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径枪族统一用重弹有多大好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0:28:09
看来TG真要统一给小口径枪族用重弹了,我不知道这重弹是否就是给通机和狙击枪用的重弹。如果是,那么5.8小口径弹药无疑失去了很多优势。
    首先,小口径弹药最值得夸耀的是弹头轻,因此后坐力小。后坐力小是什么概念?最直接的就是使短点射,长点射,连射更容易控制。特别是短点射,这是二战时轻机枪的看家法宝,也是突击步枪的重要法宝。二战以来公认的步枪普遍作战距离是400米以内,所以除了5.45和5.56的M193稍欠火候,基本上4克左右的弹头就完全能达到这个目的了,何必非得再增加重量?这既增加了金属的使用量,对后坐也有影响,给控制点射又增加难度。性能合适就行了呗!有人会说在开阔地带步枪射程需要增加,确实如此,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吧:一战和二战以来,步兵的核心直射火力基本就是围绕机枪来开展的,有多少靠步枪就能保证核心威慑力的?有脚的枪和没脚的枪,地位就是不一样,何况小口径机枪有效射程可以达到600米,(张桃芳前辈玩狙击也就是500米内为主,)够用了,这以外让通机,12.7机枪和狙击步枪去干就行了。此外,现代普通步枪的标准瞄准镜一般也就4倍顶天了,这个倍率对400米以上距离有多少效果?如果加大倍率,只怕瞄准镜的成本扶摇直上,山姆大叔也受不了。并非人人都是神枪手,大倍率镜子用多了也是白搭。战时加强机枪配置比例是很正常的事情,加大战术支援步枪和狙击步枪的比例也很正常,到时候使用重弹的突击步枪的优势仍然会被埋没。
    其次,弹头动能。现在大部分现役的小口径弹的能量都不足2000焦,一个原因就是弹头较轻,可是这依然不能阻挡它们足够的杀伤力。子弹专家们费劲脑筋琢磨的是如何让能量在人体充分释放,不怕初始能量不够,就怕放不完,所以,在400米有效射程内继续增加弹重来获得更多的弹头初始动能,其实多半是浪费。尽管M262弹如今风头正劲,可是M855照样活得很好,份内的事情,M855的表现依然不错。还有,增加一点点弹头动能,对小口径枪族的能量压制能力基本上效果轻微,也就顶天2000焦,还算不上级差。按我的想法,改改5.8轻弹还是可以,也许稍微加重一点就可以,但是也犯不着直接用原来的重弹,人家可是拥有曲线美的优质穿甲钢芯,这成本可不算低。另外,M262的模式也不适合我们用,这可是全铅芯弹,大量使用成本也偏高。德国人在二战就遇到这问题,为了大量生产,节省铅,把9X19冲锋枪弹的弹芯都改成铸铁的。
    最后,分工。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5.8口径的使用上也是这个道理,既然轻弹用在步枪上合适,重弹用在狙击步枪和通机上也很匹配,那还干嘛非得统一?何况战场上轻、重弹已经实现了应急互换使用,不就是降低了效果和步枪、轻机的寿命吗?这已经是不错的成果了,战场上有几支步枪又打满了全寿命的?非得推倒了重来,浪费巨大!我也看不出步兵枪械会达到战略武器的能耐,倒是弹片伤的比例越来越大。
    冷眼看咱们的枪械军工这么多年,其实也就是墙头草的水平。看来TG真要统一给小口径枪族用重弹了,我不知道这重弹是否就是给通机和狙击枪用的重弹。如果是,那么5.8小口径弹药无疑失去了很多优势。
