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写“中国一号狙击手”一文作者的几点疑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7:58:26
一日,狙击集训队训练,课目是600米半胸靶卧姿狙击。一名狙击队员连打了几发子弹,无一中靶。虽然600米属于中远程狙击,难度较大,但对于特种大队的狙击手来说,接连脱靶着实有些失常。
“为什么打不上?”何祥美很不满意。
“我的枪有问题!”狙击队员不认。
“我打给你看!”何祥美从狙击队员手里接过枪。此时,狙击步枪的弹夹里还有一枚子弹。
陌生的枪。
没有校枪机会。
只能击发一次。
在全体狙击集训队的学员面前。
这就是何祥美当时的处境。类似的场景在军事小说中屡见不鲜,但那是文学。在现实中的靶场上,如果这一枪能打中,就是传奇!
接下来,何祥美又做了一件让狙击队员们更加惊愕的事。他一盘腿,坐在了地上--何祥美要用坐姿打600米外的半身靶。这就好比骑自行车过独木桥,何祥美偏偏还要撒把。
有过射击经历的人都知道,所有射击姿势中,卧姿有依托是相对最容易打的。坐姿射击,狙击手需要用自己的腿作依托,人本身不可能不晃动,依托不稳,因此比卧姿难打得多。特别是中远程狙击,枪口差之毫厘,弹着差之千里。
枪声再次响起。
报靶员旗语:“10环!”
狙击集训队一片欢呼。跟何祥美“叫板”的狙击手,使劲儿用手指钻着10环上的枪眼:“何教员,您真神了!”


我想请问一下记者同志,我想问一下,既然自己的枪在已经调教的情况下到了不同的地方还要继续调校才能确保发射精度,为什么别人的枪在自己不熟悉其弹道性能和未经调校的情况下怎么就能保证首发命中?难道是别人的月亮比自己的月亮圆?要知道,即使是同一批次的枪其弹道性能都存在差异,在加上每个人的射击习惯不一样,所有专业一点的队伍每个人都是有自己一把专门的用枪,以便让射击的人员熟悉枪的性能,确保射击的精度。600米这种中远距离的射击,更要求人对枪的熟悉度要高。国产的85式和88式狙击步枪的精度说实在的,我不敢恭维,在这个距离上能命中半身靶的目标就应该是很不错了。在没有校枪的情况下,正中眉心?那我只能说要么是极其偶然,要么是记者胡编的事情。


压轴大戏出场了。“最后一个课目,狙击步枪对200米头靶射击!”
解说员话音未落,200米开外的山坡上,一个头像靶缓缓升起。在外军特种部队,使用人头靶的射击距离是80米。而此刻,射击距离已接近外军的3倍。从射击台望去,靶子还不及人的手指甲盖的一半大。


我想请问一下记者,这里所指的外军是哪里呢?是危地马拉还是洪都拉斯?总不会是海豹特种部队或是三角洲特种部队吧?本人用85式狙击步枪打过二三十发子弹,一百米距离基本可以保证两三发子弹里面能命中一次10厘米直径的钢板靶。八十米的话如果作为警察射击的距离完全可以接受,可是如果是军队的话那你觉得这个距离合适吗?可信吗?记得历史书上说彭老总打百团大战的时候到阵地的最前沿观察敌情,当时距离日军阵地是300米。可见当时的交战距离都在三百米左右了。我亲眼见过一个二十多年没动过枪的老战士在一百米距离上用56式冲锋枪对酒瓶进行射击,十发九中,难道现在的狙击手都不如他吗?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记者应该有一定的专业素质,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职业道德。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也本着对被报道对象负责的态度。一日,狙击集训队训练,课目是600米半胸靶卧姿狙击。一名狙击队员连打了几发子弹,无一中靶。虽然600米属于中远程狙击,难度较大,但对于特种大队的狙击手来说,接连脱靶着实有些失常。
“为什么打不上?”何祥美很不满意。
“我的枪有问题!”狙击队员不认。
“我打给你看!”何祥美从狙击队员手里接过枪。此时,狙击步枪的弹夹里还有一枚子弹。
陌生的枪。
没有校枪机会。
只能击发一次。
在全体狙击集训队的学员面前。
这就是何祥美当时的处境。类似的场景在军事小说中屡见不鲜,但那是文学。在现实中的靶场上,如果这一枪能打中,就是传奇!
接下来,何祥美又做了一件让狙击队员们更加惊愕的事。他一盘腿,坐在了地上--何祥美要用坐姿打600米外的半身靶。这就好比骑自行车过独木桥,何祥美偏偏还要撒把。
有过射击经历的人都知道,所有射击姿势中,卧姿有依托是相对最容易打的。坐姿射击,狙击手需要用自己的腿作依托,人本身不可能不晃动,依托不稳,因此比卧姿难打得多。特别是中远程狙击,枪口差之毫厘,弹着差之千里。
枪声再次响起。
报靶员旗语:“10环!”
狙击集训队一片欢呼。跟何祥美“叫板”的狙击手,使劲儿用手指钻着10环上的枪眼:“何教员,您真神了!”


我想请问一下记者同志,我想问一下,既然自己的枪在已经调教的情况下到了不同的地方还要继续调校才能确保发射精度,为什么别人的枪在自己不熟悉其弹道性能和未经调校的情况下怎么就能保证首发命中?难道是别人的月亮比自己的月亮圆?要知道,即使是同一批次的枪其弹道性能都存在差异,在加上每个人的射击习惯不一样,所有专业一点的队伍每个人都是有自己一把专门的用枪,以便让射击的人员熟悉枪的性能,确保射击的精度。600米这种中远距离的射击,更要求人对枪的熟悉度要高。国产的85式和88式狙击步枪的精度说实在的,我不敢恭维,在这个距离上能命中半身靶的目标就应该是很不错了。在没有校枪的情况下,正中眉心?那我只能说要么是极其偶然,要么是记者胡编的事情。


压轴大戏出场了。“最后一个课目,狙击步枪对200米头靶射击!”
解说员话音未落,200米开外的山坡上,一个头像靶缓缓升起。在外军特种部队,使用人头靶的射击距离是80米。而此刻,射击距离已接近外军的3倍。从射击台望去,靶子还不及人的手指甲盖的一半大。


我想请问一下记者,这里所指的外军是哪里呢?是危地马拉还是洪都拉斯?总不会是海豹特种部队或是三角洲特种部队吧?本人用85式狙击步枪打过二三十发子弹,一百米距离基本可以保证两三发子弹里面能命中一次10厘米直径的钢板靶。八十米的话如果作为警察射击的距离完全可以接受,可是如果是军队的话那你觉得这个距离合适吗?可信吗?记得历史书上说彭老总打百团大战的时候到阵地的最前沿观察敌情,当时距离日军阵地是300米。可见当时的交战距离都在三百米左右了。我亲眼见过一个二十多年没动过枪的老战士在一百米距离上用56式冲锋枪对酒瓶进行射击,十发九中,难道现在的狙击手都不如他吗?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记者应该有一定的专业素质,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职业道德。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也本着对被报道对象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