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仪器产业以及国产仪器之乱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31:18


先讲一个有关仪器设备的故事。
一个有关质谱仪的故事。

众所周知,质谱仪作为高端科研仪器,它的使用十分广泛,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食品、环境、人类健康、药物、国家安全、和其他与分析测试相关的领域。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质谱仪怎么还能和国家安全有联系呢?
举一个例子吧,如B2、F117用的吸波材料(其实我也不知道这种物质是神马玩意,这种物质对于我们中国人绝对来说是保密的),但是你想得到这种物质,必须拥有合适的仪器进行分析。元素分析仪是一种吧?确定了元素成分,化合物的组成也需要用技术手段来探知吧,这时,质谱仪就派上用场了,通过质谱图中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的解析可提供许多有关分子结构的信息(定性能力强是质谱分析的重要特点),并且从分子离子峰可以准确地测定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这是质谱分析的独特优点),它比经典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如冰点下降法,沸点上升法,渗透压力测定等)快而准确,且所需试样量少(一般0.1mg)。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我们得到很小一块B2、F117的残片,我们就能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推导其表面的组成。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和国家安全有很大联系的呢?!
但是吧,国外卖给我们的仪器,从图库中删除了相关涉密信息,即使我们得到B2、F117的残片,得到上面吸波材料的谱图,但是库中没有相关信息,我们还是无法得知到底是何物质。我们自己合成也是,想知道某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一样查不到。

类似的仪器其实还有很多,这些仪器在生产、生活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惜,我们的仪器市场如同@天睿 同学所写的自动化乱弹之中国工业过程仪表行业的前世今生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amp;authorid=565662
描述的一样囧,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讲一个有关仪器设备的故事。
一个有关质谱仪的故事。

众所周知,质谱仪作为高端科研仪器,它的使用十分广泛,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食品、环境、人类健康、药物、国家安全、和其他与分析测试相关的领域。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质谱仪怎么还能和国家安全有联系呢?
举一个例子吧,如B2、F117用的吸波材料(其实我也不知道这种物质是神马玩意,这种物质对于我们中国人绝对来说是保密的),但是你想得到这种物质,必须拥有合适的仪器进行分析。元素分析仪是一种吧?确定了元素成分,化合物的组成也需要用技术手段来探知吧,这时,质谱仪就派上用场了,通过质谱图中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的解析可提供许多有关分子结构的信息(定性能力强是质谱分析的重要特点),并且从分子离子峰可以准确地测定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这是质谱分析的独特优点),它比经典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如冰点下降法,沸点上升法,渗透压力测定等)快而准确,且所需试样量少(一般0.1mg)。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我们得到很小一块B2、F117的残片,我们就能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推导其表面的组成。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和国家安全有很大联系的呢?!
但是吧,国外卖给我们的仪器,从图库中删除了相关涉密信息,即使我们得到B2、F117的残片,得到上面吸波材料的谱图,但是库中没有相关信息,我们还是无法得知到底是何物质。我们自己合成也是,想知道某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一样查不到。

类似的仪器其实还有很多,这些仪器在生产、生活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惜,我们的仪器市场如同@天睿 同学所写的自动化乱弹之中国工业过程仪表行业的前世今生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amp;authorid=565662
描述的一样囧,且听我慢慢道来。
本文是看到@天睿 同学所写文章后,才想写一下国内仪器市场的情况的。
国产仪器我绝对BKC
中国还没有精工、理光这样的企业。。


说道仪器,想起了北京海淀双榆树的中航工业青云。以前青云还挺大的。现在周边空地都tmd盖商业楼了。这就是北京的发展思路。
青云在房山窦店那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工厂。


说道仪器,想起了北京海淀双榆树的中航工业青云。以前青云还挺大的。现在周边空地都tmd盖商业楼了。这就是北京的发展思路。
青云在房山窦店那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工厂。
既然从质谱仪开始了,就接着质谱仪这个话题吧。
对于我们这个日渐繁荣的市场,却未给我们国产的仪器厂商带来太多的收益,据了解目前我国的中高端质谱完全依赖进口,也就是说我们所青睐的多是些国外品牌,我国的市场也成为别国商家吸金的对象。这真的不是“蝇头小利”啊,一台质谱仪国产的最便宜的也要几十万,进口每台差不多都要100万到500万甚至更多,一所211工程大学光质谱仪一项设备就需投入几千万,。但是这几千万又有多少是采购国内产品的支出呢?没有多少吧。北大、清华有国产质谱仪吗?估计可能性不大,其它作为科研基地的高等院校呢?恐怕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十几台吧。那么这个超过10%的需求量都是给谁创造的,安捷伦?赛默飞世尔?还是沃特世?总之很少会轮到中国的品牌。

  其实我国有机质谱仪器的研制在60年代已经开始,无论北京分析仪器厂还是科学院仪器厂都曾推出自己设计生产的化学分析质谱仪和GC/MS。然而国产仪器在性能、价格等方面均不敌外国产品,因而逐渐失去市场。为了维持生计,这些国有仪器厂逐步由独立设计生产演变成为外国产品装配和委托维修,技术力量和设备随之流失。某些高校和科研单位虽已研制成功MALDI-TOFMS等仪器,却未能转变成商品。

  如此一来质谱行业国产品牌里便出现蜀中无大将的局面,我们承认在高端分析仪器领域我们和国外的技术存在差距,但导致国产仪器无人问津局面的罪魁就是——中国设备上得出的数据在国际无法得到认可。笔者不太清楚这算不算是一种学术壁垒,也不太清楚这些国际仪器设备厂商玩过什么猫腻,总之国产仪器“不堪大用”成了事实,几代人呕心沥血的研究成果,可到头来却只能来分些“残羹冷炙”,这不仅仅是境遇的尴尬,说是悲哀亦不过分。虽然国产质谱设备也占据着一小部分教育市场,不过多不是去搞科研用,而是作为授课和演示使用了,发挥的作用比模型强不许多。
既然从质谱仪开始了,就接着质谱仪这个话题吧。
对于我们这个日渐繁荣的市场,却未给我们国产的仪器厂商带来太多的收益,据了解目前我国的中高端质谱完全依赖进口,也就是说我们所青睐的多是些国外品牌,我国的市场也成为别国商家吸金的对象。这真的不是“蝇头小利”啊,一台质谱仪国产的最便宜的也要几十万,进口每台差不多都要100万到500万甚至更多,一所211工程大学光质谱仪一项设备就需投入几千万,。但是这几千万又有多少是采购国内产品的支出呢?没有多少吧。北大、清华有国产质谱仪吗?估计可能性不大,其它作为科研基地的高等院校呢?恐怕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十几台吧。那么这个超过10%的需求量都是给谁创造的,安捷伦?赛默飞世尔?还是沃特世?总之很少会轮到中国的品牌。

