留相应的“钢檐”,第三次在船台拆除时才一并拆掉,只须处理一次航母舰艏左外舷壳体,对应舰艏内部的结构加强也一并拆除。

设想面临的问题:

一:由于选用了高温性能很差的铝合金,就要考虑舰载机高温燃气的影响。好在逃逸复飞时,飞机是快速滑跑或飞过临时甲板,加上甲板涂料本身就耐热,燃气对铝合金影响不大。而索断的话,飞机慢速滑过临时甲板,高温燃气影响就较大,不过断索是重大事故,训练暂停,航母回港查找原因,顺带维护受影响的铝甲板。

二:铝与钢连接的问题。采用铝-钢复合接头焊接成本太高,而且连接部分强度可能不够;螺栓连接在载荷作用下有松脱的可能,铆接可能保险点,但现船厂很少使用铆钉了。
铝与钢的连接处,因飞溅的海水导致电化学腐蚀。好在使用时间不长,通过上漆和返港用淡水冲洗,应该不担心。

三:铝与钢的不同热膨胀系数,可能导致两个甲板拼接处,因温度的变化产生高度差。只需两甲板接缝处的上沿做成圆弧状,塞缝的剖面呈喇叭状。这样带高差的两甲板就不呈阶梯过渡了,且高差和缝宽远小于前起落架机轮的半径,应不影响滑跑。

四:临时甲板重量不轻,外飘幅度又很大,对航母稳性有影响。通过调压载,并在近海、低海况下使用,问题不大。因临时甲板增加了风阻,这就要重新考虑航母的锚泊、系泊问题。

五:舰艏左舷的“钢檐”如何与其内部承力结构连接的问题,“钢檐”如何密闭地“穿出”壳体问题,完全拆除后如何处理左舷的表面的问题。由于舰艏内部需做结构加强,航母设计时就需考虑了,否则设想就运用不了。

六:最后一个问题。一般训练流程,先进行昼间高海况下降落训练,再夜间低海况,最后夜间高海况。而设想相反,先进行夜间低海况下降落训练,拆除临时甲板后,再昼间高海况,最后夜间高海况。如果训练步骤不允许更改,而我国前后两艘航母的下水间隔又较长,设想就没太大意义了,费那么大的劲,安了又拆,风险很大、逃逸复飞概率大的夜间降落用不上,却只能为昼间低海况下的降落训练提供一些安全保障,这很不合算。

(感谢“龙de船人”论坛里网友们提供专业性的指点)

逃逸原.gif
逃逸新.gif
断原.gif
断新.gif
取消.gif
哎呀,第一张图的位置没注意发好。
敢问楼主,你的临时甲板平时放哪儿?
再问楼主,你的支架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桁架结构?悬挑结构?你有没有计算过这个临时甲板需要承受多少大的力?需要多少大的梁?这部分结构会给航母的稳性带来多少大的影响?
这部分结构会增加多少重量?能承受多少级的海况?有多少实战意义?因此增加的费用多少?
这部分结构会增加多少重量?能承受多少级的海况?有多少实战意义?因此增加的费用多少?
构思不错。只是为什么不直接把加班延长呢?这个强度很难达到要求。除非底下还有一个船体,但那样就偏离了本意。只能说,构思不错,但是不适用。还是顶一下lz。
我的临时甲板在航母海试后才安装的,就一直在那里放着,呵呵,不可能藏起来嘛。
临时甲板到后来是要分三次拆除的。
至于你提到支架的结构:我没学过船舶工程,学识有限,无法准确回答,所以就到了专业的“龙de船人”论坛里请教他们,他们说安装不是大问题,稳性也影响不大,但担心海浪的抨击,不过,我在设想产生时,就通过限制使用条件:只能在近海、低海况下使用。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设想本身有没有意义,如有意义的话,安装估计不上大问题。
代号大白菜 发表于 2009-6-26 22:37

