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起步晚后劲足疾追世界前三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17:44
纵观双龙汽车风波看中国汽车的竞争力<上>
周刊朝鲜 / 朝鲜日报记者 李东勋 (2009.02.09 17:44)
        最近,发生双龙汽车风波后,中国汽车重新受到了全球关注。在今年1月25日闭幕的美国底特律国际车展上,中国汽车同美国汽车业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形成鲜明对照,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再加上,中国本土汽车公司有可能收购破产传闻一直不断的通用和福特公司部分品牌的消息也传得沸沸扬扬。三星经济研究所在最近一期报告中指出:“据悉,中国、印度等汽车行业‘后起之秀’对美国汽车三巨头的收购极为关注。若他们收购汽车三巨头的部分品牌,将一举三得‘品牌、技术及美国市场’。”
2009020900003022009020300915_0.jpg
▲图为,上海大众首款中高档自主品牌轿车荣威(Roewe)汽车生产线。墙上挂着“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的标语。照片=上海汽车公司◆规模:中国汽车产量已超过韩国的一倍

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跃升至世界前三。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和中国汽车协会的资料,2008年中国生产了934万辆车,成为继日本(1150万辆)、美国(1070万辆)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的汽车产量在很早以前就超过了欧洲汽车第一大国德国,其产量是世界排名第5的韩国(年产400万辆)的2倍多。

目前,中国的整车制造企业有19家,加上零配件企业共有130家。丰田、通用等日美汽车厂商以及韩国的现代、起亚汽车都分别与中国汽车厂商联手建立了合资法人,在中国生产汽车。自2008年初启动生产线的现代车北京第一、第二工厂和2007年未启动生产线的江苏盐城起亚第一、第二工厂分别拥有年产能60万辆和40万辆的生产设备。

汽车消费市场的规模也在日益增长。去年中国内需市场的规模为983万辆汽车,其中包括504辆轿车。尤其是,非合资厂家的中国本地汽车企业的销售量增长惊人。中国本地汽车企业去年的销量为130万辆,占内需市场的26%.

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分别荣登销量榜的第五和第九位。相关行业认为,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空间更加无穷无尽。因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调查显示,虽然汽车注册数已上升至世界前五,但汽车普及率仍处于起步阶段,平均每33人拥有一辆。

目前,中国政府也在加大力度发展汽车产业。中国政府认为,振兴汽车产业乃是拉动内需的关键所在。今年1月15日,中国国务院发表说:“为了振兴汽车市场,对购买排量1.6升以下汽车的购置税,从原来的10%降至5%,并在未来三年内斥资100亿元人民币开发电动汽车及扩大汽车零配件产业。”

◆引进新政策:谁传授技术就为谁打开市场

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发展速度确实令人生畏,但迄今为止引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动力仍旧是跨国合作及合资企业。目前,包括现代起亚汽车在内,世界10大汽车企业全部同中国本土公司联手组成合作企业,正在激烈拼杀。

目前汽车销量前4名都是中外合资公司。尤其是,被称作德国“国车”的大众几乎把公司的命运寄托在中国市场上。因为德国大众分别与中国本土汽车公司——“一汽”和“上海汽车”合作,成立了“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两家公司,并且分列中国汽车销量前两名。以至有些人说:“德国的‘国车’已经变成了中国的‘人民车’”。

尽管有望获得高利润,但外国汽车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军中国仍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中国政府允许以合作或合资方式进军中国的目的是学习外企汽车先进技术。因此,外国汽车企业不得不与当地公司合作,以进军中国。这一政策就是,在传授技术的前提下,才允许进入市场。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正分别与北京汽车和东风汽车合作。当然,在此过程中先进的汽车技术和经营方法自然地流向中国。中国汽车评论专家贾可说:“和丰田合作的‘一汽’把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当成了学习先进技术的窗口,并因此收益不菲。”三星经济研究所最近曾发表过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政府的‘以市场换技术’政策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助了一臂之力。”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纵观双龙汽车风波看中国汽车的竞争力<上>
周刊朝鲜 / 朝鲜日报记者 李东勋 (2009.02.09 17:44)
        最近,发生双龙汽车风波后,中国汽车重新受到了全球关注。在今年1月25日闭幕的美国底特律国际车展上,中国汽车同美国汽车业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形成鲜明对照,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再加上,中国本土汽车公司有可能收购破产传闻一直不断的通用和福特公司部分品牌的消息也传得沸沸扬扬。三星经济研究所在最近一期报告中指出:“据悉,中国、印度等汽车行业‘后起之秀’对美国汽车三巨头的收购极为关注。若他们收购汽车三巨头的部分品牌,将一举三得‘品牌、技术及美国市场’。”
2009020900003022009020300915_0.jpg
▲图为,上海大众首款中高档自主品牌轿车荣威(Roewe)汽车生产线。墙上挂着“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的标语。照片=上海汽车公司◆规模:中国汽车产量已超过韩国的一倍

