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南极科考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25:00
<br /><br />刚才看到南极科考的新闻,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
1.新闻里好像是说:新南极科考站名为昆仑站。但是没听清,所以想问一下是不是这个名字,如果不是,那叫什么?
2.这个站位于南极内陆最高点,那么怎么维护?是不是南极夏天有人临时过去,到冬天就没有人了?
3.如果冬天还有人在,那怎么进出,冬天应该没有人能进出那个地方吧?
4.其他科考站冬天怎么度过?记得有一个记录片说冬天各国科考站还有联谊活动,甚至是到南美某国(记不清了)在南极大陆的军事基地串门,大晚上的怎么走啊?<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sd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hnw.cc">
<link href="http://sdw.cc/q.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hnw.cc/w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br /><br />刚才看到南极科考的新闻,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
1.新闻里好像是说:新南极科考站名为昆仑站。但是没听清,所以想问一下是不是这个名字,如果不是,那叫什么?
2.这个站位于南极内陆最高点,那么怎么维护?是不是南极夏天有人临时过去,到冬天就没有人了?
3.如果冬天还有人在,那怎么进出,冬天应该没有人能进出那个地方吧?
4.其他科考站冬天怎么度过?记得有一个记录片说冬天各国科考站还有联谊活动,甚至是到南美某国(记不清了)在南极大陆的军事基地串门,大晚上的怎么走啊?<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sd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hnw.cc">
<link href="http://sdw.cc/q.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hnw.cc/w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是叫昆仑站,对外征集科考站站名时我也填报了这个名字,不知道能不能到中奖:D
原帖由 hnxsyw 于 2008-11-19 12:44 发表
是叫昆仑站,对外征集科考站站名时我也填报了这个名字,不知道能不能到中奖:D

我居然不知道还有对外征名这事儿,不然我也去试一下。
中奖了可要请客哦!:D :handshake
原帖由 gmt+ 于 2008-11-19 12:40 发表
刚才看到南极科考的新闻,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
1.新闻里好像是说:新南极科考站名为昆仑站。但是没听清,所以想问一下是不是这个名字,如果不是,那叫什么?
2.这个站位于南极内陆最高点,那么怎么维护?是 ...

内陆最高点是不可能的,站总不可能建在格罗夫斯山顶上吧,肯定还是在DoME-A上选址
原帖由 hnxsyw 于 2008-11-19 12:44 发表
是叫昆仑站,对外征集科考站站名时我也填报了这个名字,不知道能不能到中奖:D


看来这个名字是众望所归阿
:D
当时我也是填报的这个名字
好象是建在南极点上的,冬天似乎无人职守。
原帖由 twist 于 2008-11-19 16:21 发表
好象是建在南极点上的,冬天似乎无人职守。

南极点上大概也就下桩的时候还在那里,冰盖是会移动的几年时间就让你跑偏了
南极点有人占了,美国的,磁极让法国占了
反正我们占了一个点 :P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11-19 16:31 发表

南极点上大概也就下桩的时候还在那里,冰盖是会移动的几年时间就让你跑偏了

又不是北极,冰在水上漂,南极大陆的冰面下面是陆地,要飘也不是几年能飘出去很远的。
咱们的这个站是建在南极最高的地方,当然不一定要在最高点上,附近就行。
一期工程建的是夏季站,将来会完善为常年站
原帖由 gmt+ 于 2008-11-19 16:54 发表

又不是北极,冰在水上漂,南极大陆的冰面下面是陆地,要飘也不是几年能飘出去很远的。
咱们的这个站是建在南极最高的地方,当然不一定要在最高点上,附近就行。

覆盖在南极点上面的冰雪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移动,因此科学家每年都要重新标定一次南极点的最新位置安上标志。目前南极点附近的冰层每年大约向西经43°方向塑性流动10米左右。因此,科学家每年都要用GPS系统测定一次南极点的准确位置。由于南极大陆特殊的气候原因,每年在南半球夏天,美国南极考察队都会来到南极点,通过精确测量,获得新的南极点。南极点的标志是一个立柱上的金属球。这是个地理的极致,既无方向,亦无时间,完全类似于数学矩阵计算中的奇点。而真正的极点则是每年12月31日精确测定,今年的真极点标离象征性极点金属球标仅几十米远。由于极点地区的冰盖每年向西经43°方向移动10—20米,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历年的极点标似乎排成一长列。
抢地皮啊
原帖由 gzh1987158 于 2008-11-19 20:33 发表
抢地皮啊

昨晚《探索发现:纳粹碟影》里面还提到有人认为南极地下有纳粹的基地。;funk
呵呵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552534
原帖由 hnxsyw 于 2008-11-19 12:44 发表
是叫昆仑站,对外征集科考站站名时我也填报了这个名字,不知道能不能到中奖:D