你四个问题中,有三个无法回答。呵呵,我只能回答第三个。
我的设想是供我国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早期着舰训练用的,是不考虑实战用途的,所以说它是临时甲板。
这个临时甲板是要拆除的,在它拆除后,我国飞行员还没完全掌握着舰技术,还有的训练要在拆除后展开(就是顾虑到海况的问题)。
所以临时甲板是不可能用到实战上的。
liyangispig2008 发表于 2009-6-26 22:39

恩,肯定不能延长的,因为航母在几十年使用期里要在各种海况下航行,要面对大风大浪和作战的可能。而我的临时甲板则不用,况且它为了减轻重量,只能承受舰载机滑跑时的负荷,连着舰的冲击都是不能承受的。
我最早的设想里,还包括在舰尾也安装一块临时的甲板,但一想到,那里要承受着舰的冲击,不能搞成轻型的,就马上取消设想中包含后面临时甲板的那部分了。
实用的问题,我也不能判断的,所以要请超大的高手来点评。
喔,补充一下,在一楼里有:
“因临时甲板不能承受高海况下海浪的抨击,又想不出解决的方法,只能在近海、低海况下使用。当飞行员掌握基本的降落技能,临时甲板拆除后,才能进行高海况下(不超过六级)以及更高级的带战术背景的降落训练。”

其中有“(不超过六级)”,是指航母的着舰不超过六级(看网上资料得知的,超过六级就不能着舰了),并不说,临时甲板在六级之前可以使用,至于临时甲板它到底能在多少海况下使用,我也无法准确回答,只能用含糊的词语“低海况”下使用。
航母这个东西本身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它的降落甲板设计也是考虑过安全余度的,其实50,60年代的航母降落甲板最短的才140几米,埃塞克斯也才160几米,就这么短的还曾经起降过p3Y,A5这些恐龙机。降落甲板的长度和航母系统设计的下滑角有较大关系,早期的舰载机下滑角高达4.5度,最大的接近6度,所以降落甲板短,而现在下滑角降低到3.5-4度,甲板长度需要200米以上,最小的拦阻航母都必须保持这个尺度。下滑角的减小成功的提高了航母降落的成功率,降落万次事故率也下降了99%,下滑角的减小主要还是来源于拦阻系统的拦阻动能的提升,显而易见的事情是,下滑角小,允许的起落架垂直下沉率限制下,飞机的进场速度可以快一点,飞机快一点可以降低舰载机设计的许多巨大的限制,比如不再需要F4的吹气增升设备,不再需要F14的变后掠翼,当然这个快是相对的,比正常陆地机场2-2.5度的下滑角那就差不少了。未来降落下滑角还会减少么?可以说短期内不会,如果下滑角从3.5度降低到2.5度,尼米兹的全长作降落跑道都不够。

航母的训练是一个独立的特殊的系统,美国正常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也是由简入繁来的,通常说加长正常设计的航母甲板来提高训练效果不如用进场速度下限低,低速性能好的飞机来练更有效,正常飞行员会在陆地机场训练足够的架次数才会批准上舰训练,美国飞行员在陆地机场进行降落训练要有40次以上成功率才会批准上训练舰,T45并不会借助他的低速能力好降低进场速度来提高训练效果,而是模拟真实飞机的进场速度,良好的升力只是作为安全复飞的储备而已,美国训练着舰不仅仅训练成功率,也训练失败率,降落时都是先练复飞,等复飞熟练以后才会练降落,海军训练中心对那些飞行技术特别好,训练期间成功率高的飞行员还要特别加训练模拟失败的复飞,让学员的复飞训练和降落训练总次数大致相等。

