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共振:全球主要媒体对中国大地震的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44:06
时间:05-16
  核心提示:与前一阶段对西藏问题上的报道不同,此次全球主要媒体对中国大地震报道基本上呈现出积极态度,在人类普适性价值观面前,面对天灾,人类集体表现了爱心大于争议。


  以下是我对全球主要媒体对中国地震的一些文本分析。可以看到世界人民在面对天灾时,爱心共振!

  现在心情非常焦虑,非常着急。为祖国祈福,为灾区人民祈福……

  一、外媒辟出大量篇幅报道中国地震

  英国《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独立报》都对中国四川大地震表示了很大的关注,集中力量进行了报道。报道集中在灾区的方方面面情况,

  英国《金融时报》:

  1、恶劣天气阻碍四川地震灾区救援工作

  2、经济学家:地震不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

  3、地震加剧中国通胀担忧

  ……等等

  新加坡《联合早报》:

  1、视察重灾区温家宝落泪

  2、国际奥委会捐100万美元赈灾

  3、中国地震台总工程师:大地震地下断层长300多公里

  4、5万大军灾区救援

  5、社会没有出现恐慌灾情信息透明及时

  6海基会:只等大陆同意台随时可参与救灾

  ……等等

  二、外媒对中国的评价总体而言很高

  (一)评价中国政府反应积极

  1、美联社:

  “在严重的地震发生后的24小时之内,大约有2万名军人集结到了地震灾区,帮助挖掘死难者、搜寻受伤者,而多达3万的军用飞机以及军用卡车正在驰援。

  “这种快速的动员,反应了中国领导层已经将灾难救援放在突出的位置,也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对奥运期间的任何突发事件都会准备充分。”

  -----综合美联社英文网站的一些报道

  2、英国《泰晤士报》:《中国和缅甸:地震般的巨变》

  “八天之内,两场可怕的自然灾害侵袭两个相邻的国家。在缅甸,飓风导致10万人死伤,如今继续威胁另外数以千计的民众的性命,因为军政府罪恶地拒绝接受并运送迫切需要的外国援助。在中国,三十多年来最严重的地震已经导致至少1.2万人死亡,不过仍然与外界隔绝的震中汶川死亡人数可能是这个数字的三到四倍。然而,中国的领导人的反应速度和关注堪称楷模,动员全国救援幸存者,预防疾病的爆发。没有比这种更鲜明的对比了。在中国,尽管旧的保密习惯依然挥之不去,但新的开放和关注令人振奋。中国总理温家宝立即飞往灾区,表达了全国的悲伤与同情,访问幸存者,并重申他的要求:要更快速地救援那些被被困在建筑物内或被埋在瓦砾底下的人们。”

  “这一次,中国的回应更敏锐,更成熟。北京表示感谢全世界的同情,接受援助,甚至呼吁邻国日本的帮助,而不计较最近的冷淡关系。”

  “关于可能不需要外国救援工作者的说法,似乎是出于对中国如今有人力和经验应付(地震灾难)的现实评估,而不是出于防御性的保密。”

  “北京在救助自己的灾民时显示出理性和领导力。与缅甸的严厉对话可能也有助于救助那些在那个愚昧国家受难的人们。”

  来源:泰晤士报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comment/leading_article/article3926965.ece

  3、英国《独立报》:《灾难中最惊人的对比》

  “面对国内大规模的紧急状况,中国和缅甸两国领导人的反应形成对比。在中国至少造成1.2万人死亡的地震发生后,中国总理温家宝匆匆前往灾区,而且已经派遣军队到那里执行救灾任务。在缅甸,在导致10万人死亡或失踪的飓风发生整整十天后,缅甸军政府的领导人丹瑞(ThanShwe)躲起来了。甚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都无法打通他的电话,以表达自己对缅甸迟缓回应的“极度失望”。”

