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稍低未必就不是好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09:05
枪械的射弹散布可适当放大
射击精度始终是武器效能的核心指标,也是武器研制方及使用者最为关心的指标。因此,提高射击精度成为研制人员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而由此产生的对武器结构的约束,对使用者操作要求的苛刻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此问题,本刊摘选轻武器专家刘学昌先生于1995年编著的《轻武器发展论丛》中的“关于轻武器的一些异常见解”一文片段,文章出版虽距离今日已有年头,但这一问题仍是当下轻武器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文章也启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本文摘录时征得了刘老先生的同意。
——编者
苏联著名射击理论专家西米柯连诺夫上校根据实战条件研究“射弹散布对射击效果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对中型机枪而言,当表定的射弹散布量增大到2~2.5倍时,杀伤目标的概率最大,换句话说,这是中型机枪的最佳散布。
(2)对轻机枪而言,在300m和500m两距离上射击,当射弹表定散布增大到时1.5倍时,杀伤目标的概率和原来表定散布时一样。
(3)用现有类型的步兵自动武器射击时,散布量均小于最佳散布,因此减小散布的任何措施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即降低射击效果。
德国轻武器战术技术专家约翰·培伦论证了中距离上轻机枪散布密集界比单发射击的步枪的大一倍,但轻机枪杀伤概率竟然为单发射击步枪的6~10倍。
其他如美国专家布鲁斯·凯和霍普金斯大学作战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员也持同类观点。他们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在现代战场上使用枪械作单发射击机会是少见的,大量的是火力压制、随机射击、散布射;对于单个的重要目标,往往需要首次点射歼灭(狙击步枪是个例外),否则目标便会很快隐蔽起来或遭致猛烈还击,容不得修正射击,这就导致各类枪械应具有较大的杀伤概率(对有生目标指至少一次发射命中的概率)。另外,解决火力任务的时间具有决定意义。
射弹散布适当放大的主要论据:
(1)实战条件下的诸种误差(测距、瞄准、横风修正等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气象条件和地形的不良以及匆忙操持武器等都会使平均弹着点偏离期望命中点甚远。
(2)不能以靶场条件衡量武器在战场上的射击效果。如所周知,靶场条件大致是这样的:a.射击环境是安静的:b.气象条件是已知的,而且大多在良好天候下进行射击训练,c.射击距离是已知的:d.目标状况是给定的,e.武器处于良好状态,f.正式射击前通常要练习瞄准,甚至试射:g.成绩评定大多依据命中环数或弹数。有些发达国家近些年来虽然改进了步兵射击训练系统模拟实战,但至少有一点靶场是没有办法模拟战场的,即士兵在靶场上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压力无论如何不存在生死存亡问题。
(3)在现代战场上,瞄准射击并非是一种惟一可行的射击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狙击或短点射精确射击,更经常的是使用枪械对某一区域实施压制射击,即用自动火力制服敌人。
美国一位战术专家主张“使士兵在战斗中养成自由射击的习惯,即其射击的目标应是一个有大致方位的小区,而不是一个点。”
如果承认射弹散布可以适当放大,至少有两大好处:
(1)研究设计制造弹/枪系统时去掉一个“尽可能提高射击精度”的拦路虎,使设计师释去重负,集中注意力于其他武器重要的战术技术性能上去。
(2)步兵的战术训练和射击训练必将产生重大变化,训练出来的士兵将能真正适应现代化战场。