从训练的角度来说这种加长甲板的设想没有太大的必要,前提是降落甲板的设计足够长,从实际上来说这种设想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楼主的几种想法是符合现在航母甲板设计的主流的,一是将降落甲板尽量延长,虽然延长到楼主设想的长度还是略显夸张,但是想办法延长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法国戴高乐和尼米兹一样的下滑角设计,但是200米跑道和238米跑道用起来不是同等的舒适,较现代的航母已经在减小斜角角度,延长降落甲板长度。第二个设想比较有价值,用轻结构延长和拓宽甲板,传统的航母甲板加宽的设计受到稳性的限制,加宽限制很大,尤其是美国的航母,外飘区有两台弹射器这种上千吨的重型装备,还有附加的装甲板等等,现在新一代的设计思想在航母的外飘甲板那些主要作为停机区域的甲板采用了轻量结构,虽然同样采用钢材,但是有些用了打孔板或格栅,底板外飘区不密封,尽量减轻外飘区的重量和力矩。比如英国新航母结构设计就优化过,获得更大更宽的甲板,俄罗斯在对印度的二手改装航母上也采用了这种设计拓宽甲板。

目前的甲板设计结构问题比较大,主要是外飘过远,超出了甲板最宽处,而且那个位置已经在舰体艏部收缩的位置,支撑结构需要比舯部更大更重才能维持,即便是采用铝合金也不能降低这种设计上的难题。另外他的位置在艏部浮力薄弱区,增加的载荷对浮力储备是很大的问题,按这个设想增加的甲板至少是上千吨的重量,这部分偏心负荷需要平衡,等同于双倍的载荷叠加到舰艏,容易出现埋首和强上浪,我的观点是适度延长,不超过航母总宽为宜
先谢谢你专业的评论。

不过,有三点想探讨一下。

一:设想是针对我国航母首批舰载机飞行员早期着舰训练保安全的,在航母上着舰,包括逃逸复飞,对我国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因为乌克兰没航母无法实际着舰,从那里学到的东西,我估计是要打折扣的,从巴西那里可能学到的多点。
但总的说,我国没象美国那样有几十年的航母使用经验,着舰的训练体制也是从零摸起的,美国经验的核心,我们是很难“偷”到的,毕竟是人家的“知识产权”嘛,能轻易被战略竞争对手“盗窃”吗。
所以我国首批舰载机飞行员早期着舰训练,包括你提到的逃逸复飞率的训练,我个人认为风险还是不小的,增加临时甲板是不是也有点必要。后面批次的飞行员,因为有第一批闯出的经验和教训了,就没必要采用这种方式了。
从后面不再采用临时甲板这点说,我和你的观点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你的观点是从美国那种已经有训练经验的角度出发,而我的观点是我国从第二批后,已经有训练经验的角度出发。

二:呵呵,外行就是外行。恩,延长的长度是太多了,要修正。
但,是不是也可以稍稍超过航母的总宽,比你提出的适度延长,再稍稍长一点。因为我设想里,对临时甲板的使用,加了个限制条件:近海、低海况。也就是说埋首和海浪抨击到的可能性极小,这为再延长点创造了前提。

三:增加的临时甲板,对我国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夜间着舰训练,在提供适度安全保障下,更重要的是不是有心理上的良好作用。这一点,我认为对我的设想最重要,设想的初衷也是为这个而产生的。
适度延长,减小斜角.
航母上的飞行员和着舰指挥体系从一开始就要适应航母甲板,不用多此一举。说句不好听的,先不论楼主的设想技术上有没有实施的意义,万一飞行员和着舰指挥体系适应了延长的甲板怎么办?
首批飞行员训练问题相对较小,和美国这类需要从新手训练不同,中国,印度,法国都是直接从已经有相当长时间的飞行员中选取,中国第一批飞行员都是飞行时间不小于1000小时以上的一级飞行员,日后的舰载机飞行员大约也会这样从海航的飞行员中挑选,因此训练教程和美国差异很大, 我印象中原计划应该是2年前就开始训练种子飞行员,但是毛子航母好像那时候出问题,趴窝了2年,初级训练改在法国,有6人以上应该已经通过训练全程了。现在执行的是第二三批次训练。因为飞行员都是有经验和熟练的,他们的培训主要集中在起降方面,长一点短一点问题倒是不大,巴西那个航母甲板太短,比裤子短接近40米,降落难度比目标舰大很多,这个和土鳖用jj7一样,难飞不要紧,飞难得过了,正式的就简单多了。