  “中国和缅甸灾难中最惊人的类比之处是,仰光军政府的说法跟三十年前的北京所宣布的说法非常相似。但中国自此以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明显的是中国急速的经济发展让它从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世界新兴的超级大国。”

  “几十年来最惊人的特点之一,就是经济增长以及国内市场的发展程度让中国关注更好地满足全体公民的需要。北京已经意识到,不均衡的发展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大量民众(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民众)被落在后头会造成反叛的村庄,甚至反叛的地区。对全体民众需求的敏感性越来越明显。经济增长带来了民主。中国仍然需要更多的后者。但缅甸两样都需要。”

  英文原文:http://www.independent.co.uk/opinion/leading-articles/leading-article-mirrors-that-reflect-the-reality-of-regimes-827647

  (二)信息披露更透明

  1、《国际先驱论坛报》:《中国对地震的回应异常公开》

  “尽管世界很多地区有大量这样的灾难场景,但对于一个有着隐瞒自然灾害、对自然灾害应对不当历史的国家而言,电视上不断播放的救灾工作是了不起的。”

  “与以往严密控制信息的做法相反,四川地震的报道不受限制。数十名中国记者在地震区提供现场报道,而且至少到目前为止,外国自己的进入不受限制。”

  英文原文:http://www.iht.com/articles/2008/05/13/asia/response.php

  (三)评价中国媒体反应很迅速

  1、BBC:《英国广播公司四川大地震考验中国媒体》

  “四川汶川周一(5月12日)发生7.8级地震后,中国官方媒体迅速报道有关消息,引人注目。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台,从新华网、人民网和新浪网等主要新闻网络都在第一时间推出四川地震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报道速度如此之快引起海外媒体注目。本次地震中国媒体迅速报道可能与今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有关。中国官员似乎意识到对重大自然灾害反应迟缓或掩盖真相将会带来真正的危险。”

  “从另一个层面看,中国国内媒体近年来实行产业化以来出现的越来越强烈的商业竞争多少也助长了新闻冲击报道底线。地震爆发生后,各大通讯社和报社都向灾区迅速派出采访团队,新华社记者在公路受阻的情况下徒步进入震中地区,并发出现场报道。”

  (四)中国形象出现嬗变

  1、英国金融时报:《汶川地震:中国形象的嬗变信号》

  “一场引发近万人死亡的特大地震在中国猝然发生,震波罕见地波及中国很大范围的领土:北到内蒙古,南至海南省,东达上海,共22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中国官方内部的动员体系此次显然有了截然不同的轨迹。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正试图改变既往隐瞒或公布迟缓的做法,以期掌握舆论的主动。”

  (五)西方停止攻击中国政府

  1、路透社:《灾害面前西方国家停止攻击》

  “由于西藏事件,中国在过去数周内饱受攻击。但12日的大地震发生後,国际社会转而对中国表示出同情和善意。“中国是受害者,现在批评中国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

  “3月发生的西藏事件成为中国政府的公关灾难。奥运火炬的全球接力传递本被认为是展示中国骄傲的活动,但却因示威者的干扰而历尽磨难。西方政府对中国的尖锐批评激起了普通中国人的愤怒,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抵制外国产品的运动。但是12日的地震发生後,美国、日本、欧洲纷纷改换态度,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并承诺给予援助。“这是一个缓解中国人对西方国家仇恨的机会,”

  “中国对这次地震灾害的处理与缅甸军政府应对暴风雨袭击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缅甸的将军们对外国援助施以苛刻的条件,并试图隐瞒真实灾情。据估计目前缅甸的遇难者已经有数万人。实际上,缅甸军政府迟缓、冷漠的反应已经使他们成为西方国家新的攻击对象。”

  “不过官方在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舆论的控制。前晚举行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稳定人心,“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对那些散布谣言、干扰破坏抗震救灾的行为,要坚决依法处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另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指出,中宣部已经下令有关灾区的报道要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为主,一般媒体不要再派遣记者到灾区采访,也不要擅自发布救灾消息。”