    首先,小口径弹药最值得夸耀的是弹头轻,因此后坐力小。后坐力小是什么概念?最直接的就是使短点射,长点射,连射更容易控制。特别是短点射,这是二战时轻机枪的看家法宝,也是突击步枪的重要法宝。二战以来公认的步枪普遍作战距离是400米以内,所以除了5.45和5.56的M193稍欠火候,基本上4克左右的弹头就完全能达到这个目的了,何必非得再增加重量?这既增加了金属的使用量,对后坐也有影响,给控制点射又增加难度。性能合适就行了呗!有人会说在开阔地带步枪射程需要增加,确实如此,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吧:一战和二战以来,步兵的核心直射火力基本就是围绕机枪来开展的,有多少靠步枪就能保证核心威慑力的?有脚的枪和没脚的枪,地位就是不一样,何况小口径机枪有效射程可以达到600米,(张桃芳前辈玩狙击也就是500米内为主,)够用了,这以外让通机,12.7机枪和狙击步枪去干就行了。此外,现代普通步枪的标准瞄准镜一般也就4倍顶天了,这个倍率对400米以上距离有多少效果?如果加大倍率,只怕瞄准镜的成本扶摇直上,山姆大叔也受不了。并非人人都是神枪手,大倍率镜子用多了也是白搭。战时加强机枪配置比例是很正常的事情,加大战术支援步枪和狙击步枪的比例也很正常,到时候使用重弹的突击步枪的优势仍然会被埋没。
    其次,弹头动能。现在大部分现役的小口径弹的能量都不足2000焦,一个原因就是弹头较轻,可是这依然不能阻挡它们足够的杀伤力。子弹专家们费劲脑筋琢磨的是如何让能量在人体充分释放,不怕初始能量不够,就怕放不完,所以,在400米有效射程内继续增加弹重来获得更多的弹头初始动能,其实多半是浪费。尽管M262弹如今风头正劲,可是M855照样活得很好,份内的事情,M855的表现依然不错。还有,增加一点点弹头动能,对小口径枪族的能量压制能力基本上效果轻微,也就顶天2000焦,还算不上级差。按我的想法,改改5.8轻弹还是可以,也许稍微加重一点就可以,但是也犯不着直接用原来的重弹,人家可是拥有曲线美的优质穿甲钢芯,这成本可不算低。另外,M262的模式也不适合我们用,这可是全铅芯弹,大量使用成本也偏高。德国人在二战就遇到这问题,为了大量生产,节省铅,把9X19冲锋枪弹的弹芯都改成铸铁的。
    最后,分工。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5.8口径的使用上也是这个道理,既然轻弹用在步枪上合适,重弹用在狙击步枪和通机上也很匹配,那还干嘛非得统一?何况战场上轻、重弹已经实现了应急互换使用,不就是降低了效果和步枪、轻机的寿命吗?这已经是不错的成果了,战场上有几支步枪又打满了全寿命的?非得推倒了重来,浪费巨大!我也看不出步兵枪械会达到战略武器的能耐,倒是弹片伤的比例越来越大。
    冷眼看咱们的枪械军工这么多年,其实也就是墙头草的水平。
在弹药的适用上的差异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理念的不同,西方追求工具的效能以及工具功能的细分,而东方则善于合并类似功能,这一点非常类似餐具的使用。西方人吃饭刀叉碟杯摆一桌子,实际上菜没几个,而中国人一把炒锅、一把刀、一双筷子解决一桌子菜。如果说问题如吃饭般简单,无疑中国方式是可取的!但问题放在打仗上面哪有那么简单?
TG针对各种条件、任务的弹药适用体系远未形成,因此在这个时候单谈哪种弹就比哪种弹好,甚至追求万能(万用)弹的想法是不科学且不切实际的。
个人认为这种思路会阻碍轻武器发展和部队正规化、专业化建设。
TG长期以来军队研提不出系统性的技战术需求,或者提出来也没人重视,只能让军工专家去臆测是个根上的问题。
我理解这个问题是:该凑合的东西可以凑合,该讲究的东西必须讲究,要知道西方也有热狗、汉堡等任何餐具都不用的食物。
感觉很多人(好像也包括顶楼的版主)都认为6mm比5.8mm更好,现在论坛里就有两个讨论为什么没选择6mm口径的帖子。
5.8mm重弹是不是比轻弹更接近6mm一点呢?或者版主认为,即使当初选定了6mm,为步枪和通机分别配备轻弹和重弹也比统一用一种弹更合理?
个人以为,5g弹头配合950~1000的初速比较合适,剩下的是能量分配,重量最小化的问题,现行的技术可以保证这个动量下的低后座。