航母降落需要甲板风,速度快了海清小一样容易上浪埋首,再怎么航母本身还担负战术值班的任务,不能搞个需要上船坞才能拆的设备去影响它,这个设备必须是正常能使用的永久性设施,你的设想改小点是有可能的。

我还是再声明,我赞成延长,但是不赞成专门为了训练延长,对于训练来说短一点的甲板可能警示作用更好,美国的训练航母都是老航母淘汰转行,列克星敦一直用到80年代末,目前用的罗斯福等甲板都没有现役航母长,单纯从训练的目的来说确实没有必要,毕竟训练用的飞机都是轻载,失败了拉起来容易很多,甲板长对于降落成功没什么用,主要还是复飞,为了规范飞行员的合格率,训练舰的降落甲板要求是小于现役中最短者,以保证训练合格的飞行员能够胜任任何一艘现役航母的分配。这种专门给训练舰降低难度实际上是我们意识上的一个误区,和军事运作基本条例是有冲突的。实际训练上,在陆地训练就需要克服飞行员对短甲板的恐惧,如果克服不了,完成不了陆地训练,这类飞行员往往是直接淘汰。
一牧月 发表于 2009-6-27 11:11

可能我的1楼太长,看起来费力,或者表述不好。
我的设想本意不是你认为的那样,而是
“该甲板不直接解决降落难的问题,舰载机仍按原有方式降落,仍在原斜角甲板长度内降落,它是供我国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在近海、低海况下降落训练的,是保障降落安全,加快降落训练进度的一项临时措施,注意:是临时的。”
也就是说,更象高空走钢丝的杂技运动员训练当中的保险绳,并不是被踩着的那个钢丝。
临时甲板如果没有发挥作用,那是好事情呀,说明着舰训练得当。

另外,你也可能指的是,设想可能导致心理依赖的问题,这通过
“当飞行员熟能生巧、艺高人胆大后,临时甲板将被拆除,考虑到可能对临时甲板产生心理依赖,使用约一年后,拆除分三次进行,以便他们做心理调整,此外,在技术也要调整,如着舰前从能目视临时甲板到不能目视。”
来解决。
训练时严格些,条件应设置的困难些,这样对于飞行员的训练是有好处的
“我还是再声明,我赞成延长,但是不赞成专门为了训练延长,对于训练来说短一点的甲板可能警示作用更好,”

受教了。
还想问一下:为夜间着舰而延长,可以吗?毕竟风险小一点,人命就安全点。
Simon0327 发表于 2009-6-27 11:52

恩,这与我的观点有些分歧。
我的看法是,由于着舰的危险性太大了,有“刀尖上的舞蹈”的雅称,采取一些安全保障措施,可能更好点吧。而且这个临时措施,是要视进展逐步取消的。
我的观点也不是排斥训练要严格,是严格之外的保障而已。
从设想来说,增加临时甲板并没有因此改变着舰的方式和难度,着舰还是完全一样,不同的是逃逸复飞是能容许飞行员可以迟缓点,注意:是“容许”,而不是“鼓励”。
随着临时甲板的逐步拆除,连这个“容许”都没有了。
另外,设想还考虑到了断索发生的话,能提高弹射逃生的几率。这与训练严格倒没关系。
emtf007 发表于 2009-6-27 11:54

喔,漏打“训练”两字了。更改为:
为夜间着舰训练而延长,可以吗?毕竟风险小一点,人命就安全点。
没得可能。这要弄出来肯定破坏整体结构。。。
酒煮花生 发表于 2009-6-27 12:32

