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家”薛涌为韩国辩护骂网民反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26:00
人造人家族的新成员朴芬庆教授是最近反韩风潮中大放异彩的人物,就是这个充气娃娃式的人造人成为了广大爱国青年发泄爱国欲望之火的绝佳对象。我甚至看到有人分享相关“新闻”时振振有词地宣称:管它是不是真的,反正韩国人肯定会这么说,韩国人就是欠干。原来这年头还真有能在充气娃娃身上获得快感的人。我也分享过类似的“新闻”,主要是编造得实在太拙劣了。我是以一种“大家快来看笑话”的心态分享的——但很不幸的是,许多好友大概误会了我的意思,纷纷前赴后继地骑了上去。我也分享过澄清事实拨乱反正的文章,但分享力度显然就没有“新闻”大。看来大伙儿在这件事上还真是选择性失明啊。不过这也很好解释:正和充气娃娃爽的时候,旁边矗着一哥们不断提醒你你只是在自娱自乐,换你你乐意啊?



    但是今天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谈的是:假如韩国真的有个朴教授写出了一篇谁谁谁经过考证是韩国人的论文,那么我们广大网民究竟有没有资格像现在这样批判他?



    许多人可能一下就来劲了:这还用说?假新闻我们都high成这样了,要是真的我们还不往死里批判?只是我想问一句:凭什么?



    是的,凭什么。当我们挺直了腰杆站稳了身姿渊停岳峙气壮山河地向朴教授戳指怒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就可以不假思索地批判他呢?因为他的研究成果是错的。但是你是怎么知道的?这还用问?孙中山肯定没有韩国血统啊!是么,你确定?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我们之所以批判,只是因为朴教授的研究成果和我们的常识不符。但是谁也不能够保证自己头脑中先天的常识就是永远正确的。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这样一个新闻自由的国家,这样一个教育领域不存在党派干涉的国家,对于任何一个脑海中先天的“常识”我想都要抱有足够的警惕。我想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于孙中山的家谱血缘都不可能有过多少研究。那么现在假设韩国成均馆大学真的有一个朴教授拿出了一份资料翔实论证严谨的论文得出了孙中山存在韩国血统的结论,我个人认为,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资格置喙其文、臧否其人的。



    学术研究有学术研究的规范。即使是历史学社会学等普通人可以看明白其论证结果的学科,没有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就凭着“直觉”与“常识”对其妄加评判也是极不合适的。就算不说评判的草率与否,广大网友在没见到朴教授论文任何一个字的时候仅凭三言两语的新闻介绍即对其研究成果乃至人格尊严进行肆无忌惮的攻击,至少也是对学术研究的极端不尊重。



    有人会说,我们不光凭本能的直觉,就算凭借理性思考也很难认为朴教授的结论是科学的。那好,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仔仔细细地阅读朴教授的论文,然后风度翩翩地指出,您的这一处论据显得资料不充分,您的那一处论证过程逻辑上有一个不可弥补的缺陷,您的这几处推导有主观臆断的嫌疑。甚至我们可以得理不饶人,写一篇资料翔实立论严谨的论文《试论朴芬庆教授“孙中山韩国血统说”的几点谬误》,给朴教授好好上一课,让他看看咱天朝上国的学术水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原文都没见过,就骂得不亦乐乎,这和无赖有什么区别?假如真有一个朴芬庆教授,辛辛苦苦考据了几年得出了研究成果,却被中国一群疯狗式的网民一通乱咬,他心里会怎么想?



    我从这件事情背后,看到了中国在向大国迈进的过程中民众心里深层次的由来已久的反智主义。维基百科上对反智主义有如下解释:



    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作反智论或反智识主义,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论。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另一种则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我现在想强调的反智主义即使第二种: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除去文革的因素,我感觉我们国家反智主义盛行和我们的长期教育的误导脱不了干系。在我们的小时候听过的许多关于科学家的故事里,似乎都在强调“灵光一现”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什么牛顿挨苹果砸啦,凯库勒做梦看见蛇啦等等。这样就有意无意地给我们一种印象,以为科学研究就是像禅宗顿悟、拈花一笑那样的的装逼游戏,而忽视了科学道路上那种扎扎实实学术功底的奠定以及枯燥繁琐的科学探索的艰辛。这也就造成了许多没有受过丝毫科学的学术训练的“民间科学家”妄图破解世界级学术难题的尴尬现实。



