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宣扬"中美两强"无异于"捧杀"中国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05:59
西方宣扬"中美两强"无异于"捧杀"中国  
2009年05月27日 09:57:2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最近一段时期,西方政坛和舆论界出现了一股从"G20到G2"的造势渲染,这一势头在美国显得尤为突出,无论是朝野政要还是智库学者,抑或媒体记者,凡是在论述如何应对当前这场危机和展望全球经济的走向时,他们几乎都会谈及"G2"("中美两强")这一话题。在大选期间曾担任奥巴马的外交问题顾问的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就主张建立G2。他毫不隐讳地称,与中国结盟有助于美国"遏制俄罗斯在欧洲和后苏联地区的扩张",视中国为美国全球战略棋盘中的一枚棋子的意图暴露无遗。

    在今年4月初举行的"G20"伦敦峰会上,中国的与会被媒体称为是峰会的"最大的亮点"。峰会后不久,有人甚至顺势创造出"中美国"一词,并呼吁召开"G2"首脑峰会;有媒体则宣称世界正在"走向美中两强独霸时代"。曾几何时高调宣扬"中国威胁论"的西方政要和智囊团的学者们,现今何以把中国抬高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高度,这不由让我联想到当年鲁迅先生分析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被别有用心之徒乱捧而"捧杀"的高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被誉为是"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巨人"。 1924年4月他应邀访问中国,启开了中印两国近代史上文化交流的序幕。然而令泰戈尔始料不及的是,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中国的3个月访问并不如意,甚至受到了激烈批评。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当时的中国,人们对泰戈尔知之甚少,同时也与他的崇拜者不着边际的"乱捧"有关。

    在泰戈尔访华的三个多月里,当时为泰戈尔当翻译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以泰戈尔的中国使者自居而与其形影不离。在他们形影相随的日子里,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有评论说,无论是在精神上、思想上还是在性情上,徐志摩与泰戈尔都是心心相印的。也可以说,泰戈尔是徐志摩一生最为崇拜的偶像,也是他最知心的朋友。

    学者孙宜学在他的一篇评论中这样写道:泰戈尔一踏上中国土地就被徐志摩、梁启超等人层层包围起来,他们用了种种苦心,竭力把泰戈尔变成与中国世事隔绝的可居的奇货,变成可用于抬高他们自己的身价、借机炫耀自己的宝贝 …… 这也真应了郭沫若一针见血的断言:在对泰戈尔的思想、作品没有做系统地考察研究的情况下就大谈特谈什么"泰戈尔研究",纯粹是出于一种慕名的冲动,一种崇拜偶像的冲动,促使我们满足自己的虚荣,热热闹闹地演办一次神会。这不能不说是泰戈尔的悲哀,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悲哀。

    对泰戈尔被徐志摩"捧杀"的论述,鲁迅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 …… 人近而古的,我记起了泰戈尔。他到中国来了,开坛讲演,人给他摆出一张琴,烧上一炉香,左有林长民,右有徐志摩,各各头戴印度帽。徐诗人开始介绍了:"叽里咕噜,白云清风,银磐……当!"说得他好像活神仙一样,于是我们的地上的青年们失望,离开了。神仙和凡人,怎能不离开呢?但我今年看见他论苏联的文章, 自己声明道:"我是一个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他自知得明明白白。大约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决不至于还糊涂,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 ……"

    当今在西方出现的"中美两强"论与当年徐志摩等人对泰戈尔不切实际的宣传和过分的吹捧,最终"捧杀" 泰戈尔在中国的访问何等相似。针对"中美两强"论,本月2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中欧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上重申: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意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一两个国家或大国集团不可能解决全球的问题,多极化和多边主义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人说,世界将形成中美共治的格局,这是毫无根据的,也是错误的。