是要破坏整体结构,也就是1楼说的“由于舰艏内部需做结构加强,航母设计时就需考虑了,否则设想就运用不了。”
呵呵,这就涉及取舍的问题,如果设想很有意义,为此付出也可值得。如果设想没什么意义,那当然没必要这样弄了。
不过,到底设想有没有意义,我无法给大家一个答案,更没这个能力给出一个答案。我唯一能给的就是,把它发表出来,供大家参考,至于设想是死是活,由不得我了。虽然我内心是希望它有用,仅仅是希望而已。
说几点:

1、飞机一般降落时从航母后方进入,而落点偏前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舰载机降落时大都开加力,如果落点偏前。没有勾住拦阻锁的话,大不了重新拉起复飞而已。。。所以落点偏前向来不是问题。。。而舰载机降落时,往往要将前甲板清空,就是这个道理。。。

2、飞机降落时一般是和航母平行,而你这种拦阻索配置,将会使飞行员降落时,与航母航向产生偏差,从而难以降落,因为航向不是平行,而是有偏差,这样飞行员为了能够稳当的降落在航母上,在降落时必须向右打一个方向,这实际上非常困难,几乎难以降落,所以这种设计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要比飞行员在航母上降落控制落点的问题大得多。。。
renfeng 发表于 2009-6-27 19:42

一:落点偏前是个问题,但不一定是个大问题,要看飞行员的处置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是能逃逸复飞的。因为着舰前,是靠控制油门来控制下沉率和下滑航迹,着舰的同时或者即将要着舰,才轰油门保证能逃逸复飞,这里包含了人的判断和操作了,换句话说,不是自动完成的,就存在处置迟钝的可能,而临时甲板是“容许”这种可能的。你可以参看我的第二、三张图。

二:舰载机是沿斜角甲板方向进入的,接近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航迹,因为斜角甲板是与航母航行方向有夹角的缘故,我没看明白你说的“飞机降落时一般是和航母平行,而你这种拦阻索配置,将会使飞行员降落时,与航母航向产生偏差,从而难以降落”,我的图是带斜角甲板的航母,不是直通甲板的航母,拦阻索的位置因为是示意图的原因,具体位置和间隔也许不标准,但布置的方向,垂直斜角甲板的纵轴,没错呀。
1的问题是想说明,着舰点靠前不是什么大问题。。。

2舰载机降落的进入方向必须和航母航向平行才行。。。而和斜角甲板平行的话,那么就是与航母航向有了夹角。。。那么飞行员在着舰时,必须不断地向右侧修正航向,以跟得上舰船的侧向偏移,这等于是把着舰难度增大至不可操作的地步。。。
对航母降落的理解还是有些问题,航母上降落不可能用常规的降落的观念去想象,航母降落了.航母上降落是个多人合作的过程,不是单纯靠飞行员的判断.航母上降落并不像降落,而是象飞行员瞄准一个碰撞点进行神风攻击,整个下滑过程就是定速定点碰撞的过程,飞行员会在甲板操作官员的指令下,在飞越甲板尾线时推油门杆,基本到触地时飞机发动机已经是全推力了,这个时候不管挂没挂上飞行员都是复飞的操作,在末端轨迹不合适的时候,甲板管制员会直接让飞机还没接触甲板前就开始复飞的操作.落点偏前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特别是偏出拦索区是基本不可能的,如果出现这种着点,降落管制员是会被作为不良指挥记录的.
还有个要注意的,航母飞行员一般都是停稳了才开始收油门
当头一砖 发表于 2009-6-28 02:06

