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大推力火箭是否主要是没有需求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47:43
中国一直没有研究大推力火箭,是否因为中国一直都以卫星为主要目标,以前没有大推力需求中国一直没有研究大推力火箭,是否因为中国一直都以卫星为主要目标,以前没有大推力需求
[:a9:] 太扯了。。。。。。:') :')
百吨级火箭登月热过去整个世界都没用着,也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情。
但是,中国既然要登月,那么这级别的火箭肯定在预研了。
火车隧道,海南文昌
某国造的卫星很牛末?:L
这个问题是废话,没有这么大的卫星或其他载荷,研制这么大的火箭做什么?你以为这个东西不用钱的啊?!
一级火箭上四个发动机,模块化的味道很浓,再加上火箭发动机放大尺寸相对容易一些,没有研制出来,现在没有显然是和没有需求有相当大关系了!
当年80年代初任新民总师有过上白吨级燃气发生器循环氢氧发动机的设想规划,当然没能上马,需求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直接决定了投资方向
这个问题和航空发动机还不一样,没有需求,以后有了需求再搞也"来得及,"相对容易一些,但现在可能就会改变这一做法了,把火箭发动机做得质量高一些,更经济一些,这就要求要加强预研制开发工作了.
这个问题和航空发动机还不一样,没有需求,以后有了需求再搞也"来得及,"相对容易一些,但现在可能就会改变这一做法了,把火箭发动机做得质量高一些,更经济一些,这就要求要加强预研制开发工作了.
先把铁路隧道拓宽,或者把大飞机搞定才能运到发射场,这是大推力火箭不靠边的基本东西。
原帖由 SaturnV 于 2008-10-17 22:56 发表

别说没成功,就算成功了也只是刚刚达到J-2的水平。

话说就是J-2的水平也高过欧洲的火神和日本的LE-7A了,再配合120吨煤油发动机…………
]]
原帖由 acoustics 于 2008-10-18 19:41 发表
“刚刚“达到J-2的水平
土星5号的主发动机……
ps:
简单=便宜,可靠,总体经济效益可能比分级循环的发动机还好

要是这样老米还开发SSME做什么?能上分级循环肯定还是上的好。只是如果会严重拖慢进度和大幅度增加失败风险的话那就要好好考虑了。
毛子60年代就进了一个怪圈,发动机无论大小和类型,一概要求高压补燃,完全不管当时的技术条件。结果严重拖进度,造成混乱。
SSME给航天飞机用,当然高级
老米90年代还开发过使用燃气发生器的低成本型号,欧洲类同
日本的LS-7搞出来之后成本太高,回过头搞缩水版

ps:
毛子怎么那么喜欢高压补燃?不是一向傻大黑粗吗?
原帖由 acoustics 于 2008-10-18 20:52 发表
SSME给航天飞机用,当然高级
老米90年代还开发过使用燃气发生器的低成本型号,欧洲类同
日本的LS-7搞出来之后成本太高,回过头搞缩水版

ps:
毛子怎么那么喜欢高压补燃?不是一向傻大黑粗吗?

呵呵,航天飞机的地位未必能比过土星。
欧洲还没造出高压补燃的发动机来呢
日本LE-7除了造价,可靠性也是个问题。
LE-7就是典型的不顾自身实力强行上马的失败例子,搞个分级燃烧,结果压力只有127BAR,比冲只比火神高了一点点,还不如J-2.搞这样的东西还真不如搞个燃气发生器的。
毛子也好,日本也好,包括TG,都是历史比较长的民族,很多事情上有异乎寻常的固执和决心。相比之下,老米要灵活得多,民族个性问题。
燃气的优势就是技术难度低,可以造更大的发动机。而分级燃烧就要难很多,但性能好不少。
如果能造得出来,那肯定是分级的好用,但也要看到日本的教训…………
米帝的RS-68就是一个很灵活的选择,眼下要研制这么大推力的分级氢氧难度太大,米帝在多燃烧室发动机技术方面又不是太有经验。选择燃气循环显然是最优方案
原帖由 SaturnV 于 2008-10-18 23:04 发表

性能好不少???成本还高不少呢;P!!!如果追根溯源,RS-68、SSME都是J-2的直系后代。另外,美国的分级燃烧发动机技术不低于苏俄,SSM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SSME采用分级燃烧技术,燃烧室压力28兆帕,真空比冲高达46 ...