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跃升至世界前三。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和中国汽车协会的资料,2008年中国生产了934万辆车,成为继日本(1150万辆)、美国(1070万辆)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的汽车产量在很早以前就超过了欧洲汽车第一大国德国,其产量是世界排名第5的韩国(年产400万辆)的2倍多。

目前,中国的整车制造企业有19家,加上零配件企业共有130家。丰田、通用等日美汽车厂商以及韩国的现代、起亚汽车都分别与中国汽车厂商联手建立了合资法人,在中国生产汽车。自2008年初启动生产线的现代车北京第一、第二工厂和2007年未启动生产线的江苏盐城起亚第一、第二工厂分别拥有年产能60万辆和40万辆的生产设备。

汽车消费市场的规模也在日益增长。去年中国内需市场的规模为983万辆汽车,其中包括504辆轿车。尤其是,非合资厂家的中国本地汽车企业的销售量增长惊人。中国本地汽车企业去年的销量为130万辆,占内需市场的26%.

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分别荣登销量榜的第五和第九位。相关行业认为,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空间更加无穷无尽。因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调查显示,虽然汽车注册数已上升至世界前五,但汽车普及率仍处于起步阶段,平均每33人拥有一辆。

目前,中国政府也在加大力度发展汽车产业。中国政府认为,振兴汽车产业乃是拉动内需的关键所在。今年1月15日,中国国务院发表说:“为了振兴汽车市场,对购买排量1.6升以下汽车的购置税,从原来的10%降至5%,并在未来三年内斥资100亿元人民币开发电动汽车及扩大汽车零配件产业。”

◆引进新政策:谁传授技术就为谁打开市场

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发展速度确实令人生畏,但迄今为止引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动力仍旧是跨国合作及合资企业。目前,包括现代起亚汽车在内,世界10大汽车企业全部同中国本土公司联手组成合作企业,正在激烈拼杀。

目前汽车销量前4名都是中外合资公司。尤其是,被称作德国“国车”的大众几乎把公司的命运寄托在中国市场上。因为德国大众分别与中国本土汽车公司——“一汽”和“上海汽车”合作,成立了“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两家公司,并且分列中国汽车销量前两名。以至有些人说:“德国的‘国车’已经变成了中国的‘人民车’”。

尽管有望获得高利润,但外国汽车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军中国仍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中国政府允许以合作或合资方式进军中国的目的是学习外企汽车先进技术。因此,外国汽车企业不得不与当地公司合作,以进军中国。这一政策就是,在传授技术的前提下,才允许进入市场。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正分别与北京汽车和东风汽车合作。当然,在此过程中先进的汽车技术和经营方法自然地流向中国。中国汽车评论专家贾可说:“和丰田合作的‘一汽’把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当成了学习先进技术的窗口,并因此收益不菲。”三星经济研究所最近曾发表过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政府的‘以市场换技术’政策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助了一臂之力。”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一汽二汽学了这么多年学到啥技术了?做个红旗还是马6的芯[:a5:]
如果主体是“中国汽车业”,差远了,就跟中国做了卖当奴销售冠军或死大巴克冠军以后,有什么意义吗?
原帖由 marco 于 2009-2-10 15:04 发表
一汽二汽学了这么多年学到啥技术了?做个红旗还是马6的芯[:a5:]


看着两年的新闻,尤其是中央新闻,先是肯定奇瑞、华晨这样地方国企坚持自主品牌、自主技术道路的汽车厂,08年年底人民日报、新华社开始重点关照民企吉利,过年后第一个期新闻调查就介绍“民企造车”又一次全面介绍吉利,回良玉也去吉利考察,这么密集的对汽车产业的关注,出了金融危机的大环境,感觉很大程度上对坚持二十年的市场换技术的汽车产业道路出现了松动

民族汽车产业会越来越受扶持的
:( 实践证明,市场换不来技术。。。中国汽车的希望还是在奇瑞、吉利和比亚迪们身上
开东方之子的飘过……
原帖由 14364310 于 2009-2-10 16:48 发表
:( 实践证明,市场换不来技术。。。中国汽车的希望还是在奇瑞、吉利和比亚迪们身上

市场是做生意最要紧的命脉,是目的和经济目标的最直接实现的源泉,本来就不是随便可以议卖的东西,家具可以换钱,劳动力可以换钱,贞操大概也可以换钱,不过用生命去换钱,换钱的目的何在?
还有就是技术,技术是手段,那换来的是什么是技术?产品开发技术?制造技术?还是仅仅是一款车型的产品非核心技术(还不能随便拿来用)。
牺牲目的去追求手段本来效果可疑,就跟某些年代,为了追求人类美好生活的革命,革命者自然要做牺牲,最后一些革命者,以革命的名义不准革命的服务对象过美好的生活,这就是异化了。市场换技术也是一种异化,最后得到的是一些工具,却失去了用工具所欲达到的目的。
最后就是回换性,如果你用一台苹果电脑换一只唐朝的碗儿,赚了,因为两年三年以后,电脑会一钱不值,而碗不会。市场,尤其是汽车市场是很文化性的,现在你就是有了造红旗的技术,但是红旗的市场价值,在被冷冻30年以后,在沦为出租车,还是个体的十几年以后,你这个被你放弃的市场文化,那种欣赏红旗的客户价值还剩多少?市场的培育是长期的,积累性的,要换回来很难,而20年来换来的大部分技术(自然不能绝对说是全部)都是可随时间贬值的技术本体,而且是贬值最快的一种(产品平台),而积累性的技术能力,却没有换回来多少。

