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冷战后美国核优势地位的形成及其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05:44
摘要: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解体,俄罗斯国家层面的全面衰落,美国谋求的单极核优势时代已经初现端倪。本文主要立论于现阶段美俄核力量的对比和根据《莫斯科条约》所估算出的两国未来核力量,说明美国的核优势所在之处,以及形成其核优势的原因。
关键词:冷战后;核优势;美国;原因

一、初现端倪的单极核优势时代
    根据美俄双方2002年签署,2003年生效的《莫斯科条约》的估计,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表:

表1 美国2012年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性能[1]

表1 美国2012年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性能[1]



         表1 美国2012年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性能[1]

表2 估计的2012年俄罗斯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性能[2]

表2 估计的2012年俄罗斯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性能[2]


           表2 估计的2012年俄罗斯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性能[2]

        表2是根据俄裁军专家的估计和俄战略火箭部队司令宣布的措施综合得到的2012年俄罗斯部署战略核武器的性能。为了鉴定俄罗斯战略核武器的真实作战能力,我们假定俄罗斯也有两种部署方式:(i)“实战部署核弹头”方式(尽量保持部署的陆基多弹头导弹;研制的新导弹以慢速度部署;轰炸机只装少量核武器,剩下的装常规武器);(ii)“最大核弹运载能力”方式(尽量保持部署的陆基多弹头导弹;研制的新导弹以慢速度部署,但所有的运载器满载核弹头)。
由此根据表1和表2计算出来的2012年美俄进攻性战略核力量性能的对比。其中表3是按装载实战部署弹头数计算的,而表4是按部署运载器最大核弹运载能力计算的。
3.jpg
              表3 按实战部署弹头计算的2012年美俄战略核力量对比[3]
4.jpg
             表4 按部署运载器最大核弹运载能力计算的2012年的美俄战略核力量对比[4]



  从表3可以看出:(i)在洲际导弹方面,俄罗斯对美国具有重大优势。弹头数大3.3倍,摧毁面目标能力大5.3倍,摧毁加固目标能力大1.3倍。原因是俄保留了强大的SS-18SS-24多弹头导弹。(ii)在潜射导弹方面,美国技术先进、戒备率高、可靠性好,美对俄具有绝对优势。弹头数、面目标摧毁能力分别是俄的3.12倍和2.51倍,而潜射导弹摧毁硬目标的能力是俄的26倍。(iii)在轰炸机方面,美也有重大优势。弹头数和面目标摧毁能力分别是俄3.282.52倍。但总的权衡,到2012年美俄实战部署核弹头能力仍处于均势,美俄之间仍保持着战略稳定性。
  当按“部署运载器最大运载核弹能力”估计时(4),美俄核力量的对比有很大变化,美国获得了全面的重大优势。
从表4可以看出:(i)在洲际导弹方面,美国摧毁加固目标能力已超过俄罗斯,是俄的1.78倍,但俄罗斯在弹头数、面目标摧毁能力上仍有优势,分别是美的1.442.3倍。美国在弹头数量少的条件下,能具有更强的摧毁加固目标能力,说明其导弹的命中精度高。(ii)在潜射导弹方面,美对俄具有绝对优势。弹头数、面目标摧毁能力分别是俄的64.74倍,潜射导弹摧毁硬目标能力是俄罗斯的46倍。(iii)在轰炸机方面,美对俄也具有重大优势。弹头数、面目标摧毁能力分别是2.051.75倍。但总的权衡,到2012年俄对美仍可保持相对的战略稳定性,但稳定度明显下降。
也就是说,这一条约将使得美国陆上洲际导弹,潜射导弹以及战略轰炸机都将保持对俄的大幅优势。利用兰德公司1991年为美国空军设计的FALCON模型(Force Allocation Model)我们来计算如果双方遵守《莫斯科条约》2012年后美国对俄罗斯发动先发制人的核袭击后对俄罗斯造成的毁伤。得到按照《莫斯科条约》规定的战略核态势下,美国对俄罗斯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后的俄幸存下来的弹头数目。