  其实我国有机质谱仪器的研制在60年代已经开始,无论北京分析仪器厂还是科学院仪器厂都曾推出自己设计生产的化学分析质谱仪和GC/MS。然而国产仪器在性能、价格等方面均不敌外国产品,因而逐渐失去市场。为了维持生计,这些国有仪器厂逐步由独立设计生产演变成为外国产品装配和委托维修,技术力量和设备随之流失。某些高校和科研单位虽已研制成功MALDI-TOFMS等仪器,却未能转变成商品。

  如此一来质谱行业国产品牌里便出现蜀中无大将的局面,我们承认在高端分析仪器领域我们和国外的技术存在差距,但导致国产仪器无人问津局面的罪魁就是——中国设备上得出的数据在国际无法得到认可。笔者不太清楚这算不算是一种学术壁垒,也不太清楚这些国际仪器设备厂商玩过什么猫腻,总之国产仪器“不堪大用”成了事实,几代人呕心沥血的研究成果,可到头来却只能来分些“残羹冷炙”,这不仅仅是境遇的尴尬,说是悲哀亦不过分。虽然国产质谱设备也占据着一小部分教育市场,不过多不是去搞科研用,而是作为授课和演示使用了,发挥的作用比模型强不许多。


质谱仪没那么神吧……那东西对核质比小的效果好些,但对核质比大的就没那么明显。比方说测量铀235和238含量的质谱仪,由于铀相对分子质量太大,这质谱仪搞出来后它测不了别的元素。再者这东西只能测个比例,具体分子构成还得用一堆其他仪器分析……再者lz说国内质谱仪很少这点个人同意,但远不止10几台……我实习的时候光分析铀的就见过不止8台,有国产的也有国外的

质谱仪没那么神吧……那东西对核质比小的效果好些,但对核质比大的就没那么明显。比方说测量铀235和238含量的质谱仪,由于铀相对分子质量太大,这质谱仪搞出来后它测不了别的元素。再者这东西只能测个比例,具体分子构成还得用一堆其他仪器分析……再者lz说国内质谱仪很少这点个人同意,但远不止10几台……我实习的时候光分析铀的就见过不止8台,有国产的也有国外的


本人所在的实验中心,中心拥有的主要实验设备与大型精密仪器: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GC-2014,,裂解色谱是PE的),差热扫描仪(TA WATERS Q20),电位滴定仪(瑞士万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UV-3000), 粒径分布仪(英国马尔文和美国BECKMAN)、水分仪(瑞士万通)、特性粘度计(其实就是乌氏粘度管,厂家日本柴山和德国凯能)、万能试验机(Instron)、冲击强度测试仪(Ceast)、熔流指数仪(Ceast)、热形变维卡温度测试仪(高福特)等。 就连天平、粘度计都是进口的。
更夸张的是,我们有一台设备,低温高速冷冻试验机,这台设备是国产的,上海生产的,但是这个设备用的试管,很特殊,这种能耐低温、能耐高转速的试管,目前大规模生产的是美国的BECKMAN,当试管都必须要用美国进口的时候,我觉得很多东西都和我们开了个玩笑话,让我觉得国产仪器还不如国产足球呢!

由上可知:国产仪器腾飞的梦想还有多远啊!


本人所在的实验中心,中心拥有的主要实验设备与大型精密仪器: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GC-2014,,裂解色谱是PE的),差热扫描仪(TA WATERS Q20),电位滴定仪(瑞士万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UV-3000), 粒径分布仪(英国马尔文和美国BECKMAN)、水分仪(瑞士万通)、特性粘度计(其实就是乌氏粘度管,厂家日本柴山和德国凯能)、万能试验机(Instron)、冲击强度测试仪(Ceast)、熔流指数仪(Ceast)、热形变维卡温度测试仪(高福特)等。 就连天平、粘度计都是进口的。
更夸张的是,我们有一台设备,低温高速冷冻试验机,这台设备是国产的,上海生产的,但是这个设备用的试管,很特殊,这种能耐低温、能耐高转速的试管,目前大规模生产的是美国的BECKMAN,当试管都必须要用美国进口的时候,我觉得很多东西都和我们开了个玩笑话,让我觉得国产仪器还不如国产足球呢!

由上可知:国产仪器腾飞的梦想还有多远啊!
zero_igniz 发表于 2012-9-19 20:22
质谱仪没那么神吧……那东西对核质比小的效果好些,但对核质比大的就没那么明显。比方说测量铀235和238含量 ...
差不多,尤其是早期,其实在分析行业,你估计会听说很多很多各种怪异的故事的
这种东西我觉得不需要看就知道一片BKC
楼主KC很H,歼20的隐身涂料绝对是我们自己搞的。因为就算我们偷到了B2,F117的隐身涂料也分析不出来,根垃圾没什么区别。
GCXYJ 发表于 2012-9-19 20:33
楼主KC很H,歼20的隐身涂料绝对是我们自己搞的。因为就算我们偷到了B2,F117的隐身涂料也分析不出来,根垃圾 ...
那肯定是我们自己搞的呢,这种东西根本不可能给你的
zxz001 发表于 2012-9-19 20:13
国产仪器我绝对BKC
中国还没有精工、理光这样的企业。。
精工理光在仪器仪表行业连屁都不是
就质谱仪数量这点我绝对不同意上述观点,因为我实习这一个单位光我见到的就有8台。此外仪表这东西实际上我国处于很纠结的地段,国外的表确实好,但最好的都是欧洲和美国的,受高科技禁运限制,很多好表买不到  。国内的表准确性差些寿命差,还好售后不错,有问题一个电话也能叫来。我接触的工厂大都是在关键地段装洋表,其他地方国产表,旁边配个机械式的用来校准。国产表的使用率还是挺高的。另外仪器这东西,个人认为主要还是靠工业积淀,其中一方面是材料,另一方面是靠精度,尤其这个精度是一代较一代这么较出来的,没个几十年他出不了啥成果……这不是bkc或hkc的问题,而是我们得一步一步走的问题。
xtal 发表于 2012-9-19 20:46
精工理光在仪器仪表行业连屁都不是
呵呵,ITW很厉害
个人研发过过程校验仪。并对高位台式万用表有所涉猎。
一句话,国产进步很快。
一般来说 10000以下的台式设备,只能做教学用。真正做事研发的仪表都要上万了。
但是目前国内已经开始杀入5000-10000这个区间了。
当然稳定性和精度还明显不如国外的,但是已经属于同一等级。而且能做到的公司还不少。
仅仅10年前,这方面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相信不远的将来 这个区间内的仪表将完全被国产仪表占领。