其实看看美国民用枪弹也是很有意思的,如果不是为了追求尽量利用M16的资源,估计其中某个品种不是没有升舱的可能。
.243 Winchester,这个是用.308壳缩口改造的,实际6.2mm,SSG69也有这个口径,75 gr (4.9 g) HP 3,447 ft/s (1,051 m/s) 1,979 ft·lbf (2,683 J) //////90 gr (5.8 g) SP 3,203 ft/s (976 m/s) 2,051 ft·lbf (2,781 J),缺点是太长,全重不会降低多少,算是.308的高速减装版。

243 Winchester Super Short Magnum or 243 WSSM 这个是6.2,弹壳43,80 gr (5.2 g) BTSP 3,545 ft/s (1,081 m/s) 2,233 ft·lbf (3,028 J) //////90 gr (5.8 g) SFT 3,280 ft/s (1,000 m/s) 2,151 ft·lbf (2,916 J) ,比较好。

.223 WSSM (Winchester Super Short Magnum) 这个是5.7×43的,75 gr (4.9 g) BT 3,378 ft/s (1,030 m/s) 1,901 ft·lbf (2,577 J)
可惜的是上述3个动能都是拿24寸枪管测的,换成M16/M4/AK的要缩水一些。
版主不会不知道现在人人都是人手一件防弹衣吧?轻弹想打穿防弹衣是很困难的。
]]
主要问题在于土共的假想敌现在人手一件防弹衣,这时候轻弹200米外估计就只能瘙痒了。
6毫米口径比5.8毫米稍大,对内膛的设计又要容易一些,枪管可以进一步缩短一点,这是该口径的一些优势。此外还有照顾射程、弹道曲线和中远距离威力等等优势。但是,终归子弹就那么细一点,做不重,想达到通机的标准很难,用现在的眼光看,6毫米更合适些,但是近距离的杀伤不见得比5.8强(我军过去看重中近距离射击),所以当初没用上也没啥,不吃亏,5.8好歹是个接近所谓理想口径的设计,比毛子和山姆还超前一点。
据报导毛子过去研究6毫米时,达到步枪的要求是没啥问题的,可是想达到通机的要求就困难。我私下觉得,即使坚持搞6毫米弹,还是分个轻重好,轻弹可以降低对步枪和轻机枪的枪管材料要求,后坐小,点射精度更容易保证,便于大量生产,性能完全够用;重弹给通机和狙击枪用,反正这两者的枪管都是好材料,经得住。简单说就是匹配,基本原则是应急时可以互换使用。
]]
原帖由 大唐刀客 于 2009-3-24 19:43 发表
版主不会不知道现在人人都是人手一件防弹衣吧?轻弹想打穿防弹衣是很困难的。

现在能防碳化钨弹芯的防弹衣都有了,7.62机枪弹也早就丢足了脸,5.8重弹能奈何啥?目前弹药的发展滞后于防弹护具的发展。咱们不妨也随大流,先搞好防弹护具再说,大不了双方战场上都变成金刚,用12.7机枪对射。
高防护级别的防弹衣太重,战场上移动速度慢比没穿防弹衣更危险................
]]
WSSM的弹,是为了追求高速,让药迅速燃烧,所以把大药室做到BT的短。
非常的矮胖非常的萌……
去找图看看就知道了,放到弹匣供弹的自动武器里面肯定故障率会高很多。
“初速接近3000英尺/秒(约914米/秒)的100谷、6毫米常规结构(铅弹心和铜镍合金)弹丸的侵彻能力应该不比7.62毫米北约制式弹药差。”这段话说的是常规结构:铅弹心和铜镍合金。实际上就算当时合适(当时没有什么好用的防弹护具),现在也不行了,因为军用枪弹需要一定的破甲能力,最好还要考虑节省铅,使用密度小而便宜的覆铜钢做弹头壳,所以普通弹需要钢芯,只要钢芯一进去,再用上覆铜钢,弹头的弹道系数就下降了,无法达到期望的性能,也就是说:所谓6毫米是最佳口径的说法其实也过时了,近年来新6.5毫米弹药出炉,虽没有使用,而且还多考虑了停止作用,但是我觉得这个口径实现理想口径的可能显然比6毫米大。
加大弹头重量,降低速度主要还是为短枪管考虑
原帖由 pizzaaa 于 2009-3-24 19:48 发表
俺猜测:此“重弹”非彼“重弹”也。
近年来,TG似乎认识到轻弹的不足和重弹的局限性,有意淘汰轻弹并将重弹下放,连带将高高在上的重弹枪械也一起“平民化”。那么,88式通机和88式狙击的新身份问题就令人好奇了: ...