    当前这场堪比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经济危机表明,美国确已无法保住其"冷战"结束后"世界领袖"的地位,但它"一超独强"的身份似乎还没变,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西方有人"强行" 把中国与美国捆绑在一起,无异于"捧杀"中国。有幸的是,温家宝总理在中欧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上否定"中美两强"论的讲话为中国"解了套"。(陶志彭)西方宣扬"中美两强"无异于"捧杀"中国  
2009年05月27日 09:57:2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最近一段时期,西方政坛和舆论界出现了一股从"G20到G2"的造势渲染,这一势头在美国显得尤为突出,无论是朝野政要还是智库学者,抑或媒体记者,凡是在论述如何应对当前这场危机和展望全球经济的走向时,他们几乎都会谈及"G2"("中美两强")这一话题。在大选期间曾担任奥巴马的外交问题顾问的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就主张建立G2。他毫不隐讳地称,与中国结盟有助于美国"遏制俄罗斯在欧洲和后苏联地区的扩张",视中国为美国全球战略棋盘中的一枚棋子的意图暴露无遗。

    在今年4月初举行的"G20"伦敦峰会上,中国的与会被媒体称为是峰会的"最大的亮点"。峰会后不久,有人甚至顺势创造出"中美国"一词,并呼吁召开"G2"首脑峰会;有媒体则宣称世界正在"走向美中两强独霸时代"。曾几何时高调宣扬"中国威胁论"的西方政要和智囊团的学者们,现今何以把中国抬高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高度,这不由让我联想到当年鲁迅先生分析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被别有用心之徒乱捧而"捧杀"的高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被誉为是"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巨人"。 1924年4月他应邀访问中国,启开了中印两国近代史上文化交流的序幕。然而令泰戈尔始料不及的是,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中国的3个月访问并不如意,甚至受到了激烈批评。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当时的中国,人们对泰戈尔知之甚少,同时也与他的崇拜者不着边际的"乱捧"有关。

    在泰戈尔访华的三个多月里,当时为泰戈尔当翻译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以泰戈尔的中国使者自居而与其形影不离。在他们形影相随的日子里,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有评论说,无论是在精神上、思想上还是在性情上,徐志摩与泰戈尔都是心心相印的。也可以说,泰戈尔是徐志摩一生最为崇拜的偶像,也是他最知心的朋友。

    学者孙宜学在他的一篇评论中这样写道:泰戈尔一踏上中国土地就被徐志摩、梁启超等人层层包围起来,他们用了种种苦心,竭力把泰戈尔变成与中国世事隔绝的可居的奇货,变成可用于抬高他们自己的身价、借机炫耀自己的宝贝 …… 这也真应了郭沫若一针见血的断言:在对泰戈尔的思想、作品没有做系统地考察研究的情况下就大谈特谈什么"泰戈尔研究",纯粹是出于一种慕名的冲动,一种崇拜偶像的冲动,促使我们满足自己的虚荣,热热闹闹地演办一次神会。这不能不说是泰戈尔的悲哀,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悲哀。

    对泰戈尔被徐志摩"捧杀"的论述,鲁迅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 …… 人近而古的,我记起了泰戈尔。他到中国来了,开坛讲演,人给他摆出一张琴,烧上一炉香,左有林长民,右有徐志摩,各各头戴印度帽。徐诗人开始介绍了:"叽里咕噜,白云清风,银磐……当!"说得他好像活神仙一样,于是我们的地上的青年们失望,离开了。神仙和凡人,怎能不离开呢?但我今年看见他论苏联的文章, 自己声明道:"我是一个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他自知得明明白白。大约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决不至于还糊涂,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 ……"

    当今在西方出现的"中美两强"论与当年徐志摩等人对泰戈尔不切实际的宣传和过分的吹捧,最终"捧杀" 泰戈尔在中国的访问何等相似。针对"中美两强"论,本月2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中欧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上重申: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意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一两个国家或大国集团不可能解决全球的问题,多极化和多边主义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人说,世界将形成中美共治的格局,这是毫无根据的,也是错误的。

    当前这场堪比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经济危机表明,美国确已无法保住其"冷战"结束后"世界领袖"的地位,但它"一超独强"的身份似乎还没变,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西方有人"强行" 把中国与美国捆绑在一起,无异于"捧杀"中国。有幸的是,温家宝总理在中欧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上否定"中美两强"论的讲话为中国"解了套"。(陶志彭)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