另外,国内的个人爱好者很多。一般人很难想象,居然有人去发烧仪表的。
但是国内就有。这些爱好者的讨论水平很高,很多研发者从中得到很多的启发。
而这样的论坛,国外没有。老外遇到问题都得到中国来问,
这对将来的仪器仪表进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bugular 发表于 2012-9-19 20:26
本人所在的实验中心,中心拥有的主要实验设备与大型精密仪器: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GC-2014,,裂解色谱是PE ...
相比北朝鲜,我们只要有钱,就能正大光明的买到。这就不错了。

虽然不是自己的,但说到底还是个工具,关键看能用这个工具搞出什么来。
高技术含量的仪器如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等都比较恼火~狗日的小日本在光学仪器方面还不错,所以相机产业也这么好。色谱的话,我们实验室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进口的昂贵,精密,耐用,但是不皮实,不敢乱操之,国产的如gc-2060等仪器两三万一台,操坏了一个部件打电话给客服来换就是了,填充柱什么的也不算贵,一根十来米只要两三千,不管怎么说,我们的手机产业从山寨到自主创新的现在,还算挺成功的,在将来,相信凭借我们中国人的智慧还是会
有理由hkc一把的~
真是隔行如隔山啊,看的我一头雾水
仪器是科研所必需的工具,它们不仅仅是把操作程序自动化,有些实验更是非仪器不可的。国内科研经费的一大部分都用来买国外高档仪器了。各个重点实验室内昂贵的仪器遍地都是。可是为什么中国很少有独创的仪器?

做仪器首先要有需求。比如很简单的电泳仪,如果没有人想到用电泳方法分离带电大分子,就不会有这个仪器的诞生。研发工具的需求来源于科学家想把感兴趣的东西 看得更仔细,分类得更详细,或者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得更快,重复性更好,效率更高,价格更便宜。

难道中国的科学家就看不到这样的需求?我看未必。那缺少原创仪器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下来大概有以下个原因:
(1)缺乏对原创实验方法的探求;
(2)专利壁垒
(3)缺少联合的精神
(4)缺乏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沟通和组成合适的团队机遇;
(5)缺乏奖励机制。

中国科学家比较善于区分,各种专业,区分的非常详细,但缺少综合归纳。这种求细求里的习惯很可能就使得对新仪器的需求变得迟钝了。
在仪器研发方面,说实在话,我很佩服日本的科学家和德国的科学家(战略眼光),一些西方的家族企业也值得我们去学习(专)。
比如日立公司的Kambara教授,因为发明了自动测序仪毛细管电泳的一个关键技术被日立公司立为少有的四个终身研究员之一,给已大量的基金。加上日本政府给的钱,他们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团队(大多数是工程师),专门攻关单细胞研究所用的仪器。这样,五年,十年后,当这个领域热起来的时候,全世界就都要从日本买仪器了。能有这样的战略眼光,能组织起这样的团队联合攻关,很值得我们借鉴。
比如瑞士Büchi AG,Büchi AG建立于1946年,建立3年之后,这个年轻的企业就以新创意和新概念彰显其征服市场的决心。Büchi 兄弟首家发明了 «büchiflex»球形连接接口:一种灵活方便组合玻璃管道的连接方式。这种独特的耐腐蚀连接口一推向化学工业市场立刻获得了热烈的反响.随后,第二条产品线,实验室搅拌压力釜(压力反应釜)也建立起来,并且也有耐腐蚀产品生产。他们的家族,一直就在化验室聚合釜这一战线上发展,因为专,所以才能做的更好。

有需求的科学家是否能与有经验的工程师组成团队也是仪器研发的关键之一。中国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单位”概念十分强,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少有横向合作的快捷同道(这一点在碳纤维的科研开发上大家可以看到)。结果“中国制造”的奇迹并不能转化成原创仪器的研发上。复制别人的仪器很快,原创研发就力不从心了。
举个例子吧。
色谱仪我国其实生产厂家很多,北京、上海、江浙一带、东北等大约有30多家,就这30多家,盯着15%左右的低端市场,小而杂是一大特点,技术水平较低,多数以组装为主。高端市场基本上被安捷伦、PE等色谱厂家占领。反比韩日,日本色谱岛津算是打出了名堂,主要在中端市场。目前,韩国英麟也开始拓展中国市场,尤其是低端市场,未来,色谱仪市场仍面临一场大战。如果国内厂家不能联合的话。
在美国,横向合作的机会很多,因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双方都主动地去寻找这样的机会。想要研发仪器,首先要“想”,然后要主动去寻找合作机会,寻找合适的人材。当然,在这以前,先要创找机会,让合作能成功。

合作成功需要钱。就象美国职业篮球队的“梦之队”一样,一个完美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组合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钱是用来买时间,买市场机遇。可是到那里去找钱?是先找钱还是先找人?如果没有大笔的前期投入,一旦仪器研发出来能从市场上得到可观的回报也是激励大家合作的一个有效方式。不管是先拿钱还是后给钱,总要有一个合理的奖励方式。这个奖励方式在中国多靠政府,而在美国则多靠市场。

没有原创的欲望,没有组成最佳团队的机制,没有经济支撑,就很难开发出原创仪器。而研发仪器,首先需要能把科学家和工程师牵到一起的领头人,需要熟悉市场的能人,需要有经验,有良好的机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值得为之开发仪器,看科学上的重要性,还要看市场需求。也要容许失败,给失败者再次尝试的机会。

而最最重要的,最先要实现的,就是要去“想”。心不想,事难成。

GCXYJ 发表于 2012-9-19 20:33
楼主KC很H,歼20的隐身涂料绝对是我们自己搞的。因为就算我们偷到了B2,F117的隐身涂料也分析不出来,根垃圾 ...
没准就在北京温泉太舟坞的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搞的。
       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的差距
     