摘自:《轻兵器》2006年18期 作者:刘学昌
看到这篇文章感到很实在,AK47当年在射程,精度上都不能称得上是最好的,但是他把各种指标折中的相当合理,所以成就了一代名枪。枪械的射弹散布可适当放大
射击精度始终是武器效能的核心指标,也是武器研制方及使用者最为关心的指标。因此,提高射击精度成为研制人员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而由此产生的对武器结构的约束,对使用者操作要求的苛刻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此问题,本刊摘选轻武器专家刘学昌先生于1995年编著的《轻武器发展论丛》中的“关于轻武器的一些异常见解”一文片段,文章出版虽距离今日已有年头,但这一问题仍是当下轻武器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文章也启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本文摘录时征得了刘老先生的同意。
——编者
苏联著名射击理论专家西米柯连诺夫上校根据实战条件研究“射弹散布对射击效果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对中型机枪而言,当表定的射弹散布量增大到2~2.5倍时,杀伤目标的概率最大,换句话说,这是中型机枪的最佳散布。
(2)对轻机枪而言,在300m和500m两距离上射击,当射弹表定散布增大到时1.5倍时,杀伤目标的概率和原来表定散布时一样。
(3)用现有类型的步兵自动武器射击时,散布量均小于最佳散布,因此减小散布的任何措施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即降低射击效果。
德国轻武器战术技术专家约翰·培伦论证了中距离上轻机枪散布密集界比单发射击的步枪的大一倍,但轻机枪杀伤概率竟然为单发射击步枪的6~10倍。
其他如美国专家布鲁斯·凯和霍普金斯大学作战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员也持同类观点。他们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在现代战场上使用枪械作单发射击机会是少见的,大量的是火力压制、随机射击、散布射;对于单个的重要目标,往往需要首次点射歼灭(狙击步枪是个例外),否则目标便会很快隐蔽起来或遭致猛烈还击,容不得修正射击,这就导致各类枪械应具有较大的杀伤概率(对有生目标指至少一次发射命中的概率)。另外,解决火力任务的时间具有决定意义。
射弹散布适当放大的主要论据:
(1)实战条件下的诸种误差(测距、瞄准、横风修正等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气象条件和地形的不良以及匆忙操持武器等都会使平均弹着点偏离期望命中点甚远。
(2)不能以靶场条件衡量武器在战场上的射击效果。如所周知,靶场条件大致是这样的:a.射击环境是安静的:b.气象条件是已知的,而且大多在良好天候下进行射击训练,c.射击距离是已知的:d.目标状况是给定的,e.武器处于良好状态,f.正式射击前通常要练习瞄准,甚至试射:g.成绩评定大多依据命中环数或弹数。有些发达国家近些年来虽然改进了步兵射击训练系统模拟实战,但至少有一点靶场是没有办法模拟战场的,即士兵在靶场上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压力无论如何不存在生死存亡问题。
(3)在现代战场上,瞄准射击并非是一种惟一可行的射击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狙击或短点射精确射击,更经常的是使用枪械对某一区域实施压制射击,即用自动火力制服敌人。
美国一位战术专家主张“使士兵在战斗中养成自由射击的习惯,即其射击的目标应是一个有大致方位的小区,而不是一个点。”
如果承认射弹散布可以适当放大,至少有两大好处:
(1)研究设计制造弹/枪系统时去掉一个“尽可能提高射击精度”的拦路虎,使设计师释去重负,集中注意力于其他武器重要的战术技术性能上去。
(2)步兵的战术训练和射击训练必将产生重大变化,训练出来的士兵将能真正适应现代化战场。

摘自:《轻兵器》2006年18期 作者:刘学昌
看到这篇文章感到很实在,AK47当年在射程,精度上都不能称得上是最好的,但是他把各种指标折中的相当合理,所以成就了一代名枪。
学习了!
AK47是四十年代的理念和产品,并成名于二十世纪中期。时代发展了,如果还不把精度作为轻武器的重要指标来考量,只能说这样的思想还停留在衡量AK47的时代。”精度稍低“一词真可算是避免挨骂江湖用语啊,呵呵。
很不明白作者的奇谈怪论,在优厚的靶场条件下都不能做理想精度的衡量标准,难道还能进一步追求战场条件下的杀伤效果,这跟蒙准头有何区别?!
该作者的言外之意无非是:别看某枪靶场训练打不出精度,但在战场上说不定效果不错。另外,再从作者的几个引证来看,难道是想用轻机枪的散布来衡量步枪的效用,这两种枪是一个功效吗?如果让他设计步枪,估计想让士兵拿步枪当轻机枪使,可士兵手中的那点步枪弹药敢撒欢的打散布嘛!
是个人都知道,虽然实践与试验有差别,但一定要以试验为基础。连试验基础都不顾,谈个什么实际效果呀。难怪《轻兵器》不行,就看它选的文章就知道了。
这篇文章真他妈扯淡!!!

