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37年没有八一三事件抗日战争会是什么样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44:42
如果没有这个事件,日本应该不会在上海方向动手,因为当时的长三角是英美利益集中的地方,日本的战争资源要靠从美国进口所以他应该是有所顾忌,而是在占了华北平原以后南下。现在有人说国民政府挑起八一三事件是对的,因为这样一来分散了日军的作战兵力,按他们的说法是用空间换取了时间,使得日军不能在占了华北以后集中兵力长驱直入。但是日军的机动作战能力是比较差的,根本就谈不上机械化,如果从华北南下的话必然要过黄河,淮河和长江,这样一来它的补给线肯定会拉得很长,这样中国的抗日武装切断它并不困难,后勤补给没了这个仗还怎么打!如果没有这个事件,日本应该不会在上海方向动手,因为当时的长三角是英美利益集中的地方,日本的战争资源要靠从美国进口所以他应该是有所顾忌,而是在占了华北平原以后南下。现在有人说国民政府挑起八一三事件是对的,因为这样一来分散了日军的作战兵力,按他们的说法是用空间换取了时间,使得日军不能在占了华北以后集中兵力长驱直入。但是日军的机动作战能力是比较差的,根本就谈不上机械化,如果从华北南下的话必然要过黄河,淮河和长江,这样一来它的补给线肯定会拉得很长,这样中国的抗日武装切断它并不困难,后勤补给没了这个仗还怎么打!
你以为小日本是傻比啊?放着海军优势不用,拖着长长的后勤补给线从北京到南京?
楼上注意语言。
楼主注意:日本军费是陆海军平摊的,陆军在攻城略地,建功立业,海军心甘情愿喝西北风啊?海军在悠闲的吹着海风,拼死拼活的陆军会让他们闲着?
切断补给线并不困难?怎么个不困难法?日军谈不上机械化,国军就是全机械化部队了?是日军切断中国军队补给线不困难才对。中日军队平原决战相信是日本最愿意看见的。
]]
标题是关于八一三的,扯7.7这么多干什么?
没有77哪里来的 813             77是西北军的突发事件  813是中央军的政治秀。
那就是 南京不会那么惨!:(
扯淡,就算南京逃过一劫,杭州、苏州、扬州……总有逃不掉的地方。日本人想杀人需要借口么?无非是江东门纪念馆搬到其他地方去罢了!
假设日军全力对付中国,而不谈美国的干涉的话,我想中国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日军沿平汉铁路南下,陇海铁路西进,占领西安,武汉,中国就无法抗战了.挑起八一三事件是白崇禧的建议,使日军进攻方向从由北向南变成了由东向西.沿长江西进,陷入崇山峻岭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军队的优势,限制了日军的优势.中国才得以坚持8年.这是战略家的眼光.打胜100仗,也只是将,不是帅.
楼上太搞笑了,除了当今所谓的“事后诸葛亮”,历史上找不到任何一点关于国军有这种意图的具体部署。几个老家伙之前倒是多少说过类似于这样意思的话,但也仅此而已。
但事实证明了日军的主攻方向确实从华北转向南方.由北向南变成了由东向西.沿长江西进,一路上陷入了与中国军队在崇山峻岭进行苦战的局面,这就是中国的胜利.
松沪战役的战略价值事实上很值得商榷,日军似乎并未因此战而变更其作战轴线。就沪战日军投入的九个师团、两个支队来看,由华北南调的只有第六、十六师团以及国崎支队,南京失守后,十六师团及国崎支队北返归建,十一及一一四师团也分别他调,可见原本日军就无意于华中扩大战事,也并没有因沪战而迫使日军必须沿江西上。况且,日军于沪战及南京保卫战击破国军主力后,若真沿江西上攻击,武汉势必提早失守,抗战前途必将更不乐观。关于此点,蒋委员长在后来的演说中,曾侥幸的说:「从前他攻陷我们南京,本可尽力追击,一直攻下武汉…」,可见,后来宣传沪战吸引日军主力,迫使其沿江节节西上,无法仿效忽必略,由北南下席卷中国的战略价值,根本就是胡说八道。南京失守后,国府朝野忧心忡忡的就是日军会沿着长江直扑武汉。----------------------转某个网友的看法
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多次撰文,力主中日开战初期,中国军队要放弃东南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
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蒋介石就曾思谋对日作战的重心,他认为,“唯一的办法是在上海作战,引导他沿江西上” 。
。。。。。。
文献要两边都看,要是哪边都觉得不可信的话,就当没说。
我不负责任的猜想:国军精锐在平坦的华北平原被......
蒋百里那套东西不能全信。战争打得是资源,华北当时不是中国的资源中心,而华中和华南的丢失,不仅使当时的民国政府在没什么准备的条件下进行战略转移,而且,在当初设想的欧美干涉上也没起到任何作用。此外,尚未丢弃的中原地区在整个抗战中也没有发挥什么突出作用。
退一步说,即便日寇不习惯江南水网,那么当时的民国军队是否熟悉呢?实际上恐怕比对手更不熟悉。
而且,最后的1944年,日寇以两个师团的兵力就完成了上述未能完成的任务,这又怎么解释呢?问题是,这些地区的丢失没有对当时的军事局势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虽然日寇这么认为,但实际上的结果完全不是这样。
结论就是,即便是如LZ所说没有813,乐观的看,也许抗战初期的表现会更好些。
原帖由 大蹦蹦 于 2008-11-3 23:29 发表
蒋百里那套东西不能全信。战争打得是资源,华北当时不是中国的资源中心,而华中和华南的丢失,不仅使当时的民国政府在没什么准备的条件下进行战略转移,而且,在当初设想的欧美干涉上也没起到任何作用。此外,尚未丢 ...