  三、外媒关注点也呈多元化

  (一)对中国建筑质量不佳的关注

  1、《基督教箴言报》:《地震中为何那么多学校倒塌?》

  “中国四川12日发生7.9级的地震,一些国际专家质疑该地区的建筑法例和施工实践是否足够。”

  “地震工程师表示,建造一座可以抵御七到八级地震的建筑是有可能的,但常常被认为是成本过高——成本会增加7%到8%。”

  “纽约亚洲社会美中中心(AsiaSociety'sUS-ChinaCenter)的研究员斯米尔(AndrewSmeall)认为,中国有相当严格的建筑条例,问题是条例的贯彻。”

  “珀斯西澳大学的一位土木工程师在《新科学家(NewScientist)》杂志上表示,四川的建筑无法承受这次的地震。”

  “中国的地震规定把这个省列为麦氏震级七级范围,地震损害的风险评估是基于历史资料。那意味着每五十年就会有10%的风险发生损坏力微不足道的地震。而按照麦氏震级,12日的地震为10到11级。”

  -----英文原文:http://www.csmonitor.com/2008/0514/p06s05-woap.html

  2、《华尔街日报》

  “如果对比一下四川省会成都市里簇新闪亮的商务大楼和豪华酒店,中国的城乡差距就变得一目了然了。虽然这座有近1,000万人口的城市距离震中仅有90公里,但它在周一的地震中受到的损坏相对要小得多。”

  “整个震区至少有九所学校坍塌,数千名学生被掩埋。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和关注此事的网民都对政府没能挽救这么多年轻的生命而感到愤慨。”

  (二)对中国城乡差别巨大的关注

  1、《华尔街日报》:地震伤亡凸现中国城乡差距

  “目前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2000人的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异常严峻的挑战,它凸显了一个已被中国政府定为工作重点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

  “在中国近些年来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小乡镇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专家指出,和中国相对富庶的大城市相比,这些从耕地中建起的小城往往在建筑安全标准的执行上非常宽松,因此当地震袭来时,这里的居民处境要危险得多。

  “生活在震中以东的小城什邡市郊区的方海英(音)表示,在她村里有十多个人仍压在自家房屋的废墟下。这位40岁的农民以种植稻米为生,她和她一大家子人都戴着口罩,使自己免受几公里外坍塌工厂化学品泄露的伤害。她说,我们一直在等待救援,但是政府的人一个都没有到;我们没东西吃。”

  “名义上仍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已经是全球贫富分化最为严重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这种差距从富裕的大城市居民与欠发达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居民之间的强烈对比就可见一斑。”

  “建筑师表示,因灾受损情况的差异可能反映出成都和相对贫穷的周边乡镇在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普遍不同,以及后者在执行建筑抗震标准上的疏忽。”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要求新建房屋必须遵守抗震标准。在四川地区,房屋的抗震能力应该达到7级。对上海建筑的要求也是如此。但北京的抗震标准是抗8级地震,相比之下,政府对四川发生强震的准备似乎稍显不足。”

  此外,台湾媒体《中国时报》也发出了看法:

  《中国时报》:《天灾考验中共的自信和能力》

  “北京当局应付无预期天然灾害的应变能力与速度,的确有明显提升。今年初华中雪灾之际,温家宝虽数度亲临灾区的湖南与广东指挥救灾,但是抢通南北交通网牛步化令人不耐,电力供应柔肠寸断,气象单位应变能力与预警作用更为人所诟病。相较下,中共对汶川地震反应速度则有明显改善,无论是气象单位讯息沟通与救灾单位反应,均能在发生震灾后的第一时间快速启动,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大陆虽饱受天然灾害的一连串考验,但是不容否认,中共政府的天灾反应速度有快速的提升。在内部压力接踵而来之际,中国大陆仍能坚持稳建的对外举措,台湾的确不容轻估中国大陆高层应对执政变数的抗压能力。” 
http://ent.daqi.com/article/1995130.html时间:05-16
  核心提示:与前一阶段对西藏问题上的报道不同,此次全球主要媒体对中国大地震报道基本上呈现出积极态度,在人类普适性价值观面前,面对天灾,人类集体表现了爱心大于争议。

  以下是我对全球主要媒体对中国地震的一些文本分析。可以看到世界人民在面对天灾时,爱心共振!

