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杯”舰艇设计大赛参赛设计(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56:28

原创哦,而且是001号!

参赛类别“中国下一代军舰概念设计部分”,参赛人“超级潜水艇”。


设计说明:

    吨位在6000-7000吨左右,长度145米,宽度18米,长宽臂8:1,舰首吃水在5-6米左右。类型为主力多用途驱逐舰,改变武器动力也可扩展成低成本护卫舰。通过吨位放大和1号桅杆前加装通用武器舱可扩展成主力防空舰。

    主要武器视不同任务而定,高档的可以是64联装的VLS,装备长程主动的HQ9和进程被动的HQ7ER-VLS,相控阵和照射雷达都有空间,近防2部730。低档的可以是单臂的一部SAN-12或者HQ-7(垂直和传统8联都行),照射雷达和搜索雷达的空间也很好,近防2-4部AK630。具体看图示。
    由于采用双桅杆,首尾布置近防,传感器和武器设计角度都很好,而且互相为备份,一个被毁时可以至少维持270度的防空角度。安装建造维护也快捷(我的最爱——)。

    设计的缺点是不采用VLS时只能装1个防空导弹发射器。这主要是我不愿意在舰首设置武器空间。因为那样对于这个吨位的小长宽比军舰就不能采用双桅杆。"伯克"对此的解决办法是讲照射雷达放到烟囱上,VLS夹在机库间,我不喜欢这种设计,维护上很麻烦。(ps:我对054的烟囱桅杆一体设计很不喜欢,维护困难,而且烟囱的排气对雷达有不好的影响,传感器类型也受限制。)




◎舰首,剑桥
    下埋式舰首;舰桥低矮,成契形延伸到主炮后;实心护栏延伸到剑桥中部,剑桥和实心护栏间有传统护栏。特点:主炮下部被实心护栏遮掩,舰首和剑桥之间连续,有效降低雷达反射。
    特点:兼顾传统设计的甲板维护和全封闭舰首的低雷达反射。


◎任务桅杆
    剑桥和传感器桅杆彻底分开。任务桅杆首尾各一,中间有烟囱间隔。采用无人化设计和轻质金属,以降低重量。不同类型船只通过安葬不同桅杆达到不同任务。两侧和实心甲板间有空间,桅杆可作为海上补给的支撑装置。
   特点:真正的一舰多型,通用舰体。避免168式、170式的一舰2型的过大变化,有助于降低成本和加快建设速度。更大的甲板空间,便于改装。
   注意:如果技术可能、桅杆最好采用插件设计,可更换。由于这里的综合任务桅杆比较大型,且牵连舰体结构,这点不作要求,视技术进步而定。毕竟完全的舰体通用和建造速度加快好处已经不小了。

◎通用武器舱
     位于机库和2号任务桅杆之间,两侧为实心护栏。
     特点:射角和传统B炮位相当,由于处于舰肿完全避免了舰首的上浪问题,实心护栏可以为VLS或者单臂等发射装置提供遮掩,同时保证舰体的连贯性,降低雷达反射。

◎近防武器
    首近防位于1号任务桅杆前,尾近防位于通用武器舱和机库间,均处于实心护栏构成的“澡盆”中。 可根据情况选用2-4门近防装置。
   特点:位于为止较高的实心护栏中,避免甲板上浪问题,便于成员维护;同时底部被护栏遮掩,降低雷达反射。由于vls位于2个近防后面,因此设计顾虑更小。和2个任务桅杆2个发动机舱是军舰战损冗余性最好的部分。

◎反潜鱼雷
   开口位于1#桅杆下方的舰体
   注意:这应该是我这个设计中考虑比较不周全的部分,如果在机库附近最好,补给相对方便,但是机库附近有VLS等装置,布置到哪里武器会过于集中。好在舰首甲板和舰肿有补给能力,也不算太恶劣。

◎、烟囱
    烟囱位于1、2号任务桅杆之间,外形类似于“伯克”,两侧发动机舱开口,平常时开口上方为交通艇。交通艇外侧为实心护栏,有活动舱门。
    特点:和尾部的巡航动力有很长的间隔,确保不会同时被击毁。有发动机开口,可以进行主机吊装,方便维护和安装。烟囱外测为实心护栏,对进气口和交通艇进行遮掩,降低雷达反射。


◎机库
    机库采用俄式半沉式机库,机库和甲板间有机械及人工牵引绞索。机库上方没有任何护栏装置,人员不能进入,保证近防的设计角度。
    特点:降低舰体重心和雷达反射面积,同时避免全降式机库的费用及机械维护问题。