如果双方的组织效能接近,可以说是拼资源。
但双方的差距很大,就不能说是拼资源了。比如说别人可以用更高的周转率一个人当十个人来用。。。

江南水网对双方来说都有限制,但中国方面熟悉环境的一面比不过日军的空中侦察及通讯系统。但这已经是较好的选择了,如上面一位网友所说,如果是在华北中原地带,日军侦察通讯优势仍然一样,机动优势会更加明显。
就是铁皮坦克你也挡不住啊
地形关系,通讯优势可能还更大
贩卖私货,要点是“国军挑起八一三事件”
蒋百里-----------文坛的抗日健将:D

所谓主动攻击上海,迫使日军集中主力于扬子江,是国军战略指挥高妙的体现。。这个论调滥觞于李宗仁的论断,又经一辈辈人推波助澜,所以变成现在这个论调。实在让人觉得有些不足取。与其说日军战略指挥愚蠢(没有明显迹象表明,一开始日军就准备用主力直贯扬子江),不如说我们的战略指挥更愚蠢,(用主动攻击上海,使得日军主力转集中于长江,一下把自己的战略后方打得稀烂,不是战前修通了条粤汉路的话,后来想守武汉都没资本)
日军还是在十四万五千中央势力总撤退后,坚持其“华北特殊化”政策。在冀东自治后,又企图在津保地区策动进一步的蚕食。津保是北洋原来的核心地域,日本人手中牌很多。并没有想到一下将77事变扩大为对整个中国的战争。
但是当时的民心士气已不容日本对国土的进一步蚕食了。加上29军应对拙劣,既乏强硬的表现,又缺灵活的手腕,加上自我割裂与中央的联系,华北终于大打出手。那时候指望日军大规模动员进攻扬子江一线,他没那个欲望,也没那个打算。大概就是想打挎29军,造成华北进一步特殊化。顺便将平绥线控制在自己手上,比如蒙疆兵团动员组建之速可见一斑。

但是上海战端一起,日军了解战事已不可能局限在华北解决。(当时上海甚是平静,日本并无添兵打算,日军就想在华北解决问题,打垮华北后再开价。)日本国内开始了扩大动员,增兵上海,战事无限制扩大。
说日军战略短视是对的,忽略了30年代以降中国局势的巨大变化,走到对华全面战争的一步。这不是日本从政界到军方所需要的。而说国军战略愚蠢也决不错误。没有考虑到将战事控制在华北,充分动员东南的战争潜力。当然我们都有些事后诸葛亮,在BBS上借署代筹很容易,当时局面不是那么看得清。但是硬把错的吹成伟大的胜利就大可不必了。
另外蒋先生37年的国防论一书中并没有提到沿长江抵抗。只分析了日军陆海分离的弱点,和我们不怕鲸吞,只怕蚕食。诚然高论。而所谓沿江抵抗,见于百里先生南岳讲话,当时李某人在徐州后,已经将自己的论点吹得乌拉乌拉了。百里先生不过顺从当时国军内部自我吹嘘的说法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8-11-3 19:23 发表
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多次撰文,力主中日开战初期,中国军队要放弃东南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
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蒋介石就曾思谋对日作战的重心,他认为,“唯一的办法是在上海作战,引导他沿江西上” 。
。。。。。。
...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几个老家伙之前倒是多少说过类似于这样意思的话”,就是指的这些人。时间都在战前。
至于能够体现这种意向的,形成文字的军事部署和作战会议记录等等,到目前为止还有没发现。我手里有77后直到淞沪会战历次统帅部的作战会议记录,从这些记录看,国府发动淞沪会战是为了吸引日军沿江而上的策略这样的记载,连一次都没有。
其中尤其7月21日的第十一次会议最值得关注,因为这次会议上,蒋明确表示不赞成蒋百里的关于在淞沪开战以诱敌西上的战略。蒋当时提出的策略大体是将华北投入的力量扩大,同时必须保证津浦路的畅通。以求达到华北与日军打成胶着,南方确保陇海路,掩护津浦路侧背。最终实现以战迫和的战略目的。参加会议的何应钦等人都表示赞成。
那么,国军是否根本没有在淞沪作战的意图呢?也不是,五天前7月16日的会议记录,如果是战争是局部化,不能绝交宣战,如日军有在青岛、海州登陆的意图,我必须在上海先动手。原因在于海州沿陇海路直达徐州,有切断津浦路的危险。本次会议记录最值得关注的纪录是“则最忌惮的是日军沿江而上,在长江腹地到处开炮,至为不利。”

可见,早先国府的抗战,是建立在争取战争局部化这个前提下的,以战迫和。在上海动手,也是为了掩护华北的侧翼。不是什么“为了吸引日军沿江而上”(看16日会议记录,这恰恰是国府高层“最忌惮”的事情)。不过对上海作战,统帅部极有信心,认为可以一举清除上海日军,封锁长江,确保江南。后来国军依靠优势兵力狂攻在沪日军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老蒋我看这么多年,在他任内干的坏事要远远超过他干的好事。最近的一期《兵器知识》说到了中东路事件,也是他和张学良干的好事,错误的估计国际形势,把毛子惹翻了,结果把黑瞎子岛送给了斯大林。
原帖由 greentlr 于 2008-7-8 15:29 发表
假设日军全力对付中国,而不谈美国的干涉的话,我想中国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日本就是因为陷在中国,才会南下找出路,但是必然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这才招惹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