市场换技术,表面上看,或者被偷梁换柱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一看实质,什么是我们失去的市场的实质?什么是我们得到的“技术”的实质?然后看结果,就跟一场战争的胜负评判有几种,其中最有争议的是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消耗战甚至牺牲战,但是有没有达到战役目的,便是评判胜负的标准。那么我们80年代市场换技术的战役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是糊弄中央,糊弄百姓的假话,那么宣传上讲的目的便是真实目的,那么我们达到了没有?
原帖由 14364310 于 2009-2-10 16:48 发表
:( 实践证明,市场换不来技术。。。中国汽车的希望还是在奇瑞、吉利和比亚迪们身上


深表赞同!
造船我们也是三甲,可是利润呢?
顶多就一廉价劳动力,有什么好吹的...
原帖由 colt2008 于 2009-2-10 17:23 发表
顶多就一廉价劳动力,有什么好吹的...


不懂就别乱说

国内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已经可以自主研发主流的汽车发动机,放眼全球,除了那些发达国家,还有谁有这能力?

吉利、奇瑞、比亚迪、华晨等企业同国际大品牌相比,技术差距是显然的,但他们一直在努力,这些年的技术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我开中华车,三年了,满意度8成
对...连好开都谈不上的"自主"发动机,离开两个鬼老就乱阵脚的组装车间...:D
看看中华车,卖了多少台?
原帖由 colt2008 于 2009-2-10 17:51 发表
对...连好开都谈不上的"自主"发动机,离开两个鬼老就乱阵脚的组装车间...:D
看看中华车,卖了多少台?


也不能这样说,我的东方就是 acteco 的发动机,虽然才跑了 5w km,我个人觉得还不错,从来没有出过啥毛病。只是内饰件的装配很成问题,现在车里到处响。其他沙问题木有。这段时间油品感觉很成问题啊,加速乏力了;石化双雄都是搞什么吃的?连个油都整不好。
原帖由 造汽 于 2009-2-10 17:16 发表

市场是做生意最要紧的命脉,是目的和经济目标的最直接实现的源泉,本来就不是随便可以议卖的东西,家具可以换钱,劳动力可以换钱,贞操大概也可以换钱,不过用生命去换钱,换钱的目的何在?
还有就是技术,技术是 ...

换技术是个当初用来自我安慰的幌子,实质是市场换投资、市场换产业。市场换不来技术,这一点其实中国和外国的当事人都明白。不过,重回那个时代背景下,也不见得就有更好的选择。现在回过头来看,引进外资最大的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相关产业的经营方式、思维方式。没有当初引进外资的冲击,民营资本不一定就不来,但不见得就能来的那么快也不见得就能发展得那么快。现在的的一切可都是历史上的“过去”所创造的。不能因为现在我们吃得饱了,就觉得30年前那碗饭白吃了,此一时彼一时。当年为了活命把个场子让给人家来坐,如今阔气了咱把场子给抢回来就是了。要抢场子,光有爱国主义和拼搏精神可不行。中国汽车业缺了那些被骂成“买办”的大厂、老厂一样不行。到现在它们依然是国内真正最有实力的汽车企业和中国汽车业的支柱,与其在骂娘、在那想老子当年怎么个亏法,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发挥这支重要的核心力量。
原帖由 tulipe 于 2009-2-10 18:18 发表

换技术是个当初用来自我安慰的幌子,实质是市场换投资、市场换产业。市场换不来技术,这一点其实中国和外国的当事人都明白。不过,重回那个时代背景下,也不见得就有更好的选择。现在回过头来看,引进外资最大的意 ...

为能有所贡献自豪中:handshake
华晨那个1.8T只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到地掌握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如果掌握了为什么就不能向下扩展出1.6的,还买三林东安的

国内目前也只有奇瑞、吉利能够做到1.0--2.0升全自主的

上汽也算上吧,好在把英国的研发机构买了
国产车的当务之急是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下功夫
无论外观还是内饰都是又土又俗又简陋,
就一地摊货,面对农村市场代替拖拉机还是可行的
但愿未来能赶上
价格贵一点无所谓,但不能用拼价格的方式抛弃其质量和品位
设计,十年内还是走外包为主,自主为辅

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发动机和变速器,积累工程数据。现在国产车小毛病多的原因就是工程数据积累不够,很多问题不投入使用是发现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