    “做实验之前,我们很想买国产仪器,价格上肯定合算一些,但根据我们的经验,国产仪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们宁可多花一点钱买使用时间更长的进口仪器。”每一年更新零购时,我和我们领导总是这样和公司领导汇报。想必这也是我国许多仪器用户的共同感觉:中国仪器仪表产品与国外产品存在着难以否认的差距。
    那么,国产仪器仪表与进口的产品究竟存在哪些差距?为啥国产仪器会给大家留下如此印象?
    本质上说,国产仪器制造商于国内的其他行多行业一样,出发点相同:不是做事业、只是当作赚钱的工具,所以仪器设计、选材、工艺、企业品牌等都没有长远的规划,靠低价竞争,就是忽悠人,几年、十来年,用户反应过来后,就没有市场了;所以,如果有用户买仪器的时候,主要从价格角度出发、抱着能用都行的态度、决定买国产仪器,我一般不会太去竞争;
有懂行的朋友经典观点:用户都不在乎,我在乎啥呢,等他用的不好了,还得买我的,一笔生意做两次,钱就是这么赚的。还有就是国产仪器不重视培养自己的用户群,不注重售后服务,所有的东西都是一锤子买卖,买完以后,售后基本是零,回访更不可能。
      中国科协2007年3月发布了他们组织的调查结果:中国仪器仪表中的主体分析仪器,社会上正在应用的有90余种分析仪器,中国能够生产的产品为20余种,不到总量的1/3。其中,生命科学专用仪器约有80余种,中国商品化的生命科学专用仪器产品只有6种,目前在研的约10多种,离市场需求相差很远。这是数量上的差距。
      在技术上,现有国内中低档产品大部分可与替代进口产品,大拿高档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即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与国外产品相比,约相差l一2个数量级。
      在测量精度上,现有国内产品与外国产品一般相差1个数量级。因为中国对仪器的基础技术和制造工艺的研究不够,一些影响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精密加工技术、密封技术,焊接技术等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产品,特别是高档产品的性能不够稳定和可靠。
      在功能上,目前,外国产智能化程度相当高,通过对原始信息的数字处理,更好地排除了外部干扰对信息影响,提高了产品的耐环境性和测量真实性。而国内现有产品智能化程度还较低。
      另外,产品的网络化在国外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而我国基本上处在起步阶段,从而使产品的性能、功能落后。
      有关专家介绍,当今国外产品的更新周期大约在2—3年。新技术的储备往往可以提前到10年。而我国企业往往通过引进外国技术来实现一代产品的更新,引进后又不能很好消化吸收,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原创性成果很少。一些采用新原理的产品,在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科研院所在跟踪新技术方面虽然有成果,但与企业结合产业化相当艰难,导致产品技术更新的周期长。
      此外,国内仪器缺乏针对使用对象而开发的专用解决方案。国外近年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是开发仪器仪表与应用对象紧密结合的软件产品,最终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6×10‘kW火电机组的机组性能计算软件、炼油工艺的优化软件、专门用于医疗仪器的图形处理软件等,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尚未形成产业。
基础薄弱,体制机制未理顺
      参与调研的专家介绍,仪器仪表属于高科技产业,而我国在产业发展中多依赖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这一优势在仪器仪表产业中难以发挥作用。
      他们认为,造成我国仪器仪表产品与国外差距的原因有几个方面。我国企业运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批国家投资的骨干企业面临产品老化、技术人员流失的严峻局面,经改制,虽在生产与经营上有所改善,但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够;一批机制创新、运行灵活的民营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的亮点,但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规模小,且多半尚未能掌握先进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少,还不能与外国大公司抗衡
      首先,国家整体的产、学、研等有机结合体制和政策没有形成,创新成果转化率低,技术应用较差。改革开放初期,仪器仪表行业与国外差距大,企业普遍向外寻求技术来源,虽然近期有所转变,也有企业脱颖而出,但总体上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与应用结合好的不多。大企业成长困难。
      我国科研机构涉及测控技术及相关仪器的科研成果不少,但实用性较差。对相关的生产制造技术,特别是核心工艺技术研究深度和力度不够,二次开发的工作量很大,成果的转化率低。高中档仪器产品和系统涉及不同领域内具一定深度的应用技术,国外企业设有专业部门并拥有经验丰富的应用人才,而我国仪器仪表企业往往对大型工程工艺不熟悉,缺乏应用技术的集成能力。因此,生产高档产品比较困难。
      其次,缺乏国家强有力的研究支援体制。仪器仪表行业品种多、批量小,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投入。但目前国家投资途径分散,难以集中重点。企业既不能像外国企业那样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竞争,又缺乏研究资源的战略投资。同时,新技术市场化所需要的市场环境还没有完善。
      专家们说,“由于体制机制没有理顺,自然造成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缺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熟悉、精通各学科交叉的综合型人才。仪器科学技术不仅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并且只有能尽快发现、利用、集成各种新原理、新概念、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最新科技成果的人,才能设计和制造出世界一流的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品。人才短缺,自然影响行业的发展。这无疑也是造成国产仪器仪表与进口产品差距的重要原因。

GCXYJ 发表于 2012-9-19 20:33
楼主KC很H,歼20的隐身涂料绝对是我们自己搞的。因为就算我们偷到了B2,F117的隐身涂料也分析不出来,根垃圾 ...


高分子就给你你也分析不出所以然,本来就不是精确的东西。分析你以为就能复制啊,聚合生产工艺导致,别说什么色谱质谱,就核磁又能怎样?。
楼主所说的仪器问题,老外哪天不卖,国货自然起来。无非这年头高校有钱又要发坑爹的sci没办法,研究所钱多的砸得死人,进口仪器无非自动化做的好,一个高中生培训两下都能做到分析一致性很好。仪器啊,原理都知道,主要考验精密加工和精密装配。国内的能力在,所以我到没楼主那么白hc,顶多一点白。
GCXYJ 发表于 2012-9-19 20:33
楼主KC很H,歼20的隐身涂料绝对是我们自己搞的。因为就算我们偷到了B2,F117的隐身涂料也分析不出来,根垃圾 ...


高分子就给你你也分析不出所以然,本来就不是精确的东西。分析你以为就能复制啊,聚合生产工艺导致,别说什么色谱质谱,就核磁又能怎样?。
楼主所说的仪器问题,老外哪天不卖,国货自然起来。无非这年头高校有钱又要发坑爹的sci没办法,研究所钱多的砸得死人,进口仪器无非自动化做的好,一个高中生培训两下都能做到分析一致性很好。仪器啊,原理都知道,主要考验精密加工和精密装配。国内的能力在,所以我到没楼主那么白hc,顶多一点白。
xtal 发表于 2012-9-19 20:52
个人研发过过程校验仪。并对高位台式万用表有所涉猎。
一句话,国产进步很快。
一般来说 10000以下的台式 ...
:handshake 38HOT是个好网站。我是电子仪器出来的,开始是一水的hp,tek,keithley,目黑,菊水,岩崎,日立,R&S等,现在看到希望了,普源,安泰信在努力。