哪来的数据啊;funk SSME(在FPL状态下)的室压也只是2994 Psia(~20.6MPa),有些文献的数据是3200Psia,真空Isp 453.5sec...
当然,SSME的高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28兆帕,真空比冲接近46 ...

你贴的数据都有了,哪来这么高的室压;P
3200PSIA也不到28MPa呀,记得压力应该是RD-0120略高点
普惠官网公布的数据
根据上面HP给的数据算的话SSME压力大概是204BAR,100%的推力大约是2090000KN,真空比冲452.3
对应的RD-0120是218BAR,100%推力为1,961.000 KN,比冲455
RD-0120设计上也是可重复使用的,但是似乎次数比较少
SSME的优势是推力略大,体积和重量都要小点
RD-0120的优势是工作时间长,价格据说低很多。外界对RD-0120的了解还是比较少,RD-0120到底能到多大推力,实际使用时间等数据都不是太清楚。
话说老米当年花了几百万美元研究把一些RD-0120的技术引入SSME,据说能大幅度降低造价。现在看来这些钱是打水飘了…………
]]
]]
]]
[:a9:] 那天正好在帮人买一个HP的笔记本,就顺手打成HP了
虽说TG的新发参考了RD-120,但也不能否认TG自己的努力。RD-120的地面型号实际上从来没造出来过,再说了RD-120余量再大也不可能接近50%
看起来NK-33一下子成香馍馍了,TG应该努努力,把YF-100提高到150吨推力,等NK-33库存用完了就有钱可赚了:D
原帖由 prcak47 于 2008-10-16 11:45 发表
火车隧道,海南文昌


不错,这两句就说的很清楚了,不是没有,而是可以发射它的场地还在建设中。太大过不了去酒泉的隧道。
原帖由 纯子 于 2008-10-22 11:39 发表

NK33的实际推力要大得多,美国人测试过,实际推力175吨,工作时间大于470秒。还有NK33可重复使用,还可以实现液氧,液氢,煤油三种成分的稳定燃烧:victory:

据说RD-191M也是三组份的,掺入少量氢改善煤油的燃烧性能!
原帖由 SaturnV 于 2008-10-22 12:12 发表

你可真成,还在吹NK-33,实际推力比额定推力大又怎样?难道这也是吹嘘的资本?要这么说,F-1的实际推力同样远远大于额定推力,在地面试验中推力超过800吨,比RD-170的真空推力还大!

F-1的余量显然是不如NK-33,而且RD-170有多少余量外界目前还不清楚,毛子自己也不愿意试验
F-1哪个800吨只是试验结果,实际使用中要这么用可靠性和工作时间就不能保证了
而NK-33用175吨的推力时,工作时间还远大于设计数据
原帖由 SaturnV 于 2008-10-22 12:12 发表

你可真成,还在吹NK-33,实际推力比额定推力大又怎样?难道这也是吹嘘的资本?要这么说,F-1的实际推力同样远远大于额定推力,在地面试验中推力超过800吨,比RD-170的真空推力还大!

RD170实际推力也远大于800吨的,极限能多少毛子自己也没底,毛子的火箭发动机特点就是余量大.想想RD120到YF100的发展就明白了
原帖由 SaturnV 于 2008-10-22 21:45 发表

F-1的推力余量不足???衍生型号的F-1A的额定推力在F-1的基础上提高了20%~25%,NK-33能提高多少???苏俄和美帝的液体发动机各有优势,而某一个方面的指标并不能成为判断一款发动机优略的唯一标准,不顾事实、刻意贬低 ...

NK33推力为1,505 kN,NK43(其实就是上面级NK33)推力为1,753.8 kN,如果需要,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想想RD120到YF100吧,YF100也可以算RD120的衍生型号了,提高了50%还不止,还能继续提高.这里没人刻意贬低F1,一直是你在贬低毛子的液体发动机
[:a10:] 为什么我们不能多跟点研究 就算短期不需要也要积累点技术啊 差距太大了 如果有了大推力发动机 某天需要大推力火箭的时候应该很快就能造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