如果提升12%左右的膛压,以前的老95能够承受住吗?
新5.8蛋想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简化后勤,性能嘛只有兼顾了。实际使用效果只有用了才能知道
]]
6mm是好,后面又说6.5更好,照搂住这么论证下去,7.62最好了。

TG当时已经论证出了,6mm是最优方案,但是,受到了一点美俄的影响,
另外,也要考虑便携性,毕竟同样重量,5.8比6mm能多带几发子弹。

所以搞了折中的5.8。

我认为目前看来,5.8重弹就是最优了,大距离侵彻力不足,就是搞到6mm或者6.5,甚至7.62也不能彻底解决呀。
还嫌口径小,那当初稿小口径干啥呀?
原帖由 tangziming1980 于 2009-3-24 20:53 发表
高防护级别的防弹衣太重,战场上移动速度慢比没穿防弹衣更危险................


顶,大规模战争爆发的时候,步兵能给自己初级的防护就不错了。
没有一种子弹能对付所有的目标。

楼主,你搞个6mm新口径,还要再搞个轻弹重弹,你想累死后勤的人呀。
楼主设想的6mm轻弹,重弹。

我看还不如现在的5.8重弹,7.62重弹更合理。
原帖由 秦龙八部 于 2009-3-26 11:40 发表
6mm是好,后面又说6.5更好,照搂住这么论证下去,7.62最好了。

TG当时已经论证出了,6mm是最优方案,但是,受到了一点美俄的影响,
另外,也要考虑便携性,毕竟同样重量,5.8比6mm能多带几发子弹。

所以搞了折 ...

TG当时已经论证出6mm是最优方案的说法有出处吗?
我看的怎么是 1978年口径试验论证结果表明,5.8mm和6mm两种口径的方案都能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但是各有所长。最终由总后军械部和五机部正式下文决定采用5.8mm口径为我国军用步枪制式口径。
http://www.gun-world.net/ammo/58x42/58mm.htm
原帖由 lixiaoyong 于 2009-3-26 12:29 发表

TG当时已经论证出6mm是最优方案的说法有出处吗?
我看的怎么是 1978年口径试验论证结果表明,5.8mm和6mm两种口径的方案都能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但是各有所长。最终由总后军械部和五机部正式下文决定采用5.8mm口 ...


我记得好像是在某一器的兵器知识上,轻武器专家刘学昌的说法,更多的细节记不起来了。
如果当时美国不是脑筋陈旧抱残守缺死守住7.62不放,北约采用了英国的7mm子弹,二战后轻武器的历史会怎样书写?
原帖由 PRSOV 于 2009-3-24 20:29 发表

现在能防碳化钨弹芯的防弹衣都有了,7.62机枪弹也早就丢足了脸,5.8重弹能奈何啥?目前弹药的发展滞后于防弹护具的发展。咱们不妨也随大流,先搞好防弹护具再说,大不了双方战场上都变成金刚,用12.7机枪对射。

这版主当得,军事不咋地啊
]]
原帖由 大唐刀客 于 2009-3-26 14:26 发表

这版主当得,军事不咋地啊

自己去查,最新的防弹衣能不能防碳化钨的AP弹芯,而且是7.62X51的。另外,美军现在的防弹衣本体也就是IIIA级别,然后加插板而已。给IIIA的防弹衣加IV级的防弹板,难道不可能?
不要总想着治安作战,真正的两军对垒,主要伤害是破片伤,现有的防弹衣其实已经很强了。
原帖由 PRSOV 于 2009-3-26 14:53 发表

自己去查,最新的防弹衣能不能防碳化钨的AP弹芯,而且是7.62X51的。另外,美军现在的防弹衣本体也就是IIIA级别,然后加插板而已。给IIIA的防弹衣加IV级的防弹板,难道不可能?
不要总想着治安作战,真正的两军对垒 ...

那巷战、丛林战、敌方的小规模部队都抱着12.7枪?
原帖由 大唐刀客 于 2009-3-26 14:55 发表

那巷战、丛林战、敌方的小规模部队都抱着12.7枪?

明显我说着玩的,难道这还可能变成真的?真要是以后防7.62AP弹的衣服出现了,那就不是你我能考虑的事情了。
以后说不定上战场的都是些昆虫形态的中小型机器人了:越野底盘低矮,避弹外形设计,防弹装甲,带各种枪械(5.56~12.7mm)的360度小炮塔,既能扫射也能狙击,还能呼唤地面炮火和空中支援。

人类在出现在一线战场上只不过是活靶子而已,防弹衣再好也白搭。
]]
原帖由 PRSOV 于 2009-3-26 14:53 发表

自己去查,最新的防弹衣能不能防碳化钨的AP弹芯,而且是7.62X51的。另外,美军现在的防弹衣本体也就是IIIA级别,然后加插板而已。给IIIA的防弹衣加IV级的防弹板,难道不可能?
不要总想着治安作战,真正的两军对垒 ...



