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回眸: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背后的十大秘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25:12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8/02/29/010209495.shtml
作者: 张开善
(节选)

3.模拟氢弹投掷时,主降落伞撕破

  在正式投弹前,必须要进行模拟氢弹的投掷,所谓模拟氢弹,就弹体的外形、重量都和真的氢弹一样,而内部是配重——“死膛”的。

  但是,不幸的事发生了。1967年年初,投掷模拟氢弹时,悬挂模拟弹的主降落伞在空中撕破,而且破得很严重。

  我心急如焚地赶到当时负责生产氢弹降落伞的南京降落伞工厂,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时工厂的头等大事是“文化大革命”,工厂已完全停产,若大的生产厂房,空无一人。新降落伞的生产十万火急,而厂里却是如此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壮着胆,硬着头皮,找掌权的几个年轻人谈此事的重要性、急迫性,对国家、对世界革命的影响,请他们立即恢复生产。奇迹发生了,他们居然同意了。生产出合格的新降落伞后,用专机紧急送到了新疆基地,与真正的氢弹进行了装接。

  装接前有一道最重要的工序,那就是折叠降落伞。把降落伞打开,铺在地上,有中型会议室那么大。我们选派了几名优秀的工人。叠伞的过程中,他们拿掉身上和口袋里的所有东西,包括身上的像章,并且不断地检查自己衣服的扣子有没有脱落。如果有任何一件硬东西掉在伞里,后果不堪设想。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8/02/29/010209495.shtml
作者: 张开善
(节选)

3.模拟氢弹投掷时,主降落伞撕破

  在正式投弹前,必须要进行模拟氢弹的投掷,所谓模拟氢弹,就弹体的外形、重量都和真的氢弹一样,而内部是配重——“死膛”的。

  但是,不幸的事发生了。1967年年初,投掷模拟氢弹时,悬挂模拟弹的主降落伞在空中撕破,而且破得很严重。

  我心急如焚地赶到当时负责生产氢弹降落伞的南京降落伞工厂,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时工厂的头等大事是“文化大革命”,工厂已完全停产,若大的生产厂房,空无一人。新降落伞的生产十万火急,而厂里却是如此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壮着胆,硬着头皮,找掌权的几个年轻人谈此事的重要性、急迫性,对国家、对世界革命的影响,请他们立即恢复生产。奇迹发生了,他们居然同意了。生产出合格的新降落伞后,用专机紧急送到了新疆基地,与真正的氢弹进行了装接。

  装接前有一道最重要的工序,那就是折叠降落伞。把降落伞打开,铺在地上,有中型会议室那么大。我们选派了几名优秀的工人。叠伞的过程中,他们拿掉身上和口袋里的所有东西,包括身上的像章,并且不断地检查自己衣服的扣子有没有脱落。如果有任何一件硬东西掉在伞里,后果不堪设想。
6.赵尔陆上将在氢弹爆炸试验前期在办公室突然去世

  赵尔陆上将是一位老上将。当时的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是核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兵器工业部、造船工业部、导弹工业部的主管部门,所以赵尔陆就是这六个军事工业部的主管领导,他的责任和担子有多么重大,就可想而知了。

  1964年上半年,当得知青海核研制基地正在紧张研制、组装第一颗原子弹,赵尔陆决定出差前往西北,亲自了解情况。当时我是中央专委办公室主管核试验的参谋,组织上决定让我跟随前去。最后一站,我们到了青海,那里海拔高度近3000米,当时,他因患有肺气肿和哮喘病,明显感觉呼吸困难,出不来气,即使在此情况下,他仍坚持工作、察看现场、听取汇报、了解情况,忙碌到晚上,他终于支持不住了,一连吸了几次氧,也缓解不了,一夜只能躺下一个多小时,过一会儿,就得坐起来喘会儿气。跟随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甚为钦佩和不安。

  1966年,正当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紧张的研制中,“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当时罗瑞卿已经被打倒,矛头自然就对着赵尔陆了。一小部分人抄了赵尔陆的家,而一大部分人围住了国防工办的办公大楼,用高音喇叭广播:赵尔陆出来!赵尔陆出不了大门,每天只能听到外面愤怒的喊话,他十分焦虑,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束手无策。

  1967年初的天气特别寒冷,办公室的暖气到夜里就没有了。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老人,为氢弹的各项工作焦虑,心情压抑,而他又身患多种疾病,在寒冷的办公室里,连呼吸都困难的,身边却没有医护人员和亲友。在无人帮助、无人救治、无医无药的情况下,于1967年2月2日凌晨,只有62岁的老将军在办公室里哮喘病突发,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令人尤感痛惜的是,就在1967年2月2日早晨8点,周恩来的办公室打来电话,通知赵尔陆去中南海休息。当时让老干部到中南海休息是一种保护领导干部的措施,但赵尔陆离开人世已有几个小时了。
9.李觉副部长被迫当了“八级瓦工”

  李觉原是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50年代末期调到核武器研究设计院担任第一任院长,后来又调到核工业部担任常务副部长。他既不是核物理方面的专业人员,也不是其他专业的技术干部,那他是怎么领导的这些专家?他的领导艺术又是什么?