  现在心情非常焦虑,非常着急。为祖国祈福,为灾区人民祈福……

  一、外媒辟出大量篇幅报道中国地震

  英国《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独立报》都对中国四川大地震表示了很大的关注,集中力量进行了报道。报道集中在灾区的方方面面情况,

  英国《金融时报》:

  1、恶劣天气阻碍四川地震灾区救援工作

  2、经济学家:地震不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

  3、地震加剧中国通胀担忧

  ……等等

  新加坡《联合早报》:

  1、视察重灾区温家宝落泪

  2、国际奥委会捐100万美元赈灾

  3、中国地震台总工程师:大地震地下断层长300多公里

  4、5万大军灾区救援

  5、社会没有出现恐慌灾情信息透明及时

  6海基会:只等大陆同意台随时可参与救灾

  ……等等

  二、外媒对中国的评价总体而言很高

  (一)评价中国政府反应积极

  1、美联社:

  “在严重的地震发生后的24小时之内,大约有2万名军人集结到了地震灾区,帮助挖掘死难者、搜寻受伤者,而多达3万的军用飞机以及军用卡车正在驰援。

  “这种快速的动员,反应了中国领导层已经将灾难救援放在突出的位置,也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对奥运期间的任何突发事件都会准备充分。”

  -----综合美联社英文网站的一些报道

  2、英国《泰晤士报》:《中国和缅甸:地震般的巨变》

  “八天之内,两场可怕的自然灾害侵袭两个相邻的国家。在缅甸,飓风导致10万人死伤,如今继续威胁另外数以千计的民众的性命,因为军政府罪恶地拒绝接受并运送迫切需要的外国援助。在中国,三十多年来最严重的地震已经导致至少1.2万人死亡,不过仍然与外界隔绝的震中汶川死亡人数可能是这个数字的三到四倍。然而,中国的领导人的反应速度和关注堪称楷模,动员全国救援幸存者,预防疾病的爆发。没有比这种更鲜明的对比了。在中国,尽管旧的保密习惯依然挥之不去,但新的开放和关注令人振奋。中国总理温家宝立即飞往灾区,表达了全国的悲伤与同情,访问幸存者,并重申他的要求:要更快速地救援那些被被困在建筑物内或被埋在瓦砾底下的人们。”

  “这一次,中国的回应更敏锐,更成熟。北京表示感谢全世界的同情,接受援助,甚至呼吁邻国日本的帮助,而不计较最近的冷淡关系。”

  “关于可能不需要外国救援工作者的说法,似乎是出于对中国如今有人力和经验应付(地震灾难)的现实评估,而不是出于防御性的保密。”

  “北京在救助自己的灾民时显示出理性和领导力。与缅甸的严厉对话可能也有助于救助那些在那个愚昧国家受难的人们。”

  来源:泰晤士报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comment/leading_article/article3926965.ece

  3、英国《独立报》:《灾难中最惊人的对比》

  “面对国内大规模的紧急状况,中国和缅甸两国领导人的反应形成对比。在中国至少造成1.2万人死亡的地震发生后,中国总理温家宝匆匆前往灾区,而且已经派遣军队到那里执行救灾任务。在缅甸,在导致10万人死亡或失踪的飓风发生整整十天后,缅甸军政府的领导人丹瑞(ThanShwe)躲起来了。甚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都无法打通他的电话,以表达自己对缅甸迟缓回应的“极度失望”。”

  “中国和缅甸灾难中最惊人的类比之处是,仰光军政府的说法跟三十年前的北京所宣布的说法非常相似。但中国自此以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明显的是中国急速的经济发展让它从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世界新兴的超级大国。”