质检分析是生产合格产品的保护神,同时,质检分析在工业控制中也起到一种反馈和推理作用。对现实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际上,国内企业的运行是复杂的,企业内部每个部门都是为企业利益而存在的,但国内最没地位的就是质检分析部门了,这是我观察北方部分国企得出的结论。企业的正常生产是第一位的,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生产,领导一般都地重视生产部门。但领导忘记了:每个企业部门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但重要程度基本是一样的。
但在国外却不同,比如日本窒素,最一流的人员都在分析部分,分析的人,又懂质量控制,又要懂得现场技术,他们的综合经验比较丰富,地位也很很总要,他们的收入水平要比生产现场高出很多。
就像我们国内喊重视教师,教师收入水平不应低于公务员收入水平时,我们现实情况往往和理想状态(或者说事物该发展的方向)相反,在国内,对质检的不重视,造成了分析测试行业的被动局面。这个是我认为的起因。
再者,国内的多数技术基本上靠的是引进,这不像国外,国外开发,十分注重各种数据,因为数据是对实际生产的一种表征。而国内是拿来主义,只要成果,所以对分析测试工作的不重视。
分析只是简单的低技术水平工作,这是大家对分析的普遍印象。
因为不重视,所以我们生产效能较低。
最近几年,随着观念的改变,国内也开始重视分析测试工作开来,也开始对这方面开始投入,拿我们单位来说,过去15年来,除了酸度计以外,没有买过任何仪器设备,但是国家重视这一块了,投入也随之增加。然而目前我国仪器仪表产品大多属中低档水平,生产现状不尽人意,不能完全满足生产实际需求。于是乎,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公司占有国内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国产分析仪器占全球市场份额不到千分之三。
国产仪器仪表与进口产品的差距显著,原因在哪里?
除了国内企业产品总体质量落后于进口产品外,缺乏政策保护也是造成国内市场上进口产品风光独好的因素。而更深层次的内在原因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高技术含量的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传感器元器件等领域里,参与竞争的主要是引进、合资的产品。在引进、合资、国产化过程中,国内企业缺乏对产品关键技术的研究,不能独立地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重复引进现象严重。
还有一点,就是国产仪器缺乏政策性的扶持。仪器行业属于高科技企业,用人成本高,研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此行业被银行列为“高风险”行业,从银行对待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态度都不用去想;而对于中小高科技企业在政策性奖励资金也是杯水车薪。

质检分析是生产合格产品的保护神,同时,质检分析在工业控制中也起到一种反馈和推理作用。对现实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际上,国内企业的运行是复杂的,企业内部每个部门都是为企业利益而存在的,但国内最没地位的就是质检分析部门了,这是我观察北方部分国企得出的结论。企业的正常生产是第一位的,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生产,领导一般都地重视生产部门。但领导忘记了:每个企业部门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但重要程度基本是一样的。
但在国外却不同,比如日本窒素,最一流的人员都在分析部分,分析的人,又懂质量控制,又要懂得现场技术,他们的综合经验比较丰富,地位也很很总要,他们的收入水平要比生产现场高出很多。
就像我们国内喊重视教师,教师收入水平不应低于公务员收入水平时,我们现实情况往往和理想状态(或者说事物该发展的方向)相反,在国内,对质检的不重视,造成了分析测试行业的被动局面。这个是我认为的起因。
再者,国内的多数技术基本上靠的是引进,这不像国外,国外开发,十分注重各种数据,因为数据是对实际生产的一种表征。而国内是拿来主义,只要成果,所以对分析测试工作的不重视。
分析只是简单的低技术水平工作,这是大家对分析的普遍印象。
因为不重视,所以我们生产效能较低。
最近几年,随着观念的改变,国内也开始重视分析测试工作开来,也开始对这方面开始投入,拿我们单位来说,过去15年来,除了酸度计以外,没有买过任何仪器设备,但是国家重视这一块了,投入也随之增加。然而目前我国仪器仪表产品大多属中低档水平,生产现状不尽人意,不能完全满足生产实际需求。于是乎,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公司占有国内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国产分析仪器占全球市场份额不到千分之三。
国产仪器仪表与进口产品的差距显著,原因在哪里?
除了国内企业产品总体质量落后于进口产品外,缺乏政策保护也是造成国内市场上进口产品风光独好的因素。而更深层次的内在原因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高技术含量的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传感器元器件等领域里,参与竞争的主要是引进、合资的产品。在引进、合资、国产化过程中,国内企业缺乏对产品关键技术的研究,不能独立地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重复引进现象严重。
还有一点,就是国产仪器缺乏政策性的扶持。仪器行业属于高科技企业,用人成本高,研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此行业被银行列为“高风险”行业,从银行对待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态度都不用去想;而对于中小高科技企业在政策性奖励资金也是杯水车薪。
我从不认为我们仪器的落后是技术上的,最重要的是做事或做人方面的,凡做大事者,必从小事做起。
经常接触那些做工程和推销的,看他做事的态度,就可知其仪器质量好坏了。
老想做大事,赶先进。不拘小节,如同不系腰带跑步,不到半路,准得掉裤子!
我也想买国货,可只要到现场转一圈,就恨不得将供应商都拉出去毙了!!!
我记得去年冬天,我们钢瓶间里面有些号称能耐-30度的减压阀,冻坏了过半,这才-15度。看看人家鬼子的,挺立现场十多年,也有坏的,但是实际上少多了!!
好了,再说就是汉奸了。国人真得反思反思。