觉得你思维矛盾,既然你知道现有的防弹衣可以对付一般的7.62X51弹,那5.8毫米轻弹在未来还有什么意义?哪怕后坐力低可以带来点射精度优势。
]]
原帖由 希佩尔 于 2009-3-26 21:44 发表



觉得你思维矛盾,既然你知道现有的防弹衣可以对付一般的7.62X51弹,那5.8毫米轻弹在未来还有什么意义?哪怕后坐力低可以带来点射精度优势。


美国姥的子弹不也拿自己的防弹衣没辙?所以我们相对的先搞好防自己的本事再说,目前子弹的发展落后防弹衣的发展,矛盾之争,盾占优势。5.8轻弹目前至少比5.56弹穿甲要强,这已经是5.8轻弹的优势了。
我在其它帖子里说过一点,可以适当调整构造来改造轻弹。不用增加多少弹头重,也可以搞出穿甲性能不差的轻弹。目前5.8轻弹还只是平头钢芯,要是尖头,穿甲性能更好。5.8重弹虽然已经是穿甲弹结构,但是还考虑了远距离性能,所以在中距和远距,该重弹的穿甲潜力也未必被发挥了。另外,如果设计合理,由于初速更高,没准轻弹改出来的穿甲弹在中近距离的穿甲能力更强。类似的例子是比利时的5.7弹,别看现在风光的是改型弹SS190,其实在有效射程内穿甲能力最强的是早期更轻更快的SS90弹。
IIIA级的防弹衣,是防9mm手枪弹啊,加了插板成为III级才能防AK
我感觉类似SS109的结构对提高轻弹的穿甲能力更好点:话说回来,SS109的钢芯直径比咱们的5.8和毛子的5.45都粗,显然在装甲上开个小孔比开个大孔受到的阻力小些,所以借鉴这个结构,将钢芯前移或者干脆移到弹头壳尖部,消除铅芯的阻碍作用但是不要SS109的那么粗,然后依靠后方的铅芯在穿甲瞬间给予钢芯惯性冲击来增强穿甲作用。这样可能就增加一点点重量而已。普通结构的钢芯穿甲弹和中式、俄式穿甲弹,铅芯基本没有惯性冲击增强作用。貌似近年来毛子也喜欢来直接的设计,据说穿甲性能优越的9毫米穿甲手枪弹,就直接把钢芯暴露在外,可能钢芯还不长,后面有铅芯来推。
原帖由 lzz 于 2009-3-26 22:37 发表
IIIA级的防弹衣,是防9mm手枪弹啊,加了插板成为III级才能防AK


拦截者加插板后,防护力达到IV级哦,那是可以防7.62*51弹的,而且是近距离上发射的7.62*51弹。
原帖由 PRSOV 于 2009-3-26 22:35 发表


美国姥的子弹不也拿自己的防弹衣没辙?所以我们相对的先搞好防自己的本事再说,目前子弹的发展落后防弹衣的发展,矛盾之争,盾占优势。5.8轻弹目前至少比5.56弹穿甲要强,这已经是5.8轻弹的优势了。
我在其它帖 ...


确实如此,我觉得5.8弹思路的错误之处就是追求远距离能力,搞了个5.8毫米通机出来。如果只追求200米以内的能力,那与力学原理就符合多了,也可以适应未来战争城市战多,有防护目标多的特点。
原帖由 lzz 于 2009-3-26 22:37 发表
IIIA级的防弹衣,是防9mm手枪弹啊,加了插板成为III级才能防AK

所以说,目前的大多数步枪弹还是有效啊!没钱买“外挂”的还是被和谐的命,有钱买插板的还有机会钻他肚子,肩膀,腰杆。:b
当初最早搞研究时,没有考虑通机也用5.8口径,所以5.8中选较容易,直到后来才提了个通用到通机上的要求。想法是好的,事实是残酷地,最后按山人的话来说,达到与53弹终点侵彻能力相当的手段,实际就是制造出挂羊皮卖狗肉的穿甲弹——而且钢芯也是较贵的标准穿甲钢芯材料——所以5.8重弹根本就没能力发展穿甲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