    我看过一期《大家》栏目采访数学家王元,镜头里王元从办公室的柜子下面抱出了一大摞全国各地几十年来陆陆续续寄到中科院数学所的号称破解了“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言谈中王元很为这些人惋惜,因为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却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攻克科学的世界级难题”,有的甚至荒谬到仅仅罗列了几个数就号称得证。其实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没有受过专门学术训练的外行人根本是做不出什么贡献的。但是我们长期忽略了强调学术研究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导致今天的这种对于学术研究过程的无知和轻视。



    另一方面反智主义还与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有着一定的联系。当代的自然科学由于科研过程和结果的高度理论化专业化并且研究成果和大众日常生活并不能产生紧密的联系,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些学科的研究不会给与大面积的关注。虽然说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也是高度专业化的,但是由于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相较于自然科学来说,一是易被大众理解,二是和大众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甚至关于大众的切身利益,所以造成了大众在这些学科研究领域大面积参与讨论。但是要知道,任何学术研究的思维过程必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日常思维,所以研究成果也会不同于“直觉”得出的结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谷贱伤农”问题)。群众的大面积参与和研究成果的背离常识,使得群众对学科领域里的专家产生了自然而然的不信任情绪,长期的积累便造成了民众中间的反智主义。



    这样说比较抽象。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代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虽然从本质上来说经济学是一门高度理论化逻辑化的学科,但是由于社会科学的自然属性和我国发展现状,经济学无可避免地暴露在了大众检视的目光下。然而不幸地是,一门学问之所以被称为科学一定程度上正因为在学科体系内凭借逻辑推理会得出不同于常识、本能、道德判断的结论,否则的话还要建立相关的理论体系分配专门的研究人员从事研究干什么呢?正是基于这样的矛盾,经济学也是被骂得最惨的一个领域。“砖家”“叫兽”“既得利益集团代言人”等各种各样反智主义的大高帽都被戴在了经济学家的头上。在群体不理性的时候,个人的实际道德已然无法被民众辨识了。这就是为什么连茅于轼吴敬琏这些德高望重声名卓著的经济学家都被网民们骂的狗血喷头的原因。



    其实很多情况下,经济学家们并没有那么不堪,他们只是照实说出了理论研究得出的结果而已。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却并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心里的道德判断。面对这种矛盾,解决办法难道是要专业学者们片面地为了迎合群众的心理预期而说出一些与专业知识不符的言论吗?曾经的牛博人气写手都是骗银地说得好:为弱势群体代言的知识分子和为富人代言的知识分子同样可耻,真正的知识分子只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代言。正确的化解矛盾的途径应该是民众学会理性地看待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并且像不去试图违背物理定律一样地学会接受看起来不合常理的经济定律。在我曾经转载的都是骗银地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经济学家挨骂》中,对此有很精辟的论述:



    “希望你能明白两条学习经济学的要害:要对分析的事物“冷酷无情”,那些东西是好是坏是不是道德的与你的分析搭不上关系;对于分析,只有“事实”和“逻辑”是重要的。经济学不是散文小说戏剧和人文学科,这里都是冷冰冰如手术刀一般的“利害分析”。无论有多大的激情和多热的血,去和经济规律对抗的结果都会让你明白“世界很无奈”,所以你应该从经济学中学会“别给这个世界机会让你心碎”。如果你能认识这个世界的规律多一些,试着利用它,它给你的回报是可观的。这些回报不仅是冷冰冰的利益,可能还包括很多其他珍贵的东西,比如爱情和友情。



    只是要记住,认识这世界,认识这些规律是你自己的责任和努力的结果;这世界不欠你任何“义务指导”,把你踹的头破血流它也不会有任何的内疚。你只能怪自己笨,而已。”