◎飞行甲板
    凹形甲板设计,甲板下为巡航动力设备,飞行甲板侧壁为发动机近气口,实心护栏和飞行甲板之间干扰弹发射系统,甲板尾部为辅机排气口和拖曳声纳舱。
    特点:降低传升降护栏的雷达反射及维护,又保障舰员的活动安全。同时对干扰弹和柴油机进气口进行遮掩。

◎加速动力
    位于烟囱下,采用2台DA80发动机,通过变速箱直接连接主轴。机舱上面有开口。
    特点:采用传统的烟囱排气和传统装置,避免过分追求隐身和采用全电设计所造成的动力损失。动力和排气处于独立的部分,不合其他上层舰体过分牵连,有助较大的升级改造。

◎巡航动力
    位于飞行甲板下,进气道在飞行甲板和实心护栏之间,排气口在舰尾,开口向下,类似于“维斯比”护卫舰。2台发电机和柴油机,通过机库下方的变速电动机和主轴连接。电动机上方的机库甲板有开口。
    特点:进气道,和出气口位置隐蔽,降低雷达红外特征;位于飞行甲板和机库下方 ,便于维护和安装。  
    注意1:巡航动力的位置非常好,类似于坦克的布局,方便维护和安装,可以考虑初期全电设计不成熟时采用商用动力,到技术发展后再使用更好的发动机。也可在低战况或低成本考虑条件下采用商用动力,战时在更换,由于加速动力仍然采用传统成熟的设计,巡航动力不会过分影响军舰的性能。从而实现经济性和建造周期的平衡。
    注意2:之所以加速动力不采用电动而巡航采用电动的原因在于,大型电动和发电设备技术困难,国外尚处于研发阶段,而小型商用全电船舶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巡航动力先采用全电设计,不仅技术难度相对较小,而且把复杂的大型动力和小型动力分开对待,有助于实现更好的降噪。在安静和性能之间更好的平衡。
    注意3:无论如何,这个部分始终是有些超前。不过考虑到发动机舱分离和维护的方便,我还是采用了。


版权说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武器设计人员完全放弃所有版权,如果要的化(:)),除此之外保留权利。
原创哦,而且是001号!

参赛类别“中国下一代军舰概念设计部分”,参赛人“超级潜水艇”。


设计说明:

    吨位在6000-7000吨左右,长度145米,宽度18米,长宽臂8:1,舰首吃水在5-6米左右。类型为主力多用途驱逐舰,改变武器动力也可扩展成低成本护卫舰。通过吨位放大和1号桅杆前加装通用武器舱可扩展成主力防空舰。

    主要武器视不同任务而定,高档的可以是64联装的VLS,装备长程主动的HQ9和进程被动的HQ7ER-VLS,相控阵和照射雷达都有空间,近防2部730。低档的可以是单臂的一部SAN-12或者HQ-7(垂直和传统8联都行),照射雷达和搜索雷达的空间也很好,近防2-4部AK630。具体看图示。
    由于采用双桅杆,首尾布置近防,传感器和武器设计角度都很好,而且互相为备份,一个被毁时可以至少维持270度的防空角度。安装建造维护也快捷(我的最爱——)。

    设计的缺点是不采用VLS时只能装1个防空导弹发射器。这主要是我不愿意在舰首设置武器空间。因为那样对于这个吨位的小长宽比军舰就不能采用双桅杆。"伯克"对此的解决办法是讲照射雷达放到烟囱上,VLS夹在机库间,我不喜欢这种设计,维护上很麻烦。(ps:我对054的烟囱桅杆一体设计很不喜欢,维护困难,而且烟囱的排气对雷达有不好的影响,传感器类型也受限制。)




◎舰首,剑桥
    下埋式舰首;舰桥低矮,成契形延伸到主炮后;实心护栏延伸到剑桥中部,剑桥和实心护栏间有传统护栏。特点:主炮下部被实心护栏遮掩,舰首和剑桥之间连续,有效降低雷达反射。
    特点:兼顾传统设计的甲板维护和全封闭舰首的低雷达反射。


