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研制大推力火箭 提升远端打击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14:00
中国将研制大推力火箭 提升远端打击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3 10:26:12  


中国发射塔上的火箭。(资料图片)
  中评社香港10月13日电/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12日上午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将研制新一代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有分析称,这将有助于推进中国太空军事技术以及洲际导弹技术的发展。
  
  孙来燕指出,目前新型运载火箭的直径是5米,中国的火箭直径一般都是3.35米,要能运载更重飞得更远,那么直径就要扩大,同时还指出,中国将要用新的发动机,因为运载火箭最关键的核心就是发动机,中国过去五年研制了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还有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这些都是无毒无污染的燃料。孙来燕称中国发动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他表示,在过去五年中,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了二十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和五艘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24次发射成功;新一代运载火箭两个发动机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顺利完成,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新一代通信卫星大平台的研制工作已完成,使用该平台的鑫诺二号通信卫星将于近期发射;透过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统筹规划与发展,带动了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整体跃升,可以说,过去五年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  

  孙来燕指出,在未来五年及稍长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解析度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   

  为了要达到此一目标,孙来燕表示,中国必须“研制新一代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他指出,虽然中国的航天取得重大成就,火箭最大运载能力能把九吨重的物体送到三四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也能把五吨重的卫星送到3.6万公里,在航天术语上,“我们叫地球静止轨道,也就是说这个卫星围绕地球的运转速度和地球的自转速度是一致的,这样通讯卫星始终对一个地点来传播信号。”

  孙来燕补充说,新一代的运载火箭研制成功以后,最大运载能力可以把25吨重的一个物体送到近地轨道,能够把14吨重的卫星送到地球静止轨道,“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运载能力有一个大的跃升”,届时,无论对目前研制的卫星、飞船,或是国际商业竞争,都是非常有利的。

  中国在导弹研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1958年,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开始兴建。1964年,中国第一枚载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发射,进入了七十千米高空,使中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1965年后,鉴于中程导弹、各种探空火箭、固体火箭的研制和发射试验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获得了必要的技术储备,中国一方面研制远端导弹,另一方面开始着手为发射人造卫星研制运载火箭。从此出现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与远端导弹相比,运载火箭有两项新的要求:一是要能飞出稠密大气层,二是必须达到7.9千米/秒的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能在近地轨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速度。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种型号是长征1号,为三级火箭。它的第一级、第二级是在中远端导弹基础上稍加改进而来,采取这种措施不仅运载能力可以满足要求,成功的把握性大,而且可以保证进度,节省经费。长征1号的第三级是当时新研制的固体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能在六百千米高空实现点火。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轨道。长征1号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和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拥有洲际核打击能力的公开宣言。
中国将研制大推力火箭 提升远端打击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3 10:26:12  

中国发射塔上的火箭。(资料图片)  中评社香港10月13日电/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12日上午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将研制新一代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有分析称,这将有助于推进中国太空军事技术以及洲际导弹技术的发展。
  
  孙来燕指出,目前新型运载火箭的直径是5米,中国的火箭直径一般都是3.35米,要能运载更重飞得更远,那么直径就要扩大,同时还指出,中国将要用新的发动机,因为运载火箭最关键的核心就是发动机,中国过去五年研制了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还有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这些都是无毒无污染的燃料。孙来燕称中国发动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他表示,在过去五年中,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了二十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和五艘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24次发射成功;新一代运载火箭两个发动机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顺利完成,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新一代通信卫星大平台的研制工作已完成,使用该平台的鑫诺二号通信卫星将于近期发射;透过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统筹规划与发展,带动了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整体跃升,可以说,过去五年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  

  孙来燕指出,在未来五年及稍长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解析度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   

  为了要达到此一目标,孙来燕表示,中国必须“研制新一代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他指出,虽然中国的航天取得重大成就,火箭最大运载能力能把九吨重的物体送到三四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也能把五吨重的卫星送到3.6万公里,在航天术语上,“我们叫地球静止轨道,也就是说这个卫星围绕地球的运转速度和地球的自转速度是一致的,这样通讯卫星始终对一个地点来传播信号。”

  孙来燕补充说,新一代的运载火箭研制成功以后,最大运载能力可以把25吨重的一个物体送到近地轨道,能够把14吨重的卫星送到地球静止轨道,“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运载能力有一个大的跃升”,届时,无论对目前研制的卫星、飞船,或是国际商业竞争,都是非常有利的。

  中国在导弹研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1958年,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开始兴建。1964年,中国第一枚载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发射,进入了七十千米高空,使中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1965年后,鉴于中程导弹、各种探空火箭、固体火箭的研制和发射试验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获得了必要的技术储备,中国一方面研制远端导弹,另一方面开始着手为发射人造卫星研制运载火箭。从此出现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与远端导弹相比,运载火箭有两项新的要求:一是要能飞出稠密大气层,二是必须达到7.9千米/秒的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能在近地轨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速度。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种型号是长征1号,为三级火箭。它的第一级、第二级是在中远端导弹基础上稍加改进而来,采取这种措施不仅运载能力可以满足要求,成功的把握性大,而且可以保证进度,节省经费。长征1号的第三级是当时新研制的固体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能在六百千米高空实现点火。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轨道。长征1号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和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拥有洲际核打击能力的公开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