国产分析仪器的前途问题,这个题目很大。
实际上国产分析仪器受害于中国“拿来主义”和“又快又省”的精神,当你想拿别人的,可别人不给你的时候就得自己从头开始造了。不重视基础学科研究,不脚踏实地的从理论人才、设计人才、工艺人才的系统培养谈起,那么最高精尖的分析仪器肯定不是你造出来的。国产仪器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跑,那啥时候都不能成领头羊。
诚然如牛顿所说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看得更远,拿来主义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起步的平台,然而仅靠拿来,核心技术是拿不来的,那是别国科研人员积累的精巧智慧和大量工作而成就的,不是你拿来模仿模仿就能领悟其精髓的。因为中国人聪明,而聪明为偷懒埋下了伏笔,懒于踏踏实实的做基础工作。国内仪器,别人造啥样他就造啥样,这个零件是方的就造个方的,那个零件是圆的就造个远的,别人有这个功能那咱们也造个这功能。没人去想想为啥要这么方为啥要这么圆?没人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去验证设计功能和实现功能之间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没人去考虑仪器的耐用容差,只要造出来能实现你的功能就行了嘛要求那么多干嘛?理论上拿来主义,设计制造上又快又省,卖出去贻害万家。
分析仪器为啥老说国产的比国外的差?当然说句心里话,中国造的仪器和英美法德比较,就正如越南印度巴西造的仪器和中国比一样的道理,是一个发展历程。要不甘于落后,就得脚踏实地的加把劲。国产仪器,千万别再走“牌子、质量用广告吹”“问题、毛病往用户推”的死路了!新仪器的发明为当代科学打开了新的途径跟窗口。人类最早的时候是用肉眼来观察周围世界的,后来出现了光学望远镜和显微镜,他们在20世纪分别发展成为射电望远镜和电子显微镜,一个是宏观观测生物宇宙空间,一个是微观观测深入观测生命现象和分子构造,观测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甚至人们还想深入到原子内部,这就不是显微镜可以看到的,因此发展了粒子加速器,发展了超级的计算机。科学家们依靠放射性物质和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对一些原子核内部的物质特性进行探索,加速器的发明使人类深入到微观的粒子世界,发现了μ介子,π介子和K介子等重要粒子。加速器的发明跟发展也经历了差不多70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到现在。自加速器产生了π介子以后,许多新粒子接踵被发现,1960年又发现了一批被称之为共振态的粒子,正是在这些粒子的分类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夸克模型,并且不断验证和完善,推动了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和完善。在加速器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步辐射装置和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作为可调光源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在我们国家除了北京对撞机同时分时作为同步辐射光源使用以外,我们已经有合肥的科大的专用的同步辐射光源,正在建设新一代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电子数字计算机对于物理学研究来说,我看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面对没有解析解的无理方程现在可以用计算机实现数值解。另外一方面,对实际上不能实现的某些设想的实验,可以先由计算机来进行模拟,因此在原有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之外,物理学又获得了一种新的方法,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是一种介于经典演绎法和经典实验方法之间新的科学探索的方法,其实质是对于客观现象进行实验,他并不是对客观现象进行真正的实验,而是对它们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和实验。数学模拟,他包括四个基本方面,一个是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拟定分析模型的数值方法,编制实现分析方法的程序,在电子计算机上执行程序,有的时候还要设定一些优化的目标等等,数学实验使得物理学最终形成了实验物理、理论物理和计算物理三足鼎立的格局,但是光靠计算是计算不出真理来,计算物理,它最后的结果,还是要通过实验物理进行验证,还要寻求更加精确的理论构造,这是无疑的。
在科学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研究手段的今天,实验手段的进步不仅可以有助于理论突破,甚至可以打开新的窗口,改变科学家的思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任何轻视实验手段和方法的思想,都可能使科学处于停滞和陷于困境。这也是为什么在理论物理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人们还要耗费须资,去制造对撞机,去制造天文望远镜,去制造聚变实验装置,去制造一个又一个有巨大分辨率的电子计算机,核磁共振设备等等。
引自2005年我们科学院长路甬祥先生的巡回报告《百年物理学的启示》。
相信对于那些拿了课题就去买国外尖端仪器拿回扣,而不是创造新方法和自主开发新仪器的人有所启示吧。千万别忘啦,拿了纳税人的钱,是需要做贡献的,纸老虎总会某天被火烧成灰烬的。但我并不是说有经费就不能买国外仪器,再说我们的一些方法也是来源国外的,仅是为了让我们更多的去创新思维,怎样研制出让世人惊叹的国产仪器呢?我们容许失败,但绝不许贪婪、浪费!!     
搞仪器研发必须有高的投入,就国内分析仪器厂家来说,有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的不多,不足以支撑研发人员静下心来搞研究,国内分析仪器的基础研究不够,创新就更不用说了,只是在市场分一杯羹,国际上大型的分析仪器厂家是若干年的企业管理和文化的积淀,必需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补功课,当然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少走弯路,要有一个做大企业的心态做仪器,因此,我个人认为:国产分析仪器虽然进步很快,但路还很长,若想超越,路会更长,不过作为国人会期待的。
仪器行业面临的问题应该是众多行业中的一个典型的问题。
zero_igniz 发表于 2012-9-19 20:22
质谱仪没那么神吧……那东西对核质比小的效果好些,但对核质比大的就没那么明显。比方说测量铀235和238含量 ...
哪怕再牛的仪器,天朝都要年检的,不可能在基础测量上让老外懂手脚的,我们电子行业就这样
国产仪器的明天

    科学仪器注定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否则无法继续其高投入可持续研发。国产仪器陷入价格战无法自拔,比如光谱、色谱类的某些产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还是技术水平决定了国产厂商面临的市场小,进口仪器占据了约84%以上的市场份额(质谱、电镜等大型仪器类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剩下的少部分利润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市场留给了国内的厂家。就好比原本善良可爱的兔子,如果只剩最后几根草几滴水的话,也会向同伴伸出锐利的爪子。

  价格战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研发能力萎缩,用便宜的原材料和配件,售后服务跟不上,只能卖今天的产品,明天不知道卖什么。一台7万以下的原子吸收,卖到外地,如何做到完善的售后服务?

  如何才能走出这样的恶性循环?

  1、国产仪器厂商走联合的道路。比如原来20个原子吸收厂家,联合之后变成5家,“敌人"少了,原来重复投入的资金可以用来提升产品的质量。联合起来共同向那85%的大市场要份额;这要考验国内厂商的智慧和胸怀。国外那么大的厂商都要联合、合并,我们这么弱小难道还要单打独斗?另外,为避免垄断和造成不公平,国家的资金投到某一个企业的机会较少,联合起来积极向有关部门要求产业发展帮助,说话也有分量。
    但是国人都喜欢单打独斗,又怎么能联合起来呢?
    这一点要靠政府去扶持,去支持兼并,去鼓励兼并。

  2、详细研究市场,走行业专用路线。
    事实证明一个行业一定是喜欢专用的仪器,那些大而全的仪器是巨大的浪费,是累赘;企业不会永远用三重四级杆质谱来测定三聚氰胺的。行业类专用的仪器种类繁多,国外大公司目前衣食无忧,可能还顾及不过来,这些领域需要的仪器往往是“工业型”的,制造难度比“研究型”的要求要低一些,关键是要耐用。
    国内分析测试企业,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全,比如原来的新三思,产品线也太长了吧,几乎什么都做。
  3、联合起来制定相关仪器制造行业标准,比如零配件的接口标准,提高仪器的稳定性。一方面,因为没有标准,一些小作坊随便进来,扰乱了市场。另一方面,没有行业内部的约定,零配件生产商(包括模块生产商)无法批量生产,不愿意涉足这个领域。所以国内很多仪器从头到脚都要厂商自己生产,没更多的精力做整机的优化和设计,其效率和稳定性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啤酒厂,连酒瓶和瓶盖都要自己生产,其效率一定是很低的。
    这一点国内企业做的也挺差。
  4、提高服务意识,真正把顾客当上帝;相对于搞研发,端正一下态度不会花太多钱,但是往往我们这方面输的很惨。鄙人曾经帮实验室买过仪器,购买之前那位销售先生一天一个电话,好的不得了,付过钱之后态度180度的大转弯,出了问题千方百计找借口,给老总打电话也是敷衍。这样一锤子买卖的公司就是市场上的害群之马,如果谁不幸遇到之后一定要奔走相告。相信很多人不会因为一件事情就对所有国产仪器存偏见,但是心里还是有阴影。
    上次买了一台国产的表面张力仪,这台仪器问题很多,比如输出时,居然还要把测试的值拿到一个公式进行计算,多麻烦的事情啊。
  5、还有就是直接购买国外规模小、有技术特点的厂商。目前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很小,现在还没有看到国内哪个厂商有这个实力。即使有能力买,别估计别人都不会卖给国外的公司。