混淆好多概念!!!
这篇文章确实是从实战出发,而不是从设计、测试角度出发。。。

靶场上的数据与战场使用的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差距,所以美国往往要根据实际应用经验编写武器使用手册。。。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56冲与56半自动在设计测试中有效射程为400米,但是根据对越反击战与十年两山轮战的经验来看,56冲连续射击时,杀伤压制敌人的有效距离仅有数十米。。。而56半自动在150米距离上才有较好的杀伤压制效果。。。
刘学昌可是给斯通纳取名的人,老卡来了也是他接待。说他老人家扯淡的人你自己又是哪根葱?
不认为有什么道理
大多数枪械都是以单发为主要设计模式
没精度就别玩了
这理论只适用于部分武器
枪自动射击时本来就有振动
曾经有人以这个理论踩过“自然散布过小”的自动武器MP5冲锋枪。


这种人真是“大师”啊,用这样的理论来设计枪,中国应该出来很多名枪吧。他怎么不把轻机枪的设计理念引入狙击步枪的设计生产中,估计应该能拿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了。
而那些设计和生产枪的过程中精益求精的肯定都是废物吧。

这种人真是“大师”啊,用这样的理论来设计枪,中国应该出来很多名枪吧。他怎么不把轻机枪的设计理念引入狙击步枪的设计生产中,估计应该能拿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了。
而那些设计和生产枪的过程中精益求精的肯定都是废物吧。
LZ混淆那篇文章的意思了,精度稍低(就是稍低)未必就不是好枪不等于精度低就是好枪。
有的事情啊,大家都晓得,但是硬要拿来当遮羞布用,反反复复地讲就没意思了哇
我倒觉得 军用步枪精度再好又怎样?
战场上大多数子弹都是胡乱射出去的 只要过得去就行
步枪这玩意就是给士兵信心的
只要随时能突突就行
爱好不同吧。
对我这个军事爱好者来说,枪越准越好,不过当兵没选择,上面发啥就用啥。按此理论,建议军队取消射击考核,反正打仗的时候多是乱射一通,反而能增加散步,提高命中率。
某些专家的语录让我联想起两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
早先家里订散奶喝,越喝口味越淡,明摆着送奶的掺了水。一早起来质问送奶人,送奶人当着大家不卑不亢到,“很多人在家自己也把奶掺了水喝的,我把水掺进去不等于帮了你忙嘛”。正欲与之再理论,却被大家偷偷劝住了,“别惹他了,他不高兴就没咱的奶了”。
朋友们一起玩相机,一“专家”朋友慷慨激昂到:“尼康的镜头锐度太高,拍人像时不好掌握”。众人不屑:居然还有把锐度高当缺点的!就不能后期把人像调柔了嘛。
呵呵,所谓“专家”,少有不误国误民的,他再怎么说,我也不会再迷信AK之类。
标题没错吧?看内容也没错啊,各位不用这么不爽~
以前我也见过类似文章,仔细想是有道理的。
   步枪的单发和短点射需要更细致的瞄准才可以有效命中目标,因为弹丸少,所以需要更准,短点射时的几发的散布放大对意外命中没有啥帮助;而轻重机枪都可以进行有效的中、长点射和连射,弹丸多,散布稍大反而增加额外命中概率;另外,如果自动步枪不用脚架,打长点射或者连射,这个散布会很大而且无规律,一般都会超过轻重机枪的散布,也难以达到较高的命中概率。这个原理其实和海军近防速射炮的原理是接近的:火控和瞄准精度,拦截弹的自然散布精度是有限的,所以在短时间投射出大量炮弹可以弥补单发命中概率不足的缺点。
   对于现在的步兵基本武器突击步枪来说,由于对士兵动作能力,反应能力要求较高,所以突击步枪系统必须够轻巧才能达到目的,这就势必限制了供弹具容量,两脚架的使用,也就限制了火力持续能力和发射率,所以突击步枪最后的基本功能是以单发和短点射为主,所以,追求突击步枪的单发精度和短点射精度仍然是必要的。AK47的单发命中率偏低,短点射难以控制,散布太大,还不用两脚架,除了近战当成喷火扫帚,实在看不出100米外的命中率优势。既然其它很多突击步枪在几十米内都可以当成喷火扫帚来用,而且距离远了命中率比AK47都高,那么抱着AK47不放其实没多大意思。
其实炮弹基本不能准确命中人体,但是炮弹触地爆炸后的威胁就大不一样了,炮弹爆炸的有效杀伤半径与枪弹的连射散布有异曲同工之妙。
齐射理论还素有一定滴局限性
齐射理论在枪械界主要针对步枪来探讨,在航空炮和海军速射炮对付高速机动目标也有很大意义。而人的步行机动能力,哪怕是跑步机动能力,在机枪几秒钟的连射下,人也是不好应付的。所以,仅凭机枪合适的连射能力就足以对付步兵。此外,陆军机枪的耗弹量和携弹量也限制了齐射理论的发挥。