5.jpg
               表5 俄罗斯生存下来的核弹头数目(实战部署弹头) [5]

6.jpg
       表6 俄罗斯生存下来的核弹头数目(运载器最大投放能力) [6]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报复打击中给对手带来不可接受的损失,那么就称这个国家达到确保摧毁。而根据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的定义,不可接受损失的标准是在核报复打击中消灭对手1/3的人口,1/2的工业[7]。实际上,考虑到幸存下来的俄罗斯核弹头还要面临美国BMD系统的拦截,俄罗斯的核报复很可能达不到确保摧毁的能力,所以美俄之间相互确保摧毁的状态被打破了。美国已经通过《莫斯科条约》和核武器系统的改进计划以及储备大量的战略核武器等措施,获得了对俄罗斯的全面的技术层面的核优势,第一次打击能力明显增强,美国能够消灭俄罗斯绝大多数的战略核力量。而俄罗斯由于经济困难和战略变化,在战略武器方面相对美国已经处于劣势。根据基辛格的威慑有效性度量公式,威慑有效性是力量使用力量的决心以及对手对这二者的感知的乘积[8],在假定后两个变量美俄大体相同的状态下,我们可以推论出:俄美两国的核威慑的有效性已经严重不对称了。
或许我们可以说,美国已重夺核优势,美俄核均势已近终结,美国已近乎拥有在第一轮核打击中瘫痪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核反击的能力,美国独霸的单极核优势时代初现端倪。
美国取得相对核优势的原因

    由于法国与英国为美国盟友,而中国的核力量过于弱小。所以全球的核均势主要指的是美俄之间的核力量平衡。除去自身核力量的发展,其相对优势主要是从俄罗斯的衰落中取得的。而俄罗斯核力量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
    长期以来苏俄政府战略核力量发展的重心是陆基核力量。硬件上,由于核弹的核装料有半衰期,运载器的微电子芯片的老化,一般核武器的全寿命仅为15-18年。到2012年,俄罗斯的陆基核弹头和运载器寿命将尽。而且俄国取消了铁路机动发射系统,发射井老化并被美国的间谍卫星严密监视;又由于经费的原因,俄方号称世界最先进的“白杨-M”战略弹道导弹部署缓慢,从单弹头修改为多弹头突防系统的过程尚未完结。而海基核力量大大落后于美国,新一代搭载“圆锥”洲际潜射弹道导弹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仅造出2艘(截至20079月)。空基战略核力量更是薄弱。[10]

国别
美国
俄罗斯
核潜艇数量(艘)
18(俄亥俄级)
18(台风级3艘,D-III7艘,D-IV6艘,北风之神级2)
核弹头数量(枚)
432
268
核弹头数量(个)
3456
1768
                   表7/ 美海基战略核力量对比[9]

    除去硬件(技术)层面的原因,更应该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
       首先,俄罗斯在国家的层面已经全方位衰落。从内因上讲,俄罗斯在改革前经历了70多年中央集权计划经济的磨难,其公民的受教育水平也远远高于中国、越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她的公民,尤其是主流知识精英产生了剧烈的反弹心理,希望“回归欧洲”。欧洲,包括美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乃至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此深入到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以及过去13年来俄罗斯改革的路径。而究其外因,不可否认,西方的意识形态,包括经济上的政策建议对俄罗斯的衰退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以负责任地说,要把俄罗斯从一个超级大国“改革”为一个“普通国家”,这正是西方主流思想家们所最追求的战略目标。在紧急状态下,最高层核命令能否发得出能否得到执行,战略核武器能否打得出射的准炸的响都是一个疑问。