多谢指教。学习了。
楼主提出了为训练飞行员在航母上加装延长甲板的建议,本人以为这种想法还是很有必要的,飞行员着舰是一个学习过程,遵循从易到难的过程也是应该的,如果有这样一艘降落甲板可以延长和缩短的航母,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训练的成本,飞行员刚开始训练在半空中就因为下滑轨迹不准确而推倒重来的情况很多,这是浪费时间和经费的最大原因,如果有延长的甲板,就可以将错就错,继续进行着舰过程,大幅度提高训练的效率,只是在现实中想这样干不现实,没有这样的航母,现在楼主提出解决办法,军方应该加以考虑!   
不过本人以为楼主加长甲板的部位有些不对劲,应该加长降落甲板的顶端,而不是后弊端。你的对复飞的担心其实是不必要的,从降落的角度看,最危险的过程是在进场着舰和几秒间和机轮触及甲板的一瞬间,在降落甲板的顶端加装一模块向后伸出的甲板倒是很必要,,前面倒没有必要,因为现在的舰载机由于发动机力大,再加上由于燃料消耗掉,重量已经轻了不少,推重量比高,要想复飞是很容易的,关键是降落着舰的时候,稍有差错就会出事,飞行员的心理负担也比较重,在舰尾加装伸出的甲板就可以增加容错区,犯了错误也有修正的机会,因此很有必要,你说的把延长甲板设计成模块化的很有必要,这样好!,由三模块组成,飞行员一轮训练先从最长的开始,然后是取掉一节,再取掉一节,最后到全部取掉.加装的模块甲板支撑由框架组成,这样也不害怕波浪的冲击.不一定要用铝制,钢材也是一样,重量完全可以控制在二百来吨左右.
哈哈,还有人比你更着急,中国军方也是和你一样,非常担心中国飞行员在航母上降落会出事,在航母连影子也没有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地要跑到俄罗斯去买阻拦装置,你的建议应该说是有意义的,是忧国忧民,可军方跑去买阻拦装置就是个大SB了,这东西在中国航母下水之时就早已经落后的,不会用的,最后是几百万美元打水漂,当废物铁卖! 中国军方要是有你这样的想法,那就太好了,也不至于在航母发展上花那么多的打水漂的钱了!可以说中国军方是个大SB呢?液压阻拦装置是二战时就开始使用的东西,而现在美国人在开发电磁的,这个东西要比电磁弹射器简单的多,而对航母及舰载机的有利影响要远远超过电磁弹射器,中国不是要滑跃吗?那就更对上号了,为什么不发展这个东西,而非要去为人家过时的东西买单呢?他们也不想想,舰载机着舰安全的关键在什么地方?与阻拦装置的关系是什么,其实飞行员没有必要感受着舰钩挂上阻拦索的那瞬间感觉,那与训练关系没有一点关系,那是听天由命的事情,既然是这样,还有必要训练了吗?
世界上已经有过几起复飞不成掉海里的事情,但这和训练关系不是很大,最近的一次就是俄罗斯的那个飞行员,这家伙也算是命大福大,想想看,还能有那一位舰载机飞行员能有这样好的福气;能充分感受阻拦索拉断的快速感?"轰"得一声,再飞上天,到那去找这样的经历,真所谓人生就是经历,这将成为这家伙一辈子值得夸耀的个人资本了,可惜,其他飞行员是不会有这种福气的,这种训练成本太高了,而且没有一点必要,听天由命,还管它作甚?其实这家伙也可以肯定是头一次,反应快速救护了小命,看来训练着舰,还不如训练反应和心理更为重要.
如果降落时发生断索是经常发生的,并且这是安全降落所需要的关键属于训练内容,则你的前延长甲板就有了意义,但还有个可行性问题,显然安装在降落甲板的前边缘是不可行。没有必要担心飞行员会会产生依赖性,其实这个问题要看怎样去理解了,什么叫依赖,那叫源源不断,与人的惰性有关,而这个舰载机的降落是渐渐适应,要不然为什么会出现飞行员在学校先学上两年呢?先在长跑道上起降,然后才是慢慢缩短,由难易简单这是学习的必然过程,只是你的建议是把方向搞错了,降落的难度不是复飞!而是进场和着舰,而着舰的精度非常重要,搞不好就会机毁人亡,而复飞大不了拉不起来,跳伞就是了,不象进场时的心理压力,着舰时压力最大,复飞时压力在减少,不必考虑,还是把你的铝制甲板安装到后面吧!