这么说呢?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在现代战场上,到底多少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
 据华盛顿军事研究机构“全球安全”的负责人约翰·派克说,根据美军统计数字,2002年至2005年,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共消耗了60亿发左右的子弹,大约打死了2万多名武装分子。因此,可以估算出杀死每个武装分子大约需要30万发子弹,即使再高估一点,也至少需要25万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敌人”。

这么说呢?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在现代战场上,到底多少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
 据华盛顿军事研究机构“全球安全”的负责人约翰·派克说,根据美军统计数字,2002年至2005年,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共消耗了60亿发左右的子弹,大约打死了2万多名武装分子。因此,可以估算出杀死每个武装分子大约需要30万发子弹,即使再高估一点,也至少需要25万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敌人”。
齐射理论对目标类型、运动方式、速度、距离等因素敏感,因此说具有局限性。
先前采用齐射概念的防空、航空武器只能靠提高射速来降低对上述因素的敏感。
而现在精确点防御防空武器已经开始替代齐射武器了,RAM、AHEAD、3P等~~
不知道这种演变的潮流会不会在轻武器界发生。

如果能够做到300发弹药杀死一个敌人,那么轻武器弹药杀伤概率提升1000倍,对后勤保障、单兵负荷和作战效能讲不能不说是个质的飞跃。

当然,不能简单地完全照搬精确空战武器的概念,将小小的子弹也搞成复杂的精确制导型,我想比起技术上的难度来说,在命中、杀伤体制上的探索才更加重要且更具有挑战性。
我是狙击手 发表于 2009-6-4 23:50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步兵在战场上不可能每人开一辆坦克,也不能随时头顶有武直支援
步兵唯一的命根子几乎就是步枪了
如果陷入重围,面对逼近的敌人只能瞎凸凸放鞭炮那就歹势鸟
我想每一个士兵都恨不得自己的步枪弹道像激光一样准直吧
在战场上精确瞄准射击不是没有,但绝不普遍,在弹片纷飞的战场上,只有很少士兵具备精确瞄准射击的素质,往往的大都是躲在掩体后面,突然现身,甚至连头都不露的像敌人可能存在的区域扫出一梭子。。。这个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巷战的视频或者图片。。。

至于精确瞄准射击,要么双方距离足够远,心理压力较小,才可以从容的短点射或者单发射击。。。

当然,讨论此问题狙击手不再范围之内,这里讨论的是班组用机枪突击步枪。。。


单纯的从个别统计数据是分析不出什么结论的。现在地面交火如果靠轻武器弹药作为主要杀伤,那就是科技的倒退,爆炸物和造成的毁伤效果哪里是子弹比得了的。可如果因此就认为子弹从此不需要从更精确枪械上射出,那可真是战略忽悠局出身了,而且是敌方的战略忽悠局。
机枪连射因枪管抖动造成散布扩大因而在一定射距内效果明显这不假,可是全射程范围内是不是都这样,专家们会怎么说?更有甚者,认为散布小了反而成缺点就是天方夜谭了。试想一下,散布小的机枪是否可以通过人的操控达到扩大弹着点的目的?再试想一下,如果做延伸射击,散布小的机枪是不是可以更好的达到杀伤效果?
有些“专家”搞的武器水平上不去,就找些所谓的理论进行掩饰,不知学术良心何在。