    其次,持续恶化的经济状况。过去16年内,俄罗斯先是经历了7年的大萧条,包括1998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累计GDP的下滑近50% 最近9年来,脆弱的经济才得到恢复性增长。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其经济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将俄罗斯GDP增长率与国际石油价格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同步性极强,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俄罗斯的GDP增长率上升7%[11]。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去年举办的中俄经济改革国际研讨会上,俄罗斯经济学家预测,如果世界石油价格跌到30美元/桶以下的水平,俄罗斯的国际收支肯定出现巨大的危机,汇率贬值不可避免,金融危机将再度光临。可以说,俄罗斯的经济还没有走入独立持续发展的轨道。持续恶化的经济情况带来的是军费的锐减,从冷战高峰的3000亿美元/年左右降低到现在的约50亿美元/年[12],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部队训练大幅缩水,武器换装大大延迟战斗力严重削弱。即使重点保证的战略核部队,其最新式的“白杨-M”也仅部署了6个导弹团,大大落后于俄军方之前预期的速度。
    再次,失败的军队改革。改制之后的俄军早已不似当年苏军,解体几年后就经费短缺军纪废弛信仰丧失欺辱新兵,部队战斗力和作战效能大打折扣。虽然1991年以来历任国防部长都表示要进行全面改革,但迄今一半多战斗部队缺少训练,部队士气纪律性战备程度和作战效能急剧下降[13]K-159核潜艇和“库尔斯克”号的沉没便是明证。[14]
    与俄国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核打击力量和核防御力量的提升。
在波罗的海三国、东欧、前苏联地区、巴尔干半岛、高加索乃至蒙古,美国和北约对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进行步步进逼和蚕食。而俄罗斯根本没有招架之力,相反,美国为了到达称霸全球的目的,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核政策。2002年出版的《核态势评估》使得该目标变得更加咄咄逼人。核武器的小型化、数字化、干净化、太空化实际上一直在进行。2002年签署的《莫斯科条约》虽然对两国并没有实际的任何限制,但相对来说,对美国有利。因为它涉及的仅仅是实战部署的核弹头,而财大气粗的美国可以将其从“值班状态”裁撤下来的核弹头储存起来;此外,后备反应弹头、运载工具、核弹头升级、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战术核武器系统的研发都不受限制。而且,由于解除了1996年的《禁止发展低当量核武器禁令》,美国的核武器研发和生产得到了更充分的自由。


8.jpg

                            8 2007年美国核武库(按运载工具划分)[15]
    并且美国从里根时代就投入巨资研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更是在2001年悍然退出《反导条约》。按照设想和规划,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由拦截导弹、雷达、空基传感器、改进型预警雷达以及作战、管理、指挥和通信系统等组成。该系统将形成一个囊括太空、陆地和海洋的“天网”,对有可能袭击美国的战略弹道导弹实施全过程、多层次的拦截,构成了美国的“核防御盾”保证其“绝对安全”。这将严重破坏了世界的核均势,削弱俄罗斯与美国形成的相互确保摧毁状态。
综上所述,美国核力量的“矛与盾”不断的发展,俄罗斯持续的衰落,这就是美国获得核优势的原因。

10.jpg

摘要: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解体,俄罗斯国家层面的全面衰落,美国谋求的单极核优势时代已经初现端倪。本文主要立论于现阶段美俄核力量的对比和根据《莫斯科条约》所估算出的两国未来核力量,说明美国的核优势所在之处,以及形成其核优势的原因。
关键词:冷战后;核优势;美国;原因

一、初现端倪的单极核优势时代
    根据美俄双方2002年签署,2003年生效的《莫斯科条约》的估计,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表:

表1 美国2012年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性能[1]

表1 美国2012年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性能[1]



         表1 美国2012年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性能[1]

表2 估计的2012年俄罗斯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性能[2]

表2 估计的2012年俄罗斯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性能[2]


           表2 估计的2012年俄罗斯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性能[2]