  6、一些国产仪器并不弱,缺乏自信和实力大力宣传自己。实现中很多的科学研究是用国产仪器做的前期数据,最后用进口仪器验证一下,然后出报告、发表论文时写上进口的仪器;也有很多国内厂商贴国外的牌子卖;事实证明国产仪器的实力并不弱。
    7、不会扩大和培养用户群,把钱和利益看的太重。
    国内的仪器商,把钱看的太重,不肯给社会付出。如果仪器商有心,可以找大学联合,多搞一些化验室,一方面可以冠名,另外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接受情绪,让他们感觉国产仪器还行。这一点,政府也要好好规划,也应该让利一些。鼓励学校乃至研究机构,多购买国产的分析测试仪器,可以通过免税等多种手段进行调节。
    8、政府加强指导和扶持。
    说实在话,最怕的就是这点了。我认为“官、产、学、研、用”的官不应该放在前面,产、学、研、用应该是最主要的。但我领导认为还是“官”放在前面比较合适。中国还是一个讲”官“的社会,政策好比一个水渠,这个水渠挖的合理,水流就跑的顺畅,水渠不合理,堵、溃就难免。
目前我们中小企业的处境真令人担忧:
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就业岗位,但是80%的中小企业没有能够拿到银行一分钱贷款
那么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处境就不仅仅是另人担忧的问题了:
仪器行业属于高科技企业,用人成本高,研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被银行列为“高风险”行业,所以银行对待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态度都不用去想;而对于中小高科技企业在政策性奖励资金也是杯水车薪。
这一点是最希望政府加大投入的
xtal 发表于 2012-9-19 20:46
精工理光在仪器仪表行业连屁都不是
嗯。在分析仪器里是听都没听说过的牌子。
国产仪器的发展
   
    其实,国产仪器在一些角落还是发展很不错的。不过,他们多数也就是个开头发展不错。
    请看下面的一片文章。
    近几年来,隐身技术已经在各种飞行器(飞机、导弹)、舰船以及桥梁和坦克等地面军事设施中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实防能力和生存率。
    隐身技术即是指在一定遥感探测环境中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从而使其在一定波长范围内难以被发现的技术。现代战争中,信息的获取和反获取已成为战争的焦点,先敌发现、先敌攻击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保障。作为当代三大军事技术革新之一,隐身技术已经成为海、陆、空、天、电磁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现代化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措施,是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和纵深打击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
    雷达吸波材料作为隐身技术的核心已成为各国研究的重中之重,备受世界各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因而积极探索多功能高效吸波材料,对尖端武器装备进行隐身以反摧毁,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给雷达吸波材料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当前隐身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国内外隐身技术发展的现状看,“薄、宽、轻、强”是隐身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研制和发展宽频带、兼容性好、成本低廉、多功能的纳米雷达吸波材料是必然趋势。就吸波材料来说,对某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好,而对另一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就不好。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制了多功能吸波材料,即同时具备多种隐身功能的材料。如采用金属、铁氧体等纳米微粒与聚合物形成的复合涂层,能吸收和衰减电磁波和声波,在潜艇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常用的雷达吸波材料有纳米氧化铟锡(ITO)、纳米铁氧体吸波材料、金属微粉吸波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等。对雷达吸波材料一般要求颗粒尺寸小于100nm,比表面积大于15m2/g,颗粒形貌为球形,粒径分布范围窄,团聚少。
    比表面积分析仪的国家标准是基于BET理论的低温氮吸附BET多点法(GB/T 19587-2004)。由氮吸附BET多点法测定比表面积的要点是:在5-30%氮气分压范围内,在不同氮气分压点下测定吸附剂(待测粉体)对氮气的吸附量,做出吸附等温线,通过BET公式求出相应于吸附剂表面被氮气分子覆盖满单分子层时的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即可计算出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3H-2000BET-A比表面积分析仪是依据国家比表面积分析标准的高精度分析仪器,拥有多项国内唯一的领先技术;如国内唯一的一体化原位吹扫处理功能,针对色谱法比表面积分析的不同氮气分压点之间需要吹扫处理的问题,使不同氮气分压点之间的吹扫处理更方便高效,减少了连续测试对准确度的影响;国内唯一的程控风热助脱装置,使在实现全自动化后,保证得到尖锐快速的脱附峰,减少背景误差;国内唯一的色谱浓度检测系统,使氮气分压检测精度相对流量法提高10倍;六通阀进样器程序控制,国内唯一的定量管程控切换功能;国内唯一的粒度报告等功能;仪器参数软件显示的同时,在仪器上大屏幕液晶硬件显示,使仪器工作状态参数一目了然,运行更可靠;以及液氮温度监测、检测器断气保护、检测器恒温装置、重要环节声音提示,使3H-2000BET-A比表面积分析仪在测试精度、稳定安全性、操作便捷性等方面达到并部分超越了国外同类仪器性能, 3H-2000系列比表面积分析仪在国内拥有大量客户,为比表面仪知名品牌。
   已经有多家军事院校、科研院所采购了贝士德的比表面积分析仪,打破了国外仪器的垄断,贝士德的多项性能指标超越了国外仪器,是优秀的民族品牌,是国产仪器的典范,为我国的国防、军事、科技、工业生产等领域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实际上,劳动力较为密集的仪器设备方面,我们的水平都有所突破。
   比如挤出机,南京现在是国内的挤出机集中产地,各种挤出机厂家大约有30多家,相关配套工厂数目更多,现在挤出机系列产品质量很不错,也能和国外设备相抗衡。
   但是,这些企业往往没有善终。
    主要是没有政策性的扶持、准入以及相关资金扶持。
    挤出机行业,国内原来科亚挺不错,但是因为科亚内部矛盾,派生出瑞亚等企业,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吗,后来派生出更多企业,企业越多,也导致这个行业开始陷入低价竞争中。再后来就是导致企业被低价被老外收购。
    记得,科亚被科倍隆以一亿RMB的价格收购,新三思被美国公司以一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为啥会被收购,一方面是企业内部人士的不团结,另外一个就是短视行为,只想走短平快路线。
xtal 发表于 2012-9-19 20:52
个人研发过过程校验仪。并对高位台式万用表有所涉猎。
一句话,国产进步很快。
一般来说 10000以下的台式 ...
对的,很奇怪。国内科学技术方面讨论的论坛很多,也很深入。国外鲜见。
以一篇分析报告作为本文的结论

2012年我国仪器行业发展形势浅分析

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以及现代社会活动的“物化法官”。不言而喻,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在当今信息时代推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键技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包括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测量技术是基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新兴的庞大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这就是说,测量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源头,仪器仪表行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言而喻,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在当今信息时代推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一、地位作用

  由于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发展。值得特别提出的举措有:

  2001年3月举行的七届四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发展仪器仪表放到重要位置”。国家发展纲要提到仪器仪表,而且放到重要位置,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紧接着,国家计委、经贸委、科技部等许多部委都列了若干专项,动用了大笔资金支持仪器仪表的发展。

  2005年,国家发改委正式下达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在各个行业中选出16项重点发展领域立专项支持发展,其中第11项就是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精密测试仪器。

  2006年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涉及到了多项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发展项目。

  2008年4月,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启动创新方法工作在全国开展。这份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新方法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工具三个要素,创新工具主要就是指推动科技创新的科学仪器。科学仪器的重要作用被进一步提升,开发研究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此外,在863计划,特别是航天计划等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支持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的发展也被放到了重要位置。就是在这样一个十分有利的形势下,近些年来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产业概况

  连续四年增长率20%以上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是一个高速、平稳发展的行业,但在机械工业13个行业里,仪器仪表不属于增长最高的行业,四年来增长率在20%~27%之间。

  仪器仪表行业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进出口逆差比较大,是机械工业13个行业里逆差最大的一个。2005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总额193.59亿美元,其中进口14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出口52.45亿美元,同比增长30.8%。

  仪器仪表行业在整个机电行业内属于改制和转制进展比较快的行业,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已经转为民营,三资企业也非常活跃,国外许多著名的仪器仪表跨国公司都在我国投资或者扩大生产。按经济结构类型统计,行业销售收入中我国企业(包括国有、国有控股和民营企业)约占55.12%,利润占54.59%,其余为三资企业。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情况,首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仪器仪表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10~15年的差距。但在发展中国家里,我国是仪器仪表行业最大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国家。

  其次,我国的仪器仪表需求量很大,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上仪器仪表的增长率是3%~4%,我国已连续四年实现20%以上的年增长率,有的产品已经占了全世界的十分之一。

  第三,目前,仪器仪表行业是直接与外商竞争的行业,外资在华已进入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合资和技术输出为主,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合资转成控股为第二阶段,现在已进入到以独资和兼并我国优秀企业为主的第三阶段。

  第四,一些中低档产品已具有规模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比如普通数字万用表等产品占了世界很大产量,家用电度表生产能力占世界的50%。目前,我国已成为电度表、显微镜、望远镜、温度计、压力表、水表、煤气表、光学元件等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集装箱检测设备等高档产品的出口也开始取得突破。

  三、技术现状

  大部分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占领

  仪器仪表产品品种门类繁多,覆盖面很广。按照国家新的国民经济分类标准,仪器仪表产品有20小类,可归纳为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科学测试仪器、常用仪器仪表和专用仪器仪表4类。其中,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重大装备影响最大、代表行业水平的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主干现场仪表、关键精密测试仪器两大部分。

  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主干现场仪表

  按产品技术水平、来源和市场状况,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主干现场仪表大致可分成以下四类。

  第一类,一般常用的测温、测压、流量、显示和控制调节仪表产品。此类产品以中低档居多,产品的改进提高和市场适应性研发,我国企业已有能力承担。

  第二类,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引进技术并已国产化的产品。这类产品我国企业已掌握核心制造技术,能够稳定生产,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由于国外新一代产品已经成熟并大量进入市场,因此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中小工程项目。

  第三类,我国自行研发的高中档产品,代表性产品如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和电磁流量计。这些产品的基本性能和功能已与国外产品接近,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在不断上升。但应用对象仍以中小工程项目为主,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主要是非主要装置、非主要控制系统和非关键工位。

第四类,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主的大型工程项目采用的高中档产品。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项目采用三资企业生产和进口的产品,例如大型DCS系统、PLC、核电数字控制系统及仪表、高精度压力/差压变送器、大压差/耐磨/耐冲击。
楼主有点神经过敏了,商用质谱仪即使国外自己用的也不会有什么军事信息。况且质谱仪测的都是元素的组分,根本没啥保密的。
bluefleet 发表于 2012-9-19 23:29
楼主有点神经过敏了,商用质谱仪即使国外自己用的也不会有什么军事信息。况且质谱仪测的都是元素的组分,根 ...
早年的传说,我不是说是故事嘛
支持好文,谢谢楼主
请继续
xtal 发表于 2012-9-19 20:52
个人研发过过程校验仪。并对高位台式万用表有所涉猎。
一句话,国产进步很快。
一般来说 10000以下的台式 ...
游标卡尺用德国Marr的才爽啊 。
研究所、实验室还有高校用的高端仪器,大部分是做研究出文章用的,为了能得到国际上的承认,排除仪器的干扰,一般尽量选择成熟的公认的仪器,在这个领域,国产仪器很难有作为。你想啊,你要发到顶级刊物,结果评委一看,国产仪器做的结果,必然打折扣。
而且这些仪器销量相对不大,先期投入又大,风险高,而国产仪器企业普遍较小,一般负担不起长时间的投入。短时间内,这块不会有很大起色。
但是,一旦这个仪器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常用的仪器仪表,有些我们做的还是不错的。但缺点是我们把它迅速低端化了,是把老外的产品基本就都被挤出去了,但自己也没多少利润了。不过从更全局的角度看,也算为整个社会做贡献了。
我们的仪器不行,并不是我们的技术不行,主要是我们的仪器企业投入不够,同一类型仪器,我们能投入到老外的1/10就不错了。我们好多小仪器企业,设计一款仪器,基本上是电路一个人,机械一个人,上位机软件一个人,三个人搞定。而仪器行业,小企业又居多。
豆豆911 发表于 2012-9-19 23:03
哪怕再牛的仪器,天朝都要年检的,不可能在基础测量上让老外懂手脚的,我们电子行业就这样
那你知不知道国内计量的很多标准器是从国外进口的么?
xtal 发表于 2012-9-19 20:52
个人研发过过程校验仪。并对高位台式万用表有所涉猎。
一句话,国产进步很快。
一般来说 10000以下的台式 ...
手持的还是台式的?
bluefleet 发表于 2012-9-19 23:29
楼主有点神经过敏了,商用质谱仪即使国外自己用的也不会有什么军事信息。况且质谱仪测的都是元素的组分,根 ...
质谱仪这东西,尤其是高端货,国外限制很多的...受高科技禁运限制极为严重。比方说我接触的一台用来测定U235和U238的质谱仪就是经过了N个国家辗转才搞到手的。这东西本身 技术含量在里面不说,他所能测定的样品也是很敏感的铀。这玩意被流氓国家搞到的话所引发的问题绝对不小
此外同样作用仪器,在某些领域中如果对方知道了你所需要的精度,就有很大几率判断出你要用这台机器测什么样品,然后推断出相关产业链上是个什么样的水准...所以很多仪器的精度都是带密级的

LZ如此敏感也不无道理