◎任务桅杆
    剑桥和传感器桅杆彻底分开。任务桅杆首尾各一,中间有烟囱间隔。采用无人化设计和轻质金属,以降低重量。不同类型船只通过安葬不同桅杆达到不同任务。两侧和实心甲板间有空间,桅杆可作为海上补给的支撑装置。
   特点:真正的一舰多型,通用舰体。避免168式、170式的一舰2型的过大变化,有助于降低成本和加快建设速度。更大的甲板空间,便于改装。
   注意:如果技术可能、桅杆最好采用插件设计,可更换。由于这里的综合任务桅杆比较大型,且牵连舰体结构,这点不作要求,视技术进步而定。毕竟完全的舰体通用和建造速度加快好处已经不小了。

◎通用武器舱
     位于机库和2号任务桅杆之间,两侧为实心护栏。
     特点:射角和传统B炮位相当,由于处于舰肿完全避免了舰首的上浪问题,实心护栏可以为VLS或者单臂等发射装置提供遮掩,同时保证舰体的连贯性,降低雷达反射。

◎近防武器
    首近防位于1号任务桅杆前,尾近防位于通用武器舱和机库间,均处于实心护栏构成的“澡盆”中。 可根据情况选用2-4门近防装置。
   特点:位于为止较高的实心护栏中,避免甲板上浪问题,便于成员维护;同时底部被护栏遮掩,降低雷达反射。由于vls位于2个近防后面,因此设计顾虑更小。和2个任务桅杆2个发动机舱是军舰战损冗余性最好的部分。

◎反潜鱼雷
   开口位于1#桅杆下方的舰体
   注意:这应该是我这个设计中考虑比较不周全的部分,如果在机库附近最好,补给相对方便,但是机库附近有VLS等装置,布置到哪里武器会过于集中。好在舰首甲板和舰肿有补给能力,也不算太恶劣。

◎、烟囱
    烟囱位于1、2号任务桅杆之间,外形类似于“伯克”,两侧发动机舱开口,平常时开口上方为交通艇。交通艇外侧为实心护栏,有活动舱门。
    特点:和尾部的巡航动力有很长的间隔,确保不会同时被击毁。有发动机开口,可以进行主机吊装,方便维护和安装。烟囱外测为实心护栏,对进气口和交通艇进行遮掩,降低雷达反射。


◎机库
    机库采用俄式半沉式机库,机库和甲板间有机械及人工牵引绞索。机库上方没有任何护栏装置,人员不能进入,保证近防的设计角度。
    特点:降低舰体重心和雷达反射面积,同时避免全降式机库的费用及机械维护问题。

◎飞行甲板
    凹形甲板设计,甲板下为巡航动力设备,飞行甲板侧壁为发动机近气口,实心护栏和飞行甲板之间干扰弹发射系统,甲板尾部为辅机排气口和拖曳声纳舱。
    特点:降低传升降护栏的雷达反射及维护,又保障舰员的活动安全。同时对干扰弹和柴油机进气口进行遮掩。

◎加速动力
    位于烟囱下,采用2台DA80发动机,通过变速箱直接连接主轴。机舱上面有开口。
    特点:采用传统的烟囱排气和传统装置,避免过分追求隐身和采用全电设计所造成的动力损失。动力和排气处于独立的部分,不合其他上层舰体过分牵连,有助较大的升级改造。

◎巡航动力
    位于飞行甲板下,进气道在飞行甲板和实心护栏之间,排气口在舰尾,开口向下,类似于“维斯比”护卫舰。2台发电机和柴油机,通过机库下方的变速电动机和主轴连接。电动机上方的机库甲板有开口。
    特点:进气道,和出气口位置隐蔽,降低雷达红外特征;位于飞行甲板和机库下方 ,便于维护和安装。  
    注意1:巡航动力的位置非常好,类似于坦克的布局,方便维护和安装,可以考虑初期全电设计不成熟时采用商用动力,到技术发展后再使用更好的发动机。也可在低战况或低成本考虑条件下采用商用动力,战时在更换,由于加速动力仍然采用传统成熟的设计,巡航动力不会过分影响军舰的性能。从而实现经济性和建造周期的平衡。
    注意2:之所以加速动力不采用电动而巡航采用电动的原因在于,大型电动和发电设备技术困难,国外尚处于研发阶段,而小型商用全电船舶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巡航动力先采用全电设计,不仅技术难度相对较小,而且把复杂的大型动力和小型动力分开对待,有助于实现更好的降噪。在安静和性能之间更好的平衡。
    注意3:无论如何,这个部分始终是有些超前。不过考虑到发动机舱分离和维护的方便,我还是采用了。