        表2是根据俄裁军专家的估计和俄战略火箭部队司令宣布的措施综合得到的2012年俄罗斯部署战略核武器的性能。为了鉴定俄罗斯战略核武器的真实作战能力,我们假定俄罗斯也有两种部署方式:(i)“实战部署核弹头”方式(尽量保持部署的陆基多弹头导弹;研制的新导弹以慢速度部署;轰炸机只装少量核武器,剩下的装常规武器);(ii)“最大核弹运载能力”方式(尽量保持部署的陆基多弹头导弹;研制的新导弹以慢速度部署,但所有的运载器满载核弹头)。
由此根据表1和表2计算出来的2012年美俄进攻性战略核力量性能的对比。其中表3是按装载实战部署弹头数计算的,而表4是按部署运载器最大核弹运载能力计算的。
3.jpg
              表3 按实战部署弹头计算的2012年美俄战略核力量对比[3]
4.jpg
             表4 按部署运载器最大核弹运载能力计算的2012年的美俄战略核力量对比[4]



  从表3可以看出:(i)在洲际导弹方面,俄罗斯对美国具有重大优势。弹头数大3.3倍,摧毁面目标能力大5.3倍,摧毁加固目标能力大1.3倍。原因是俄保留了强大的SS-18SS-24多弹头导弹。(ii)在潜射导弹方面,美国技术先进、戒备率高、可靠性好,美对俄具有绝对优势。弹头数、面目标摧毁能力分别是俄的3.12倍和2.51倍,而潜射导弹摧毁硬目标的能力是俄的26倍。(iii)在轰炸机方面,美也有重大优势。弹头数和面目标摧毁能力分别是俄3.282.52倍。但总的权衡,到2012年美俄实战部署核弹头能力仍处于均势,美俄之间仍保持着战略稳定性。
  当按“部署运载器最大运载核弹能力”估计时(4),美俄核力量的对比有很大变化,美国获得了全面的重大优势。
从表4可以看出:(i)在洲际导弹方面,美国摧毁加固目标能力已超过俄罗斯,是俄的1.78倍,但俄罗斯在弹头数、面目标摧毁能力上仍有优势,分别是美的1.442.3倍。美国在弹头数量少的条件下,能具有更强的摧毁加固目标能力,说明其导弹的命中精度高。(ii)在潜射导弹方面,美对俄具有绝对优势。弹头数、面目标摧毁能力分别是俄的64.74倍,潜射导弹摧毁硬目标能力是俄罗斯的46倍。(iii)在轰炸机方面,美对俄也具有重大优势。弹头数、面目标摧毁能力分别是2.051.75倍。但总的权衡,到2012年俄对美仍可保持相对的战略稳定性,但稳定度明显下降。
也就是说,这一条约将使得美国陆上洲际导弹,潜射导弹以及战略轰炸机都将保持对俄的大幅优势。利用兰德公司1991年为美国空军设计的FALCON模型(Force Allocation Model)我们来计算如果双方遵守《莫斯科条约》2012年后美国对俄罗斯发动先发制人的核袭击后对俄罗斯造成的毁伤。得到按照《莫斯科条约》规定的战略核态势下,美国对俄罗斯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后的俄幸存下来的弹头数目。


5.jpg
               表5 俄罗斯生存下来的核弹头数目(实战部署弹头) [5]

6.jpg
       表6 俄罗斯生存下来的核弹头数目(运载器最大投放能力) [6]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报复打击中给对手带来不可接受的损失,那么就称这个国家达到确保摧毁。而根据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的定义,不可接受损失的标准是在核报复打击中消灭对手1/3的人口,1/2的工业[7]。实际上,考虑到幸存下来的俄罗斯核弹头还要面临美国BMD系统的拦截,俄罗斯的核报复很可能达不到确保摧毁的能力,所以美俄之间相互确保摧毁的状态被打破了。美国已经通过《莫斯科条约》和核武器系统的改进计划以及储备大量的战略核武器等措施,获得了对俄罗斯的全面的技术层面的核优势,第一次打击能力明显增强,美国能够消灭俄罗斯绝大多数的战略核力量。而俄罗斯由于经济困难和战略变化,在战略武器方面相对美国已经处于劣势。根据基辛格的威慑有效性度量公式,威慑有效性是力量使用力量的决心以及对手对这二者的感知的乘积[8],在假定后两个变量美俄大体相同的状态下,我们可以推论出:俄美两国的核威慑的有效性已经严重不对称了。
或许我们可以说,美国已重夺核优势,美俄核均势已近终结,美国已近乎拥有在第一轮核打击中瘫痪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核反击的能力,美国独霸的单极核优势时代初现端倪。
美国取得相对核优势的原因