楼上几个都是中石油的?:D

本人几年前就猜到这个站叫昆仑站了:victory: ,不是因为昆仑山有名,而是因为昆仑润滑油!:L

中石油已经连续几年大力赞助南极科考了,所以礼尚往来一下,做个免费广告,不由的让人想起《大腕》和《天下无贼》:D
昆仑山嘛,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最高山,用在DoME-A上很合适
我国南极内陆昆仑站建设向“越冬站”稳步推进

http://www.gov.cn/jrzg/2010-09/27/content_1711068.htm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9月27日电(记者 张建松)作为人类迄今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我国南极内陆昆仑站的建设正从目前的“度夏站”向今后的“越冬站”稳步推进。

    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昆仑站首任站长李院生在此间召开的“2010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介绍,昆仑站所在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海拔4000多米、冰厚3000多米,年均气温零下58.7摄氏度。即使在夏季,气温也在零下35摄氏度至零下45摄氏度,冬季测得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82.3摄氏度,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非常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昆仑站目前还是一个“度夏站”,我国南极考察队员每年夏季到昆仑站进行科学考察。

    经过我国第25次、26次南极考察队员的建设,昆仑站的站区建筑、基础设施及其周边布设的科学观测系统等,现在均已初具规模。站区一期工程236平方米的建筑自从2009年1月落成以来,经过近两年极端恶劣环境的考验,整体情况良好,未见基础不均匀下沉和水平位移,建筑钢结构连接处也未见裂纹。

    为今后在冰穹A地区钻取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的深冰芯,我国考察队员已在昆仑站开辟了一个长40米、地下深3米、宽5米的深冰芯钻探场地。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修建了一个4000米长、50米宽的昆仑机场,在中山站到昆仑站之间修建了一个600米长、50米宽的中继机场,同时在站区储备了60吨航煤油以及约80吨的建材、器材和生活物资。

    目前,布设在昆仑站周边的科学观测系统主要有:冰穹A冰盖运动观测网、天文学观测系统、地球物理学观测系统、自动气象站等。其中,冰穹A冰盖运动观测网长200公里、宽30公里,由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员布设;天文学观测系统包括南极内陆自动天文观测站、小望远镜阵、亚毫米波太赫兹望远镜等仪器设备;地球物理学观测系统设备包括多个磁力计、天然地震台站,目前均已获得连续2年的观测数据。

    李院生表示,我国昆仑站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一个“越冬站”,使我国南极考察队员能以昆仑站为依托,在高寒缺氧、极端恶劣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区域,常年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为此,我国今后将大力加强昆仑站自身保障条件建设,在站区的生活设施、通讯、发电、供暖、氧气应急供应、医疗保障等条件能保证人类生存时,方才考虑派遣队员越冬。同时,我国还计划组建一支内陆车队和飞机应急救援体系,在中山站建立车队和飞机的伺服保障系统,保证昆仑站的日常补给,以及越冬人员在极夜紧急撤离时具备各种生命保障条件。
徐霞兴的生死三分钟,很感慨
祝福南极科考人员安全完成任务,希望中国建立南极天文观测站,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贵宾也挖坟哦。。。。话说,不如趁机把昆仑站作为一个试验项目,就按未来6人常驻的月面基地的标准来建设,应该效果会很好吧?
su24 发表于 2008-11-19 16:40
问下香水国,那能不能做磁疗,能不能治风湿
su24 发表于 2008-11-19 16:40
磁极不是不固定吗?据说一小时能走两米。法国这个站是不是也是一小时走两米?:o
che 发表于 2010-10-10 23:24


    中国好像又打算建站第四个南极科考站了……
国庆前夕,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平台高原环境下的测试工作圆满完成,达到甚至超过了预计标准。他们主要任务是把设备拆卸装箱,运回南京,预计11月初该系统搭载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投入使用。但是放心不下的郝英立还是丢下手中正在修改的博士生论文和其它工作赶赴羊八井。他觉得这些重要环节,作为项目负责人应当出现在自己的岗位上,他考虑得很详细,唯独没有注意到自己正面临着高原反应的威胁。