版权说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武器设计人员完全放弃所有版权,如果要的化(:)),除此之外保留权利。
构思不错哦。还有平立面轴测图咧。
很像定远
象DD21
有特点,支持!!
图要大...要大....,呵呵,我们超大是不是要开一个原创绘画版啊?CG手绘不限,黄鸟你说呢?
这首军舰速度一加快就成了潜水艇了。。。。。。。。。。。。。。
有点想法啊:)
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顶一下。要是有效果图就更巴适哦。希望我们的海军能有更多的好舰。
以下是引用世界在2004-4-22 3:42:00的发言:
象DD21


除了舰首和DD21(现在出现的模型哈)没多少关系,DD21太前卫了,隐藏化的排气管,蒙皮的电子设备,无人甲板,虽然隐身性能好,但是我觉得研制维护都难度太大了,即使是美国也未必能全部实现。我的这个大部分都是成熟技术,但是舰体的隐身效果和DD21至少相差不大,维护远好于DD21,桅杆好在以后还可以改进。

我不是专业人员,所以每一项设计都至少要找到参考对象才能确定可行性。

舰首是参考了DD21的,倒不是一味抄袭,我研究过二战之前的军舰,大多都是这种破浪舰首,虽然倾角没有DD21大,但是至少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

甲板参考了俄国的“光荣”级独特甲板,机库则通过比较欧洲未来军舰的升降机库和俄国成熟的半沉机库得来。烟囱及实心护栏是综合了法国新加坡的“三角”计划和美国“伯克”的优缺点。舰尾部则是从“维斯比”得到的可行性。双桅杆设计很大程度上从于“提康得罗加”巡洋舰的剑桥发展而来。舰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054的舰首设计和“三角”的低舰桥设计。在维护上很多地方借鉴“佩里”和“meko”。

整个设计最主要的经验得至于“法拉也”,我个人认为“法拉也”就纯粹是个失败:舰首全封闭,竟然要用自动化碰水来防盐;上甲板无人化,兼容极差的武器模块,战损困难,改装困难,维护困难;舰体重心太高...总之,研究了他的缺点,加以改变。因此设计上很多地方和“三角”有殊途同归的地方。

不过“三角”我觉得仍然很垃圾,其丑无比,发动机藏的严严实实,几个柴油机,改装困难,维护困难。为了一个反舰导弹居然搞一个实心高大侧板,排水怎么办,导弹发射的尾气危害怎么办,又搞一堆机器,费钱不说,战损怎么办。

相比下我烟囱两面得护栏实际上只是一个卷连门(或者金属网)的架子,重量大大降低,而且对燃气轮机进气口进行遮掩,兼顾自然排水和逃命哈。发动机维修口可以直接吊装燃气轮机,没事上面防个小交通艇,不爽的化换柴油机,有本事换核动力,反正烟囱就是单纯的烟囱,没任何附加功能,不会影响其他任何部分~~。

另外上甲板的澡盆设计也是欧的最爱,近防不爽可以换首尾2个HQ7,大小合适,中间在加个VLS,比你廉价的Ram好吧,穷的化搞2-4个AK630,也不错哦,射角最优,火控位置也有,最爽的是维护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刮下海,又没有突出物,地下螺丝头也被遮掩阻了(各位见过730的底座和HQ-9 VLS的表面把),整个甲板都是开放的,以后你要加什么都可以,QW-3也好,机关跑也好,不用担心没空间。相比堡垒式的设计,重心降了,空间多了,升级方便,维护容易。

特别是完全通用的舰体,随便找几个小船厂造,主机,桅杆没法造----容易,空着把,造好船壳拖到江南造船厂去加就可以,吊上去就行。

不过综合确实能力比不上那些精雕细凿的同级军舰,想烟囱上防雷达,机库里夹VLS啦,不是欧追求的目标。

不说了,越说脸皮越厚。
呵呵
支持!
想法不错,不过能表达的更清楚更妙!什么时候我也弄幅作品来比比,其实我早有此想法,只是一直没有时间去把它变为图纸.
不错,有一定想法
再厚着脸皮吹一吹:

◎再来说说我的近防位置。

    伯克II的近防位于首尾,号称最佳角度。但是,首部的近防单独设置一个小型建筑,严重的妨碍了未来的改进,也不利于军舰的一体化隐形,人员维护也不是很便利。尾部的近防为了不影响位置较低的3#照射雷达的角度,直接放在烟囱下面。这样就造成了2部VLS都处于近防炮口下的问题,虽然说VLS和近防同时使用几率很小,但是毕竟是个问题。更主要的是,VLS发射造成的热、烟对近防和舰桥传感器都有不利影响,如果将来换激光发射装置的化,等于无形的墙。