    由于法国与英国为美国盟友,而中国的核力量过于弱小。所以全球的核均势主要指的是美俄之间的核力量平衡。除去自身核力量的发展,其相对优势主要是从俄罗斯的衰落中取得的。而俄罗斯核力量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
    长期以来苏俄政府战略核力量发展的重心是陆基核力量。硬件上,由于核弹的核装料有半衰期,运载器的微电子芯片的老化,一般核武器的全寿命仅为15-18年。到2012年,俄罗斯的陆基核弹头和运载器寿命将尽。而且俄国取消了铁路机动发射系统,发射井老化并被美国的间谍卫星严密监视;又由于经费的原因,俄方号称世界最先进的“白杨-M”战略弹道导弹部署缓慢,从单弹头修改为多弹头突防系统的过程尚未完结。而海基核力量大大落后于美国,新一代搭载“圆锥”洲际潜射弹道导弹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仅造出2艘(截至20079月)。空基战略核力量更是薄弱。[10]

国别
美国
俄罗斯
核潜艇数量(艘)
18(俄亥俄级)
18(台风级3艘,D-III7艘,D-IV6艘,北风之神级2)
核弹头数量(枚)
432
268
核弹头数量(个)
3456
1768
                   表7/ 美海基战略核力量对比[9]

    除去硬件(技术)层面的原因,更应该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
       首先,俄罗斯在国家的层面已经全方位衰落。从内因上讲,俄罗斯在改革前经历了70多年中央集权计划经济的磨难,其公民的受教育水平也远远高于中国、越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她的公民,尤其是主流知识精英产生了剧烈的反弹心理,希望“回归欧洲”。欧洲,包括美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乃至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此深入到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以及过去13年来俄罗斯改革的路径。而究其外因,不可否认,西方的意识形态,包括经济上的政策建议对俄罗斯的衰退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以负责任地说,要把俄罗斯从一个超级大国“改革”为一个“普通国家”,这正是西方主流思想家们所最追求的战略目标。在紧急状态下,最高层核命令能否发得出能否得到执行,战略核武器能否打得出射的准炸的响都是一个疑问。