没有阻拦装置,中国飞行员照样训练着舰,根本没有差别,安全就是安全,不安全就是不安全,这与阻拦索是一点关系也没有,舰载机挂上索后是个什么情况飞行员根本就掌握不了,也没有必要去掌握,其实电磁阻拦装置才是最安全的,可他们倒好,非要跑倒俄罗斯去要花几百万美元买回一堆垃圾,买上一台也好,可他们一下子就买了四台,这不是SB是什么?中国发展航母是白纸一张,这也是好事,没有必要跟着老美国把什么都来一遍,象没挂上索复飞,就可以搞成自动化的,机轮一着地,过上半秒着舰挂没反应,这就明摆着没挂上,赶紧加油啊!这活机器就可以干,再也没有这么简单的技术可以应用了,至少会比人要快速上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着舰时飞机的速度在60米/秒左右,这意味着机器可以比人提前15米进入加速状态,
舰载机进入甲板区有个高度要求,为保险起见,放下和尾钩不应低于三米,飞机纵向尺寸大了,这个高度还要增加,延长了甲板,就相当于把高度降低,这就增加了保险距离,减少半空就复飞的概率,可提高训练效率,如果有这个加长甲板,可以把陆上着舰训练直接搬到海上来,既节省经费,又最大限度贴近实战训练,军方应该对楼主的建议加以重视!
呵呵,按照楼主的思路画了一张图,看看是不是有必要?
搂主,  如此麻烦的搞斜角甲板前延 ,不如直接将   着陆区域改称直通甲板! 省下钢材,无非就是用点 助降材料!
马先生的言论楼主最好不参考,基本和舰载机操作没什么关系,按那种训练法只有更糟糕的
29# 马世强
也谢谢马先生的讨论。
呵呵,马先生在舰尾增加临时甲板的提法和我有不同的观点。
原来,在最早的设想里,是有舰尾临时甲板的部分,但一考虑到那里要承受舰载机着舰冲击的,不能搞成轻型甲板,在重量上付出的代价太大,所以就放弃了那个部分。
不过,假设如果能采用钛合金的话,重量上付出不多的话,那么在后面增加临时甲板,用在夜间着舰训练和舰载无人机的着舰实验上,也值得考虑的。
ftgyer 发表于 2009-6-30 11:39
可能我的一楼太长,看起来费力,或者是表述不好,让人误解。
我的设想不是为了解决着舰难而去延长斜角甲板的,仍旧按原来的长度和方式着舰,增加的临时甲板不过是为了保平安考虑的,尤其是夜间着舰上。
因此有没有临时甲板,着舰的方式是不变的。
也就是说,临时甲板更象高空走钢丝的杂技运动员训练当中的保险绳,并不是被踩着的那个钢丝。
所以,这个直通甲板还不是一回事情。
当头一砖 发表于 2009-6-30 18:52
谢谢一砖的提示。
恩,作为普通老百姓,是无法得知舰载机着舰训练体制的,只能从国外的着舰视频上来判断,所以误解比较多。
已经进入八月份了,我国航母开建的消息仍旧没有,真让人难等呀。
希望我的设想能供他们参考。
甲板的重量,飞机的冲击力,海浪,风载,靠楼主画的那几根梁是支撑不住的.
diamond_1 发表于 2009-8-3 23:31

先谢谢你的讨论。
恩,设想中舰载机是不在临时甲板上降落的,你说得对,是不能承受飞机降落的冲击力。
风的负荷对甲板没问题,能承受,但会影响航母的锚、泊系。
高海况下海浪的抨击,临时甲板是承受不了,所以设想中加了一个使用的限制条件:近海、低海况。
至于图中的那些梁,舰艏左舷外飘出的钢支架带斜撑,呵呵,在图中看不出来,其实是能支撑的住的,因为我设想的临时甲板是用轻型的铝合金。
飞机着舰时是加油门的,有利于失败后重新拉起飞机,LZ的想法有点多滤了,如果者舰失败加长100M也没用,喂鱼的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