     为此我把VLS完全放到2部近防内侧,1#任务桅杆后面,VLS的影响降低了不少。
   
     由于近防的位置靠外,对探测器角度有不利影响,为此我采用了更高的探测器布局,继而引发重心问题。任务桅杆的产生,低矮舰桥和低矮烟囱,多少都和这个是一同考虑的(当然并非主要),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啊。

◎谈到近防布局,就不能不讲VLS。

     伯克的vls分成2部分,在战损方面有好处,但是缺点是布局麻烦,只能首尾放置,如前面说讲,对近防和探测器有不利影响。

     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认为分布是一定要的,军舰的生存性太重要了,假使一发导弹完全瘫痪军舰防空,太危险。但是以其单纯的平分,不如改为按任务属性分,点防御和多用的VLS分开,任何一部分瘫痪,可以保障仍然有战斗力。而且由此而来对于军舰多用途改造好处太大了。由于按任务分部,多用途的军舰只需要改变基础防御以外的设备就行。打个比方说,近防系统是通用的,反潜的低档舰可以把中部的VLS换成单臂或者8联HQ7。不会出现168,170那样布局必须全改的问题。

     而宽广的近防--点防御空间,可以进行足够的改造,这一切都是拜单个VLS更紧凑所赐。

     除此之外,中部靠后而不是靠前的VLS设计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更大的任务改造。通过取消尾部VLS,可以把军舰机库加大,甲板加长,成为直升机反潜母舰。这些都考虑进去了。


◎舰首设计是我吸取了西方军舰和168、054的经验而来的。

封闭的舰首有利于隐身,但是维护战损麻烦。054的舰首虽然多少有隐身能力,但是中部的空隙实在是个祸患,不仅传统的护栏有隐身问题,爆露炮底和内侧给雷达更为危险。我的设计直接把实心护栏拉到契形舰桥后面,从侧面掩盖了军舰内侧,空心护栏也在其中,维护和隐身兼顾。

不过这种设计不可能达到全封闭舰首的全向隐身的效果,但是相对于侧面威胁为主的军舰而言,这应该不是最大的问题。要想看到军舰上部甲板,至少要到10几公里的近处才行,这个距离过分强调隐身意义不大。

“维斯比”的设计的确不错,对于近海舰而言,它不比过分担心维护,可以在港口处理,也不比过分担心战损,毕竟舰小,损和沉只是一线之隔,所以可以全力提高隐身效果。大型军舰就很麻烦,战损维护处于核心,21型和“佩里”对被飞鱼击中的不同表现让我印象深刻啊。

大型军舰隐身必须加以权衡。

========

欢迎大家多提意见。使劲拍砖,找到毛病才有进步。

另外手画的图有点变形,飞行甲板比例不对,另外鱼雷发射口应该和快艇在同一水平面上,我不小心搞到水面了。
机库顶端是传统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武器摆放点,这个我完全放弃了,原因是布局上会增加传统护栏,不利于维护和隐身。更重要的是升级困难,因为许多武器需要穿透甲板。

    本来还有一种设计,是把近防位置挪到机库中间,类似于伯克,采用凹形设计,其间位置还可以柴油机进气口,和飞行指挥装置。但是限于吨位,没法采用。伯克II 7.5:1不仅不是每个人都玩的起的。

    但是夹中设计也有巨大问题,就是不能如1楼设计那样在低矮穿透甲板的设备,与高大的设备间随意选择(如AK630和730),毕竟是有设计角度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通用武器舱的武器设计角度。打个比方说,夹中设计如果采用730,中部的通用武器舱采用单臂或8联HQ7就没了射角;采用2部AK630则无法布置到双机库上方,总之限制多了。

    不过夹中设计战损比较好,和通用武器舱间隔也比较大,同时不损害隐身和维护。对于排水量更大,前部加装VLS的改型而言,也是一个好办发。
当年这种图我画了很多,可惜一个本子都让政治老师没收了,没还给我,对我的创作热情打击太大了,现在想来都唏嘘不已。
哎,不如搞些超级系的设定吧,不要一味的被现实缠这呀。
我也想弄个啊,等等吧,有空我一定给传个上来
想法不错
顶了
好像重心还是太高了。顶了。
偶的工程制图不好
该叫设想吧,还不能叫设计。
好样的!
不错,有一定想法
哇噻!铅笔画的都可以啊,那我也抽空画个
支持一下
不错~~~如果有更多些人参加比赛就更好啦。。超大虽然没钱但纪念品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