  “几十年来最惊人的特点之一,就是经济增长以及国内市场的发展程度让中国关注更好地满足全体公民的需要。北京已经意识到,不均衡的发展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大量民众(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民众)被落在后头会造成反叛的村庄,甚至反叛的地区。对全体民众需求的敏感性越来越明显。经济增长带来了民主。中国仍然需要更多的后者。但缅甸两样都需要。”

  英文原文:http://www.independent.co.uk/opinion/leading-articles/leading-article-mirrors-that-reflect-the-reality-of-regimes-827647

  (二)信息披露更透明

  1、《国际先驱论坛报》:《中国对地震的回应异常公开》

  “尽管世界很多地区有大量这样的灾难场景,但对于一个有着隐瞒自然灾害、对自然灾害应对不当历史的国家而言,电视上不断播放的救灾工作是了不起的。”

  “与以往严密控制信息的做法相反,四川地震的报道不受限制。数十名中国记者在地震区提供现场报道,而且至少到目前为止,外国自己的进入不受限制。”

  英文原文:http://www.iht.com/articles/2008/05/13/asia/response.php

  (三)评价中国媒体反应很迅速

  1、BBC:《英国广播公司四川大地震考验中国媒体》

  “四川汶川周一(5月12日)发生7.8级地震后,中国官方媒体迅速报道有关消息,引人注目。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台,从新华网、人民网和新浪网等主要新闻网络都在第一时间推出四川地震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报道速度如此之快引起海外媒体注目。本次地震中国媒体迅速报道可能与今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有关。中国官员似乎意识到对重大自然灾害反应迟缓或掩盖真相将会带来真正的危险。”

  “从另一个层面看,中国国内媒体近年来实行产业化以来出现的越来越强烈的商业竞争多少也助长了新闻冲击报道底线。地震爆发生后,各大通讯社和报社都向灾区迅速派出采访团队,新华社记者在公路受阻的情况下徒步进入震中地区,并发出现场报道。”

  (四)中国形象出现嬗变

  1、英国金融时报:《汶川地震:中国形象的嬗变信号》

  “一场引发近万人死亡的特大地震在中国猝然发生,震波罕见地波及中国很大范围的领土:北到内蒙古,南至海南省,东达上海,共22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中国官方内部的动员体系此次显然有了截然不同的轨迹。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正试图改变既往隐瞒或公布迟缓的做法,以期掌握舆论的主动。”

  (五)西方停止攻击中国政府

  1、路透社:《灾害面前西方国家停止攻击》

  “由于西藏事件,中国在过去数周内饱受攻击。但12日的大地震发生後,国际社会转而对中国表示出同情和善意。“中国是受害者,现在批评中国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

  “3月发生的西藏事件成为中国政府的公关灾难。奥运火炬的全球接力传递本被认为是展示中国骄傲的活动,但却因示威者的干扰而历尽磨难。西方政府对中国的尖锐批评激起了普通中国人的愤怒,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抵制外国产品的运动。但是12日的地震发生後,美国、日本、欧洲纷纷改换态度,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并承诺给予援助。“这是一个缓解中国人对西方国家仇恨的机会,”

  “中国对这次地震灾害的处理与缅甸军政府应对暴风雨袭击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缅甸的将军们对外国援助施以苛刻的条件,并试图隐瞒真实灾情。据估计目前缅甸的遇难者已经有数万人。实际上,缅甸军政府迟缓、冷漠的反应已经使他们成为西方国家新的攻击对象。”

  “不过官方在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舆论的控制。前晚举行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稳定人心,“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对那些散布谣言、干扰破坏抗震救灾的行为,要坚决依法处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另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指出,中宣部已经下令有关灾区的报道要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为主,一般媒体不要再派遣记者到灾区采访,也不要擅自发布救灾消息。”