  一是他非常关注各项科研项目的进展和问题,但从不指手画脚,放手让科研人员和各级主管科研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是他总是在关键时刻说上几句恰到好处的话,稳住阵脚。例如:有时试验不成功,大家的情绪受到影响。他就在分析会上说:“试验,试验嘛,就是这个道理。”大家明白了,应该锲而不舍地试验下去。

  三是身先士卒。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爆炸物理试验场,人们经常看到在组装炸药和插雷管时,李觉拿着一个小凳子,在边上一坐,既不说话,也不动手,微笑沉稳观之。工作人员看到他在最危险的现场陪同大家,心里就塌实多了。

  四是实实在在关心人。在国家困难时期,科研人员每餐一碗清水菜汤,一个馒头,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浑身浮肿没力气。李觉组织人员在青海湖捕鳇鱼,在山上打黄羊,在草原种土豆,然后用火车运往北京,改善大家生活。用他的话说叫做“前方援后方”。

  五是启发大家谦虚谨慎。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最大的美中不足是容易产生骄傲情绪。他就说:“我们大家都不要当演员上镜头啊!”意思是不要表现自己,要谦虚。

  但是,这位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时就是研究院第一把手的元老,“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开始是不停地检查检讨,后来甚至没办法工作,氢弹试验时也找不到他,再后来,人们都说他当上了“八级瓦工”。

  在“文革”时代,不管哪个单位都有两派,每天打派仗。这时候,李觉表现出了独特的性格和超常的睿智。他有意识地主动当上了“八级瓦工”——就是“高级和稀泥工”。和来和去,还真和出了一些效果。有一次,在李觉和稀泥后,居然有一派对另一派提出:我们先暂停争论,这一段先把科研项目搞出来以后再谈。

  后来,有人评价说,除了李觉,别人谁也和不了这个稀泥。今天,人们回忆此事,大家都普遍觉出李觉当年的处境是多么困难。在两派之中,他不能带有一点倾向性,即使有自己的观点,也不能流露出来,否则,就会被揪出来打倒。
 10.外孙女迎接聂帅归来

  1967年6月17日上午,氢弹试验成功后,聂荣臻决定随即由核试验现场乘小型运输机返回核试验基地,我们也跟随他回了基地。

  在核试验现场,每个人可能都会减肥,减的多少取决于他呆的时间长短。因为核试验现场的生活条件相当苦,吃的馒头是砂夹馒头,咬起来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泡出来的茶是苦涩味,因为罗布泊地区的水是苦碱水——多年来,司令员就用这种水泡他的碧螺春,也不知是什么味道;一到傍晚,蚊子追着咬人,每个人头上套着一个网罩,要是不说话,都不知道是谁;还不时在附近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那是饿急了的老鼠在啃电缆的外表皮。

  我们回到核试验基地,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休息,就接到通知,第二天上午乘聂荣臻的专机回北京。我们立刻紧张起来,马上准备回北京的汇报材料。这颗氢弹爆炸试验的汇报材料可不是那么容易写的,比如氢弹爆炸成功的依据是什么?这次氢弹爆炸的当量是多少梯恩梯当量?依据是什么?这都需要数据来说话。于是我马上搜集现场几位知名专家总结的数据,估算出这确是一颗氢弹爆炸,而且威力在百万吨级梯恩梯当量。

  6月18日,参加试验的科学家和各部门负责人搭乘聂荣臻的伊尔-18型专机,由新疆核试验基地返回北京。飞机停稳后,第一个走上飞机的“首长”是一个长得又白又胖可爱的小姑娘,原来是聂荣臻的外孙女。聂荣臻看见她,很高兴,亲了亲她。

  我们参加试验的人员的车队进了北京,只见满街的大标语“我国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看到这些标语,不能不让我想起我在降落伞厂抓新降落伞生产时的情景。这样的标语,实在让人感到具有讽刺的意味。今天,我们希望留住那个时代美好的回忆,而那些荒唐事再也不会在现在发生了!
1楼,在“工厂已完全停产”的状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壮着胆,硬着头皮,找掌权的几个年轻人谈此事的重要性、急迫性,对国家、对世界革命的影响,请他们立即恢复生产。奇迹发生了,他们居然同意了。生产出合格的新降落伞后,用专机紧急送到了新疆基地,与真正的氢弹进行了装接。”
3楼,“八级瓦工”的含义是:““高级和稀泥工”。和来和去,还真和出了一些效果。有一次,在李觉和稀泥后,居然有一派对另一派提出:我们先暂停争论,这一段先把科研项目搞出来以后再谈。 ”
月冷 发表于 2009-5-3 17:32
很好!你终于有考证资料的觉悟了。现在所谓的证据大都不过是玩弄文字把戏,混淆事实的谣言而已。
bnvm 发表于 2009-5-3 18:13
老大,开炮请注意方向!:L
月冷 发表于 2009-5-3 18:19
没有开炮。我是在表扬你啊!你比以前成长了不少。以前你对证据可是深信不疑的。
我是来拜教主的。教主可以说是超大的旗帜啊。
我们参加试验的人员的车队进了北京,只见满街的大标语“我国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看到这些标语,不能不让我想起我在降落伞厂抓新降落伞生产时的情景。这样的标语,实在让人感到具有讽刺的意味。今天,我们希望留住那个时代美好的回忆,而那些荒唐事再也不会在现在发生了!
======================================================

在文革余孽不时跳出来兴风作浪的今天,上面这段尤其有现实意义。

我们参加试验的人员的车队进了北京,只见满街的大标语“我国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看到这些标语,不能不让我想起我在降落伞厂抓新降落伞生产时的情景。这样的标语,实在让人感 ...
T62 发表于 2009-5-4 17:12

窃取文革的功绩。看到没有!大家都知道“我国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
我们参加试验的人员的车队进了北京,只见满街的大标语“我国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看到这些标语,不能不让我想起我在降落伞厂抓新降落伞生产时的情景。这样的标语,实在让人感 ...
T62 发表于 2009-5-4 17:12

窃取文革的功绩。看到没有!大家都知道“我国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
bnvm 发表于 2009-5-4 20:55

教主圣明!(对教主小声耳语:“到吃药时间了。”)
T62 发表于 2009-5-5 10:37
小说发完了没有。黄万里的小说是不是再发一遍?具体的故事情节我都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