    在国家崛起的艰辛历程中,理性、宽容的民众心理应该说是中国成为大国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对学术研究有着最起码的尊重亦是这种决定性的民众心理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真正面对“朴芬庆教授”和他的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能展现令人满意的风度和素养。人造人家族的新成员朴芬庆教授是最近反韩风潮中大放异彩的人物,就是这个充气娃娃式的人造人成为了广大爱国青年发泄爱国欲望之火的绝佳对象。我甚至看到有人分享相关“新闻”时振振有词地宣称:管它是不是真的,反正韩国人肯定会这么说,韩国人就是欠干。原来这年头还真有能在充气娃娃身上获得快感的人。我也分享过类似的“新闻”,主要是编造得实在太拙劣了。我是以一种“大家快来看笑话”的心态分享的——但很不幸的是,许多好友大概误会了我的意思,纷纷前赴后继地骑了上去。我也分享过澄清事实拨乱反正的文章,但分享力度显然就没有“新闻”大。看来大伙儿在这件事上还真是选择性失明啊。不过这也很好解释:正和充气娃娃爽的时候,旁边矗着一哥们不断提醒你你只是在自娱自乐,换你你乐意啊?



    但是今天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谈的是:假如韩国真的有个朴教授写出了一篇谁谁谁经过考证是韩国人的论文,那么我们广大网民究竟有没有资格像现在这样批判他?



    许多人可能一下就来劲了:这还用说?假新闻我们都high成这样了,要是真的我们还不往死里批判?只是我想问一句:凭什么?



    是的,凭什么。当我们挺直了腰杆站稳了身姿渊停岳峙气壮山河地向朴教授戳指怒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就可以不假思索地批判他呢?因为他的研究成果是错的。但是你是怎么知道的?这还用问?孙中山肯定没有韩国血统啊!是么,你确定?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我们之所以批判,只是因为朴教授的研究成果和我们的常识不符。但是谁也不能够保证自己头脑中先天的常识就是永远正确的。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这样一个新闻自由的国家,这样一个教育领域不存在党派干涉的国家,对于任何一个脑海中先天的“常识”我想都要抱有足够的警惕。我想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于孙中山的家谱血缘都不可能有过多少研究。那么现在假设韩国成均馆大学真的有一个朴教授拿出了一份资料翔实论证严谨的论文得出了孙中山存在韩国血统的结论,我个人认为,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资格置喙其文、臧否其人的。



    学术研究有学术研究的规范。即使是历史学社会学等普通人可以看明白其论证结果的学科,没有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就凭着“直觉”与“常识”对其妄加评判也是极不合适的。就算不说评判的草率与否,广大网友在没见到朴教授论文任何一个字的时候仅凭三言两语的新闻介绍即对其研究成果乃至人格尊严进行肆无忌惮的攻击,至少也是对学术研究的极端不尊重。



    有人会说,我们不光凭本能的直觉,就算凭借理性思考也很难认为朴教授的结论是科学的。那好,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仔仔细细地阅读朴教授的论文,然后风度翩翩地指出,您的这一处论据显得资料不充分,您的那一处论证过程逻辑上有一个不可弥补的缺陷,您的这几处推导有主观臆断的嫌疑。甚至我们可以得理不饶人,写一篇资料翔实立论严谨的论文《试论朴芬庆教授“孙中山韩国血统说”的几点谬误》,给朴教授好好上一课,让他看看咱天朝上国的学术水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原文都没见过,就骂得不亦乐乎,这和无赖有什么区别?假如真有一个朴芬庆教授,辛辛苦苦考据了几年得出了研究成果,却被中国一群疯狗式的网民一通乱咬,他心里会怎么想?



    我从这件事情背后,看到了中国在向大国迈进的过程中民众心里深层次的由来已久的反智主义。维基百科上对反智主义有如下解释:



    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作反智论或反智识主义,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论。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另一种则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我现在想强调的反智主义即使第二种: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除去文革的因素,我感觉我们国家反智主义盛行和我们的长期教育的误导脱不了干系。在我们的小时候听过的许多关于科学家的故事里,似乎都在强调“灵光一现”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什么牛顿挨苹果砸啦,凯库勒做梦看见蛇啦等等。这样就有意无意地给我们一种印象,以为科学研究就是像禅宗顿悟、拈花一笑那样的的装逼游戏,而忽视了科学道路上那种扎扎实实学术功底的奠定以及枯燥繁琐的科学探索的艰辛。这也就造成了许多没有受过丝毫科学的学术训练的“民间科学家”妄图破解世界级学术难题的尴尬现实。