郝英立于1981年9月考入南京工学院动力工程系学习。本科期间两次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1985年7月毕业留校,担任过南京工学院动力工程系学生办公室副主任,85级政治辅导员。1987年至1991年在东南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 获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6年东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 获工学博士学位。1985年至1998年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热能工程教研室主任。1998年至2001年在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至2003年 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机械工程系做访问学者, 协调人, 兼职教授。2003年 8月回国在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兼热能工程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1月任东南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AMS中心主任。他还是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全国高等学校热能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校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
“郝英立继承了我校老一辈教师当中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作风,依靠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赢得了大家的信任”郝英立当年读博时的导师施明恒教授这样评价。有几件事情施教授印象深刻:一是郝英立的博士论文曾经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德彰教授进行审阅,他专门给施教授打来电话,说郝英立的论文几乎跳不出毛病,就连标点符号都很准确。二是郝英立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和兼职教授,完全有条件留在那里,但是在系里希望他回国效力时,他义无反顾;三是郝英立从美国回来后,面对系里陈旧、老化的实验条件没有抱怨,不等不靠不要,而是自己根据在国外掌握的知识信息,在系里的支持下,用有限的资金建立起一个适应现代教学需求的 “微传热方向实验室”,许多事情是亲自动手,没有他的巨大付出,这事是很难办成的。四是有强烈的进取意识,业务能力强。在他读博士期间,曾经在一个关于温度湿度对可燃物影响的研究课题中,最主要的工作是数值模拟,那时的计算机还比较落后,数字模拟很难,计算要花很长时间,他学习钻研,很快掌握了计算机数字模拟,编程计算,跟他在一起的学弟都佩服地喊他老师。施教授最近退休了,但是他希望“工程热物理专题”这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能够有人接班,而郝英立就是他心中理想的人选。在他的建议下,郝英立接下了这门课。不久前,施教授在办公室等郝英立到中午近1点钟,郝才赶过来,施老师把该课程的讲义交给了郝,又作了些具体交待后,才发现郝英立连午饭还没吃。施老师不禁感慨:他太忙了。他责任心很强,肩上的担子很重,压力非常大。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此情何以堪!


郝英立1985年4月30日在给党支部的信中写道:“我认识到一个人的作用是渺小的,但是,如果投身到社会革命和建设中去,那么他就能与同志们一起汇成滚滚的洪流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做出一番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多少年来,郝英立一直用行动来践行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
2003年8月,郝英立在国外任教回校不久就分管学院的研究生工作。杜凯教授记得他任职没几天,就约杜凯去商谈研究生课程改革,同时希望我能够做好准备。实际上他每次商量工作之前,自己首先会做大量准备工作,甚至是拿出详细的方案,而不会仅仅去应付一下、议而不决。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学院的研究生教学的规范化工作大大推进了一步。
东南大学科技处李建清处长回忆,学校决定调郝英立教授去空间研究院任职,是考虑到研究院需要有一位自己既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能够统领全局、协调多学科力量开展合作研究的领军人物,他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之一。如果他继续留在能源环境学院,教学科研都有着良好的发展,但是一向以事业为重的他,还是服从组织安排、服从工作的需要,甚至当初在没有明确作为研究院负责人的情况下,就极为认真地完成了研究院的一些详细规划等工作。
郝英立一直是一个为工作拼命的人。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每天早上总会很早就赶到办公室,晚上两三点还在坚持工作。尤其在这几年担任空间研究院副院长后,学生发觉他吃饭的时间越来越迟,中午经常到一点半才去吃,晚上7点半才去吃,学校食堂没有饭菜了,就去学校外面的“西北面王”小面馆简单吃一点拉面,有时候就直接用饼干简单解决了。
2009年以来,郝老师同时承接了南极平台项目和某军工项目,每周二、周四是两个项目组的碰头会,而每周六郝老师还要召集自己的学生开会,讨论工作进度以及各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他总是马不停蹄的奔波在不同的地点。连续几个暑假,他忙得一个休息日都没有。郝老师总是告诉学生,要抓紧时间工作,要有为科研工作拼命的精神。
项目组成员、能源与环境学院的刘西陲老师回忆说,他跟随郝教授为该项目开展研究一年多,郝教授平时就忘我工作、拼命工作,对该项目倾注了大量精力。今年9月22号中秋节,也就是郝英立去西藏的前几天,处在忙碌中的郝英立没有多少时间和家人团聚,但是一向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郝英立就采用“点卯”法,让爱人中午开车把他从实验室接到自己父母家共同吃一顿中饭,饭后又要立即把送回实验室,晚上再这样到岳父母家一起吃饭,然后再回到实验室。长此以往,爱人和孩子早已习惯了,亲人们也都能理解他。



同事评价说郝英立是“一名继承了传统知识分子美德与良知的人”,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吴健雄、钱忠韩、韦钰等原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老一辈科学家那种严谨认真、求真务实的优良品质。在当下物欲横流的风气下,他始终坚持坚持自己作为一名当代知识分子的担当与责任,坚守心中那片“精神的理想高地”。
郝英立老师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对国家的责任感和荣誉心,使他时刻将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郝老师所接的科研项目都是国家发展所需的重点863和973项目,他从来不会为了钱而去接那些待遇优厚但科研价值不高的横向项目。有一次,一位热水器厂商找到郝英立,允以优厚报酬希望郝英立能够帮助他提升产品控制系统的质量,但是郝英立因为主持及参加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归国人员启动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和美国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工作,还是委婉推辞了。他承接项目的标准是:必须要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是国家发展所需的重点项目,能对今后的学术研究有较大帮助。
他淡泊名利,却珍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尊严。现在高校中流行研究生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但是郝老师对自己的学生说,他很讨厌“老板”这种叫法,我是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叫“老板”是对老师的一种蔑视。这就是郝英立教授真实形象的写照。