单纯的从个别统计数据是分析不出什么结论的。现在地面交火如果靠轻武器弹药作为主要杀伤,那就是科技的倒退,爆炸物和造成的毁伤效果哪里是子弹比得了的。可如果因此就认为子弹从此不需要从更精确枪械上射出,那可真是战略忽悠局出身了,而且是敌方的战略忽悠局。
机枪连射因枪管抖动造成散布扩大因而在一定射距内效果明显这不假,可是全射程范围内是不是都这样,专家们会怎么说?更有甚者,认为散布小了反而成缺点就是天方夜谭了。试想一下,散布小的机枪是否可以通过人的操控达到扩大弹着点的目的?再试想一下,如果做延伸射击,散布小的机枪是不是可以更好的达到杀伤效果?
有些“专家”搞的武器水平上不去,就找些所谓的理论进行掩饰,不知学术良心何在。
主要还是瞄准问题. 如果瞄得很准,那当然散步越小越好;如果瞄得很歪,那散步大一点反而可以让散步区域覆盖目标,更容易命中;如果瞄歪了而散步很小,那很可能所有子弹全部打飞. 以人类的能力,精确瞄准需要时间,战场上很多情况根本没有时间仔细瞄准,发现目标后马上就要开火.先开火的一方显然占便宜,所以概略瞄准连发射击很重要.不过AK47连发散步过大,改进的方向自然是减小连发时的震动. 81,95都是遵循这一思路和发展方向的: 概略瞄准,连发射击.
这个问题略微复杂一点,就是牵扯目标距离问题,距离不同效果不同。距离越远散布会越大,那么距离就是个考虑的重要参数。
另外,如果因瞄准困难为起因,让枪自身连射抖动解决杀伤效果问题是有逻辑缺陷的。因为,连射抖动小的枪身完全可以通过射手的平移动作解决弹着散布问题。而且对于距离远的目标,连射抖动小的枪身就为好的杀伤效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样以来,抖动小的枪械无论远近射距都能很好的应对,而抖动大些的枪械则不行。
如果81、95式如LS的所说,属于“概略瞄准,连发射击”枪械,那么95式的设计就更可怜了。首先,95采用的机械瞄具是为精确射击的,那岂不成了画蛇添足。其次,95式的牛犊设计非常不利于大装弹量(才75发弹鼓,还是偏心式的),那又如何保证良好的火力持续能力。
相反,先进枪械的设计都是在保证射击精度前提下(散布小),再提高装弹量的(C-MAG,100发)。
某专家的论据中,动辄苏联的理论、德国的数据、美国的观点,可这些国家中哪个现役和在研轻武器不是重视小散布和精确瞄准的,连机枪人家都是加光电瞄准的,人家恨不得把步枪设计的单手把持射击才好。难道人家是自相矛盾吗?反观咱们的专家倒是怎么简单怎么来,怎么容易怎么做,值得大家反思。
我是狙击手 发表于 2009-6-4 23:50
某些“专家”又会得出结论:
因为25万发子弹消灭一个恐怖分子;
又因为美军单兵携弹量不超过1000发;
所以如果战场上有250名美军也不可怕,因为即使他们把子弹打完,也才能消灭一个恐怖分子!!!!!!!
:D

可笑吗!!!!!


这个所谓的精度结论与此雷同!!!!!!
或者,枪法差的士兵更应该受到嘉奖!!!:D
菜鸟打CS,最又威力的是AK,绝不是M4
明显混淆概念的垃圾文章
这种专家只能误国误军
精确步枪可以完成非精确射击的任务,但反过来却不行。这是问题的关键,例如在伏击等战斗情况中,能凭借精确瞄准在第一时间造成对方最大程度的伤亡是非常重要的。
全文的理论归结一个字:蒙
据此砖家的高论,建议自动步枪取消膛线,进一步增大散布,加强作战效能,同时减小成本!
设计、制造不出来高精度步枪和人为增加射弹散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按照这个说法,似乎重量较轻但精度略低的80式通用机枪比重量很大而精度较高的67式重机枪更适合作战。
mpmpmp 发表于 2009-6-5 15:16

说实在的我真的不会怕一个拿着AK的菜鸟
这个几万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是怎么统计的?
呵呵,是不是连庆祝的时候对空鸣枪消耗的子弹都统计进去了
几万发子弹1杀很正常,
但是这文章意思就是M4,MP5都不要了?
连射散布小的都是废物?
三八大盖精度高,撞上M1半自动就傻了。
kjj10 发表于 5-6-2009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