    其次,持续恶化的经济状况。过去16年内,俄罗斯先是经历了7年的大萧条,包括1998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累计GDP的下滑近50% 最近9年来,脆弱的经济才得到恢复性增长。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其经济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将俄罗斯GDP增长率与国际石油价格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同步性极强,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俄罗斯的GDP增长率上升7%[11]。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去年举办的中俄经济改革国际研讨会上,俄罗斯经济学家预测,如果世界石油价格跌到30美元/桶以下的水平,俄罗斯的国际收支肯定出现巨大的危机,汇率贬值不可避免,金融危机将再度光临。可以说,俄罗斯的经济还没有走入独立持续发展的轨道。持续恶化的经济情况带来的是军费的锐减,从冷战高峰的3000亿美元/年左右降低到现在的约50亿美元/年[12],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部队训练大幅缩水,武器换装大大延迟战斗力严重削弱。即使重点保证的战略核部队,其最新式的“白杨-M”也仅部署了6个导弹团,大大落后于俄军方之前预期的速度。
    再次,失败的军队改革。改制之后的俄军早已不似当年苏军,解体几年后就经费短缺军纪废弛信仰丧失欺辱新兵,部队战斗力和作战效能大打折扣。虽然1991年以来历任国防部长都表示要进行全面改革,但迄今一半多战斗部队缺少训练,部队士气纪律性战备程度和作战效能急剧下降[13]K-159核潜艇和“库尔斯克”号的沉没便是明证。[14]
    与俄国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核打击力量和核防御力量的提升。
在波罗的海三国、东欧、前苏联地区、巴尔干半岛、高加索乃至蒙古,美国和北约对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进行步步进逼和蚕食。而俄罗斯根本没有招架之力,相反,美国为了到达称霸全球的目的,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核政策。2002年出版的《核态势评估》使得该目标变得更加咄咄逼人。核武器的小型化、数字化、干净化、太空化实际上一直在进行。2002年签署的《莫斯科条约》虽然对两国并没有实际的任何限制,但相对来说,对美国有利。因为它涉及的仅仅是实战部署的核弹头,而财大气粗的美国可以将其从“值班状态”裁撤下来的核弹头储存起来;此外,后备反应弹头、运载工具、核弹头升级、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战术核武器系统的研发都不受限制。而且,由于解除了1996年的《禁止发展低当量核武器禁令》,美国的核武器研发和生产得到了更充分的自由。


8.jpg

                            8 2007年美国核武库(按运载工具划分)[15]
    并且美国从里根时代就投入巨资研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更是在2001年悍然退出《反导条约》。按照设想和规划,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由拦截导弹、雷达、空基传感器、改进型预警雷达以及作战、管理、指挥和通信系统等组成。该系统将形成一个囊括太空、陆地和海洋的“天网”,对有可能袭击美国的战略弹道导弹实施全过程、多层次的拦截,构成了美国的“核防御盾”保证其“绝对安全”。这将严重破坏了世界的核均势,削弱俄罗斯与美国形成的相互确保摧毁状态。
综上所述,美国核力量的“矛与盾”不断的发展,俄罗斯持续的衰落,这就是美国获得核优势的原因。

10.jpg

三、结语
    虽然从单纯的数量和质量上看,目前美俄之间战略核力量的对比还没有达到“警戒点”上。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俄国的衰落,美俄全面核优势的天平已逐渐偏向美国一方,俄基本上是在维持,近期内不会有大的起色。美国在独霸全球的道路上取得了核优势,而俄罗斯则依然处于战略收缩期,既不会也不可能与美国走向进一步的核对抗。今后中国以及俄罗斯的战略环境无疑会被进一步压缩。即使俄罗斯总统普京口头上说不容忽视,并且在21世纪以来举行了数次战略演习,还亲自乘坐苏-27歼击机,图-160远程战略轰炸机甚至乘坐战略核潜艇观看洲际导弹发射[16],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实力的较量。在俄罗斯总体衰落的背景下,这样大规模的核演习也充其量只能是虚张声势、重温苏联帝国梦的回光返照而已。







注释:
[1]-[6]秦忠民、朱强国、王连成(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军控与裁军研究部): 《“莫斯科条约”确立的美俄核战略框架》,来自新浪网军事频道,http://mil.news.sina.com.cn/2004-02-11/1357181600.html.
[7]Robert S. McNamara, “Mutual Deterrence,” in The Essence of Security: Reflections in Office,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8. http://www.cnn.com/SPECIALS/cold ... cnamaradeterrence/.
[8][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等译: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79页。
[9]章明: 《俄罗斯重筑海基核威慑力量: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下水!》,载《国际展望》,2007年第11期,第43页。
[10]洪源: 《美俄核力量失衡的警号》,载《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5月8号,第55页。
[11]曲文义: 《俄罗斯经济增长与资源禀赋及产业结构》,载《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07期,第26页。
[12]傅义清: 《谈俄罗斯军费的规模和结构》,载《军事经济研究》,2003年5月,第71页。
[13]陈友谊: 《俄罗斯军队改革的困境与走势》,载《西伯利亚研究》,1999年第01期,第37-44页。
[14]洪源: 《美国学者新核讹诈言论的背后》,载《兵器知识》,2006年第6期,第64页。
[15]焦晓静: 《2007年美国核力量》,载《核武器核舰船》,2007年第2期。
[16] 新华网专稿: 《普京乘核潜艇视察俄海军 将观看战略导弹发射》;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2/17/content_1317552.htm,2004年02月17日。
灌水是王道啊。。。
是楼主的原创?:o
我是国际关系专业的大一学生
原帖由 李药师 于 2008-5-1 10:32 发表
是楼主的原创?:o