    我看过一期《大家》栏目采访数学家王元,镜头里王元从办公室的柜子下面抱出了一大摞全国各地几十年来陆陆续续寄到中科院数学所的号称破解了“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言谈中王元很为这些人惋惜,因为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却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攻克科学的世界级难题”,有的甚至荒谬到仅仅罗列了几个数就号称得证。其实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没有受过专门学术训练的外行人根本是做不出什么贡献的。但是我们长期忽略了强调学术研究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导致今天的这种对于学术研究过程的无知和轻视。



    另一方面反智主义还与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有着一定的联系。当代的自然科学由于科研过程和结果的高度理论化专业化并且研究成果和大众日常生活并不能产生紧密的联系,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些学科的研究不会给与大面积的关注。虽然说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也是高度专业化的,但是由于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相较于自然科学来说,一是易被大众理解,二是和大众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甚至关于大众的切身利益,所以造成了大众在这些学科研究领域大面积参与讨论。但是要知道,任何学术研究的思维过程必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日常思维,所以研究成果也会不同于“直觉”得出的结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谷贱伤农”问题)。群众的大面积参与和研究成果的背离常识,使得群众对学科领域里的专家产生了自然而然的不信任情绪,长期的积累便造成了民众中间的反智主义。



    这样说比较抽象。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代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虽然从本质上来说经济学是一门高度理论化逻辑化的学科,但是由于社会科学的自然属性和我国发展现状,经济学无可避免地暴露在了大众检视的目光下。然而不幸地是,一门学问之所以被称为科学一定程度上正因为在学科体系内凭借逻辑推理会得出不同于常识、本能、道德判断的结论,否则的话还要建立相关的理论体系分配专门的研究人员从事研究干什么呢?正是基于这样的矛盾,经济学也是被骂得最惨的一个领域。“砖家”“叫兽”“既得利益集团代言人”等各种各样反智主义的大高帽都被戴在了经济学家的头上。在群体不理性的时候,个人的实际道德已然无法被民众辨识了。这就是为什么连茅于轼吴敬琏这些德高望重声名卓著的经济学家都被网民们骂的狗血喷头的原因。



    其实很多情况下,经济学家们并没有那么不堪,他们只是照实说出了理论研究得出的结果而已。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却并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心里的道德判断。面对这种矛盾,解决办法难道是要专业学者们片面地为了迎合群众的心理预期而说出一些与专业知识不符的言论吗?曾经的牛博人气写手都是骗银地说得好:为弱势群体代言的知识分子和为富人代言的知识分子同样可耻,真正的知识分子只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代言。正确的化解矛盾的途径应该是民众学会理性地看待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并且像不去试图违背物理定律一样地学会接受看起来不合常理的经济定律。在我曾经转载的都是骗银地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经济学家挨骂》中,对此有很精辟的论述:



    “希望你能明白两条学习经济学的要害:要对分析的事物“冷酷无情”,那些东西是好是坏是不是道德的与你的分析搭不上关系;对于分析,只有“事实”和“逻辑”是重要的。经济学不是散文小说戏剧和人文学科,这里都是冷冰冰如手术刀一般的“利害分析”。无论有多大的激情和多热的血,去和经济规律对抗的结果都会让你明白“世界很无奈”,所以你应该从经济学中学会“别给这个世界机会让你心碎”。如果你能认识这个世界的规律多一些,试着利用它,它给你的回报是可观的。这些回报不仅是冷冰冰的利益,可能还包括很多其他珍贵的东西,比如爱情和友情。



    只是要记住,认识这世界,认识这些规律是你自己的责任和努力的结果;这世界不欠你任何“义务指导”,把你踹的头破血流它也不会有任何的内疚。你只能怪自己笨,而已。”



    在国家崛起的艰辛历程中,理性、宽容的民众心理应该说是中国成为大国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对学术研究有着最起码的尊重亦是这种决定性的民众心理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真正面对“朴芬庆教授”和他的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能展现令人满意的风度和素养。
嫖愤青
薛涌的文章读过,有的不能苟同,有的也可以借鉴。
现在根本称不上反智主义,只是国民浮躁性的表现。
没看过其文章
朴芬庆教授:D
薛涌出国已经10几年,
靠媒体来解读中国。。。。
不看也罢了,可以看得东西还有很多
:L 还是不评论了
现在一些忽悠人民的砖家JY才是反智的先锋。
:)

不管怎么说,  是有点反智的倾向,当然只是其中一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