郝英立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点滴小事中体现出他对学生的认真和负责。“他真实,不虚假,不会让人觉得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对于他来说,学生的事无小事,学生把他当做自己的父亲,而学生也如同他自己的孩子,总是让他挂念在心。”他的学生在网上这样回忆他。
有一件事情让他的学生谢俊终身难忘。2008年那个下着大雪的寒假大年二十九,他从学校经过热能所时,看到整个大楼一面墙还有一间房还亮着灯,心里猜想是不是郝老师还在工作,上楼去看果然如此。郝老师看到他很高兴,给他泡了杯热茶,让他喝口暖暖身子,还热情的问他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当时外面的雪依然下得很大,凛冽的寒风不时吹打在窗台上,外面很冷,他的心里却很温暖。临走的时候,郝老师还特别叮嘱他回去的路上要小心,这一幕仍犹如昨日。实际上,那一年的大年初一,郝老师只休息了半天,下午就来到办公室上班,当天直到晚上9点多钟才回家休息。
郝英立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对待科研工作要严谨认真,不可弄虚作假,不可马虎大意。对于学生请他修改的论文,或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PPT,无论自己工作有多忙,他一定会抽出时间修改至少四到五遍,小到文章的标点符号和大小写,大到文章的数据、结构和论点,都会认真仔细的修改,一一用红笔标注出来,甚至有一次在出差途中,他还在机场候机室里修改完了一篇文章。
郝英立要求自己研究生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不能有任何抄袭或一稿多投或有部分内容雷同的现象,对于每一篇打算发表的文章他都要亲自看一遍,要求文章后面必须附上参考文献和数据源文献。他说,你们的每一篇文章,都必须是干干净净的,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能有任何的污点。
在郝英立心里,“学生无小事”。他的博士生刘升回忆说,大四的时候自己跟着郝老师做毕业设计,郝老师总是非常认真仔细的手把手指导自己。有一次,自己的毕设出了点问题,心里很着急,就打电话向郝老师求援。他当时出差在外,就在电话里给我具体的指导;后来又叫上他的研究生过来帮忙一起解决,让自己十分感激。因此后来自己读研和攻博时,毫不犹豫就选择了他做导师。
在去空间研究院后,郝英立虽然工作日渐繁忙,也会抽出时间关心学生的学习工作。9月25日晚上他出发经成都去西藏前,上午召开南极项目讨论会,还专门抽空对学生的科研工作一一做了妥当安排,还计划29日赶回南京后于次日给学生上“工程热物理专题”的课程,没想到这竟成了弟子们对老师的最后一面!
博士生杜敏回忆,就在郝老师去西藏前几天,郝老师还在电话里问到他父亲和爱人的身体,叮嘱他要好好照顾好他们,没想到那竟是师生间最后一次通话。
博士生刘升说,郝老师不仅仅是我们的导师,在我们心中他就是父亲。近年来随着工作任务繁重,他此前还一头的黑发慢慢开始两鬓发白,尤其去空间研究院后,白发日渐增多,今年竟然已快满头银发,学生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郝老师去世后,一位网友发文说:“今天上午在北京开会,听到这个消息,心一阵一阵的痛。晚上回到实验室,想起前段时间还在这碰到过他,他那和蔼的笑容依旧那么清晰。”

郝英立去世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表示:虽然我与郝院长相识时间不长,但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一个“一门心思投入工作,不叫苦,非常敬业同时又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支撑平台这个团队非常有凝聚力,效率很高,进展非常快,已经完成了90%的工作,出乎我们的预料。“郝英力去世使中国南极科考事业失去了一位一流的科学家和重要的领导者。”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南极天文中心主任王力帆发来唁电表示:虽然我们与郝院长共同合作的时间很短,但郝院长严谨热情的工作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洒尽热血所研制的科考平台将登上南极冰穹的最高点,为南极科考乃至中华民族的科技振兴发电发热。郝院长对南极天文以及中国南极科考的长远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他所开创研发的科考平台必将在人类南极探索中发挥强大的作用。中国科技界失去了一位一流的科学家,东南大学失去了一位著名的教授,中国南极天文中心失去了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和合作者,但郝院长的英名将流芳后世,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每个人努力工作,不断进取。
郝英立老师依然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