当然是原创啦,不信你在网上看能找到吗
首先,俄罗斯在国家的层面已经全方位衰落。从内因上讲,俄罗斯在改革前经历了70多年中央集权计划经济的磨难,其公民的受教育水平也远远高于中国、越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她的公民,尤其是主流知识精英产生了剧烈的反弹心理,希望“回归欧洲”。欧洲,包括美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乃至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此深入到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以及过去13年来俄罗斯改革的路径。而究其外因,不可否认,西方的意识形态,包括经济上的政策建议对俄罗斯的衰退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以负责任地说,要把俄罗斯从一个超级大国“改革”为一个“普通国家”,这正是西方主流思想家们所最追求的战略目标。在紧急状态下,最高层核命令能否发得出、能否得到执行,战略核武器能否打得出、射的准、炸的响都是一个疑问。----------------------------------------------------------------------------------------------1、俄罗斯联邦成立不过16年,从来没有成为过霸权谈何衰落啊?楼主要是把苏联和俄罗斯分不清的话,估计也无法分清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前清王朝的关系。2、苏联所谓的超级大国不过是一种畸形的表现,其灭亡是必然的,不要把外因当决定因素。3、历史上俄国从彼得大帝开始就一直学习西方,西方的思想、技术、理念是俄国迈向现代国家的所必须的。4、新冷战的主角是中美,核力量的重担将来是中国主挑,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俄罗斯与西方是不会发生任何武装冲突的。5、俄国上层对中国的戒心大于对西方的戒心。
很好,支持原创!
可以转到二炮区,让大大们看看
好文章,慢慢读:D :D
建议去二炮区
从冷战高峰的3000亿美元/年左右降低到现在的约50亿美元/年
老黄历了······
原帖由 happywar 于 2008-5-1 11:58 发表
好文章,慢慢读:D :D

为什么点击率还没水帖高?
我心寒啊!:')
国关的?

出来不是国安就是武官

:L
为了这样的严谨态度顶一个,然后仔细看。
不必执着于点击率,曲高才能和寡。
]]
原帖由 什么吗 于 2008-5-1 14:54 发表
国关的?

出来不是国安就是武官

:L

我是国关的,但不是国际关系学院,而是xx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出来工作的一般是投行和外企,汗.
吓俺一跳。

就说嘛

;P
写的不错,顶一个~

排版稍微差一些。图片都统一大小就好看多了。
  很不错的小短文啊,蚊子虽小五脏俱全,楼主继续努力,不过说实话,作为作业来讲,实在是有点赶工的迹象................
冷战后,美国怎么可能不取得核优势。苏联都垮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美国经济实力的1半。
而一艘先进的核潜艇就要上亿美元。有的说这个,还不如说冷战中美国为什么只取得了和苏联的核平衡。
楼上对核潜艇造价的估计,我觉得需要加上个零

:L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8-5-1 23:05 发表
  很不错的小短文啊,蚊子虽小五脏俱全,楼主继续努力,不过说实话,作为作业来讲,实在是有点赶工的迹象................

呵呵,是我去年刚上大学的期中论文,后面的部分有虎头蛇尾的嫌疑,确实,老师给我的评语也是这个,版主大大眼睛还是很犀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