  三、外媒关注点也呈多元化

  (一)对中国建筑质量不佳的关注

  1、《基督教箴言报》:《地震中为何那么多学校倒塌?》

  “中国四川12日发生7.9级的地震,一些国际专家质疑该地区的建筑法例和施工实践是否足够。”

  “地震工程师表示,建造一座可以抵御七到八级地震的建筑是有可能的,但常常被认为是成本过高——成本会增加7%到8%。”

  “纽约亚洲社会美中中心(AsiaSociety'sUS-ChinaCenter)的研究员斯米尔(AndrewSmeall)认为,中国有相当严格的建筑条例,问题是条例的贯彻。”

  “珀斯西澳大学的一位土木工程师在《新科学家(NewScientist)》杂志上表示,四川的建筑无法承受这次的地震。”

  “中国的地震规定把这个省列为麦氏震级七级范围,地震损害的风险评估是基于历史资料。那意味着每五十年就会有10%的风险发生损坏力微不足道的地震。而按照麦氏震级,12日的地震为10到11级。”

  -----英文原文:http://www.csmonitor.com/2008/0514/p06s05-woap.html

  2、《华尔街日报》

  “如果对比一下四川省会成都市里簇新闪亮的商务大楼和豪华酒店,中国的城乡差距就变得一目了然了。虽然这座有近1,000万人口的城市距离震中仅有90公里,但它在周一的地震中受到的损坏相对要小得多。”

  “整个震区至少有九所学校坍塌,数千名学生被掩埋。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和关注此事的网民都对政府没能挽救这么多年轻的生命而感到愤慨。”

  (二)对中国城乡差别巨大的关注

  1、《华尔街日报》:地震伤亡凸现中国城乡差距

  “目前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2000人的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异常严峻的挑战,它凸显了一个已被中国政府定为工作重点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

  “在中国近些年来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小乡镇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专家指出,和中国相对富庶的大城市相比,这些从耕地中建起的小城往往在建筑安全标准的执行上非常宽松,因此当地震袭来时,这里的居民处境要危险得多。

  “生活在震中以东的小城什邡市郊区的方海英(音)表示,在她村里有十多个人仍压在自家房屋的废墟下。这位40岁的农民以种植稻米为生,她和她一大家子人都戴着口罩,使自己免受几公里外坍塌工厂化学品泄露的伤害。她说,我们一直在等待救援,但是政府的人一个都没有到;我们没东西吃。”

  “名义上仍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已经是全球贫富分化最为严重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这种差距从富裕的大城市居民与欠发达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居民之间的强烈对比就可见一斑。”

  “建筑师表示,因灾受损情况的差异可能反映出成都和相对贫穷的周边乡镇在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普遍不同,以及后者在执行建筑抗震标准上的疏忽。”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要求新建房屋必须遵守抗震标准。在四川地区,房屋的抗震能力应该达到7级。对上海建筑的要求也是如此。但北京的抗震标准是抗8级地震,相比之下,政府对四川发生强震的准备似乎稍显不足。”

  此外,台湾媒体《中国时报》也发出了看法:

  《中国时报》:《天灾考验中共的自信和能力》

  “北京当局应付无预期天然灾害的应变能力与速度,的确有明显提升。今年初华中雪灾之际,温家宝虽数度亲临灾区的湖南与广东指挥救灾,但是抢通南北交通网牛步化令人不耐,电力供应柔肠寸断,气象单位应变能力与预警作用更为人所诟病。相较下,中共对汶川地震反应速度则有明显改善,无论是气象单位讯息沟通与救灾单位反应,均能在发生震灾后的第一时间快速启动,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大陆虽饱受天然灾害的一连串考验,但是不容否认,中共政府的天灾反应速度有快速的提升。在内部压力接踵而来之际,中国大陆仍能坚持稳建的对外举措,台湾的确不容轻估中国大陆高层应对执政变数的抗压能力。” 
http://ent.daqi.com/article/199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